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年中考物理复习题(含解析)---运动和力

    2022年中考物理复习题(含解析)---运动和力第1页
    2022年中考物理复习题(含解析)---运动和力第2页
    2022年中考物理复习题(含解析)---运动和力第3页
    还剩8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年中考物理复习题(含解析)---运动和力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物理复习题(含解析)---运动和力,共8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中考物理复习新题速递之运动和力(2022年5月)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2022春•徐汇区校级期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车。下列情况中,甲车比乙车运动得快的是  
    A.甲通过的路程为 4000 米,乙通过的路程为 2000 米
    B.甲通过的路程为 1000 米的同时,乙通过的路程为 1500 米
    C.甲在半小时内通过的路程为 40 千米,乙在 5 小时内通过的路程为 300 千米
    D.甲的速度为 54 千米时,乙的速度为 20 米秒
    2.(2022•邹城市模拟)如图所示,下列实验仪器的使用正确的是  
    A.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B.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C.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
    D.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
    3.(2022•长治模拟)2022年2月4日晚,北京冬奥会火炬传递,在美丽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举行。根据图片信息,对北京冬奥会火炬的长度估测合理的是  

    A. B. C. D.
    4.(2022•秦淮区一模)2022年2月15日下午,中国选手苏翊鸣在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决赛中夺冠。比赛中,他在空中向前运动,如图所示,若认为苏翊鸣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A.场地的跳台 B.现场的观众 C.苏翊鸣的头盔 D.天上的云朵
    5.(2022•秦淮区一模)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B.正常人安静状态下心跳一次的时间约为
    C.普通壁挂式空调正常工作的电流约为
    D.一标准大气压下你的拇指指甲盖受到的大气压力约为
    6.(2022•绵阳模拟)甲、乙两辆汽车在某段平直公路上沿直线行驶,它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车平均速度为
    B.,甲车平均速度大于乙车平均速度
    C.,甲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D.
    7.(2022•来安县一模)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同向运动,它们的运动、图像分别如下两图所示,由图像  
    A.甲和丙的速度相同中
    B.若甲和乙运动的路程相同,则甲和乙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C.若乙和丙运动的时间相同,则乙和丙运动的路程之比为
    D.甲是变速直线运动,乙和丙是匀速直线运动
    8.(2022•花都区一模)如图所示,小伟和小杜分别在甲、乙两部相邻的观光电梯里,小伟看到小杜竖直向下运动。以地面为参照物,下列哪种情况不可能发生  

    A.甲静止,乙向下运动
    B.乙静止,甲向上运动
    C.甲、乙均向下运动,乙的速度更小
    D.甲、乙均向上运动,甲的速度更大
    9.(2022•邓州市模拟)下列对物理量的估计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A.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是
    B.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气温是
    C.一个中学生的身高是
    D.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时间约
    10.(2022•成都模拟)物理实验室常用刻度尺测量  
    A.质量 B.长度 C.体积 D.时间
    11.(2021春•固原期中)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并认真测量就可以消除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D.只要选择精密程度较高的工具或改进测量方法可以避免误差
    12.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只能使物体运动或静止
    B.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不可能有力的作用
    C.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人踢球时,只有人对球施加了力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3.(2022春•德阳月考)“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描绘了山水相依的美丽风景,青山“走”的参照物是   ;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能听出声音是钟声而不是鼓声,这是根据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来判别的。
    14.(2022•兴宁区校级模拟)我国第二艘航空母舰已进行了多次航海测试。舰载飞机从航母滑跃起飞的过程中,以航母为参照物,飞机是   的。由于机翼的上下表面气流速度不同,存在压强差,使向上的升力   飞机受到的重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飞机就能升空。
    15.(2022•信州区校级模拟)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已经开始进行的环境监测,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填单位符号)的颗粒物,也称之为可入肺颗粒物;在空中的运动属于   (填“分子运动”或“机械运动” 。
    16.(2021•松山区一模)(1)如图甲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
    (2)在图乙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物体的长度   。
    (3)某汽车在公路上行驶,速度如图丙所示为   。
    17.(2021•北京)如图所示,铅笔的长度为   。

    三、作图题(共3小题)
    18.(2021秋•获嘉县月考)甲、乙两人从家到学校的运动图像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并标明甲、乙两人的图像。

    19.(2021春•贵阳月考)如图甲所示,从静止自由释放斜面上点的小球,滚到点之后进入了光滑的水平面上并继续运动,请在图乙中画出小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图像。

    20.按要求作出物体所受到的力的示意图:点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

    四、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21.(2022春•徐汇区校级期中)(1)小车拖动纸带沿长木板作直线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分别打出如图所示的点,图中表示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图   ,依据是   。

    (2)有一个研究小组,对甲、乙、丙三位同学在百米测验中的跑步快慢(视为匀速直线运动)进行了观察,并对每人记录了下面三组数据。从终点得到的信息是:丙比乙跑得快,而乙比甲跑得快。
    表一:同学甲
    序号
    路程(米
    时间(秒
    1
    10
    1.6
    2
    20
    3.2
    3
    30
    4.8
    表二:同学乙
    序号
    路程(米
    时间(秒
    4
    10.4
    1.6
    5
    20.8
    3.2
    6
    31.2
    4.8
    表三:同学丙
    序号
    路程(米
    时间(秒
    7
    10.4
    1.5
    8
    20.8
    3.0
    9
    31.2
    4.5
    分析比较序号1与4(或2与5、或3与及获到的信息,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分析比较序号   及获到的信息,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运动路程相同时,所用的时间越少,物体运动得越快。
    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获得的信息,可归纳得出结论:
    ①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或表三,可得出结论:  。
    ②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和表三,可得出结论:  。
    22.(2022•碑林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是初中物理学习中接触到一些实验,请根据实验完成下列各题。

    (1)如图所示,物块的长度为   。
    (2)实验反映的是   的工作原理。
    (3)秒表的读数   。
    (4)实验中蒸汽顶开软木塞说明内能转化为   能。
    23.(2021秋•获嘉县月考)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   和   测平均速度。
    (2)该实验原理是   ;
    (3)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   (填“路程”或“时间” 时造成的误差。
    (4)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   (填“大”或“小” ;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   (填“大”或“小” 。
    (5)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6)实验中测得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为,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为,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为.那么,、、的大小关系是   。

    五、计算题(共3小题)
    24.(2022春•铜仁市校级月考)质量为的箱子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小杨用力推箱子,让箱子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向前滑动,已知箱子所受的阻力恒为自重的0.15倍。求:
    (1)箱子的重力;
    (2)小杨所用的推力。
    25.(2022春•建阳区期中)跳伞运动员在从飞机上跳下,降落伞没有打开之前,下落会越来越快。求:
    (1)假设跳伞运动员的总质量为,在加速向下运动时所受空气阻力为,则该运动员所受的合力大小以及合力的方向;
    (2)该跳伞运动员打开伞下降一会后,会匀速降落,当他匀速降落时,受到空气阻力的大小。
    26.(2022•南昌模拟)小明要去外地上学,爸爸开车送他赶往南昌西站,在行驶过程中,他看到如图甲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此时为上午。

    (1)标志牌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2)按如图乙所示的汽车速度表显示的速度,从标志牌处行驶到南昌西站需要多少时间?
    (3)从家出发到交通标志牌处,汽车按速度表显示的速度刚好行驶了,则小明家离交通标志牌处多远?
    (4)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按最快速度赶往南昌西站,赶到南昌西站是什么时刻?

    2022年中考物理复习新题速递之运动和力(2022年5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2022春•徐汇区校级期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车。下列情况中,甲车比乙车运动得快的是  
    A.甲通过的路程为 4000 米,乙通过的路程为 2000 米
    B.甲通过的路程为 1000 米的同时,乙通过的路程为 1500 米
    C.甲在半小时内通过的路程为 40 千米,乙在 5 小时内通过的路程为 300 千米
    D.甲的速度为 54 千米时,乙的速度为 20 米秒
    【答案】
    【考点】运动快慢的比较
    【专题】应用题;应用能力;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根据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路程比时间、相同时间比路程、比较速度大小。
    【解答】解:、只知道路程,不知道运动时间,无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故错误;
    、由于甲、乙的运动时间相同,甲车的路程小于乙车的路程,则甲车比乙车运动的慢,故错误;
    、甲车的速度,,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则甲车运动的快,故正确;
    、,,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的速度,甲车比乙车运动的慢,故错误。
    故选:。
    【点评】本题考查了比较甲、乙两车运动的快慢,掌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即可正确 解题,本题难度不大。
    2.(2022•邹城市模拟)如图所示,下列实验仪器的使用正确的是  
    A.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B.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C.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
    D.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
    【答案】
    【考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天平的使用;刻度尺的使用;电流表的使用
    【专题】测量型实验综合题;理解能力
    【分析】(1)使用刻度尺应该与被测物体平行;
    (2)天平使用时,通常按照“左物右码”的原则放置物体和砝码;
    (3)电流表直接和电源串联,造成电源短路;
    (4)温度计悬浮在液体中,且读数时视线与液面平行。
    【解答】解:、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刻度尺应紧贴物体,不能歪斜,故错误;
    、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按照“左物右码”的原则放置物体和砝码,故错误;
    、电流表不能直接和电源串联,造成电源短路,电流表应该与被测用电器串联,故错误;
    、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没有与容器底和容器壁接触,且读数时视线与液面相平,故正确。
    故选:。
    【点评】本题考查长度的测量、质量的测量、电流表的使用、温度计的使用,属于测量型实验综合题。
    3.(2022•长治模拟)2022年2月4日晚,北京冬奥会火炬传递,在美丽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举行。根据图片信息,对北京冬奥会火炬的长度估测合理的是  

    A. B. C. D.
    【答案】
    【考点】长度的估测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应用能力
    【分析】用火炬的长度与人的手臂长度进行比较分析即可。
    【解答】解:由图可知,北京冬奥会火炬的长度和人的手臂的长度差不多,而人的手臂的长度大约,则北京冬奥会火炬的长度大约为,故错误,正确。
    故选:。
    【点评】本题通过与人体部位的长度进行比较来估测物体的长度,这个我们生活比较常用的估测的方法。
    4.(2022•秦淮区一模)2022年2月15日下午,中国选手苏翊鸣在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决赛中夺冠。比赛中,他在空中向前运动,如图所示,若认为苏翊鸣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A.场地的跳台 B.现场的观众 C.苏翊鸣的头盔 D.天上的云朵
    【答案】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专题】应用题;运动和力;应用能力
    【分析】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要先选取一个标准作为参照物,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在空中向前运动时,
    、以场地的跳台、现场的观众和天上的云朵为参照物,苏翊鸣的位置都发生变化,是运动的,故错误;
    、以苏翊鸣的头盔为参照物,苏翊鸣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故正确。
    故选:。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5.(2022•秦淮区一模)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B.正常人安静状态下心跳一次的时间约为
    C.普通壁挂式空调正常工作的电流约为
    D.一标准大气压下你的拇指指甲盖受到的大气压力约为
    【答案】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大气压强的存在;电流的大小;时间的估测
    【专题】电能和电功率;应用能力;气体的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
    、正常成年人的步行速度约为,故不符合实际;
    、正常情况下,人的心脏跳动的次数在70次左右,跳动一次的时间约,故符合实际
    、家用壁挂式空调的额定功率在左右,正常工作的电流在左右,故不符合实际;
    、一标准大气压下为,中学生大拇指指甲盖的面积约为,受到的大气压力约为:,故不符合实际。
    故选:。
    【点评】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也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6.(2022•绵阳模拟)甲、乙两辆汽车在某段平直公路上沿直线行驶,它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车平均速度为
    B.,甲车平均速度大于乙车平均速度
    C.,甲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D.
    【答案】
    【考点】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应用能力
    【分析】(1)(2)比较相同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的大小,根据速度公式分析平均速度的大小;
    (3)在图象中,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表示物体静止;
    (4)根据计算出乙车的速度,再根据计算出表示的时间
    【解答】解:、由图可知,,甲车平均速度:,故错误;
    、,相同时间内,甲车行驶的路程等于乙车行驶的路程,所以甲车平均速度等于乙车平均速度,故错误;
    、,甲车是静止状态,故错误;
    、由图可知,,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的速度为:,乙车行驶的路程为,,故正确。
    故选:。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正确读取图中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7.(2022•来安县一模)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同向运动,它们的运动、图像分别如下两图所示,由图像  
    A.甲和丙的速度相同中
    B.若甲和乙运动的路程相同,则甲和乙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C.若乙和丙运动的时间相同,则乙和丙运动的路程之比为
    D.甲是变速直线运动,乙和丙是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作图题;长度、时间、速度;应用能力
    【分析】在图像中,倾斜直线代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可得出甲的速度;在图像中,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代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像可读取乙、丙的速度,将甲、丙的速度对比;
    【解答】解:、图1中由可得出甲的速度为,图2中由图像可看出丙的速度是,故正确;
    、若甲和乙运动的路程相同,由可得,甲和乙所运动的时间之比:,故错误;
    、若乙和丙运动的时间相同,则乙和丙运动的路程之比为,故错误;
    、甲、乙和丙都是匀速直线运动,故错误。
    故选:。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运用和对运动图像的理解,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
    8.(2022•花都区一模)如图所示,小伟和小杜分别在甲、乙两部相邻的观光电梯里,小伟看到小杜竖直向下运动。以地面为参照物,下列哪种情况不可能发生  

