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化学备考冲刺考前实验题(有答案)
展开考前实验题练习卷
实验题
1.下列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根据给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编号仪器名称:①___②___。
(2)实验室利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
(3)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是__(从A—E中选择),使用该套装置制取气体的突出优点是__,该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改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__端进入。制得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氢气体与水蒸气,欲使个G、H装置将以上杂质气体除去,则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混合气体→__(用端口字母表示)。
(4)将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盛有蒸馏水的洗气瓶一段时间后,测得该装置中溶液的pH__7(填“>”、“<”或“=”)
2.列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根据给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编号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_。
(2)实验室氯酸钾制备并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所需的装置为___________(选填字母),此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小明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选择C做发生装置,使用该装置制备气体的突出优点___________,带孔的小隔板上应放___________。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___________端进入(选填“a”、“b”)。
(4)小华同学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为了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你认为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_(选填字母),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为了收集干燥的氧气小华用F做干燥装置,则F装置中盛放的干燥剂是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
3.制取气体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仪器M的名称是 _______。
(2)实验室选用B装置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C装置中的一处明显错误为_______。
(4)某气体只能用D装置收集,则该气体可能具有的性质为_______(填序号,非单选题)。
A.能与水反应 B.能与空气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反应 C.密度与空气接近
(5)若用A、E装置制备和收集O2,根据气流方向,A装置的导管口应该与E装置的_______(填序号)相连。
4.在滤纸上进行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时,生成的金属沿着滤 纸像树枝一样生长,获得多姿多彩的“金属树”。兴趣小组同学对“铜树”的最佳生长条件进行探究。
Ⅰ.金属的选择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序号
金属
实验现象
室温下
1-1
Zn
60 min后,滤纸上长出约1.5 cm
“铜树”
1-2
Al
60 min后,滤纸上长出约0.8 cm
“铜树”
1-3
Mg
镁片表面有气泡产生,60 min后,滤纸上得到少许细碎红色固体
【解释与结论】
(1)Mg、Al和 Zn 三种金属能从溶液中置换出铜的原因是_______。
(2)1-1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1-2中,实验前用砂纸打磨铝片的目的是_______。
(4)1-3中,推测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氢气,从元素守恒的角度说明理由:_______。
II.溶液的选择
【进行实验】利用Ⅰ中装置,在室温下用Zn进行如下实验。
组别
第1组
第2组
序号
2-1
2-2
2-3
2-4
2-5
2-6
溶液种类
CuSO4
CuSO4
CuSO4
CuCl2
CuCl2
CuCl2
溶液的浓度(%)
6
12
18
6
12
18
60 min后“铜树”长度(cm)
0.7
0.8
1.5
1.9
2.2
2.0
【解释与结论】
(5)设计实验2-1和2-4的目的是________。
(6)根据上述实验,不能得到“在溶液种类等其他条件相同时,溶液浓度越大,‘铜树’长度越长”的结论,证据是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7)结合以上实验,“铜树”的最佳生长条件是________。
5.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_
(2)若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可选择的制取装置是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若利用F装置检验二氧化碳气体,F瓶中所装试剂为_______,气体从______端通入(填“m”或“n”)。
6.一次趣味化学活动中,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一瓶标签受损的无色溶液,如图所示,要求同学们进行探究:确认这瓶无色液体是什么?
