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一中暨临川一中实验学校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绝密★启用前
2021-2022学年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一中暨临川一中实验学校
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由于化肥的使用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使得大量的N、P进入河水和湖泊,导致河水和湖泊出现“水华”现象。与“水华”形成有关的生物有很多,下列生物中与“水华”的形成有关的是( )
A.大肠杆菌 B.蓝细菌
C.变形虫 D.芦苇
【答案】B
【解析】
【分析】
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内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蓝细菌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
【详解】
淡水水域污染后富营养化,导致蓝细菌和绿藻等大量繁殖,会形成让人讨厌的水华,影响水质和水生动物的生活,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下列有关显微镜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像为“p”则实际物体为“d”
B.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观察后视野变模糊,需要转动粗准焦螺旋进行调焦
C.若要将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向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
D.转换高倍物镜之前,应先在低倍镜下将所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
【答案】B
【解析】
【分析】
显微镜的呈像原理和基本操作:
(1)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显微镜成像是倒立的虚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物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故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若在视野中看到细胞质顺时针流动,则实际上细胞质就是顺时针流动。
(2)显微镜观察细胞,放大倍数与观察的细胞数呈反比例关系,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细胞数越少,视野越暗,反之亦然。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小;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与玻片的距离也越近,反之则越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看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
(4)反光镜和光圈都是用于调节视野亮度的;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都是用于调节清晰度的,且高倍镜下只能通过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
(5)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像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详解】
A、由于显微镜成像是倒立的虚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若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像为“p”则实际物体为“d”,A正确;
B、高倍镜下,为使物像清晰,应该调节细准焦螺旋而不是粗准焦螺旋,因为高倍镜下,物镜与玻片的距离近,而调节粗准焦螺旋会导致镜筒调节幅度过大,容易压碎装片或损坏物镜镜头,B错误;
C、由于物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若要将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向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C正确;
D、转换高倍物镜之前,应先在低倍镜下将所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再切换为高倍镜,否则可能导致在高倍镜下无法观察到物像,D正确。
故选B。
3.下列化学元素中,属于微量元素的是( )
A.K B.N C.Mg D.B
【答案】D
【解析】
【分析】
大量元素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等;微量元素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o等。
【详解】
K、N、Mg是大量元素,不符合题意,属于微量元素的是B,D符合题意。
故选D。
4.下列关于细胞中有机物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B.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C.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D.脂质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包括:有机物(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和无机物(水和无机盐)。
【详解】
A、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A正确;
B、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具有调节、运输、催化等作用,B正确;
C、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重要的储能物质,C正确;
D、脂质中的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D错误。
故选D。
5.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番茄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是鉴定还原糖的理想材料
B.用双缩脲试剂鉴定稀释的鸡蛋清溶液,呈现砖红色
C.斐林试剂需要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样液中,而且需要现配现用
D.斐林试剂、苏丹Ⅲ、双缩脲试剂的使用均不需要水浴加热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
