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物理终极押题密卷3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物理终极押题密卷3,共99页。
2022年中考物理终极押题密卷3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满分24分,每小题2分)
1.(2分)(2022•焦作一模)用酒精灯给试管内的水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口的软木塞飞出,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酒精燃烧时内能转化为化学能
B.试管中的水是靠做功的方式增加内能的
C.水蒸气对木塞做功,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水蒸气对木塞做功,与汽油机做功冲程的原理相同
2.(2分)(2022•雁塔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中国5G智能拖拉机问世,它的造型十分科幻,甚至可以实现无人驾驶用云端网络来控制行进路线,并且自动完成分配的各项任务。下列与此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用云端网络控制拖拉机是利用了电磁波
B.拖拉机受到动力才能运动,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拖拉机犁地功率大,说明它的做功快
D.拖拉机的轮胎较宽,设计的目的是减小对地面的压力
3.(2分)(2022•昆山市一模)如图是端午节赛龙舟的情景,选手在鼓声的指引下整齐地划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鼓声震耳欲聋,说明鼓声的音调高
B.选手通过响度来辨别鼓声
C.鼓手在耳朵里塞上棉花,是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
D.鼓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4.(2分)(2022•平原县校级模拟)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以下说法中( )
(1)选用较厚的玻璃板做实验易观察且安全
(2)为了使像更清晰,应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3)为了比较物、像大小,应将两支蜡烛都点燃
(4)在B处换一光屏,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
A.只有(1)、(2)正确 B.只有(2)、(3)正确
C.只有(1)、(3)正确 D.只有(2)、(4)正确
5.(2分)(2022春•东台市期中)质量是1.5×106mg的物体可能是( )
A.一张邮票 B.一头牛 C.一只鸡 D.一桶水
6.(2分)(2022春•玉林期中)今年2月8日,我国选手谷爱凌在自由式女子大跳台决赛中夺冠,同时这也是北京冬奥会中中国队在雪上项目中夺得的首枚金牌。如图所示,是谷爱凌在比赛中凌空一跃时的情景,若不计空气阻力,则谷爱凌在空中飞行时( )
A.受到重力和弹力的作用
B.在最高处受力平衡
C.只受到重力作用
D.完成旋转动作时重力消失
7.(2分)(2022春•建阳区期中)如图是用来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仪器.当探头的薄膜浸入水中一定深度时,下列做法能压强计U形管两边的液面高度差减小的是( )
A.将压强计的探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B.将压强计的探头在原处转动90°
C.将压强计的探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
D.将压强计的探头改放在同样深度的盐水中
8.(2分)(2022春•姜堰区期中)疫情防控期间,急需将一种药品送到偏远乡村,药品要求在0℃以下存放,医疗队临时制作了一个简易冷藏箱(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冷藏箱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包装盒要用导热效果较好的材料制作
B.包装盒的外壳要用密度较小、硬度较大的材料制作
C.相比较而言,使用盐冰水制作的“冰块”比清水制作的冰块冷藏效果好
D.药品应放在图中甲容器中
9.(2分)(2022•绵阳模拟)如图所示,在蹄形磁铁中放置一根金属导体棒AB,导体棒两端通过导线与螺线管相连,螺线管右侧放置一个可自由旋转的小磁针。当导体棒整体水平向右移动时,小磁针的N极会向左偏转,则导体棒AB整体( )
A.向右移动时,感应电流的方向是从B到A
B.向右移动时,感应电流的方向是从A到B
C.竖直向上运动时,小磁针向右偏转
D.竖直向下运动时,小磁针向左偏转
10.(2分)(2022•绵阳模拟)研究能源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各国共同任务。能源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下列四种能源中,能归入图示阴影部分的是( )
A.电能 B.核能 C.太阳能 D.化石能源
11.(2分)(2022•肇源县一模)在操场直跑道上进行遥控小车比赛,甲、乙两车从t=0s由同一起点同方向运动,两者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中的甲、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0—5s内甲车的速度是10m/s
B.在0—5s内乙车的速度是10m/s
C.t=10s时两车的速度相等
D.t=10s后乙车超过甲车
12.(2分)(2022•福建模拟)如图甲所示,当体检者站在台面上时,测量仪能自动显示身高和体重。电路原理如图乙所示,电表示数随身高、体重增加而变大,压敏电阻R的阻值压力变化而变化,滑片P随身高增高而上滑、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测量仪用电压表显示体重的大小
B.身高越高通过R0的电流越大
C.身高越高电路消耗总功率越大
D.压敏电阻R的阻值随压力增大而减小
二.多选题(共3小题,满分6分,每小题2分)
(多选)13.(2分)(2022•青羊区模拟)疫情防控期间,进入医院、超市、车站等公共场所必须用手机扫描张贴在这些公共场所门口的纸质“场所码”,如图所示。手机扫描“场所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照。下列关于“手机扫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扫描时二维码可以放置于手机摄像头三倍焦距以外
B.场所码中只有白色区域是光源,黑色区域不是光源
C.当摄像头靠近二维码时,所成像一定会越来越清晰
D.摄像头上落了一颗小砂砾会导致传感器上成像模糊
(多选)14.(2分)(2022•西城区校级模拟)小阳连接了如图所示的电路研究小灯泡的电阻和电功率的规律。电源电压为3V且保持不变,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将开关闭合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分别位于A、B、C三个位置时(A、B、C未在图中标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如表所示。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U/V
1.5
2.0
2.5
I/A
0.4
0.44
0.5
A.开关闭合前,滑片应位于滑动变阻器的最左端
B.小灯泡的电阻为5Ω
C.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1.25W
D.滑片分别在A、C两个位置时,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之差为2.75Ω
(多选)15.(2分)(2022春•濮阳月考)电动平衡车是一种时尚代步工具。如图所示,当人驾驶平衡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直线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衡车对地的压力与地对平衡车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平衡车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平衡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平衡车匀速行驶时,相对于平衡车上的人,车是静止的
D.平衡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是因为不受摩擦力
三.实验探究题(共8小题,满分28分)
16.(2分)(2022•黄冈模拟)如图所示是一种新型温度计,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 ℃;从温度计上可知,人体感觉比较舒适的温度范围是 。
17.(2分)(2021秋•西城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停表所示时间为 s。
18.(3分)(2022•海淀区一模)如图所示为某实验小组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竖直放置的长方形硬纸板,其中E板固定不动,F板可绕两板连接的竖直线ON转动。
(1)如图甲所示,将纸板E、F调整到同一竖直平面内,让一束入射光贴着纸板E由A射向镜面的O点,则在纸板F上可以看到反射光OB。
①此时反射光OB与ON的夹角应 (选填“等于”或“不等于”)入射光AO与ON的夹角。
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纸板F绕ON向后折,此时在纸板F上看不到反射光,如图乙所示。再多次改变入射光AO与ON的夹角,在纸板F上均看不到反射光。此实验现象说明:光在发生反射时, 。
(2)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中,若将一束光沿BO方向贴着纸板F射向镜面的O点,则反射光将沿图中OA的方向射出,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
19.(3分)(2022春•江岸区校级月考)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1)该同学把小车放在 水平桌面上,向挂在小车两端的托盘里加砝码。
(2)实验过程中,该同学保持两托盘里的砝码质量相等,把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扭转一个角度后释放,释放的一瞬间小车 (选填“能”或“不能”)保持平衡状态。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探究 。
20.(4分)(2022春•长沙期中)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中,小明利用小桌、海绵、砝码、木板设计如图实验。
(1)小明通过观察海绵的 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这用到的实验方法是 。
(2)从甲、乙两个实验可以得出结论: 。
(3)若将该小桌和砝码放在如图丁所示的木板上,比较图丙中海绵受到压强p丙和图丁中木板受到的压强p丁的大小关系为p丙 p丁。
21.(4分)(2022春•泰兴市期中)在学习分子动理论时,小明实验小组做了如下一些实验:
在盛有等量冷水和热水的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同时各滴入一滴墨水,一段时间后,杯中水的情况如图甲所示,该实验表明扩散快慢与 有关;如图乙所示,在试管中装一半水并滴几滴红墨水,然后向试管中缓缓注满酒精,塞紧塞子,一段时间后试管内液面下降且颜色趋于一致,要想加快混合速度,结合第一个实验现象可以对试管 。如图丙所示,将两个表面较 (选填“光滑”或“粗糙”)的铅块相互紧压,它们会粘在一起,这一现象证明分子间有 。
22.(5分)(2022•广东模拟)利用“伏安法”测量未知电阻Rx阻值的实验中.
