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吴江、相城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展开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初三学业质量调研试卷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30分,调研时间150分钟;
2.所有的答案均应书写在答题卡上,请按照题号顺序答在相应的位置,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书写在试题卷上、草稿纸上的答案无效;
3.字体工整,笔迹清楚,保持答题卡卷面清洁。
第一部分 积累·运用(18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
漫步古城苏州,常会在(qiān) ▲ 陌小巷中与弦索叮咚不期而遇。驻足聆听,吴侬软语,唱词(piān) ▲ 跹,如小桥流水般百转千回,令人沉醉。
这便是被赞(yù) ▲ 为“江南曲艺之花”的苏州评弹。200多年来,苏州评弹文化(mián) ▲ 延不息,宛如一位静静守护着江南文脉的灵魂歌者。
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与苏州弹词的总称,是采用吴语徒口讲说表演的传统曲艺说书戏剧形式。评弹弦索叮咚,如同江南的水。如果说评话犹如开阔澎湃的太湖,弹词则如穿街越巷的小桥流水。
苏州评弹说唱的内容,既有① ▲ (A.金戈铁马 B.大动干戈)的历史演义和叱咤风云
的侠义豪杰,也有儿女情长的传奇小说和家长里短的民间故事,② ▲ (A.曲高和寡 B.雅俗共赏),受众遍及士农工商乃至贩夫走卒。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①(qiān) ▲ 陌 ②(piān) ▲ 跹 ③赞(yù) ▲ ④(mián) ▲ 延
(2)根据语境,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成语填写在横线上。(2分)
① ▲ (A.金戈铁马 B.大动干戈) ② ▲ (A.曲高和寡 B.雅俗共赏)
2.根据要求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念天地之悠悠, ▲ 。(陈子昂《 ▲ 》)
② ▲ ,自将磨洗认前朝。( ▲ 《赤壁》)
③可怜身上衣正单, ▲ 。(白居易《卖炭翁》)
④但愿人长久, ▲ 。(苏轼《水调歌头》)
⑤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 。”(《论语·子罕》)
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 ▲ 。(诸葛亮《出师表》
⑦“舍生取义”是中国古代文人所推崇的一种生死观,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 ▲ ? ▲ ”,就是这种生死观的真情表白。
3.阅读丰子恺漫画《跌一跤,且坐坐》,下列诗句与漫画寓意最接近的一项是(▲)(2分)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C.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52分)
4.阅读选段,结合整部作品来揣摩,下面哪一项最有可能是吴敬梓的写作用意? (▲)(2分)
王冕放牛倦了,在绿草地上坐着。须臾,浓云密布,一阵大雨过了。那黑云边上,镶着白云,渐渐散去,透出一派日光来,照耀得满湖通红。湖边山上,青一块,紫一块。树枝上都像水洗过一番的,尤其绿得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苞子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王冕看了一回,心里想道:“古人说:‘人在图画中’,其实不错!可我这里没有一个画工,把这荷花画他几枝,也觉有趣!”又心里想道:“天下那有个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画他几枝?”
(选自《儒林外史》第一回)
A.细致描绘了雨后的湖光山色,突出了自然明亮可爱之美,实则是含蓄地交代了当时的社会背景,暗示士人的春天已经到来。
B.王冕觉得画荷有趣,认为自己一定可以学会,后来果然全县闻名。作者意在告诉读者:“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C.荷即莲,出淤泥而不染,作者细写荷的情状和王冕对荷的喜爱,且把它放在第一回,是想通过王冕来“敷陈大义”“隐括全文”。
D.作者写王冕赏荷的际遇,是想把王冕塑造成画家的形象,从而引出下文时知县、翟买办索画等情节,在对比中表现时知县等人的心机。
5.同学们对《水浒传》中的重点人物进行了专题探究,下面是小苏梳理的关于鲁智深这一人物的重要情节,请你一起来参与,参照示例,完成表格内容。(5分)
鲁 达 生 平 | “一拔” | ① ▲ ,收伏众泼皮 |
“二打” | ② ▲ ,义救金翠莲 | |
单打二龙山 | ||
“三闹” | 大闹五台山 大闹桃花村,义救刘姑娘; 大闹野猪林,③ ▲ 。 | |
最终坐化 | 浙江坐化 | |
启示 | 鲁智深的一生不是“闹”就是“打”, 甚至杀人放火,但最后却得以“坐化”, 你怎样理解作者安排这一结局的用意? |
[我的思考] ④ ▲ |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6~10题。(15分)
[甲]五人墓①
桑调元
吴下无斯墓,要离②冢亦孤。义声嘘侠烈,悲吊有屠沽。
阘冗③朝廷党,峥嵘里巷夫。田横④岛中士,足敌五人无?