【提出猜想】
老师提示:这瓶无色溶液只可能是下列三种溶液中的一种:
①氯化钠溶液②硫酸钠溶液③碳酸钠溶液
【实验探究】
(1)陈丹同学仔细观察了试剂瓶的标签,认为猜想___________(填序号)不成立,其原因是___________。
(2)为确定其它几种猜想是否正确,陈丹同学继续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该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_________
产生气泡
猜想_____成立
取该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
___________
猜想②成立
(3)写出上述(2)中验证猜想②成立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反思与交流】
(4)小雨同学经查阅资料获知,氯化钠溶液、硫酸钠溶液的pH都等于7.于是他提出还可以用pH的方法来确定该无色溶液。请你简述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雨同学通过什么现象确定这瓶无色溶液是何种液体?___________。
7.兴趣小组对具有取暖功能的某品牌暖宝宝的工作原理、原料制备和物质回收进行探究学习。
(1)暖宝宝的工作原理:打开密封包装后,空气中的______(填化学式)会通过微孔透气无纺布与铁粉、水接触,铁粉发生锈蚀,同时放出热量。
(2)为了探究暖宝宝中氯化钠和活性炭对铁锈蚀反应的影响,在密闭、干燥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下表所示试剂,用温度传感器测定锥形瓶内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编号
试剂
a
5g铁粉,1.5mL水
b
5g铁粉,1g氯化钠固体,1.5mL水
c
5g铁粉,1g氯化钠固体、1g活性炭,X
①实验c中所用的试剂X是______。
②根据题给信息,说明氯化钠和活性炭对铁锈蚀反应的影响:______。
(3)工业、上常用CO在高温下与Fe3O4反应制备铁粉,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使用后的暖宝宝剩余物中,除了氯化钠以外,均为难溶物。请设计实验方案从剩余物中回收氯化钠固体:将剩余物属于烧杯中,______。
8.图1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装置,请根据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
(2)实验室用装置B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用装置D进行“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氧气应从______(选填“b”或“c”)端导入;若瓶中装满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氧气应从_______(选填“b”或“c”)端导入。
(3)某同学在实验室用装置C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药品是_______(写药品名称)。装置C与装置B相比,其优点是可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若要使反应停止,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
(4)碱式碳酸铜是一种绿色粉末,受热条件下会分解成三种氧化物,若用实验证明加热碱式碳酸铜有新物质生成,应将干燥的碱式碳酸铜放入装置________(填字母)中进行反应。
(5)圈2装置是研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创新实验,装置E中①、③为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②为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E中能说明CO2密度比空气大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F中可观察到蜡烛自下而上熄灭,说明CO2具有的化学性质为_________。
9.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利用酸碱中和反应测定某KOH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1)原理:图1为KOH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X”代表的微粒符号是_______。
(2)计算:向1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KOH溶液,如图2所示,根据溶液恰好变色时记录共用去KOH 溶液100g。计算该KOH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3)进一步查阅资料,酚酞溶液的变色范围是pH在8.2~10.0之间,当pH<8.2时显无色。分析,用该实验方法测得KOH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比实际值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改进实验方法,使用pH传感器测量稀盐酸和KOH溶液反应过程中相关物质量的变化如下图3所示。由图可知,中和反应是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t3时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填化学式)。
10.氨气(NH3)是一种重要化工原料,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某兴趣小组用加热NH4CI和Ca(OH)2固体的方法制备、收集干燥的NH3,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已知: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仪器①的名称为_______,甲装置也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备某_______。常见气体,写出制备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乙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
(3)丙装置用于收集NH3,则乙中导管口a应与丙中导管_______端相连(选填“b”或“c”)。
(4)从保护环境角度,该实验在丙装置后还应接一个_______装置。
1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做了如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把试管①②中静置后的上层清液倒入洁净的烧杯中,最后只得到蓝色沉淀和无色溶液。
(1)写出混合后得到蓝色沉淀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混合后所得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
