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22年高三生物考前押题密卷(全解全析)
展开2022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湖南卷)
生物·全解全析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A | B | C | A | C | C | C | D | D | C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
|
|
|
D | C | AC | ACD | D | ACD |
|
|
|
|
1.【答案】A 【解析】 A、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所经历的全过程,则不能连续分裂的细胞,没有细胞周期,即使含有染色体这种结构,即含有染色体的细胞不一定具有细胞周期,A正确; B、碳元素有独特的四价键结构使碳碳之间容易结合从而形成碳骨架,在碳骨架的基础上容易形成有机高分子,所以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而在细胞中含量最高的是氧,B错误; C、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是:组成不同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由R基不同决定)、数目不同,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形成的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C错误; D、内质网膜不与高尔基体膜直接相连,两者通过囊泡间接联系,D错误。 故选A。 2.【答案】B 【解析】 A、葡萄糖通过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都需要借助载体蛋白,不能直接通过磷脂双分子层,A正确; B、据图可知,肠腔葡萄糖浓度为50时,主动运输速率达到饱和不再增加,但葡萄糖可通过协助扩散方式被吸收,吸收速率未达到饱和,B错误; C、据图可知,肠腔葡萄糖浓度较高时,协助扩散速率大于主动运输速率,进食后肠腔葡萄糖浓度较高,小鼠小肠上皮细胞可能主要通过协助扩散吸收葡萄糖,C正确; D、主动运输可逆浓度梯度吸收葡萄糖,小肠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主动运输可充分吸收葡萄糖,减少了食物中葡萄糖的浪费,D正确。 故选B。 3.【答案】C 【解析】 A、在“检测组织中脂肪”实验中,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多余的染料,A错误; B、叶绿体无需染色,直接观察,B错误; C、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在滤纸条上从上往下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说明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较高,在滤纸条上扩散得较快,C正确; D、黑藻成熟叶片细胞不再分裂,不能用来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D错误。 故选C。 4.【答案】A 【解析】 A、细胞衰老死亡属于细胞凋亡,新生细胞来自细胞的增殖,人体细胞衰老死亡与新生细胞生长的动态平衡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A正确; B、影响人体内细胞寿命长短的因素较多,结构完整的细胞寿命也可能较短,如白细胞,B错误; C、分析题干可知,当细胞内线粒体结构受损时,细胞内能量的供应能力下降,进而导致细胞衰老,C错误; D、细胞生长会使细胞的表面积变大,吸收物质的速率增大,D错误。 故选A。 5.【答案】C 【解析】 【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 A、果蝇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甲的基因组成为AABRXT,属于染色体变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携带A基因的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子染色体没有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导致该细胞内有5条染色体,则与甲一同形成的另一个精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量减少一个, 为3个,因为分裂过程只发生了一次异常,所以另外两个精细胞均含4条染色体,A错误; B、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产生甲的原因是染色体变异,B错误; C、如果与甲是相同的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的另一个精细胞为乙,则其基因组成为BRXT,如果乙不是与甲同一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的,根据互补关系,则乙基因组成为abrY,C正确; 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使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子染色体,导致细胞中染色体数量加倍为8条,不为9条,D错误。 故选C。 6.【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RBP是一种蛋白质,在RNA调控过程中能与RNA结合。RBP与RNA结合形成的核糖核蛋白复合物能在mRNA生命活动中发挥作用,说明RBP与RNA结合能影响翻译过程。 【详解】 A、细胞中的RNA聚合酶在转录时与DNA结合,属于DNA结合蛋白,A错误; B、mRNA是翻译的模板,翻译的场所是细胞质的核糖体,RBP与RNA结合形成的核糖核蛋白复合物能在mRNA生命活动中发挥作用,因此RBP存在于细胞质中,B错误; C、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而mRNA是翻译的模板,因此RNA结合蛋白的活性发生改变可能会影响蛋白质的合成,进而影响细胞正常的分化,C正确; D、RBP是一种蛋白质,没有碱基,因此RNA和RBP的特异性结合不是依赖于碱基互补配对,D错误。 