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松原乾安七中高一下学期第七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松原乾安七中高一下学期第七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6页。
乾安七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七次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 作答时,将答案(文字题和选项题)写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后上交答题纸。
3、 本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涵养平和的心态
盛玉雷
进入互联网时代,公共生活愈发由线下延伸到线上。从热衷跟帖盖楼,到频频微博互动,从个性表达观点,到社群互帮互助,“人人都能手持麦克风”,公共舆论场从未像今天这般热闹。
但热闹里往往也少不了喧嚣。一段时间以来,“大声嘶吼”成了部分人表达自己的惯常方式,“一言不合就……”甚至入选了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粽子和豆腐脑要吃咸的还是甜的,相声圈师徒反目应该支持师傅还是徒弟,熊孩子与路人打闹谁更占理……简单的议题讨论轻易就会“开撕”,使得海纳百川的舆论场变成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炙烤着网民焦躁的情绪,冰冻着并不复杂的真相。
从以前“不懂得生气”,变得倾向“一言不合就生气”,这一现象本身也在网上引发争论。有人说,“会生气”是个人权利意识的觉醒,恰恰是种社会进步。司机路怒是因为前车不遵守规则,用餐突然暴起是缘于孩子吵闹影响公共秩序,面对侵犯个体权利的行为,“生气”成为一些人表达社会是非观念、提醒公民素养的主动选择。
然而,当许多这样的个体反应,通过社交网络的放大发酵,就会成为互相点燃的引信。只和持相同意见的人们抱团,使得人们难以发现自己思考方式的漏洞,增加了走向极端的可能,这便是社会心理学中“集群极化”效应。在集群刺激之下,看似正当的“生气”,逐渐演变成对自身权利的过度反应。
在一个多元社会,利益的冲突与妥协、价值的碰撞与交融、观念的萌生与变迁不可避免。碰撞冲突中,“生气”无可厚非,但表达“生气”的方式却应该有的放矢。任何时候,“灼伤彼此”“以毒攻毒”都不是消解分歧、化解矛盾的良策。
当“吃瓜群众”身陷情绪泥沼,就需要有人挺身相助。对那些有能力定纷止争的人来说,绝不能仅仅满足于当一个网红或者大V,而要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性精神,引导网民共建当代中国公共舆论领域的“罗伯特议事规则”,通过和谐有序的探讨、条分缕析的解惑,避免网民陷入集群极化的陷阱。
去年9月,围绕要不要建大型对撞机,丘成桐和杨振宁在网络上各抒己见;紧接着,针对要不要产业政策,林毅夫和张维迎公开辩论。这样的理性交锋,没有动辄挥舞道德大棒,而是思维碰撞、火花四射。在尊重对方前提下切磋观点,不仅没有让哪一位当事人“掉价”,反而让真理越辩越明,让真相荡浊涤清。
色彩斑斓的世界离不开每一种颜色的汇聚。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形成,都要经过从分歧到最大公约数的阵痛;任何一件舆论争议的解决,也是依赖感同身受的换位思考,而不是党同伐异的不断争吵。说到底,“不合”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言”就“不合”、“不合”就“生气”的简单粗暴。多些彼此尊重宽容,少些一言不合,方能让弥漫社会的戾气、火气,转变成弥合差异的和气、弥足珍贵的朝气。
(摘编自《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互联网时代,公共舆论场热闹非凡,但同时也存在着各种“大声嘶吼”的喧嚣。
B.司机因前车不遵守规则而路怒,这种正当的“生气”体现了个人权利意识的觉醒。
C.社会的多元化,必然导致人与人之间的碰撞冲突,以致“以毒攻毒”“灼伤彼此”。
D.只要换位思考、彼此尊重,就能够弥合差异、消除分歧,使社会充满和气与朝气。
2.下列对原文的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标题“涵养平和的心态”即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观点,开宗明义。
B.文章采用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结构,层层深入,逻辑严密。