    A.甲静止,乙向下运动
    B.乙静止,甲向上运动
    C.甲、乙均向下运动,乙的速度更小
    D.甲、乙均向上运动,甲的速度更大
    【答案】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专题】应用题;运动和力;分析、综合能力
    【分析】掌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解答】解:、如果甲静止,乙向下运动,所以以小伟为参照物,小杜向下运动,故符合题意;
    、乙静止,甲向上运动,所以以小伟为参照物,小杜向下运动,故符合题意;
    、甲、乙均向下运动,乙的速度更小,所以以小伟为参照物,小杜向上运动,故不符合题意;
    、甲、乙均向上运动,甲的速度更大,所以以小伟为参照物,小杜向下运动,故符合题意。
    故选:。
    【点评】此题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为使分析更加简便,应选择合适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是运动还是静止是中考必考内容,理解好参照物,明白运动与静止时相对的。
    9.(2022•邓州市模拟)下列对物理量的估计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A.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是
    B.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气温是
    C.一个中学生的身高是
    D.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时间约
    【答案】
    【考点】时间的估测;温度;质量的估测;长度的估测
    【专题】应用题;应用能力;估算综合应用题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三个苹果的质量在1斤左右,所以一个苹果的质量在左右,故符合生活实际;
    人感觉比较舒适的温度在左右,感觉特别热,故不符合生活实际;
    一个中学生的身高约为,故不符合生活实际;
    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时间约为,故不符合生活实际。
    故选:。
    【点评】要对生活实际中物体物理量的大约数值了解,注意观察生活,多思考。
    10.(2022•成都模拟)物理实验室常用刻度尺测量  
    A.质量 B.长度 C.体积 D.时间
    【答案】
    【考点】长度的测量
    【专题】应用题;应用能力;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解答】解: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工具。
    故选:。
    【点评】本题考查长度测量的工具,是记忆性的知识,基础知识。
    11.(2021春•固原期中)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并认真测量就可以消除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D.只要选择精密程度较高的工具或改进测量方法可以避免误差
    【答案】
    【考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专题】应用题;应用能力;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误差和错误区别,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可以减小,但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实验者粗心或者不遵守实验规则等原因造成的,是能避免的,以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解答】解:、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并认真测量也不能消除误差,故错误;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错误是由于实验者粗心或者不遵守实验规则等原因造成的,因此误差不是错误,故错误;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但误差是绝对不能消除的,故正确;
    、选择精密程度较高的工具或改进测量方法可以减小误差,但误差是不能避免的,故错误。
    故选:。
    【点评】此题首先考查误差的定义,还考查误差产生的原因,减小误差的方法及误差与错误的区别,造成测量有误差的原因一般来说是由于客观或主观的影响,如测量工具、测量者不同等。
    12.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只能使物体运动或静止
    B.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不可能有力的作用
    C.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人踢球时,只有人对球施加了力
    【答案】
    【考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作用的相互性
    【专题】运动和力;应用题;应用能力
    【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不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解答】解:、力可以使物体运动或静止,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错误;
    、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有力的作用,如磁力、重力等,故错误;
    、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正确;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人踢球时,人对球施加了力,球也受到人的反作用力,故错误。
    故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对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特点、作用效果的理解,难度不大。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3.(2022春•德阳月考)“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描绘了山水相依的美丽风景,青山“走”的参照物是  竹排 ;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能听出声音是钟声而不是鼓声,这是根据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来判别的。
    【答案】竹排;音色。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音色
    【专题】运动和力;理解能力
    【分析】(1)判断一个物体相对于哪一个物体在运动,就要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哪个物体位置发生变化;
    (2)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我们辨别不同的声音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解答】解:(1)以竹排为参照物,青山的位置在改变,故会感觉青山在运动;
    (2)不同发生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客船上的诗人能辨别是钟声,实际上是根据音色来辨别的。
    故答案为:竹排;音色。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声学知识和运动相对性的综合理解,是中考的热点。
    14.(2022•兴宁区校级模拟)我国第二艘航空母舰已进行了多次航海测试。舰载飞机从航母滑跃起飞的过程中,以航母为参照物,飞机是  运动 的。由于机翼的上下表面气流速度不同,存在压强差,使向上的升力   飞机受到的重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飞机就能升空。
    【答案】运动;大于
    【考点】力与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专题】运动和力;应用题;应用能力
    【分析】(1)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
    (2)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当飞机受到的升力大于重力时,飞机就能升空。
    【解答】解:(1)舰载飞机从航母滑跃起飞的过程中,以航母为参照物,飞机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
    (2)由于机翼的上下表面气流速度不同,存在压强差,使向上的升力大于飞机受到的重力,飞机就能升空。
    故答案为:运动;大于。
    【点评】本题考查了运动与静止相对性的了解和对飞机升力的认识,属基础题。
    15.(2022•信州区校级模拟)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已经开始进行的环境监测,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填单位符号)的颗粒物,也称之为可入肺颗粒物;在空中的运动属于   (填“分子运动”或“机械运动” 。
    【答案】;机械运动。
    【考点】长度的估测;机械运动
    【专题】应用题;运动和力;理解能力
    【分析】(1)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2)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且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分子的这种运动又叫做分子热运动。
    【解答】解: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的颗粒物,
    它们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是机械运动,不属于分子的运动。
    故答案为:;机械运动。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的认识,体现了物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
    16.(2021•松山区一模)(1)如图甲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337.5 。
    (2)在图乙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物体的长度   。
    (3)某汽车在公路上行驶,速度如图丙所示为   。
    【答案】(1)337.5;(2);1.30;(3)90。
    【考点】时间的测量;长度的测量;速度与物体运动
    【专题】实验题;长度、时间、速度;应用能力
    【分析】(1)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2)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值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汽车速度表的计量单位是。
    【解答】解:(1)由图知: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6”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在秒表的大表盘上,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指针在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即秒表的读数为:;
    (2)由图可知,刻度尺又分成10个小格,一个小格就是,即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物体左侧对应的刻度尺上的刻度为,右侧对应的刻度为,物体的长度为;
    (3)汽车速度表上的单位是,图丙中的速度是。
    故答案为:(1)337.5;(2);1.30;(3)90。
    【点评】初中物理学习了很多测量工具的使用,但没有特殊说明,只有刻度尺的读数要有估读值,其它只要读到准确值即可。
    17.(2021•北京)如图所示,铅笔的长度为  8.50 。

    【答案】8.50
    【考点】长度的测量
    【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理解能力
    【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由图知:刻度尺上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铅笔左侧与对齐,右侧与对齐,所以铅笔的长度为。
    故答案为:8.50。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刻度尺的读数,属于基础题。
    三、作图题(共3小题)
    18.(2021秋•获嘉县月考)甲、乙两人从家到学校的运动图像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并标明甲、乙两人的图像。

    【答案】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应用题;应用能力;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根据图像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根据求出速度的大小,然后作出图像。
    【解答】解:由图可知,图像为一条斜线,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甲在内的路程为,乙在内的路程为,
    其对应的速度分别为:;

    对应的图像分别为:

    【点评】根据图像或图表探究物质的规律是近两年来出现较多的题目,图像可以使我们建立更多的感性认识,从表象中去探究本质规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19.(2021春•贵阳月考)如图甲所示,从静止自由释放斜面上点的小球,滚到点之后进入了光滑的水平面上并继续运动,请在图乙中画出小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图像。

    【答案】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专题】作图题;长度、时间、速度;应用能力
    【分析】小球从高处滚下,速度变大;根据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可知,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解答】解:从静止自由释放斜面上点的小球,小球在滚下的过程中速度逐渐变大;滚到点之后进入了光滑的水平面上并继续运动,由于不受阻力,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时间图像的画法,明确小球的运动状态是解题的关键。
    20.按要求作出物体所受到的力的示意图:点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

    【答案】
    【考点】力的示意图与图示
    【专题】运动和力;应用题;应用能力
    【分析】画力的示意图要先分析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再按照画示意图的要求画出这个力。
    【解答】解:力作用在点,方向竖直向上,力的大小是,从点做竖直向上的力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了力的示意图的画法,关键是力的作用点和方向的确定。
    四、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21.(2022春•徐汇区校级期中)(1)小车拖动纸带沿长木板作直线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分别打出如图所示的点,图中表示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图   ,依据是   。

    (2)有一个研究小组,对甲、乙、丙三位同学在百米测验中的跑步快慢(视为匀速直线运动)进行了观察,并对每人记录了下面三组数据。从终点得到的信息是:丙比乙跑得快,而乙比甲跑得快。
    表一:同学甲
    序号
    路程(米
    时间(秒
    1
    10
    1.6
    2
    20
    3.2
    3
    30
    4.8
    表二:同学乙
    序号
    路程(米
    时间(秒
    4
    10.4
    1.6
    5
    20.8
    3.2
    6
    31.2
    4.8
    表三:同学丙
    序号
    路程(米
    时间(秒
    7
    10.4
    1.5
    8
    20.8
    3.0
    9
    31.2
    4.5
    分析比较序号1与4(或2与5、或3与及获到的信息,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分析比较序号   及获到的信息,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运动路程相同时,所用的时间越少,物体运动得越快。
    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获得的信息,可归纳得出结论:
    ①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或表三,可得出结论:  。
    ②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和表三,可得出结论:  。
    【答案】(1);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相同,纸带上相邻两点的间距都相等;(2).运动物体所用的时间相同,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运动越快;与7、5与8、6与9;.①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相同时,物体运动快慢相同;②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越大,物体运动越快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综合能力;实验题
    【分析】(1)根据打出的纸带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相同,根据相邻两点的间距变化判断小车的运动性质;
    (2)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时间相同,比较通过的路程;路程相同,比较所用的时间;比较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即速度);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利用控制变量法分析。
    【解答】解:(1)打出的纸带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相同,纸带从左向右相邻两点的间距越来越大,所以纸带做变速直线运动;打出的纸带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相同,纸带上相邻两点的间距都相等。所以纸带做匀速直线运动;
    (2).分析实验序号1与4、2与5、3与6的数据,通过用的时间相同,路程不同,且路程越多,物体运动越快,可得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所通过的路程越多,物体的运动越快;
    .分析比较序号4与7,5与8,6与9的实验数据,所用的时间不同,通过的路程相同,用的时间越少,物体运动的越快,可得在相同的路程内,通过的时间越短,物体的运动越快;
    .①表一、表二或表三,物体的运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相同,物体的运动快慢也相同。
    ②表一、表二和表三,可初步得出,物体的运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不同,运动快慢不同,且比值越大,物体的运动越快。
    故答案为:(1);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相同,纸带上相邻两点的间距都相等;(2).运动物体所用的时间相同,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运动越快;与7、5与8、6与9;.①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相同时,物体运动快慢相同;②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越大,物体运动越快。
    【点评】本题考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用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或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
    22.(2022•碑林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是初中物理学习中接触到一些实验,请根据实验完成下列各题。