(1)按图甲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 示数,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两表均 变化.(均选填“有”或“无”)
(2)仔细检查发现,电路中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你在错误的连线上画“×”,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正确.
(3)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S,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V,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次测得电阻Rx的阻值为 Ω.之后又调节滑动变阻器,多次测量,才最终得出了Rx的阻值,这样做的目的是 .
(4)小明还想测量一个阻值约为300Ω的定值电阻R1的阻值,老师说用现有的器材无法完成该实验,原因是 .
23.(5分)(2022•兴庆区校级模拟)李明用天然磁石仿制图甲所示的勺状的指南针——司南。
(1)他用的材料是图乙所示的天然磁石,该磁石的D端为 (选填“北极”或“南极”)极。
(2)他用该磁石的D端磨成勺柄,打磨成勺状指南针(即“司南”),再用细线将其悬挂,如图丙所示,司南静止时,勺柄指向地球的 。
(3)将该司南悬挂在电磁铁正上方,闭合开关S,司南静止时的指向如图丁所示,则电磁铁左端是 (选填“北极”或“南极”)极,则电源M端是 (选填“正极”或“负极”)。
(4)为增强司南的磁性,可用图丁所示装置,通过 (填字母序号)来增强电磁铁对司南磁化的效果。
A.改变电源的正负极
B.让司南垂直放置在AB中点的正上方
C.增加电源的电压
D.减少电磁铁线圈的匝数
四.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4分,每小题4分)
24.(4分)(2021秋•海淀区校级期末)阅读《风寒温度》回答问题。
风寒温度
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走在街上,穿着的衣服感觉冷暖刚好适宜,这时突然起了一阵大风,顿时感觉周身寒冷,这就是风寒效应。风寒效应会影响人们对冷的感觉,导致人体感觉的温度与温度计的示数有明显的差别。
人体的主要散热部位是皮肤,通过皮肤红外辐射、接触传导热量、冷热空气对流和汗液蒸发等方式散热。当无风时,在人体皮肤和周围空气之间,有一个比较稳定的空气层,由于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可以起到保温作用;当刮风时,稳定的空气保温层不断被新来的冷空气所代替,并把热量带走。风速越大,人体散失的热量越快、越多,人也就感觉越寒冷。
影响室外人体温度感觉的因素包括:气温、风速、湿度等等,在这些因素中,气温和风速起主导作用。科学家提出用风寒温度描述刮风时人体裸露皮肤感觉到的冷热程度,研究表明,风寒温度值在﹣28~﹣39℃时,裸露皮肤会在10~30分钟内冻伤;风寒温度在﹣40~﹣47℃时,裸露皮肤会在5﹣10分钟内冻伤;风寒温度在﹣48~﹣54℃时,裸露皮肤会在2﹣5分钟内冻伤:风寒温度低于﹣55℃时,裸露皮肤会在2分钟以内冻伤。
科学家通过大量实验找出了风寒温度和风速的关系,如表所示。表格中最左侧的一列代表环境的风速,最上方一行是无风状态下的环境温度,中间灰色底纹部分的温度,就是相应条件下的风寒温度。
风速
km/h
气温/℃
5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
4
﹣2
﹣7
﹣13
﹣19
﹣24
﹣30
﹣36
﹣41
﹣47
﹣53
﹣58
10
3
﹣9
﹣15
﹣21
﹣27
﹣33
﹣39
﹣45
﹣51
﹣57
﹣63
15
2
﹣4
﹣11
﹣17
﹣23
﹣29
﹣35
﹣41
﹣48
﹣54
﹣60
﹣66
20
1
﹣5
﹣12
﹣18
﹣24
﹣30
﹣37
﹣43
﹣49
﹣56
﹣63
﹣68
25
1
﹣6
﹣12
﹣19
﹣25
﹣32
﹣38
﹣44
﹣51
﹣57
﹣64
﹣70
30
0
﹣6
﹣13
﹣20
﹣26
﹣33
﹣39
﹣46
﹣52
﹣59
﹣65
﹣72
35
0
﹣7
﹣14
﹣20
﹣27
﹣33
﹣40
﹣47
﹣53
﹣60
﹣66
﹣73
40
﹣1
﹣7
﹣14
﹣21
﹣27
﹣34
﹣41
﹣48
﹣54
﹣61
﹣68
﹣74
45
﹣1
﹣8
﹣15
﹣21
﹣28
﹣35
﹣42
﹣48
﹣55
﹣62
﹣69
﹣75
50
﹣1
﹣8
﹣15
﹣22
﹣29
﹣35
﹣42
﹣49
﹣56
﹣63
﹣69
﹣76
(素材源于《近50年来中国冬季风寒温度的变化》,刊载于2009年《地理学报》)
完成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的主要散热部位是皮肤,散热主要通过皮肤红外辐射、接触传导热量、 和汗液蒸发等方式进行。
(2)文章的表格中有一个风寒温度的数值缺失了,根据已有的数据分析,你觉得缺失的风寒温度的数值最可能是 。
(3)测量员手持酒精温度计在某环境中测量温度,当无风时,温度计的示数为﹣30℃。某时刻刮起了10km/h的大风,此时的温度计示数为 ℃。一段时间后,风速变为20km/h,此时的风寒温度为 ℃。
五.计算题(共2小题,满分8分,每小题4分)
25.(4分)(2021秋•西城区期末)如图所示电路,电源两端电压为U=4.5V且保持不变。电阻R1=10Ω,滑动变阻器R2铭牌上标有“20Ω 2A”字样,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两块电压表的量程均为0~3V。小明认为:闭合开关S,在保证电路各元件安全的条件下,滑动变阻器R2的阻值可以在0~20Ω范围调节;且电流表的示数可以在0~0.6A变化。请你利用所学知识和上述数据,判断小明的结论是否正确。请写出计算、推理过程和你的结论。
26.(4分)(2021春•南开区期末)一座公路桥头旁立有一块如图所示的标志牌 (t表示吨),用来表示对过桥车辆的限制,现有一辆总重为5×104N的卡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时,已知地面对它的摩擦阻力是它本身重力的0.2倍。求:
(1)此时汽车发动机的牵引力多大?
(2)若车以80km/h的速度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空气阻力是200N,则此时汽车发动机的牵引力多大?
(3)通过计算回答这辆卡车能不能通过此桥?
2022年菁优北京中考物理终极押题密卷3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满分24分,每小题2分)
1.(2分)(2022•焦作一模)用酒精灯给试管内的水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口的软木塞飞出,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酒精燃烧时内能转化为化学能
B.试管中的水是靠做功的方式增加内能的
C.水蒸气对木塞做功,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水蒸气对木塞做功,与汽油机做功冲程的原理相同
【考点】内能的利用及其意义.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分子热运动、内能;应用能力.
【分析】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当物体对外做功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解答】解:
用酒精灯加热水,酒精燃烧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得水的内能增加,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把软木塞向上冲起时,水蒸气对木塞做功,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木塞的机械能,这与内燃机的做功冲程类似,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体内能的改变、能量转化以及对内燃机四个冲程的了解,是一道综合题。
2.(2分)(2022•雁塔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中国5G智能拖拉机问世,它的造型十分科幻,甚至可以实现无人驾驶用云端网络来控制行进路线,并且自动完成分配的各项任务。下列与此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用云端网络控制拖拉机是利用了电磁波
B.拖拉机受到动力才能运动,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拖拉机犁地功率大,说明它的做功快
D.拖拉机的轮胎较宽,设计的目的是减小对地面的压力
【考点】电磁波的传播与应用;功率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信息的传递;应用能力.
