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整套试卷达标测试
湘教版必修第一册高中地理第5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综合检测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湘教版必修第一册高中地理第5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综合检测卷含解析,共8页。
第五章综合检测卷(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考生号:__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2020年河北唐山十一中期中)红树林通常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沿海的港湾、河口地区的淤泥质滩涂上,是海滩上特有的森林类型,图1示意海滩上红树林与高、低潮水位位置关系。据此完成第1~2题。图11.关于红树林生长特性的描述,正确的有( )①多分布在欧洲 ②多为高大挺拔乔木 ③多分布在潮间带的淤泥质海岸 ④以喜盐植物为主,具备呼吸根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2.红树林的主要功能是( )A.保护海岸,保护生物多样性 B.降低风速,为船舶提供避风的场所C.绿化美化沿海环境,吸烟滞尘 D.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答案】1.C 2.A [解析]第1题,欧洲位于温带和亚寒带,缺乏红树林海岸;红树林分布于潮间带淤泥质滩涂上,受周期性潮水浸淹,多为常绿灌木和小乔木,以喜盐植物为主,具有呼吸根。第2题,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良好的海岸防护林带,也是海洋生物繁衍栖息的理想场所,可以保护海岸,保护生物多样性。图2(2020年辽宁师大附中月考)图2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读图,完成第3~4题。3.该森林植被的生长习性是( )A.喜光 喜湿 B.喜阴 喜湿C.好热 耐旱 D.耐寒 好旱4.调查发现,近年来高山苔原带中该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主要原因是( )A.光照增强 B.水土流失加重C.气候变暖 D.降水减少【答案】3.B 4.C [解析]第3题,由图示可知,该森林植被在林带、过渡带及高山苔原带都是在阴坡及迎风坡分布比例大,说明该森林植被具有喜阴、喜湿的生长习性。第4题,因森林生长对热量条件的要求比苔原植被高,高山苔原带中该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说明当地热量条件提高,所以其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光照变化对森林分布变化影响较小;降水逐渐变少、水土流失加重不利于森林的形成。北京北海团城是中国古代雨水利用的综合示范工程,建于湖中孤岛,城内面积5 760平方米,高出湖面5.64米。团城内除建筑物、古树外,其余均由多气孔的梯形青砖铺筑。由于团城设计巧妙(见图3),使得城内数十棵古树无须人工浇灌而百代常青。据此完成第5~6题。 图35.团城内的植被属于( )①自然植被 ②人工植被 ③落叶阔叶林 ④常绿阔叶林A.①④ B.②③C.①③ D.②④6.冬季含水涵洞对古树生长的作用是( )A.吸纳土壤的水分,避免古树烂根 B.稀释土壤污染物对古树的危害C.为土壤提供养分,维持古树生长 D.营造古树生长适宜的温湿环境【答案】5.B 6.D [解析]第5题,团城内的植被是人工营造的,属于人工植被,②正确;北京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植被主要是落叶阔叶林,③正确。第6题,冬季北京地区降水少,结合图中箭头方向,冬季含水涵洞对古树生长的作用是为土壤提供水分,营造古树生长适宜的温湿环境;冬季含水涵洞的水补给土壤水,土壤污染物不易被带走,减轻污染物对古树的危害的作用小;含水涵洞不能为土壤提供养分。风滚草是植物中的“流浪汉”,当干旱来临时,其根部从土层中收起,植株形成团状,随风滚动(见图4)。在风滚草找到合适环境后,重新扎根,发出新芽。移动中的风滚草受栅栏、建筑等阻挡堆积(见图5),对生活、生产和生态产生广泛影响。读图,完成第7~8题。 图4 图57.风滚草的主要习性为( )A.耐寒 B.耐旱C.耐风 D.耐渍8.导致风滚草移动的主要因素是( )A.旱灾 B.水源C.大风 D.障碍物【答案】7.B 8.C [解析]第7题,据材料可知,当干旱来临时,风滚草根部从土层中收起,植株形成团状,随风滚动,说明风滚草能适应干旱的环境,应为戈壁中的一种常见的植物,主要习性为耐旱。第8题,据材料可知,其随风滚动,说明导致风滚草移动的主要因素是大风。图6(2021年北京期中)读某地景观图(图6),完成第4~5题。9.图中植被类型为( )A.热带雨林 B.温带荒漠C.亚寒带针叶林 D.极地苔原10.图中植被反映的当地环境特征是( )A.气候干旱 B.河网密布C.地表崎岖 D.土壤肥沃【答案】9.B 10.A [解析]第9题,图中荒漠广布,植被为荒漠植被, B项正确;热带雨林,植被茂盛,A项错误;亚寒带针叶林,森林广布,C项错误;极地苔原,多苔藓、地衣等,D项错误。第10题,图中荒漠植被,反映当地气候干旱, A项正确;该地区河流稀少,水源短缺, B项错误;该地区地表较平坦,沙漠广布,C、D项错误。