【详解】
A、番茄本身有颜色,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不是鉴定还原糖的理想材料,A错误;
B、鸡蛋清溶液中主要含有蛋白质,用双缩脲试剂鉴定稀释的鸡蛋清溶液,呈现紫色,B错误;
C、斐林试剂需要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样液中,而且需要现配现用,C正确;
D、使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需要水浴加热,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才能产生砖红色沉淀,D错误。
故选C。
6.缬氨酸的R基是异丙基,其化学式为(CH3)2CH-,在这种氨基酸分子中,含有C、H、O、N的原子数为( )
A.3、4、2、2 B.5、11、2、1
C.4、10、2 、1 D.4、11、3、1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分子简式是C2H4O2NR。
【详解】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分子简式是C2H4O2NR,缬氨酸的R基是异丙基,其化学式为(CH3)2CH-,因此缬氨酸的分子式是C5H11O2N,所以缬氨酸中C、H、O、N的原子数分别是5、11、2、1,B正确。
故选B。
7.下列关于蛋白质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蛋白质发生盐析后可以加水恢复
B.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每一种蛋白质都由大约21种氨基酸构成
C.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必须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对于其位置没有要求
D.49个氨基酸在核糖体上脱水缩合形成的肽链叫四十八肽
【答案】A
【解析】
【分析】
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1种。
2、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详解】
A、蛋白质发生盐析后只降低其溶解度,不破坏其结构,可以加水恢复,A正确;
B、每种蛋白质分子最多由大约21种氨基酸构成,并不是每种蛋白质都含约21种氨基酸,B错误;
C、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必须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C错误;
D、多肽以氨基酸的个数命名,49个氨基酸在核糖体上脱水缩合形成的肽链叫四十九肽,D错误。
故选A。
8.图为核苷酸的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③在念珠蓝细菌中共有4种
B.若②是脱氧核糖,则③为胸腺嘧啶
C.人体肌肉细胞中共有5种核苷酸
D.若③为尿嘧啶,则②是核糖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该图是核苷酸的模式图,①是磷酸,②是脱氧核糖或核糖,③是含氮碱基。
【详解】
A、念珠蓝细菌是原核生物,内含有DNA和RNA,故③碱基有5种(A、C、G、T、U),A错误;
B、若②是脱氧核糖,则③为(A、C、G、T),B错误;
C、人体肌肉细胞内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因此共有核苷酸8种(四种脱氧核苷酸和四种核糖核苷酸),C错误;
D、若③为尿嘧啶,表示核糖核苷酸,则②是核糖,D正确。
故选D。
9.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活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都是水
B.一般而言,抗干旱的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与一般植物相比要高
C.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D.细胞衰老时,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会降低
【答案】B
【解析】
【分析】
水是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在细胞内的存在形式有自由水和结合水,在一定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转化。
【详解】
A、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都是水,A正确;
B、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内自由水含量越多,代谢越旺盛,一般而言,抗干旱的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与一般植物相比要低,B错误;
C、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大约占细胞中全部水分的4.5%,C正确;
D、细胞衰老时,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会降低,代谢会减慢,D正确。
故选B。
10.中国科学家在实验室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人工合成淀粉是从最基本的要素开始,一步步构建生物大分子、生物部件与细胞等零部件,进而组装成有各类用途的人造生命系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淀粉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生物大分子
B.组成淀粉的单体是葡萄糖
C.人工合成淀粉就等于人造生命系统
D.淀粉能被酸水解
【答案】C
【解析】
【分析】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多糖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是以碳链为骨架的单体,所以说蛋白质、核酸、多糖是以碳链为骨架的多聚体。
【详解】
AB、淀粉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淀粉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生物大分子,AB正确;
C、最小的生命系统是细胞,人工合成淀粉不等于人造生命系统,C错误;
D、在酸性条件下, 淀粉容易被水解,D正确。
故选C。
11.下列有关生物实验及科学研究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质壁分离实验最好是选择细胞液带有颜色的材料
B.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的研究使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C.人鼠细胞膜融合的实验使用了荧光标记法
