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24* 月迹教案
展开第24课 《月迹》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1.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月亮属于我们每个人”的含义。
2.培养学生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行文线索,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2、了解孩子们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以及期盼美好事物人人都享有的纯真愿望。能说出作者通过寻找月迹所要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互阅作业
1、字词检测。
倏忽( ) 锨刃( ) 袅袅( ) 粗糙( )
面面相觑( ) 嫉妒( ) 掬着沙( )
踪迹( ) 争执( ) 酥酥( )
2、诗句积累。
根据下面提供的特定环境,填写相关的古代诗句:
前几年中秋,我驻美使馆召开了部分留学生座谈会。主持人的发言引用了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的名句:( ) 。
同学们的发言先后引用了张九龄的诗句: “海上生明月,( ) 。 ”
李白的诗句:“举头望明月,( ) 。 ”
杜甫的诗句: “( ) ,月是故乡明。”
苏轼的诗句: “但愿人长久,( ) 。 ”
王安石的诗句: “ ( ),明月何时照我还?”
3、在成人眼里月亮代表的是什么?这个问题也可这样问:即在成人眼里月亮有怎样的内涵?
二、作者简介
结合注解以及资料了解作者。
明确:贾平凹 (1952~)当代作家,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1975年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 。著有小说集:《商州散记》《天狗》。 长篇小说:《浮躁》,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 。
三、自学
1.自学内容一:通读课文 ,感知文章内容。
自学方法:(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从字面上看,“月迹”是什么意思?
明确:(1)时间:中秋的夜里
地点:中堂里、院子里、院子外
人物:奶奶、我和弟妹
事情: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
中秋之夜,为了寻找到月亮,一群孩子从堂屋追到院子,从院子追到河滩,充满童真童趣。
2. 月亮移动的踪迹、月亮变化的轨迹。
(“月迹”还可理解为孩子们寻找月亮的足迹。)
3. 自学内容二:整体感知,牵行踪。
自学方法:初步理解了标题的含义,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思考。
(提一个要求:要求大家找找孩子们寻月的足迹,找找月亮的踪迹,并且在文章中勾画出来。)
(1)文中借助哪些事物清晰地描绘出月亮移动的踪迹?
(2)“月亮走,孩子也走”, 孩子们寻月的足迹是什么?
(3)围绕月迹,文中写了孩子们的哪些活动?
(4)文中的孩子为什么会不断地去追寻月亮呢?
噢,他们一直是在奶奶的提示下寻月的。
划出奶奶的提示性语言(四句)
奶奶的这些话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③分析奶奶话有什么作用?分析奶奶的形象
四、练习(解题、互阅或自阅)
1.仿写训练。(字数不少于50个字)
课文中有很多描写月光的句子,请你找出来好好品味。并试着写一段你所见到的月色。
例1: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竹篁在月光下变成了一片黑色。 (沈从文《边城》)
例2:一梳月亮象形容未长成的女孩子,但见人已不羞缩,光明和轮廓都清新刻露,渐渐可烘衬夜景。(钱钟书《围城》)
写作指导:
善于抓住月色特点,从形状、色泽等多角度进行描写。
可借助其他景物衬托月色特点。 运用恰当的修辞和生动优美的词语。
2.小试牛刀。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行文线索,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2、了解孩子们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以及期盼美好事物人人都享有的纯真愿望。能说出作者通过寻找月迹所要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互阅交流作业《小试牛刀》
二、自学内容一: 品味赏析语言
孩子们在追寻月儿的过程中,充满着童真童趣,文章中很多语言都是儿童化的语言,折射出儿童天真、烂漫的天性,请大家浏览课文,迅速寻找这类句子,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自学方法:
(1)文中使用叠词的句子还有哪些?请大家继续寻找。
示例A、“尽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
(玉玉的,银银的,从形象和色彩的角度写出月亮的白、亮)
B、“粗粗的桂树,疏疏和枝,疏疏的叶,……” 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粗粗”的写桂树的壮,“疏疏”写枝叶的稀,“累累”写出花朵的多。)
C、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
(写出桂花香的若有若无,断断续续。)
(2)儿童化的语言不仅仅表现在叠词上,还有一些句子也同样富有童真意趣。我这里有一个例子,“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这里的“了”表现孩子在镜中发现月亮的喜悦之情。文章还有很多这样的句子,请同学们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它所表达的情感。
A、“那满圆却慢慢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
(“亏了”表现孩子发现月亮走后的失望之情)
B、“月亮是属于我的了!”
(“了”表现出三妹的喜悦之情)
C、“似乎我们已在了月里……”
(“了”,舒缓语气,表现孩子们在沉浸在月亮里的陶醉之情)。
(3)这些语言使文章充满了孩童气息。孩子们在寻月的过程中,不仅充满了童心,童真,童趣,还有奇妙的想像。从文中找出富有丰富想像的语句。
A、“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
(把事物拟人化,形象生动)
B、“似乎我们已在了月里,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这一棵了。”
(由桂树联想到自己似乎就在月中,月桂就是庭桂)
C、“我想:月亮里,地应该是银铺的,玉砌的”
(创造性构想,既有形象,又有色彩)
D、“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
(月亮在心里,童心的体验极为奇特)
E、“月亮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比喻,天空是我的作品,我们是月亮的主人,想像奇特而又生动。)
(4)理解“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三、自学内容二:理主旨
自学方法:
(1)一路寻月,那么弟弟、妹妹、我都找到一个怎样的月亮?
弟弟说:我所要的。 (喜爱、赞美、热望)
妹妹说:是个好。
(“好”就是指美好的东西——月亮那么美丽和纯洁,给每个人都带来美的享受。是美的化身,是所有美好事物的代表、象征,月如童心,纯洁、无暇。)
我:同意他们的话,是天空上的印章,天空也是我们的。
(印章起着证明的作用,表明所有和负责。一轮圆月衬着无边无际的天空,像一枚小小的印章盖在书本上,既然月亮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那无垠的天空也是属于我们的了。 长天为纸月为印,如果天空是一个巨幅纸页,“我”就是天空的主人!天空是我创造的)
(2)文章开篇写孩子们什么都不满足,结尾写大家都觉得满足了,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 ——寻月的过程让孩子们明白:美好的月亮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
(3)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明月,明月是美好的化身。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是属于每个人的 ,只要我们努力去寻找,就能找到我们所需要的美好事物。
(月亮是美的,天空也是美的。无边无际的天空象征着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寻找到生活中的美,对美的追求,应该是人生的座右铭。)
(4)读完这篇文章,你觉得在孩童的眼里月亮代表什么?
美好、圆满……
四、练习:
请你从下面提供的自然景物中任选一种,发挥想象,写出其特征及你的感受。(100字左右)
星空、风、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24* 月迹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24* 月迹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提示目标,学生自学,质疑问难,合作探究,巩固新知,当堂训练,课外作业,拓展延伸,教师小结提出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24* 月迹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24* 月迹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置情境,引入新课,检查预习情况,交流梳理,体会品味,总结全文,课后拓展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人教部编版24* 月迹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24* 月迹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激趣导入,课前预习,整体感知,课文研读,思考探究,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