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6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6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二部分,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目标1.理清本文的故事情节,能概括小说艺术构思上的巧妙自然。2.能通过对人物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的分析,说出人物的思想性格特点。3.从蕴涵在人物形象中的思想探究本文的主题。教学难点:理解小说内容,理清情节结构,把握人物形象,感悟小说主题。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第一课时1. 导人新课。可以从学生对亲情的体验导入,也可以从简介作者导入。2. 检查学生对本课生字词的预习情况。主要是检查对生字读音、生词含义的掌握情况。通过教师范读或学生朗读,明确字词读音,理解生词含义。3. 初读课文,疏通文字。要求:边读边勾画,画出读不准或不理解的字词,思考小说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4. 理清故事情节,把握课文大意。要求:复述课文故事情节。可以给学生提供复述课文的思路,如:(1)从“我”的角度,按照课文原来的叙述顺序复述;(2)从菲利普的角度,按照菲利普对于勒的心理变化顺序复述。以上两种复述思路,难度不同,根据学情选择合适的一种。此环节既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大意,又训练学生思维和语言表达的条理性。5. 在学生复述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补充,明确。6. 布置课后任务:通读课文,根据小说故事情节,划分课文结构层次。第二课时1. 通读全文,梳理小说的结构层次。问题:小说可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小说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家境贫寒的菲利普一家,急切地盼望于勒归来;第二部分,插叙于勒叔叔的过去和全家人盼望他归来的原因;第三部分,“我们”在船上意外遇见于勒,希望破灭,对于勒的态度发生巨大变化,只有“我”对于勒心存同情;第四部分,全家躲避于勒。可以让学生划分层次,概括大意。全班交流,明确。2. 研读小说第一部分,随文学习生词,重点探究以下问题:(1)“姐姐的长袍是自己做的,买15个铜子一米的花边,常常要在价钱上计较半天。”“可是每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桥上去散步。”你从这两个句子里能看出“我们”家及“我们”家里的人有什么特点?讨论,明确:家里经济拮据,贫穷寒酸;家里人却又非常爱慕虚荣,并对“迎接于勒叔叔”充满希望。(2)“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父亲说这句话的时候,于勒叔叔在这只船上吗?从哪里看出来的?父亲反复说这句话,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明确:不在。“如果”是假设的意思;“竟”,表示意料之外。父亲反复说这句话,说明盼望于勒的心情非常迫切。3. 研读小说第二部分,随文学习生词,重点探究以下问题:(1)这一部分中,对于勒叔叔都有哪些称呼?“我们”全家盼望于勒叔叔回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讨论,明确:当他把遗产吃得一干二净,又占用了“我”父亲的钱时,大家认为他是“一文不值”的人;当他写信来说赚了钱,要赔偿父亲的损失时,大家认为他是“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的于勒”“一个有办法的人”。盼望他回来的真正原因是金钱。(2)“终于有一个看中二姐的人上门来了。他是公务员,没有什么钱……”“是因为有一天晚上我们给他看了于勒叔叔的信。”你从这里读出更深的含义了吗?(问题有一定难度,教师要给予引导。)讨论,明确:这个公务员和“我们”一样,都是小人物。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金钱至上左右着人们的灵魂,穷人的生活是很艰难的,所以,他也要追求有钱的人。这是整个社会现象的一个缩影。4. 朗读小说第一、二部分,要求:读准字音,体会情感。5. 布置课后任务:阅读小说第三部分,为这部分划分层次。第三课时1. 朗读课文第三部分,交流划分层次的情况如果学生划分不出来,可以由教师讲解,引导学生明确其结构即可。2. 研读小说第三部分,随文学习生词,重点探究以下问题:(1)从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看,作者安排“我们”去哲尔赛岛旅行有什么作用?讨论,明确: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人物活动安排场所。只有去哲尔赛旅行,才能乘船;只有乘船,才能巧遇于勒,故事才能展开。这里体现了故事情节设计的巧妙性。(2)随着于勒的意外出现,菲利普的神态发生了哪些变化?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理?讨论,明确:于勒出现后,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说明父亲发现卖牡蛎的人很像自己的弟弟于勒,内心开始不安。“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这时父亲已经觉得那个人可能就是于勒,担心穷困潦倒的他一旦认出“我们”,结果不可想象。“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说明他内心的猜测得到了证实,而且是他最不想看到的结果,内心慌乱。“神色很狼狈”,说明他内心已经无比恐慌。(3)“他叫于勒……姓达尔芒司,一一也不知还是达尔汪司,总之是跟这差不多的那么一个姓。”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问题?讨论,明确:于勒是“特快号”上的船员,而当菲利普询问起来时,船长却不清楚他的名字是什么,说明于勒的地位十分低下,是一个根本不被人注意的卑微的小人物,也说明了人情的冷漠。(4)这一部分中,母亲对于勒的称呼都有哪些?和上文相比有何不同?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讨论,明确:“这个贼”“讨饭的”“那人”“这个人”“这个流氓”,和上文的称赞于勒,形成鲜明对比。说明在母亲心里金钱是唯一的,当于勒穷愁潦倒时,亲情荡然无存。(5)读一读小说对“我”的描写,说说“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讨论,明确:若瑟夫与菲利普夫妇不同,他同情于勒叔叔,珍视亲情。这从他默念“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并给他十个铜子的小费中可以看出来。小说中的“我”作为叙事的主体贯穿全篇。其他人物的态度和行动,都是从“我”的眼里看到的;对其他人物的感受和评述,也都是从“我”的角度表示的。对“我”的心理描写,体现了孩童的纯真、善良,与大人的势利、刻薄形成了对比,表达了作者的良好愿望一一希望“人间多一点亲情,多一点爱,少一点金钱下的冷酷”。3. 朗读小说第四部分,重点探究:“我们”为什么要改乘圣玛洛船?反映出什么问题?讨论,明确:“我们”害怕再遇到于勒,惹出大麻烦,所以改乘其他船返回。自此,亲情、温情荡然无存,金钱推动着故事的发展,也改变了一切。第四课时1. 小说有两处环境描写,找出来读一读,体会这两处环境描写的不同作用。明确:第一处是“我们”全家满怀希望前往哲尔赛岛游玩时所见海上的景色。把平静的大海比喻成绿色的大理石桌面,既强调了海面的平静,又突出了海水的纯净、光亮,给人以安静、舒适的感觉,村托了“我们”全家此时“快活而骄做”的心情。第二处是“我们”全家遇见了穷愁潦倒的于勒叔叔,发现一切美好的希望都彻底破灭之后所见的景象“仿佛”似乎是一种幻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托了人物此时失望、愤怒、压抑的心情。教师还可以从人物语言、神态、心理描写等方面,选择几处,和学生一起分析品味。2.探讨小说主题:读了这篇小说,你认为作者想表达怎样的主题?明确:借小人物的故事反映深刻的社会问题,暴露了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揭示了在这个物质的、经济的世界里,亲情的淡漠和人性的扭曲。“我”的身上体现出作者所寄托的希望。3. 拓展练习。完成课后“积累拓展”第五题。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一读课文,积累词语,二读课文,梳理情节,三读课文,把握人物,四读课文,把握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整体感知课文,理清小说思路,结束语,探究质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