D.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一定是可信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质壁分离是指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原生质层是指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二者之间的细胞质。根据液泡中细胞液颜色或原生质层颜色可判断质壁分离现象。
【详解】
A、质壁分离实验最好是选择细胞液带有颜色的材料,根据细胞液颜色变化可判断质壁分离现象,A正确;
B、用同位素35S标记氨基酸,可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B正确;
C、用不同荧光分别标记人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根据细胞融合后荧光的分布可证明细胞膜的流动性,C正确;
D、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是可信的,有可能是以偏概全,D错误。
故选D。
12.作为系统的边界,细胞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肠杆菌有生物膜系统
B.细胞膜的功能越复杂,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C.细胞间的信息交流都依赖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
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保证了对细胞有害的物质均不能进入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和脂质,其次还有少量糖类,脂质中主要是磷脂,动物细胞膜中的脂质还有胆固醇;细胞膜的功能复杂程度与细胞膜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功能越复杂,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2、细胞膜的功能:作为细胞边界,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保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控制物质进出;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详解】
A、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只有细胞膜,没有构成生物膜系统,A错误;
B、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与数量越多,B正确;
C、植物细胞间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不依赖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C错误;
D、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是相对的,一些对细胞有害的物质比如病毒,有可能进入细胞,D错误。
故选B。
13.下图是几种细胞器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结构甲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
B.结构乙在植物细胞中参与细胞壁的形成
C.结构丁与蛋白质的加工有关
D.原核细胞中也有结构丙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甲是线粒体,乙是高尔基体,丙是叶绿体,丁是内质网。
【详解】
A、甲是线粒体,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A正确;
B、乙是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在植物细胞中的作用是与纤维素的形成有关,参与植物细胞中细胞壁的形成,B正确;
C、丁是内质网,内质网的功能是蛋白质的合成加工和脂质合成场所,C正确;
D、丙是叶绿体,原核生物无叶绿体,D错误。
故选D。
14.下列关于细胞结构的叙述中,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质基质由细胞质和细胞器两部分组成
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和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不具有细胞核
C.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中心
D.RNA通过核孔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穿过两层磷脂分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质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等。
【详解】
A、细胞质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A错误;
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和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不具有细胞核,大多数真核细胞都含有一个细胞核,B正确;
C、细胞核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C错误;
D、RNA通过核孔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穿过0层磷脂分子,D错误。
故选B。
15.图1表示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其中a,b,c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器,图2表示该过程中部分结构的膜面积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a、b、c分别代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B.图1中的a、b、c均含有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的单层膜
C.图2说明高尔基体与内质网和细胞膜之间可相互转换,因此它们的膜结构成分完全相同
D.图1、图2所示变化都能体现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图1表示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其中物质X代表氨基酸,a、b、c分别代表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2、图2表示该过程中部分结构的膜面积变化,结合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可知,阴影、左斜线、空白柱状图分别表示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的膜面积变化。
