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11 考点1 荒漠化

    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11 考点1 荒漠化第1页
    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11 考点1 荒漠化第2页
    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11 考点1 荒漠化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11 考点1 荒漠化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11 考点1 荒漠化,共11页。
    知识体系
    高考解密
    考点1 荒漠化
    (2020·全国文综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毛乌素沙地中流动沙地、固定沙地与湖泊、河流、沼泽等景观并存。上述景观在自然和人文因素影响下可发生转化。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湖沼面积减小。一般而言,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某科研团队调查1万年以来毛乌素沙地东南部湖沼面积和风沙沉积数量的变化,结果如图1所示。图2示意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气温、降水的变化。

    (1)分别简述图1所示Ⅰ、Ⅱ、Ⅲ三个阶段湖沼面积和风沙活动的变化特征,并归纳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的关系。(8分)
    (2)说明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的自然原因。(6分)
    (3)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湖沼面积减小,试对此做出合理解释。(6分)
    (4)近些年来,毛乌素沙地绿化面积逐渐增大,有人认为“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4分)
    [高考考查内容]
    [设问分析]
    答案 (1)Ⅰ阶段湖沼面积有所扩大,风沙活动波动中略有减弱;Ⅱ阶段湖沼面积达到最大(极盛),风沙活动先弱后强;Ⅲ阶段湖沼面积骤减,风沙活动剧烈波动、增强。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此消彼长。
    (2)气温无明显变化趋势,降水呈波动增加,有利于当地植被生长,流动沙丘(地)趋于固定。
    (3)人类活动强度增加,生产生活消耗的水量增加,导致蒸发(腾)增加,地表水减少。
    (4)赞同。理由:年降水量已增加到近450毫米,趋向湿润,自然条件改善,流动沙地逐渐固定;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植树造林及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沙地景观最终消失。
    反对。理由:沙地是一种自然景观,1万年以来,尽管气候波动变化,这里沙地与湖沼景观共存(目前虽然偏湿润,可能过些年偏干旱;该沙地东南部降水偏多,但西北部降水较少);过度绿化(农业发展和植树造林),蒸腾量大增,会加重区域的干旱程度,导致风沙活动加强。
    1.由位“定病”推因——区域环境决定区域生态问题
    思路如下:
    eq \x(位置)→eq \x(生态问题)←eq \x(原因)
    例如:
    2.对症下药——根据成因提出土地荒漠化的治理措施
    思路如下:
    eq \x(生态问题)→eq \x(成因)→eq \x(措施)
    例如:
    考向1 通过“生态问题分布”考查“区域认知”
    (2021·湖南邵东创新实验学校期末)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自然景观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农业发展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生物多样性减少 B.水土流失
    C.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 D.土壤污染
    2.图示东北部湿草原分布区的发展方向是( )
    A.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B.退耕还草,加强人工草场建设和发展畜牧产品深加工业
    C.保护天然林,加强森林资源的综合利用
    D.建立自然保护区,变畜牧业为旅游业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气候干旱,农业过度发展,加上不合理的灌溉易导致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C正确。第2题,图示东北部湿草原分布区大致位于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交界处,为草原牧区,区域发展应因地制宜,加强人工草场建设,发展畜牧产品深加工业,使其成为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B正确。
    考向2 通过“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和措施”考查“综合思维”
    早在3 000年前,库布齐地区森林葱郁、水草肥美、牛羊遍地,到了明清时期,竟演变成为寸草不生的“死亡之海”。中国某集团公司在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上的库布齐沙漠应用“治沙+种植+养殖+发电+扶贫”五位一体的复合生态太阳能治沙新模式(如下图),开创了“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治沙改土、产业扶贫”的生态光伏模式。据此完成3~4题。