【实验二】按照下列组合继续验证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组合序号
①
②
③
组合的溶液
H2SO4、NaOH
H2SO4、NaCl
H2SO4、Na2CO3
(3)在组合①、②、③中,组合_______无明显现象,但它们的实质不同,为了证明实质不同,小强同学在实验过程中使用了酚酞试液。
(4)实验结束后把3个组合反应后的溶液混合,混合后溶液也显无色。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除酚酞外)的组成可能有________种情况(填数字)。
(5)在组合①、②、③中,组合________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12.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回答:
(1)写出编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如果用A装置作该反应的发生装置,需在导管口放一团棉花,其目的是_______。
(3)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________(填序号)。
(4)如图F所示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CO2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____;如图G和上图B都可用作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G装置与B装置比较,G装置除了节约药品优点外,还有操作上的优点是______。
13.在实验室用以下装置制取气体。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下同)_________,选择该装置的理由为_______。
(2)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可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能用该装置收集是因为氧气的_______性质。
14.网络上曾热播“钢丝棉烟花”的视频:将钢丝棉点燃后挥舞,瞬间火星四射,如同烟花绽放。化学小组推测钢丝棉中含有铁,并设计下列实验方案,探究做“钢丝棉烟花”的含铁细丝应具备的条件。(实验所用钢丝和细钢丝由同种低碳钢制得)
序号
实验操作
金属直径/mm
实验现象
I
分别取长度相同、直径不同的铁丝和钢丝,打
磨后绕成螺旋状,用酒精灯加热。
0.55
铁丝下部微微变红。
Ⅱ
钢丝下部微微变红。
Ⅲ
0.12
细铁丝燃烧,无明显火星。
Ⅳ
细钢丝燃烧,火星四射。
(1)结合上述四组实验分析,细钢丝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因此易燃且能产生较好的烟花效果,适宜做“钢丝棉烟花”。
(2)小组同学进一步探究发现,钢丝棉充分燃烧后质量增加,解释原因。
(3)“钢丝棉烟花”出现后,消防部门很快出台法规,将其纳人危险品,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
(4)某同学向实验I中微微变红的铁丝缓慢、持续地喷射液氧,观察到铁丝燃烧了,分析原因。
15.下列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碱石灰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
(2)用装置B、C制取收集氧气,采用该收集方法的依据是_________。用收集的氧气做铁丝燃烧实验,应预先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的__________。
(3)加热条件下,固体CH3COONa与NaOH反应可制取CH4气体(不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同时生成Na2CO3,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若用装置F收集气体,实验结束时,为防止水槽里的水倒流,应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若用装置E收集CH4气体,气体应该从__________端(填“a”或“b”)通入。
(4)氨气(NH3)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某兴趣小组用加热NH4Cl和Ca(OH)2固体的方法制备、收集干燥的NH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应该选用的干燥装置是__________。若用装置H收集NH3气体,气体应该从__________端(填“c”或“d”) 通入。
16.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原理为_________(写化学方程式):你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序号)。
(3)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你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填序号),验满的方法及现象是________。
17.为除去氯化钠中的泥沙和CaCl2、MgCl2、Na2SO4杂质,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先将粗盐样品溶解、过滤,除去泥沙后,取粗盐水按以下流程进行实验探究。
(1)溶解、过滤、蒸发操作中都要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
(2)写出一个加入Na2CO3溶液时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上述流程中,加适量盐酸的目的是为了除去溶液中的___________。
18.某兴趣小组同学对常见碱的部分化学性质进行探究,请你参与。
探究一:探究氢氧化钠的性质。
(1)取5 g氢氧化钠固体于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20mL水,不断搅拌,实验现象为______。
(2)图1所示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图2所示实验中,一定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将图1、图2反应后的溶液倒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观察到烧杯底部有蓝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
探究二:探究碱与CO2反应。
如图3所示,甲同学分别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将相同体积的氢氧化钠饱和溶液和氢氧化钙饱和溶液分别全部加入锥形瓶中,立即关闭活塞,振荡锥形瓶。一段时间后同时打开弹簧夹K1、K2,观察实验现象。
(5)观察到装置A中的现象是______,装置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得出结论:碱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