C.文章通篇是通过对社会上弥漫的各种戾气、火气的批判,来论证作者的观点的。
D.文章分析具有较强的辩证性,作者认为“生气”无可厚非但也不应该反应过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大声嘶吼”的喧嚣,使得网民的情绪变得更加焦躁,即使是简单的议题,其真相往往也容易被掩盖。
B.所谓“‘集群极化’效应”,即放大发酵个体的反应,它必然导致人们走向极端,对自身权利反应过度。
C.共建当代中国公共舆论领域的“罗伯特议事规则”,需要和谐有序的探讨、理性分析、细致释疑等方式。
D.丘成桐和杨振宁围绕要不要建大型对撞机的交锋,以尊重对方为前提,理性交锋,进而让真理越辩越明。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科普界有一群“杂乱无章”的人,他们有的是院士,有的是科学家,有的是医生,有的是教师,有的是营养师……但别小看他们,他们可是科普界的“正规军”,他们面向社会公众开展科普创作,传播科学权威的科普知识,用通俗易懂的形式传播科学内容。无论是以最健康的方式诠释“吃货有道”的大学教授范志红,还是年事已高的“嫦娥之父”欧阳自远,抑或是用才情为科学代言的物理学家李森,他们都激情创作、醉心科普。这些人都是“典赞”科学传播人物奖项的获得者,他们相信,只要将科普的“种子”种在每个人的心间,总有一天,这些新鲜的科学知识会“开花结果”,作用于人们的生活中。
科普界还有一堆逸趣横生、耳熟能详的作品:从脍炙人口、圈粉无数的北斗导航风云史——《徐颖:来自星星的灯塔》,到近几年热播的科学实验类电视节目《加油!向未来》;从科普讲座《引力波•带人类倾听星辰大海的声音》,到优秀影视作品《重现化学》,在“典赞”活动的“推波助澜”下,这些优秀科普作品二次面世,引发了多次传播热潮,为大众了解重大科技进展提供了专业又通俗易懂的内容,再次让大众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节选自《科普的花儿为什么越来越红?》,人民网2018年12月27日)
材料二:
与生活类、实用类期刊相比,由于科普期刊的文章较为艰深的专业内容和表达形式的限制,造成读者面的狭窄;与学术期刊相比,科普期刊没有丰厚的经费保障,需要在市场中打拼,建立一定的信誉度后才能生存和发展。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读者的选择余地越来越大,各种媒体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传统媒体的读者流失严重,逐渐转向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在这种环境下,传统科普期刊的转型之路显得尤为迫切。
不同特点的期刊可以根据自己的服务内容和资源,提供具有鲜明特色的服务,以扩大影响,提高用户黏性。如航天类期刊,在航天发射时可提供实时转播,聘请专家穿插专业解读;结合有关游学的规定,为广大学生读者和中小学校提供参观航天博物馆、纪念馆的服务,既扩大了宣传面,也取得了实效;举办航天技术专题讲座,让院士、专家与读者面对面交流。再如美食类期刊可与特色餐厅合作,提供试吃券、抵用券等。各家可以有不同手段,但只要特色鲜明,结合有序,就会取得良好效果。另外,期刊的编辑可以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社交网站,与读者进行互动沟通,分享心得,倾诉感想,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
(节选自《明确定位内容为王科普期刊转型发展需有道》,《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年4月2日)
材料三:
3月16日,“我是科学家”第六期科学家科普能力培训班于果壳办公室成功举办。在本次培训班中,果壳编辑部内容总监谢默超向到场的科研工作人员及科普工作者分享了自己多年的知识科普视频制作、分发经验:
“果壳自2014年起就开始进行视频内容的探索和制作。我们做了一档更好看、更好懂的互联网知识短视频——《果壳大百科》。节目有三大优势:内容选题新颖有趣,有果壳内容团队的全面支持;互联网MG形式的知识纪录片,视频形式更丰富,用可视化论述的形式讲述,并采用真人叙述以及实拍素材;固定叙事逻辑,栏目感强,容易培养用户黏性。
科学传播既需要科普工作者的努力,也离不开媒介平台的宣传与推广,其实科普也可以很“抖”。从去年3月份开始,我们通过抖音账号“酷炫实验室”,用新奇有趣的短视频进行知识科普,把复杂知识通俗化,把更多的科学内容传播给更广泛的用户。”
(节选《如何打造科普爆款短视频•有必要把这个秘密抖出来了》,搜狐网2019年4月4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科普界有各行各业的人,他们能够在各自的领域面向社会公众开展科普创作,传播科普知识。