故选C。 7.【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一个基因可突变为不同的等位基因。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协同进化形成了生物多样性。 【详解】 A、研究表明,德尔塔毒株中刺突蛋白突变位点有15处,奥密克戎毒株中目前已知的刺突蛋白的突变位点有32处。不同的新冠病毒变种中刺突蛋白上突变位点有差异,表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A正确; B、德尔塔毒株和奥密克戎毒株的传染性增强是病毒与宿主相互选择、协同进化的结果,B正确; 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需要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增殖,不能在内环境中增殖,C错误; D、奥密克戎为RNA复制病毒,其遗传信息的传递包括RNA复制和翻译,人类的遗传信息的传递包括DNA复制、转录和翻译,因此奥密克戎与人类的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不同,D正确。 故选C。 8.【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意可知,A+>A>a,则紫色的基因型为A+A+、A+A、A+a,红色的基因型为AA、Aa,白色基因型为aa,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 A、结合分析可知,该种植物有关花色的基因型有6种(A+A+、A+A、A+a、AA、Aa、aa),表现型有3种(紫色、红色、白色),A错误; B、复等位基因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该变异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B错误; C、基因型A+A与基因型Aa的植株杂交,子代基因型为A+A、A+a、AA、Aa,其中有两种花色,即紫色和红色,C错误; D、杂种紫花植株(A+A或A+a)自交,通过性状分离能产生紫花(A+A+、A+a、aa)与白花或紫花与红花(A+A+、A+A、AA)的子代,D正确。 故选D。 9.【答案】D 【解析】 【分析】 1、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2、调节血糖的激素: (1)胰岛素:(降血糖)。分泌部位:胰岛B细胞。作用机理:①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变成脂肪酸等非糖物质。②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抑制2个来源,促进3个去路)。 (2)胰高血糖素:(升血糖)。分泌部位:胰岛A细胞。作用机理: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促进2个来源)。 【详解】 A、乳酸在细胞质基质中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且只能与HCO3-等离子发生中和反应,A错误; B、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线粒体氧化分解的是丙酮酸,B错误; C、突触间隙中不能进行神经递质的合成,C错误; D、肾上腺素能促进细胞代谢,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运动过程中心跳和呼吸频率加快,与体内肾上腺素分泌增多有关,D正确。 故选D。 10.【答案】C 【解析】 【分析】 1、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进行生命活动。病毒依据宿主细胞的种类可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噬菌体;根据遗传物质来分,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2、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转基因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应用转基因技术生产的疫苗,主要成分是病毒的表面抗原蛋白,接种后能刺激机体免疫细胞产生抵抗病毒的抗体。 【详解】 A、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不能在外包装上进行增殖,A错误; B、接种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后需要一定是时间才能产生免疫反应,所以接种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后,机体不会即刻产生特异性免疫,B错误; C、新冠病毒(RNA病毒,外有包膜),在侵染宿主细胞过程中,其侵染机制可能存在类似于膜融合或胞吞现象,其包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将病毒核酸注入宿主细胞中,C正确; D、目前国内接种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其抗原的主要成分是新冠病毒的抗原蛋白,D错误。 故选C。 11.【答案】D 【解析】 【分析】 植物激素亦称植物天然激素或植物内源激素。是指植物体内产生的一些微量而能调节(促进、抑制)自身生理过程的有机化合物。已知植物体内产生的激素有六大类,即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和油菜素甾醇。它们都是些简单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但它们的生理效应却非常复杂、多样。从影响细胞的分裂、伸长、分化到影响植物发芽、生根、开花、结实、性别决定、休眠和脱落等。所以,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详解】 A、植物激素是一种信号分子,可调节植物细胞的代谢活动,A正确; B、植物激素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由前体物质合成,能够体现基因对性状的间接控制,B正确; C、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C正确; D、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番茄去雄后的雌蕊并且套袋才能获得无子果实,D错误。 