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三章区域合作第一节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作业含解析 练习
展开第一节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产业转移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1.20世纪80年代,图示产业向中国沿海地区转移主要是因为中国沿海地区拥有( )
A.资本优势 B.劳动力优势C.技术优势 D.信息优势
答案: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20世纪80年代图示产业由美国本土向我国沿海地区转移,该产业一般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沿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吸引美国本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入。
2.下列关于图示产业转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最大的受益者是发达国家或地区
B.延缓了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
C.主要由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发达国家或地区
D.加剧了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贫困和环境恶化
答案:
解析:这种产业转移主要由发达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在产业转移中,发达国家或地区多用朝阳产业取代夕阳产业,形成新的工业基地;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抓住世界产业转移的机遇,促进本国或本地区经济发展;产业转移伴随污染转移和人口迁移,会导致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自然资源的恶性开采,有利于发达国家或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最大的受益者是发达国家或地区。
读不同类型国家产业变化过程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
3.由图可知( )
①Ⅰ类国家工业发展早,科技水平高
②在产业转移过程中,Ⅱ、Ⅲ类国家往往处于不利地位
③影响甲类产业转移的因素主要是市场
④伴随着产业转移,Ⅰ类国家环境污染可能加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解析:由图可知,Ⅰ类国家工业发展早,科技水平高,为发达国家;Ⅱ、Ⅲ类为发展中国家,其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产业转移从早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过渡到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故影响甲类产业转移的因素主要是劳动力;伴随着产业转移,Ⅰ类国家环境污染可能减轻。
4.我国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应该( )
A.加快乙类产业的引进,推进工业化进程
B.与Ⅰ类国家合作,集中发展甲、乙类产业
C.加快有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D.只接纳高新技术产业的转移
答案:
解析:我国在今后的产业结构调整中应加快有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大量外资企业撤离珠江三角洲地区,迁往东南亚的越南、缅甸等国,比如索尼、三星、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知名企业,而中国企业包括中兴、华为、富士康、小米等知名企业也选择在东南亚扩张。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与珠江三角洲相比,东南亚吸引外资企业投资建厂的根本原因是( )
A.市场广阔 B.交通便捷
C.生态良好 D.成本优势明显
答案:
解析:材料中迁移企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与珠江三角洲相比,东南亚吸引外资企业投资建厂的根本原因是劳动力价格低,成本优势明显。
6.大量外资企业撤离珠江三角洲地区对该地区发展最有利的影响是( )
A.环境质量提高 B.促进产业升级
C.促进城镇化 D.保障粮食安全
答案:
解析:材料中撤离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资企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该类企业撤离珠江三角洲地区对该地区发展最有利的影响是促进产业升级。
广东省顺德区凭借家电产业规模庞大、名牌云集、配套完善的优势,成为全国最大的家用电器生产基地,是“中国家电之都”“中国燃气具之都”。近年,顺德家电产业不断向安徽部分城市转移(下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7.图中箭头代表的可能是( )
A.资金和能源 B.资金和技术
C.能源和人才 D.政策和资源
答案:
解析:据图可知,顺德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技术水平较高,故图中箭头代表的可能是资金和技术;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供应不足,不可能转移能源;材料未体现政策转移。
8.图示现象指向安徽省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接近原料产地,降低生产成本
B.接近消费市场,降低交易费用
C.接近廉价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
D.接近高等院校,获得技术支持
答案:
解析:据材料可知,顺德家电产业不断向安徽部分城市转移,该类型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安徽省廉价劳动力丰富,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9.有人说,该现象会给顺德经济发展带来“阵痛”,你认为带来的“阵痛”可能是( )
A.就业机会减少 B.生态恶化加重
C.环境质量下降 D.资源消耗增加
答案:
解析:据材料及上题分析可知,顺德家电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其转出会导致转出地就业机会减少、生态恶化减轻、环境质量改善、资源消耗减少。
10.下图中的箭头示意江苏人口流动与产业转移方向,下表为某年苏北某市开发区内企业招工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企业 | 红杉树服饰 | 华盛毛纺 | 佳鹏纸业 | 宏利皮具 |