B.没有“典赞”科学传播人物的“推波助澜”,科普界的一堆逸趣横生的优秀作品难以引起传播热潮。
C.传统科普期刊的读者面窄,又没有学术期刊那么丰厚的经费保障,生存和发展是比较困难的。
D.果壳利用抖音短视频进行科普,这就是利用媒介平台宣传推广科学知识的一种较好的形式。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典赞”科学传播人物奖活动推选出一批激情创作、醉心科普的人,打造了一批优秀的科普作品。
B.传统媒体必须转向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才能改变读者严重流失的现状,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
C.一些科普期刊因为充分利用不同手段,建立了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沟通,从而取得良好的科普效果。
D.《果壳大百科》是-档内容新颖有趣,形式丰富多彩,好看又好懂的互联网知识短视频节目。
6.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说明材料中提供了哪些提高科普“用户黏性”的方法。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父与子
高军
①父亲监督他洗手这件事是从他第一天去上班开始的。
②大学毕业后,他被选调到了局里工作,父亲紧绷的脸上有种掩饰不住的高兴流露出来,可以看出那是处在一种努力抑制的状态中。作为男人,作为一个平时并不善于和儿子交流的人,父亲是不善于表达出来自豪的。儿子觉得自己这一代人,对到哪里去上班干什么工作等并不怎么当作很重要的一件事儿。他觉得父亲这么当回事儿没有太大的必要,甚至显得有些可笑。不过,他也体会到了父亲对儿子有了归宿的那种轻松和释然,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③他提着行李走出了家门,这些年越来越显得木讷的父亲在后面跟着他,父亲平常是不会送自己出门的,在他的记忆里这种情况从来就没有过。
④“回来,”已经走出大门口接近二十步了,父亲在后面又叫住了他,“再回家一趟,还有个事儿。”
⑤父亲的神情显得太正儿八经了,他停下脚步,慢慢地放下了行李,转过身来。
⑥父亲有些拿捏不住的样子,在前头带路把他又领进了家门。哗的一声,父亲往脸盆里舀上了一舀子清水,带着不容置疑的口气指着波纹颤动的盆对他说:“洗洗手,把手洗干净,光光鲜鲜地上班去。”
⑦他心中涌起一些怨气,敢情就是这么点小事啊,他摊开双手:“爸,我刚才洗过了啊。”
⑧“不费多少事儿,就是洗一洗,干干净净地端公家的饭碗去。”父亲的手还是硬硬地指着脸盆和里面的清水。
⑨他猛然记起小时候,和小伙伴们在外面疯玩,经常弄得灰头土脸的,手上当然也干净不了多少,只要父亲看到了总是说他:“怎么能弄成这个样子,赶紧去把手洗干净好吃饭。”当他洗了以后,父亲还会紧跟上话来,“玩也罢,干活也罢,只要好好注意,完全可以让自己的手尽量保持干净。”他听完也就听完了,下次还是这个样子。但父亲也很有耐心,还是像先前那样要求他。
⑩后来他已经成为一个青年了,有时候也是很逆反的,父亲对他有些事情也显出了无奈。好在他平时能好好学习,并没有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随着他越来越大,父亲好像有些忌惮他的样子,变得有点木讷寡言,也很少过问和干涉他的行为了。
⑪这次,他看着父亲一直固执地伸在那里的胳膊,好像就是一根他必须跨越的横杆。僵持了一会儿,他慢慢平静了下来,走向了那盆清水。他先是手掌对着手掌搓洗,随后交互地手心手背相搓,手指之间洗过后又单独搓洗大拇指,但态度有些应付。洗着洗着,他心中一颤,开始认真起来。当他真正觉得洗得可以了的时候,才结束了。
⑫从此以后,每次从家中回单位的时候,临出门前洗手成了一个绝对不能漏落的事情。父亲好像只关心这件事,别的事情一概不问。他也就慢慢习惯了,很多时候是自己主动洗完手再出门,每当这时,他都会看到父亲露出欣慰的笑容。
⑬特别是当他一步步得到提升,最后当了县长的时候,更是坚持这个固定不变的程序了。
⑭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和父亲的交流开始变得顺溜起来了。有时候陪着父亲在家里喝上一点酒,他会和父亲开玩笑:“爸,每次都让我洗手,是一直担心我端不好公家的饭碗吗?”
⑮父亲慢慢端起小酒杯,吱溜一口喝下去,用筷子夹起一口菜慢慢品味着:“洗干净手是讲卫生,讲卫生能保证身体不出问题,能过干干净净的日子呢。”
⑯他沉思了一下,又问道:“您觉得洗手可以预防腐败吧?”
⑰他看到父亲抬起头来,眼睛里好像有一种冷光:“守不守得住自己,还得看个人的定力!”