(6)乙同学认为A中产生的现象不能说明碱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其理由是______。不改变装置的前提下,请设计实验证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其实验方案是______。
(7)丙同学认为通过对比甲实验中装置A和C的现象也能说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请对丙同学说法的合理性做出评价______。
19.人类社会发展离不开金属材料。某种镁合金的成分为Mg和Al。
(1)镁合金是轻薄笔记本电脑外壳的首选材料,主要利用了镁合金的______优良性能。
(2)取该镁合金一小块进行实验。实验前,需用砂纸打磨镁合金,除去其表面薄膜。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镁合金表面产生薄膜的原因______(写出其中一个即可)。
(3)将打磨后的镁合金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①若X为H2SO4,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写一个)。若Y的质量为0.7g,镁合金中Mg与Al的质量比为______。
②若X为CuSO4, Z为无色溶液,Y的成分可能是______。
20.初中化学教材中的一些实验如图,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A实验中玻璃棒不断搅拌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B实验设计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应怎样改进此装置___________。
(3)C实验中测得氧气含量偏小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4)D实验分液漏斗里是NaOH溶液,锥形瓶中是CO2,将NaOH溶液滴入锥形瓶中,小明同学发现气球涨大认为反应发生了,但桐桐认为还应该补充的实验是取反应后的溶液滴加___________:若有___________证明反应发生了。
1. 铁架台 长颈漏斗 BE 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CaCO3+2HCl=CaCl2+H2O+CO2↑ b efcd <
【详解】
(1)铁架台是常用的夹持仪器,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故答案为铁架台;长颈漏斗;
(2)如果用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3)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表示为:CaCO3+2HCl=CaCl2+H2O+CO2↑,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使用该套装置制取气体的突出优点是: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若改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b进入,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要先除杂质后干燥,并且都有长进短出;
(4)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的溶液显酸性,所以将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盛有蒸馏水的洗气瓶一段时间后,测得该装置中溶液的pH将小于7。
2.(1)长颈漏斗
(2) AG
(3)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石灰石##大理石 a
(4) D 浓硫酸
【解析】
(1)
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故填:长颈漏斗;
(2)
实验室氯酸钾制备并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发生装置选择固固加热型(A),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用排水法,选择装置G;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AG;;
(3)
小明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选择C做发生装置,该装置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带孔的小隔板上应放固体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气体从a端进入,故填: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石灰石(或大理石);a;
(4)
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为了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需要装置可以控制反应速率,选择装置D;此反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装置中盛放浓硫酸可以干燥氧气,故填:D;;浓硫酸。
3.(1)铁架台
(2)
(3)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未浸没至液面以下
(4)BC
(5)①
【解析】
(1)
仪器M的名称是:铁架台。
(2)
B装置为固固加热型气体发生装置且试管口没有放棉花,所以为氯酸钾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C装置用到了长颈漏斗,在使用时,要将长颈漏斗下端伸入到液面以下,防止气体由长颈漏斗逸出,故图中错误为:长颈漏斗下端没有伸入到液面以下。
(4)
D为排水法,该气体只能用排水法收集,说明该气体不易溶于水且不和水反应,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一方面原因可能是密度空气相差太小,另一方面可能与空气反应,故选BC。
(5)
用A、E装置制备和收集O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使用万用瓶收集时,气体需要从长管通入,即从① 端导管口通入,故填①。
4.(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均位于铜前
(2)
(3)去除铝片表面的氧化膜
(4)反应前硫酸铜溶液中的水含有氢元素,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气体可能是氢气
(5)探究溶液种类对“铜树”生长的影响
(6) 溶液生长出的“铜树”短
(7)
【解析】
(1)
由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可知,的活动性在铜之前。
(2)