工种 | 操作工 | 操作工 | 操作工 | 操作工 |
名额 | 200人 | 300人 | 20人 | 25人 |
条件 | 熟练工 | 女、初中以上学历 | 40岁以下 | 初中以上学历,已婚 |
待遇(月薪) | 1 200元 | 约1 000元 | 1 200元 | 1 200元 |
(1)江苏省产业转移的方向是 。
(2)根据某年苏北某市开发区内企业招工信息分析,该开发区的工业部门以 为主;从招聘信息看,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较 ,对劳动力数量需求较 。
(3)该市建设工业园区,接纳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答案:(1)由苏南到苏中、苏北
(2)劳动密集型产业; 低; 多
(3)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土地价格较低。
解析:(1)江苏省产业转移的方向是由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转移到欠发达的苏中、苏北地区。
(2)根据某年苏北某市开发区内企业招工信息分析,对工人技术要求较低,待遇也较低,可知该开发区的工业部门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从招聘信息看,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较低,对劳动力数量需求较多。
(3)该市位于苏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土地价格较低,劳动力丰富且廉价,有利于建设工业园区。
素养提升练
2017年10月,日本著名相机制造企业尼康,突然宣布关闭位于中国无锡的工厂,并且裁减2 000余名员工。2018年1月,日本著名的多元化材料生产商日东电工宣布中国苏州工厂停产,数千名员工全部解散。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尼康宣布其位于中国无锡的工厂停产的主要原因是中国( )
A.摄影需求不足 B.智能手机的普及
C.技术工人缺乏 D.经济增长减缓,购买力下降
答案:
解析:随着智能手机配备的摄像头实现高功能化,小型数码相机市场受到强烈冲击且正在急速缩小,购买数码相机的消费者的数量也逐渐减少。故尼康宣布其位于中国无锡的工厂停产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智能手机的普及。
2.日东电工企业最可能( )
A.向美国转移 B.回迁日本
C.向欧洲转移 D.向印度、东南亚转移
答案:
解析:日东电工企业在苏州的工厂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最可能向印度、东南亚等劳动力丰富且廉价的地区转移。
3.从短期来看,多家外资企业撤离苏州对苏州产生的影响有( )
①失业率上升②商品价格大幅度上涨
③财政收入下降④房产价格下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
解析:读材料可知,从短期来看,外资企业撤离苏州导致员工被裁,失业率上升,①正确;同时因企业撤离,不再缴纳税费,导致苏州财政收入下降,③正确;短时间内不会影响商品价格,②错误;苏州经济发达,可借机进行产业升级,房产价格下降的可能性较小,④错误。
产业梯度系数表示某地区某一产业在整个区域中所处的位置。产业梯度系数越大,产业优势越明显。下表所列产业为云南省产业梯度系数较高的产业,近年来云南省承接的主要产业与之吻合。读下表完成下面两题。
产业 | 烟草制品 | 有色金属冶炼 | 有色金属矿业 | 非金属产业 | 印刷业 | 黑色金属冶炼 | 化工 |
梯度系数 |
4.云南省大力承接产业梯度系数较高的产业,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第一产业产值下降
B.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C.城镇化水平提高
D.减缓环境污染
答案:
解析:云南省产业梯度系数较高的产业主要是烟草产业、冶金工业等(第二产业),产业优势明显,产业基础好,云南省大力承接产业梯度系数较高的产业,可吸引大量的劳动力就业,有利于城镇化水平提高。
5.有利于云南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A.加大烟草业比重
B.积极发展冶金工业
C.承接梯度系数较高的产业
D.大力发展旅游业
答案:
解析:云南省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而且旅游业造成的环境污染小,发展旅游业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6.读浙江纺织服装业向新疆转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产品生产成本角度,说出新疆承接浙江纺织服装生产加工企业的有利条件。
(2)分析浙江将纺织服装产品的研发设计、市场营销等部门保留在原地的原因。
(3)分别说出产业转移对新疆、浙江两省(自治区)社会经济的有利影响。
答案:(1)接近原料产区(或原料丰富);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低。
(2)接近东部科技发达地区,人才聚集;具有稳定的消费市场(或原有的销售渠道好,或消费市场广阔);易于获取市场信息。
(3)对新疆:增加就业机会;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促进经济发展。
对浙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速经济发展。
解析:(1)主要从原料、劳动力成本、地价等角度分析。
(2)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市场广阔、技术力量强,因而研发、营销等部门保留在东部地区。
(3)产业转移对迁入区社会经济的有利影响主要是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城镇化与工业化的进程;对迁出区社会经济的有利影响主要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速经济发展。
归纳总结 产业转移原因分析——“两抓两明确”
“一抓”:抓住两个“为什么”。一是“为什么转出”,二是“为什么转入”,即产业转移转出去的原因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二抓”:抓住两类地区。一是发达国家转出区和发展中国家转入区,二是经济发达的转出地和经济欠发达的转入地。
“一明确”:明确转移的产业类型。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经济发达国家转出的产业还有一部分是对环境污染严重的产业。
“二明确”:明确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转出地为了追求最佳区位,获取最大利润;转入地一般是将区域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市场优势、地缘优势等转化为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