    3.库布齐地区演变成“死亡之海”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B.地表多沙质沉积物
    C.大风日数多 D.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4.五位一体的复合生态太阳能治沙新模式对防治荒漠化的好处有( )
    ①太阳能电池板可削减风力,阻挡风沙 ②太阳能电池板遮挡阳光,减少蒸发,改善土壤中的水分条件 ③为当地提供新能源,可减少薪柴砍伐 ④增加该地区的年降水量,改变气候条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3.D 4.A
    解析 第3题,明清时期是中国人口剧增的一个历史时期,人口激增,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对植被造成巨大破坏,是使库布齐地区变成寸草不生的“死亡之海”的根本原因,D正确。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大风日数多、地表多沙质沉积物均属于自然原因,而沙漠化的主要原因应从人为原因分析,A、B、C错误。第4题,太阳能电池板可削减风力,阻挡风沙;光伏板遮挡阳光,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土地,降低地表温度,减少水分蒸发,改善土壤中的水分条件,利于植物生长;光伏发电为当地提供新能源,可减少薪柴砍伐,缓解荒漠化;①②③正确。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是大气环流,④错误。选A。
    考点练
    (2021·北京丰台区期末)农牧交错带指我国东部农耕区与西部草原牧区相连接的半干旱生态过渡带。下图为“我国农牧交错带分布图”。据此完成1~3题。
    1.农牧交错带有很强的过渡性,北方农牧交错带的过渡性表现为( )
    ①高原地形向平原地形过渡 ②半干旱区向半湿润区过渡 ③荒漠景观向草原景观过渡 ④人口稀疏区向密集区过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农牧交错带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表现为( )
    ①耕地减少 ②水土流失 ③土地荒漠化 ④物种多样性减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在农牧交错带,宜( )
    A.退耕还牧,扩大载畜量
    B.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C.退耕还林,大量植树造林
    D.发展草、粮轮作,提高土壤肥力
    答案 1.D 2.B 3.D
    解析 第1题,北方农牧交错带位于内蒙古高原向东北平原、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①正确;内蒙古高原为半干旱区,华北平原、东北平原为半湿润区,②正确;内蒙古高原东部为草原带,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为森林带,所以是草原景观向森林景观过渡,③错误;该过渡带基本与黑河—腾冲一线一致,是人口稀疏区向密集区的过渡地带,④正确。选D。第2题,农牧交错带地处半干旱区向半湿润区过渡的地带,人类破坏植被后会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生态问题,②③正确;该过渡地带随着人口的增加,会出现草地减少、耕地增多的情况,①错误;物种多样性减少不明显,④错误。选B。第3题,该地地处半干旱区向半湿润区过渡的地带,扩大载畜量、开垦荒地都易导致植被破坏,A、B错误;当地水分条件较差,大量植树造林,会造成当地水资源更加紧张,C错误;发展草、粮轮作,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实现当地的可持续发展,D正确。
    (2021·湖北华中师大附中模拟)荒漠化治理是关乎国土生态安全的战略问题。科研人员经过长期的探索逐步在我国某地提出了“片—圈—面”荒漠化治理模式,该模式可使当地林草植被覆盖率达到75%以上,荒漠化治理度达80%以上。下图示意我国某地“片—圈—面”荒漠化治理模式。据此完成4~5题。
    4.外围“面”区最适宜的发展方向是( )
    A.封沙育林育草 B.发展灌溉农业
    C.引进良种放牧 D.沙区渔业养殖
    5.下列最适合采用该种模式治沙的是( )
    A.藏南谷地 B.山东丘陵
    C.三江平原 D.黄土高原
    答案 4.A 5.D
    解析 第4题,据图示可知,该模式在“片”区内有农田、“圈”区内主要是防护林,可知“面”区内应该是防护林的“防治”对象——荒漠,最适宜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封沙育林育草,选A。第5题,藏南谷地海拔较高,气温低,邻近河流,荒漠化现象不明显,也不适宜粮草轮作,排除A。山东丘陵荒漠化问题不突出,排除B。三江平原以湿地的萎缩和破坏为主,排除C。黄土高原中北部地区风沙活动频繁,荒漠化严重,且降水相对较多,利于林草植被生长,最适宜采用该模式治沙,选D。
    青藏铁路锡北段(锡铁山—北霍鲁逊湖,图1)位于柴达木盆地,沿线风沙灾害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考察研究发现青藏铁路锡北段无法利用植物防沙,最有效的防沙措施是采用透风挡沙墙与石方格相结合的方式(图2)。据此完成6~7题。
    6.青藏铁路锡北段无法利用植物防沙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处盆地,多阴雨天气,植物难以存活
    B.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沙漠广布
    C.沙漠地区人口稀少,工程量大
    D.投入大,成本高,收益差
    7.透风挡沙墙与石方格相结合的防沙方式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