1-1中,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故填;
(3)
铝的活动性比较强,在空气中被氧化成氧化铝,覆盖在铝的表面,故用砂纸打磨的目的:去除铝片表面的氧化膜。
(4)
镁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镁和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将铜置换出来,还有气体产生,说明镁还和别的物质反应,故有可能是硫酸铜溶液中的水参加反应,硫酸铜溶液中的水含有氢元素,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气体可能是氢气。
(5)
两组实验中溶质不同,其他条件保持一致,故目的是探究溶液种类对“铜树”生长的影响。
(6)
根据题意可知不能得出“在溶液种类等其他条件相同时,溶液浓度越大,‘铜树’长度越长”的结论,说明实验中有相反的情况出现,对比发现: 溶液生长出的“铜树”短。
(7)
“铜树”的最佳生长条件是铜树最长那组实验,故填 。
5.(1)锥形瓶
(2) BC##CB
(3) 澄清石灰水 n
【解析】
(1)
仪器a的名称锥形瓶;
(2)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反应条件是常温,发生装置选B,排水法收集气体纯净,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干燥,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可选择的制取装置是BC,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3)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利用F装置检验二氧化碳气体,F瓶中所装试剂为澄清石灰水,从体从n端通入,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充分接触,现象更明显。
6.(1) ① 氯化钠化学式为NaCl,与标签所示化学式不符;
(2) 稀盐酸 ③ 产生白色沉淀
(3)
(4) 用玻璃棒醮取待测液少许,滴在pH试纸上,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待测液的pH值 根据测定结果,如果pH=7为硫酸钠溶液,如果pH>7为碳酸钠溶液
【解析】
(1)
氯化钠、碳酸钠和硫酸钠的化学式分别为:NaCl、Na2CO3、Na2SO4;破损标签上物质的化学式可辨别部分表明该物质的化学式中钠元素右下角角码为“2”;因此,可猜测该无色溶液不可能为氯化钠,故填①;氯化钠化学式为NaCl,与标签所示化学式不符;
(2)
猜想中,能够产生气泡的物质为碳酸钠。在加入稀盐酸后,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而产生气泡的现象说明猜想③正确;故填稀盐酸;③;
猜想②正确,说明溶液中含有硫酸钠,硫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不溶于水、不溶于酸的硫酸钡白色沉淀和硝酸钠,故填有白色沉淀生成;
(3)
硫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硝酸钠,方程式为 ;
(4)
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方法:用玻璃棒醮取待测液少许,滴在pH试纸上,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待测液的pH值。根据测定结果,如果pH=7为硫酸钠溶液,如果pH>7为碳酸钠溶液。故填用玻璃棒醮取待测液少许,滴在pH试纸上,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待测液的pH值;根据测定结果,如果pH=7为硫酸钠溶液,如果pH>7为碳酸钠溶液。
7.(1)O2
(2) 1.5mL水 氯化钠的存在能加快铁的锈蚀:氯化钠和活性炭同时存在时可更显著地加快铁的锈蚀
(3)
(4)加足量水使之充分溶解,过滤,将所得滤液蒸发结晶
【解析】
(1)
铁能与空气中的O2和水反应生成铁锈,从而放出热量;
(2)
①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暖宝宝中氯化钠和活性炭对铁锈蚀反应的影响,根据表中数据,实验a、b的变量是氯化钠,故实验a、b是探究暖宝宝中氯化钠对铁锈蚀反应的影响,故实验b、c是探究活性炭对铁锈蚀反应的有效,根据控制变量法,除了活性炭,其它因素均应相同,故X是1.5mL水;
②由图可知,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实验c比实验b温度升高的快,实验b比实验a温度升高的快,说明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氯化钠的存在能加快铁的锈蚀:氯化钠和活性炭同时存在时可更显著地加快铁的锈蚀;
(3)
一氧化碳和四氧化三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使用后的暖宝宝剩余物中,除了氯化钠以外,均为难溶物。可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除去难溶性,然后蒸发结晶可得氯化钠固体,故填:加足量水使之充分溶解,过滤,将所得滤液蒸发结晶。
8.(1)试管
(2) b c
(3) 石灰石(##大理石)和稀盐酸 关闭弹簧夹
(4)A
(5) ③处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比①处先变红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解析】
(1)
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试管,故填试管。
(2)
由图可知,B装置是固液常温发生装置,则实验室用装置B制取氧气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H2O22H2O+O2↑;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用装置D进行“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氧气应从长管,即b管进入瓶中,空气才能顺利排出瓶外,故填b;
氧气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瓶中装满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氧气应从短管,即c端导入,才能够使水顺利排出瓶外,故填c。
(3)
在实验室用装置C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药品是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故填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装置C与装置B相比,其优点是可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若要使反应停止,应该进行的操作是关闭弹簧夹,固体与液体分离,反应停止,故填关闭弹簧夹。
(4)
碱式碳酸铜是一种绿色粉末,受热条件下会分解,则发生装置选择固体受热发生装置,即装置A,故填A。
(5)