【分析】(1)声音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
(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体量。
(4)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
【解答】解:A、用云端网络控制拖拉机是利用了电磁波,故A正确;
B、拖拉机受到动力才能运动,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B正确;
C、拖拉机犁地功率大,说明它的做功快,故C正确;
D、拖拉机的轮胎较宽,设计的目的是减小对地面的压强,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题目,做题时要对照相关的物理知识,仔细分析每一种情况的对错。
3.(2分)(2022•昆山市一模)如图是端午节赛龙舟的情景,选手在鼓声的指引下整齐地划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鼓声震耳欲聋,说明鼓声的音调高
B.选手通过响度来辨别鼓声
C.鼓手在耳朵里塞上棉花,是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
D.鼓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防治噪声的途径;声音的传播条件.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分析】(1)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减弱噪声的方式有三种,即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解答】解:
A、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
B、音色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选手能区分开鼓声和其他声音,依靠的是不同发声体音色一般不同,故B错误;
C、鼓手在耳朵里塞上棉花,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鼓声的传播需要介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声音的基本概念,掌握声音产生条件、声音的特性、减弱噪声的方法即可求解。
4.(2分)(2022•平原县校级模拟)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以下说法中( )
(1)选用较厚的玻璃板做实验易观察且安全
(2)为了使像更清晰,应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3)为了比较物、像大小,应将两支蜡烛都点燃
(4)在B处换一光屏,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
A.只有(1)、(2)正确 B.只有(2)、(3)正确
C.只有(1)、(3)正确 D.只有(2)、(4)正确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综合能力.
【分析】(1)从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和保证实验效果这个角度去分析解答;
(2)(3)当实验环境光线较暗时,实验现象会更加明显;
(4)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
【解答】解:(1)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故(1)错误;
(2)因蜡烛是点燃的,所以适合在较黑暗的环境下才可看清蜡烛的像,能保证实验效果,故(2)正确;
(3)若两只蜡烛都点燃,使得玻璃后面太亮,更不容易发生反射,所以像会更不清晰,故(3)错误;
(4)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所以在B处换一光屏,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故(4)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平面镜成像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这既是平时经常强调的地方,又是中考中经常涉及到的地方,要求深入理解,熟练掌握。
5.(2分)(2022春•东台市期中)质量是1.5×106mg的物体可能是( )
A.一张邮票 B.一头牛 C.一只鸡 D.一桶水
【考点】质量的估测.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估算综合应用题;应用能力.
【分析】此题考查我们对常见物体质量的估测,根据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和质量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解答】解:1.5×106mg=1.5×103g=150t=1.5kg。
A、一张邮票的质量在150mg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
B、一头牛的质量在150kg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
C、一只鸡的质量约1.5kg,故C符合题意;
D、一桶水的质量在15kg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质量的估测,需要我们熟悉常见物体的质量大小,以它们为标准对研究对象的质量作出判断.如:一个鸡蛋的质量在60g左右,一个苹果的质量在200g左右,一杯水的质量在0.5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大象的质量在5t左右,等等。
6.(2分)(2022春•玉林期中)今年2月8日,我国选手谷爱凌在自由式女子大跳台决赛中夺冠,同时这也是北京冬奥会中中国队在雪上项目中夺得的首枚金牌。如图所示,是谷爱凌在比赛中凌空一跃时的情景,若不计空气阻力,则谷爱凌在空中飞行时( )
A.受到重力和弹力的作用
B.在最高处受力平衡
C.只受到重力作用
D.完成旋转动作时重力消失
【考点】力与运动的关系;重力.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运动和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应用能力.
【分析】由于地球的吸引,地球表面的物体会受到重力的作用;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受平衡力作用。
【解答】解:ACD、谷爱凌在比赛中凌空一跃时,若不计空气阻力只受到重力作用,完成旋转动作时重力不会消失,故AD错误,C正确;
B、在最高点时受到重力作用,受力不平衡,故B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体的受力分析、平衡状态的判定,属于基础题。
7.(2分)(2022春•建阳区期中)如图是用来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仪器.当探头的薄膜浸入水中一定深度时,下列做法能压强计U形管两边的液面高度差减小的是( )
A.将压强计的探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B.将压强计的探头在原处转动90°
C.将压强计的探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
D.将压强计的探头改放在同样深度的盐水中
【考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压强、液体的压强;应用能力.
【分析】U形管两边的液面高度差反映了液体压强的大小,本题通过对于实验现象的判断,考查了对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的掌握情况。因此,应熟知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即: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压强的大小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结合这一知识,对照选项中的描述,可做出判断。
【解答】解:A、将压强计的探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使深度变浅,在密度不变的情况下,可达到减小压强的目的,故A符合题意;
B、液体内部在同一深度不同方向的压强是相等的,将压强计的探头在原处转动90°不会影响压强的大小,故B不符合题意;
C、将压强计的探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使深度增加,在密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会增大,故C不符合题意;
D、将压强计的探头改放在同样深度的盐水中,在深度不变的情况下,液体的密度增大,压强会增大,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通过U形管两边的液面高度差来反映液体压强的大小是转换法的运用。要想顺利解答此题,必须对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有一个熟练的掌握才行,这也是我们应重点把握的知识点。
8.(2分)(2022春•姜堰区期中)疫情防控期间,急需将一种药品送到偏远乡村,药品要求在0℃以下存放,医疗队临时制作了一个简易冷藏箱(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冷藏箱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包装盒要用导热效果较好的材料制作
B.包装盒的外壳要用密度较小、硬度较大的材料制作
C.相比较而言,使用盐冰水制作的“冰块”比清水制作的冰块冷藏效果好
D.药品应放在图中甲容器中
【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的特点;物质的基本属性.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密度及其应用;理解能力.
【分析】根据包装盒所要发挥的作用分析解答;从导热性能差的物质的保温效果更好,可以减缓热传递的速度;以及盐冰的熔点低于0℃,密度小等角度分析即可。
【解答】解:A、这种药品要求在低温环境下存放,要求运输过程中尽可能不从外界吸收热量,包装盒要用导热性能差的材料。故A错误;
B、为了携带方便,减轻重力,包装盒的外壳要用密度较小的材料;为了包装盒外壳的结实,应该选择硬度较大的材料。故B正确;
C、药品要求在0℃以下存放,要求所选物质的熔点在0℃以下,冰的熔点是0℃,盐冰的熔点低于0℃,所以冷藏盒中应使用盐水冰块。故C正确;
D、为使药品处于低温环境,药品应放在甲容器中,在甲容器上面放置低温物质冰块。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属于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信息题。只要同学们把自己掌握的知识与题目所给信息相结合,问题就很好解决。
9.(2分)(2022•绵阳模拟)如图所示,在蹄形磁铁中放置一根金属导体棒AB,导体棒两端通过导线与螺线管相连,螺线管右侧放置一个可自由旋转的小磁针。当导体棒整体水平向右移动时,小磁针的N极会向左偏转,则导体棒AB整体( )
A.向右移动时,感应电流的方向是从B到A
B.向右移动时,感应电流的方向是从A到B
C.竖直向上运动时,小磁针向右偏转
D.竖直向下运动时,小磁针向左偏转
【考点】电磁感应;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安培定则及其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磁现象、电生磁;电动机、磁生电;应用能力.
【分析】(1)导体棒运动,切割磁感线产生了感应电流,电流流过螺线管,在螺旋管中电流产生的磁场作用下,小磁针发生偏转;
(2)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判定螺线管的极性;根据安培定则可以判定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
【解答】解:AB、当导体棒整体水平向右移动时,小磁针的N极会向左偏转,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螺线管的右端为S极,根据安培定则可知,电流从螺线管的右端流入,左端流出,所以电流的方向是从A到B,故A错误,B正确;
CD、竖直向下运动时,导体AB没有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不会产生感应电流,螺线管周围不存在磁场,所以小磁针不偏转,故C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把电磁感应现象、螺线管的电流和磁极关系、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放在同一个实验中进行考查,比较新颖,比较综合,有一些难度。
10.(2分)(2022•绵阳模拟)研究能源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各国共同任务。能源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下列四种能源中,能归入图示阴影部分的是( )
A.电能 B.核能 C.太阳能 D.化石能源
【考点】能源的分类.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能源的利用与发展;应用能力.
