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全册第二节 氧气课时练习
展开鲁教版(五四制)化学八年级全一册 第四章 4.2氧气 课时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概念后者包括前者的是
A.单质 化合物 B.化合物 含氧化合物 C.化合反应 氧化反应 D.氧化物 纯净物
2.“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中正确的是
A.单质:铁、水 B.氧化物:氧化镁、碳酸
C.化合物:碳酸钙、氯化钠 D.混合物:海水、水银
3.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证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探究燃烧的条件
4.下列实验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 氢气通入氧化铜:黑色固体变成紫红色,试管口有无色液滴生成
C. 铁粉中加入稀硫酸:银白色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固体减少,放热,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D. 氧化钙与水反应,白色固体变成白色浆液,水沸腾,放热,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铁钉放进试管中 B. 取用少量液体
C. 闻气体气味 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6.下列对有关实验异常现象分析合理的是( )
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瓶底炸裂﹣﹣铁丝没有烧成螺旋状
B. 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无明显现象﹣﹣可能石灰水变质
C. 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水槽里的水变红了﹣﹣先熄灭酒精灯
D. 电解水得到的氢气与氧气体积比大于2:1﹣﹣氧气易溶于水
7.下列关于“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所属基本反应类型”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蓝紫色火焰——化合反应 B.木炭——红光 ——氧化反应
C.红磷 —— 白烟 ——化合反应 D.石蜡——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分解反应
8.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的是
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 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
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 D.水槽中液面下降
9.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10.某同学取用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与一定量的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下列有关氧气的体积(V)、二氧化锰的质量(n)与时间(t)关系的图示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1.A、B、C、D、E、F、G、H八种物质,有如图所示关系:其中A是一种暗紫色固体,B、G都是黑色固体,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E、F都是无色液体,H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在②的反应前后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请你根据上述信息,推断出下列物质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E________、H________。
12.能源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
(1)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 ______ 和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2)节约化石能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是能源进一步利用和开发的重点。
① 我国将推行乙醇汽油。乙醇汽油属于 ______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② 某品牌汽车使用相同标号的乙醇汽油和普通汽油时,每百公里油耗和CO排放量的数据如下表。
项目 | 平均油耗/L | CO排放量/g |
乙醇汽油 | 11.8 | 1.358 |
普通汽油 | 11.8 | 2.108 |
由表中数据可知,乙醇汽油对环境更友好的理由是 ______ 。
③H2是理想的清洁燃料。H2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④下列利用了新能源的是 ______ (填序号)。
13.用化学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是___________;
(2)“酒香不怕巷子深”、“花香四溢”等现象说明___________;
(3)我国推荐食用加碘盐,这里的“碘”指的是___________(填“单质”“元素”或“原子”);
(4)寒冷的冬天,“暖宝宝”因其能持久稳定发热受到人们的欢迎。“暖宝宝”中的发热原料是铁粉等物质。打开“暖宝宝”密封包装,原料与空气接触,“暖宝宝”就开始发热。“暖宝宝”发热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水、___________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14.什么叫氧化反应?________ .
三、解答题
15.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两根光亮的细铁丝分别盘成螺旋状,进行如下实验。
(1)实验1:取一根细铁丝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将其迅速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细铁丝未燃烧,从燃烧的条件分析细铁丝未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
(2)实验2:为了让细铁丝燃烧,同学们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并最终取得了成功。
①改进的方法是:________,迅速伸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②改进后细铁丝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
③集气瓶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④细铁丝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3)对比实验1和实验2,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16.如何证明一瓶气体是氧气?请简单说明.
17.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如何进行验满?
18.化学是造福人类的科学。
材料化学-------为防止食品变质常采用真空包装,目的是隔绝________。
检验塑料包装袋是否为热塑性塑料的方法(包括操作、现象)________。
19.我们已经学习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选用的细铁丝应先用砂纸打磨干净,这个变化属于________变化.
(2)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________.
(3)集气瓶内要预先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的目的________.
(4)火柴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
(5)某同学取一段纱窗网上的细铁丝,在自己收集到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请分析此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写两条即可).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D
【解析】
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因此单质和化合物属于并列关系,故A错误;
B、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含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化合物,前者包含后者,故B错误;
C、化合反应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有氧气参加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二者是交叉关系,故C错误;
D、氧化物属于化合物,化合物属于纯净物,因此氧化物也属于纯净物,故D正确。
故选D。
2.C
【解析】
试题分析:A中水是化合物;B中碳酸不是氧化物,因为含有三种元素;D中水银属于单质。故选C.
3.B
【解析】
A、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消耗氧气,装置中压强减小,导致水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即为氧气体积,进一步能够测定氧气含量,能达到实验目的的;
B、盐酸显酸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无法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
C、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且反应在密闭装置中进行,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能达到实验目的的;
D、水中白磷不燃烧、空气中白磷燃烧、空气中红磷不燃烧,对比实验现象说明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能达到实验目的的;
故选B。
4. D
【解析】A.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B. 氢气通入氧化铜:黑色固体变成紫红色,因为在加热条件下,试管口不能有无色液滴生成,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C. 铁粉中加入稀硫酸:黑色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固体减少,放热,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D. 氧化钙与水反应,白色固体变成白色浆液,水沸腾,放热,故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5. C
【解析】A、取用块状固体要先将试管横放,再将固体放到试管口,A不符合题意;
B、取用少量液体,瓶塞要倒放,胶头滴管的乳头不能朝下,B不符合题意;
C、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C符合题意;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需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防止生成物溅落瓶底使集气瓶炸裂,集气瓶底没放物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 B
【解析】解: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瓶底炸裂,是因为在集气瓶底部没有预先放一些水或沙子,故错误;
B、澄清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不变浑浊,可能是石灰水变质,也可能是所用盐酸太浓,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从而不变浑浊,正确;
C、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水槽里的水红了,是因为试管口未放棉花,故错误;
D、电解水得到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大于2:1,是氧气比氢气更易溶于水,氧气的溶解性是不易溶于水,故错误.
