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节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备课课件ppt
展开1.区域自然地理系统的联系
(1)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包括①_@1@______、气候、②_@2@______、生物、土壤等,它们相互③_@3@______、彼此④_@4@______,并构成有机的自然综合体。 (2)联系方式: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物质和能量在区域之间的运动和交换。
2.区域人文地理系统的联系
(1)区域人文地理环境的组成:包括居民生产生活、制度组织、意识形态等方面,它们共同形成了⑤_@5@__________特征。 (2)联系形式:人口⑥_@6@______与⑦_@7@______,商品、劳务和技术专利贸易,投资、金融期货产品交易,⑧_@8@______、通信、文化与学术交流等。
3.区域联系的表现:区域⑨_@9@____________和⑩_@10@____________。
(1)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上相邻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彼此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逐步消除成员国或地区之间的贸易与非贸易壁垒,协调成员国或地区的社会经济政策,进而形成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劳务、技术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经济区域。世界上主要的区域经济组织有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欧洲联盟(EU)、二十国集团(G20)、东盟自由贸易协定(AFTA)等。 (2)经济全球化主要是指生产、贸易、投资、金融、管理等经济行为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活动,包括⑪_@11@__________、信息、资金、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的全球性配置与重组。
◆温馨提示 区域发展特征是区域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结果。区域环境要素的发展变化也会导致区域发展特征的变化。 分析某个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时,往往从有利及不利两个方面入手。
1.背景:区域经济发展的⑫_@12@________,在国家或地区内部普遍存在。 2.意义:对于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区域⑬_@13@________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1)区域⑭_@14@______大、发展不平衡是我国基本国情。 (2)四大板块协调发展。加大西部开放力度;实施新一轮⑮_@15@________________振兴战略;推动中部崛起;在东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高地。 (3)国家三大战略。一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二是建设长江经济带;三是“⑯_@16@__________”倡议。 (4)老少边穷地区加快发展。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 (5)推进新型城镇化。 (6)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15#东北老工业基地
4.东、西部地区之间经济合作的意义
(1)⑰_@17@__________成效明显,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都有了明显增长。 (2)西部地区⑱_@18@__________发展较快,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合作项目不断增多,西部地区实际引进的资金逐年上升。 (3)在东、西部地区合作中,科技、信息和人才的联系日益密切。 (4)东、西部地区在合作中实现了相互发展。东部地区企业在输出⑲_@19@______、技术、管理等的同时,也实现了与合作方的“双赢”;西部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 ◆特别提醒 区域间的要素流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区域发展中的短缺要素,促进区域的持续发展。
1.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 地球上的一些岛屿或偏僻地区是可以孤立存在的。( @20@ )
#21#[解析] 地球上任何一个区域都不可能孤立存在。
(2) 江南水乡民居直观地反映了所在区域的地形要素。( @22@ )
#23#[解析] 江南水乡民居多沿河而建,直观地反映了该区域的水文、气候要素。
(3) 长江三角洲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和丰富的矿产资源,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24@ )
#25#[解析] 长江三角洲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了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4) 在国家内部,发达区域与欠发达区域的存在是长期的。( @26@ )
#27#[解析] 在国家内部,由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存在差异,区域发展速度不同,发达区域与欠发达区域长期并存。
2. 下列地理现象反映区域联系的是( @28@ )A. 江南人家尽枕河B. 风吹草低见牛羊C. 南水北调泽四方D. 春来江水绿如蓝
#29#[解析] “南水北调”属于资源跨区域调配,体现了区域的开放性特征,反映了区域联系。
探究主题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探究活动一 区域联系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珠海举行。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超级工程之一,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大桥的通车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和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下图为粤港澳大湾区和港珠澳大桥示意图。
(1) 从自然角度,分析港珠澳大桥建设面临的困难。
#30#[答案] 水深且海域广阔,海水腐蚀性强;该海域多台风且风力大,台风破坏力强;珠江口水下地质条件复杂,建设难度大;该海域靠近板块交界地带,可能受地震影响。
(2)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对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产生的作用是什么?
#31#[答案] 缩短港珠澳之间的交通时间,提高运输效率;加强区域内、外联系,扩大交流;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加快区域发展;促进资源整合、产业集聚和人才汇聚。
(3) 加强粤港澳之间的区域联系,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32#[答案] 利于推动内地与港澳的深度合作;利于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利于发挥港澳的独特优势,提升该区域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利于发挥其对全国的辐射、引领和示范作用。
探究活动二 区域协调发展
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京、津、冀在协同发展中的战略定位(如下图文字所示)。
(1) 图中★所示内容是京、津、冀的产业发展定位,请分别列举三地实现各自产业发展定位最具优势的一项区位条件。 为实现天津市“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的定位,天津港将原有的煤炭、石油、矿石运输业务分别转移到周边其他港口(秦皇岛港、黄骅港和唐山港)。
#33#[答案] 京:科技力量雄厚(科技人才集中);津:现代工业基础好(制造业技术水平较高);冀:传统工业基础好(与京、津两市相邻;劳动力丰富;土地资源丰富)。
(2) 这对天津港和周边其他港口分别有什么好处?