【分析】(1)可再生能源的概念:像风能、水能、太阳能等可以在自然界源源不断地得到,把它们称为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的概念:化石能源、核能等能源会越用越少,不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这类能源称为不可再生能源。
(2)像化石能源这样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的能源,称为一次能源;必须通过消耗一次能源才能得到的能源叫二次能源,如电能。
【解答】解: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也属于一次能源,同时属于新能源。
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点评】知道能源的分类,可解答此题。
11.(2分)(2022•肇源县一模)在操场直跑道上进行遥控小车比赛,甲、乙两车从t=0s由同一起点同方向运动,两者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中的甲、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0—5s内甲车的速度是10m/s
B.在0—5s内乙车的速度是10m/s
C.t=10s时两车的速度相等
D.t=10s后乙车超过甲车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应用能力.
【分析】(1)从图像中得出0~5s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可求甲车0~5s内的速度;
(2)从图像中得出0~10s内乙车通过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可求乙车0~10s内的速度,然后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得出0~5s内乙车的速度;
(3)在s﹣t图像中,与横轴平行的直线表示物体静止;过原点的斜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4)根据图像可知两车在10s末相遇,然后结合题意分析10s后两车运动的关系。
【解答】解:A、由图像看出甲车0~5s内通过的路程为10m,所以在5~10s内甲车的速度v甲=s甲t甲=10m5s=2m/s,故A错误;
B、乙车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由图像看出乙车0~10s内通过的路程为10m,所以乙车0~10s内的速度是v乙=s乙t乙=10m10s=1m/s,所以在0~5s内乙车的速度是1m/s,故B错误;
C、由图像可知,t=10s时,甲车静止,速度为0,乙车的速度是1m/s,两车的速度不相等,故C错误;
D、由图像可知,两车在10s末相遇,t=10s后,甲车静止,乙车超过甲车,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根据图像或图表探究物质的规律是近两年来出现较多的题目,图像可以使我们建立更多的感性认识,从表象中去探究本质规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此题关键是读懂图像,并能从图像中获取相关信息。
12.(2分)(2022•福建模拟)如图甲所示,当体检者站在台面上时,测量仪能自动显示身高和体重。电路原理如图乙所示,电表示数随身高、体重增加而变大,压敏电阻R的阻值压力变化而变化,滑片P随身高增高而上滑、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测量仪用电压表显示体重的大小
B.身高越高通过R0的电流越大
C.身高越高电路消耗总功率越大
D.压敏电阻R的阻值随压力增大而减小
【考点】电路的动态分析.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电路变化分析综合题;应用能力.
【分析】闭合开关,R、R0并联,电流表测量通过R的电流,电压表测滑片P下方R0的电阻丝两端的电压;身高越高,电压表并联的滑片下方的电阻阻值越大,根据串联分压特点可知电压表的示数的变化情况,据此得出测量仪用电压表显示的项目;且身体的高度大小对通过R和R0的电流大小无影响,对干路电流无影响,电源电压不变,根据P=UI可知电路总功率的变化情况;
电流表示数随体重增加而变大,故通过电流表的电流越大,体重越大,且根据欧姆定律可知压敏电阻的阻值的变化情况,进而得出压敏电阻R的阻值随压力增大的变化情况。
【解答】解:ABC、闭合开关,R、R0并联,电流表测量通过R的电流,电压表测滑片P下方R0的电阻丝两端的电压;身高越高,电压表并联的滑片下方的电阻阻值越大,根据串联分压特点可知,电压表的示数越大,故测量仪用电压表显示身高的大小,且身体的高度大小对通过R和R0的电流大小无影响,对干路电流无影响,根据P=UI可知电路总功率不变,故ABC错误;
B、电流表示数随体重增加而变大,故通过电流表的电流越大,体重越大,且根据欧姆定律可知压敏电阻的阻值越小,故压敏电阻R的阻值随压力增大而减小,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电路的动态分析,综合性强,有一定难度。
二.多选题(共3小题,满分6分,每小题2分)
(多选)13.(2分)(2022•青羊区模拟)疫情防控期间,进入医院、超市、车站等公共场所必须用手机扫描张贴在这些公共场所门口的纸质“场所码”,如图所示。手机扫描“场所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照。下列关于“手机扫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扫描时二维码可以放置于手机摄像头三倍焦距以外
B.场所码中只有白色区域是光源,黑色区域不是光源
C.当摄像头靠近二维码时,所成像一定会越来越清晰
D.摄像头上落了一颗小砂砾会导致传感器上成像模糊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分析】(1)摄像头的原理与照相机相同,物体应位置其镜头的二倍焦距之外;
(2)本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3)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
(4)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形成物体的实像。
【解答】解:
A、手机的摄像头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扫描时二维码,物距必须大于二倍焦距,所以二维码可以放置于手机摄像头三倍焦距以外,故A正确;
B、场所码中的白色区域和黑色区域自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故B错误;
C、当摄像头靠近二维码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所成像一定会越来越清晰,故C正确;
D、凸透镜上落了一颗小砂砾,整个物体发出的光虽有一小部分被挡住,但总会有一部分光通过凸透镜而会聚成像,因此,像与原来相同,大小不变,故D错误。
故选AC。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光源的定义,属于基础题。
(多选)14.(2分)(2022•西城区校级模拟)小阳连接了如图所示的电路研究小灯泡的电阻和电功率的规律。电源电压为3V且保持不变,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将开关闭合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分别位于A、B、C三个位置时(A、B、C未在图中标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如表所示。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U/V
1.5
2.0
2.5
I/A
0.4
0.44
0.5
A.开关闭合前,滑片应位于滑动变阻器的最左端
B.小灯泡的电阻为5Ω
C.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1.25W
D.滑片分别在A、C两个位置时,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之差为2.75Ω
【考点】电功率的计算;欧姆定律的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计算题;欧姆定律;电能和电功率;应用能力.
【分析】(1)为了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阻值最大处;
(2)由表中数据结合欧姆定律可知,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不同时,小灯泡的阻值也不同,小灯泡的阻值不是一个定值;
(3)灯泡在额定电压下正常发光,由表中数据可知灯泡在额定电压下的电流,根据P=UI可求出灯泡的额定功率;
(4)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结合表中对应的电流利用欧姆定律求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进而求出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之差。
【解答】解:A、为了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到阻值最大处,故由图中可知,滑片应位于滑动变阻器的最左端,故A正确;
B、由表中数据结合欧姆定律可知,小灯泡两端电压不同时,小灯泡的阻值也不同,小灯泡的阻值不是一个定值,故B错误;
C、由表中数据可知,当小灯泡两端电压为U=2.5V时,流过小灯泡的电流为I=0.5A,故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P=UI=2.5V×0.5A=1.25W,故C正确;
D、由表中数据可知,当滑片位于A位置时,此时小灯泡两端电压为UA=1.5V,则此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为:U滑A=U﹣UA=3V﹣1.5V=1.5V,此时电路中电流为IA=0.4A,
由欧姆定律可得,此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为:R滑A=U滑AIA=1.5V0.4A=3.75Ω,
当滑片位于C位置时,此时小灯泡两端电压为UC=2.5V,则此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为:U滑C=U﹣UC=3V﹣2.5V=0.5V,此时电路中电流为IA=0.5A,
故由欧姆定律可得,此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为:R滑C=U滑CIC=0.5V0.5A=1Ω,
因此滑片分别在A、C两个位置时,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之差为:ΔR滑=R滑A﹣R滑C=3.75Ω﹣1Ω=2.75Ω,故D正确。
故选:ACD。
【点评】本题考查注意事项、电功率的计算、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难度不大。
(多选)15.(2分)(2022春•濮阳月考)电动平衡车是一种时尚代步工具。如图所示,当人驾驶平衡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直线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衡车对地的压力与地对平衡车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平衡车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平衡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平衡车匀速行驶时,相对于平衡车上的人,车是静止的
D.平衡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是因为不受摩擦力
【考点】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分;摩擦力产生的条件;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参照思想;其他综合题;应用能力.