【详解】
A、分析图1可知,a是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之后经过b内质网和c高尔基体的加工和转运,A正确;
B、图1中的a是核糖体,无膜结构,B错误;
C、图2说明高尔基体与内质网和细胞膜之间可以相互转换,因此它们的膜结构成分相似,但不同的膜结构和成分不是完全相同的,C错误;
D、图1中的分泌蛋白的运输和转运过程是通过囊泡进行的;图2所示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的膜面积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前后的变化,二者都能体现生物膜具有流动性,不能体现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D错误。
故选A。
16.渗透作用是水等溶剂分子从低浓度溶液到高浓度溶液扩散的现象。下图为一渗透装置图(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图中蔗糖溶液浓度为0.5g/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渗透平衡时,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相等
B.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时,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C.若将烧杯中的清水换成0.5g/mL的葡萄糖溶液,则漏斗内液面高度不变
D.动物细胞由于没有细胞壁,所以吸水肯定会胀破
【答案】B
【解析】
【分析】
渗透装作用是指水分通过半透膜,从溶质浓度低的溶液向溶质浓度高的溶液的转移现象;发生的条件是:半透膜、浓度差。
【详解】
A、渗透平衡时,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不相等,两侧仍存在浓度差,A错误;
B、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时,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相当于一层半透膜,B正确;
C、若将烧杯中的清水换成0.5g/mL的葡萄糖溶液,由于图中蔗糖溶液浓度为0.5g/mL,蔗糖是二糖,相对分子质量较大,所以单位体积内蔗糖分子的数量少,葡萄糖分子数量多,则漏斗中的水向外扩散,漏斗内的液面下降,C错误;
D、动物细胞由于没有细胞壁,可能会发生吸水膨胀,但不一定会胀破,D错误。
故选B。
17.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
1、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2、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3、表现: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详解】
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液泡中的紫色会加深,细胞质呈无色,细胞核位于细胞质中。
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8.下图是某种物质(用“”表示)跨膜运输的示意图,这种物质的运输方式是( )
A.渗透 B.胞吞 C.易化扩散 D.主动运输
【答案】D
【解析】
【分析】
跨膜运输方式有自由扩散(易化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等。若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自由扩散(易化扩散);若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若物质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转运,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
【详解】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中的物质的转运方向是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同时消耗能量,所以该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故选D。
19.下图表示物质跨膜运输速率的影响因素的相关曲线,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③表示的运输方式一定是自由扩散
B.某物质运输同时符合曲线②④,则其可能为某种无机盐离子
C.曲线②达到拐点以后的影响因素一定是能量的多少
D.曲线④的氧气浓度为0时,物质的运输动力为浓度差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①图表示影响因素为物质浓度,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
②图表示影响因素为物质浓度和载体蛋白数量,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③图表示运输速率与能量无关,属于被动运输;
④表示影响因素为能量和载体蛋白,该物质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详解】
A、③图表示运输速率与能量无关,属于被动运输,可能是自由扩散,也可能是协助扩散,A错误;
B、曲线②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曲线④为主动运输,某物质运输符合曲线②④,说明其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则其可能为某种无机盐离子,B正确;
C、曲线②达到拐点以后的影响因素很可能为载体蛋白的数量,C错误;
D、曲线④的氧气浓度为0时,物质的运输动力为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D错误。
故选B。
20.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成麦芽糖,而对麦芽糖的水解却不起作用。这种现象说明酶具有( )
A.高效性 B.专一性 C.多样性 D.稳定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具有催化效率高、专一性强、作用条件温和等特点。
【详解】
A、高效性是指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更高,使得反应速率更快,该现象体现的是酶的专一性,A错误;
B、根据题意可知,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成麦芽糖,而不能催化麦芽糖水解,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B正确;
C、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即酶具有专一性的特征,C错误;
D、该现象体现的是酶的专一性,D错误。
故选B。
21.与施旺共同提出细胞学说的科学家是( )
A.列文虎克 B.耐格里