图7当某一土壤中体积比分别为:矿物质45%,有机质5%,水分和空气各20%~30%时,该土壤能很好地满足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各种需求,称为理想土壤。图7为“某地土壤组成物质的体积分数图”。读图,完成第11~12题。11.该土壤中有机质的来源是( )A.母质 B.气候C.地形 D.生物12.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高温多雨,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高B.该土壤矿物质比重大,应发育在酸性母质上C.该土壤水分较多,空气偏少D.该土壤水分和矿物质偏多,有盐碱化现象【答案】11.D 12.C [解析]第11题,土壤中有机质是指土壤中形成的和外部加入的所有动、植物残体不同分解阶段的各种产物和合成产物的总称,所以土壤中有机质的来源是生物。第12题,矿物质45%,有机质5%,水分和空气各20%~30%时,该土壤能很好地满足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各种需求,称为理想土壤。由图可知,该土壤水分较多,空气偏少。图8富铝土是指土壤形成过程中铁、铝等成分相对富集后的一类土壤的总称。其在我国分布广,包含多种土壤类型,并具有图8所示的过渡关系。据此完成第13~14题。13.影响富铝土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成土母质 B.气候C.生物 D.地形14.下列土壤类型中,铁、铝相对含量最高的是( )A.赤红壤 B.砖红壤C.红壤 D.黄壤【答案】13.B 14.B [解析]第13题,成土母质影响土壤类型,经岩石风化形成土壤,但不是富铝土的最主要成因。富铝土是土壤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土体铝硅酸盐矿物受强烈分解,使得氧化铝在土壤中残留和聚集,其形成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气候。生物因素参与不同类型土壤形成的影响差不多。富铝土的分布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形因素会影响其形成,但不是主因。第14题,湿热气候促进矿物分解,更易形成富铝土。红壤、赤红壤分布区热量较低,气候干燥,土壤铁、铝含量较少。根据热量和干湿变化规律判断,南方气温较高,东部沿海湿润,所以铁、铝含量最高的是砖红壤。黄壤分布的纬度较高,热量较低,铁铝含量较少。图9为我国两个不同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深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5~16题。 图915.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和地质 B.气候和岩石C.气候和生物 D.成土母质16.对①②两种土壤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①为草原土壤,可能位于我国青藏高原 B.②为草原土壤,可能位于我国内蒙古东部C.①为森林土壤,可能位于我国海南岛中部 D.②为森林土壤,可能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答案】15.C 16.B [解析]第15题,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水热条件影响植被;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土壤肥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所以形成图中两种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气候与生物。第16题,从图中①、②两种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来分析,①、②土层深厚,②表层有机质含量较大,青藏高原是高原和高山气候,降水少,植被稀少,不可能有这么厚的土壤;内蒙古东部是温带草原,草原植被覆盖,土壤有机质丰富,多集中于土壤表层,②符合;海南岛中部属于热带森林,水热条件较好,植被茂盛,有机质丰富,但分解快,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东北地区属于温带森林,植被茂盛,土壤有机质丰富,而且较深厚,①符合。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包括土粒和孔隙)的质量或重量(克/厘米3),称为土壤容重。黄土区的严重土壤侵蚀导致养分的大量流失,土壤物理性质严重退化,主要表现在土壤容重的增加等。下表示意晋西黄土退耕区三种植被类型及旱作耕地的土壤容重分布情况。据此完成第17~18题。土层深度/厘米土壤容重/(克·厘米-3)自然恢复阔叶林人工混交林人工纯林旱作耕地0~100.781.131.171.2310~200.791.181.201.3520~400.871.191.231.4540~600.931.231.251.4760~801.151.241.281.3080~1001.241.271.301.3317.据表可知( )A.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增加逐渐增大 B.人为耕作活动有利于提高土壤养分C.