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四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同步练习1(含答案解析)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318760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四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同步练习1(含答案解析)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318760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2学年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同步练习1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随堂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随堂练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唐朝时印度被称为,材料一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A.大秦B.天竺C.波斯D.大食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唐朝时印度被称为天竺,B项正确;大秦是中国古代对古罗马的称呼,排除A项;波斯是对古伊朗的称呼,排除C项;大食是对古阿拉伯的称呼,排除D项。故选B项。
2.在中日交往中,东渡日本的唐朝僧人是
A.玄奘B.鉴真C.弘法大师D.阿倍仲麻吕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在中日交往中,唐朝僧人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教和中华文化,B项正确;玄奘西行天竺学习佛法,排除A项;弘法大师是日本僧人,排除C项;阿倍仲麻吕是来中国学习的留学生,排除D项。故选B项。
3.唐朝时期既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城市是
A.洛阳B.北京C.南京D.长安
【答案】D
【解析】唐朝的长安城建筑宏伟、市坊分开、街道规划整齐、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D项正确;洛阳、北京和南京都不是唐朝的都城,排除A、B和C项。故选D项。
4.下列发生于盛唐时期的历史事件中,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的是( )
A.玄奘西行B.鉴真东渡C.唐蕃和亲D.“遣唐使”来华
【答案】A
【解析】玄奘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他遍访名寺,研习佛法,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由其口述,其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A项正确;鉴真东渡到日本,排除B项;唐蕃和亲是指汉藏的关系,排除C项;“遣唐使”来华是与日本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
5.学习中国先进文化,先后向中国派出十几批遣唐使的国家是( )
A.新罗B.波斯C.大食D.日本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推动本国的封建化进程,日本先后向中国派出十几批遣唐使,因此D项正确,ABC项排除。故选D。
6.小敏要研究唐朝时中日交往的史实,可供她选择的是
A.玄奘西行B.遣唐使C.《大唐西城记》D.新罗的政治制度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唐朝中日交流空前活跃。其中,630年日本派出以大仁犬上君三田耜、大仁药师慧日为使臣的第一次遣唐使团,开启了唐代中日来往的先河。所以小敏要研究唐朝时中日交往的史实,可供她选择的是“遣唐使”,故B项正确;玄奘西行是去印度求取佛法,故A项错误;《大唐西城记》记述的是玄奘西行的所见所闻,这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新罗的政治制度”大多借鉴中国,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7.1963年,史学家郭沫若先生写诗:“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下列与鉴真历史贡献相关的是
A.主持修建唐招提寺B.铸造“和同开弥”
C.编撰《大唐西域记》D.修建赵州桥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唐朝时期,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中华文化,并主持修建唐招提寺,促进了中日文化交往,A正确;“和同开弥”是指唐朝时期流入中国的日本铜钱,系仿唐开元通宝而铸,但是与鉴真无关,B排除;唐朝时期玄奘西行天竺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并将其亲身见闻著成《大唐西域记》一书,C排除。设计修建赵州桥的是隋朝工匠李春,D排除。故选A。
8.唐太宗时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后来其弟子根据他的口述记录成书的《____________》是研究中外交流时的珍贵文献。
【答案】《大唐西域记》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玄奘自天竺取经回国后,其弟子根据他的口述记录成书的是《大唐西域记》,该书也成为研究中外交流时的珍贵文献。
9.唐朝时,东渡日本的高僧是__________;西游天竺的高僧是__________。
【答案】 鉴真 玄奘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时,玄宗时期,僧人鉴真东渡日本,讲授佛经,还详细介绍中国的医药、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途经我国新疆及中亚诸国,到天竺取经,他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介绍到中国的人。第一空可填鉴真;第二空可填玄奘。
10.材料一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材料二 :“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材料三 :“四大皆空修道义,六根清静解禅缘。万里崎岖不辞苦,求取真经为人间。”
请你回答: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日本在唐时曾和中国往来密切,你知道当时日本派哪些人到中国来学习?
(2)材料二说的是谁?他的主要事迹是什么?
(3)材料三和唐朝的哪位历史人物有关?请说出他的主要事迹和著作。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唐朝具有一种怎样的时代特征?
【答案】(1)遣唐使;留学生,留学僧。
(2)人物:鉴真;事迹: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3)人物:玄奘;事迹:西游天竺学习佛法;著作:《大唐西域记》。
(4)繁荣与开放。
【解析】(1)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还派遣十多批“遣唐使”来到中国。其中既有官员、也有留学生,还有不少留学僧,晁错就是其中著名的僧人代表。
(2)材料二中的关键信息“唐风洋溢奈良城”是郭沫若评价唐朝时高僧鉴真的。奈良,日本的古都。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鉴真东渡日本,前后用了12年,第六次东渡日本成功,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用了卓越的贡献。
(3)依据材料三中“万里崎岖不辞苦,求取真经为人间。”可知,说的是玄奘。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10多年后,他携带大量的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随堂练习题,共12页。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训练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P21问题思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第17课 明朝的灭亡测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历史上曾流传一首民谣,下列各项与明朝灭亡无关的是,材料研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