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5讲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检测含解析
展开第5讲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
选择题
(2021·滨州期中)氧气的含量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科学研究发现,适当的缺氧环境利于激发运动员的运动潜力。但含氧量太低会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据此回答1~2题。
1.目前世界上最优秀的中长跑运动员主要来自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等国,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国家( )
A.地处热带地区,耐高温能力强
B.地处高原地区,有适宜的缺氧条件
C.多是黑人运动员,体质好耐力强
D.运动员训练刻苦,持之以恒
2.我国可以建中长跑运动员训练基地的省级行政区及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
A.内蒙古——地形平坦,场地开阔
B.西藏——海拔高,空气稀薄
C.海南——气温高,适合锻炼耐高温能力
D.云南——高原地形,缺氧环境适宜
解析:第1题,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等国的中长跑运动员之所以成绩优秀,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地处高原地区,其海拔多在 2 000 米以上,有适宜的缺氧环境,利于长跑运动员训练,B正确;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位于东非高原,气候较为凉爽,高温环境不明显,A错误;黑人运动员体质好耐力强和运动员训练刻苦,持之以恒不是主要原因,C、D错误。第2题,通过上题分析可知,高原有适宜的缺氧环境是建中长跑运动员训练基地的有利条件,而云南符合这一条件,D正确;内蒙古的地形平坦和海南的高温不是中长跑运动员训练的有利条件,A、C错误;西藏海拔过高,高原反应明显,不是中长跑运动员训练的有利条件,B错误。
答案:1.B 2.D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曲线表示( )
A.臭氧层的高度
B.对流层的高度
C.对流层气温的变化规律
D.平流层气温的变化规律
4.对图中甲、乙两处的正确叙述是( )
A.乙处的气温高于甲处
B.甲处的水汽含量高于乙处
C.甲、乙两处同为下沉气流
D.甲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
解析:第3题,由纵坐标可读出该曲线的分布高度主要在8~18 km,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应为不同纬度对流层的分布高度,B正确。第4题,地面是对流层的热量和水汽来源,海拔越低,水汽和热量越充足,甲处的水汽含量高于乙处,B正确。
答案:3.B 4.B
(2021·河北衡水中学高一期中)下面是某地气温垂直分布图。读图,完成5~6题。
5.甲、乙、丙、丁四图中最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下列哪种地形易造成气温由甲到丁的演变( )
A.山地 B.谷地
C.平原 D.丘陵
解析:第5题,逆温现象使低层大气不易扩散,使污染加重。第6题,谷地的底部地面温度降低很快,因此近地面降温也较快,而高空由于热量不易散失,易形成逆温。
答案:5.A 6.B
读某工业区不同时段气温垂直分布图,完成7~8题。
7.该地当日大气污染加剧,主要原因是( )
A.地面辐射减弱 B.大气逆辐射减弱
C.空气水平运动减弱 D.空气对流运动减弱
8.下列时段空气质量最好的是( )
A.19:00-22:00 B.04:00-07:00
C.07:00-10:00 D.13:00-16:00
解析: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随着高度的增加,气温并不是一直下降,说明存在逆温现象,它导致空气对流运动减弱,不利于废气的扩散,故当日大气污染加剧。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3:00-16:00逆温现象基本消失,特别是近地面地区已不存在逆温现象,故该时段有利于空气对流,空气质量最好。
答案:7.D 8.D
读下图,完成9~10题。
9.从大气垂直分层看,图示大气层是( )
A.低纬度的对流层 B.中纬度的平流层
C.高纬度的对流层 D.低纬度的平流层
10.该层大气( )
A.随高度增加,温度增幅变小
B.能够大量吸收紫外线长波辐射
C.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有利于飞机高空飞行
D.受强烈的太阳辐射呈电离状态
解析:第9题,根据图示信息,该大气层的高度范围为12~50 km,应该表示平流层,A、C错;该平流层底部高度为12 km,即表示该地区对流层厚度约12 km,在中纬度地区,对流层的厚度约10~12 km,所以该图应该表示中纬度的平流层,B正确。第10题,该层大气表示平流层,在平流层随高度增加,温度增加,且高度增加,受紫外线的影响越强,其温度的增幅应该变大(根据图中曲线坡度变化也可以得出该规律),A错;紫外线属于短波辐射,B错;该层大气由于存在逆温现象,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有利于飞机的高空飞行,C对;D选项描述的是电离层,它位于高层大气,D错。故选C。
答案:9.B 10.C
在对流层大气中,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 m,气温降低0.6 ℃。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或者随高度增加,降温变化率小于0.6 ℃/100 m,这种现象称为逆温现象。下图示意某地大气逆温现象。据此完成11~12题。