[注]①五人墓:指明朝天启年间,为保护忠臣周顺昌,参与反抗阉党暴动而被杀害的颜佩韦等五位苏州普通市民的墓,在山塘街。②要离:春秋时刺杀吴王僚的刺客。③阘(tà)冗:形容品格卑鄙。④田横:齐国贵族,齐亡,率部逃至海岛,后耻于事汉,率部自杀。
[乙]周忠介公①遗事
汪琬
周忠介公顺昌,字景文,明万历中进士,历官吏部文选司员外郎,请告归,是时太监魏忠贤乱政,御史倪文焕承忠贤指劾公,遂削籍。
而会苏杭织造太监李实与故应天巡抚周公起元及公有隙,追劾起元,窜公姓名其中,遂遗官旗②逮公。公知之,怡然不为动。
比宣旨公廨,巡抚都御史毛一鹭、巡按御史徐吉及道府以下皆在列。小民聚观者数千人,争为公呼冤,声殷如雷。诸生王节等直前诘责一鹭,谓:“众怒不可犯也。明公何不缓宣诏书,据实以闻于朝。”一鹭实无意听诸生,姑为好语谢之。官旗见议久不决,又讶抚按官不以法绳诸生也,辄手锒铛擿②地有声,大呼:“囚安在?”且曰:“此魏公命,可缓邪!”众遂怒曰:“然则伪旨也。”争折阑楯④,奋击官旗,官旗抱头东西窜,或升木登屋,或匿厕中,皆战栗乞命,曰:“魏公误我!”有死者。
一鹭惧,召骑卒介而自卫。夜要御史上疏告变,檄有司捕民颜佩韦等十余人系之。越八日,公竟就逮。既至京师,下诏狱,坐赃拷掠,瘐死狱中,而忠贤复矫旨杀佩韦等五人。
(选自《尧峰文钞》,有删改)
[注]①周忠介公:周顺昌(1584年 - 1626年),字景文,谥号忠介,南直隶吴县(今江苏州)人。②官旗:明代锦衣卫。③擿:同“掷”。④阑楯(shǔn):栏杆的横木。
6.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7.下列对[甲]诗和[乙]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甲]诗中的“屠沽”指屠夫和卖酒的人,泛指普通百姓。诗的第二联是说为五人之死悲恸哀悼的只有普通百姓。
B.[甲]诗中要离和田横岛上的壮士都是人们熟知的忠臣义士的代表人物,诗人把他们和五人相比,强调了五人之死意义重大。
C. [乙]文把诸生王节等置身于“小民聚观者数千人,争为公呼冤,声殷如雷”的环境中,突出他们行为的正义性和代表性。
D. [乙]文中官旗先是“手锒铛擿之地有声”,后“抱头东西窜”“皆战栗乞命”,反差巨大,讽刺了官旗的色厉内荏、外强中干。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①小民聚观者数千人,争为公呼冤。
▲
②明公何不缓宣诏书,据实以闻于朝。
▲
9.你对[甲]诗中的“阘冗朝廷党,峥嵘里巷夫”是怎样理解的?请结合[乙]文内容简要分析。(4分)
10.网络上热传“江苏十三市彪悍民风排行榜”,其中苏州民风彪悍值排名全省垫底,网民给予
苏州人以下评价,小苏和小城对此展开了讨论。请你根据语境,结合[甲]诗和[乙]文,补写小城的话。(3分)
NO.13 苏州 现实中,苏州人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不惹事,自个过自个的生活。 |
小苏:苏州人性格温和,说话都是吴侬软语,这个排名也算恰当吧。
小城:我以前对这个排名就有点怀疑,今天读了[甲]诗和[乙]文,我更不相信这个排名了。因为 ▲
阅读下面的文本材料,完成11~15题。(14分)
材料一
短视频是指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高频
推送的视频内容,几秒到几分钟不等。由于短视频内容较短,所以既可以单独成片,也可以成为系列栏目。
短视频制作具有生产流程简单、制作门槛低、参与性强等特点,又比直播更具有传播价值,
超短的制作周期和趣味化的内容对短视频制作团队的文案以及策划功底有着一定的挑战,优秀
的短视频制作团队通常依托于成熟运营的自媒体或 IP,除了高频稳定的内容输出外,也有强
大的粉丝渠道;短视频的出现丰富了新媒体原生广告的形式。
(摘自“百度百科”,有删改)
材料二
未来,短视频平台应当如何发挥自身优势,以“短”补短?
