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苏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人体稳态维持的生理基础第1节第2课时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学案

    苏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人体稳态维持的生理基础第1节第2课时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学案第1页
    苏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人体稳态维持的生理基础第1节第2课时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学案第2页
    苏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人体稳态维持的生理基础第1节第2课时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学案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苏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一章 人体稳态维持的生理基础第一节 神经调节第2课时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苏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一章 人体稳态维持的生理基础第一节 神经调节第2课时导学案,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动作电位的产生,不同的神经递质产生不同的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2课时 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1阐明神经细胞质膜内外在静息状态具有电位差受到外界刺激后形成动作电位并沿神经纤维传导。2.阐明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通常通过化学方式完成。1科学思维——通过分析电位产生的机理及相关曲线的解读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2.科学探究——通过反射弧中兴奋传导和传递特点的分析提升实验设计及对实验结果分析的能力。3.社会责任——关注滥用兴奋剂和吸食毒品的危害能够向他人宣传这些危害拒绝毒品。 一、动作电位的产生1.生物电现象人体内的活细胞或组织都存在复杂的电活动被称为生物电现象。生物电是由细胞质膜两侧的电位差电位差的变化引起的。2.动作电位的产生(1)刺激:生理学中将能引起细胞、组织、器官或整体的活动状态发生变化的任何内外环境变化因子都称为刺激刺激包括机械刺激、化学刺激、温度刺激和刺激等。(2)静息电位:当细胞未受刺激时细胞质膜内外两侧存在外正内负的电位差即静息电位。(3)动作电位的生成神经细胞质膜上的Na通道蛋白K通道蛋白对Na、K进出细胞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NaK进出细胞的变化是动作电位产生的基础。细胞在静息状态下K通道开放K大量外流形成膜外为电位、膜内为电位的电位差形成静息电位此时细胞质膜的状态称为“极化”。当细胞受到适宜的刺激细胞质膜上Na通道打开Na迅速大量内流形成膜外为电位、膜内为电位的电位变化此过程称为“去极化”。在去极化到达膜电位最大值(峰值)时Na通道关闭。随后由于K通过K通道大量外流膜两侧电位又转变为“外正内负”状态即“复极化”。膜的去极化和复极化构成了动作电位的主要部分而细胞质膜在恢复到静息电位之前会发生一个于静息电位的“超极化”过程。二、动作电位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1.动作电位又称为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不断地由受刺激部位向未受刺激部位传导即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2无髓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一旦产生一般会沿神经纤维连续传导。在有髓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不能在节间区产生而只能在郎飞结处产生。因此局部电流会直接从一个郎飞结跨越节间区后“跳跃”到下一个郎飞结处这种传导方式称为跳跃式传导。三、神经冲动在神经细胞之间通常以化学信号传递1.突触小体和突触(1)突触小体:神经细胞的轴突末鞘有许多分支每个分支的末端膨大成球状(2)突触: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组成。2.传递过程兴奋到达突触前膜所在的神经细胞的轴突末梢→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并融合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的受体附近→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发生变化引发电位变化→神经递质被降解或回3传递特点(1)特点:单向传递。(2)原因四、不同的神经递质产生不同的作用1.神经递质的种类(1)胆碱类:乙酰胆碱(2)单胺类:多巴胺肾上腺素与5­羟色胺。(3)氨基酸类:甘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2.神经递质的生理作用(1)对突触后神经细胞产生兴奋性影响如:乙酰胆碱。(2)对突触后神经细胞产生抑制性影响如:甘氨酸。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膜内和膜外的局部电流方向相反。                            (  )2.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双向传导。 (  )3.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属于胞吐。  (  )4.兴奋在突触小体中的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化学信号。 (  )5.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就会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  )6.有髓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比无髓神经纤维快。  (  )提示:1.√ 2.√ 3.√ 4.√  5.× 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其作用于突触后膜会使下一个神经细胞兴奋或抑制。  6.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的传导过程2.KNa与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关系(1)(2)3.神经纤维上膜电位差变化曲线解读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质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如图表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质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详细分析如下:(1)a点——静息电位外正内负此时细胞质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极化(2)b点——零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强。——去极化(3)bc段——动作电位细胞膜继续保持对Na的通透性强度。——去极化(4)cd段——静息电位恢复,K通道开放使K外流。——复极化(5)de段——Na-K泵活动加强排Na吸K使膜内外离子分布恢复到静息水平。辨析下列图示完成相关问题:甲        乙 (1)在图甲中箭头处给予刺激时兴奋传导方向如何?(用图示表示)提示:(2)图乙中箭头表示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其中哪一条最为正确?提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兴奋在神经细胞之间单向传递因此D最符合题意。(3)若测量该神经纤维上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电流计的两极应怎样连接?