    A.透风挡沙墙可以减少外来风沙对路基的掩埋
    B.石方格只起到降低风速的作用
    C.透风挡沙墙可以增大地面的粗糙度,削减风速
    D.石方格可以固定地表沙面,防止就地起沙
    答案 6.B 7.D
    解析 第6题,由图文材料可知,青藏铁路锡北段位于柴达木盆地,深居高原内陆,自然环境恶劣,降水少,蒸发旺盛,沙漠广布,且气温低,植物不易成活,B项正确。第7题,当地主要是就地起沙,透风挡沙墙主要减少就地风沙对路基的掩埋,A项错误;石方格增加地面粗糙程度,既可以降低风速,也可以起到固定地表沙土的作用,防止就地起沙,B项错误,D项正确;透风挡沙墙对削减风速效果不大,C项错误。
    (2021·湖北武汉武昌区质检)讲述陕西榆林治理毛乌素沙漠的电影《我和我的家乡》2020年上映后广受好评。毛乌素曾是畜牧业比较发达的地区,该地荒漠化后多流动沙地。1995~2013年监测统计表明,该地流动沙地逐步转变为固定和半固定沙丘。当前山地苹果是榆林的一大优势特色产业,其品质优于国家鲜果标准,居全国山地苹果之冠。2016年,榆林山地苹果获得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图1为“毛乌素沙漠分布示意图”,图2为“毛乌素1995~2013年气温、降水统计图”。据此完成8~10题。
    8.毛乌素沙漠1995年后逐步变化为固定沙丘和半固定沙丘的原因可能是( )
    A.太阳辐射增强 B.气候开始转暖
    C.年降水量增加 D.长城挡风显著
    9.毛乌素沙漠的治理给榆林当地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
    ①黄河年输沙量减少 ②地表湿地面积增加 ③沙尘天气天数减少 ④年光照时间增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榆林山地苹果相对于陕西其他地区的高原苹果和平原苹果,其发展的自然优势是( )
    ①光照充足 ②通风好 ③昼夜温差大 ④病虫害少 ⑤热量丰富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⑤
    答案 8.C 9.A 10.A
    解析 第8题,据图可知,1995年后榆林气温变化不大,但降水逐步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从而使流动沙丘转为固定、半固定沙丘,C正确;太阳辐射变化不大;长城挡风和之前差别不大。第9题,毛乌素沙漠经过长期治理,植被覆盖率提高,涵养水源能力提升,湿地面积增加,黄河输沙量减少,沙尘天气天数减少。年光照时间变化不大。故选A。第10题,榆林山地海拔高,气温低,热量相对不足,其热量没有陕西平原地区丰富,⑤错,故选A。
    1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磴口县(图1)地处乌兰布和沙漠东部边缘,全县69%的土地都是沙漠,多年平均大风日数为12.5天,起沙风次数每年在200~250次以上。
    磴口县利用当地资源引入光伏发电项目。观测发现,当光伏面板的温度升高时,光伏发电效率呈现降低的趋势。
    2012年磴口县开始采用“沙漠治理、光伏发电、种养殖相结合”的光伏治沙模式(图2),同时,通过“公司+农户”“农户总承包”等产业化合作机制,让经过培训的农民参与到电站运营之中,园区内清洗光伏板、浇灌、修剪杂草等工作,大部分由当地农民完成,同时他们通过种养殖获得收益。磴口光伏治沙项目给沙漠带来绿意,治沙面积已达1 700多亩,使沙漠植被覆盖率由原来的8%提高到70%以上。
    (1)评价磴口县光伏发电的区位条件。(8分)
    (2)分析磴口县光伏面板对电站内种植牧草的有利影响。(4分)
    (3)简述磴口县光伏治沙模式对当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6分)
    答案 (1)有利: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能资源丰富;沙漠广布,可利用的土地资源丰富且廉价。
    不利:风沙多,风沙常覆盖光伏面板,影响发电效率;沙漠白天升温快,光伏面板温度高,影响发电效率。
    (2)光伏面板遮挡阳光,降低地面温度,减少水分蒸发,便于牧草生长;冲刷清洗光伏面板的废水,为牧草生长提供了灌溉用水。
    (3)大面积的光伏面板能减少水分蒸发,降低风速,有利于荒漠化治理;光伏面板之间种植牧草,有利于降低面板温度,提高发电效益;拓宽农业生产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高考考查内容
    考点
    读真题设问知高考考向
    核心价值:
    以生态退化问题为背景,增进考生对生态安全的理解,培养考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学科素养:
    1.人地协调观:通过对区域环境问题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树立人地协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综合思维:以区域图文资料为背景,综合多种因素分析生态环境脆弱区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及治理措施。
    3.区域认知:以区域图或相关图文资料为背景,结合区域发展,考查生态环境脆弱区环境问题的分布与特征。
    4.地理实践力:以查阅相关资料或通过野外实地调查研究创设情境,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成因,并根据分析论证向有关部门提出治理建议。
    关键能力:
    结合图文材料,培养考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并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必备知识:
    1.荒漠化的分布、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2.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3.森林功能、破坏的原因及危害、保护和开发的措施。
