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2讲生物的遗传与变异讲义2022年中考生物总复习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七单元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2讲生物的遗传与变异讲义2022年中考生物总复习教案,共1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方法指导,易错警示,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与结论,提出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2讲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知识清单考点梳理 夯基提能
知识点1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1)遗传是指亲子间的① 。
(2)变异是指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2.性状和相对性状
概念
举例
性状
生物体形态结构、② 和行为等特征的统称
番茄果皮的颜色、家兔的毛色、人的血型等
相对
性状
③ 生物同一性状的④ 表现形式
人有耳垂和无耳垂、家兔毛色的白色和黑色
3.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转基因超级鼠的获得说明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是⑤ 。
4.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生物的性状主要是由基因控制的,也受⑥ 的影响。生物体有许多性状明显地表现了⑦ 共同作用的结果。
知识点2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1)关系示意图:
(2)包含关系(完成下面的填图):
2.遗传物质的载体
(1)遗传物质的载体是④ ,其主要成分包括DNA和蛋白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基因是有⑤ 的DNA片段。
(2)一条染色体通常是由⑥ 个DNA分子和多个蛋白质分子构成的。一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
3.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
(1)在生物的体细胞(除生殖细胞外的细胞)中,染色体是⑦ 存在的,DNA分子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的同一位置。
(2)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都要⑧ ,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其上的⑨ 也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转移到不同的生殖细胞中。
(3)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是⑩ 存在的,DNA分子是成单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单存在的。
(4)在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中,每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另一个来自母方。因此后代个体具有 的遗传物质,染色体又恢复了原来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从而保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
(5)性状遗传的实质:基因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性状的遗传实质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将 传递给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过程中染色体数的变化规律
知识点3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
(2)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个体杂交时(如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表现出的性状(如高茎),称为① 性状,未表现出的性状(如矮茎),称为② 性状。
(3)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称为③ 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称为④ 基因。
(4)基因组成与性状表现的关系:
基因
组成
两个都是显性基因
一个显性基因和一个隐性基因
两个都是隐性基因
性状
表现
显性性状
⑤ 性状
隐性性状
2.禁止近亲结婚
(1)遗传病:
a.概念:由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大部分是由致病基因引起的疾病。
b.举例:白化病、苯丙酮尿症等。
(2)我国婚姻法规定:⑥ 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3)原因:如果一个家庭中曾经有过某种遗传病,或是携带有致病的基因,其后代携带该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有血缘关系的后代之间再婚配生育,这种遗传病出现的机会就会⑦ 。
直系血亲与旁系血亲
(1)直系血亲是指有直接血缘关系的血亲,即生育自己与自己生育的上下各代血亲,如祖父母—父母—子女—孙子女。
(2)旁系血亲是指直系血亲以外的血亲,即非直系血亲但在血缘上与自己同出一源的亲属,如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伯叔、姑母、舅父、姨母等。