【分析】(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作用于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2)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作用于同一物体上,缺一不可;
(3)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择一个参照物,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变化,物体是运动的,否则就是静止的;
(4)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都是平衡状态,故据牛一定律可知,物体在不受力时可能处于上述状态,同时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物体在受平衡力时也可能保持上述状态。
【解答】解:A、平衡车对地的压力与地对平衡车支持力同时作用在地和平衡车上,符合相互作用力的条件,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A正确;
B、地面对平衡车的支持力等于平衡车和人的总重力,与平衡车的重力大小不相等,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
C、当人随平衡车一起前进时,以平衡车的人为参照物,车与人的位置没有变化,车是静止的,故C正确;
D、平衡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是因为受到的牵引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AC。
【点评】此题以平衡车为载体考查了平衡状态的判断、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分等多个知识点,综合性很强,但难度不是很大。
三.实验探究题(共8小题,满分28分)
16.(2分)(2022•黄冈模拟)如图所示是一种新型温度计,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 1 ℃;从温度计上可知,人体感觉比较舒适的温度范围是 18℃~24℃ 。
【考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实验题;实验基本能力.
【分析】仔细观察该温度计,确定每一大格表示的温度,以及每一大格分为几个小格;从图中找出舒适的温度范围。
【解答】解:观察温度计可知,每一大格表示的温度为10℃,每一大格分为10小格,即每一小格表示1℃,故分度值为1℃;
从图中可知使人感到舒适的温度范围是10℃后面第8格到20℃后面第4格,故该温度范围是18℃~24℃。
故答案为:1;18℃~24℃。
【点评】该题考查了学生从图中得出有效信息的能力,题目较简单。
17.(2分)(2021秋•西城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停表所示时间为 127.5 s。
【考点】时间的测量.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实验题;长度、时间、速度;应用能力.
【分析】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解答】解:由图知: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2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2”和“3”之间,偏向“2”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2min;
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7.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7.5s,即停表的读数为2min7.5s=127.5s。
故答案为:127.5。
【点评】在日常生活、物理实验和体育活动中经常使用秒表,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
18.(3分)(2022•海淀区一模)如图所示为某实验小组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竖直放置的长方形硬纸板,其中E板固定不动,F板可绕两板连接的竖直线ON转动。
(1)如图甲所示,将纸板E、F调整到同一竖直平面内,让一束入射光贴着纸板E由A射向镜面的O点,则在纸板F上可以看到反射光OB。
①此时反射光OB与ON的夹角应 等于 (选填“等于”或“不等于”)入射光AO与ON的夹角。
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纸板F绕ON向后折,此时在纸板F上看不到反射光,如图乙所示。再多次改变入射光AO与ON的夹角,在纸板F上均看不到反射光。此实验现象说明:光在发生反射时, 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
(2)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中,若将一束光沿BO方向贴着纸板F射向镜面的O点,则反射光将沿图中OA的方向射出,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可逆 的。
【考点】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探究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实验基本能力.
【分析】(1)①根据图甲读出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并得出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
②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让光线沿着BO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到答案。
【解答】解:(1)①根据甲图可知,∠BON=∠AON,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②以法线为轴,把纸板向后缓缓旋转,这样做的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2)如果让光线沿纸板F逆着BO方向射向镜面,在纸板E上可以看到反射光线沿OA方向射出,说明光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故答案为:(1)①等于;②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2)可逆。
【点评】本题考查光的反射定律实验的有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应对能力,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
19.(3分)(2022春•江岸区校级月考)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1)该同学把小车放在 光滑 水平桌面上,向挂在小车两端的托盘里加砝码。
(2)实验过程中,该同学保持两托盘里的砝码质量相等,把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扭转一个角度后释放,释放的一瞬间小车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保持平衡状态。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探究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能否平衡 。
【考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实验题;运动和力;实验基本能力.
【分析】(1)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实验可以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砝码质量相等时,重力相等,即对小车的拉力相等;
(2)扭动一个角度后,小车受到的两个拉力不在同一直线上,小车的运动状态改变,据此分析二力的关系。
【解答】(1)为尽量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应把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
图中两侧滑轮为定滑轮,绳子对小车的拉力等于钩码的重力,当两边对小车的拉力相等时,小车保持静止,所以两个盘内的砝码的质量应相等;
(2)保持两盘砝码的质量相等,将小车在水平桌面上转动一个小角度,此时作用在小车的两个拉力不在同一直线上,这时松手后小车会发生转动,这是为了探究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能否平衡。
故答案为:(1)光滑;(2)不能;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能否平衡。
【点评】二力平衡是初中物理力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需要掌握;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实验的分析能力,考查的是实验过程,这也是近几年中考考查的一个重要方式,是一道好题。
20.(4分)(2022春•长沙期中)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中,小明利用小桌、海绵、砝码、木板设计如图实验。
(1)小明通过观察海绵的 凹陷程度 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这用到的实验方法是 转换法 。
(2)从甲、乙两个实验可以得出结论: 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
(3)若将该小桌和砝码放在如图丁所示的木板上,比较图丙中海绵受到压强p丙和图丁中木板受到的压强p丁的大小关系为p丙 等于 p丁。
【考点】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实验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实验基本能力.
【分析】(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相同受力面的形变程度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可以通过受力面形变程度的大小判断压力的作用效果;
(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根据实验所控制的变量、分析图示实验现象,然后得出实验结论;
(3)压强大小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根据压力、受力面积是否变化分析。
【解答】解:
(1)在实验中,根据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这种方法叫作转换法;
(2)由甲、乙两图 可知,压力大小不相同,受力面积相同,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明显,可得结论为: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压强大小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观察乙、丁两图可知,压力相同,受力面积相同,则产生的压强相同,即p乙等于p丁。
故答案为:(1)凹陷程度;转换法;(2)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3)等于。
【点评】本题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主要考查控制变量法及转换法的应用和增大压强的运用,体现了对过程和方法的考查。
21.(4分)(2022春•泰兴市期中)在学习分子动理论时,小明实验小组做了如下一些实验:
在盛有等量冷水和热水的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同时各滴入一滴墨水,一段时间后,杯中水的情况如图甲所示,该实验表明扩散快慢与 温度 有关;如图乙所示,在试管中装一半水并滴几滴红墨水,然后向试管中缓缓注满酒精,塞紧塞子,一段时间后试管内液面下降且颜色趋于一致,要想加快混合速度,结合第一个实验现象可以对试管 加热 。如图丙所示,将两个表面较 光滑 (选填“光滑”或“粗糙”)的铅块相互紧压,它们会粘在一起,这一现象证明分子间有 引力 。
【考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实验题;分子热运动、内能;应用能力.
【分析】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地越剧烈;
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解答】解:(1)在冷水杯和热水杯中滴入两滴墨水,由于热水的温度高,故分子运动剧烈,会看到热水中的墨水扩散得快。这表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2)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的越快,若要使颜色快速混合均匀,可采用的方法是给试管加热。
(3)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两个接触面很接近,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故答案为:(1)温度;(2)加热;(3)光滑;引力。
【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子的运动与温度的关系、分子间的作用力,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22.(5分)(2022•广东模拟)利用“伏安法”测量未知电阻Rx阻值的实验中.
(1)按图甲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 有 示数,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两表均 无 变化.(均选填“有”或“无”)
(2)仔细检查发现,电路中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你在错误的连线上画“×”,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正确.
(3)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S,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V,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次测得电阻Rx的阻值为 4 Ω.之后又调节滑动变阻器,多次测量,才最终得出了Rx的阻值,这样做的目的是 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
(4)小明还想测量一个阻值约为300Ω的定值电阻R1的阻值,老师说用现有的器材无法完成该实验,原因是 电阻太大,电路中电流太小,无法测量 .
【考点】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实验题;欧姆定律;实验基本能力.