自然恢复阔叶林保持水土效果最好 D.土层越深,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容重差值越大18.能减少当地耕地土壤容重的合理措施是( )A.施用化肥 B.增施有机肥C.掺施熟石灰 D.压实保墒【答案】17.C 18.B [解析]第17题,由表可知,旱作耕地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先增加后减少;自然恢复阔叶林土壤容重低,说明自然恢复阔叶林保持水土效果最好;人为耕作活动不利于提高土壤养分;土层越深,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容重差值越小。第18题,由材料可知,当地耕地土壤容重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土壤养分流失,减少当地耕地土壤容重的措施主要是提高土壤养分和肥力,合理增施有机肥,B项正确;化肥会使土壤板结,导致土壤容重增加;掺熟石灰和压实保墒不会增加土壤肥力。图10(2021年黑龙江哈尔滨期末)图10为植被覆盖率与土壤侵蚀关系图。读图,完成第19~20题。19.土壤植被覆盖率与土壤侵蚀的相互关系( )A.正相关 B.负相关C.不相关 D.有时正相关,有时负相关20.生物对成土母质的改造作用,主要体现( )①加速矿物质的淋失 ②使有机质不断积累 ③使养分元素不断富集 ④使土壤不断熟化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答案】19.B 20.B [解析]第19题,据图可知,土壤植被覆盖率越高,土壤侵蚀越弱,所以二者的相互关系是负相关。第20题,矿物质的淋失是水分的作用,故①错误;土壤的熟化是指自然土壤形成后,经过人类不断翻耕、施肥、灌溉,土壤由生土变成熟土的过程,故④错误;生物的枯枝落叶等可以转化为有机质,有利于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的积累,故②③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材料 植被覆盖度反映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面积的大小及植被生长的茂盛程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植被的生长状态和生长趋势。我国华北平原光热资源丰富,主要种植冬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同一农业耕作区内,不同农作物的植被覆盖度差异明显。下表为“华北平原主要农作物生长时间”。图11为华北平原植被生长期内林地和耕地生态区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农作物播种时间主要生长时间收获时间冬小麦10月4—5月6月玉米6月7—9月10月 图11 (1)华北平原属于__________气候,气候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植被类型为____________。(6分)(2)简述林地生态区生长期内植被覆盖度季节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原因。(8分)(3)分析耕地生态区生长期内植被覆盖度出现双峰值的原因。(6分)【答案】(1)温带季风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落叶阔叶林(2)特点:春季开始上升,夏季达到最高,秋季开始下降。原因:华北平原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春季气温回升,林地植物开始生长;夏季,水热充足,植物生长旺盛,植被覆盖度达到最大;秋季气温降低,降水减少,植被覆盖度随之下降。(3)华北平原种植冬小麦,4—5月份正值冬小麦生长期,植被覆盖度达到峰值;6月份是冬小麦的收获期,植被覆盖度下降;8月份玉米、高粱等作物达到生长期峰值。图1222.(2020年福建厦门双十中学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材料 黑土是大量枯枝落叶或草本植物难以腐化、分解,历经长时间演化形成的肥沃土壤。图12示意某黑土优质区。自20世纪 30年代以来,该区域农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黑土侵蚀严重。自60年代起,该区域采取了滴灌等一系列措施,黑土侵蚀明显减少。(1)简述该地区气候条件对黑土形成影响的主要表现。(6分)(2)分析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该地区黑土侵蚀严重的原因。(6分)(3)说明滴灌对减轻该地区黑土侵蚀的作用。(4分) (4)简述土壤侵蚀减轻所产生的生态效益。(4分)【答案】(1)夏季雨热同期,有利于植被生长;冬季较长,寒冷干燥,枯枝落叶多;微生物活动弱,枯枝落叶分解缓慢。(2)种植面积扩大,导致森林、草地破坏,加剧黑土退化;黑土区深居内陆,年降水量较少,地势平坦,多大风天气,风力侵蚀作用显著;初夏汛期流水侵蚀作用较强。(3)保持黑土水分,防止旱季土壤过度干燥,减轻风力对土壤的侵蚀;防止过度灌溉造成水土流失。(4)减少大气中的扬尘;改善水质;保护生物的栖息地,有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二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