⑱他一愣,随即再次陷入了沉思。他的嘴唇好像轻微地抿了抿,双手慢慢攥成拳头,并使劲握了几握。
⑲第二天临出门去上班,他走到脸盆前一边洗着手,一边把头转向父亲笑笑:“天天洗手,永远过干净的日子。”
⑳父亲还是一如既往地坚持看他洗完,才去忙自己的事情了。
㉑在工作中谈廉洁自律这个话题的时候,不知不觉中他已经爱从谈洗好手端好公家饭碗展开话题了。
㉒有人找他谈体会:“我以为您要求我们洗的不是手啊,是那心中想向外伸的欲望之手呢。”
㉓他并不作答,但父亲在他上班第一天让他转身回去洗手的事儿又浮现在脑海中,距离现在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了。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第①段有设置悬念的作用,能够激发读者去思考“父亲为什么要监督他洗手”,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不费多少事儿,就是洗一洗,干干净净地端公家的饭碗去”,不经意的一笔交代了父亲让“他”洗手的真正原因。
C.“洗手”是小说中反复出现的一个情节,它是行文的线索,串起了小说的情节,而且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D.文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对“他”进行刻画,表现了“他”对父亲的行为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转变过程。
8.小说中第⑨⑩两段在叙述顺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6分)
9.小说在塑造“父亲”这一形象时运用了哪些手法?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方孝孺,字希直,宁海人。父克勤,洪武中循吏。孝孺幼警敏,读书日盈寸。长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洪武十五年,以吴沉、揭枢荐,召见。太祖喜其举止端整,谓皇太子曰:“此庄士,当老其才。”礼遣还。及惠帝即位,召为翰林侍讲。明年迁侍讲学士,国家大政事辄咨之。帝好读书每有疑即召使讲解临朝奏事臣僚面议可否或命孝孺就扆(屏风)前批答时修《太祖实录》及《类要》诸书孝孺皆为总裁。燕兵起,廷议讨之,诏檄皆出其手。
建文四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孝孺曰:“事急矣。遣人许以割地,稽延数日,东南募兵渐集。北军不长舟楫,决战江上,胜负未可知也。”帝遣庆成郡主往燕军,陈其说。燕王不听。帝命诸将集舟师江上,而陈瑄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时六月乙卯也。帝忧惧,或劝帝他幸,图兴复。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乙丑,金川门启,燕兵入,帝自焚。是日,孝孺被执下狱。
先是,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成祖颔之。至是欲使草诏。召至,悲恸声彻殿陛。成祖降榻,劳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彼自焚死。”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国赖长君。”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曰:“此朕家事。”顾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车裂刑)诸市。孝孺慨然就死,时年四十有六。
孝孺工文章,醇深雄迈。每一篇出,海内争相传诵。永乐中,藏孝孺文者罪至死。门人王稌潜录为《侯城集》,故后得行于世。
(选自《明史·方孝孺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帝好读书/每有疑/即召使讲解/临朝奏事臣僚/面议可否/或命孝孺就扆前批答/时修《太祖实录》及《类要》诸书/孝孺皆为总裁
B. 帝好读书/每有疑/即召使讲解/临朝奏事/臣僚面议可否/或命孝孺就扆前批答/时修《太祖实录》及《类要》诸书/孝孺皆为总裁
C. 帝好读书/每有疑/即召使讲解/临朝奏事臣僚/面议可否/或命孝孺就扆前/批答时修《太祖实录》及《类要》诸书/孝孺皆为总裁
D. 帝好读书/每有疑/即召使讲解/临朝奏事/臣僚面议可否/或命孝孺就扆前/批答时修《太祖实录》及《类要》诸书/孝孺皆为总裁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皇太子,皇帝的长子,是封建社会皇帝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其地位仅次于皇帝。
B.学士,古代官名,唐宋时为文学侍从之臣,明清时内阁翰林院等均设学土之职。