C.施莱登 D.魏尔肖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学说是由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详解】
细胞学说是施莱登和施旺共同提出的。
故选C。
22.当细胞膜内侧的Ca2+与其在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结合时,该载体蛋白可以催化ATP分子末端的磷酸基团挟能量转移到载体蛋白上,使载体蛋白磷酸化。磷酸化后的载体蛋白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将Ca2+释放到膜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Ca2+从细胞内运输到细胞外的跨膜运输速率不受细胞呼吸的影响
B.Ca是一种大量元素,动物的血液中Ca2+含量过少会出现抽搐等症状
C.该Ca2+载体蛋白具有催化ATP水解的功能,可以作为一种酶
D.该Ca2+载体蛋白能进行Ca2+的跨膜逆浓度运输
【答案】A
【解析】
【分析】
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
名 称
运输方向
载体
能量
实 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
不需
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协助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不需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转运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需要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
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吞和胞吐。
【详解】
A、Ca2+从细胞内运输到细胞外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能量,故钙离子运输速率受细胞呼吸的影响,A错误;
B、Ca是一种大量元素,动物的血液中Ca2+含量过少会出现抽搐等症状,血钙含量过多会引起肌无力,B正确;
C、通过题干信息可知,该Ca2+载体蛋白具有催化ATP水解的功能,可以作为一种酶,C正确;
D、该Ca2+载体蛋白能进行Ca2+的跨膜逆浓度运输,属于主动运输,D正确。
故选A。
23.用新鲜的马铃薯悬液分解H2O2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其中第1组是在10℃、pH为5.0条件下,向5mL1%的H2O2溶液中加入2滴马铃薯悬液的结果,第2组是只改变了一个实验条件的结果。第2组实验改变的条件不可能是( )
A.提高H2O2溶液的浓度
B.增加马铃薯悬液的量
C.改变反应体系的温度
D.改变反应体系的pH
【答案】A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第2组和第1组曲线相比较,加快了反应速率,缩短了到达反应平衡的时间,但不改变平衡点。
【详解】
A、提高H2O2溶液的浓度,会使反应生成O2的总量增加,这与图示不符,A正确;
B、增加马铃薯悬液的量,即是增加过氧化氢酶的用量,可加快反应的速率,但不改变最终生成氧气的总量,B错误;
C、适当提高反应体系的温度,可提高酶的活性,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使底物完全被分解所利用的时间缩短,C错误;
D、适当提高反应体系的pH,可提高酶的活性,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使底物完全被分解所利用的时间缩短,D错误。
故选A。
24.细胞膜塑形蛋白促进囊泡形成的机制揭示,为了将细胞内的废物清除,细胞膜塑形蛋白会促进囊泡(分子垃圾袋)形成。将来自细胞区室表面旧的受损的蛋白质带到内部“回收利用工厂”,在那里将废物降解。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分子垃圾袋”应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
B.“回收利用工厂”可能是溶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使其成为细胞的“消化车间”
C.细胞膜塑形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线粒体可为该过程提供能量
D.细胞膜塑形蛋白、核酸、糖原等生物大分子的单体在种类及排列顺序上都具有多样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研究发现,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其中脂质约占细胞膜总量的50%,蛋白质约占40%,糖类占2%~ 10%。在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
2、溶酶体是“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如果是对细胞有用的物质,细胞可以再利用,废物则被排出细胞外。
3、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
【详解】
A、由题意可知,“分子垃圾袋”是细胞膜形成的囊泡,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A正确;
B、由题意可知,“回收利用工厂”能降解废物,应该是溶酶体,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使其成为细胞的“消化车间”,B正确;
C、细胞膜塑形蛋白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线粒体可为该过程提供能量,C正确;
D、组成糖原的单体是葡萄糖,只有一种,因此其排列顺序是单一的,D错误。
故选D。
25.中国知名极限马拉松运动员陈盆滨在南极100公里极限马拉松勇夺冠军,成为史上首位赢得国际极限马拉松的中国人。在比赛过程中为他直接提供能量的物质是( )
A.ATP B.葡萄糖 C.肝糖原 D.脂肪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胞中的糖类、脂肪等有机物都储存着化学能,但是直接给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却是另一种有机物——ATP。
【详解】
A、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正确;
B、葡萄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B错误;
C、肝糖原是动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C错误;
D、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D错误。
故选A。
评卷人
得分
二、多选题
26.受体介导的胞吞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胞吞作用,主要用于细胞摄取特殊的生物大分子,其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构成有被小泡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B.该过程需要膜上蛋白质的参与且消耗能量