【分析】(1)原电路图中变阻器上面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电压表断路,据此分析两表示数的变化;
(2)变阻器应上下各选一个接线柱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并联在电阻两端;
(3)根据电流表选用量程确定分度值读数;根据R=UI算出电阻Rx的阻值;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减小误差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4)根据串联电路中电流进行分析。
【解答】解:(1)原电路图中变阻器上面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电压表断路;闭合开关,此时电路为通路,电流表有示数;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无法调节电路的电阻,故两表示数均无变化;
(2)变阻器应上下各选一个接线柱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并联在电阻两端,如下图所示:
;
(3)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S,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V,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0.02A,其示数为0.5A,电阻Rx的阻值为:
R=UI=2V0.5A=4Ω;
实验中要多次测量,这样做的目的是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4)根据甲图可知,两节干电池串联,电源电压不超过3V,定值电阻R1的阻值约为300Ω,由欧姆定律可知,电阻太大,电路中电流太小,无法测量。
故答案为:(1)有;无;(2)如上图所示;(3)4;求平均值减小误差;(4)电阻太大,电路中电流太小,无法测量。
【点评】本题考查了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实验,主要考查电路的连接、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式、电流表的读数方法、电阻的计算以及多次测量的目的等知识。
23.(5分)(2022•兴庆区校级模拟)李明用天然磁石仿制图甲所示的勺状的指南针——司南。
(1)他用的材料是图乙所示的天然磁石,该磁石的D端为 南极 (选填“北极”或“南极”)极。
(2)他用该磁石的D端磨成勺柄,打磨成勺状指南针(即“司南”),再用细线将其悬挂,如图丙所示,司南静止时,勺柄指向地球的 南极 。
(3)将该司南悬挂在电磁铁正上方,闭合开关S,司南静止时的指向如图丁所示,则电磁铁左端是 北极 (选填“北极”或“南极”)极,则电源M端是 负极 (选填“正极”或“负极”)。
(4)为增强司南的磁性,可用图丁所示装置,通过 C (填字母序号)来增强电磁铁对司南磁化的效果。
A.改变电源的正负极
B.让司南垂直放置在AB中点的正上方
C.增加电源的电压
D.减少电磁铁线圈的匝数
【考点】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地磁场;安培定则及其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磁现象、电生磁;应用能力.
【分析】(1)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
(2)磁体静止时,指南的叫南极用字母S表示;指北的叫北极,用字母N表示;
(3)磁极间的作用规律是: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两极极性。
(4)影响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有:线圈中电流的大小;线圈的匝数;线圈中有无铁芯。
【解答】解:
(1)(2)如图(乙)所示,根据天然磁石的磁感线分布: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可判断D端是S极,也就是磁勺的勺柄,勺柄指向地球的南极;
(3)因为异名磁极相互吸引,通电螺线管的左端是N极,用安培定则可判断通电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再根据电流方向是从电源正极出发通过用电器回到负极,所以电源左端为电源的负极;
(4)电磁铁磁性的大小与电流大小、线圈的匝数有关,增加电源电压,可以线圈中电流增大,电磁铁磁性增强;而改变电源的正负极、让司南垂直放置在AB中点的正上方不能改变电磁铁的磁性的大小;减少电磁铁线圈的匝数,电磁铁的磁性变弱,故C正确。
故答案为:(1)南极;(2)南极;(3)北极;负极;(4)C。
【点评】此题考查了磁现象的诸多知识点,需将磁现象的多个知识点有机结合,融会贯通,方可解答此题。
四.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4分,每小题4分)
24.(4分)(2021秋•海淀区校级期末)阅读《风寒温度》回答问题。
风寒温度
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走在街上,穿着的衣服感觉冷暖刚好适宜,这时突然起了一阵大风,顿时感觉周身寒冷,这就是风寒效应。风寒效应会影响人们对冷的感觉,导致人体感觉的温度与温度计的示数有明显的差别。
人体的主要散热部位是皮肤,通过皮肤红外辐射、接触传导热量、冷热空气对流和汗液蒸发等方式散热。当无风时,在人体皮肤和周围空气之间,有一个比较稳定的空气层,由于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可以起到保温作用;当刮风时,稳定的空气保温层不断被新来的冷空气所代替,并把热量带走。风速越大,人体散失的热量越快、越多,人也就感觉越寒冷。
影响室外人体温度感觉的因素包括:气温、风速、湿度等等,在这些因素中,气温和风速起主导作用。科学家提出用风寒温度描述刮风时人体裸露皮肤感觉到的冷热程度,研究表明,风寒温度值在﹣28~﹣39℃时,裸露皮肤会在10~30分钟内冻伤;风寒温度在﹣40~﹣47℃时,裸露皮肤会在5﹣10分钟内冻伤;风寒温度在﹣48~﹣54℃时,裸露皮肤会在2﹣5分钟内冻伤:风寒温度低于﹣55℃时,裸露皮肤会在2分钟以内冻伤。
科学家通过大量实验找出了风寒温度和风速的关系,如表所示。表格中最左侧的一列代表环境的风速,最上方一行是无风状态下的环境温度,中间灰色底纹部分的温度,就是相应条件下的风寒温度。
风速
km/h
气温/℃
5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
4
﹣2
﹣7
﹣13
﹣19
﹣24
﹣30
﹣36
﹣41
﹣47
﹣53
﹣58
10
3
﹣9
﹣15
﹣21
﹣27
﹣33
﹣39
﹣45
﹣51
﹣57
﹣63
15
2
﹣4
﹣11
﹣17
﹣23
﹣29
﹣35
﹣41
﹣48
﹣54
﹣60
﹣66
20
1
﹣5
﹣12
﹣18
﹣24
﹣30
﹣37
﹣43
﹣49
﹣56
﹣63
﹣68
25
1
﹣6
﹣12
﹣19
﹣25
﹣32
﹣38
﹣44
﹣51
﹣57
﹣64
﹣70
30
0
﹣6
﹣13
﹣20
﹣26
﹣33
﹣39
﹣46
﹣52
﹣59
﹣65
﹣72
35
0
﹣7
﹣14
﹣20
﹣27
﹣33
﹣40
﹣47
﹣53
﹣60
﹣66
﹣73
40
﹣1
﹣7
﹣14
﹣21
﹣27
﹣34
﹣41
﹣48
﹣54
﹣61
﹣68
﹣74
45
﹣1
﹣8
﹣15
﹣21
﹣28
﹣35
﹣42
﹣48
﹣55
﹣62
﹣69
﹣75
50
﹣1
﹣8
﹣15
﹣22
﹣29
﹣35
﹣42
﹣49
﹣56
﹣63
﹣69
﹣76
(素材源于《近50年来中国冬季风寒温度的变化》,刊载于2009年《地理学报》)
完成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的主要散热部位是皮肤,散热主要通过皮肤红外辐射、接触传导热量、 冷热空气对流 和汗液蒸发等方式进行。
(2)文章的表格中有一个风寒温度的数值缺失了,根据已有的数据分析,你觉得缺失的风寒温度的数值最可能是 ﹣3 。
(3)测量员手持酒精温度计在某环境中测量温度,当无风时,温度计的示数为﹣30℃。某时刻刮起了10km/h的大风,此时的温度计示数为 ﹣39 ℃。一段时间后,风速变为20km/h,此时的风寒温度为 ﹣43 ℃。
【考点】温度.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信息给予题;获取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分析】(1)阅读文章,提取信息进行解答;
(2)分析无风状态下环境温度为0℃的情况下,环境温度与风速的关系,从而得出答案;
(3)对照风寒温度和风速的关系,得出答案。
【解答】解:(1)由题意知,人体的主要散热部位是皮肤,通过皮肤红外辐射、接触传导热量、冷热空气对流和汗液蒸发等方式散热;
(2)通过分析风寒温度和风速的关系可知,在无风状态下环境温度为0℃的情况下,环境温度与风速的增大而降低,故缺失的风寒温度的数值小于﹣2℃,大于﹣4℃,故缺失的风寒温度的数值最可能是﹣3℃;
(3)对照风寒温度和风速的关系可知,当无风时,温度计的示数为﹣30℃。某时刻刮起了10km/h的大风,此时的温度计示数为﹣39℃,段时间后,风速变为20km/h,此时的风寒温度为﹣43℃。
故答案为:(1)冷热空气对流;(2)﹣3;(3)﹣39;﹣43。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认真阅读题目所给信息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五.计算题(共2小题,满分8分,每小题4分)
25.(4分)(2021秋•西城区期末)如图所示电路,电源两端电压为U=4.5V且保持不变。电阻R1=10Ω,滑动变阻器R2铭牌上标有“20Ω 2A”字样,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两块电压表的量程均为0~3V。小明认为:闭合开关S,在保证电路各元件安全的条件下,滑动变阻器R2的阻值可以在0~20Ω范围调节;且电流表的示数可以在0~0.6A变化。请你利用所学知识和上述数据,判断小明的结论是否正确。请写出计算、推理过程和你的结论。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计算题;欧姆定律;应用能力.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压表V1测R1两端的电压,电压表V2测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当电压表V1的示数U1max=3V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小,根据欧姆定律计算通过电路的最大电流,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规律计算R2两端的最小电压,进一步计算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最小阻值;根据串联电路电阻规律结合欧姆定律可知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进一步计算通过电路的最小电流,同时明确两电压表的示数,确保电路安全;最后判断小明的说法说法正确。
【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压表V1测R1两端的电压,电压表V2测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当电压表V1的示数U1max=3V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小,
则Imax=U1maxR1=3V10Ω=0.3A<0.6A,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没有超过电流表的量程,所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Imax=0.3A;