    (1)如图所示,物块的长度为  2.35 。
    (2)实验反映的是   的工作原理。
    (3)秒表的读数   。
    (4)实验中蒸汽顶开软木塞说明内能转化为   能。
    【答案】(1)2.35;(2)电动机;(3)(4)机械。
    【考点】时间的测量;长度的测量;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专题】应用题;其他综合题;应用能力
    【分析】(1)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图中给导体通电,导体会运动,说明通电导体受到磁场力的作用;
    (3)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4)根据物理现象分析能量的转化。
    【解答】解:(1)由图可知:刻度尺上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物体左侧与零刻度线对齐,右侧在和之间,估读为,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2)图中给导体通电,导体会运动,说明通电导体受到磁场力的作用,所以实验反映的是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3)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指针在“1”和“2”之间,偏向“2”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在秒表的大表盘上,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指针在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即秒表的读数为;
    (4)瓶内气体膨胀对软木塞做功,内能减小,转化成软木塞的机械能。
    故答案为:(1)2.35;(2)电动机;(3)(4)机械。
    【点评】本题考查长度、时间的测量,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能量转化,初中物理学习了很多测量工具的使用,只有刻度尺的读数要有估读值,其它只要读到准确值即可。
    23.(2021秋•获嘉县月考)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  刻度尺 和   测平均速度。
    (2)该实验原理是   ;
    (3)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   (填“路程”或“时间” 时造成的误差。
    (4)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   (填“大”或“小” ;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   (填“大”或“小” 。
    (5)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6)实验中测得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为,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为,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为.那么,、、的大小关系是   。

    【答案】(1)刻度尺;秒表;(2);(3)大;(4)大;大;(5)变速;(6)。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1)(2)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再用计算平均速度;
    (3)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小车在斜面滑行较慢;
    【解答】解:(1)(2)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所以需要用到刻度尺和秒表,再用计算平均速度;
    (3)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小车在斜面滑行较慢,方便计时,可以减小测量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4)小车在斜面上加速运动,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大;
    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所用时间越短,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大;
    (5)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时,速度越来越大,因此是变速直线运动。
    (6)小车沿斜面做加速直线运动,所以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最小,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最大,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居中,故。
    故答案为:(1)刻度尺;秒表;(2);(3)大;(4)大;大;(5)变速;(6)。
    【点评】“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关键是知道实验原理和方法,会根据平均速度的公式比较平均速度的大小。
    五、计算题(共3小题)
    24.(2022春•铜仁市校级月考)质量为的箱子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小杨用力推箱子,让箱子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向前滑动,已知箱子所受的阻力恒为自重的0.15倍。求:
    (1)箱子的重力;
    (2)小杨所用的推力。
    【答案】(1)箱子的重力为;
    (2)小杨所用的推力为。
    【考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重力的计算
    【专题】运动和力;应用能力
    【分析】(1)知道箱子的质量,利用求箱子的重力;
    (2)根据题意分析阻力的大小;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分析推力的大小。
    【解答】解:(1)箱子的质量,
    箱子的重力:;
    (2)箱子所受到的阻力为自身重力的0.15倍,则;
    箱子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向前滑动,水平方向上受力平衡,推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小杨所用的推力。
    答:(1)箱子的重力为;
    (2)小杨所用的推力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25.(2022春•建阳区期中)跳伞运动员在从飞机上跳下,降落伞没有打开之前,下落会越来越快。求:
    (1)假设跳伞运动员的总质量为,在加速向下运动时所受空气阻力为,则该运动员所受的合力大小以及合力的方向;
    (2)该跳伞运动员打开伞下降一会后,会匀速降落,当他匀速降落时,受到空气阻力的大小。
    【答案】(1)此时他所受的合力大小为,方向竖直向下。
    (2)当他匀速降落时受到的空气阻力是。
    【考点】力的合成与应用
    【专题】应用题;应用能力;重力、弹力、摩擦力;运动和力
    【分析】(1)先对跳伞运动员受力分析,然后由力的合成方法求合力。
    (2)跳伞运动员匀速向下运动,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求他匀速降落时受到的空气阻力。
    【解答】解:(1)跳伞运动员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受竖直向上的阻力,
    则此时他受到的合力,方向与重力的方向相同:竖直向下。
    (2)跳伞员动员匀速向下运动,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知:当他匀速降落时受到的空气阻力。
    答:(1)此时他所受的合力大小为,方向竖直向下。
    (2)当他匀速降落时受到的空气阻力是。
    【点评】本题考查了:受力分析、力的合成、平衡条件,知道平衡条件、力的合成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6.(2022•南昌模拟)小明要去外地上学,爸爸开车送他赶往南昌西站,在行驶过程中,他看到如图甲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此时为上午。

    (1)标志牌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2)按如图乙所示的汽车速度表显示的速度,从标志牌处行驶到南昌西站需要多少时间?
    (3)从家出发到交通标志牌处,汽车按速度表显示的速度刚好行驶了,则小明家离交通标志牌处多远?
    (4)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按最快速度赶往南昌西站,赶到南昌西站是什么时刻?
    【答案】(1)“120”表示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表示从标志牌到南昌西站的还有的路程;(2)从标志牌处行驶到南昌西站需要;(3)小明家离交通标志牌处;(4)按最快速度赶到南昌西站是。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应用能力;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1)甲图左侧是限速标志,右图是距离南昌西站还有;
    (2)已知,,利用可求运动时间;
    (3)已知和,利用可求运动路程;
    (4)已知,,再由可求运动时间,还已知起始时刻,进而可求终点时刻。
    【解答】解:(1)甲图中“120”表示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表示从标志牌到南昌西站的还有的路程;
    (2)由题意可知:,;
    由可得:标志牌处到南昌西站的运动时间;
    (3)从家出发到交通标志牌处,汽车按速度表显示的速度刚好行驶了;
    由可得:小明家到标志牌处的路程;
    (4)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标志牌处按最快速度赶往南昌西站,通过的路程;
    由可得:赶到南昌西站的最短时间;
    又因为起始时刻为,则到达南昌西站的终点时刻为。
    答:(1)“120”表示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表示从标志牌到南昌西站的还有的路程;
    (2)从标志牌处行驶到南昌西站需要;
    (3)小明家离交通标志牌处;
    (4)按最快速度赶到南昌西站是。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及其应用,灵活应用速度公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考点卡片
    1.温度
    【知识点的认识】
    温度(temperature)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只能通过物体随温度变化的某些特性来间接测量,而用来量度物体温度数值的标尺叫温标.它规定了温度的读数起点(零点)和测量温度的基本单位.目前国际上用得较多的温标有华氏温标(°F)、摄氏温标(°C)、热力学温标(K)和国际实用温标.从分子运动论观点看,温度是物体分子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是大量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含有统计意义.对于个别分子来说,温度是没有意义的.

    【命题方向】
    温度是表示什么的物理量,用什么来测量温度的.测量温度时,通常采用的是什么温标,该温标通常以什么的温度作为零度,以标准大气压<即一个大气压>下什么作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叫做什么. 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量度使用什么的温标,它与前面所说的温标之间的关系式是什么?温度的高低对分子或原子的运动剧烈程度的影响,温度、热量、内能三者的区分都是命题的地方.
    第一类常考题:
    下列温度中,约在36~37℃之间的是(  )
    A.人的正常体温
    B.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C.冰箱冷藏室的温度
    D.人感觉舒适的环境的温度
    分析:估测法是通过自己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了解,结合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做出合理估测的方法.
    解:A、人的正常体温为37℃,正确,符合题意.
    B、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错误,不合题意.
    C、冰箱冷藏室的温度为10℃以下,错误,不合题意.
    D、人感觉舒适的环境的温度为25℃,错误,不合题意.
    故选A.
    点评:考查估测能力,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多积累,将物理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

    第二类常考题:
    如图,先把两手同时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过了一段时间后,再将两手同时拿出并放入温水中,这时两手的感觉 不相同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这个事实说明 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是不可靠的 .
    分析:测量是一个比较的过程,所以要先有一个参考或标准,两手开始的标准不相同,所以判断一个物体的结论也不相同,这说明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是不可靠的,需要用测量工具来进行精确的测量.
    解:两手开始的温度不相同,放入同一温水中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这是因为两次判断的标准不一样,这个事实说明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是不可靠的.
    故答案为:不相同;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是不可靠的.
    点评:此题考查温度测量的知识,反应出测量必须要有标准这一基本技能.

    【解题方法点拨】
    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衡量温度高低,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测量温度时,通常采用的是摄氏度温标,该温标通常以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零度,以标准大气压<即一个大气压>下水沸腾作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叫做1摄氏度.温度并不是热量,也不是内能.天很热指的是温度,传递热指的是热量,摩擦生热指的是内能.这三个物理量变化时的说法不同,温度只能说升高降低,热量只能说吸收放出,内能只能说增大减小.

    2.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知识点的认识】
    温度计使用:
    (1)在使用温度计以前,应该:
    ①观察它的量程﹣﹣能测量的温度范围,如果估计待测的温度超出它能测的最高温度,或低于它能测的最低温度,就要换用一只量程合适的温度计,否则温度计里的液体可能将温度计胀破,或者测不出温度值.
    ②认清它的最小刻度值,以便用它测量时可以迅速读出温度值.
    (2)温度计使用时,应该:
    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②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命题方向】
    (1)温度计的正确读数是命题热点,注意零刻线、量程、分度值,是读准数的前提.
    (2)根据图片判断测量过程中的正确和错误也是命题热点,如果是填空题,注意语言表达的严密性.
    例1: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如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分析:实验室温度计: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进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测量前应先估测被测液体的温度,了解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若合适便可进行测量.
    解:A碰到了容器的底部,所以是错误的.
    B碰到了容器的侧壁.所以是错误的.
    C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所以是错误的.
    故选D
    点评:温度计的使用是初中物理比较重要的实验技能考核内容,即使卷面考试时出现的频率也是很高的,所以一定要掌握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例2: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 量程 和认清它的分度值.小明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分别进行了三次操作,如图(甲)所示,其中正确的操作是 C .图(乙)中所示的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 ﹣2 ℃,水的温度是 88 ℃.
    分析:(1)使用温度计前:首先看清它的量程,或者说要看清它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温度范围;然后看清它的分度值,也就是一个小格代表的值.
    (2)使用温度计时:
    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②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物体后要稍后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3)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读数时先看清是零上还是零下的,然后认清量程和分度值,最后读出示数.
    解: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要先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它的分度值;
    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瓶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离开液体读数,C符合这种情况;
    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测量冰的温度时,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在0℃以下两格处,示数为﹣2℃;
    测量水的温度时,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在80℃以上8格处,示数为88℃.
    故答案为:
    量程;C;﹣2;88.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方法;
    温度计是初中物理最基本的测量工具,需要掌握.

    【解题方法点拨】
    实验室温度计的使用中一定要注意如何做才能让玻璃泡全部浸在被测液体中,并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对温度计的读数方法:在读数的时候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对象,视线应该和温度计内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3.质量的估测
    【知识点的认识】
    (1)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kg,常用的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和吨(t);斤、两也是质量的单位,它在我国民间使用,不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体会千克、克的大小,如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
    (2)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的质量:
    ①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为50g ②一根大头钉的质量大约为80mg
    ③一个硬币的质量大约为6g ④一个中学生的质量大约为50kg
    ⑤一个婴儿的质量大约为4kg ⑥一个大象的质量大约为5t
    ⑦一个鲸的质量大约为150t ⑧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为250g

    【命题方向】
    生活中常见物体质量的估测是命题关键
    例1:小明妈妈从菜场买回一只老母鸡,让小明猜猜它的质量.你认为,小明的猜测应接近下列哪一数值才是符合实际的(  )
    A.20g B.200g C.2kg D.20kg
    分析:首先要对质量的单位有较深刻的认识,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一只老母鸡的质量大约是4斤左右,即2kg,故填2kg符合实际;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填入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即可.

    例2:下列物体质量最接近50g的是(  )
    A.一只鸡蛋 B.一本九年级物理教材 C.一张课桌 D.一只母鸡
    分析:根据生活中对于一些物体质量的认识,同时利用单位的换算可以得出符合条件的选项.
    解:一斤是500g,一两就是50g.一个鸡蛋大约就是一两即50g.故A正确;
    而物理教材课本约为0.25kg; 课桌约为25kg; 一只母鸡约为2kg;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一些物体质量的认识,由于生活中我们常常以斤为单位,必要时应进行单位的换算.