故选D。 12.【答案】C 【解析】 【分析】 群落会发生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群落中一些物种侵入,另一些物种消失,群落组成和环境向一定方向产生有顺序的发展变化,称为演替。演替可以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 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存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详解】 A、退耕还林、还草能快速修复生态环境,充分说明人类的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A正确; B、农田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物种富丰度增加,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变得更为复杂,B正确; C、退耕还林的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沙丘变绿洲的演替类型属于初生演替,两种演替类型的主要区别是演替的起始条件不同,C错误; D、退耕还林的不同阶段优势物种不同,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依据是物种组成,因此不同阶段群落类型也不同,D正确。 故选C。 13.【答案】AC 【解析】 【分析】 细胞内分泌蛋白合成的过程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然后由内质网产生的囊泡包裹运输蛋白质离开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进一步的修饰加工,然后又由囊泡包裹蛋白质将其移动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 【详解】 A、由于囊泡的来源不同,所以不同囊泡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不完全相同,A错误; B、囊泡释放其所运载的特殊“分子货物”属于胞吐作用,需要消耗ATP ,B正确; C、血红蛋白位于细胞内,不是经过囊泡运输的物质,C错误; D、囊泡通过与细胞膜融合而胞吐出去的物质不一定是生物大分子 ,例如神经递质也是通过囊泡运输,D正确。 故选AC。 14.【答案】ACD 【解析】 【分析】 1、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 2、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要统计方格内的菌体,边线上的菌体要计算两条相邻的两边,计数时不包括芽体。 【详解】 A、根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可知,若部分灰喜鹊身上的标志物脱落,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大,A正确; B、正常统计时,血球计数板的框格边上的菌体要计算两条相邻的边,所以只统计计数室方格内的菌体,则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小,B错误; C、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选择分布较密的地区作为调查对象会使计算所得数值偏大,C正确; 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应随机选取家系,若选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所得发病率偏高,D正确。 故选ACD。 15.【答案】D 【解析】 A、乳酸在细胞质基质中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且只能与HCO3-等离子发生中和反应,A错误; B、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线粒体氧化分解的是丙酮酸,B错误; C、突触间隙中不能进行神经递质的合成,C错误; D、肾上腺素能促进细胞代谢,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运动过程中心跳和呼吸频率加快,与体内肾上腺素分泌增多有关,D正确。 故选D。 16.【答案】ACD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可知,患病的个体有女性,说明不是伴Y遗传,男患者的女儿有正常个体,说明不是伴X显性遗传,女患者的儿子不都患病,说明不是伴X隐性遗传。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详解】 A、根据分析可知,该致病基因一定在常染色体上,A正确; B、若此病为显性遗传病,则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于Ⅲ3的母亲为正常个体,不含致病基因,所以Ⅲ3为杂合子的概率是1,B错误; C、若Ⅲ6患病,则根据其母亲患病,儿子都患病,可判断此病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正确; D、若此病为隐性遗传病,则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图中所有正常个体均有患病的父、母或子、女,故所有正常个体均为杂合子,D正确。 故选ACD。 17.【答案】(13分) (1) 类囊体薄膜(2分) [H]和ATP(2分) 糖类(或写成(CH2O)(2分) C5(五碳化合物)(2分) (2)增施CO2降低了丙二醛含量,使自由基对类囊体薄膜等膜结构的损伤减小,光反应增强,进而使光合速率显著提高(2分) (3)取生长状况相似的番茄植株随机均分成甲乙两组,在低水分灌溉条件下,分别测定两组叶片气孔导度;甲组不增施CO2,乙组增施一定浓度的CO2;一段时间后,再次测定两组叶片的气孔导度,并比较其变化量(3分) 【解析】 (1) 光反应阶段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在此阶段,水被光解,同时生成[H]和ATP,为暗反应C3的还原提供[H]和ATP。