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教学设计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316904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教学设计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316904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17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17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初读课文,解决字词,复述课文,写话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会认“浙、簇”等 6 个字,会写“浙、罗”等 15 个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杜鹃、气势”等词语。
正确朗读课文,弄清文章脉络。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多媒体。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地球上,不仅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风光,还有很多奇妙的景观。其中,溶洞就像 童话世界中的迷宫……(出示溶洞、石钟乳、石笋的图片)今天,我们就和叶圣陶先生一起, 走进金华,走进那瑰丽的双龙洞。(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
简介作者。(出示多媒体)
会认“浙、簇”等 6 个字,会写“浙、罗”等 15 个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杜鹃、气势”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了解课文是如何把重点景物写清楚的。
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按游览先后顺序写景的方法。
感受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
要求
重点
难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按游览先后顺序写景的方法。
感受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
课时
2 课时
叶圣陶(1894—1988),中国作家、教育家、出版家、社会活动家。名绍钧,江苏苏州人。曾发表童话集《稻草人》和小说集《隔膜》《火灾》等。1928 年创作长篇小说《倪焕之》。后主编《小说月报》和《中学生》杂志。有《叶圣陶集》和《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等。
二 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识记生字。(出示多媒体)
浙江 一簇 臀部 漆黑 蜿蜒 罗店杜鹃 宽窄 森郁 肩背 移动 额角登陆 石钟乳 石笋 变化多端 上源(1)自由读,指名读。
(2)注意读准平舌音“簇、笋”,翘舌音“浙、窄、乳”。 2.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臀、窄”的书写)
“臀”:上下结构。笔画较多,注意穿插避让,字要写得扁一些。下部“月”第一笔是竖。 “窄”:上窄下宽,下部是“乍”,不要写错。
3.学习新词。
(1)画出课文中的新词,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意思。(2)教师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出示多媒体)
拥挤:地方相对地小而人或车船等相对地多。孔隙:窟窿眼儿;孔洞。
稍微:表示数量不多或程度不深。
蜿蜒:(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
石钟乳:钟乳石。溶洞中悬在洞顶上的像冰锥的物体,与石笋上下相对,由碳酸钙逐渐从 水溶液中析出积聚而成。
石笋:溶洞中直立的像笋的物体,常与钟乳石上下相对,是由洞顶滴下的水滴中所含的碳 酸钙沉淀堆积而成的。
依据:表示以某种事物作为论断的前提或言行的基础。名目:事物的名称。
(3)同桌之间互相询问,也可向老师提出不能理解的词语。
三 再读感知,弄清结构
自由朗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默读全文,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路线的示意图。(可以各自进行,也可与几个同学讨论 完成)
同桌交流,讨论。
指名出示画好的示意图,并说清图意,同桌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 5.教师小结。(出示多媒体)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板书: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6.对照示意图,找到相应段落再次朗读。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叶圣陶先生一起欣赏了美丽的溶洞景色,我想同学们 可能都有一种冲动,就是想马上到溶洞里面去看看那里到底有多神奇。下节课我们就一起去 那里看看!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自主理解词语、质疑问难的能力,让学 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通过读书、画路线图的方法,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弄清了文章的叙述顺序,为理解课 文做好了准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了解课文是如何把重点景物写清楚的。
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按游览先后顺序写景的方法。
感受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多媒体。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复习检查,指名朗读课文。
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领略了溶洞的美丽风光。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叶 圣陶先生走进溶洞,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二初入溶洞,感受“美丽”
作者在去双龙洞的途中都见到了哪些景物?
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通过色彩写出了山景“一片明艳”,写出金华一带山区明亮艳丽的春色。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1)这句话中的两对反义词,还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写溪水的声音。
(2)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体会句子中的因果关系、音韵节奏感和作者当时的心情。
①“时而……时而……”说明了溪流蜿蜒曲折。因为溪流的宽窄不一,所以流水速度的 缓急不同。
②作者巧妙地运用“宽—窄”“缓—急”两对反义词,准确地表达了溪流的形和声。由 于溪流缓急不一,听到的流水声也就各不相同。(板书:宽—窄缓—急)
③这句话烘托出作者当时的游兴很浓,所以才对涓涓溪流发出如此赞叹。 2.反复朗读上述句子。
三精读感悟,感受“狭窄”
研读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各自的特点,以及作者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方法。 1.找出课文中概括特点的词语或用恰当的词语概括洞口等处的特点。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出示多媒体)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外洞:高大。孔隙:窄小。
内洞:昏暗,比外洞大,景色奇。
从文中找出作者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方法。
学生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着重感悟下列句子。(出示多媒体) 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这句话写出作者通过孔隙时的真实感受,“稍微”“一点儿”告诉我们只有一动不动地平躺在小船上,才能通过孔隙,以此说明孔隙窄小的特点,非常逼真。运用“要是……准……” 的假设句式,准确地表达了作者当时受“挤压”的感觉。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着重理解“即使”的强调作用。这句话的意思是石钟乳和石笋是非常值得观赏的,原因 是其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用“即使”这个关联词强调,说明它本身已经够吸引人了,无 须再比作什么了。
四 复述课文,写话训练
任选双龙洞中的一个景点进行复述,可采用导游介绍的形式进行。
用“时而……时而……”的句式写句子。(出示多媒体)
飞机在高空表演,时而盘旋上升,时而俯冲下降,真让人提心吊胆。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启发学生谈谈学了课文后的收获,在相互交流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引导学生从内容 和写法两方面谈自己的收获。
教师总结。
文章开门见山,先直接点明游览的时间和地点;再以简洁的语言写了途中所见的景物,用 “眼前一片明艳”概括了山区生机盎然的春色;最后以具体、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双龙洞的特 点。
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溶洞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训练了自身理解词语的能力,体会到了 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朴实。
教学的整体效果还是不错的,但时间还是有点儿紧。学生朗读的时间不够充足,像描写 孔隙、内洞的两个自然段应该反复读,细细品味它们的特点。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路上(宽—窄;缓—急)—洞口(宽大)—外洞(高大)—孔隙(窄小)—内洞(昏暗)—出洞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字词,了解洞名,沿途春色,感悟匠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共3页。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