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2 回延安教案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2 回延安教案设计,共8页。
八 年级 语文 学科教案 备课教师:
课 题:2.《回延安》 | 第 一 课时 | 修改与补充 |
教学目标: 1.理解陕北民歌“信天游”的艺术特点; 2.通过朗读理解文章内容;体会诗人对革命圣地延安的深情以及对革命事业和人民的热爱之情,培养爱国情操。 3.体会本诗的语言 教学重点:理解陕北民歌“信天游”的艺术特点;体会诗的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本诗的语言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什么是比兴?比兴是古代诗歌的常用技巧。对此,宋代朱熹有比较准确的解释。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通俗地讲,“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与“兴”常常连用。 二.探究新知 1.信天游,也叫“顺天游”,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歌。信天游形式自由,常用来抒情,亦可叙事。 展示释疑: 回延安 ----澎湃激情-------兴奋 全诗以诗人离别10年后重返延安的激动心情为线索。 4.自学交流二:品析语言 请选择你自己喜欢的语句,先有感情地朗读,然后进行赏析。(可选择修辞、字词、感情、写法多角度进行赏析。) 师举例:题目中的“回”,“回”意味着重新到过去生活过的地方,容易使人联想到回家、回乡,重返自己的精神家园,拉近(突出/写出)了诗人和延安的密切关系。 例:①1.第一部中“莫要”,表现出心脏的剧烈跳动;“莫把”,表现出急欲望见延安的心情;抒发了急欲回到延安、行近延安万分激动的感情。 ②作者要把延安比作母亲。把延安比作母亲,形象生动写出了延安哺育了诗人和千千万万个革命者,见到母亲就是回到了家,足见诗人对延安的敬爱。 ③“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从主观感觉描写客观事物。“唱”、“笑”、“把手招”,拟人。描写“杜甫川”、“柳林铺”和“红旗”,表现出河流、村庄、旗帜也都热情欢迎诗人等人的到来,体现了诗人故地重回的无限喜悦感情。
三、当堂练习 1.下面各句采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思想感情? ①千声万声呼喊你 ②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③双手搂定宝塔山 ④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答:①夸张,表达了诗人对延安朝思暮想的浓厚感情; ②拟人,作者把河水村庄看做亲人,表达了它们无比亲切、真挚、热爱的感情。 ③夸张,表现了对母亲的眷恋和怀念的深情。 ④比喻,抒发了诗人离别延安十年后,再踏上延安土地时的兴奋、激动,以及见到亲人的喜悦心情。 2.请同学们课后模仿《回延安》的形式,试着创作一首信天游,要注意体现信天游的特点。提示:格式上每两句一节,押一韵。 四、拓展拔高 诵读体会信天游的形式和延安精神 延安,我把你追寻 祁念曾 像翩翩归来的燕子, 在追寻昔日的春光; 像茁壮成长的小树, 在追寻雨露和太阳。 追寻你,延河叮咚的流水, 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 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 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一排排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 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 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 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航天飞机探索宇宙的奥秘, 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 却不能丢掉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 “信天游”的基本特点: ①章法上:两句一节,节数不定。 ②韵律上:几节一韵,或一韵到底。 ④艺术上:多用“比兴”手法。往往是上句旨在比兴,下句道出本意。 2.作者简介 贺敬之,1924年生于山东省峄县。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已出版《放歌集》、《雷锋之歌》、《贺敬之诗选》、《回答今日的世界》等诗集。1945年在集体创作著名歌剧《白毛女》中 担任执笔,此剧1951年荣获斯大林文学奖。 80年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 3.自学交流一: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整首诗歌的内容。 ②.你认为洋溢于全诗中的感情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抒发思想感情的线索是什么? 方法:四人小组交流讨论(7分钟) 朗读指导:全诗基调:热烈、欢快、亲切、昂扬。 第一部分:跳荡、激烈。第二部分:深厚。第三部分:真挚、亲切。 第四部分:热情、明快。 第五部分:激越、昂扬。 ④.第一部分“抓、贴、搂、扑”四个动词 一“抓”“一贴”。阔别十载,一朝回归,情难自禁,这发自内心的激昂奔放的感情,化作一系列强劲有力的动作,传达出诗人对延安的深情。动词“抓”给人一种急切以至于不顾细节的感觉;“贴”紧紧地挨近。这两个词形象而精练地表现了诗人已抵达延安时强烈而深沉的感情。 一个“搂”字,诗人几处异地,心系延安,写尽怀念之情。 