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 2022届高考考前冲刺卷(三)学生版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 2022届高考考前冲刺卷(三)学生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22届高考考前冲刺卷
化学(三)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生产、生活、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棉、丝、羽毛及塑料完全燃烧都只生成CO2和H2O
B.“燃煤脱硫”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C.荧光材料BGO的主要成分锗酸铋(Bi2Ge2O7)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D.活性炭具有还原性,可用于除去水体中Pb2+等重金属离子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①实验室制取纯净的Cl2 B.②验证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C.③可进行单质铁与硫粉的反应 D.④实验室制取氨气
3.萜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是分子中的碳原子数都为5的整数倍。几种开链单萜化合物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香叶醛可以发生银镜反应且1mol香叶醛可以生成1molAg
B.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检验香叶醇中的碳碳双键
C.三种有机物与足量氢气加成后,产物相同
D.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氧化香叶醛至香叶酸
4.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目的
操作
A
比较S和Cl元素非金属性强弱
测定等浓度Na2S、NaCl溶液的pH
B
制取硅酸胶体
向饱和硅酸钠溶液中加入过量浓盐酸
C
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Fe2+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K3[Fe(CN)6]溶液
D
检验火柴头中氯元素的存在
将火柴头浸于水中,片刻后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AgNO3溶液和稀硝酸
A.A B.B C.C D.D
5.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与Z同族,Z的原子序数是X的2倍,Y离子在同周期内离子半径最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半径:W>Z>Y>X
B.Y2Z3能在水溶液中制得
C.H2X分子间存在氢键,因此稳定性H2X>H2Z
D.元素X和W的某些单质或化合物可作为工业生产上的脱色剂、消毒剂
6.图中是利用垃圾假单胞菌株分解有机物的电化学原理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流向:B电极→用电器→电极A,该过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A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X-4e- =Y+4H+
C.若有机物为麦芽糖,处理0.25mol有机物,12molH+透过质子交换膜移动到右室
D.若B电极上消耗标准状况下氧气56mL,则电极A上生成1.64gY
7.常温下,用溶液分别滴定浓度均为的、溶液,所得的沉淀溶解平衡图像如下图所示(不考虑的水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为
B.n点表示的不饱和溶液
C.在、共存的悬浊液中,
D.向的混合溶液中滴入溶液时,先生成沉淀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8~10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1、12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此题包括3小题,共43分。
8.三硫代碳酸钠(Na2CS3)在农业上用作杀菌剂和杀线虫剂,在工业上用于处理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某化学兴趣小组对Na2CS3的一些性质进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I.探究Na2CS3的性质
(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Na2CS3样品,加水溶解,用仪器测得溶液pH=10,由此可知H2CS3是___________(填“强”或“弱”)酸。
(2)向另一份Na2CS3溶液中滴加适量酸性KMnO4溶液,溶液紫色褪去,由此说明Na2CS3具有___________性(填“氧化”或“还原”)。已知Na2CS3中S完全转化为。
(3)某同学取步骤②反应后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盐酸和氯化钡溶液,通过测定产生的白色沉淀的质量来求所用Na2CS3质量,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
II.测定某Na2CS3溶液的浓度