C.榻,本指长狭而低的坐卧用具,也指置于榻前的几案。此处指宫殿中明成祖的宝座
D.海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古人称国境之内为海内,即全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方孝孺幼时勤学,超出同门。他幼时读书,一天可以读一寸厚的书页,拜宋濂为师后,学业超过同门名士。
B 方孝孺儒者楷模,深受重视。 姚广孝请明成祖不要杀方孝孺,明成祖答应了并准备让方孝孺草拟诏书。
C.方孝孺循法行事,慷慨就义。他认为明成祖的行为不合法,在与明成祖的对话中坚持原则,拒绝拟诏,慨然赴死。
D.方孝孺工于文章,影响巨大。他每写出一篇文章,人们都争相传诵;永乐年间,私藏方孝孺文章的人判死罪。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遣人许以割地,稽延数日,东南募兵渐集。
⑵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虞美人·大光祖席,醉中赋长短句
陈与义①
张帆欲去仍搔首,更醉君家酒。吟诗日日待春风,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
歌声②频为行人咽,记著樽前雪③。明朝酒醒大江流,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④。
[注]
①建炎三年腊月,陈与义与友人席益(字大光)在衡山相遇。当时,陈与义因躲避金兵而抵达湖南,席益则卸掉官职流寓衡山一带。次年元旦后数日,陈与义离开衡山赴邵阳,在席益为他举办的饯别宴上作此词。②歌声:席间歌女劝酒的演唱。③雪:指“雪儿”。雪儿为隋末李密歌伎,善歌舞,能够根据音律填词而歌。“雪儿”后来泛指歌伎。④衡州:今湖南衡阳。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句既描写了客观情景,点明作者即将启程远行的事实,又侧面表现了作者的主观心境。
B.“更醉君家酒”一句将作者不忍离去又不得不离去的复杂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含蓄而深切。
C.“吟诗”两句写作者与友人相聚时一起赋诗,天天盼望春天,可桃花刚开却要分别,无限惋惜溢于言表。
D.本词层次分明,上片叙事,描写了饯别宴上的情景;下片抒情,抒发了作者不忍离别的情感。
15请简要赏析词的末尾两句“明朝酒醒大江流,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的妙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①《阿房宫赋》中“ , ”两句形象地描写了阿房宫走廊曲折,屋檐高耸的特点。
②《阿房宫赋》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揭露和控诉了秦的自私无道的语句是 , ?
③《六国论》中表现诸侯国先人艰苦开辟疆土的句子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986年的中国文坛正迎着八面来风,由于各种域外的现代小说之风使我们已经紊乱的“风向标”吹得旋如转蓬,使得不少小说家心慌意乱而随风飘荡。当此之际.莫言得风气之先而又毫不动摇地坚持根本,敏锐及时地将域外小说艺术与本土民族文化进行了巧妙的 与嫁接。所以,更恰切地说,( ),他成功在此, 在此,影响亦在此。譬如他对福克纳铺排恣肆、执拗纠缠的语言文体的领悟,对博尔赫斯幻象形式下超验式体验方式的捕捉,对克洛德·西蒙 的生命感觉的张扬,对马尔克斯充满魔幻色彩的颓败家族历史主题的追寻等,这些都为他的同行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再说得具体一点,甚至可以这么认为,正是莫言夸张变形的感觉的极致运用,启迪了一大批中国作家打开他们钝化已久的感官世界,进而丰富了他们对外部世界和人类自身的感知方式与审美方式。但是,天才的仿效可以化为神奇的创造.拙劣的模仿却永远只能是 。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由于各种域外的现代小说之风把我们已经紊乱的“风向标”吹得旋如转蓬,使得不
少小说家心慌意乱而随风飘荡。
B.各种域外的现代小说之风把我们已经紊乱的“风向标”吹得旋如转蓬,使得不少小说家心慌意乱而随风飘荡。
C.由于各种域外的现代小说之风使我们已经紊乱的“风向标"旋如转蓬,使得不少小说家心慌意乱而随风飘荡。
D.各种域外的现代小说之风使我们已经紊乱的“风向标”吹得旋如转蓬,使得不少小说家心慌意乱而随风飘荡。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沟通 贡献 崇尚 东施效颦
B.沟通 奉献 崇拜 东施效颦
C.勾通 奉献 崇尚 以儆效尤
D.勾通 贡献 崇拜 以儆效尤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只不过,一个中介或者桥梁的作用恰逢其时地由莫言完成