在暗反应阶段中,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C3经过一系列变化,形成糖类,另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C3则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变化,又形成C5,从而使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持续地进行下去。 (2) 分析表格可知,在低水分灌溉条件下,与对照组相比,増施CO2浓度时,最大净光合速率增大,同时光补偿点和叶片丙二醛含量都下降,推测低水分灌溉时,增施CO2能显著提高最大净光合速率,有可能是因为增施CO2降低了光补偿点,暗反应增强,在相同光照强度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更多;降低了丙二醛含量,表明使自由基对类囊体薄膜等膜结构的损伤减小,光反应增强,进而使光合速率显著提高 (3) 有人认为,低水分灌溉时,增施CO2能显著降低番茄叶片丙二醛含量是因为CO2浓度升高导致气孔导度下降,使蒸腾作用降低所致。该问题归根结底是探究CO2浓度能否影响气孔导度,自变量是CO2浓度,因变量是气孔导度。因此实验思路为:取生长状况相似的番茄植株随机均分成甲、乙两组,在低水分灌溉条件下分别测定叶片气孔导度;甲组不增施CO2,乙组增施一定浓度CO2,一段时间后再次测定甲、乙两组叶片的气孔导度,并比较其变化量。 18.【答案】(13分) (1) 3 (2分) AABBCC(2分) (2) 64(2分) 18 (2分) 紫花:红花:白花=1:6:1(2分) (3)1/3(3分) 【解析】 (1) F2中紫色个体占全部个体比例为27/(27+36+1)=27/64=(3/4)3,根据n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完全显性时,F2中显性个体所占比例为(3/4)3,可判定这个杂交组合中涉及到3对等位基因;或根据F2中白色个体占全部个体比例为1/(27+36+1)=1/64=(1/4)3,根据n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完全显性时,F2中隐性个体所占比例(1/4)3,可判定这个杂交组合中涉及到3对等位基因。根据杂交结果可知,F1的基因型为AaBbCc,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ee,植株甲与aabbce杂交,F1全为紫花,则推断植株甲的基因型为AABBCC。 (2) F1的基因型为AaBbCc,其能产生的雌雄配子各8种,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8×8=64(种);F2中紫花植株的基因型种类有2×2×2=8(种),因此,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33-8-1=18(种);F1的基因型为AaBbCc,用其测交,即与基因型为aabbce的个体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紫花∶红花∶白花=1∶6∶1。 (3) F1的基因型为AaBbCc,F2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_B_cc、aaB_C_、A_B_cc、A_bbcc、aaB_cc、aabbC_,由于15∶1是9∶3∶3∶1的变式,故F2中符合此变式的该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cc、aaBbCc、AabbCc,且各占4份,则所占比例为(4+4+4)/36=1/3。 19.【答案】(10分) (1) 胰岛A细胞(1分) 促进(肝糖原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1分) (2) 胞吐(2分) 抑制(2分) (3)正常细胞能利用酮体供能,癌细胞不能利用酮体,只能利用糖类供能(答案合理即可给分)(2分) (4)出现低血糖症、酮体酸中毒、高血脂等(答案合理即可给分)(2分) 【解析】 【分析】 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是是升高血糖的激素。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兴奋性神经递质可使突触后膜发生外负内正的电位变化。而抑制性神经递质可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仍为外正内负。 (1) 生酮饮食的低碳水化合物摄入,模拟饥饿状态,此状态下,血糖水平较正常值低,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多。胰高血糖素具有促进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作用,因此有利于人体脂肪含量下降。 (2) γ-氨基丁酸(GABA)是哺乳动物大脑中的一种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为胞吐。生酮饮食能有效控制GABA拮抗剂诱导的癫痫发作,说明GABA拮抗剂可促进大脑神经元的兴奋,GABA可抑制大脑神经的兴奋,即GABA为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可使突触后膜神经元产生抑制。 (3) 据题可知,生酮饮食的高脂肪会产生大量酮体,同时体内的血糖浓度下降,据此推测,癌细胞可能不能有效利用酮体供能,只能利用糖类供能,因此当糖类供应减少时,癌细胞生长受到抑制。 (4) 由于生酮饮食的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的特点,盲目进行生酮饮食可能会出现低血糖症状,甚至昏厥;也可能导致高血脂、酮体酸中毒等。 20.