按如图所示连接好装置。将25.0 mL Na2CS3溶液置于下列装置A中,打开仪器d的活塞,滴入足量稀硫酸,关闭活塞。
已知:CS+2H+=CS2+H2S↑,CS2和H2S均有毒;CS2不溶于水,沸点46℃,与CO2某些性质相似,与NaOH作用生成Na2COS2和H2O。
(4)仪器d的名称是___________,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5)反应结束后,打开活塞K,再缓慢通入热N2(高于60℃)一段时间,其目的是___________。
(6)为了计算该Na2CS3溶液的浓度,可测定B中生成沉淀的质量。对B中混合物进行过滤、洗涤、干燥、称重。若B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为8.4 g,则该Na2CS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
(7)也可以通过测定C中溶液质量的增加值来计算Na2CS3溶液的浓度,若缺少装置e,计算值会___________(填“无影响”“偏高”或“偏低”)。
9.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提出我国要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因此CO2的捕集、利用与封存成为科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
I.工业上可以利用CO2和H2合成CH3OH,CO2(g)+3H2(g)CH3OH(g)+H2O(g) ΔΗ”“ Cl-> O2-> Al3+,A项错误;B.Y2Z3为Al2S3,其为弱酸弱碱盐,在水中会发生双水解,B项错误;C.H2O分子间存在氢键,主要影响物质的熔沸点,稳定性H2O>H2S,是因为非金属性:O>S,C项错误;D.ClO2具有强氧化性及漂白性,可作为工业生产上的脱色剂、消毒剂,D项正确;答案选D。
6.【答案】C
【解析】A.由图可知,氧气生成水发生还原反应,B电极为电源正极,则电子流向:A电极→用电器→电极B,该过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A错误;B.A电极为电源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由图可知,X失去两个H,则电极反应式为:X-2e- =Y+2H+,B错误;C.麦芽糖化学式为C12H22O11,则反应为,处理0.25mol有机物,48×0.25=12molH+透过质子交换膜移动到右室,C正确;D.若B电极上消耗标准状况下氧气56mL=0.056L,O2的物质的量为0.0025mol,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1mol,则电极A上生成0.005molY,Y化学式为C13H8O2N2,则Y质量为0.005mol ×224g/mol=1.12g,D错误;故选C。
7.【答案】D
【解析】A.根据图像,取坐标(-2.46,4),Ksp=c2(Ag+)·c(C2O)=10-8×10-2.46=10-10.46,故A错误;B.根据图像可知,AgCl曲线上的点为饱和溶液,当c(Cl-)相同时,c点对应c(Ag+)大于平衡时c(Ag+),即n点表示AgCl的过饱和溶液,故B错误;C.AgCl、Ag2C2O4共存的悬浊液中,,故C错误;D.根据图像可知,当c(Cl-)= c(C2O)时,滴入硝酸银,生成AgCl时,需要的c(Ag+)少,因此先有AgCl沉淀生成,故D正确;答案为D。
8.【答案】(1)弱
(2)还原
(3)不同意,步骤②中加入的酸性KMnO4溶液是用H2SO4酸化,这部分也会与Ba2+反应生成BaSO4沉淀
(4)分液漏斗 Cu2++H2S=CuS↓+2H+
(5)将装置中的H2S全部排入B中被充分吸收;将装置中的CS2全部排入C中被充分吸收
(6)3.5 mol/L
(7)偏高
【解析】在步骤II中按如图所示连接好装置。将25.0 mLNa2CS3溶液置于下列装置A中,打开仪器d的活塞,滴入足量稀硫酸,关闭活塞,发生反应:H2SO4+H2CS3=Na2SO4+CS2+H2S↑,反应产生的H2S与装置B中的CuSO4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CuS沉淀,无水氯化钙可以吸收水分,反应产生的CS2在装置C中被NaOH溶液吸收,为使H2S被充分吸收,同时避免CS2在装置中滞留而造成环境污染,反应结束后,要打开活塞K,再缓慢通入热N2(高于60℃)一段时间,根据B中生成沉淀的质量计算Na2CS3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及其浓度。装置e的碱石灰可以吸收空气的水份及防止CO2进入装置C中。
(1)Na2CS3属于盐,在试管中加入少量Na2CS3样品,加水溶解,用仪器测得溶液pH=10,溶液显碱性,由此可知Na2CS3是强碱弱酸盐,水解使溶液显碱性,因此H2CS3是弱酸。
(2)酸性KMnO4溶液显紫色,具有强氧化性,向Na2CS3溶液中滴加适量酸性KMnO4溶液,溶液紫色褪去,由此说明Na2CS3具有还原性,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产生无色Mn2+而使溶液紫色褪去。
(3)某同学取步骤②反应后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盐酸和氯化钡溶液,通过测定产生的白色沉淀的质量来求所用Na2CS3质量,这种方案是不可取的,这是由于步骤②中加入的酸性KMnO4溶液是用H2SO4酸化的,这部分的也会与Ba2+反应生成BaSO4沉淀,因此不能准确测定。
(4)根据图示可知:仪器d名称是分液漏斗;装置B中H2S与CuSO4溶液发生反应产生CuS黑色沉淀和H2SO4,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u2++H2S=CuS↓+2H+。
(5)反应结束后,打开活塞K,再缓慢通入热N2(高于60℃)一段时间,其目的是将装置中的H2S全部排入B中被充分吸收;同时将装置中的CS2全部排入C中被充分吸收,防止大气污染。