B.一个中介或者桥梁的作用只不过由莫言恰逢其时地完成
C.莫言只不过是恰逢其时地起到了一个中介或者桥梁的作用
D.只不过是莫言起到了作用,恰如一个中介或者一座桥梁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6分)
俗语有云:“是药三分毒。”一些不良商家借助这个概念进行炒作,让不少人认为药物都有严重的副作用,视药物如“洪水猛兽”。那么,① ?一般来说,一种药物通常有多方面的作用,既有治疗疾病的作用,也会产生一些其他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说,任何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但是,② ,未必都是由药物本身的副作用引起的。在合格药物的常规使用中,如果使用方法、使用剂量不当,患者也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因此,③ ,切勿自行变更用药方式、调整用药剂量等。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5分)
据报道,8月18日下午,深圳“湾区号”中欧班列首次启程,从深圳出发驶向德国杜伊斯堡。2020年上半年中欧班列累计开行5122列,同比增长36%,仅6月就开行1169列,再创历史新高。在全球航空和海运因疫情出现不同程度的禁飞、停运、减运而导致物流不畅、贸易萎缩的情况下,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项目,中欧班列稳定有序运营,传递出中方同相关国家合作共赢、互利互惠的信号,为保障中欧及沿线国家物流畅通和物资供应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惠及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发展。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19年6月24日,大连地铁的车厢里,76岁的刘增盛老人拉着扶手笔直站立,腰部挂着一个写着“勿需让座”的LED显示牌,他被人们称为“硬核大爷”。
2019年10月,沈阳东北育才学校初中部13岁的学生赵一锦甘愿等待1个小时,将3.3万元救命钱物归原主,解了失主一家的燃眉之急。
2019年上海黄浦江畔的“人人屋”已经成了“网红打卡地”。走进小屋,里面有各种便民服务设施:直饮水、充电器、雨伞、微波炉、小冰箱、医药包……书架上的上百种书籍可随意翻阅。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乾安七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七次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1、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A(B项,“这种正当的‘生气’体现了个人权利意识的觉醒”错。文中第3段说“有人说‘会生气’是个人权利意识的觉醒”,第4段首句的“然而”表示转折,意味着作者并不一定赞同这种观点,而且作者认为这种“生气”容易走向极端。C项,“必然导致”错。第5段只是说“在一个多元社会……不可避免”。“社会的多元化”与“人与人之间的碰撞冲突”“以毒攻毒”“灼伤彼此”之间并没有一种必然的因果关系。D项,“只要……,就……”太绝对。“换位思考、彼此尊重”与“弥合差异、消除分歧,使得社会充满和气与朝气”,是一种必然条件关系,选项把它说成了充分条件关系。)
2.C(“通过对社会上弥漫的各种戾气、火气的批判”错。全文引例是正反结合的,既有“批评不正确现象”的反例,也有第7段有关“理论交锋”的正例。)
3.B(“它必然导致……”太绝对。原文只说“增加了走向极端的可能”。)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4.B(第二自然段只说“在‘典赞’活动的‘推波助澜’下这些优秀科普作品二次面世,引发了多次传播热潮”,B项夸大了“典赞”科学传播人物的作用。)
5.D(A项“打造了一批优秀的科普作品”错,由材料一第二自然段“在‘典赞’活动的‘推波助澜’下这些优秀科普作品二次面世”可知,“打造”一词使用不当。B项张冠李戴。原文材料二第一自然段说:“传统媒体的读者流失严重,逐漸转向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可知转向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的是“传统媒体的读者”,而非“传统媒体”C项“建立了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沟通,从而取得良好的科普效果”错,原文材料二第二自然段说:“期刊的编辑可以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社交网站,与读者进行互动沟通,分享心得,倾诉感想,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可知这只是建议,还未形成现实的结果。)
