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问题解决教案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问题解决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激情引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问题解决
教学内容:西师教材六年级上教材科书第42页例4及课堂活动第2题。
教学目标:
1、体验从生活中收集整理数学信息的方法。
2、学会寻找等量关系,能按构建方程的基本程序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依据题意,构建方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分析信息,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入
师:同学们去过长江三峡旅游吗?屏幕呈现美丽的三峡风光: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的三张图片。老师除了收集到了美丽的三峡风光,还了解到这样的一条信息。
师:请看屏幕,巫峡长40千米,比西陵峡长度的多2千米。西陵峡长多少千米?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分数应用题。
板书课题:问题解决
二、探索新知
师:这道题,你从中获得了什么信息?你怎样理解这些信息的?
生1:把西陵峡的长度看作单位“1”,单位“1”未知。
生2:巫峡的长度等于西陵峡的加上2千米。
生3:巫峡的长度减去2千米就是西陵峡的。
老师对说的好的同学给予表扬、鼓励,说错了的及时纠正。
板书:西陵峡长度的+2千米=巫峡的长度
西陵峡长度的=巫峡的长度-2千米
师:根据上面的数量关系,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请学生上黑板解决,其余同学在联系本上完成。
生:解:设西陵峡长度X千米
X=40-2
X=38
X=76
师:还有不同解法吗?
生:解:设西陵峡长度X千米
X+2=40
X=38
X=76
师:说说你的想法?真不错,有同学说还有其他解法。
生:(40-2)÷=76(千米)
老师引导学生归纳:列方程解决问题首先要分析清楚题中的信息,找准等量关系,然后根据等量关系列出对应的方程,在列方程和求解过程中,书写格式一定要规范。
三、巩固练习
1、找出下列题中的等量关系
(1)、梨树50棵,比桃树棵树的还少4棵。
(2)、一套衣服,上衣180元,比裤子的还多80元。
(3)、六一班45人,比六二班的还多5人。
(4)、灰兔100只,比白兔的还少20只。
2、教材第43页课堂活动第2题。
分组讨论,说说你找出的等量关系,学生相互交流,学生独立解答,抽部分学生上台展示作业。
四、课堂小结
遇到分数应用题时,首先要分析清楚题中的信息,找准等量关系,然后根据等量关系列出对应的方程。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西陵峡长度的+2千米=巫峡的长度
解:设西陵峡长度X千米
X+2=40
X=38
X=76
答:西陵峡长76千米。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问题解决表格教案,共4页。
这是一份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教案,共4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六年级上册2 分数除法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旧知,迁移导入,自主探索,互动授新,课堂回顾,交流收获,作业设计,巩固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