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化学卷及答案(文字版)
展开新都区初2019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
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1-35.5 Cu-64 Zn-65 Ag-108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42分)
1. 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燃料燃烧 B. 菜刀生锈 C. 豆腐切块 D. 剩饭变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A、燃料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菜刀生锈,发生缓慢氧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豆腐切块,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剩饭变质,发生缓慢氧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2.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提到“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下列说法或做法中,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A. 加高工厂烟囱能消除有害废气对空气的污染
B. 垃圾分类投放,资源回收利用
C. 工业废水达标排放,有利于保护水资源
D. 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加高工厂烟囱,废气排放到了高空中,但是不能减少有害废气的排放,不能防止有害废气对空气的污染,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符合题意;
B、垃圾分类回收,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C、工业废水达标排放,避免水体污染,有利于保护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不符合题意;
D、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可以减少污染,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 下列物质在水中可以形成溶液的是
A. 冰块 B. 植物油 C. 面粉 D. 乙醇
【答案】D
【解析】
【详解】A、冰是水的固体,冰块溶于水形成的是纯净物,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植物油不溶于水,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与水形成乳浊液,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与水形成悬浊液,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乙醇能溶于水,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4. 下列场所贴有“禁止吸烟”等消防标志的是
①煤矿 ②油库 ③面粉厂 ④煤气站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贴有禁止吸烟等消防标志的地方应是存放易燃易爆物的,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的地方,①煤矿能产生易燃的瓦斯气体,所以正确,②油库中的石油产品为易燃液体,所以正确,③面粉厂存在可燃性的粉尘,所以正确,④煤气站存有易燃的气体,所以正确,故选①②③④。
故选D。
5.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性质与其用途不匹配的是
A.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冶炼金属 B. 洗涤剂能溶解油污——清洗油污
C. 金刚石硬度很大——切割玻璃 D. 金属钨的熔点高——用作灯丝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所以一氧化碳可用于冶炼金属,故选项说法正确;
B、洗涤剂能去油污,利用洗涤剂的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金刚石硬度很大,可用于切割玻璃,故选项说法正确;
D、金属钨的熔点高,制成的灯丝不易熔断,可用来制造灯泡中的灯丝,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6. 奥林匹克烯(C19H12)的分子结构形似奥运五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奥林匹克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 B. 奥林匹克烯的相对分子量为240g
C. 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D. 每个分子中含有6个氢分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由化学式可知,奥林匹克烯由分子构成,奥林匹克烯分子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B、奥林匹克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9+12=240,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不符合题意;
C、奥林匹克烯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12×19):12=19:1,故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符合题意;
D、由化学式可知,每个奥林匹克烯分子中含19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不含氢分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 国家速滑馆又称“冰丝带”,是北京冬奥会最具科技含量的场馆。它采用了当前冬季运动场馆最环保的制冰技术——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冰技术,通过压力变化使二氧化碳汽化实现制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碳分子的构成没有发生变化
B. 固态时,二氧化碳分子不再运动
C. 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冰技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D. 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在跨临界直接制冰过程中发生了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二氧化碳分子本身不变,分子的构成没有发生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变成固态时,二氧化碳分子仍然在不断运动,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冰技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二氧化碳在跨临界直接制冰过程中,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小,但分子大小和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8. 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各组物质按照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 生铁、氧化铜、海水 B. 液氧、冰水混合物、赤铁矿
C. 天然气、氯酸钾、石油 D. 钙片、氯化钙、石灰石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生铁是铁、碳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氧化铜是由Cu、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海水是由氯化钠、水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液氧是液态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冰是固态的水,冰水混合物是由H、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还含有其它杂质,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
C、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还含有其它物质,属于混合物;氯酸钾是由K、Cl、O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石油是由汽油、柴油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D、钙片是由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氯化钙是由Ca、Cl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含有其它物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 如图所示,向装有水的试管中加入某种固体物质后,U型管左侧液面下降,右侧液面上升。则加入的固体物质可能是
A. 氧化钙 B. 蔗糖 C. 食盐 D. 硝酸铵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则U型管左侧液面下降,右侧液面上升,符合题意;
B、蔗糖溶于水时温度变化不大,瓶中的气体体积几乎不变,则U型管两侧液面相平,不符合题意;
C、食盐溶于水时温度变化不大,瓶中的气体体积几乎不变,则U型管两侧液面相平,不符合题意;