根据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可知:
R2两端的最小电压U2min=U﹣U1max=4.5V﹣3V=1.5V,
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小阻值:R2min=U2minImax=1.5V0.3A=5Ω;
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
即Imin=UR1+R2=4.5V10Ω+20Ω=0.15A,
此时电压表V2的示数:U2=IminR2=0.15A×20Ω=3V,电压表V1的示数:U1=U﹣U2=4.5V﹣3V=1.5V,两电压表示数均不超过所选量程,
所以,滑动变阻器R2的阻值可以在5~20Ω范围调节,电流表A的示数范围为0.15A~0.3A,两电压表示数范围均为1.5V~3V,小明的说法不正确。
答:滑动变阻器R2的阻值可以在5~20Ω范围调节,滑动变阻器电流表A的示数范围为0.15A~0.3A,小明的说法不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串联电路特点和欧姆定律的灵活运用,确定通过电路的最大和最小电流是解题的关键。
26.(4分)(2021春•南开区期末)一座公路桥头旁立有一块如图所示的标志牌 (t表示吨),用来表示对过桥车辆的限制,现有一辆总重为5×104N的卡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时,已知地面对它的摩擦阻力是它本身重力的0.2倍。求:
(1)此时汽车发动机的牵引力多大?
(2)若车以80km/h的速度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空气阻力是200N,则此时汽车发动机的牵引力多大?
(3)通过计算回答这辆卡车能不能通过此桥?
【考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定量思想;运动和力.
【分析】(1)知道桥面对它的摩擦阻力是它本身重力的0.2倍,可求摩擦;由于卡车匀速行驶,受到的牵引力和摩擦阻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
(2)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两对平衡力,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
(3)知道卡车自重,利用G=mg求汽车的质量,最后和限重标志上的数字进行比较。
【解答】解:
(1)由于卡车匀速行驶,受到的牵引力等于摩擦力:
F=f=0.2G=0.2×5×104N=104N。
(2)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的牵引力F和阻力f是一对平衡力,即F牵=f+200N=104N+200N=10200N;
(3)由G=mg得大卡车的质量:
m车=G车g=5×104N10N/kg=5000kg=5t>4t,故这辆卡车不能从该桥上通过。
答:(1)这辆车的牵引力为104N;
(2)汽车发动机的牵引力10200N;
(3)这辆卡车不能从该桥上通过。
【点评】本题考查了重力公式的应用,同时考查了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属于基础题目。
考点卡片
1.温度
【知识点的认识】
温度(temperature)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只能通过物体随温度变化的某些特性来间接测量,而用来量度物体温度数值的标尺叫温标.它规定了温度的读数起点(零点)和测量温度的基本单位.目前国际上用得较多的温标有华氏温标(°F)、摄氏温标(°C)、热力学温标(K)和国际实用温标.从分子运动论观点看,温度是物体分子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是大量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含有统计意义.对于个别分子来说,温度是没有意义的.
【命题方向】
温度是表示什么的物理量,用什么来测量温度的.测量温度时,通常采用的是什么温标,该温标通常以什么的温度作为零度,以标准大气压<即一个大气压>下什么作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叫做什么. 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量度使用什么的温标,它与前面所说的温标之间的关系式是什么?温度的高低对分子或原子的运动剧烈程度的影响,温度、热量、内能三者的区分都是命题的地方.
第一类常考题:
下列温度中,约在36~37℃之间的是( )
A.人的正常体温
B.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C.冰箱冷藏室的温度
D.人感觉舒适的环境的温度
分析:估测法是通过自己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了解,结合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做出合理估测的方法.
解:A、人的正常体温为37℃,正确,符合题意.
B、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错误,不合题意.
C、冰箱冷藏室的温度为10℃以下,错误,不合题意.
D、人感觉舒适的环境的温度为25℃,错误,不合题意.
故选A.
点评:考查估测能力,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多积累,将物理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
第二类常考题:
如图,先把两手同时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过了一段时间后,再将两手同时拿出并放入温水中,这时两手的感觉 不相同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这个事实说明 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是不可靠的 .
分析:测量是一个比较的过程,所以要先有一个参考或标准,两手开始的标准不相同,所以判断一个物体的结论也不相同,这说明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是不可靠的,需要用测量工具来进行精确的测量.
解:两手开始的温度不相同,放入同一温水中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这是因为两次判断的标准不一样,这个事实说明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是不可靠的.
故答案为:不相同;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是不可靠的.
点评:此题考查温度测量的知识,反应出测量必须要有标准这一基本技能.
【解题方法点拨】
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衡量温度高低,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测量温度时,通常采用的是摄氏度温标,该温标通常以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零度,以标准大气压<即一个大气压>下水沸腾作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叫做1摄氏度.温度并不是热量,也不是内能.天很热指的是温度,传递热指的是热量,摩擦生热指的是内能.这三个物理量变化时的说法不同,温度只能说升高降低,热量只能说吸收放出,内能只能说增大减小.
2.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知识点的认识】
温度计使用:
(1)在使用温度计以前,应该:
①观察它的量程﹣﹣能测量的温度范围,如果估计待测的温度超出它能测的最高温度,或低于它能测的最低温度,就要换用一只量程合适的温度计,否则温度计里的液体可能将温度计胀破,或者测不出温度值.
②认清它的最小刻度值,以便用它测量时可以迅速读出温度值.
(2)温度计使用时,应该:
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②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命题方向】
(1)温度计的正确读数是命题热点,注意零刻线、量程、分度值,是读准数的前提.
(2)根据图片判断测量过程中的正确和错误也是命题热点,如果是填空题,注意语言表达的严密性.
例1: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如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分析:实验室温度计: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进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测量前应先估测被测液体的温度,了解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若合适便可进行测量.
解:A碰到了容器的底部,所以是错误的.
B碰到了容器的侧壁.所以是错误的.
C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所以是错误的.
故选D
点评:温度计的使用是初中物理比较重要的实验技能考核内容,即使卷面考试时出现的频率也是很高的,所以一定要掌握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例2: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 量程 和认清它的分度值.小明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分别进行了三次操作,如图(甲)所示,其中正确的操作是 C .图(乙)中所示的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 ﹣2 ℃,水的温度是 88 ℃.
分析:(1)使用温度计前:首先看清它的量程,或者说要看清它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温度范围;然后看清它的分度值,也就是一个小格代表的值.
(2)使用温度计时:
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②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物体后要稍后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3)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读数时先看清是零上还是零下的,然后认清量程和分度值,最后读出示数.
解: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要先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它的分度值;
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瓶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离开液体读数,C符合这种情况;
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测量冰的温度时,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在0℃以下两格处,示数为﹣2℃;
测量水的温度时,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在80℃以上8格处,示数为88℃.