一个“扑”字,诗人此时的感情是用千言万语说不尽的,用“扑”尽在不言中。 5自学交流三:写作特色 1.比兴、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每节的第一句话常用“比”或“兴”,目的是引出第二句话的内容,如“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第一句话以“比”开头,用羊羔吃奶比喻第二句话中战士的成长,目的是说明延安母亲对延安儿女的养育之恩,同时也写出了延安儿女对延安母亲的眷恋之情。诗中“双手搂定宝塔山”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传神地写出了诗人对延安的热切思念;“一口口米酒千万句话”则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亲人重逢时话语之多。 2.鲜明的地方色彩。 诗中的枣园、窑洞、宝塔山、糜子等事物都带有延安的色彩;“登时”“莫要”“几根根”等,取自陕北方言。诗歌表达的是对延安的深厚感情,所以诗中景物的描写、形式的采用,以及全诗的遣词造句,都带有鲜明的地方色彩,使诗的内容与形式达到了和谐统一。
五、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哪些收获?2、你还有什么想法吗? 教师归纳总结:作品中的思想感情 《回延安》是一首以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的新诗。诗人以饱满的激情,回忆延安的战斗生活,赞颂延安的巨变,展望延安的未来,表现了作者思念母亲延安的一片赤子之心,抒发了心中对母亲延安的眷恋。 六、作业 延安,曾经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也是无数人魂牵梦萦的地方。访问你的祖辈、父辈,或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 七、板书设计 课题:回延安 回延安——抒写久别之情——激动满心怀 赞美 忆延安——追忆战斗生活——圣地养育我 热爱 话延安——描绘相聚场景——欢聚话今昔 延安 看延安——记录崭新面貌——旧貌换新颜 和 祝延安——展望美好未来——圣地大贡献 祖国 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
2、不足之处
3、补救措施
|
|
| 修改与补充 |
|
附: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画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糜子(mí) 延安(yán) 柳林铺(pù)
B.心窝(wō) 白羊肚(dù) 油馍(mó)
C.肩膀(bǎng) 眼眶(kuāng) 登时(dēng)
D.气喘(chuǎn) 浪花(làng) 明镜(jìng)
【解析】A项中“糜”应读“méi”;B项中“肚”应读“dǔ”;C项中“眶”应读“kuàng”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心口呀莫要这么历害地跳
B.红旗飘飘把手招
C.满窖里围得不透风
D.保卫延安你们废了心
【解析】A项中“历”应改为“厉”;C项中“窖”应改为“窑”;D项中“废”应改为“费”。
3.下列句子中运用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比喻)
B.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夸张)
C.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借代)
D.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拟人)
【解析】A项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4.下列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进亲人/怀……
B.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C.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D.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解析】A项应为“一头/扑进/亲人怀”
二填空题:
1、概括各个部分的中心大意。
____延安→____延安→___延安→___延安→___延安
2、“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用了 ___手法
三解答题:
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八年级下册(2018)2 回延安/贺敬之教学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课时安排,课时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预习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八年级下册(2018)2 回延安/贺敬之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情激趣,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朗读全诗,整体感受,课后朗读全诗,拓展延伸,板书设计回延安,激动满情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2 回延安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诵读,进一步体会诗人情感,抒情性强,理解“延安精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