6.提高科普“用户黏性”的方法:
①发展更多的科学传播人物,让他们把新鲜的科学知识传播到每个人的心间;
②让优秀的科普作品传播,为大众了解重大科技进展提供专业又通俗易懂的内容,让大众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③传统科普期刊要实现转型,为大众提供具有鲜明特色的服务;
④用新鲜有趣的科普短视频把科学知识通俗化,传播给更广泛的用户。
(用户黏性,指用户对产品的忠实度,或依赖性,或消费期望)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概括文章观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概括说明材料中提供了哪些提高科普‘用户黏性’的方法”,然后根据这些问题给出答案。由本文材料二第二自然段对于提高“用户黏性”的举例和材料三的描述,可推知用户黏性是指用户对产品的忠实度或依赖性或消费期望。想要答好第二问,首先要理清文章内容要点,材料一第一自然段主要写科普界的科学传播人物的贡献,可总结方法一:发展更多的科学传播人物,让他们把新鲜的科学知识传播到每个人的心间;由第二自然段对科普作品的描述可总结方法二:让优秀的科普作品传播,为大众了解重大科技进展提供专业又通俗易懂的内容,让大众感受到科学的魅力;材料二主要是写传统科普期刊急需转型,根据文意可总结方法三:传统科普期刊要实现转型,为大众提供具有鲜明特色的服务;根据材料三最后一段表述,可直接提炼方法之四:用新鲜有趣的科普短视频把科学知识通俗化,传播给更广泛的用户。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7.D(“大量”运用神态描写错)
8.⑨⑩两段属于插叙。好处是:
①承接上文,交代了父亲坚持让儿子洗手的由来,使故事情节的发展更合理。
(丰富了文章内容,使情节更完整。/为下文故事情节发展做铺垫)
②通过回忆,写父亲从小对他洗手的要求,刻画了父亲教子有方的形象。
③以回忆中他长大后父亲很少过问和干涉他和现在要求他洗手的坚决对比,来表现父亲要他干干净净做人,廉洁自律的主题。
(每点2分,共6分)
9.①语言描写。如“洗洗手,把手洗干净,光光鲜鲜地上班去”,用含蓄、深沉的语言体现出父亲对儿子的教育。
②动作描写。如“父亲的手还是硬硬地指着脸盆和里面的清水”表现了父亲的严格。
③神态描写。如“父亲的神情显得太正儿八经了”,表现出父亲教育儿子时的严肃。④侧面描写。如“在工作中谈廉洁自律这个话题的时候,不知不觉中他已经爱从谈洗好手端好公家饭碗展开话题了”,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影响,从侧面烘托了父亲的形象。(每点2分,手法1分,分析1分;任意答出三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答案:B
11.答案:A皇帝第一顺位继承人是嫡长子。
12.答案:B 攻破南京后才让方孝孺草拟诏书。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派人以割让土地的事答应他们,拖延几天.到东南征募军队渐渐集结。
(倒装及省略句:以割地许之,稽延,募,集,各1分,句意1分。)
⑵方孝靖竭力请求守住京城来等待救兵,假如事情不成功,就应当为社覆而死。
(以,即,济,死—为动用法,各1分,句意1分。)
文言翻译:
方孝孺,宇希直,宁海人。父亲方克勤,洪武年间的好官。方孝孺年幼时很机警敏捷,每天读书超过一寸厚。他成年后跟从宋濂学习,宋濂的学生中的著名人士都不如他。方孝孺却轻视文学艺术,常常把阐明王道、获得天下太平作为自己的使命。洪武十五年,因吴沉、揭框的推荐.被大祖召见。大祖欣赏他举止端庄严肃,对皇太子说:“这是一个品行端庄的人才,你应当一直用他到老。”随后按照礼节送他回家。
到惠帝即皇帝位,征召他任翰林侍讲,第二年又升他做诗讲学士,国家重大的政事皇帝都要向他询问。惠帝喜欢读书,每当有了疑难,就召见他让他讲解。皇帝上朝大臣上奏事情,大臣们在皇帝面前讨论事情是否可行,有时皇帝就让方孝孺在屏风批复回答。当时撰写《太宗实录》和《类要》等书籍,方孝孺都是总的裁决人。燕兵作乱,朝廷商量讨伐他们,诏书和檄文都出自他的手。
建文四年五月,燕兵到了江北。方孝孺说:“事情紧急了。派人以割让土地的事答应他们,拖延几天.到东南征募军队渐渐集结。北方的军队不擅长使用船只打仗,在长江上决战,胜败也许还不知道呢。”皇帝派遣庆城郡主前往燕军,陈述方孝孺的意思,燕王不听。皇帝命令各将领把战船集中到长江上,但陈瑄却率领战舰投降了燕兵,燕兵就渡过了长江,当时是六月乙卯日。皇帝对此非常忧惧,有人劝主帝到其它地方去避难,再去图谋复兴。方孝靖竭力请求守住京城来等待救兵,假如事情不成功,就应当为社覆而死。乙丑这天,金川门被打开,燕兵入城,建文帝自焚。这一天,方孝孺被捉拿关进监狱。
