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七年级下册第3节 重力教案设计
展开(一)知识与技能
能叙述重力的意义,确认重力的方向。
了解重力的测量方法,会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所受到的重力。能够自主探究重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会用公式G=mg计算物体受到的重力,理解g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体验、实验探究等活动,提高实验和分析能力;
通过重力的概念和重力大小影响因素的建立过程,提高分析、比较、归纳能力,感觉运用抽象思维建立概念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形成交流、合作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联系科学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重力的影响因素,重力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重力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设计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情景:羽毛球比赛的激烈视频。
羽毛球在过程中做的是什么运动?——曲线运动。在过程中羽毛球什么发生了改变——运动状态。我们都说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从静止到运动,受到了球拍对它的作用力。从最高点下落,受到了地球对它的作用力,还能举出什么其他的例子?其相同点均是受到了地球的作用。
(评议:通过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联系旧知识,巩固旧知识。)
层层深入,新知学习
重力的概念
总结情境中学生所举例子,归纳共性,得出重力的概念。
概念:我们把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过渡: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关于力的哪些知识?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三要素。
(评议:旧知扣新知,环环相扣)
重力的方向
探究活动1:将小球悬挂在铁架台的横杆上,待小球静止时,观察细线的方向,在图甲中画出细线的位置。将铁架台倾斜一个角度,观察细线的方向,在图乙中画出细线的位置。进一步,将铁架台倾斜一个角度,观察细线的方向,在图乙中画出细线的位置。
根据实验自主归纳: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应用拓展;建筑工人常常利用重垂线检测墙体是否垂直。
思考:用重垂线测山坡上的房子,是竖直的,那么为什么斜坡上的房子不是垂直于斜坡造的呢?
(评议:从实验探究、自主总结、生活实例到应用分析,强调重力的作用方向)
重力的作用点
提出重心的概念:(1)质量分布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2)质量分布不均匀、外形不规则的物体,薄板——二次悬挂法;(3)重心不一定都在物体上。
以甜甜圈的重力作图为例,进一步巩固力的示意图。
重力的大小
力的测量工具是什么?力的单位是什么?迁移至重力。
提出问题:结合生活经验,想想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定性分析
探究活动2: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针对学生可能提出的密度、体积、重力作如下实验。
取两个物体密度不同,但经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相同→密度不是影响重力的单一因素。
取两个物体体积不同,但经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相同→体积不是影响重力的单一因素。
对于质量的影响因素
做出假设: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重力越大。
设计实验: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两个钩码和一个钩码的重力,比较二者重力的大小
得出结论: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重力越大。
(2)定量分析
探究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和质量大小的关系
实验步骤:用弹簧测力计依次测出1~4个钩码受到的重力,把测量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引导学生为更直观观察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可以绘制图表。
实验结论:1.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2.重力/质量=9.8牛/千克
用G表示物体受到的重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9.8牛/千克
G/m =g,即G=mg
分析:9.8牛/千克表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牛。
提出问题:g值的9.8这个数值是一直不变的吗?
展示不同星球上的重力效果视频,使学生直观感受不同星球上的重力大小。
强调不同星球上重力和质量的差别。
进一步拓展g值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大,两极最大,赤道最小;g值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应用:力图
自主总结,反刍提升
重力的概念;
重力的方向,作用点和大小。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3节 重力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浙教版七年级下册<a href="/kx/tb_c77615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3节 重力教案及反思</a>,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课堂练习,课堂总结,教学板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3节 重力优质教案: 这是一份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3节 重力优质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评价与反馈,拓展资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3节 神经调节公开课教案: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3节 神经调节公开课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背景,学情分析,教学反思,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