    【解题方法点拨】
    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如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来进行感知,把不熟悉的单位转化成常用熟悉的单位.
    4.天平的使用
    【知识点的认识】
    一。使用方法
    1.要放置在水平的地方。游码要指向红色0刻度线。
    2.调节平衡螺母(天平两端的螺母)直至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
    3.左托盘放称量物,右托盘放砝码。根据称量物的形状应放在玻璃器皿或洁净的纸上,事先应在同一天平上称得玻璃器皿或纸片的质量,然后称量待称物质。
    4.添加砝码从估计称量物的最大值加起,逐步减小。托盘天平只能称准到0.1克。加减砝码并移动标尺上的游码,直至指针再次对准中央刻度线。
    5.过冷过热的物体不可放在天平上称量。应先在干燥器内放置至室温后再称。
    6.物体的质量=砝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7.取用砝码必须用镊子,取下的砝码应放在砝码盒中,称量完毕,应把游码移回零点。
    8.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时,应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相同质量的纸,然后把药品放在纸上称。
    9.易潮解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上(如:小烧杯、表面皿)里称量。
    10.砝码若生锈,测量结果偏小;砝码若磨损,测量结果偏大。
    二。使用注意事项
    1.事先把游码移至0刻度线,并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左右平衡。
    2.右放砝码,左放物体。
    3.砝码不能用手拿,要用镊子夹取,使用时要轻放轻拿。在使用天平时游码也不能用手移动。
    4.过冷过热的物体不可放在天平上称量。应先在干燥器内放置至室温后再称。
    5.加砝码应该从大到小,可以节省时间。
    6.在称量过程中,不可再碰平衡螺母。
    【命题方向】
    指出题中天平的使用的错误,以及错误使用天平要如何调整是命题的关键。
    例1:小明做“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实验时,用已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物体质量,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左侧,要使天平平衡,他接着应该(  )
    A.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
    D.向右移动游码
    分析:天平在使用过程中,有两个调节天平平衡:一时测量前调节天平平衡;二是称量过程中调节天平平衡。测量前调节天平平衡需调节平衡螺母;而称量过程中调节天平平衡需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
    解:用已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物体质量,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边一点,说明左边物体重,则应向右盘里加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向右移动游码,相当于右盘中增加了一个更小的砝码。而此时不能调节平衡螺母。故A、B、C错误,
    故选D。
    点评:要解这种类型的题目,首先要对天平的使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使用规则、注意事项等,都要考虑到。

    例2:如图所示是实验室用的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面上,砝码盒中配备的砝码有50g、20g、10g、5g等。现有一待测物体,估计其质量在30g左右。请将以下实验操作补充完整:
    (1)把游码移到标尺的 零刻度线 ,观察指针的偏转情况,通过调节 平衡螺母 ,使天平横梁平衡。
    (2)把物体放入左盘,用镊子夹取 20 g, 10 g砝码各一个放入右盘中,若指针右偏,应取下 10 g砝码,加上 5 g砝码同时调节游码,直到天平平衡。
    (3)将右盘中砝码的质量与标尺上游码所对应的质量值 相加 ,即为待测物体的质量。
    分析:根据天平使用前的调节原则、称量时加减砝码的原则、读数原则解答本题。
    解:(1)天平使用前要将天平放到水平台上,将游码拨到零刻度线,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故答案为:零刻度处、平衡螺母。
    (2)天平称量时加砝码要由大到小,最后调节游码使横梁平衡;
    故答案为:20、10g、10g、5g。
    (3)天平读数时为砝码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故答案为:相加。
    点评:天平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要从调节、称量、读数等方面掌握牢固,操作上还要熟练。

    【解题方法点拨】
    (1)天平的使用可以用以下口诀记忆:测质量,用天平,先放平,再调平,游码左移零,螺母来调平,左物右码要记清,先大后小镊取码,平衡质量加游码。
    (2)若不小心按“左码右物”的方式放置,那么被测物体的质量应等于砝码质量之和减去游码在标尺上的示数值。

    5.机械运动
    【知识点的认识】
    (1)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态.在物理学里,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或者一个物体的某些部分相对于其他部分的位置,随着时间而变化的过程叫做机械运动
    (2)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静止的描述是相对的.
    (3)机械运动的分类

    【命题方向】
    机械运动的定义及机械运动的判断是中考命题的热点.
    例1:关于机械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宇宙间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
    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被选作参照物
    C.运动快慢不变的物体,一定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对同一物体,选用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一定不同
    分析:机械运动指的是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在宇宙中,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和发展中,所以说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对于一个物体来说,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也会发生变化;选择参照物时,可以选择运动的物体,也可以选择静止的物体;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解:A、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A正确.
    B、在选择参照物,除了不能选择本身作为参照物外,其他无论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可以选择,B错误.
    C、运动快慢不变,但如果不是沿直线运动,就不能叫做匀速直线运动,C错误.
    D、对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其运动情况可能相同.比如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和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得出的结果是一样的.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四个选项中涉及了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还有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等知识点,虽然难度不大,但需要对基本概念理解透彻,才不容易出错.

    例2:下列情况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小鸟在空中飞行 B.河水流动 C.水凝固成冰 D.雨滴下落
    分析: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做机械运动,就看它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解:A、小鸟在空中飞行,小鸟的位置在发生变化,所以小鸟飞行属于机械运动;
    B、河水流动,水的位置在发生变化,所以河水流动属于机械运动;
    C、水凝固成冰,水的位置并没有发生变化,水发生的是物态变化,不属于机械运动;
    D、雨滴下落,雨滴的位置在发生变化,所以雨滴下落属于机械运动.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机械运动的掌握和了解,比较简单.

    【解题方法点拨】
    (1)所谓位置的变化:一是指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大小发生变化,二是指两个物体间的方位发生变化.
    (2)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做了机械运动,关键是看这个物体是否有“位置的变化”,如果有,那么我们就说该物体做了机械运动,反之该物体则没有做机械运动.如大脑的思维活动,树木的生长都不是机械运动.
    6.参照物及其选择
    【知识点的认识】
    (1)参照物:
    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先选定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参照物.
    (2)参照物的选择: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既可以选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也可以选运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可本着便于研究的原则,选取合适的参照物,如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通常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本身不能选作参照物,因为以此研究对象为参照物,研究对象永远都是静止的.
    (3)参照物概念的理解:
    参照物的选定是为了研究机械运动中物体的运动或静止的.所选定的参照物是一个假定不动的物体,有了它作比较再看被研究的物体跟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就比较方便了.因此,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
    (4)参照物的判断方法:
    方法指南:①要明确研究对象;②明确物体的运动情况;③如果研究对象是运动的,哪个物体相对于它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哪个物体就是参照物;如果研究对象是静止的,哪个物体相对它的位置没有改变,哪个物体就是参照物.

    【命题方向】
    参照物的选取是中考的必考知识点.
    例1:在平直轨道上行驶的火车中,放在车厢内的小桌上苹果相对于下列哪个物体是运动的(  )
    A.这列火车的机车 B.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 C.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 D.关着的车门
    分析: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相对于哪一个物体在运动,就要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哪个物体位置发生变化.
    解:
    A、放在车厢内的小桌上苹果相对于这列火车的机车,位置是固定的,即处于静止状态.不符合题意;
    B、放在车厢内的小桌上苹果相对于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位置是固定的,即处于静止状态.不符合题意;
    C、放在车厢内的小桌上苹果相对于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位置是变化的,即处于运动状态.符合题意;
    D、放在车厢内的小桌上苹果相对于关着的车门,位置是固定的,即处于静止状态.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选择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物体运动状态也不一样.

    例2: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仰,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船 和 山 .
    分析:本题中研究的分别是山和船的运动状态,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
    解:以船为参照物,山和船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山是运动的,所以“看山恰似走来迎”;
    以山为参照物,船与山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船是运动的,所以“是船行”.
    故答案为:船;山.
    点评: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因此,解答中要抓住“参照物”这个中心,认真分析,灵活处理.

    【解题方法点拨】
    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例如:在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状态时,通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研究行驶的车辆上的物体的运动时,可以选车厢为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能是被研究物体本身,否则,研究对象永远是静止的,是没有意义的.
    7.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知识点的认识】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静止;也就是说一个物体相对于其它一个物体可以是静止的,但一定会出现相对于其它一些物体是运动的情况,而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是运动的,它可能相对于其它物体都是运动的,一个物体一定可以找到一个及一个以上的物体与之有相对运动,但不一定可以找到一个与之静止的物体。
    因为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所以描述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照物,事先不选定参照物,就无法对物体的运动状态做出判断。

    【命题方向】
    判断物体的是运动还是静止是中考必考内容。
    例1:“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后,遨游太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神舟飞船”相对于“天宫一号”是运动的
    B.“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C.“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
    D.“神舟飞船”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
    解:A、“天宫一号”和“神舟飞船”对接后,“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飞行器一起运动,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神舟飞船”相对于“天宫一号”飞行器来说是静止的。
    BCD、“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的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故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例2:甲、乙两辆汽车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上的乘客看乙车在向北运动。乙车上的乘客看到甲车和树木都向南运动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乙车可能都向南运动
    B.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北运动
    C.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
    D.甲车一定在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
    分析: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一定是相对参照物而言,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会不一样。
    解:(1)乙车上的乘客看到路边的树木向南运动,说明乙车向北运动;
    (2)甲车上的乘客看到乙车向北运动,此时有三种可能:一是甲车静止不动;二是向南运动;三是也向北运动,但速度比乙车慢。
    故选B。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时首先抓住以地面、树木或建筑物为参照物判断出其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再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逐个分析,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解题方法点拨】
    (1)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2)如果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相同,则以其中任何一个物体为参照物,另一个物体都是静止的,我们就说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8.时间的估测
    【知识点的认识】
    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运用估测法计算的问题称为估测题必须要注意对一些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要有正确的认识1世纪、1年、1月、1天、1h、1min、1s是怎样的时间。

    【命题方向】
    近几年全国中考和竞赛试题,“估测题”出现的比例一直在持续上升。该类题型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客观原则:“物理源于生活,物理用于生活”,而“估测题”就是这种要求下的一个体现。
    例1:感知身边的物理﹣﹣﹣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  )
    A.眼睛迅速眨一次 B.人正常呼吸一次
    C.人体心脏跳动一次 D.人打一次哈欠
    分析:结合生活实际对各选项进行判断即可。
    解:A、眼镜迅速眨一次,大约用时0.1s,不符合题意;
    B、人正常呼吸一次,大约用时3s左右,不符合题意;
    C、人体心脏一分钟跳动60﹣100次,因此跳动一次大约需要1s左右,符合题意;
    D、由于个人的情况不同,打一次哈欠经历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但远大于1s,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在物理的实际应用中,估测的运用是广泛的,因此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量应该有清楚的认识。

    例2:“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我们可以运用身体上的某个器官或部位进行一些物理量的估测,例如:利用手臂的长度可以估测一个物体的长度。你还可以利用身体上 脉搏 的估测 时间 。
    分析: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
    解:“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我们可以运用身体上的某个器官或部位进行一些物理量的估测,
    因为人的脉搏跳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因此可以利用身体上脉搏时间估测时间。
    故分别填:脉搏;时间。
    点评: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这就要求同学们要学会从生活体验中理解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并且能将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用于对生活现象和生活常识的简单解释。

    【解题方法点拨】
    要学会从生活体验中理解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并且能将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用于对生活现象和生活常识的简单解释,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笔者就最近几年各地试卷中出现的“估测题”进行简单的分析和研究后发现,要想做好“估测题”,要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
    9.时间的测量
    【知识点的认识】
    (1)时间的单位是秒,毫秒,微秒,主要在科学技术上应用.此外还有国家选用的非国际单位制时间单位天(日)、(小)时,分,通常使用的时间单位还有世纪,年、星期.生活中常见时间单位及其进率关系为:
    单位
    符号
    换算关系

    h
    1h=60min=3600s

    min
    1min=60s

    s

    毫秒
    ms
    1ms=0.001s=10﹣3s
    微秒
    μs
    1μs=0.000 001s=10﹣6s
    (2)测量时间的工具:古代人用日晷、沙漏等计时;现代生活中,我们通常用钟表来计时,常用的钟表有:石英钟、电子手表、机械式停表、电子式停表等.
    (3)停表的读数:
    大圈对应秒针每转1圈是30秒,所以它的刻度是0﹣﹣30秒,每1秒的范围有10小格(每小格是0.1秒).为了使读数方便,还在1、2、3、…的刻度另标上31、32、33…小圈对应分针每过1格是1分钟,在这格的中间有根短刻度表示0.5分钟.
    读数时,先看分针的整数分钟,然后注意分针是在0﹣﹣0.5分钟范围,还是在0.5﹣﹣1分钟范围,如果分针是在0﹣﹣0.5分钟范围,则相应秒针的读数是在0﹣﹣30秒;如果分针在0.5﹣﹣1分钟范围,则秒针的读数是相应在30﹣﹣60秒范围.将分钟数加上秒数就是结果.