电流计指针如何偏转?提示: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测量测静息电位:灵敏电流计一极与神经纤维膜外侧连接另一极与膜内侧连接(如图丙),只观察到指针发生一次偏转。②测动作电位:灵敏电流计两极都连接在神经纤维膜外(或内)侧(如图丁)可观察到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丙        丁1.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K的大量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B.bc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并消耗能量C.ce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D.动作电位的峰值大小与膜两侧Na浓度差无关C [K的大量外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A错误;bc段为动作电位的形成此时Na大量内流其运输方式属于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不消耗能量,B错误;ce段为静息电位的恢复此时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表现为K外流,C正确;动作电位是膜外Na大量内流形成的其峰值大小与膜两侧Na浓度差有关,D错误。]2.(多选)图甲为某一神经纤维示意图将一电流表的a、b两极置于膜外在X处给予适宜刺激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       乙A.未受刺激时电流表测得的为静息电位B.动作电位传导方向与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同C在图乙中的t3时刻兴奋传导至b电极处D.t1t2t3t4电位的变化分别是Na内流和K外流造成的BC [静息状态时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称为静息电位图甲所示两电极都在膜外所以电流表测得的为零电位,A错误;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的电流传导方向相同,B正确;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动作电位是外负内正电流表会有不同方向的偏转在图乙中的t3时刻兴奋传导至b电极处并产生电位变化,C正确;t1t2t3t4电位的变化都是Na内流造成的,D错误。]K、Na对电位的影响不同(1)静息电位的幅度决定于细胞质膜内外的K浓度差细胞外K浓度较低时,K外流加大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加大引起静息电位转化为动作电位的阈刺激加大。(2)动作电位的幅度决定于细胞质膜内外Na的浓度差细胞质膜外Na浓度降低动作电位幅度也相应降低。 兴奋在神经细胞之间的传递1.突触的常见类型(1)轴突—细胞体型如图中A。(2)轴突—树突型如图中B。2.传递的过程3神经递质的理解(1)存在部位:突触小泡内。(2)释放方式:胞吐消耗能量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3)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扩散不消耗能量。(4)两种类型: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5)两种去路:被酶降解或回收进细胞。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的比较比较项目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在神经细胞之间的传递结构基础神经细胞(神经纤维)突触信号形式电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速度方向可以双向单向传递3.(2021·山东潍坊高二上期中考试)下列关于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细胞的兴奋是不同步的B神经递质进入受体细胞后可引起其兴奋或抑制C.抑制高尔基体的作用会影响神经兴奋的传递D.兴奋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时存在信号形式的转换B [兴奋在两个神经细胞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存在突触延搁是不同步的,A正确;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突触后神经细胞的兴奋或抑制并不是进入受体细胞,B错误;突触小泡的产生与高尔基体有关而突触小泡中含有神经递质所以如果抑制高尔基体的作用则会影响神经兴奋的传递,C正确;兴奋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时,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D正确。]4.根据突触前细胞传来的信号突触可分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使下一个神经细胞产生兴奋的为兴奋性突触对下一个神经细胞产生抑制效应(抑制效应是指下一个神经细胞的膜电位仍为内负外正)的为抑制性突触。如图为某种动物体内神经调节的局部图(带圈数字代表不同的突触小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的突触小泡中是兴奋性神经递质B.当兴奋传至突触3时,其突触后膜的电位变为内正外负C图中的突触类型有轴突—树突型、轴突—肌肉型D.突触2和突触3的作用相同均是抑制肌肉兴奋A [据图可知突触1为兴奋性突触因此的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是兴奋性神经递质,A正确;突触3为抑制性突触因此当兴奋传至突触3时其突触后膜的膜电位仍为内负外正,B错误;由图可知突触1和3为轴突—肌肉型突触2是轴突—轴突型,C错误;突触2的作用是抑制①处的轴突兴奋突触3的作用是抑制肌肉兴奋,D错误。]突触的类型决定了突触后神经细胞质膜电位的变化神经递质的种类很多但主要包括两种基本类型: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兴奋性递质如乙酰胆碱、谷氨酸、天冬氨酸、去甲肾上腺素等其突触后膜受体同时又是一种Na通道与受体结合后,会引起突触后神经细胞去极化,进而产生兴奋;抑制性递质,如甘氨酸、γ­氨基丁酸等,其突触后膜受体同时又是一种Cl通道与受体结合后会引起突触后神经细胞超极化进而产生抑制。通常的一个神经细胞的轴突只能释放一种类型的递质。释放兴奋性递质的突触称为兴奋性突触释放抑制性递质的突触称为抑制性突触。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抑制性突触  兴奋性突触通过对递质种类不同,突触后膜识别受体不同,开启的通道蛋白不同,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不同,认同生命的结构功能观;通过对突触传递示意图的识别分析,培养模型与建模的科学思维能力;通过对问题2的分析提升演绎与推理的科学思维能力。1.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的兴奋性递质乙酰胆碱是如何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变化的?若为抑制性递质γ­氨基丁酸呢?(生命观念)提示: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同时又是一种Na通道兴奋性递质乙酰胆碱与乙酰胆碱受体特异性结合后,会导致突触后膜上Na通道打开,Na内流引起突触后膜去极化进而产生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突触后膜上的γ­氨基丁酸受体同时又是一种Cl通道抑制性递质γ­氨基丁酸与γ­氨基丁酸受体特异性结合后会导致突触后膜上Cl通道打开,Cl内流引起突触后膜超极化产生抑制。2.若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后不能及时被降解或回收会对突触后膜产生什么影响?(科学思维)提示:突触后膜持续性兴奋或持续性抑制。3.在膝跳反射(如图)中如果兴奋经过图中3个突触都引起突触后膜去极化进而产生动作电位股四头肌和股二头肌将会做出什么反应?能否完成伸小腿的动作?(科学思维)提示:都将收缩;不能。4.膝跳反射的完成需要股四头肌收缩这说明突触①和②属于兴奋性突触还是抑制性突触?(科学思维)提示:兴奋性突触。5.要想膝跳反射正常进行在股四头肌收缩的同时,股二头肌应该收缩还是舒张?这说明突触属于兴奋性突触还是抑制性突触?(科学思维)提示:舒张;抑制性突触。