(6)在装置B中产生沉淀是CuS,其物质的量n(CuS)=,根据反应方程式:CS+2H+=CS2+H2S↑、Cu2++H2S=CuS↓+2H+可知,在25.0 mLNa2CS3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n(Na2CS3)=n(CuS)=0.0875 mol,故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Na2CS3)=。
(7)也可以通过测定C中溶液质量的增加值来计算Na2CS3溶液的浓度,若缺少装置e,部分空气的成分H2O、CO2进入装置C,导致质量增加较多,由此计算的Na2CS3溶液的浓度偏高。
9.【答案】(1)>
(2)AC
(3)320°C时,以Ni-CeO2为催化剂,CO2甲烷化反应已达平衡,升高温度平衡左移,以Ni为催化剂,CO2甲烷化反应速率较慢,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反应相同时间时CO2转化率增加
(4)Ni-CeO2
(5)高温
(6)259.2
(7)2CO2+12e-+12H+=CH2=CH2+4H2O 6
【解析】(1)若容器b也是恒温恒容的话,则两容器达到等效平衡,但容器b为绝热恒容,反应从逆向开始,则容器内温度降低,平衡正向移动,CO2的体积分数减小,则达到平衡时,反应a、b对比:的体积分数>,故答案为:>。
(2)A.根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故当时,,即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A符合题意;B.已知反应a是一个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反应过程中气体的质量不变,气体的物质的量改变,则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一直改变,一旦不再改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B不合题意;C.CH3OH和H2O均为生成物,且系数比为1∶1,则反应过程中CH3OH和H2O的浓度一直相等,则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C符合题意;D.容器a为恒温恒容,则容器的压强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成正比,即反应过程中容器的压强一直在改变,则容器内压强不再改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D不合题意;故答案为:AC。
(3)由图像可知,低温时Ni-CeO2的催化效率高,但该反应是放热反应,320℃后升高温度平衡行逆向移动,CO2转化率下降,而低温时Ni的催化效率低,催化活性弱,催化效率低,升高温度时Ni的活性增强,反应速率加快,即320°C时,以Ni-CeO2为催化剂,CO2甲烷化反应已达平衡,升高温度平衡左移,以Ni为催化剂,CO2甲烷化反应速率较慢,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反应相同时间时CO2转化率增加,故答案为:320°C时,以Ni-CeO2为催化剂,CO2甲烷化反应已达平衡,升高温度平衡左移,以Ni为催化剂,CO2甲烷化反应速率较慢,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反应相同时间时CO2转化率增加。
(4)由图示信息可知,低温时Ni-CeO2的催化效率高,并且Ni-CeO2作催化剂时CH4选择性高,所以工业上应选择的催化剂是Ni-CeO2,故答案为:Ni-CeO2。
(5)已知反应的,此反应的活化能,则该反应正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即,则利于反应自发进行的条件是高温,故答案为:高温。
(6)一定温度下,向一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和发生上述反应,初始时和的分压分别为14kPa、16kPa,一段时间达到平衡后,测得体系压强是起始时的1.4倍,根据三段式分析可知,,则有14-x+16-x+2x+2x=(14+16)×1.4,解得x=6,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259.2,故答案为:259.2。
(7)已知电解池中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由图示可知该过程阴极上即是由CO2转化为CH2=CH2,则阴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2CO2+12e-+12H+=CH2=CH2+4H2O;每生成0.5mol乙烯,则电路上转移6mol电子,根据铅蓄电池的总反应式Pb+PbO2+2H2SO4=2PbSO4+2H2O可知每转移2mol电子消耗2molH2SO4,故每生成0.5mol乙烯,理论上需消耗铅蓄电池中6mol硫酸,故答案为:2CO2+12e-+12H+=CH2=CH2+4H2O;6。
10.【答案】(1)+3
(2)AD
(3)2Fe2++ClO-+2H+=2Fe3++Cl-+H2O
(4)酸性溶液中加入氟化铵,氟离子和氢离子会生成氢氟酸,氢氟酸会和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腐蚀玻璃
(5)
(6)3 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
(7)4[3NiCO3·2Ni(OH)2·H2O]+10Li2CO3+5O220 LiNiO2+22CO2+12H2O
