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记叙文知识点(共36张PPT)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19356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记叙文知识点(共36张PPT)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19356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记叙文知识点(共36张PPT)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19356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记叙文知识点(共36张PPT)第4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193563/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记叙文知识点(共36张PPT)第5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193563/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记叙文知识点(共36张PPT)第6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193563/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记叙文知识点(共36张PPT)第7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193563/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记叙文知识点(共36张PPT)第8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193563/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记叙文知识点(共36张PPT)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记叙文知识点(共36张PPT),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人称及其作用,整体把握揣摩细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定义: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分类: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顺叙的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使读者印象深刻。
倒叙的作用: 制造悬念, 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刻板单调,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插叙的作用:内容上:1,交代了….内容背景。2,解释了….的原因。3,突出人物的某种性格或品质。4,突出文章主题。
结构上:1,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2,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3,使文章内容丰富,情节起伏。4,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感染力。
补叙的作用 起补充交代的作用,行文严密,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使中心更突出。
句子赏析:1,从描写角度。 从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方法入手,揭示其与描写对象特点之间的关系或作用。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 人物描写: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细节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空间、场景2、渲染环境气氛3、烘托人物心情4、烘托人物形象5、结构上,为……做铺垫,推动故 事 情节发展。
人物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作用:1、塑造人物性格 2、推动情节发展 3、揭示文章主题答题规范:运用了...描写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形,写出了人物...的心理(心情、情感),刻画了...(人物形象),表达了对(人物)的情感。
2,从修辞手法角度。A比喻能使意思明白浅显,具体形象。B夸张能突出事物特征。C拟人能使事物生动形象。D反复多次强调,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抒情强烈, 富有感染力。
E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F对偶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G设问自问自答,容易引人注意。H反问有时讽刺揭露,有时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修辞的作用:拟人:将物人格化,描写形象,表意丰富,生动有趣。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比喻:1,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2,使深奥的道理浅显易懂。反复:1,多次强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2,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排比:1,内容集中,增强气势。 2,叙事透辟,条分缕析。 3,长与抒情,更有气魄。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使文章波澜起伏有变化。对偶:1,句式整齐,结构一致。 2,形式优美,音韵和谐。
3,从表现手法角度。对比、欲扬先抑、衬托、象征、照应、渲染、烘托、铺垫、情景交融。4,从表达方式角度。 描写句: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和意义,生动形象。抒情句:突出感情,增强感染力,引起共鸣。议论句:揭示所写内容的意义,突出中心。
表现手法及作用:对比:作用:通过比较,与某事物形成鲜明 对比,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欲扬先抑:作用: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描写的对象,使文章内容更有波澜,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托物言志: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出自己的志向和意愿,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和享受。
借景抒情: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情感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象征: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作者的某种情感,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卒章显志:层层铺垫,直到最后才突然揭开谜底,令人恍然大悟,然后又转入深深的思考当中。
前后照应:在开头和结尾的内容上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是对同一情况作出解释、说明、交代,使文章浑然一体,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铺垫:在主要人物、事件高潮出现之前,对环境、情绪、气氛等所作的描写,借以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艺术效果。
设置悬念:设置疑团,不做解答,以唤起读者“究根究底”的欲望和急切阅读的心理,其作用是引起读者的主义和思考,激发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5,从哲理角度。哲理就是指那些有关珍爱生命、感悟人生、感悟生活、有关亲情、友情、做人道理等的感悟。如果句子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那就可以从哲理的角度回答。6,从句式角度。 陈述句语气平缓,不温不火;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设问句、反问句加重语气;感叹句抒情强烈;排比句层层深入,气势磅礴。
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第一人称作用:
特点:以“我”的口吻角度展开记叙。
作用: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情感和渗透作者的主观意识,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作用:
特点:用“你”“你们”来叙述。
作用:缩短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作用:
特点: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以一种叙述发生在他人身上的事情的口吻,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作用: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形式比较灵活自由。
标题作用: 1,表明写作对象。 2,概括主要内容。 3,文章的行文线索(题目如果是一个人、一件物、或是一件事等,标题有可能是行文线索) 4,揭示主题,点明主旨。 5,标题新颖,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开头段落作用:内容角度:1,概括具体内容。2,开篇点题。结构作用:1,总领下文,引出下文。2,照应标题。3,吸引读者。4,奠定…感情基调。5,线索。6,为下文做铺垫。
中间段落作用:内容角度:1,概括具体内容。 2,表达情感,点明中心。结构角度:1,承上启下(承上、启下、承上启下) 2,照应标题或前文
结尾段落作用:内容角度:1,概括具体内容。 2,点明中心,升华主题。结构角度:1,总结上文(或全文) 2 2,照应标题、前文。 3,设置悬念,引发思考
理解句子含义:1,结合上下文理解:理解句子含义,首先要将句子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分析。2,抓住关键词理解:一般要求理解含义的句子都不会很长,句中个别词语用得别致、有特色,使整个句子显得非同一般。
3,根据修辞手法理解:句子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反复等修辞,就要根据语境作具体分析4,从表达方式角度: 描写句:根据语境,分析出描写对象的特征和意义。 抒情句:联系全文的情感,结合语境,分析出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议论句 :联系文章主旨,结合语境,分析出句子所表达的基本意思。
语言特色:质朴,语文通俗化、口语化;少用修辞手法,较少有描绘性的语句。华丽,讲究节奏和韵律,多描绘性语言;多运用比喻、排比、拟人、引用等修辞。
直白,直接表达作者的感受或观点,不拐弯抹角。含蓄,多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善用象征、双关、设问、比喻等手法、不直接表达情感。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考点梳理(共23张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同上结合内容,特殊段落,插叙语段,内容上插叙的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复习(共33张PPT),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梳理,那年冬天的一个下午,南京车站,“我”,比喻定义,比喻辨析,比喻VS拟人,反问VS设问,常见题型,整体情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四记叙文阅读生活感悟(共42张PPT),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生活感悟,在“我”十二岁时,吃饺子,高粱秆食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