11.图示大气逆温层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地面辐射增强
B.暖气团在冷气团上爬升
C.下沉气流势力大
D.近地面大气运动活跃
12.图示甲、乙、丙、丁大气层中,易出现雾霾现象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第11题,读图可知,近地面大气吹东北风,气温在0 ℃以下,高空大气吹西南风,气温在0 ℃以上,形成大气逆温层,结合图示天气为雨雪天气判断,图示地点是一冷锋过境,故而大气逆温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西南风(暖气团)爬升到东北风(冷气团)之上,故选B。第12题,甲大气层气温随海拔上升而上升,形成逆温,抑制气流的上升运动,不利于近地面的大气污染物扩散而形成雾霾天气,故选A。
答案:11.B 12.A
高空跳伞运动是指跳伞者乘飞机、气球等航空器升至高空后跳下,在张开降落伞之前和开伞后在空中做动作。现存最高跳伞记录为3.3万m。读图完成13~14题。
13.高空跳伞记录保持者起跳的高度所处的大气层是(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电离层 D.高层大气
14.高空跳伞运动记录保持者下落过程中( )
A.气压越来越低 B.呼吸越来越困难
C.温度越来越高 D.温度先下降后上升
解析:第13题,大气根据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其中对流层厚度约为自地面至12 km,平流层位于对流层顶部至50~55 km之间的范围,平流层以上为高层大气。结合材料信息现存最高跳伞记录为3.3万米,为33 km,处于平流层中,B正确。第14题,结合上题分析,跳伞运动员自上而下的过程中先经过平流层,然后经过对流层,最后达到地面。其中平流层的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因此运动员下降过程中温度先下降后上升,D正确。
答案:13.B 14.D
读某地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示意图,完成15~16题。
15.该图示意的大气垂直分层属于(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电离层 D.高层大气
16.②地区气温分布特征最可能导致( )
A.对流作用增强 B.太阳辐射增多
C.气流水平运动减慢 D.污染气体扩散受限
答案:15.A 16.D
研究表明,青藏高原上空对流层顶的气压值与对流层顶的高度密切相关。下图示意青藏高原上空对流层顶各月多年平均气压值变化。读图,完成17~19题。
17.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上升幅度最大的时段是( )
A.1-2月 B.4-5月
C.7-8月 D.11-12月
18.青藏高原夏季对流层顶气压值最低,主要原因是该季节( )
A.植被恢复,吸收大气中CO2最多
B.雨季来临,大气中水汽含量最高
C.全球变暖,大气对流运动最强烈
D.地表增温,近地面大气温度最高
19.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最可能与( )
A.经度呈负相关
B.纬度呈负相关
C.海拔呈正相关
D.河网密度呈正相关
解析:第17题,对流层气压随海拔的增加而下降。对流层顶高度上升幅度最大,说明气压值下降幅度最大。从图中可以看出,1-2月气压值几乎没有变化,7-8月气压值有上升,11-12月气压值升高约30 hPa,而4-5月气压值下降约20 hPa,其气压值下降幅度最大。故B正确。第18题,青藏高原夏季对流层顶气压值最低,表明夏季对流层顶的高度最高,而对流层顶的高度与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有关,近地面大气温度越高,对流层顶的海拔就越高。青藏高原夏季对流层顶气压值最低,主要原因是该季节地表增温,近地面大气温度最高。第19题,对流层顶的高度与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有关,近地面大气温度高,对流层顶的海拔就高。纬度越高,近地面大气温度越低。所以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最可能与纬度呈负相关。经度的差异对气温影响较小。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所以对流层顶高度与海拔呈负相关。夏季水面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冬季水面温度比陆地温度高,所以对流层顶高度与河网密度相关性不大。
答案:17.B 18.D 19.B
(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0讲 达标检测知能提升 (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0讲 达标检测知能提升 (含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5讲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5讲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含解析),共3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黄赤交角及其影响,昼夜长短及其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及其变化规律,四季和五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章末综合检测检测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章末综合检测检测含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