故选B.
7.C
【解析】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选项不符合题意;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但氧化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选项不符合题意;
C、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选项符合题意;
D、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物是两种,不符合“一变多”的特点,不属于分解反应,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C
【解析】
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说明氧气支持燃烧,不能说明氧气的含量,故错误;
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说明反应放热,不能具体的说明氧气的含量,故错误;
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说明空气中氧气占总体积的1/5,正确;
D、水槽中液面下降只能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减少,不能具体的说明氧气的含量,故错误。故选C。
9.C
【解析】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正确;
B、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正确;
C、描述实验现象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实验结论,故错误;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正确;
故选:C。
10.D
【解析】解:用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催化剂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根据用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催化剂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分析.
二、填空题
11. 高锰酸钾;二氧化锰;锰酸钾;过氧化氢;二氧化碳
【解析】根据题意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D是氧气,H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所以H是二氧化碳,在②的反应前后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所以B是反应②的催化剂,通常状况下E为无色液体,E在催化剂B的作用下生成无色液体和氧气,结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和方法可知,B是二氧化锰,E是过氧化氢,F就是水,A是一种暗紫色固体,A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锰、氧气和C,所以A是高锰酸钾,C是锰酸钾;氧气和单质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H是二氧化碳,G为单质碳;综上所述,A是高锰酸钾,B是二氧化锰,C是锰酸钾,E是过氧化氢,H是二氧化碳。
12. 石油 CH4+2O2 CO2+2H2O 混合物 每百公里平均油耗相同的情况下,相同标号乙醇汽油排放的CO比普通汽油少 2H2+O2 2H2O ABC
【解析】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甲烷与氧气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 CO2+2H2O;
(2)乙醇汽油里包括乙醇和汽油的其它物质,故为混合物;
由表中数据可知,每百公里一氧化碳排放,乙醇汽油比普通汽油低,故乙醇汽油对环境更友好的理由是每百公里平均油耗相同的情况下,相同标号乙醇汽油排放的CO比普通汽油少;
H2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 2H2O;
风力发电、太阳能路灯、核动力潜艇都属于新能源,故选ABC
13. 煮沸 分子在不断运动 元素 氧气
【解析】
(1)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故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是:煮沸;
(2)“酒香不怕巷子深”、“花香四溢”等现象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3)我国推荐食用加碘盐,这里的“碘”不是以分子、原子、单质的形式存在的,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指的是元素。
(4)“暖宝宝”发热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水、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14.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叫氧化反应
【解析】解: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叫氧化反应.故答案为: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叫氧化反应.
三、解答题
15. 铁丝红热 温度未达到细铁丝的着火点 铁丝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 火柴燃烧放热,使温度达到细铁丝的着火点 细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3Fe+2O2Fe3O4 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解析】
【详解】
(1)实验一:取一根细铁丝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红热,将其迅速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细铁丝未燃烧,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原因温度未达到细铁丝的着火点;
(2)实验二:①改进方法是铁丝下面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迅速伸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②这样做的目的是引燃铁丝,因为火柴燃烧放热,使温度达到细铁丝的着火点;③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Fe+2O2Fe3O4;
(3)对比实验一和实验二,铁丝都和氧气接触,实验二温度达到了铁丝的着火点,所以燃烧了,则得出的结论是: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6. 解:检验是否是氧气用的是带火星的木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气体的集气瓶内观察,如木条复燃,就证明是氧气.
【解析】根据氧气性质是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进行分析回答.
7.解:氧气具有助燃性,能支持燃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复燃,说明收集满了
【解析】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考虑本题.
18. 氧气;取样放入试管中加热,观察塑料是否熔化
【解析】食物变坏是食物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为防止食品变质常采用真空包装,目的是隔绝氧气。取样放入试管中加热,观察塑料是否熔化,如果熔化,是热塑性塑料,如果不能熔化,是热固性塑料。
根据食物变质是发生缓慢氧化反应及热塑性塑料的验证方法分析。
19. (1)物理变化
(2)增大铁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铁丝燃烧
(3)防止生成的四氧化三铁溅落把集气瓶炸裂
(4)给铁丝加热,使温度达到铁的着火点
(5)铁丝上有铁锈;氧气的浓度太低等
【解析】(1)取细铁丝的仪器名称是坩埚钳;铁丝表面一般有铁锈,用砂布擦去铁丝表面的铁锈;除去铁锈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铁丝绕成螺旋状可以增大铁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铁丝燃烧;
(3)集气瓶内要预先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的目的防止生成的四氧化三铁溅落把集气瓶炸裂;
(4)铁丝前端系一根火柴是为了给铁丝加热,使温度达到铁的着火点;
(5)在“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课中,某同学取一段纱窗网上的细铁丝,在自己收集的一瓶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应有的现象,原因可能是:铁丝上有铁锈;氧气的浓度太低等。
初中化学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2 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2 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课一练,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2 金属的化学性质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2 金属的化学性质课时训练,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八年级全册第二节 氧气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化学八年级全册第二节 氧气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