#34#[答案] 天津港:促进港口转型升级(促进港口设备更新;减少港区污染);周边其他港口:增加吞吐量(提高经济效益;提升专业化运输功能)。
一、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第一,有利于吸引和利用外资,引进世界先进管理理论和经验并实现管理的创新。由于经济全球化实现了人才、资本、信息、知识和物质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我国能够吸引外资,引进、吸收世界上的先进管理理论和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国情进行管理创新。 第二,有利于扩大对外贸易。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对外经济贸易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第三,有利于加速我国工业化进程,优化产业结构。
第四,有利于深入地参与国际分工,发挥本国现实和潜在的优势,拓展海外市场。 第五,经济全球化为我国企业提供了在更广泛的领域内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二、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在我国,发达区域具有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落后区域具有劳动力、自然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两者通过这些经济要素的流动,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96年以来,按照中央部署,北京市开始对口帮扶内蒙古自治区。2016年10月16日,京、内蒙古区域合作及对口帮扶工作座谈会在赤峰市召开,双方共同总结新一轮京、内蒙古区域合作,研究下一步合作帮扶事宜。
(1) 简述京、内蒙古区域合作对该区域发展的积极影响。
#35#[答案] 促进京、内蒙古区域内部产业结构调整;加强京、内蒙古区域之间产业分工与合作;改善京、内蒙古区域地理环境;改善京、内蒙古区域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等。
#36#[解析] 京、内蒙古区域合作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可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改善区域地理环境、改善区域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等方面思考。
(2) 京、内蒙古区域合作具有很强的发展互补优势,合作空间巨大,请举例说明。
#37#[答案] 内蒙古煤炭、太阳能、风能等能源以及稀土等有色金属资源丰富,草场、森林、耕地面积广;北京经济发达,劳动力素质高,交通便利,科技发达,产业结构成熟;内蒙古可输送给北京能源、矿产资源及农畜产品;北京可向内蒙古进行产业转移,提供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支持。(答案合理即可)
#38#[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蒙古具有煤炭、太阳能、风能等能源以及稀土等有色金属资源丰富的优势;北京具有经济发达、劳动力素质高、交通便利、科技发达等优势,两区域合作具有很强的发展互补优势。
(3) 有人认为北京应大力扶持内蒙古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很多专家提出了反对意见。请说明反对的理由。
#39#[答案] 内蒙古产业基础薄弱,产业协作条件差;技术水平落后;人才短缺;信息网络欠发达;交通条件较差;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气候舒适度和环境质量较低;等。
#40#[解析] 反对的理由可以从内蒙古产业基础、技术水平、人才、对外联系、环境等方面思考。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区域的规模有大有小,区域之间常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等流动。读甲、乙两个不同区域图,回答下面两题。
1. 若甲、乙两区域分别对应目前我国的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则沿箭头①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 @41@ )A. 资金B. 劳动力C. 信息D. 观念
#42#[解析] 由题干可知,箭头①由农村地区指向城市地区,沿该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劳动力。
2. 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沿箭头②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主要是( @43@ )A. 矿产品B. 粮食C. 工业制成品D. 技术
#44#[解析] 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输出的是矿产品、廉价劳动力,而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输出的是粮食、资金、技术和工业制成品。
下图示意“西气东输”三线东段管道工程线路。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 下列关于“西气东输”三线东段管道工程线路所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45@ )A. 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形复杂B. 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C. 矿产资源丰富,钢铁工业发达D. 河流众多,内河航运发达
#46#[解析] “西气东输”三线东段管道工程线路主要经过江西、福建两省,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形复杂;该地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该地区煤、铁等矿产资源较少,不适合发展钢铁工业;该地区河流众多,但是由于地形复杂,不适合发展内河航运。
4. “西气东输”三线工程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东至福建福州。西气入闽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47@ )①从根本上解决福建省能源紧缺问题②有效减轻因获取薪柴而产生的水土流失问题③有利于福建省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④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
#48#[解析] 西气入闽可有效缓解福建省能源资源紧缺的状况,但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排除①。
加快西部开发,必须充分考虑各种有利和不利的因素,在充分调动西部地区自身积极性的基础上,通过政策引导,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等投入西部开发,有目标、分阶段地推进西部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 长期以来制约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最主要的社会经济原因是( @49@ )A. 资金、技术、人才匮乏B. 农业基础薄弱C. 水土流失严重D. 自然资源不足
#50#[解析] 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以发展畜牧业为主;但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水平低;资金、技术、人才匮乏,难以进行资源开发及生态环境治理,所以长期以来制约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最主要的社会经济原因是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6. 下列属于西部地区开发中重要措施的是( @51@ )A. 大力进行资源开发B. 更新设备,改造老工业C. 吸引东部地区资金、技术、人才D. 不断扩大耕地面积