    【命题方向】
    中考时时间的测量一般出现在单位的直接换算,换算过程,计算题中单位的换算.
    例1:下列属于时间单位的是(  )
    A.光年 B.岁月 C.旭日 D.小时
    分析:时间的单位有很多:年、月、周、日、时、分、秒、毫秒等;
    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
    解:A、光年是光在一年中所通过的距离,是长度单位;
    B、C、岁月与旭日不是单位;岁月指一段时间,旭日是指刚出来的太阳;
    D、小时是时间的单位.
    故选 D.
    点评:考查时间的单位,注意区分:光年是长度单位.

    例2:在做“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时,停表的示数如图所示,该停表所示的时间为 3 min 38.3 s.

    分析:读取停表的示数,首先要知道大表盘和小表盘的分度值,然后看指针在什么位置,从而得出示数.
    解:停表中的小表盘是以分钟为单位的,每一格表示0.5分钟;大表盘是以秒为单位的,每一小格表示0.1s;
    小表盘的指针在3分钟到4分钟之间,且超过3.5分钟,大表盘的指针在38.3秒.
    故答案为:3;38.3.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停表的读法,停表在实验室中用到的比较多,需要掌握其用法.

    【解题方法点拨】
    要明确时间的单位,换算进率的关系.掌握测量时间工具的使用与读数.

    10.长度的估测
    【知识点的认识】
    (1)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运用估测法计算的问题称为估测题必须要注意对一些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要有正确的认识1m、1dm、1cm有多长.
    (2)常见的物体长度有:
    ①手臂长74cm
    ②某同学身高160cm
    ③手指宽1.5cm
    ④教室课桌高78cm
    ⑤乒乓球的直径约是40mm
    ⑥教室门的宽度是95cm
    ⑦一本物理书长26.7cm
    ⑧一元硬币的直径18.0 mm

    【命题方向】
    近几年全国中考和竞赛试题“估测题”出现的比例一直在持续上升.该类题型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客观原则:“物理源于生活,物理用于生活”,而“估测题”就是这种要求下的一个体现.
    例1:下列对一些常见物体的估测最恰当的是(  )
    A.中学生课桌高度约80cm B.物理课本长度约50cm
    C.学校教室的长度约20cm D.学生用笔直径约4cm
    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A、中学生课桌高度小于1m;与80cm接近;故A正确;
    B、物理课本的长度在25cm左右;达不到50cm;故B错误;
    C、学校教室的长度在10m左右,远远大于20cm;故C错误;
    D、学生用笔的直径接近1cm;达不到4cm;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例2:12岁的李明一年内明显长高了,他增长的高度可能是(  )
    A.8cm B.8mm C.8dm D.8μm
    分析:本题考查对长度的估测及长度数据、数量级的认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常识并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进率.
    解:A、对于12岁的学生来说,一年内身体增长大约10cm左右,符合题意;
    B、8mm等于0.8cm不到1厘米,是不明显的,不符合题意;
    C、8dm等于80cm,一年内身高增长80cm超出人类增长的速度,不符合题意;
    D、8μm等于0.008mm,还不到1mm,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这就要求同学们要学会从生活体验中理解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并且能将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用于对生活现象和生活常识的简单解释.

    【解题方法点拨】
    要学会从生活体验中理解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并且能将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用于对生活现象和生活常识的简单解释,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笔者就最近几年各地试卷中出现的“估测题”进行简单的分析和研究后发现,要想做好“估测题”,要日常经验粗略估测长度.
    11.长度的测量
    【知识点的认识】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米尺,激光测距等.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比米大的单位有千米(km),比米小的单位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等,长度测量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刻度尺上两条相邻刻线间的距离)决定的,测量的实际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包括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2)测量长度的几种特殊方法:
    ①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细铁丝的直径等.
    (h=(其中h是每张纸的厚度,n是纸张数目,注意不是书的页码数,纸张数目=,H是n页书总厚度)
    ②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滚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长度=周长×圈数.如:测量操场的周长.
    ③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可用一根没有弹性或弹性不大的柔软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
    ④组合法:有些长度很难直接测量,如球的直径,圆锥体的高度等,这时可以使用辅助器材配合测量.

    【命题方向】
    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测量长度选择什么合适的工具,一般物体及特殊物体长度的测量都是命题方向.
    例1:在学校“运用物理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可知留如图中脚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  )

    A.1.65m B.1.75m C.1.85m D.1.95m
    分析:由图读出脚印的长度,根据“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计算身高.
    解:“犯罪嫌疑人”的脚印的长度约为:25.10cm;
    “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25.10cm×7=175.70cm=1.7570m;
    由此分析可知选项B是正确的;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度的测量和计算,属于基础知识.

    例2:要想比较准确的量出地图上两点间铁路的长度,比较好的办法是(  )
    A.用直尺直接去测量
    B.用准确度较高的直尺直接去测量
    C.不能测量
    D.用弹性不大的软棉线跟曲线重合,拉直后测出线的长度
    分析:由于地图上铁路线是一条弯弯曲曲的曲线,不是一条直线,所以我们不能用刻度尺去直接测量铁路线的长度,所以我们就需要用特殊的方法﹣“化曲为直”法来进行测量.
    测出地图上两点间铁路线长度以后,用长度乘以比例尺就是铁路线的实际长度.
    解:找一段棉线与地图上的铁路线逐段重合,记下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拉直后用刻度尺测出长度,乘以比例尺就是铁路线的长度,所以选项A、B、C不符合要求.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特殊测量方法的了解.长度的测量分精确测量和估测等两大类,在测量时遵循比较准确且简单易行的测量原则.

    【解题方法点拨】
    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熟记刻度尺的使用,在刻度尺的选择要注意联系实际.
    12.刻度尺的使用
    【知识点的认识】正确使用刻度尺,应做到“五会”:
    (1)会认:对刻度尺必须有以下三点了解后才能使用
    ①零刻线的位置:如零刻线磨损,可选用其它清晰刻度作用测量起点。
    ②量程:又称测量范围,即刻度尺一次能测量的最大长度。如被测长度超过量程,可重复使用刻度尺或换用其它大量程的测量工具。
    ③分度值:又称最小刻度。刻度尺上两条相邻刻线间的距离。其值应包含数字和单位两部分。
    (2)会放:使用时应将刻度尺放正,不要歪斜,要把刻度尺的刻度紧贴被测物。
    (3)会看:读数时视线应经过被测物体末端与尺相交的位置并与尺面垂直。
    (4)会读:根据刻度尺的分度值读出准确数值,需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5)会记:记录测量数据,应记录准确数字,估读数字和所记录数据的单位。
    【命题方向】
    在“五会”中出题:什么刻度尺,零刻度磨损是否能用,刻度尺的选择,怎样“放、看、读、记”。
    例1: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分析:刻度尺的使用规则:①刻度尺要与被测部分对齐;②让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部分,测量的始端与0刻度线对齐,如果0刻度线磨损,可以与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测量结果要减去前面的数值;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④读数时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要写单位。
    解:
    A、铅笔没有紧靠刻度尺有刻线的一侧。此方法错误;
    B、刻度尺刻线一侧没有靠近铅笔。此方法错误;
    C、铅笔左侧与刻度尺0刻度线对齐,并且紧靠刻线。此方法正确;
    D、铅笔左侧没有与0刻度线或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此方法错误。
    故选C。
    点评: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刻度尺要注意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

    例2: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中错误的是(  )
    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倾斜
    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左端量起
    C.读数时视线应垂直刻度尺
    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说明单位
    分析: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
    (1)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尺的刻面必须紧贴被测对象。
    (2)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记上数值和单位。
    解:由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可知A、C、D是正确的;
    B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测量时如果零刻线磨损,可以从较清楚的刻线处(一般选择整数)对齐测量,记录结果时从对齐的刻线处量起;
    故选B。
    点评:正确使用刻度尺是必须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了解误差产生的原因,有利于我们改进实验方法,减小误差。

    【解题方法点拨】
    使用刻度尺时要做到:
    ①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紧靠被测量的物体(垂直于被测物体)。
    思考:刻度尺放斜了造成的测量结果是什么?(读数偏大)
    零刻度线磨损了怎么办?(找一清晰的刻度线作为零刻度线,但读数时要注意减去起始长度)
    ②看正确:眼睛的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思考:视线偏左和偏右时,读数会怎样?(视线偏左读数偏大,视线偏右读数偏小)
    ③读正确:读数据时,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读出数值为39毫米,
    ④记正确: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13.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知识点的认识】
    (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称为误差,物理实验离不开对物理量的测量,测量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由于仪器、实验条件、环境等因素的限制,测量不可能无限精确,物理量的测量值与客观存在的真实值之间总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测量误差.误差与错误不同,错误是应该而且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能绝对避免的.
    (2)减小误差的方法有:①选用更加精密的测量工具;②改进测量的方法;③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命题方向】
    什么是误差,怎样减小误差,给出测量值来判断哪些是错误,哪些是误差造成的是命题方向.
    例1: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
    C.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
    D.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分析:要正确解答本题,首先要掌握误差的定义,还要掌握误差产生的原因,减小误差的方法及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解:
    误差与测量的人、测量工具、测量环境有关,因此,任何测量中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努力减小误差,不可能消除误差.
    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熟练实验技能等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所以选项A、B、C错误,选项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误差定义、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例2: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测量的真实性和精确程度直接决定了研究的成败.在下列关于测量的几种说法中,选出你认为最优的一项(  )
    A.测量前要观察测量工具的量程,以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B.测量前要观察测量工具的分度值,以满足测量精度的要求
    C.测量前要观察零刻度,以确定是否有零误差
    D.测量前上述三种做法都是必要的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从刻度尺的选择和使用方法去分析.
    解:测量前选择合适的刻度尺要先观察零刻度,
    以确定是否有零误差,观察期量程和分度值,
    以满足题目的要求,所以选项A、B、C都是正确的.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及误差的不可避免性.

    【解题方法点拨】
    (1)要注意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而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2)误差产生的原因:①因为制度或环境温度等因素造成测量工具不够准确;②实验方法不够完善;③测量者的操作水平和估读水平不同.
    14.速度与物体运动
    【知识点的认识】
    (1)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速度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速度的大小也称为“速率”.物理学中提到的“速度”一般指瞬时速度,而通常所说的火车、飞机的速度都是指平均速度.在实际生活中,各种交通工具运动的快慢经常发生变化.
    (2)初中所指的运动一般是机械运动:
    ①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匀加速、匀减速、非匀变速);
    ②曲线运动(匀变速曲线运动、非匀变速曲线运动【抛体运动、曲线运动、圆周运动、振动】)

    【命题方向】
    速度表述方法,机械运动的分类,初中主要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命题.
    例1:下列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相近的是(  )
    A.一日千里 B.大步流星 C.风驰电掣 D.迅雷不及掩耳
    分析: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叫速度.明确每个成语的含义,然后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
    解:
    A、“一日千里”指马跑得很快,一天能跑一千里,符合“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的条件.此选项符合题意;
    B、“大步流星”形容步子跨得大,走得快.不符合“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的条件.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风驰电掣”形容非常迅速,像风吹电闪一样.不符合“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的条件.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迅雷不及掩耳”雷声来得非常快,连捂耳朵都来不及.比喻来势凶猛,使人来不及防备.不符合“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的条件.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对速度物理意义的认识,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但要准确理解成语的含义.

    例2: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
    A. B.
    C. D.
    分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和时间的图象就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由此可知A和B都是错误的;
    由题干中的图可知:甲和乙同时同向运动,相同的时间内,乙运动的路程长,乙的运动速度就大;我们可以在C和D的图象中,找出相同的时间,看谁运动的路程长,从而得出甲和乙的正确图象.
    解:由题干中的图象可知:乙比甲运动的速度大.
    A、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长,运动的路程是不变的,表示甲乙是静止的,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长,运动的路程是不变的,表示甲乙是静止的,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在横轴上找一点,表示时间相等;做纵轴的平行线,可以发现甲的运动路程长,说明了甲运动快,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运用上面的方法,可以发现:在相同的时间内,乙的运动路程长,速度大,故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图象的分析能力,尤其是路程与时间图象中物体速度的判断,这是一个难点,需要突破.

    【解题方法点拨】
    多了解物理学方法:例如速度、温度、压强、功率、电流、电功率等表述法.