如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实验中,进入瓶中的二氧化碳下沉,观察到下方的紫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即③处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比①处先变红,故填③处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比①处先变红。
F中可观察到蜡烛自下而上熄灭,说明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填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9.(1)H2O
(2)11.2%
(3)偏小
(4) 放热 KCl、KOH##KOH、KCl
【解析】
(1)
由图示可知,两个氢离子与两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两个水分子,故x代表的是H2O。
(2)
设氢氧化钾的质量为。
故该KOH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3)
根据题目所给的信息,酚酞溶液在pH在8.2~10.0之间时显红色,而不是pH=7时,因此显红色时氢氧化钾已经过量,则计算所得的氢氧化钾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
(4)
由图3,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温度不断上升,说明反应是放热的;t3时,pH大于7,说明氢氧化钾已经过量,故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有反应生成的氯化钾和过量的氢氧化钾,化学式为KCl、KOH。
10.(1) 铁架台 O2##氧气
(2)干燥氨气
(3)c
(4)尾气处理
【解析】
(1)
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为铁架台;甲装置为固体加热装置,适用于加热固体的反应,又由于试管口没有塞棉花,则可用于氯酸钾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碱石灰是常见的干燥剂,则乙装置的作用是干燥氨气。
(3)
由于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应选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则应将一种导管口与丙中导管c端相连。
(4)
氨气有毒,排入空气中会污染空气,该实验在丙装置后还应接一个尾气处理装置。
11.(1)
(2) NaCl、Na2SO4 NaOH
(3)①②
(4)2
(5)①③
【解析】
(1)
试管①中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试管②中氯化钡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铜,把试管①②中静置后的上层清液倒入洁净的烧杯中,最后只得到蓝色沉淀和无色溶液,说明第①个试管中反应后氢氧化钠一定有剩余,即第①个试管反应后溶质是硫酸钠和氢氧化钠;第②个试管中氯化钡不能剩余,否则会产生白色沉淀,硫酸铜可能剩余,也可能没有剩余,第②个试管中一定含有氯化铜,所以混合后得到蓝色沉淀一定发生反应为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氯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试管①生成硫酸钠和剩余氢氧化钠,试管②氯化钡不存在,硫酸铜是否存在不确定,氯化铜一定存在,两试管上层清液混合,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硫酸钠不参与反应,存在溶液中,所以硫酸钠一定存在,氯化钠为生成物一定存在,至于氢氧化钠是否有剩余无法判断,所以可能存在;氯化铜是蓝色的,该溶液是无色的,故一定不含氯化铜,故混合后所得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NaCl、Na2SO4,可能含有的溶质是NaOH;
(3)
在组合①、②、③中,组合①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没有现象;②中硫酸和氯化钠不反应,没有现象;③中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有气泡产生,故组合①②无明显现象;
(4)
酚酞在碱性溶液中显红色,酸性和中性溶液为无色,混合后为无色,则不存在碱性物质,所以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无剩余,①中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②不反应,③中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溶质一定有生成的硫酸钠和不参与反应的氯化钠,而硫酸是否有剩余无法判断,故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除酚酞外)的组成可能有硫酸钠、氯化钠和硫酸钠、氯化钠、硫酸2种情况;
(5)
组合①中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组合③中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这两个反应均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组合②氯化钠和硫酸不反应,故填:①③。
12.(1)长颈漏斗
(2) 2KMnO4K2MnO4+MnO2+O2↑ 防止加热时固体粉末进入导管造成阻塞
(3) CaCO3+2HCl=CaCl2+H2O+CO2↑ BC##GC
(4) 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中 易于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解析】
(1)
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可知:①长颈漏斗;
(2)
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为防止加热时固体粉末进入导管,需在导管口放一团棉花;
(3)
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为固液不需加热反应,选择B或G作为发生装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能溶于水,可以用向上排空法收集,收集装置选C;
(4)
要测量二氧化碳的体积只能用排水法,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从而测的二氧化碳的体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要在水的上方放一层植物油,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导致误差;G装置与B装置比较,G装置除了节约药品优点外,优点还有:装置中关闭活塞,装置中压强变大液体进入长颈漏斗,液体和固体药品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活塞气体排出,液体流下,固液接触反应进行,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13.(1) 试管