#52#[解析] 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但资金、技术、人才匮乏,而东部地区具有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
区域联系研究 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用到的很多物品都是来自外地,这体现了区域之间的联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交通运输的日益完善,我国各区域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1)本活动以研究小组形式开展。 (2)活动内容 ①搜集来自外地的2~3种日常生活中的常用物品。 ②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生产地相关商品的生产情况,并填写下表内容。
③在全国政区图上标注商品产地及运输路线。
#53#[答案] ①以湖南省为例:蒙牛纯牛奶、晨光文具。 ②示例如下:
读图,回答下面三题。
1.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条件具有相似性,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55@ )A. 由河流冲积而成,地势较低平B. 位于低纬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C. 发展历史悠久,农业生产落后D. 矿产资源丰富,尤其能源充足
#56#[解析]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均由河流冲积而成,地势较低平;长江三角洲位于中纬地区,珠江三角洲位于低纬地区;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农业生产均发达;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矿产和能源资源均短缺。
2. 沪宁杭工业基地( @57@ )A. 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B.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C. 是著名的轻工业基地D. 依托长江,以内河航运为主
#58#[解析] 沪宁杭工业基地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3. 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越条件有( @59@ )①邻近香港、澳门②著名的侨乡③国家政策支持④经济发达,本地市场广阔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
#60#[解析] 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越条件有邻近香港、澳门,①对;为著名的侨乡,②对;有国家政策支持,③对;外向型经济的市场主要为国际市场,④错。
2020年5月21—25日,江苏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组织开展了对口支援合作座谈会,更加明确了两地区对口合作工作方案,两地区的合作已形成从种植、养殖,到加工、仓储物流、批发的全产业链发展态势。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 与江苏相比,新疆经济发展的主要不足是( @61@ )A. 矿产资源缺乏B. 水资源短缺C. 政策扶持力度小D. 人口密度较大
#62#[解析] 由所学知识可知,新疆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降水较少;江苏位于我国东部沿海,降水多。所以与江苏相比,新疆经济发展的主要不足是水资源短缺。
5. 江苏对口支援新疆,有利于新疆( @63@ )A. 人口流向东部地区B.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C. 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D. 环境人口容量下降
#64#[解析] 由所学知识可知,江苏产业技术比较先进,江苏对口支援新疆,有利于促进新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新疆经济发展。
近年来欧美、日本、中国等国家及地区的资本和产业的进入使得印度经济持续发展,而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带动下,印度经济还将持续快速增长。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6. 印度要承接国外棉纺企业,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65@ )A. 原料成本高B. 基础设施落后C. 国内市场狭小D. 技术水平较低
#66#[解析] 印度是产棉大国,原料丰富,价格便宜;印度经济落后,道路等基础设施落后,制约国外棉纺企业的进入;印度人口众多,国内市场广阔;棉纺企业对技术水平要求不高。
7. 其他国家及地区的资本和企业的进入对印度产生的影响是( @67@ )A. 提高了印度的环境质量B. 降低了印度的城镇化水平C. 缓解了印度的就业压力D. 有利于印度民族企业的发展
#68#[解析] 其他国家和地区资本和企业的进入,给印度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有利于缓解本国的就业压力与提高城镇化水平;同时,工业的发展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其他国家和地区企业的进入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本国民族企业的发展。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共建“一路一带”进一步刺激了西部大开发。图1为我国局部地区略图,图2是我国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图。
(1) 我国西部地区交通线路密度较东部地区明显偏低,制约新疆地区交通线路建设的主要自然原因是_@69@__________;制约青藏地区铁路线建设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70@______和_@71@________________。
#71#气候(可对调)
#72#[解析] 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大陆内部,降水稀少,沙漠广布,制约新疆地区交通线路的建设;青藏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制约青藏地区铁路线的建设。
(2) 目前,从区域发展阶段看,我国西部地区正处于_@73@______________________阶段,该阶段劳动力由_@74@______(产业活动)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大规模转移。
#73#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
#75#[解析] 从图2可以看出,目前第二产业增长比较快,所以我国西部地区正处于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该阶段劳动力由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大规模转移。
(3)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我国东部地区的部分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转移的产业主要是_@76@______密集型产业和_@77@________________密集型产业。
#77#劳动(可对调)
#78#[解析] 我国东部地区的劳动力价格不断上升,廉价劳动力优势不断减弱,东部地区资源贫乏,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我国东部地区的部分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转移的产业主要是资源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4) 说明青藏铁路沿线地区光照强、气温低的原因。