(4)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是指从自身算起,从父亲或母亲分别向上或向下各推三代,如父母的兄弟姐妹—父母兄弟姐妹的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的孙子女,以及本人兄弟姐妹的子女、孙子女等。
知识点4人的性别遗传
1.男女染色体的差别
(1)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其中有一对能决定个体性别的染色体叫① 染色体;其他的22对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称为常染色体。
(2)男女染色体的差别:
细胞类型
染色体组成
性染色体组成
体细胞
男
22对常染色体+XY
XY
女
22对常染色体+XX
XX
精子(2种)
22条常染色体+X或22条常染色体+Y
②
卵细胞(1种)
③
X
2.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1)人的性别遗传图解:
(2)生男生女的关键是看哪种类型的⑥ 与卵细胞结合。
(3)每一次生育都是独立的,不受上一次生育的影响,因此每生育一次,生男生女的概率均为⑦ 。
知识点5生物的变异
1.变异的特点
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2.引起变异的原因
(1)遗传物质的不同。
(2)环境。
3.变异的类型
(1)可遗传变异:由① 的变化引起的变异。
(2)不可遗传变异:单纯由② 引起(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的变异。
变异类型
可遗传变异
不可遗传变异
引起变异的原因
遗传物质的变化
环境
结果
能遗传给后代
不能遗传给后代
举例
红眼果蝇的后代出现白眼果蝇;太空育种形成的太空椒个大质优
爱美人士手术后形成的高鼻梁;长期野外工作皮肤变黑
4.遗传变异原理在育种方面的应用
(1)人工选择育种:利用现有品种和类型在繁殖和栽培过程中产生的自然变异,通过人工选择的方法将有利于人类的新品种选择出来。如培育高产奶牛。
(2)③ 育种:利用基因多样性,通过杂交方法获得新品种,如高产抗倒伏小麦。
(3)④ 育种:通过射线照射或药物处理等方法诱导基因突变,使种子产生变异,再经过选择,选育新品种,如太空椒。
考点突破学思结合 高效突破
考点1相对性状的判断
典例1 (2021·黑龙江绥化)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一组是( )
A.家兔的黑毛与白毛
B.绵羊的卷毛与山羊的直毛
C.人的黑头发与黄皮肤
D.豌豆的圆粒与番茄的黄色果实
【方法指导】 判断相对性状的方法
(1)看是否为同种生物:若不是同种生物,则不是相对性状,如绵羊的白毛和兔的黑毛不是一对相对性状。
(2)看是否为同一性状:若不是同一性状,则不是相对性状,如人的身高和体重为两种性状,不是一对相对性状。
(3)看是否属于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若是相同的表现形式,则不是相对性状,如小明的A型血和小刚的A型血属于相同的表现形式,不是一对相对性状。
考点2DNA、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典例2 关于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一条染色体上有很多个DNA分子
C.染色体主要由D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
D.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考点3推测后代基因组成及后代概率的计算
典例3 老鼠毛色有黑色和黄色,这是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B、b表示),现有三组交配组合,子代性状表现及比例如下表,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交配组合
子代表现类型及比例
①
丙(黑色)×乙(黑色)
3(黑色)∶1(黄色)
②
甲(黄色)×乙(黑色)
1(黑色)∶1(黄色)
③
甲(黄色)×丁(黑色)
全为黑色
A.根据交配组合①或③可判断黑色是显性性状
B.表中甲、乙、丙、丁的基因组成依次是BB、Bb、Bb、bb
C.第①组交配组合产生的黑色子代中,基因纯合的个体占2/3
D.第②组交配组合产生的子代中,基因纯合的个体占1/3
典例4 (2021·福建)桔小实蝇蛹的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为研究桔小实蝇蛹色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实验组别
亲代
子代
白色
褐色
1
白色×褐色
0只
238只
2
F1褐色×F1褐色
92只
274只
(注:F1表示第1组杂交的子代;“×”表示杂交)
(1)桔小实蝇蛹的白色与褐色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这一对性状称为 。由数据可知隐性性状是 (填“白色”或“褐色”)。白蛹桔小实蝇的基因组成是 。
(2)第2组杂交实验产生的子代性状比例约为3∶1,其原因是①亲代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基因组成及比例为A∶a= ;②受精时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机会是 的。
【方法指导】 判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及推测亲子代的基因组成
(1)比较亲代和子代的性状:在子代中“凭空消失”的性状和“无中生有”的性状都是隐性性状。
(2)利用比例法判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若子代性状之比为3∶1,则占“3”份的为显性性状,占“1”份的为隐性性状。
(3)利用逆推法判断亲子代的基因组成:隐性个体的基因组成必为两个隐性基因,并且这对基因中的一个来自父方,另一个来自母方,故可推知其双亲各有一个隐性基因,再根据亲代的性状表现,推出其基因组成。
考点4人的性别遗传
典例5 小明(男孩)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有一个Y染色体就可以决定性别
B.他的母亲若再生一个孩子,则一定是妹妹
C.他父亲产生的精子中染色体的组成为22条常染色体+Y
D.小明细胞中的Y染色体只能来自他的父亲
【易错警示】 有关性别遗传的几个易错点