C.上图说明细胞摄取大分子需要借助载体蛋白
D.性激素属于分泌蛋白,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
【答案】AB
【解析】
【分析】
题图分析:生物大分子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引起细胞膜内陷,将大分子包在囊泡中,进而内吞形成囊泡,把大分子物质摄入细胞内,该过程依赖于膜的流动性实现。
【详解】
A、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构成有被小泡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A正确;
B、受体介导的胞吞过程需要膜上蛋白质参与,如受体(化学本质为蛋白质),胞吞过程需要细胞内部供能,B正确;
C、上图说明细胞摄取大分子不需要借助载体蛋白来运输,大分子通过胞吞方式进入细胞,C错误;
D、性激素是固醇类激素,不是分泌蛋白,D错误。
故选AB。
27.下图为细胞核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其在光学显微镜下始终可见
B.②位于细胞核中央,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C.③仅含两层磷脂分子
D.④⑤通过核孔进出,核孔对物质的转运具有选择性
【答案】ABC
【解析】
【分析】
题图分析:①为染色质,②为核仁,③是核膜,④是进入细胞核的物质,⑤是由细胞核进入细胞质的物质。
【详解】
A、①是染色质,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只有细胞分裂时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A错误;
B、②是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仁不一定位于细胞核中央,B错误;
C、③是双层核膜,含4层磷脂分子层,在细胞分裂中会发生周期性变化,C错误;
D、④⑤通过核孔的方式,体现了核孔对物质转运的选择性,D正确。
故选ABC。
28.下图为蛋白质的相关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C代表氨基酸间的连接部位,则可用-CO-NH-表示
B.蛋白质中可能含有Fe、S等元素
C.用7个图1中的B,形成一条肽链,则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126
D.若两个蛋白质均由两条肽链构成,且其氨基酸种类相同,则这两个蛋白质功能一定相同
【答案】CD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A表示C、H、O、N等,B表示氨基酸,D表示脱水缩合,E表示结构多样性。
【详解】
A、若C代表氨基酸间的连接部位,则可用-CO-NH-表示,C、N之间的短键表示肽键,A正确;
B、S是蛋白质的特征元素,血红蛋白中含有铁元素,B正确;
C、用7个图1中的B氨基酸,形成一条肽链,会脱去6分子水,则相对分子质量会减少6×18=108,C错误;
D、若两个蛋白质均由两条肽链构成,且其氨基酸种类相同,氨基酸的排列顺序、空间结构等不一定相同,故这两个蛋白质功能不一定相同,D错误。
故选CD。
29.如图表示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三种方式,叙述正确的是( )
A.精子和卵细胞受精时要发生图B所示的信息交流方式
B.图C中植物细胞依靠胞间连丝交流信息,但不能交换物质
C.图A、图B中靶细胞表面上的受体与信号分子结合,从而接受信息
D.胰岛素调节血糖的过程中,信息交流方式与图A所示相同
【答案】ACD
【解析】
【分析】
细胞膜的功能之一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1)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如激素),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给靶细胞。
(2)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3)相邻两个细胞之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例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也有信息交流的作用。
【详解】
A、图B表示直接接触方式,精子和卵细胞受精时要发生图B所示的信息交流方式,A正确;
B、图C表示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有信息交流的作用,也能交换物质,B错误;
C、图A表示间接接触方式,图B表示直接接触方式,两图中靶细胞表面上的受体与信号分子结合,从而接受信息,C正确;
D、胰岛素调节血糖的过程中,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其信息交流方式与图A所示相同,D正确。
故选ACD。
30.下表是人体细胞中一些元素占细胞鲜重的百分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元素
O
C
H
N
Ca
Fe
平均含量
55.99
14.62
7.46
9.33
4.67
微量
A.C是组成人体细胞的最基本元素
B.表中元素都属于大量元素
C.表中元素在玉米细胞中都有且含量与人体细胞相同
D.细胞中含量越低的化学元素作用越小
【答案】BCD
【解析】
【分析】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其中C、H、O、N为基本元素,C为最基本元素,O是含量最多的元素。
(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o等。
(3)细胞的鲜重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分别是O、C、H、N,干重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分别是C、O、N、H;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有机物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质和核酸,鲜重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干重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
【详解】
A、C是组成人体细胞的最基本元素,在细胞中含量较多,A正确;
B、表中Fe元素是微量元素,B错误;
C、同一种元素在不同生物体内的含量存在差异,C错误;
D、元素的含量与其重要性不相关,如微量元素Fe在人体内含量低但是作用比较大,D错误。
故选BCD。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三、综合题
31.图甲、图乙分别是两类高等生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是观察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某同学看到的显微镜下的细胞图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在[ ]填标号,在____填名称):