    15.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知识点的认识】
    (1)速度的公式:v=,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2)应用:
    ①火车过桥(隧道)问题:
    火车穿过隧道时,火车头进人隧道就开始算起,直到火车尾离开隧道才叫做火车通过了隧道,所以火车穿过隧道经过的路程应该等于隧道长与车身长度的和.过大桥时也类似,火车通过大桥经过的路程等于桥长加车长.故对于本身有长度的物体过桥问题小结如下:物体通过的路程等于桥长与物体本身长度的和.
    ②出租车问题:
    a.出租车的速度表示车辆行驶过程中的行进速度,指针指示的数值就是该时刻的速度值,采用的单位为km/h.
    b.里程示数窗表示该车行驶的总路程,某段时间的路程就等于这段时间内两个示数的差.
    c.出租车票据上给出的上车、下车时间间隔为车行驶时间,里程就是这段时间内出租车通过的路程.利用这些信息,可以解决与出租车有关的多种问题.

    【命题方向】
    第一类常考题:火车过桥
    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早上7:30从甲地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求: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分析:(1)已知甲乙两地的距离和甲地开往乙地的时间,利用v=即可求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
    (2)已知速度和时间可求火车和桥梁的总长,总长减桥梁长就是火车的长度.
    解:(1)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则甲地开往乙地所用时间t1=9h.
    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v1===100km/h,
    (2)∵v=,v2=144km/h=40m/s
    ∴火车过桥通过的总距离:
    s=v2t2=40m/s×25s=1000m,
    ∴火车的长度s火车=s﹣s桥=1000m﹣400m=600m.
    答:(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100千米每小时;
    (2)火车的长度是600米.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计算,弄清火车完全过桥时行驶的路程为桥长与火车长的和是关键.

    第二类常考题:行程问题
    小光从厦门乘坐某次航班来武夷山旅游,厦门机场起飞的时间是7:20,抵达武夷山机场的时间是8:05,飞机飞行路程约为396km.求:
    (1)全程飞行的时间是多少小时?
    (2)全程飞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时?
    分析:(1)根据飞机起飞时间和抵达时间,求全程飞行的时间;
    (2)又知道飞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v=求全程飞行的速度.
    解:
    (1)根据飞机起飞时间为7:20,抵达武夷山机场的时间是8:05可得飞行时间:
    t=8:05﹣7:20=45min=0.75h,
    (2)飞机飞行的平均速度为:
    v===528km/h.
    答:(1)全程飞行的时间是0.75h;
    (2)全程飞行的平均速度是528km/h.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能根据起飞和抵达时间求出飞机飞行时间是本题的突破口.

    【解题方法点拨】
    注意事项:(1)应用v=计算时,单位要统一.s用米(m),t用秒(s)作单位时,速度v的单位为米/秒 (m/s);当s用千米(km),t用小时(h)时,速度v的单位为千米/时(km/h).
    (2)v=公式的三个物理量必须对应于同一物体.
    16.运动快慢的比较
    【知识点的认识】
    运动快慢的比较我们一般采取:(1)在运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行驶路程的长短,行驶的路程越长,运动得越快
    (2)在行驶路程相等的情况下,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运动的时间越短,运动得越快.
    (3)用路程除以时间,比较单位时间的路程,单位时间的路程越大,速度越快

    【命题方向】
    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一般采取的物理学方法﹣﹣﹣控制变量法是命题重点.
    例1:水中游得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108km/h,陆地上跑得最快的猎豹,每秒可跑40m,空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每分钟能飞行5km.比较它们的速度大小,则(  )
    A.猎豹最大 B.旗鱼最大 C.褐海燕最大 D.三者一样大
    分析:根据V=求出猎豹和褐海燕的运动速度,将速度单位换算统一,进行比较.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物体运动速度的比较,解题的关键是物体速度的换算.

    例2:《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说的是兔子瞧不起乌龟.它们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后,途中兔子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乌龟已到了终点.整个赛程中(  )
    A.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慢
    B.乌龟始终比兔子跑得慢
    C.比赛采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
    D.比赛采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
    分析;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基本方法有三种:
    (1)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路程的长短,路程长的运动的快;
    (2)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运动时间短的运动的快;
    (3)在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运动的快.
    解:(1)在兔子睡觉之前,兔子和乌龟运动的时间相同,乌龟通过的路程少,所以兔子跑的快;
    (2)在兔子睡觉之后,兔子和乌龟运动的时间相同,乌龟通过的路程长,所以乌龟跑的快;
    (3)在整个过程中,兔子和乌龟通过的路程相同,乌龟用的时间短,所以乌龟运动的快.
    故选D.
    点评:(1)本题的解题关键是了解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基本方法;
    (2)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平均速度等于一段路程与其所对应的时间的比值(兔子睡觉的时间也必须计算在内).

    【解题方法点拨】
    注意控制变量法的使用,要善于观察、思考和讨论.
    17.匀速直线运动
    【知识点的认识】
    (1)概念: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并且速度大小保持不变,那么我们称这种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
    (2)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①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都保持不变.②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3)计算公式:v=
    (4)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直线的倾斜程度表示速度的大小;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如图甲乙所示.
    (5)匀速直线运动在现实生活中很少存在,如果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变化不大,并且轨迹近似为直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把物体的运动近似地看做是匀速直线运动

    【命题方向】
    命题方向:(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2)与力结合:一个物体在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例1:下图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分别拍摄到的四个小球的频闪照片,其中哪幅照片表示小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
    A. B. C. D.
    分析: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在任何一段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也相等,可根据这个特点来进行选择.
    解:由题意知:四个图片中,每相邻两点间所用时间是相同的;
    若小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相邻两个小球间的距离也应相等,符合这个特点的只有B选项;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打点计时器的题时,一定要注意隐含的条件是相邻两点间所用的时间是相同的.

    例2:用绳子栓住一个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作圆周运动,当绳子突然断裂,小球将(  )
    A.保持原来的圆周运动状态
    B.保持绳断时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
    C.小球运动速度减小,但保持直线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光滑平面即无摩擦力,绳子断即无拉力;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和支持力;
    再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对物体的运动状态做出判断;在本题中,物体受平衡力,则保持绳子断时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解: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当物体不受力时,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光滑的水平面没有摩擦,当绳子突然断裂,在水平方向上,不受拉力和摩擦力;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互抵消;故小球相当于不受力,将保持绳子断裂时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A、做圆周运动说明小球的运动状态在改变;说明小球受非平衡力作用;故A错误;
    B、当绳子突然断裂,在水平方向上,不受拉力和摩擦力;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互抵消;故小球相当于不受力,将保持绳子断裂时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
    C、小球运动速度减小,标志着小球受到摩擦阻力作用,而平面光滑无摩擦;故C错误;
    D、小球只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物体将处与什么运动状态,由物体的受力情况来决定.此题中当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将保持绳子断时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解题方法点拨】
    (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是保持不变的,因此,如果知道了某一时刻(或某一距离)的运动速度,就知道了它在任意时间段内或任意运动点上的速度.
    (2)一个物体在受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3)不能从数学角度把公式s=vt理解成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瞬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保持不变,加速度为零,是一种理想化的运动.
    (4)匀速直线运动仅为理想状态.

    18.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知识点的认识】
    (1)变速运动的快慢就是速度变化的快慢(速度不断变化的运动,包括大小和方向),速度的变化用加速度来描述!匀变速运动呢就是速度在单位时间的增加(减少)是固定的!加速度有正负,正代表速度是增加的,负代表速度是降低的!非匀变速运动呢就是速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变化不固定!
    (2)平均速度是指在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反映的是某段路程中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用表示平均速度,用s表示路程,用t表示时间,则平均速度的公式是=.

    【命题方向】
    平均速度的求法,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的区别题目是中考的命题方向.
    例1: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
    A.6m/s B.6.25m/s C.6.75m/s D.7.5m/s
    分析:由题意可知晓燕百米赛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由平均速度公式可以求出她的平均速度.
    解:晓燕的百米平均速度:===6.25m/s;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求晓燕的百米平均速度,是一道基础题;要求平均速度只要找出路程与所对应的运动时间,代入平均速度公式计算即可,解题时不要受题干所说的两个速度的影响,题中所提的速度为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无关.

    例2:如图,为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作的是 变速直线 运动(选“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小球从B点到F点运动的路程是 12.00 cm,平均速度是 0.15 m/s.

    分析:通过观察相同的时间间隔内,小球通过的路程,判断小球做何种性质的运动.
    通过读刻度尺确定小球运动的路程,数小球间隔个数确定小球的运动时间.
    根据公式=,求出小球的平均速度.
    解:通过观察相同的时间间隔内,小球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所以小球做变速直线运动.
    小球从B点到F点通过的路程为12.00cm,运动时间为0.8s
    小球的平均速度===0.15m/s
    故答案为:变速直线,12.00,0.15
    点评:此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的计算以及长度测量、运动性质的判断,属于最基本的计算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课本知识,认真计算.

    【解题方法点拨】
    (1)平均速度只能用来粗略地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平均快慢程度,它不能精确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运动快慢.
    (2)平均速度是指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所以求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路程和时间要一一对应.即平均速度等于这段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总时间的比值.
    (3)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算术平均值,全程的平均速度也不是各段平均速度的算术平均值.这一点在计算时千万要注意.
    19.力的概念
    【知识点的认识】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前者是施力物体,后者是受力物体。如马拉车时,马是施力物体,车是受力物体。
    (2)力不能离开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而单独存在;只要有力的作用,就一定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我们平常所说,物体受到了力,而没指明施力物体,但施力物体一定是存在的,不管是直接接触的物体间的力的作用,还是非接触的物体间的力的作用。也不管是宏观物体间力的作用,还是微观物体间力的作用,都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
    (3)力的作用:物理学中,通常将物体之间的推、拉、提、压、排斥、吸引等叫做力的作用。
    (4)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这是为了纪念英国科学家伊萨克•牛顿而命名的。

    【命题方向】
    从力的定义方面出题,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找出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是本知识点的命题方向。
    例1:关于力的认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产生力的作用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好力的概念,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作用在物体上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解: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没有物体,力是不会单独存在的,所以A正确;
    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既能使物体发生形变,也能改变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所以B正确;
    C、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力的作用,所以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选项C正确;
    D、两个磁铁尽管没有接触,两个磁极间仍然有磁力作用。空中飞翔的小鸟仍受重力作用,所以D错误。
    故选D。
    点评:此题综合性很强,既考查了学生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也考查了对力的作用效果和力作用的相互性的理解和掌握。这是学习物体受力分析的基础,同学们应联系实际,认真分析和领会。

    例2:用绳子系住水桶,手握住绳子从井中提水,手受到竖直向下的拉力,此拉力的施力物体是(  )
    A.地球 B.水桶 C.绳子 D.手
    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分析拉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就可以得出答案来。
    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拉力是绳子和手之间的相互作用。受力物体是手,施力物体是绳子。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找到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解题方法点拨】
    (1)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可能有力的作用,如用手提水桶;不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能有力的作用,如磁铁和铁钉相隔一定距离也会有吸引力。
    (2)在分析物体受力时,一定要找出施力的物体,如果没有施力体,这个力就不存在。如:正在空中向前飞行的子弹,受到重力和空气的阻力,地球和空气是施力体,子弹是受力体。有人说,因为子弹正在向前飞行,所以它还应受到一个向前的推力作用,这是不对的,因为找不出推力的施力物体。
    20.力的作用效果
    【知识点的认识】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①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一是指物体运动速度大小发生了改变.如物体从快到慢、从慢到快、从静止到运动和从运动到静止都是速度大小在改变;二是指物体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如左转弯、右转弯等都是说明其运动方向在改变;三是指物体运动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同时发生了改变.
    ②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并不是说物体只要受力,其运动状态就一定要改变,“可以”不是“一定”.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用手拉弹簧使弹簧变长了;揉面时,面团形状不断变化;刀片能划破纸等,都表面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命题方向】
    生活中力的作用效果的现象有哪些,判断其是改变运动状态还是形状都是中考的命题方向
    例1:下列过程中,有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同类,它是(  )
    A.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
    B.进站的火车受阻力缓缓停下
    C.苹果受重力竖直下落
    D.用力把铅球推出
    分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解:A、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橡皮泥的形状发生变化,所以选项A属于力改变物体的形状;
    B、进站的火车受阻力缓缓停下,速度在减小,所以选项B属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苹果受重力竖直下落,苹果在重力作用下,速度越来越快,所以选项C属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用力把铅球推出,铅球在重力作用下,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都在发生改变,所以选项D属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力的作用效果,力的这两个作用效果有明显的不同,比较容易辨别.