要树立正确的平台价值意识。短视频平台必须要建立社会责任意识,从国家利益、社会责
任的高度出发,弘扬主流价值观,引导正能量的传播。要构建短视频内容生态。短视频平台应扩展自身的外延市场,以“短”内容为依托,逐步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生态空间,形成可持续发展道路。平台方应深耕内容引导,扮演好时代主音传播者和引领者的角色。内容引导有利于减少不良视频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减轻平台自查自纠的负担,还有利于将乱象式生产转化为类型化、多样化的生产。平台可以主动发起多种主题的短视频活动,号召网民广泛参与,从内容把控上由被动变为主动。长远来看,只有够清晰、有特色的发展定位,才能真正帮助短视颇平台以短取胜、以优取胜。
(摘自光明网,有删改)
材料三
短视频的一个很突出的社会功效,就是对突发新闻事件的记录和及时发布。在人人都有摄像头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突发事件的记录者和传播者,同时,一键转发功能会让事件飞快传播,这让许多小人物的困难有了可以被大家关注和帮助的可能。但这十几年的网络热点事件的沉浮反转教训,也让我们看到,由于短视频传播的快捷,常常会让大众在不了解事情来龙去脉的情况下,可能已经有无辜者被莫名网暴。无论无意还是有意的断章取义,都可能误导公众,短视频新闻的劣势是显而易见的。
短视频兴起之初,人们很兴奋,因为可以用一两分钟甚至几十秒的有趣内容来填补日常生活中的零碎时间,比如等公交、坐地铁、咖啡厅等人、甚至如厕时间,短视频就是个很不错的消磨方式,因为短,所以可以随时停止,所以,人们一度欢呼“用短视频杀死碎片时间”。但不知何时,短视频已经像病毒一样无处不在,已经反客为主地掌控了它的“主人”们,占据了人们大量的时间乃至睡眠,于是,“杀死碎片时间”变成“被碎片时间杀死”。很多人没有任何防备地被短视频反噬。
视频当道之前,孩子们的精神世界是由书籍和广播养成的,那些文字里、评书里的故事,通过文字叙述带给孩子们一个无限的想象空间。电视兴起后,长时间被动画片和电视剧牵着鼻子走的孩子们,想象空间被现成的画面所限制。即便如此,电视一代还是好过短视频一代,因为连续剧是线性叙事,故事毕竟有连续性,而观者也有一定程度的情感带入。而短视频时代,快速移动快速切换的画面让孩子们来不及停下来思考,更无从拓展思维空间、发挥想象力。
更精糕的影响是,快速切换的短视频带给孩子的是断点式的思维模式,使得相当一部分孩子的思维缺乏连贯性。很多孩子脑中拥有大量的碎片化知识,但却形成不了自己独特的认知。所以我们看到,好多孩子思维跳跃能说会道,但谈吐的内容也只是网络信息的搬运,而较少完整输出自己的生命感受和思考。这是特别值得家长警惕和反思的大问题。
(摘自《北京日报》,有删改)
11.下面对于“短视频”特征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新媒体平台上播放,适合移动和短时休闲时观看。
B.内容较短,可单独成片,也可制作系列栏目。
C.可以对实发新闻事件进行及时记录与发布。
D.手指向上一滑,短时内即可获取足够的信息。
12.你认为短视频平台如何才能做到“以短取胜”?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3分)
▲
13.下列推断符合上述三则材料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在等公交、坐地铁时刷刷短视频,可以用有趣的内容来消磨等待的时间。
B.与其花时间看《水浒传》这本书,还不如每晚睡前刷一下《水浒传》短视频。
C.短视频的“短”,使得对短视频制作团队的文案及策划功底缺乏一定的挑战性。
D.短视频是线性叙事,快速移动、快速切换的画面,让孩子们来不及停下来思考。
14.读完这三则材料,小苏和小城进行了以下对话,请你根据语境,补写小苏的话。(3分)
小城:短视频真的是一把双刃剑啊!