A 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
(2) D 密度比空气大
【解析】
(1)
由图可知,仪器a为试管;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故发生装置可选A;
(2)
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比较干燥,故收集装置可选D,故填:D;密度比空气大。
14.(1) 延展性 可燃性
(2)铁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3)细钢丝燃烧,火星四射,容易引发火灾
(4)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增多铁丝燃烧
【解析】
(1)
细钢丝直径可以很小,说明有很好延展性,燃烧说明具有可燃性,故填:延展性;可燃性。
(2)
铁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消耗了氧气,没有生成新的气体,固体质量增加,故填:铁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3)
细钢丝燃烧,火星四射,容易引发火灾,故“钢丝棉烟花”出现后,消防部门很快出台法规,将其纳人危险品,故填:细钢丝燃烧,火星四射,容易引发火灾。
(4)
氧气具有助燃性,故向实验I中微微变红的铁丝缓慢、持续地喷射液氧,观察到铁丝燃烧了,故填: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增多铁丝燃烧。
15.(1)集气瓶
(2) 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水或细沙
(3) A 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b
(4) G d
【解析】
(1)
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集气瓶,故填:集气瓶;
(2)
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可用C为收集氧气,用收集的氧气做铁丝燃烧实验时,为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应预先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故填: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水或细沙;
(3)
加热条件下,固体CH3COONa与NaOH反应可制取CH4气体,同时生成碳酸钠,该反应属于固-固加热型,选择的发生装置为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用装置F收集气体,实验结束时,为防止水槽里的水倒流,应采取的操作是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甲烷的密度比水小,若用装置E收集CH4气体,气体应该从b端通入,故填:A;;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b;
(4)
NH4Cl和Ca(OH)2固体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氨气溶于水呈碱性,能与浓硫酸反应,与碱石灰不反应,因此选择的干燥装置为G,氨气(NH3)密度比空气小,气体先在集气瓶上方聚集,若用装置H收集NH3气体,气体应该从d端通入,故填:;G;d。
16.(1)长颈漏斗
(2) B
(3) D 将一支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满
【解析】
(1)
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为长颈漏斗。
(2)
实验室制氢气的原理是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应选固液常温装置,即装置B。
(3)
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则选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装置D;验满时,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17.(1)玻璃棒
(2)或
(3)碳酸钠、氢氧化钠或
【解析】
(1)
溶解时需要使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过滤时需要玻璃棒引流、蒸发时需要使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滴飞溅,故填:玻璃棒;
(2)
实验中加入的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由于氯化钡和氢氧化钠都是过量的,故碳酸钠还能与剩余的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故加入碳酸钠后会与氯化钙、氯化钡都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3)
根据题意可知反应后过滤,所得溶液中含有生成以及原有的氯化钠,剩余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加入稀盐酸会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会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加入的稀盐酸为了除去溶液中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18.(1)固体溶解,烧杯外壁发热
(2)
(3)、
(4)Na2SO4、NaCl
(5) B中的水进入A中
(6) 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水能溶解二氧化碳且与水反应,使A中压强减小,也能观察到B中的水被压入A中 将C中氢氧化钙溶液更换为少量水,重新完成实验,并对比实验(合理即可)
(7)若C中氢氧化钙足量,则A、C中的CO2均完全反应,无法形成对比,现象不能说明NaOH与CO2发生反应;由于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因此等体积的饱和溶液中氢氧化钠的量比氢氧化钙多,若C中氢氧化钙不足,B中压入到A中的水比C中更多,现象能说明NaOH与CO2发生反应
【解析】
(1)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并且放出热量,故取5 g氢氧化钠固体于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20mL水,不断搅拌,实验现象为固体溶解,烧杯外壁发热。
(2)