    例2:下列事例中,在力的作用下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的是(  )
    A.紧急刹车
    B.骑自行车加速前进
    C.做直线运动的足球,碰到球员后,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D.两手用力扳竹条,使其弯曲
    分析: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物体的形变包括:形状的变化和体积的变化.
    解:A、紧急刹车时,刹车皮和轮胎内圈之间的摩擦力使轮胎由运动变为静止,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B、骑自行车加速运动,对自行车施加的作用力改变了自行车的运动速度,速度的改变是运动状态改变的一种;
    C、运动方向的改变就是运动状态改变的一种;
    D、两手对竹条的作用力是竹条的形状变弯了.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是一道基础题.

    【解题方法点拨】
    (1)一个物体只要发生了运动状态的改变或形状的改变,这个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2)一个物体若受到了力的作用,则物体要么改变了形状,要么改变了运动状态,要么两者都发生了改变,要根据题意判断是哪一种情况,不能盲目地下结论.
    21.力的示意图与图示
    【知识点的认识】
    (1)力的示意图指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画力的示意图的步骤:
    ①确定受力物体;
    ②在受力物体上画出力的作用点;
    ③确定力的方向后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
    ④在线段的末端标箭头,在箭头旁标出所画力的符号、数值大小和单位。

    【知识扩展】
    力的图示:
    (1)为了形象、直观地表示力,我们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即力的三要素)。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做力的图示。沿力的方向所画的直线叫力的作用线。
    (2)画力的图示的步骤:
    ①选定标度(用多少毫米表示多少牛的力);
    ②从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根据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按比例确定线段的长度,并在线段上加上刻度;
    ③在线段的末端加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箭尾在力的作用点上,如图所示。
    (4)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不同,力的示意图侧重于力的方向,它在力的大小、标度上没有力的图示那么严格。

    【命题方向】
    初中段重力、浮力、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推力这些力的示意图的作法是中考的重点。与二力平衡等知识点相结合也是命题方向。
    例1:如图,物体沿粗糙水平面向右运动。画出该物体所受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示意图。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力的示意图的画法。同时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分析出物体所受到的力:确定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方向。
    解: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向右运动,所以受地面对它向左的摩擦力。
    同时受到重力作用,方向竖直向下。受到地面对其向上的支持力。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重力、支持力、摩擦力的画法,关键是确定这几个力的方向。

    例2:在图中,重为200牛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在图中用力的图示法中画出它所受的支持力F。
    分析:要画出其受到的支持力的图示,首先要求出其受到的支持力的值;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结合物体的重力即可求得其受到的支持力,从而可以用力的图示法表示出物体受到的支持力。
    解: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受到的重力和桌面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两者大小相等,所以支持力等于重力等于200N,支持力的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竖直向上。由此可以用力的图示法表示出物体受到的支持力。答案如下图所示:

    点评:力的图示的画法与示意图不同,它要求更精确。在画力的图示时,一定要附上标度。

    【解题方法点拨】
    一、怎样画力的图示:
    (1)明确图示对象,根据题意,明确要描述的是哪个力,这个力的三要素,即大小时多少,方向如何,作用点在哪里,如题中只有文字描述,没有给出实物图,一般还要用示意图或小方框来表示受力物体,以便作图。
    (2)确定标度。标度是可以任意选取的,但其大小要适当,应使图示中力的大小是标度大小的整数倍。若要在同一受力图上同时画几个力的图示,这几个力必须采用同一标度,这样各力的大小才能一目了然。
    (3)在受力图上标出力的作用点(实心小圆点)。如题中没有指明力的作用点时,一般以物体的重心为力的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几何中心)上。若要在同一受力图上同时画出几个力的图示时,这几个力的作用点一般要画在同一点上。
    (4)从力的作用点起,沿力的方向画出力的作用线,根据力的大小和标度的大小,确定线段的长度,并在线段的末端画出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若力的方向与水平或竖直方向有夹角时,还要用(虚)线表示水平面或竖直面,并标出角度的大小。如已知一个物体的质量,还要根据公式G=mg求出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二、怎样画力的示意图:
    首先,应弄清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然后从力的作用点开始,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末端画上箭头,在箭头旁标明该力的字母符号,在同一图上画几个力的示意图时,力越大线段应越长,大小相同的力线段长度应相等。




    22.力作用的相互性
    【知识点的认识】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由于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因此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当我们讨论某一个力时,一定涉及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在施力的同时也受到受力物体对它的作用,即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3)当受力物体受到一个力的作用时,同时也给施力物体一个力,这两个力互称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命题方向】
    找出施力物体及受力物体,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是中考命题点.
    例1:在湖水中划船时,使船前进的动力是(  )
    A.桨对水的推力 B.水直接对船的推力 C.人对船的推力 D.水对桨的推力
    分析:依据力的相互作用去解释,即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
    解:在湖水中划船时,浆向后拨水,对水有一个向后的力,同时水也会对浆有一个向前的推力,使船前进;
    故A、B、C都不符合题意,只有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此类题目考查两个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即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例2:我们常用“鸡蛋碰石头”来形容对立双方的势力悬殊非常大,鸡蛋(弱者)很容易被碰的“头破血流”,而石头(强者)却完好无损,对此现象的正确解释是(  )
    A.鸡蛋受到力的作用,而石头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B.鸡蛋受到较大的力的作用,石头受到较小力的作用
    C.它们相互作用力大小一样,只是石头比鸡蛋硬
    D.以上说法都不对
    分析: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且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相等的.
    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两个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相等、方向相反的;
    A、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鸡蛋受力的同时,石头也受到鸡蛋对它的作用力;故A错误;
    B、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相等、方向相反的;即鸡蛋和石头受的力是相等的;故B错误;
    C、鸡蛋和石头受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其大小是相等的,之所以鸡蛋破是因为石头比鸡蛋硬;故C正确;
    D、因为C是正确的;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决此类题目要结合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考虑,即一个物体在施力的同时必然也受力,另一个物体在受力的同时必然也是施力物体;且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相等的.

    【解题方法点拨】
    (1)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有以下特点:
    ①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但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②同时产生,同时消灭,同时增大,同时减小.
    ③性质相同,如小孩对墙的力是推力,墙对小孩的力也是推力.
    ④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必须成对出现
    (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只要有力的作用,就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加了力,它同时也受到其他物体对它的反作用力.

    23.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知识点的认识】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对于二力平衡条件,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四个要点,且这四个要点缺一不可.二力平衡是初中物理的重点、难点内容之一,在中考试卷中出现的几率较大,很多同学难以正确掌握二力平衡条件,出现了许多模糊甚至是错误的认识,静止的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时,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只受两个力作用,那么这两个力也一定是平衡力.

    【命题方向】
    主要命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物体的状态,判断物体所受的力是否为平衡力.
    例: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张开降落伞后,跳伞运动员匀速下降,这是因为跳伞运动员(  )
    A.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B.受到的重力小于阻力 C.受到的重力等于阻力 D.受到的重力大于阻力
    分析: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是平衡状态,受平衡力的作用.
    解:因为跳伞运动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平衡,即受到的重力与阻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重力等于阻力.
    故选C.
    点评:该题考查了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先判断出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2)已知两个力为平衡力,根据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来确定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例:某人沿水平方向用20N的力推着一辆车匀速向西运动,车受到的阻力大小是 20 N,方向是 水平向东 .
    分析:二力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根据二力平衡条件进行解答.
    解:车在水平方向上匀速向西运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物体受到水平向西的拉力,大小为20N,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得,车受到的阻力为水平向东,大小为20N.
    故答案为:20;水平向东.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力平衡条件.二力平衡条件应用广泛,一定要熟练掌握.

    (3)根据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来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
    例:在抗震救灾中,我空降部队从高空跳伞,当伞兵受到的合力为零时,他将(  )
    A.加速下降 B.匀速下降 C.减速下降 D.加速上升
    分析;由二力平衡知: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即:匀速直线状态.
    解:当物体受平衡力时,物体会保持平衡状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而:A、C、D都不是平衡状态.
    故此题答案为:B
    点评:明确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

    【解题方法点拨】
    两个力彼此平衡,理解二力平衡的含义,要抓住两个要点:(l)一个物体,同时受两个力作用;(2)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在这里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平衡力作用下,原来处于静止状态的物体,依然处于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一定以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反之,静止的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时,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只受两个力作用,那么这两个力也一定是平衡力.
    24.力与运动的关系
    【知识点的认识】
    (1)物体在不受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原来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力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原来静止的物体不受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
    (2)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物体如果受到力的作用,且受到的力不平衡,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会发生改变.
    (4)如果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它可能不受外力作用,也可能受平衡力作用.

    【命题方向】
    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变化与平衡力结合是命题的方向,学生往往理解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这个误区也是命题的知识点.
    例1: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就会运动
    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不受力的作用
    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D.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分析:(1)物体不受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其运动状态不变,即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其运动状态会发生变化,体现在速度大小及方向的变化.
    解:A、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不一定就会运动,当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其运动状态不变,即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A错误;
    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可能不受力,也可能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故B错误;
    C、只有物体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时,其运动状态才会发生变化;故C错误;
    D、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且是非平衡力的作用;因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明确物体的受力情况,及在不同受力情况下所处的运动状态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还要深刻理解力与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例2:对于“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历史上经历了漫长而又激烈的争论过程.著名的科学家伽利略在实验的基础上推理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其核心含义是(  )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物体只要运动就需要力的作用
    C.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D.没有力的作用运动物体就会慢慢停下来
    分析:牛顿第一定律的得来经历了三个阶段:
    (1)亚里士多德认为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运动,停止用力物体停止运动.他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伽利略通过斜面小车实验,接触面越来越光滑,摩擦力越来越小,物体速度改变的越慢,物体运动越远.推理:如果没有摩擦,速度不会改变,永远运动下去.
    (3)牛顿总结前人经验并加以概括,得到牛顿第一定律.
    解:(1)物体只要运动就需要力的作用,没有力的作用运动物体就会慢慢停下来,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都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相同的.
    (2)斜面小车实验,接触面越来越光滑,摩擦力越来越小,物体运动越来越远,没有摩擦,物体永远运动下去.没有力就不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故选C.
    点评:(1)正确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维持物体运动不需要力的作用,依靠的是物体的惯性.
    (2)掌握研究牛顿第一定律这种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科学的推理得到结论的方法.

    【解题方法点拨】
    力与运动的关系是力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正确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是学好力学的关键.知道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物体受力不平衡时运动状态如何改变.
    25.力的合成与应用
    【知识点的认识】
    (1)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2)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同一直线上同方向二力的合力,大小等于二力大小之和,方向与这两个力方向相同,即:F=F1+F2;同一直线上相反的二力的合力,大小等于二力大小之差的绝对值,方向和较大的力的方向相同,即F=|F1﹣F2|。

    【知识拓展】
    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法则:实验证明,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用表示两个力的力的图示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如图所示,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是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特殊情况。

    【命题方向】
    合力的方向与谁的方向相同,此处用到的物理学方法﹣﹣﹣等效替代法是命题的关键。
    例1:关于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个不为零的力,其合力一定不为零
    B.两个力的合力,一定大于其中任何一个力
    C.求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就是把两个力的大小相加
    D.不论两个力的方向如何,合力的方向总是和较大的力的方向相同
    分析:解答此题时,要从力的大小和方向两个方面来考虑,在分析各选项时千万不能漏掉力的方向。
    解:A、如果物体受到的两个力为一对平衡力,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则它们的合力为零,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因为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大小等于二力之差,因此合力大小不一定大于其中任何一个力,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大小等于二力之和,但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大小等于二力之差,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同一直线二力的合力方向与两个分力的方向相同;当二力方向相反时,合力方向与较大力的方向相同,所以不论两个力的方向如何,合力的方向总是和较大的力的方向相同,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要结合同一直线上二力的方向分析合力大小,并会能判断出合力的方向。

    例2:把一个重为2牛的苹果竖直向上抛出,苹果在空中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若苹果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所受合力的大小分别为F1、F2,则(  )
    A.Fl可能小于F2B.Fl可能等于F2C.Fl一定等于F2D.F1一定大于F2
    分析:根据力的合成计算合力的大小,即同一直线上同方向二力的合力等于二力之和;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等于二力之差。
    解:因为苹果在上升过程中,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阻力,所以合力等于二力之和;因为苹果在下降的过程中,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阻力,所以合力等于两力之差。所以F1一定大于F2。
    故选D。
    点评:会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会根据同一直线上的二力的合成进行计算合力的大小。

    【解题方法点拨】
    利用好两个力的合力的范围是:|F1﹣F2|≤F≤F1+F2解题。

    26.重力的计算
    【知识点的认识】
    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公式G=mg,其中G表示重力,单位是N;m表示质量,单位是kg;g取9.8N/kg,粗略计算时,可取g=10N/kg.