(1)图乙中的结构⑩是_____,一般存在于_____细胞中;
(2)真核细胞中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 ]_____,其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啃的意义是_____;
(3)图乙中结构①一定含有的化学元素有_____。若图甲表示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则图中不应该具有的细胞器有_____(填标号)。
(4)图丙中,若该组织细胞正在进行质壁分离,则充满N处的物质是_____(填“蔗糖溶液”“清水”或“细胞液”);若将该图细胞置于清水中,此时由于细胞_____导致M的体积发生变化。
【答案】(1)中心体 动物或低等植物
(2)[④]线粒体 为(有氧呼吸所需)酶提供大量附着位点
(3)C、H、O、N、P ⑨
(4)蔗糖溶液 (渗透)吸水
【解析】
【分析】
分析图可知,图甲和图乙中,①表示细胞膜,②表示高尔基体,③表示细胞核,④表示线粒体,⑤表示内质网,⑥表示细胞质基质,⑦表示核糖体,⑧表示液泡,⑨表示叶绿体,⑩表示中心体;图丙中,L表示细胞壁,M表示细胞膜,N表示细胞壁和细胞膜之间的间隙。
(1)
分析图可知,⑩表示中心体,一般分布于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中。
(2)
真核细胞中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④线粒体,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嵴的存在大大增加了内膜的表面积,从而为有氧呼吸所需酶提供大量附着位点。
(3)
①表示细胞膜,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其中脂质中含量最丰富的是磷脂,所以一定含有的化学元素有C、H、O、N、P,。若图甲表示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内表皮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不含有⑨叶绿体。
(4)
图丙中,若该组织细胞正在进行质壁分离,由于细胞壁具有全透性,所以充满N处的物质是外界溶液,即蔗糖溶液;若将该图细胞置于清水中,那么细胞液的浓度大于清水的浓度,细胞会吸水,导致M的体积发生变化。
【点睛】
本题结合模式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和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重点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32.图甲表示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图乙表示某类酶作用的模型,图丙表示某反应“甲物质(反应物)→乙物质(生成物)”进行过程中,有酶参与和无酶参与时的能量变化示意图。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甲中的ATP含有哪种五碳糖?_____。若图甲过程发生在通气良好条件下的植物根细胞中,则能量A来自于_____过程(填“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或“光合作用”);
(2)若图乙是图甲中②过程的示意图,其中代表酶的是图乙中的_____。(填图乙中的字母)酶除了具有无机催化剂所具有的一般性质外,还具有_____(要求答3点)的特性。
(3)图丙中曲线_____表示有酶参与,酶参与反应时,降低的活化能为_____(填“E1”或“E2”或“E3”或“E4”)。
(4)下图1、2、3分别表示酶浓度一定时,酶促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温度、pH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
①图1中cd段的主要限制因素是_____。
②图2中温度10℃时和图3中PH为6时酶活性都很低,具体原因是否相同?_____(填“是”或“否”)
【答案】(1)核糖 有氧呼吸
(2)B 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较温和
(3)Ⅱ E4
(4)反应物浓度 否
【解析】
【分析】
图甲中:①表示ATP的合成过程,②表示ATP的水解过程。
图乙中:B表示酶,A表示底物,C和D表示产物。
图丙中:Ⅰ表示无酶催化的反应,Ⅱ表示有酶催化的反应。
(1)
ATP中含有一分子腺嘌呤,一分子核糖和三分子磷酸。植物的根细胞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在通气良好的情况下,合成ATP的能量A来自于有氧呼吸。
(2)
若图乙中的B在反应前后性质不变,故B表示酶。酶具有专一性、高效性,另外作用条件比较温和。
(3)
图丙中的曲线Ⅱ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比较低,表示有酶催化的反应,酶可以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降低的活化能为E4(即两条曲线最高点的差值)。
(4)
①图1中,cd段,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升高,反应速率升高,说明此时主要的限制因素是反应物浓度。
②图2中温度10℃时,酶的活性被抑制,但空间结构没有被破坏;而图3中pH为6时酶活性很低,是因为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导致的酶活性降低,二者原因不同。
【点睛】
本题的关键点是识图,需要从图中分析出相关曲线代表的含义,再进行分析解答。
2023江西省临川一中暨临川一中实验学校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试题生物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江西省临川一中暨临川一中实验学校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试题生物PDF版含答案,共11页。
2021江西省临川一中暨临川一中实验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可编辑)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江西省临川一中暨临川一中实验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可编辑)PDF版含答案
2021-2022学年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一中暨临川一中实验学校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一中暨临川一中实验学校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下列各项肯定不是同源染色体的是,某一生物有四对染色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