(1)性染色体并非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体细胞、受精卵内均含有性染色体,但生殖细胞中的性染色体是成单存在的。
(2)精子中不一定含Y染色体。精子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含有22条常染色体和1条X染色体;另一种是含有22条常染色体和1条Y染色体。
(3)男孩性染色体的来源:男孩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其母亲,Y染色体一定来自其父亲。
(4)Y染色体和X染色体的传递方式不同:Y染色体只在家族男性上代和下代之间传递,X染色体在家族的男女上代和下代之间都能传递。
考点5遗传类型的判断
典例6 (2021·四川乐山)下列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
A.饲料喂养加快了跑山鸡的生长速度
B.干旱的环境中玉米结出的种子较小
C.一对毛色正常的孟加拉虎生下了一只白色的幼虎
D.经常在田间劳作的人们,长期光照使得皮肤黝黑
实验突破专项突破 提升素养
实验1模拟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
【实验原理】受精过程中,比例相等的两种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机会均等。
【实验方法】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黑、白围棋子代表人类的生殖细胞,其中黑围棋子代表含① 染色体的精子,白围棋子代表含② 染色体的精子或卵细胞。
【实验材料】黑、白围棋子,纸盒等。
【实验步骤】
1.学生三人一组,先将10枚黑围棋子和10枚白围棋子放入一个纸盒中,这20枚围棋子表示③ ;再将20枚白围棋子放入另一个纸盒中,这20枚围棋子表示④ 。
2.一位同学负责从装有“精子”的纸盒中随机抓取一枚围棋子;另一位同学负责从装有“卵细胞”的纸盒中随机抓取一枚围棋子;第三位同学负责记录两枚围棋子代表的性染色体组成。
3.每次取完记录后,再将围棋子放回纸盒中,注意摇匀再取,共记录10次。将记录结果填入下表中:
组合方式
模拟次数
黑白组合
白白组合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第7次
第8次
第9次
第10次
总计
4.统计全班各个小组模拟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的结果。
【实验结果与结论】白白组合和黑白组合的数量比例约为1∶1。如果取到的两个围棋子为黑白组合,则代表生出的是⑤ 孩;如果取到的两个围棋子为白白组合,则代表生出的是⑥ 孩。通过得出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生男生女的机会是均等的。
典例1 某班同学用围棋子模拟生殖细胞来探究生男生女的比例问题。探究方法:
①甲盒中装入100枚白色围棋子,乙盒中混合装入白色围棋子、黑色围棋子各50枚。
②每次从甲、乙两个盒子中分别随机摸出1枚围棋子进行组合,1枚黑色围棋子和1枚白色围棋子的组合用A表示,2枚白色围棋子的组合用B表示,每个小组组合20次。
③全班5个小组的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
组合方式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A(黑白)
10
8
11
13
9
B(白白)
10
12
9
7
11
(1)黑色围棋子模拟的生殖细胞所具有的性染色体是 ,存在于细胞的 中,组合A表示所生孩子的性别是 。
(2)为使实验结果更可靠,应对各小组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何处理? 。
(3)根据该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
实验2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
【提出问题】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与什么有关?
【作出假设】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既与遗传物质有关,也受到环境的影响。
【制订计划和实施计划】
1.取样:随机选取大小花生各30枚,分为甲、乙两组。
2.测量:分别测量并记录每粒花生果实的长轴长度并分别计算出大花生和小花生长轴长度的平均值。测量时可用圆规的两个角量出花生果实的长度,再在直尺上读出。长度以毫米为单位,四舍五入。
3.作图:用坐标纸绘制曲线图,水平轴为果实的长度,纵轴为样品的个数,依据两数的相交点,连成曲线。测量结果也可以用柱形图来表示。
【实验结果及结论】
1.通过小花生和大花生长轴平均值的比较,可以发现大花生的长轴平均值大于小花生的长轴平均值,说明大花生和小花生是两个不同的品种,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① 的不同引起的。
2.通过小花生和大花生长轴长度的数据可以发现,小花生品种中有大的花生,大花生品种中也有小的花生,这种差异是由于② 引起的。
3.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与③ 有关。
典例2 在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活动中,某生物兴趣小组分别从甲品种花生袋和乙品种花生袋中的上层、中间层和下层各取出10粒花生果实作样品,进行样品果实长轴长度的测量,然后统计绘制成表,并由此得出探究结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你们是如何取样的? 。
A.在大、小两个花生品种中各自随机取样30粒
B.在大花生中挑大的花生30粒、小花生中挑小的花生30粒
C.在大花生中选出大、小两组花生30粒
D.在小花生中选出大、小两组花生30粒
(2)小组成员对两个品种的花生进行了测量分析,下表是小组测量的记录结果。请在表格a、b处填上适当词语以完善表格。
品种
甲品种花生
a
长轴长度/毫米
12
14
16
18
22
24
26
28
样品个数
2
4
20
4
3
20
5
2
平均值/毫米
b
24
(3)请根据表中平均值数据将直方图绘制完整:
(4)如果将乙品种花生种植在贫瘠的土壤中,结出小花生,这种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 (填“能”或“不能”)遗传给后代。
(5)比较大、小花生的分布范围和长轴平均值,我们知道,大花生长轴平均值大于小花生的长轴平均值,说明长短性状受 的控制。