【解析】镍催化剂废渣加入稀硫酸酸浸,镍、锌、铁、钙转化为相应的盐溶液,二氧化硅不反应成为滤渣,过滤后加入次氯酸钠溶液将二价铁转化为三价铁除去,过滤后加入氟化铵溶液生成氟化钙沉淀除去钙,过滤加入有机萃取剂萃取出镍,然后加入碳酸氢钠溶液得到镍的沉淀3NiCO3·2Ni(OH)2·H2O,3NiCO3·2Ni(OH)2·H2O加入Li2CO3通入空气在900℃是反应生成镍酸锂。
(1)LiNiO2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锂元素化合价为+1,则镍的化合价为+3。
(2)在实验室中,“萃取、分液”需要的仪器有分液漏斗、烧杯,故选AD。
(3)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会把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2Fe2++ClO-+2H+=2Fe3++Cl-+H2O。
(4)“除钙”操作不能在玻璃仪器中进行,其原因是在酸性溶液中加入氟化铵,氟离子和氢离子会生成氢氟酸,氢氟酸会和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腐蚀玻璃。
(5)反应Ca2+(aq)+2HF(aq)CaF2(s)+2H+(aq)的平衡常数K=。
(6)由图可知,液固比为3时,镍浸出率已经达到最高值,且再增加液固比,镍浸出率不再提高,故最佳液固比为3;当液固比一定时,40℃之前,随着温度升高,镍浸出率逐渐增大的主要原因是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镍浸出率增加。
(7)由流程可知,3NiCO3·2Ni(OH)2·H2O和Li2CO3、空气在900℃是反应生成镍酸锂,反应为,4[3NiCO3·2Ni(OH)2·H2O]+10Li2CO3+5O220 LiNiO2+22CO2+12H2O。
11.【答案】(1)4 2
(2)NO+、等 C的电负性小于O,对孤电子对的吸引能力弱,给出电子对更容易 大于
(3)正四面体形 钛原子的半径比碳原子的大,Ti—Cl键比C—Cl键的键长长,键能较低,容易断裂
(4)六方最密堆积
【解析】(1)基态Ti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24s2,px原子轨道包括2px、3px,因此px原子轨道上电子个数为2+2=4个;与Ti同周期的所有过渡元素的基态原子中,最外层电子数与钛不同,符合条件的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3d54s1(Cr)、3d104s1(Cu),共2种。
(2)①等电子体指价电子数和原子数相同的分子、离子或基团,CO的等电子体有2个原子、10个价电子,因此CO的等电子体有NO+、等;C的电负性小于O,对孤电子对吸引能力弱,给出电子对更容易,因此CO作配体时,配位原子是C而不是O。
②、、,的配体分别为CO、H2O、F-,含有的原子有H、C、O、F,其中H元素的电负性最小,C、O、F元素位于第二周期,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吸引电子能力逐渐增强,电负性逐渐增大,因此电负性:;单个水分子中,O的2对孤对电子排斥O-H键,使得∠H-O-H变小,而在中,O的孤对电子和Ti2+的空轨道配位,减弱了O的孤对电子对O-H键的排斥,因此中∠H-O-H大于单个水分子中∠H-O-H。
(3)TiCl4分子中价层电子对数为4且不含孤电子对,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该分子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Ti原子杂化类型为sp3杂化;TiCl4的分子结构与CCl4相同,都是正四面体结构,钛原子半径比碳原子半径大,Ti-Cl键比C-Cl键的键长长,键能低,易断裂,所以TiCl4稳定性比CCl4差,极易水解。
(4)由图可知,Ti晶体晶胞的堆积模型为六方最密堆积;根据晶胞图可知,该晶胞中黑色球的数目为,白色球的数目为,因此黑色的球表示Ti原子,白色的球为O原子,则,解得。
12.【答案】(1)液溴和铁粉
(2)取代反应 碳碳双键、羧基
(3)
(4)
(5)
【解析】(1)苯发生溴代反应,需要液溴和铁粉(作催化剂),故填液溴和铁粉。
(2)D→E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被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氧化后、再酸化得到J,J为,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碳碳双键、羧基。
(3)按信息反应i:和G反应得到,则G为丙酮,结构简式为,L为,N为。
(4)写出满足下列条件的K的分子式C9H10O2,其不饱和度为5,则其同分异构体:①属于芳香族化合物,分子内有1个苯环,②能发生银镜反应,则含有醛基;③核磁共振氢谱有4组峰,峰面积比为1∶1∶2∶6,则分子内共4种氢原子,则结构简式(写出两种即可)。
(5)己知H2C=CH2CH3CHO,乙烯与HBr发生加成反应得到溴乙烷,溴乙烷与Mg在乙醚环境中反应得到C2H5MgBr,再与CH3CHO发生信息反应i即可制得,流程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 2021届高考考前冲刺卷 化学(三) 学生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对下列实验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新高考)2022届高考考前冲刺卷(三)学生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下列除杂方法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 2022届高考考前冲刺卷(一)学生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利用反应,设计原电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