[课堂小结]知 识 网 络 构 建核 心 语 句 背 诵1.静息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是由K外流形成的。动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是由Na内流形成的。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一致与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反。兴奋在一条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3.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4.兴奋在神经细胞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其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5.兴奋在突触的传递过程中信号的转变形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1(2021·北京师大附中高二上期中)下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A       BC        DC [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S点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两侧发生电位变化膜外由正电位变成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成正电位。在细胞膜的内外兴奋部位与邻近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了电位差也有了电荷的移动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该电流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移向兴奋部位,膜内由兴奋部位移向未兴奋部位,而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的移动方向一致,故C符合题意。]2.当神经细胞受到适宜刺激后受刺激部位不会发生(  )A.细胞质膜内外电位发生变化B.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大量涌入细胞内C.动作电位产生D.钾离子通道开放钾离子大量涌入细胞内D [神经细胞受到适宜刺激后细胞膜内外电位发生变化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A不符合题意;神经细胞受到适宜刺激后,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通过协助扩散方式大量涌入细胞内,导致膜两侧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产生动作电位,B、C不符合题意;当神经细胞受到适宜刺激后受刺激部位的钾离子通道关闭钾离子不会涌入细胞内,D符合题意。]3.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离不开生物膜的转移和融合B.线粒体可以为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提供能量C.突触后膜上的电位变化与其功能特性有关D.反射弧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而在神经细胞间兴奋只能单向传递D [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需要神经递质的释放神经递质的释放是通过胞吐完成的胞吐过程离不开生物膜的转移和融合需要消耗线粒体释放的能量,A、B正确;突触后膜上的电位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的功能特性相关,C正确;反射弧中兴奋是由感受器产生的在神经纤维上和神经细胞间只能单向传递,D错误。]4.神经细胞可以利用多巴胺来传递愉悦信息。下图a、b、c、d依次展示毒品分子使人上瘾的机理据相关信息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b    c   dA据a图可知多巴胺可以被突触前膜回收B.据b图可知毒品分子会严重影响突触前膜对多巴胺分子的回收C.据c图可知大量多巴胺在突触间隙积累经机体调节导致其受体数目减少D.据d图可知当没有毒品分子时多巴胺被大量分解愉悦感急剧下降形成毒瘾D [兴奋在突触间只能单向传递据a图可知多巴胺可以被突触前膜回收,A正确;据b图可知毒品分子可以与多巴胺转运分子结合从而严重影响突触前膜对多巴胺分子的回收使愉悦感持续,B正确;据c图可知大量多巴胺在突触间隙积累使相关神经持续兴奋经机体调节导致其受体数目减少,C正确;据d图可知当没有毒品分子时多巴胺被突触前膜大量回收突触间隙的多巴胺减少愉悦感急剧下降形成毒瘾,D错误。]5.甲图是缩手反射相关结构乙图是甲图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甲         乙(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乙图是甲图中_______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_。(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____________。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乙图中传递信号的物质由A细胞合成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________融合通过A细胞的____________作用进入突触间隙。(4)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信号物质结合引起B细胞产生________。[解析] (1)根据神经节的位置可以确定f是感受器,e是传入神经,c是神经中枢,b是传出神经,a是效应器乙图为突触的结构图,B是突触后膜即下一个神经细胞的树突膜或细胞体膜。(2)兴奋在神经细胞之间的传递借助于神经递质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在神经细胞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3)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通过胞吐的方式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4)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下一个神经细胞产生兴奋或抑制。[答案] (1)感受器 d 胞体膜或树突膜 (2)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3)突触前膜 胞吐 (4)兴奋或抑制 

    相关学案

    高中生物第二节 体液调节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第二节 体液调节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人体血糖的来源和去向,血糖平衡的调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苏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二节 体液调节第1课时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苏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二节 体液调节第1课时导学案,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激素的发现,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一节 神经调节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苏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一节 神经调节学案及答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电位测量与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兴奋传导和传递特点的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