小苏:是的,① ▲ ,正如材料中所写:
短视频的出现丰富了新媒体原生广告的形式,对突发新闻事件的记录和及时发布,对日常生活中零碎时间的填补……但短视频也有给人们带来思维、认知和情绪等诸多方面问题的弊端,如材料中所写:② ▲ 。
15.如果将上述三则材料整合成一篇文章,你会怎么写?请根据写作需要先调整三则材料的顺序,再写出这篇新文章的行文思路。(4分)
三则材料的顺序应该是: ▲ → ▲ → ▲
新文章的行文思路是: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题。(16分)
我的《清明上河图》
冯骥才
①与我纠结了几十年的一幅画,是世人皆知的《清明上河图》。
②我是画山水出身,初识它时却感到强大的震撼。一个画家居然敢于把一个城市画下来,古今中外惟有这位宋人张择端。当时我二十岁出头,气盛胆大,居然发誓要把它临摹下来。现在想来,我对它的痴迷与我对民俗兴趣的潜质分不开。
③要临摹好《清明上河图》必需读懂原作,但原作藏在故宫,只能一次次坐火车到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绘画馆去看,并把认识到的一些细节记在小本上,常常一看就是两三天,随即带着读画时新鲜的感受跑回来,伏在案上,对照印刷品来摹写。
④我最初临摹《清明上河图》是失败的。我以为自己习画是从宋人院体画入手,临摹这幅画不会太难。但动手临摹才知道,除去画中的山石、树木和流水我画过,大量的民居、人物、舟车、店铺、家具、风俗事项和生活物品,都从未画过,不知道画法,很难下手。而张择端笔法既是写意,也是工笔,洗练又精准,活灵活现,在旁人的画中不曾见过。画家的个性愈强,愈难临摹,而张择端用的笔是秃锋,行笔时还有些“战笔”,苍劲生动,颇含韵致,仿效起来更难。
⑤重新燃起临摹《清明上河图》的决心,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时我从事的仿古工作被迫停止,天天闲着,有大把的时间,可用来临摹这幅绘画史上的巨制。
⑥我先做好充分准备。自制一个玻璃台面的小桌,下置台灯,把用硫酸纸勾描下来的白描全图铺在玻璃上,敷以素绢;待电灯一开,画面清晰地照在绢上,这样再对照印刷品临摹就不会错位了。可是我没有张择端用的那种秃笔怎么办?我琢磨出一个好办法,用火柴吹灭后的余烬烧去毛笔锋毫的虚尖,这种人造秃笔画出来的线条,竟然像历时久矣的老笔一样苍劲。同时,我还对《清明上河图》中的各种技法悉心揣摩,先要另纸练习,直到有了把握,才敢上手临摹。这样,始自卷尾,由左向右,一路下来,愈画愈顺,感觉自己的画笔随同张择端一起穿街入巷,游逛百店,与往来行人摩肩擦背,推推搡搡。
⑦正当我感觉完成这幅巨画的临摹应无问题时,忽然出了一件意外的事。
⑧一天,邻居引来一位美籍华人说要看画。据说这位来访者是位作家。我当时还没有从事文
学创作,对作家心怀神秘和景仰,遂将正在临摹中的《清明上河图》抻开给她看。画幅太长,画面低垂,我正想把画放在桌上,谁料她突然跪下来看,那种虔诚之态使我大吃一惊。当她说如果她“有这样一幅画,就会什么也不再要了”时,我被深深打动,以为真的遇到艺术上的知音,当即说我给你画一幅吧。她听了,那表情,好似已到了天堂。
⑨艺术的动力常常是被感动。于是我放下手中画了一小半的《清明上河图》,第二天就去买绳和裁绢,用红茶兑上胶矾,一遍遍把绢染黄染旧染匀,再在屋中架起竹竿,系上麻绳晾绢.那条绢有五米多长,便折来折去地在我小小房间的半空中“游走”。此时的我,对这幅画临摹得正是得心应手,动笔画起来很流畅,对自己也很满意,天天白日上班,夜里临摹,直至更深夜半。嘴里嚼着馒头威菜,却把心里的劲儿全给了这幅画,那年我三十二岁,精力充沛,一口气干下去,到了完成那日,掐指一算居然用了一年零三个月!