【答案】(9分) (1) 群落的物种组成(1分) 取样器取样法(2分) (2) 空间结构(1分) 物质循环(或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1分) 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2分) (3) 鳙鱼遗体残骸和黑鱼粪便中 (1分) 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1分) 【解析】 (1) 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由于大多数土壤动物活动能力强且身体微小,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 (2) 运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建立的立体农业模式,可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例如果树——草菇结构中果树不仅为草菇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其落叶也可为草菇提供营养,栽培草菇剩下的基质又可被果树根系吸收利用,这种生产模式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或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功能。在一些地区果园内设置一些鸟巢,招引更多的鸟类防治害虫,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这样做可以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3) 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某一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个营养级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因此鳙鱼流向分解者的能量贮存在鳙鱼遗体残骸和黑鱼粪便中。雄蚊可通过感知雌蚊扇动翅膀发出的声波来辨别雌蚊的方位前去交配,这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
21.【答案】(15分)
(1) 对糯米进行高温灭菌(2分) 培养基(1分)
(2) 酵母菌(酿酒酵母)(2分) 异养兼性厌氧(2分)
(3) 凉开水(纯净水、无菌水)(2分) 增大微生物与培养基的接触面积,利于后续发酵(2分)
(4) 18~25 (2分) 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微生物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2分)
【解析】
(1)
高温可以杀灭杂菌,避免杂菌污染,有利于后期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蒸熟的米饭富含营养物质,为酵母菌生存繁殖提供营养,相当于微生物培养基。
(2)
酒曲中含有曲霉、毛霉和酵母菌(酿酒酵母)等;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酵母菌为异养生物(只能消耗现成有机物,不能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且为兼性厌氧型生物(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
(3)
用水淋米饭,使其温度降低,为了避免杂菌引入,最好选择凉开水(纯净水、无菌水);为了增大微生物与培养基的接触面积,利于后续发酵,常将酒曲与米饭混匀。
(4)
酵母菌的适宜温度为18~25℃,因此最好将发酵瓶置于该温度下进行发酵;缺氧、呈酸性(CO2溶于水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微生物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因此发酵过程中大多数微生物不能生长繁殖。
22.【答案】(15分)
(1) DNA文库(或部分基因文库)(2分) 文库较小、基因中没有启动子、基因中没有内含子、只含某种生物部分基因、全部基因可在物种间进行交流(2分)
(2)使DNA解旋(为单链)(2分)
(3)防止目的基因或质粒自身环化(2分)
(4)农杆菌转化法(2分)
(5) 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2分) 用TMV感染烟草,观察烟草是否被感染(或患病)(3分)
【解析】
(1)
①是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即逆转录。即过程①的产物可构建cDNA文库,也叫部分基因文库;该文库不同于基因组文库的特点是该文库较小、其中的基因中没有启动子、基因中没有内含子、只含某种生物部分基因、其中的全部基因可在物种间进行交流。
(2)
大量扩增目的基因可以使用PCR技术,该技术的原理是DNA双链复制。该技术包括变性、复性、延伸三个步骤,其中变性这一步骤的目的使DNA解旋(为单链),为之后的延伸提供模板。
(3)
③过程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该过程首先需要用限制酶切割含有目的基因的外源DNA和质粒,然后再用DNA连接酶将二者拼接起来,该过程中常用两种不同的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获得不同的黏性末端,这样可以保证目的基因和载体的正向连接,同时也能防止目的基因或质粒的自身环化。
(4)
将目的基因导入双子叶植物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这里的受体细胞是植物细胞,因此图中过程④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
(5)
过程⑥还需要进行基因工程操作步骤中的最后一步,即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其中,在个体水平上检验获得的烟草是否抗TMV的方法是个体生物学鉴定,即用TMV感染烟草,观察烟草是否被感染(或患病),从而即将抗性的个体选择出来。
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生物(湖北卷)(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生物(湖北卷)(全解全析),共27页。
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生物(重庆卷)(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生物(重庆卷)(全解全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生物(山东卷)(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生物(山东卷)(全解全析),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