图1所示实验,发生反应为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生成氯化钠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图2所示实验中,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氢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故一定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图1中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生成氯化钠和水,图2中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氢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将图1、图2反应后的溶液倒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观察到烧杯底部有蓝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说明稀盐酸反应完全,溶液中不含氢氧化钠,故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生成的氯化钠和硫酸钠,化学式为NaCl、Na2SO4。
(5)
装置A中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装置A中压强变小,故观察到装置A中的现象是B中的水进入A中,装置C中发生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
饱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故A中产生的现象不能说明碱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其理由是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水能溶解二氧化碳且与水反应,使A中压强减小,也能观察到B中的水被压入A中。证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需要做二氧化碳和水接触反应的实验做对比,故实验方案是将C中氢氧化钙溶液更换为少量水,重新完成实验,并对比实验(合理即可)。
(7)
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当A、C装置中二氧化碳均完全反应时,现象相同,无法形成对比,如果等体积的两种饱和溶液,氢氧化钠溶解的量比氢氧化钙多,则水倒吸进A装置较多,说明NaOH与CO2发生反应,故评价:若C中氢氧化钙足量,则A、C中的CO2均完全反应,无法形成对比,现象不能说明NaOH与CO2发生反应;由于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因此等体积的饱和溶液中氢氧化钠的量比氢氧化钙多,若C中氢氧化钙不足,B中压入到A中的水比C中更多,现象能说明NaOH与CO2发生反应。
19.(1)密度小、硬度大、延展性等(答一点即可)
(2)或
(3) 或
1:1 Cu;Cu、Al;Cu、Al、Mg
【解析】
(1)
镁合金是轻薄笔记本电脑外壳的首选材料,主要利用了镁合金的密度小、硬度大、延展性等。
(2)
铝(或镁)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或氧化镁)薄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或)。
(3)
若X为硫酸,其中铝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镁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或;若Y的质量为0.7g,则产生氢气的质量为0.7g,设铝的质量为a,则合金中镁的质量为7.2g-a,设铝与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为x,镁与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为y,则:
,解得: ,
,解得: ,
则,解得a=3.6g,则镁合金中Mg与Al的质量比为(7.2g-3.6g):3.6g=1:1;
若X为CuSO4,由于金属活动性Mg>Al>Cu,则镁先与硫酸铜反应,当镁反应完后,铝才与硫酸铜反应,由于充分反应后溶液Z为无色,则说明硫酸铜已经完全反应,只能确定镁与硫酸铜发生了反应,不能确定镁是否完全反应,铝是否与硫酸铜反应,若镁还有剩余,则固体Y的成分为生成的Cu、未反应的Al、剩余的Mg,若镁完全反应,而铝有剩余,则固体Y的成分为生成的Cu、剩余的Al,若铝也完全反应,则固体Y的成分只有Cu。
20.(1)散热
(2)应该在密闭的容器内反应
(3)红磷的量不足(或未待集气瓶冷却就打开止水夹)
(4) 足量的稀盐酸 有气泡冒出
【解析】
(1)
稀释浓硫酸时会放出大量的热,故使用玻璃棒搅拌是为了散热;
(2)
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有气体生成则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应在密闭的容器内进行反应;
(3)
实验中测得氧气含量偏小的原因可能是红磷的量不足,导致氧气未被完全反应,则使实验结果偏小,或未待集气瓶冷却就打开止水夹,由于剩余气体受热体积变大,故使实验结果偏小,故填:红磷的量不足(或未待集气瓶冷却就打开止水夹);
(4)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消耗气体时容器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从而如图气球变故,但二氧化碳也可能溶于水是气压变小,故应检验是否有碳酸钠生成,根据碳酸钠性质,可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由于氢氧化钠也能与盐酸反应,故加入足量的盐酸,有气泡冒出证明由碳酸钠生成,则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故填: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冒出。
中考化学 三轮冲刺考前冲刺专题:实验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 三轮冲刺考前冲刺专题:实验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初中化学中考备考冲刺计算题考前压轴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初中化学中考备考冲刺计算题考前压轴题(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我国中医博大精深,酸碱中和反应时会放出热,一种镁合金可制成发热包,已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初中化学中考备考冲刺计算题考前押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初中化学中考备考冲刺计算题考前押题(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某硫酸厂利用废硫酸制取硫酸亚铁,工业纯碱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根据尿素[CO2]的化学式计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