#79#[答案] 青藏铁路沿线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水汽含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
#80#[解析] 青藏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水汽含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
粤港澳大湾区是继美国纽约湾区和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之后的世界第四大湾区。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人口达7 116万,GDP突破10万亿元,已逐步发展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下图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 粤港澳大湾区的形成基础是( @81@ )A. 利益共享的产业价值链B. 打造优质生活圈C.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D. 金融核心圈的共建
#82#[解析] 粤港澳大湾区的形成要求区域间联系畅通,信息交流迅速,因此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其形成基础。利益共享的产业价值链、打造优质生活圈、金融核心圈的共建,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主要措施或目标,不是形成基础。
2. 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后带来的影响可能有( @83@ )①加强粤港澳创新合作②促进粤港澳融为一体③加快劳动密集型产业快速发展④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
#84#[解析] 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后,必然会促进该地区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推动技术创新合作,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因此①④对。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下图是河北、天津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强度指数图。指数越大,城市之间经济流量越大。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3. 河北、天津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强度指数图显示( @85@ )A. 廊坊指数高与距离北京近无关B. 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的强度主要取决于城市等级、距北京远近C. 北京的对外辐射与距离呈正相关D. 北京对河北各城市产业转移力度均大
#86#[解析] 由图可以看出:河北、天津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强度指数天津最大,但天津距离北京不是最近的,即北京的对外辐射不与距离呈正相关;河北各城市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北京对河北各城市的产业转移力度不同;廊坊指数高与距离北京近有关;各城市等级、距北京远近极大地影响其与北京经济联系的强度。
4. 从区域发展的角度看( @87@ )A. 区域竞争互补,发挥北京、天津的双核作用B. 河北大力发展种植业,为北京、天津服务C. 将北京、天津的大量污染产业转移到河北D. 减弱北京与天津两城市间的联系
#88#[解析] 将北京、天津的大量污染产业转移到河北的做法不可取;天津经济外向性强,与北京形成东西呼应,减弱北京与天津两城市间的联系不可取;区域竞争互补,发挥北京、天津的双核辐射作用,北京、天津形成京津冀区域发展的双引擎;河北应注重接收北京、天津的产业转移,与北京、天津形成互补,不能以发展种植业为目标。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实现东北新一轮振兴的关键是要“打破体制机制束缚”。下图为2012—2014年东北三省GDP增速与全国GDP增速对比图。
材料二 2019年东北三省合计净流出33.13万人,而这些流失的人口中高学历人才比重较大。
(1) 指出东北三省流失人口的主要去向,并分析其原因。
#89#[答案] 主要去向:我国的华北和南方地区。原因:东北地区气候寒冷;东北地区经济衰退,而华北和南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就业机会较多,收入水平较高。
#90#[解析] 东北三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气候寒冷;东北地区经济衰退,而华北和南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就业机会较多,收入水平较高。所以东北三省人口流失的主要去向是我国华北和南方地区。
(2) 简述东北地区近年来经济发展较慢的原因。
#91#[答案] 东北为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较多;经济结构不合理,以大中型传统企业为主;受计划经济影响大,市场适应能力差;人口(特别是高学历人才)外流严重。
#92#[解析] 东北地区是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较多;经济结构不合理,以重工业为主;受计划经济影响大,市场适应能力差;人口特别是高学历人才外流严重,导致近年来经济发展缓慢。
(3) 试提出振兴东北可采取的合理化措施。
#93#[答案] 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能耗高的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吸纳更多人口就业;治理环境污染,发展旅游业;引入其他经济成分;等。
#94#[解析]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需要调整产业结构,淘汰一批落后、耗能高的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吸纳更多人口就业;发展旅游业,治理环境污染;引入其他经济成分;等。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章 认识区域第三节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授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章 认识区域第三节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授课课件ppt,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自主预习新知导学,合作探究释疑解惑,随堂训练,课标定位,素养阐释,问题引领,探究区域协调发展,归纳提升,典型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节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获奖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节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获奖ppt课件,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区域联系,区域协调发展,伏尔加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章 认识区域第三节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课堂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章 认识区域第三节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课堂教学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基础清单,综合体,居民生产生活,经济一体化,不平衡,协调发展,对口帮扶,区域联系,区域协调发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