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比例
教学内容:西师教材六年级下第40-41页例1、2。
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1、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和主动探究精神。
2、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课件出示两张形状一样、大小不一的两张图片。
学生观察。
师:如果知道大图片的长和宽分别是8cm和6cm,小图片的长是4cm,你能不能得出小图片的宽是多少厘米?
学生思考、分组讨论并交流。
2、揭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学习新的知识——比例。
板书课题:比例。
二、新授
1、屏幕呈现教材第39页情境图。
学生独立观察情境图。
师:他们是如何测量旗杆的高度?
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
教师总结:(1)先测量旗杆影子长度。
(2)同时测量竹杆和米尺的影子长度、竹杆和米尺的实际长度。
(3)计算出竹杆长度与影子长度的比、米尺长度与影子长度的比。
(4)借用这个比算出旗杆的实际高度。
2、屏幕呈现教材第40页例1
师:观察上表,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得出结论:3:2=1.5, 9:6=1.5 ,竹杆长度和影子长的比值是相等的。
板书:表示两个比值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请学生任意写比例。
生:1:2=4:8 2:5=4:10
3、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课件出示:在一个比例中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板书:
3: 2 = 9: 6
内项 内项
外项 外项
4、课件出示教材第41页例2。
师:将上面4个比例中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分别相乘,你发现了什么?
请学生列出算式并计算,并请一人上台展示。
2×6=12 3×4=12
1.2×0.6=0.72 9.2×0.8=0.72
×= ×=
6×20=120 8×15=120
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
生:内项之积等于外项之积。
师:谁还有补充?
生:还应加上在一个比例中。
板书: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5、× 2×9=3×6
问: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相等。为什么?
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巩固练习
1、从2、3、4、5、6 中选4个数组成比例。
2、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6:9和9:12 (2)1.4:2和7:10
(3) : 和3: 2 (4)0.25:8和0.125:4
3、如果 ɑ :7和b:8,那么 ɑ :b =( ):( )。
4、5ɑ=4b,那么ɑ :b =( ):( )。
5、如果4:X=8:12,那么X=( )。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谁来说说。
板书设计:
比例
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
各部分名称:3: 2 = 9: 6
内项 内项
外项 外项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回顾整理,加深理解概念,基础练习,综合练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回顾整理,加深理解概念,基础练习,综合练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六年级下册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回顾整理,加深理解概念,基础练习,综合练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