    4.湿地功能、成因、萎缩的原因、治理措施。
    荒漠化
    (2020·全国文综Ⅲ,37)(1)分别简述图1所示Ⅰ、Ⅱ、Ⅲ三个阶段湖沼面积和风沙活动的变化特征,并归纳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的关系。
    (2)说明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的自然原因。
    (3)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湖沼面积减小,试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4)近些年来,毛乌素沙地绿化面积逐渐增大,有人认为“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水土流失
    (2020·全国文综Ⅰ)1.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
    2.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
    3.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
    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2016·全国文综Ⅱ,37)(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
    (3)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2021·广东地理)8.导致1973~2004年SDI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9.2010~2017年SDI值的变化指示了该湖
    必备知识
    ①土地荒漠化的原因;②风沙活动的成因、危害、措施;③湖泊萎缩的原因。
    关键能力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①文字信息:由“毛乌素沙地中流动沙地、固定沙地与湖泊、河流、沼泽等景观并存。上述景观在自然和人文因素影响下可发生转化”,可知流动沙丘转化为固定沙丘、湖沼面积减小,应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由“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可知风沙沉积和风沙活动两者呈正相关关系。
    ②图像信息:根据图1可知,Ⅰ阶段风沙沉积略有减弱,湖沼面积有所扩大,Ⅱ阶段湖沼面积达到最大,风沙沉积先弱后强,Ⅲ阶段湖沼面积迅速减少,风沙沉积波动增强;根据图2可知,1995~2013年,年平均气温保持稳定,年降水量波动上升。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归纳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的关系、说明流动沙地趋于固定的自然原因、解释湖沼面积减小的原因。
    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毛乌素沙地是否会消失。
    学科素养
    人地协调观:
    人类活动对湖泊面积、沙漠的影响。
    综合思维:
    要素综合:说明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的关系;气候、植被对沙丘的影响;绿化对沙漠的影响。
    区域认知:
    ①区域位置:我国西北毛乌素沙地。
    ②区域特征:气候干旱、植被稀少。
    核心价值
    引导考生学以致用,关注民生,明确因地制宜发展和走绿色发展之路的理念。
    第(1)题
    “分别简述”,不需要详细分析因果关系,但需要分阶段描述。“简述变化特征”,答案里要有体现出变化的词语,如增多、增强、减弱、减少等。“归纳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的关系”需根据三个阶段的变化特征,概括二者总体的关系。
    第(2)题
    “说明……原因”需要有较好的因果关系。“1995~2013年”限定了时间段,表明了答案需从图2中获取。结合图2中气温和降水资料阐释气候—植被—固定沙丘的关系。
    第(3)题
    解释“1995~2013年湖沼面积减小的原因”,需说明前因后果。文字材料已说明景观的变化受自然和人文因素的共同影响。从图2中可以看出1995~2013年降水量波动上升,气温保持稳定,降水增多,应有利于湖沼面积增大,说明湖沼面积减小的主要原因不是自然原因,应从人文原因来回答,即人类活动强度增加,生产、生活消耗的水量增加,地表水减少。
    第(4)题
    本设问属于开放性问题,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从赞同和反对两方面进行说明均可,但需要说明理由。
    赞同理由需从自然条件趋向湿润、人类改造沙漠技术逐步提高等方面说明。反对理由需从自然条件趋向干旱、人类活动加剧干旱等方面说明。

    相关教案

    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1 考点1 时间计算: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1 考点1 时间计算,共8页。

    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11 考点2 水土流失: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11 考点2 水土流失,共10页。

    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6 考点1 人口增长: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6 考点1 人口增长,共10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