D、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瓶中的气体受冷收缩,装置内压强减小,则U型管左侧液面上升,右侧液面下降,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 置换反应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所以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 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D. 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答案】D
【解析】
【详解】A、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如电子、质子都是带电的粒子。错误。
B、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因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所以不是置换反应。错误。
C、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存在能量的变化,但不是化学变化。错误。
D、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因此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正确。
故选:D
11. 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 参与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B. 反应过程中原子和分子的种类保持不变
C. 反应过程中原子和分子的性质保持不变 D.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是2个CH4分子和1个O2分子反应生成2个CH4O,故参与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2:1,A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但是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B错误;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反应过程中原子的种类和性质不变,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故性质发生了变化,C错误;
D、由图可知,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D正确。
故选D。
12. 将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此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质量(g) | 17 | 10 | 25 | 48 |
反应后质量(g) | 19 | x | 41 | 30 |
A. 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1:8 B.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C. 乙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D. 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有17+10+25+48=19+x+41+30,得x =10,反应后质量增多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差量是生成的质量或参加反应的质量。甲反应后质量增加,是生成物,丙反应后质量增加,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减少,是反应物,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详解】A、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19-17):(41-25) =1:8,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分析可知,甲、丙是生成物,丁是反应物,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C、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所有的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3. 下列实验设计方案,不正确的是
选项 | 目的 | 所选用试剂和操作方法 |
A | 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l2 | 加入足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
B | 除去CO2气体中的CO气体 | 点燃 |
C | 鉴别黄铜片和纯铜片的硬度 | 相互刻画 |
D | 鉴别木炭粉和铁粉 | 用磁铁吸引 |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足量铁粉能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
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相互刻画,划痕明显的是铜片,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
D、用磁铁吸引,能被磁铁吸引的是铁粉,不能被磁铁吸引的是木炭粉,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14. 将相同体积,相同溶质质量分教的稀盐酸,分别加入到等质量、颗粒大小相同的X、Y、Z三种较活泼金属中(金属完全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消耗稀盐酸的质量顺序为Z>Y>X
B. 产生氢气的速率顺序为X>Y>Z
C.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Y>X>Z
D. 相对原子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X>Y>Z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反应的原理可知,盐酸中的氢元素全部转化为氢气,从图表中可以看出生成氢气质量从多到少的顺序为:X、Y、Z,故消耗盐酸的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X>Y>Z,故A错;
B、从图像中可以看出,Y反应所需时间最短,其反应速率最快,Z所需时间最长,反应最慢,故B错;
C、从图像中可以看出:Y反应所需时间最短,其反应速率最快,故其活动性最强,Z所需时间最长,反应最慢,故Z的活动性最弱,故C对;
D、我们知道在化合价相同的条件下,等质量的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相对原子质量越大,则生成气体的质量越少,但是本题中没有化合价,故难以确定其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故D错。
故选:C。
二、本题包括1小题,共8分
15.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____等,属于___________(填“不可再生”或“可再生”)能源:目前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__________(填一种即可);
(2)燃气燃烧不充分时火焰会显黄色,此时可以调大气灶__________(填“空气”或“燃气”)的进入量。在家中厨房安装天然气泄漏报警器,报警器的位置应按__________(填“A”或“B”)图安装。
如果漏气,下列应急措施可行的有__________(填序号)。
①关闭气源阀门 ②打开门窗 ③立即打开抽油烟机 ④点火检查
(3)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于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发射,宇航员在太空出差的六个月里,需要的氧气和呼出的二氧化碳通过以下流程实现转化:电解水产生的氢气与二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和氧气,天然气排放到太空。请写出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答案】(1) ①. 天然气 ②. 不可再生 ③. 风能(合理即可)
(2) ①. 空气 ②. A ③. ①②
(3)
【解析】
【小问1详解】
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它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形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目前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风能、太阳能、核能、潮汐能等,故填:天然气;不可再生;风能(合理即可);
【小问2详解】
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说明氧气的量不足,燃料燃烧不充分,应调大灶具的进风口,调大气灶空气的进入量;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密度比空气小,一旦天然气泄漏,会往上飘,所以在厨房安装天然气泄漏报警器时,报警器应安装在上面(图A);
天然气一旦泄漏,我们要关闭气源阀门(清除可燃物的来源),打开门窗,通过通风把房间内的天然气清除,如果立即打开抽油烟机,由于在打开油烟机开关时,会产生电火花,会点燃天然气,就可能引起爆炸,同时点火检查,也可能引燃天然气,发生爆炸;
故填:空气;A;①②;
【小问3详解】
氢气与二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三、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16. 疫情期间,公共场所需要定时消毒,需要用二氧化氯(C1O2)、漂白剂(有效成分是NaClO)、酒精(C2H5OH)、洁厕灵(有效成分是盐酸)等药物。
(1)二氧化氯(ClO2)可用作消毒剂,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
(2)洁厕灵和漂白剂不能混合使用,二者若混合易产生一种有毒气体氯气,反应原理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出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3)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洁厕灵与漂白剂混用若产生了142克C12,则消耗NaClO的质量为____?
【答案】(1) ①. +4 ②.
