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二章区域发展第四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__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学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17310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二章区域发展第四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__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学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17310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二章区域发展第四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__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学案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17310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导学案及答案
展开基础预习
生态脆弱区也称① 生态交错区 ,是指两种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② 交接过渡 区域,目前泛指生态系统的③ 自我修复 能力低、④ 系统稳定性 差的地区。我国荒漠化地区面积广大,生态环境脆弱,容易出现各种环境问题,是综合治理的重点区域。
一、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含义
1.概念
(1)荒漠化:指由于⑤ 气候变化 和⑥ 人类活动 等因素造成的⑦ 土地退化 。
(2)土地退化:指由于使用土地不当或其他因素,导致耕地、草原和森林等资源的⑧ 生产能力 下降。
2.荒漠化的类型
(1)风蚀、水蚀和冻融等⑨ 外力作用 造成的土地退化。
(2)人类⑩ 滥垦滥牧 导致的⑪ 水土流失 和土壤盐渍化等。
概念辨析 沙漠化不同于荒漠化,沙漠化是沙质荒漠化的简称。沙漠化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风力作用,指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人类活动和干旱的气候,原有绿地逐渐演化成类似沙漠景观的过程。
荒漠化是一种土地退化,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包括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等,因此荒漠化并不仅仅是出现在我国的西北干旱区,在我国的东部季风区也存在。
二、荒漠化生态脆弱区面临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1.危害范围大
荒漠化是⑫ 全球性 的灾难,涉及范围广。
2.危害程度深
(1)经济危害:许多村庄、铁路、公路、水库以及灌渠等受到⑬ 风沙 的威胁,经济损失巨大。
(2)生态危害:造成表土裸露,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
(3)生产危害:导致了⑭ 植被 和地表形态的破坏,使得生物的生产力持续下降,粮食和牧草减产甚至绝收,继而引发饥荒,这些成为荒漠化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阻碍因素。
三、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1.国际社会:1994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防治荒漠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行动。
2.我国防治荒漠化的措施
(1)方针:⑮ 预防 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2)措施:封沙禁牧、⑯ 禁樵禁采 、合理用水、生态移民等。
(3)目的: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温馨提示 我国西北地区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措施
改善耕作技术,推广喷灌、滴灌等先进的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调整农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的水资源;修建坎儿井等用水工程、蓄水工程。
自我诊断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我国风蚀荒漠化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 )
解析:(1)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干旱,大风频繁,容易引起风蚀,进而产生荒漠化。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原因。( × )
解析:(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有地形、土质、降水和植被等,但主要是毁林开荒、开矿、过度放牧等人为原因。
(3)我国西北地区的治沙手段主要是建防护林。( × )
解析:(3)我国西北地区的治沙手段有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等。
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沙漠、沙地分布及内蒙古某地人口增长与荒漠化发展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2.根据图中信息分析,该地荒漠化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干旱
B.过度农垦
C.开采矿产
D.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答案:B
解析:由内蒙古某地人口增长与荒漠化发展统计图可知,该地人口增长较快,耕地增长也快,据此可以判定荒漠化不断发展与过度农垦有关。
3.针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不断发展的问题,应该采取的整治措施是( )
A.恢复地表植被,退耕还牧
B.实施人工降雨
C.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粮食生产
D.发展立体农业
答案:A
解析:“恢复地表植被,退耕还牧”是我国西北地区治理荒漠化的有效措施。
互动探究·关键能力
探究主题 荒漠化的综合治理
探究活动一 荒漠化的成因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北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图。
材料二 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分布图(甲图)和呼伦贝尔草原出现的斑点状荒漠化圈图(乙图)。
(1)材料一反映了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中的甲图,分析当代城镇的位置与古城遗址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
(3)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为了解决人畜饮水问题,人们常常采用现代技术掘井以获得稳定充足的水源供应,然而在水井的周围往往形成斑点状荒漠化圈(如乙图所示),为什么?