⑩此后,一些朋友看了这幅无比繁复的巨画,劝我不要给那位美籍华人,我执意说:“答应
人家了,哪能说了不算?”
⑪待到1978年,那位美籍华人来到中国,从我手中拿过这幅画的一瞬,心里真有点舍不得。
我觉得她是从我心中拿走的。她大概看出我的感受,说她一定请专业摄影师拍一套照片给我。此后,她来信说这幅画已镶在她家纽约曼哈顿第五大街客厅的墙上,还是请华盛顿一家博物馆制作的镜框呢。信中夹了几张这幅画的照片,却是用傻瓜相机拍的,光线很暗,而且也不完整。
⑫1985年我赴美参加爱荷华国际笔会,中间抽暇去纽约看她,也看我的画,我的画的确堂而皇之被镶在一个巨大又讲究的镜框里,内装暗灯,柔和的光照在画中那神态各异的五百多个人物的身上。每个人物我都熟悉,好似“熟人”。虽是临摹,却觉得像是自己画的。我对她说别忘了给一套照片做纪念。但她说这幅画被固定在镜框内,无法再取下拍照了。属于她的,她全有了;属于我的,一点也没有。一时我有被掠夺的感觉,而且被掠得空空荡荡。它毕竟是我用年轻生命中整整的一年换来的!
⑬有人说,你很笨,叫人弄走这样一幅大画!
我想说,受骗多半源自一种信任或感动。世上最美好的东西并没有人拿走,还在我身上。
而且,还有这未完成的小半卷的《清明上河图》,藏于画室,自我见证。
(选自2022年3月11日《新民晚报》,有删改)
16.下列对本文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初识它时却感到强大的震撼”句中“却”字有转折的意思,表明“我”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动,也突出了《清明上河图》巨大的艺术魅力。
B.作者一开始认为自己习画是从院体画入手,临摹《清明上河图》会很简单,但后来发现张择端笔法多端、个性很强,所以一开始临摹失败。
C.文章标题“我的《清明上河图》”指的是被美籍华人精心算计拿走的那一幅作品。文中作者对美籍华人的功利市侩、言而无信进行了谴责。
D.后来美籍华人的失信,实则前文已经多次埋下伏笔,例如“我以为真的遇到艺术上的知音”,句中“我以为真的”暗示“不是真的”。
17.联系上下文,赏析第⑥段中的画线句。(4分)
这样,始自卷尾,由左向右,一路下来,愈画愈顺,感觉自己的画笔随同张择端一起穿街入巷,游逛百店,与往来行人摩肩擦背,推推搡搡。
▲
18.阅读文中美籍华人和“我”交往要画的语段,完成下列表格。(3分)
美籍华人表现 | “我”的心理感受 |
突然跪下来看画 | 被深深打动 |
从我手中拿过画 | ① ▲ |
来信说画已镶好,信中夹了几张不完整的照片 | ② ▲ |
③ ▲ | 被掠夺,空空荡荡 |
19.文章第⑫段说“属于我的,一点也没有。一时我有被掠夺的感觉,而且被掠得空空荡荡。”
但第段又说“世上最美好的东西并没有人拿走,还在我身上。”是否矛盾?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
▲
20.有人评价冯骥才的散文说:“冯骥才的一些怀人忆事的散文,是可以当作小说来读的。”请
你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在“曲折的情节”“鲜活的人物”中任选一个角度,对此观点作简
要分析。(3分)
[链接材料]
小说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样式。那生动的故事,曲折的情节,鲜活的人物,多样的表现手法,一定给你留下过深刻的印象。
——《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
▲
第三部分 写作·表达(60分)
21.作文。(60分)
春天里,阳光下,一切都会闪闪发光。“春到人间草木知”“春风十里柔情”“留连戏蝶时时舞”… …春天是本书,远不止“花红柳绿”,可观可思,意蕴无穷。
请以《春天是本书》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②不要少于6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③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苏州市吴中、吴江、相城区2019届初三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苏州市吴中、吴江、相城区2019届初三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共8页。
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吴江、相城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吴江、相城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共17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吴江区、相城区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吴江区、相城区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答题,阅读下面名著片段,完成问题,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文,完成问题,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问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