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下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18924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八下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18924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跳读课文,理顺思路,精读细品,感受景色,体会写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年级八年级学科语文制定日期 课型新授课题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主备人 执教人 使用时间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感悟作者对藏北圣土的赞美之情,以及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游记的基本要素,感受作者的语言特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对藏北圣土的赞美之情,以及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教学重点结合游记的基本要素,感受作者的语言特色。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对藏北圣土的赞美之情,以及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藏北游历》是作者马丽华多次游历西藏的总汇,记录了作者亲眼所见的无人区、亲身领略过的漠风,以及亲眼目睹的长江源头等令人难忘的经历。这节课,我们一起跟随作者的文字走进藏北,去游历这片神圣的土地。二、跳读课文,理顺思路本文记述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览的经历,请按照结合作者的游踪理顺思路。答案示例: 各拉丹冬雪峰脚下——草坝子——冰山——冰窟——冰河——砾石滩三、精读细品,感受景色1. 资料助读,说说你眼中的各拉丹冬是什么样的。各拉丹东南北长50千米,东西宽30千米,除主峰各拉丹冬峰外,周围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还有40余座,冰川覆盖面积790.4平方千米,有冰川105条。雪线高度北坡5570米。南北坡侧各有一条弧形冰川,南支姜根迪如冰川,长12.8千米,宽1.6千米,尾部有5千米长的冰塔林,是长江正源沱沱河的发源地;北支冰川长10.1千米,宽1.3千米,尾部有2千米长的冰塔林,冰桥、冰草、冰针、冰蘑菇、冰湖、冰钟乳、冰塔等构成千姿百态的冰塔林世界。答案示例: 围绕着高寒、冰塔林世界、景色壮美圣洁来谈即可。2. 结合文中语句,说说作者观景的视角以及各拉丹冬的冰塔林有何特点。答案示例: 远眺雪峰 壮丽奇观 冰塔林的壮观景象 近观塔林 琼瑶仙境3. 赏析句子,说说你的理解。温馨提示:可以从句式、修辞、用词精准等角度谈。(1)冰体一点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答案示例: 用语精简而准确,短句节奏急促,长句舒缓,形成一种张弛结合的音乐美,同时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冰体形状的多样,再现了景观的圣洁。(2)对比阅读,说说原文好在哪里?原文:风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它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把冰河上的雪粒纷纷扬扬地扫荡着,又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河滩上、冰缝里。改文:风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它何来何往,把冰河上的雪粒纷纷扬扬地扫荡着,又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河滩上、冰缝里。答案示例: 原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雪山冰窟的风没有方向、肆意狂啸、昼夜不停的特点。四、体会写法文中多次写到自己在高原上的疼痛、恶心,甚至觉得“要死了”,这些内容与文中的写景有何关系,这样写有何作用?答案示例: 情景交融的修辞手法,以作者的直观感受来突出环境的恶劣。 个人修订 板书设计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马丽华景:壮丽奇观 情景情:敬畏 交融 课后反思(课堂教学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单击此处书写教学反思】 *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鸟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教学新课,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作者介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