答案:(1)过度樵采、过度农垦、过度放牧等。
(2)当代城镇的位置与古城遗址相比,逐渐向盆地的边缘迁移。原因是上游过度用水,造成下游水源不足,绿洲被沙漠侵袭,人口向上游移动。
(3)在水井的周围,由于大量的牲畜集聚饮水,造成草场超载,过度放牧引起土地荒漠化。
探究活动二 荒漠化的治理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9年6月17日是第25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我国的主题是“防治土地荒漠化,推动绿色发展”。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由于人口压力,超载放牧,导致草场以每年2%的速度退化,生态环境急剧恶化。1992—1996年,科研人员在科尔沁草场进行了放牧试验,主要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场的影响及草原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如图示意1980—2008年科尔沁草原的变化。
(1)说出图中所反映的土地利用问题并简述其危害。
(2)分析导致科尔沁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
(3)提出合理利用与保护草原的措施。
答案:(1)土地(草地)退化。草原的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沙化面积扩大,导致荒漠化。
(2)由于人口压力,人们对畜牧业产品的需求量增大,超载放牧,引起草地退化。
(3)控制人口增长,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改变单一放牧业,发展多种经营;实行禁牧、轮牧、退牧,改游牧为舍饲养畜;建设饲草料基地和“草库伦”;改良牧草品种,提高草原生产力;依法管理,加强草原保护。
知能整合
一、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含义
1.荒漠化的实质——土地退化
2.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成因
二、荒漠化生态脆弱区面临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三、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1.荒漠化的防治
遵守一个方针,避免一种现象,采取四项措施。具体图示如下:
2.荒漠化防治的具体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拓展延伸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1)水土流失的危害
(2)水土流失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遇水崩解;降水集中在7—9月,暴雨过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地形起伏过大加剧了流水侵蚀;荒山秃岭造成雨水和风力直接侵蚀。
②人为原因:长期开垦、过度放牧和樵采,导致土壤侵蚀加剧;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促使环境进一步恶化。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关键是小流域综合治理,具体如下:
素养培育
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库曼斯坦位于中亚,全境大部分是低地,平原多在海拔200米以下,80%的国土被卡拉库姆沙漠覆盖,国内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硫黄等矿产资源。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目前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沙化面积不断扩大。国内河流、湖泊稀少;大部分地区以放牧为主,牲畜数量连年增多;只有在河流附近有绿洲,以种植棉花为主,并且是土库曼斯坦最著名的优质棉花产区。下图为土库曼斯坦荒漠化土地分布图。
(1)分析土库曼斯坦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的气候原因。
(2)请从农业生产活动角度,分析土库曼斯坦土地沙化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
(3)针对土库曼斯坦土地沙化面积不断扩大的问题,指出该国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答案:(1)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土壤缺水,干裂严重;(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地表物质风化严重;(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大风日数多,风力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强烈。
(2)农业生产活动以放牧为主,过度放牧导致地表植被严重破坏;棉花种植区大量引水灌溉导致地表水源严重短缺。
(3)合理控制草地载畜量,禁止超载放牧;规划轮牧、休牧区,保障现有草地正常更新;积极开展种草活动,扩大人工草地面积(建设人工草场);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退耕退牧还草;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政府出台退耕退牧政策,并对农牧民进行经济补贴;严格矿区开采审批管理,合理规划矿区用地和矿区覆土工作;等。
解析:(1)荒漠化的气候原因从降水、蒸发、昼夜温差、大风日数等方面分析。
(2)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原因主要分析人为原因,主要考虑农牧业生产对植被的破坏、水资源的过度利用。
(3)荒漠化防治的措施,主要从农业生产、水资源利用、政府管理等方面分析。
随堂巩固·自我测评
西北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四题。
1.按干湿地区划分,我国沙漠主要分布在( )
A.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
B.干旱地区和半干旱地区
C.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
D.湿润地区和干旱地区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我国沙漠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多属于干旱地区和半干旱地区。
2.下列因素不属于西北地区沙漠化成因的是( )
A.大风频繁 B.人口的迅速增加
C.大水漫灌 D.深居大陆腹地
答案:C
解析: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地表干燥;大风频繁,风沙活动频繁。加之受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的影响(如过度农垦、过度樵采、过度放牧等),荒漠化问题较为严重。
3.该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势较高,降水较少
B.过度樵采、过度放牧和过度农垦
C.环境污染加剧
D.农业集约化经营
答案:B
解析:该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主要与人为原因有关。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过度樵采、过度放牧和过度农垦等,导致植被破坏严重,加速了土地荒漠化的进程;而农业集约化经营属于现代农业的经营方式,该地区土地荒漠化进程加剧主要与传统的不合理的农业活动有关。
4.土地荒漠化造成的危害有( )
①为沙尘暴提供了充足的沙源
②下风向形成黄土层
③荒漠化导致土地的生产能力下降
④影响海上航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土地荒漠化造成地表裸露,提供了沙源,容易出现沙尘暴等灾害天气。土地荒漠化是一种土地退化现象,导致土地的生产能力下降。
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5.仅考虑降水量,该地治理沙漠化的措施,可行的是( )
A.①②③④全部种树
B.①②种草、③种树
C.①种树、②③种草
D.①种树、②③④种草
答案:C
解析: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①处年降水量达到400毫米以上,属于半湿润地区,仅考虑降水量,治理此处的荒漠化可以考虑种树;②③处年降水量为200\sim400毫米,属于半干旱地区,该地治理沙漠化的可行措施是种草;④处年降水量小于200毫米,属于干旱地区,水源缺乏,不适宜种草。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
素养达标
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1.结合实例,分析荒漠化生态脆弱区土地荒漠化的成因,简述其危害,并说明区域防治荒漠化的措施,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2.结合实例,分析生态脆弱区环境问题的表现、产生原因和治理措施。(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地区
具体措施
农作区
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的盐渍化
牧区草原
减少水井数量,避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造成超载放牧
干旱的内陆地区
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项目
危害
对耕地
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形成了“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
对黄河
使黄河含沙量增加,泥沙在黄河下游沉积,下游河床抬高,成为“地上悬河”,威胁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对生态环境
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加剧了贫困,制约了经济发展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学案设计,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合作探究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优秀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优秀导学案及答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生态脆弱区,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学案及答案,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含义,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