在此之前,成祖在北平发兵,姚广孝把方孝孺托付给咸祖,对他说:“城池攻克这一天,方孝孺一定不会投降,希望你不要杀他。杀了方孝孺,天下读书风气就会断绝。”成祖点头答应了他。到这时,成祖想让他起草诏书。被召到宫中后,他悲痛的哭喊声响彻宫殿内外,成祖走下坐塌,劝导他说:“您不要折磨自己了,我只是想效法周公辅佐成王罢了。”方孝孺说:“成王在哪里?”成祖说:“他已经自焚死了。”方孝孺说:“为什么不拥立成王的儿子”成祖说:“治理国家要依赖年长一点的国君。”方孝孺说:“为什么不拥立成王的弟弟?”成祖说:“这是我们的家事。”回头让手下的人递给他笔和纸,说:“向天下发诏书,非你起草不可”方孝孺把笔投到地下,又哭又骂说:“死就死吧,诏书(我)是不可以(帮你)起草的。”成祖大怒,命令在闹市砍下他的头。方孝孺慷慨赴死,时年四十六岁。
方孝孺擅长写文章,醇厚精深豪迈。每一篇文章写出来,国内争相传诵。永乐年间,私藏方孝孺文章的人判死罪,他的门人王稌偷偷编录为《侯城集》,所以以后得以在世上流传。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D【解题】词的上、下片都描写了饯别宴上的情景,也都抒发了作者不忍离别之情。
15.(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①情景交融,酒醒时大江滚滚东流,一船离恨,表达了作者不忍惜别的情意,与首句
“张帆欲去”“更醉君家酒”相照应。(以景结情也可)
②拟物。抽象的“离恨”能用船来“载”,把“离恨”说成是船可载之物,化无形为有形,形象生动地表达了离恨之多。
③虚写(想象),此时作者还处于沉醉之中,却开始想象“明朝酒醒”之事,这种对未来的设想从时空角度增强了作者的恨别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①廊腰缦回,檐牙高啄。②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③暴霜露,斩荆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B【解题思路】文中画线部分有两处语病:一是“由于”与“使得”连用,使句子的成分残缺;二是结构混乱,“使我们已经紊乱的‘风向标’吹得旋如转蓬”实际上是“使我们已经紊乱的‘风向标’旋如转蓬”和“把我们已经紊乱的‘风向标’吹得旋如转蓬”两种句式杂糅在了一起。分析四个选项,只有B项全部修改正确。
18.A【解题思路】勾通:暗中串通;勾结。贬义词。沟通:使两方能通连。根据语境和词语的感情色形,应选用“沟通”。奉献:恭敬地交付;呈现。贡献:拿出物资、力量、经验等献给国家或公众。“奉献”与“贡献”都是褒义词,意思相近,但也有差别。“奉献”强调的是以一种无私的精神付出,“贡献”强调的是人的价值。根据语境应选用“贡献”。崇尚:尊重,推崇。崇拜:尊敬钦佩。“崇尚”常用于表述推崇某种观念或理念,“崇拜”的对象一般是人或文化等,二者的使用对象略有不同。根据横线后的“生命感觉”,应选用“崇尚”。以儆效尤:用对一个坏人或一件坏事的严肃处理来警告那些学做坏事的人。东施效颦:比喻盲目模仿,效果很坏。根据前面的“拙劣的模仿”,应选用“东施效颦”。
19.C【解题思路】从括号后面的“他成功在此,贡献在此,影响亦在此”来看,括号内所填语句的陈述对象应是“莫言”,根据前后主语一致性原则,应选C。
20.药物真的都有副作用吗
吃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很多
患者在吃药时一定要谨遵医嘱
21①8月18日下午,②深圳“湾区号”中欧班列首次启程,③2020年6月它再创历史新高,④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中欧班列稳定有序运营,⑤惠及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发展。
(每个关键信息1分,答全给5分)
四、22.作文(60分)
[题目解读]
材料中的三件事都是充满正 能量的事件。第一件事中,76岁的“硬核大爷”能够体谅年轻人的辛苦,不让年轻人让座,体现了老年人自立自强的品质。第二件事体现了13岁的学生拾金不昧的品质,彰显了新时代的青少年所具备的素质。第三件事中的“人人屋”属于市政建设,是为方便市民而建的,而它能够运行,从侧面反映了人们素质的提高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
[立意引导]
综合所给材料,可有以下几种立意:
①人们应该有一种向上、向善的追求;
②如果每个人都能够拥有正能量,社会就会更加美好;
③提高个人素质,能够促进个人的发展、社会的和谐、文明的进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乾安县七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乾安县七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松原乾安县高二下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