(2)H2O (3)
149g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规则,由于二氧化氯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设:二氧化氯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
x+(2)2=0,所以x=+4。
在钠离子中,由于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所以质子数=11,电子数=10。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小问2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原子个数相等。所以
反应前钠原子1个,反应后钠原子1个;
反应前氯原子3个,反应后氯原子3个;
反应前氢原子2个,反应前氧原子1个;所以x的化学式为H2O。
【小问3详解】
解:设消耗NaClO的质量为x。
答:消耗NaClO的质量为149g。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5分
17.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根据实验回答:
(1)写出图B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2)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若要控制液体滴加速率,获得平稳气流,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实验室制取氧气时,若想收集一瓶比较干燥的氧气,最好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
(3)实验室处理浑浊的水常用图G装置进行操作,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可以用___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答案】(1) ①. 分液漏斗 ②. 锥形瓶
(2) ①. ②. B ③. E
(3) ①. 引流 ②. 肥皂水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为分液漏斗,仪器②的名称为锥形瓶,故填:分液漏斗;锥形瓶;
【小问2详解】
实验室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即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装置B中有分液漏斗,通过分液漏斗控制加入稀盐酸的量,进而控制反应的速率,从而得到平稳的气流;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较干燥,选择的收集装置为E,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B;E;
【小问3详解】
G装置为过滤操作,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防止液体洒出;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沬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故填:引流;肥皂水。
18. 在现代工业中,锌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金属。
I、锌的制备
工业上用闪锌矿(主要成分为ZnS,还含有杂质PbS)制备锌的流程如下(部分产物略去):
己知:Zn的沸点为907℃,C的沸点为4827℃,Pb的沸点为1749℃。
(1)请写出反应②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从粗锌中分离出纯锌,其方法是把锌转化成锌蒸汽,在此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T)的范围是_______,锌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
Ⅱ、锌的性质
(3)在Cu(NO3)2、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请写出一定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若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溶液质量与原混合溶液质量相等,则滤渣中一定含有______(填化学式)。
【答案】(1)
(2) ① 907°C~1749°C ②. 原子##锌原子
(3) ①. ②. Cu、Ag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流程图可知,反应②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氧化锌与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锌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故填:;
【小问2详解】
从粗锌中分离出纯锌,其方法是把锌转化成锌蒸汽,由于Zn的沸点为907℃,C的沸点为4827℃,Pb的沸点为1749℃,因此在此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T)的范围是907℃<T<1749℃;
锌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锌原子构成,故填:907℃<T<1749℃;原子;
【小问3详解】
锌、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锌>铜>银,在Cu(NO3)2、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锌优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若锌还有剩余,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
由分析可知,一定会发生的反应是锌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由反应的质量关系,
可知,若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溶液质量与原混合溶液质量相等,则硝酸银反应完全,硝酸铜一定参加了反应,滤渣中一定含有铜和银,可能含有锌,故填:;Cu、Ag。
五、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19. 近两年新冠病毒肺炎肆虐全球,日常出门时需佩戴好口罩。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制作口罩的材料进行了探究。
探究一:口罩材料能燃烧吗?
【实验1】取样,点燃,产生火焰,冒黑烟,有特殊气味。
【结论1】(1)口罩能燃烧,具有__________性。
探究二:口罩材料的组成元素是什么?
查阅资料可知:
①无水硫酸铜是白色固体,遇水变蓝色。
②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③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两者均能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
【实验2】(2)将口罩燃烧后的气体通入如图中的装置,气体通入装置的连接顺序是__________(填“AB”或“BA”)。实验时观察到A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B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
【结论2】口罩的材料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实验3】为了确定材料的组成中是否有氧元素,同学们称取3.5g剪碎的样品放入玻璃管中,通入充足的氧气,加热(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充分反应后,燃烧产物被完全吸收,D装置增重4.5g,E装置增重11g。
【结论3】(3)通过计算,口罩材料一定_______(填“有”或“没有”)氧元素:口罩材料中氢元素和碳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反思拓展:(4)F中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若没有F装置,则会导致碳元素的测定结果______(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答案】 ①. 可燃 ②. BA ③.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④. ⑤. 白色固体变成蓝色 ⑥. 没有 ⑦. 1:6 ⑧. 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⑨. 偏大
【解析】
【详解】探究一:【结论1】(1)由于口罩能燃烧,所以口罩具有可燃性。
【实验2】由于澄清石灰水能挥发出水蒸气,所以检验时最先检验水的存在。所以将口罩燃烧后的气体通入如图中的装置,气体通入装置的连接顺序是先通入无水硫酸铜,再通入澄清石灰水。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化学方程式
B装置中是无水硫酸铜,所以B装置中的现象是白色固体变成蓝色。
【结论3】D装置增重4.5g,说明生成水4.5g。可知,4.5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
E装置增重11g,说明生成二氧化碳11g。可知11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
所以生成物中碳、氢元素质量之和=3g+0.5g=3.5g=样品质量。即口罩材料一定由碳氢元素组成,没有氧元素。
口罩材料中氢元素和碳元素的质量比=0.5g:3g=1:6.
反思拓展:F与空气接触,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所以F中碱石灰用来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以免装置E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否则会导致碳元素的测定结果偏大。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学习方法,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九年级第一次诊断化学卷及答案(文字版): 这是一份2022年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九年级第一次诊断化学卷及答案(文字版),文件包含2022年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九年级第一次诊断化学答案docx、2022年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九年级第一次诊断化学试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四川省雅安市雅安中学九年级中考第一次诊断化学卷及答案(文字版): 这是一份2022年四川省雅安市雅安中学九年级中考第一次诊断化学卷及答案(文字版),文件包含2022年四川省雅安市雅安中学九年级中考第一次诊断化学答案docx、2022年四川省雅安市雅安中学九年级中考第一次诊断化学试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