    【命题方向】
    中考命题方向:(1)公式的表述:重力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不能反过来表述:物体的质量跟重力大小成正比.(2)直接利用公式进行重力、质量的计算.(3)由质量计算出重力或直接计算重力做功或克服重力做功.(4)与力的合成或平衡力结合出题.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G=mg”表明: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B.“m=”表明:物体的质量跟它的重力成正比
    C.“g=”表明:g值大小等于物体受的重力跟它质量的比值,且是一个恒定的值
    D.上述说法都正确
    分析:理解重力公式及其变形的物理意义;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
    解:A、公式G=mg表示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正确;
    B、物体的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重力没有关系,故B错误;
    C、g在地球上不同的位置,大小不同,所以不能说是一个恒定的值,故C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重力、质量、g的含义,关键是明白他们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例2:甲、乙两人受到的重力之比是5:4,甲的质量是60kg,则乙的质量和重力分别是(  )
    A.48kg,470.4N B.470.4kg,470.4N C.48kg,48N D.75kg,735N
    分析: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是: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知道甲、乙两人受到的重力之比,从而可以计算甲、乙两人的质量之比,又知道甲的质量,可求乙的质量,再利用公式G=mg计算乙的重力.
    解: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甲、乙两人受到的重力之比是5:4,
    ∴甲、乙两人的质量之比是5:4,
    又∵m甲=60kg,
    ∴==,
    从而可知,m乙=48kg,
    ∴乙的重力为:G乙=m乙g=48kg×9.8N/kg=470.4N.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重力公式的应用,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而且比值是个定值,等于9.8N/kg.

    【解题方法点拨】
    理解公式的含义,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27.大气压强的存在
    【知识点的认识】
    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且空气具有流动性,因此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个压强就叫大气压强,1654年格里克在德国马德堡作了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地证明了:①大气压的存在②大气压很大.

    【命题方向】
    (1)大气压强是怎样产生的(2)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3)用大气压强解释自然现象.这三个小知识点都是命题方向.
    例:如图是一种“吸盘式”挂衣钩.将它紧压在平整、光洁的竖直玻璃上,可挂衣帽等物品.它主要部件是一个“橡皮碗”,下面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被玻璃“吸”住后,皮碗内的气压小于大气压
    B.皮碗内挤出的空气越少,吸盘贴在玻璃上就越紧
    C.皮碗与玻璃之间的摩擦阻止衣物向下的移动
    D.不能紧贴在粗糙的水泥墙壁上,粗糙面与吸盘之间有缝隙、会漏气
    分析:衣钩能牢牢地贴在玻璃上,是靠皮碗内外的气压差,即大气压强大于皮碗内气压,把皮碗“压”在了玻璃上.
    解:ABC、挂衣钩要固定在玻璃上,需要先用力挤压塑料皮碗,把皮碗内的空气挤出,这样皮碗就被外界的大气压紧压在了玻璃或墙壁上;并且碗内挤出的空气越多,吸盘贴在玻璃上就越紧;这时吸盘与玻璃之间产生了一个摩擦力,这个摩擦力可以克服衣服的重力,使其不会掉下去;故AC正确,B错误;
    D、如果将挂衣钩紧贴在粗糙的水泥墙壁上,粗糙面与吸盘之间有缝隙、会漏气,使内外气压相等,在挂衣钩的自重作用下,将滑下来.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挂衣钩、吸盘,都是利用了大气压来工作,学习大气压时,注意发现身边的例子.

    【解题方法点拨】
    注意生活中的一些气压现象,例如1.杯子内盛满水,用纸片把杯口盖严,手按住纸片把杯子倒过来,纸片不掉,水不流出.


    28.音色
    【知识点的认识】
    音色: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

    【命题方向】
    中考中常以填空、选择的题型出现.主要考查辨别熟人的声音靠什么,辨别乐器的声音靠什么.

    【解题方法点拨】
    音色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区别声音就是靠音色.辨别熟人的声音、辨别乐器的声音靠的都是音色.模仿赵本山的声音很像就是模仿的音色像,通过敲击瓷器,根据声音判断瓷器是否破损也是靠音色.
    29.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知识点的认识】
    (1)做功: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
    (2)做功使物体的内能改变的实质:其他形式的能量(如机械能)与内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命题方向】
    第一类常考题:
    飞机在万米高空飞行时,舱外大气压比舱内气压低.要使舱内获得新鲜空气,必须使用压缩机把空气从舱外压进舱内.在这个过程中,压缩机对空气做功,空气的(  )
    A.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B.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C.温度升高内能减少
    D.温度降低内能增加
    分析:本题要抓住做功与内能的改变,主要有摩擦生热和压缩气体做功.
    解: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内能会减少.压缩机对空气做功,空气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A、压缩机对空气做功,空气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符合题意.
    B、压缩机对空气做功,空气的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不符合题意.
    C、压缩机对空气做功,空气的温度升高内能减少,不符合题意.
    D、压缩机对空气做功,空气的温度降低内能增加,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做功与内能的改变.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温度升高.

    第二类常考题:
    如图所示,在大口厚玻璃瓶内装入少量的水,并滴入几滴酒精.塞进塞子后,用气筒往瓶内打气,当塞子跳出时,看到瓶口有白雾出现,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往瓶内打气时,外界对瓶内气体做功
    B.往瓶内打气时,瓶内气体内能变小
    C.瓶塞跳出时,瓶内气体温度降低
    D.瓶塞跳出时,瓶内气体对外做功
    分析: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热传递.对物体做功(例如克服摩擦做功、压缩气体做功、弯折铁丝做功等)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物体对外做功(气体膨胀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解:AB、瓶子里装有一些水,往瓶内打气,压缩瓶内气体做功,使瓶内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故A正确、B错;
    CD、当瓶塞跳起时,瓶内气体对瓶塞做功,瓶内气体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故CD都正确.
    故选B.
    点评:这是一个典型的对外做功(气体膨胀做功),内能减少的例子,要记住如何解释这种现象的出现.

    【解题方法点拨】
    用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不同形式的能之间的转化.
    外界对物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物体内能增加(如:摩擦生热、压缩气体做功)
    物体对外界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内能减少(如:气体膨胀)

    30.电流的大小
    【知识点的认识】
    (1)定义:物理学中用每秒通过导体任一横截面的电荷量来表示电流.每秒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越多,电流就越大(强).
    (2)公式:电流用符号“I”表示,若“Q”表示电荷量,“t”表示时间,则I=,公式中三个量的单位分别为安(A)、库(C)、秒(s).
    (3)方向:电路中的电流总是沿着电源正极→用电器→电源负极→电源正极的方向流动.

    【命题方向】
    第一类常考题:电流大小的估测
    如图所示,下列家用电器的额定电流最接近4A的是(  )
    A. B. C. D.
    电冰箱 电视机 节能灯 电压力锅
    分析:先估测常用家用电器的功率,知道家庭电路的电压,再由电功率公式P=UI计算可得.
    解:家用电器的额定电压都是220V,根据我们对用电器电功率的了解和电动率公式的变形式I= 分别算出这四个用电器的电流:
    A、家用电冰箱的电功率约为200W,由I=得,电冰箱的电流约为1A,故A错;
    B、电视机的电功率约为100W,由I=得,电视机的电流约为0.5A,故B错;
    C、节能灯的电功率约为10W,由I=得,节能灯的电流约为0.05A,故C错;
    D、电压力锅的电功率约为900W,由I=得,电压力锅的电流约为4A,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对于每个用电器的电流大小是多少,我们是有些陌生,不过我们可以借助我们比较熟悉的电功率来进行分析.

    第二类常考题:电流大小的概念
    关于电流.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电流是表示电流快慢的物理量
    B.电流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
    C.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符号是“A”
    D.电流的符号是“I”,单位可以用毫安,也可以用微安
    分析:(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的大小称为电流强度(简称电流,符号为I),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导线某一截面的电荷量,每秒通过1库仑的电量称为1安培;
    (2)电流的国际单位是安培,符号是A,另外还与毫安(mA)、微安(uA).
    解:(1)电流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故A不正确,B正确;
    (2)电流的符号是“I”,国际单位安培,符号是“A”,单位可以用毫安,也可以用微安,故CD正确.
    本题选择说法不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电流的概念以及单位的了解,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解题方法点拨】
    (1)知道电流是表示电流的强弱的物理量.
    (2)知道电流的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3)常见用电器的电流值
    学生计算器:约100μA 普通白炽灯:约0.2A
    半导体收音机:约50mA 家用电冰箱:约1A
    手电筒:约200mA 家用空调:约5A.
    31.电流表的使用
    【知识点的认识】
    电流表的实验规则:
    使用规则
    违反使用规则的后果
    要使电流表串联在被测电路中
    如果跟被测电路并联会造成短路,轻则会使被测电路中的用电器不工作,重则烧坏电流表和电源,此时电流表示数不等于通过用电器的电流
    要让电流从电流表“+”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如果“+”“一”接线柱接反,则电流表的指针反向偏转,不仅测不出电路,指针还会被打弯,损坏电流表
    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如果被测电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则指针偏转的角度过大,指针会被打弯,甚至会烧坏电流表
    绝对不能把电流表不经过其他用电器直接接在电源的两极上
    电流表可以看做一根导线,若把电流表直接连接到电源的两极上,会造成短路,烧坏电流表,甚至有可能烧坏电源
    【命题方向】
    电流表在电路中摆放的位置,连接方式以及判断电路中电流表的状态等都是中考的命题方式.
    例1:关于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使用前都应检查指针是否指零
    B.若有两个量程,一般都先用大量程“试触”
    C.两表都不能将两接线柱直接接到电源的两极上
    D.接入电路时,都应使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
    分析:根据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分析各个选项.
    解:A、说法正确,使用前应校零;
    B、说法正确,为读数准确和保护电表,应该先用大量程“试触”,若示数过小则使用小量程;
    C、说法错误,电流表不能直接接在电源上,否则电源短路;
    D、说法正确,都应使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压表的使用规则: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转).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可以采用试触的方法来看是否超过量程).
    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转).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可以采用试触的方法来看是否超过量程).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电流表内阻很小,相当于一根导线.若将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轻则使电流表损坏,重则烧坏电流表、电源、导线).
    电流表读数:
    ①看清量程;
    ②看清分度值(一般而言,量程0~3A分度值为0.1A,0~0.6A为0.02A);
    ③看清表针停留位置(一定从正面观察).
    使用前的准备:
    ①校零,用平口改锥调整校零按钮;
    ②选用量程(用经验估计或采用试触法).

    例2:下面的做法中有可能打弯电流表指针的是(  )
    A.所测电流超过量程 B.将“+”“﹣”接线柱接反
    C.试触时动作不迅捷 D.电流表没接在电路中
    分析:使用电流表测电路的电流,若电路中无电流,电流表的指针不动,而量程选择不合适、电流过大,正负接线柱接反,试触时动作不迅捷都有可能打弯电流表指针.
    解:A、所测电流超过量程,说明实际电流过大,这样指针会被打弯,甚至会损坏电流表,所以A符合题意;
    B、接线柱接反了,电流表的指针会反偏(指在左边无刻度的地方),这样指针也会被打弯,所以B符合题意;
    C、试触时动作不迅捷,电流过大可能打弯电流表指针,打坏电流表,所以C符合题意;
    D、电流表没接在电路中,电流表中无电流,指针不动,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点评:利用电流表和电压表判断电路中的故障,是中考的热点题型之一,依据在故障电路中电流表和电压表显示的现象来判断,本题考查了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属于基础题.

    【解题方法点拨】
    会正确使用电流表,知道电流表必须与被测用电器串联.特别注意的是绝对不能把电流表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接在电源两极上.

    相关试卷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8章运动和力检测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8章运动和力检测题(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许多交通事故是由于超载造成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中考物理复习题(含解析)--电和磁: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物理复习题(含解析)--电和磁,共3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全国物理中考题分类汇编6—《力、运动和力》(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0全国物理中考题分类汇编6—《力、运动和力》(含解析),共4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以下措施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打篮球是同学们喜欢的体育运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