(6)小花生果实之间的长度也有差异,说明长短性状也受 的影响。
本节课后练(☞见强化练习册P40)
第2讲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知识清单
知识点1
①相似性 ②生理 ③同种 ④不同 ⑤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⑥环境 ⑦基因和环境
知识点2
①基因 ②基因 ③DNA ④染色体 ⑤遗传效应 ⑥一 ⑦成对 ⑧减少一半 ⑨基因 ⑩成单 双亲 基因
知识点3
①显性 ②隐性 ③显性 ④隐性 ⑤显性 ⑥直系
⑦增加
知识点4
①性 ②X或Y ③22条常染色体+X ④Y ⑤XY
⑥精子 ⑦50%
知识点5
①遗传物质 ②环境 ③杂交 ④诱变
考点突破
【典例1】
【解析】本题考查相对性状的判断。家兔的黑毛与白毛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属于相对性状;绵羊的卷毛与山羊的直毛是不同生物同一性状的表现形式,不属于相对性状;人的黑头发与黄皮肤是同种生物不同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不属于相对性状;豌豆的圆粒与番茄的黄色果实是不同生物不同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不属于相对性状。综上所述,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典例2】
【解析】本题考查DNA、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一条染色体上通常有一个DNA分子,B项错误。
【答案】 B
【典例3】
【解析】本题考查推测后代基因组成和概率计算。交配组合①中亲代都是黑色,而后代中出现了黄色个体,说明黄色是隐性性状,黑色是显性性状。交配组合③中亲代有黄色和黑色,子代只有黑色,可判断黑色是显性性状,A项正确;题表中甲、乙、丙、丁的基因组成依次是bb、Bb、Bb、BB,B项错误;交配组合①的遗传图解如下:
由交配组合①的遗传图解可知,第①组交配组合产生的黑色子代中,基因纯合的个体(BB)占1/3,C项错误;第②组交配组合产生的子代中,黑色(Bb)∶黄色(bb)=1∶1,即基因纯合的个体占1/2,D项错误。
【答案】 A
【典例4】
【解析】本题考查相对性状的概念、基因显隐性的判断、后代基因组成及概率的推算。(1)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桔小实蝇蛹的白色与褐色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属于相对性状。通过第2组的数据可知,蛹色都是褐色的亲代杂交,子代出现了白色,则可以判断白色为隐性性状,褐色为显性性状。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A控制,隐性性状由隐性基因a控制,因此白蛹桔小实蝇的基因组成是aa,且F1中褐蛹桔小实蝇的基因组成是Aa。(2)第2组杂交实验产生的子代性状比例约为3∶1,其原因是①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由于亲代褐蛹桔小实蝇的基因组成是Aa,因此亲代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基因组成及比例为A∶a=1∶1;②受精时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机会是均等的。
【答案】 (1)相对性状 白色 aa
(2)1∶1 均等
【典例5】
【解析】本题考查人的性别遗传。X染色体和Y染色体决定性别,A项错误;理论上,生男生女的机会是均等的,小明的母亲若再生一个孩子,不一定是妹妹,B项错误;小明父亲产生的精子中染色体的组成为22条常染色体+X或22条常染色体+Y,C项错误;男性的Y染色体一定来自其父亲,D项正确。
【答案】 D
【典例6】
【解析】本题考查可遗传变异的判断。饲料喂养加快了跑山鸡的生长速度、干旱的环境中玉米结出的种子较小、经常在田间劳作的人们,长期光照使得皮肤黝黑,这些性状都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一对毛色正常的孟加拉虎生下了一只白色的幼虎,这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因此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答案】 C
实验突破
实验1
①Y ②X ③精子 ④卵细胞 ⑤男 ⑥女
【典例1】
【解析】本题考查人的性别的决定、染色体与细胞核之间的关系。(1)由题意可知,黑色围棋子模拟的性染色体是Y染色体,存在于细胞的细胞核中,组合A(1枚黑围棋子和1枚白围棋子)表示所生孩子的性别是男。(2)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可靠,排除由于偶然性引起的误差,可以增加实验材料的数量或重复次数,多次实验求平均值。(3)由题表中数据可知,A∶B=51∶49≈1∶1,因此该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
【答案】 (1)Y 细胞核 男
(2)求5组的平均值
(3)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
实验2
①遗传物质 ②环境变化 ③遗传物质和环境
【典例2】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的实验。(1)为了使抽样检测的结果能够接近总体的真实情况,抽样时应当尽量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即要做到随机抽取一定量(建议不要少于30粒)的花生作为样本。(2)实验要测量两个品种的花生的长轴长度,因此a为乙品种花生。甲品种花生长轴长度的平均值=(12×2+14×4+16×20+18×4)/30≈16(毫米)。(4)由环境因素引起(遗传物质没有改变)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5)在相同条件下种植的大小花生,正常情况下,大花生果实长度的平均值应大于小花生果实的平均值,这种长短性状主要是由基因控制的。(6)小花生果实之间长度也有差异,说明长短性状也受环境的影响。
【答案】 (1)A
(2)乙品种花生 16
(3)如图所示
(4)不能
(5)遗传物质
(6)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