故答案为:
量程;C;﹣2;88.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方法;
温度计是初中物理最基本的测量工具,需要掌握.
【解题方法点拨】
实验室温度计的使用中一定要注意如何做才能让玻璃泡全部浸在被测液体中,并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对温度计的读数方法:在读数的时候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对象,视线应该和温度计内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3.熔化与熔化吸热的特点
【知识点的认识】
熔化是通过对物质加热,使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变化过程。
熔化要吸收热量,是吸热过程。
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与其凝固点相等。晶体吸热温度上升,达到熔点时开始熔化,此时温度不变。晶体完全熔化成液体后,温度继续上升。熔化过程中晶体是固液共存态。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熔化过程与晶体相似,只不过温度持续上升,但需要持续吸热。
【命题方向】
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以及熔化是吸热还是放热是中考的方向
例1:如图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属于熔化的是( )
A. B.
春天里冰雪消融夏天早晨花草上的露水
C. D.
深秋的早晨大雾弥漫 初冬的早晨霜打枝头
分析:(1)物态变化共有六种:①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②凝固是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③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④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⑤升华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⑥凝华是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
(2)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物态变化的名称,知道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现象,依据各选项中的物态变化进行分析即可。
解:A、冰雪消融是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符合题意;
B、露水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是液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C、雾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并与空气中的尘埃结合形成的,是液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D、霜是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此类问题是考查对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熔化现象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判断出物质变化前后的状态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例2:在0℃的环境中,把一块0℃的冰投入到0℃的水中,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
A.冰全部熔化 B.冰有少部分熔化 C.水有少部分凝固 D.冰和水的原有质量不变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熔化过程温度不变,但需要继续吸收热量;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要有温度差。
解: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里(周围气温也是0℃),所以没有温度差就没有热传递,冰因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能继续熔化。
故选D。
点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放在0℃房间里,温度相同,不能发生热传递,冰在熔点,无法吸热,不会熔化;水在凝固点,不能放热,不会结冰;所以冰、水的质量都保持不变。
【解题方法点拨】
在判断是否是熔化时一定要根据定义,判断是吸热还是放热要根据晶体与非晶体熔化时的特点,因此学生要牢记它们的特点。
4.物质的基本属性
【知识点的认识】
(1)物质的物理属性:物质与物质之间总是有一些区别的,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的明显不同之处称为物质的属性.如果这种区别是物理的,我们就称之为物质的物理属性.物质的物理属性包含:密度、比热容、硬度、透明度、导电性、导热性、弹性、磁性等等.
(2)物体与物质的区别:我们所见到的一切可以称之为物体,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比如:汽车是物体,这个物体是由铁、玻璃、橡胶等物质所组成.体积和质量属于物体的物理属性.
【命题方向】
一些材料的选取时利用物质的什么性质以及属性与特性的区别是命题重点.
例1:下列关于物质的属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轮船用钢铁制成是因为钢铁的密度小
B.纳米铜与普通铜相比具有更好的延展性
C.热水壶的手柄通常用胶木制作,是因为胶木的导热性好
D.电线的内芯通常用铝或铜制作,主要是因为铝或铜的强度大、抗拉性好
分析:根据钢铁、铜、胶木和导线的物理性质做出解答.
解:
A 轮船用钢铁制造是利用钢铁的硬度大.此描述错误;
B 纳米铜比普通铜具有更好的延展性.此描述正确;
C 热水壶的手柄用胶木制作,因为胶木有较好的隔热性.此描述错误;
D 电线的内芯用铝或铜制作,主要利用铝或铜的电阻小,导电性强.此描述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不同物质不同的物理性质,是一道基础题.
例2:2011年11月,美国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世界上重量最轻的固体金属材料.这种新材料可以放在蒲公英上面而不会压坏它的籽.这里说的“重量最轻”用确切的物理语言来说是指这种材料的 密度 很小.纳米材料是由纳米颗粒经过特殊制备得到的,室温下外形相同的纳米铜比普通铜可多拉长50倍而不断裂,这一事例表明纳米铜具有较好的 延展性 (选填“硬度”、“延展性”或“磁性”);纳米是 长度 (选填“长度”、“时间”或“质量”)单位.
分析:(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是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物体单位体积时的质量;
(2)延展性是金属的一种性质;
(3)常见的长度单位有:km、m、dm、cm、mm、μm、nm.
解:(1)世界上重量最轻的固体金属材料.这里说的“重量最轻”用确切的物理语言来说是指这种材料的密度小;
(2)室温下外形相同的纳米铜比普通铜可多拉长50倍而不断裂,这一事例表明纳米铜具有较好延展性;
(3)纳米(nm)是长度的单位之一;
故答案为:(1)密度;(2)延展性;(3)长度.
点评:密度、延展性都是在描述物质的某种性质,明确密度、延展性的含义,知道长度的常见单位;可做出解答.
【解题方法点拨】
在牢牢的记住物质的物理属性等基本知识的前提下,读懂题意,仔细分析即可顺利解决.
5.质量的估测
【知识点的认识】
(1)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kg,常用的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和吨(t);斤、两也是质量的单位,它在我国民间使用,不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体会千克、克的大小,如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
(2)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的质量:
①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为50g ②一根大头钉的质量大约为80mg
③一个硬币的质量大约为6g ④一个中学生的质量大约为50kg
⑤一个婴儿的质量大约为4kg ⑥一个大象的质量大约为5t
⑦一个鲸的质量大约为150t ⑧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为250g
【命题方向】
生活中常见物体质量的估测是命题关键
例1:小明妈妈从菜场买回一只老母鸡,让小明猜猜它的质量.你认为,小明的猜测应接近下列哪一数值才是符合实际的( )
A.20g B.200g C.2kg D.20kg
分析:首先要对质量的单位有较深刻的认识,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一只老母鸡的质量大约是4斤左右,即2kg,故填2kg符合实际;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填入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即可.
例2:下列物体质量最接近50g的是( )
A.一只鸡蛋 B.一本九年级物理教材 C.一张课桌 D.一只母鸡
分析:根据生活中对于一些物体质量的认识,同时利用单位的换算可以得出符合条件的选项.
解:一斤是500g,一两就是50g.一个鸡蛋大约就是一两即50g.故A正确;
而物理教材课本约为0.25kg; 课桌约为25kg; 一只母鸡约为2kg;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一些物体质量的认识,由于生活中我们常常以斤为单位,必要时应进行单位的换算.
【解题方法点拨】
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如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来进行感知,把不熟悉的单位转化成常用熟悉的单位.
6.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知识点的认识】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静止;也就是说一个物体相对于其它一个物体可以是静止的,但一定会出现相对于其它一些物体是运动的情况,而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是运动的,它可能相对于其它物体都是运动的,一个物体一定可以找到一个及一个以上的物体与之有相对运动,但不一定可以找到一个与之静止的物体。
因为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所以描述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照物,事先不选定参照物,就无法对物体的运动状态做出判断。
【命题方向】
判断物体的是运动还是静止是中考必考内容。
例1:“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后,遨游太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神舟飞船”相对于“天宫一号”是运动的
B.“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C.“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
D.“神舟飞船”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
解:A、“天宫一号”和“神舟飞船”对接后,“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飞行器一起运动,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神舟飞船”相对于“天宫一号”飞行器来说是静止的。
BCD、“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的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故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例2:甲、乙两辆汽车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上的乘客看乙车在向北运动。乙车上的乘客看到甲车和树木都向南运动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乙车可能都向南运动
B.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北运动
C.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
D.甲车一定在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
分析: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一定是相对参照物而言,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会不一样。
解:(1)乙车上的乘客看到路边的树木向南运动,说明乙车向北运动;
(2)甲车上的乘客看到乙车向北运动,此时有三种可能:一是甲车静止不动;二是向南运动;三是也向北运动,但速度比乙车慢。
故选B。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时首先抓住以地面、树木或建筑物为参照物判断出其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再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逐个分析,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解题方法点拨】
(1)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2)如果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相同,则以其中任何一个物体为参照物,另一个物体都是静止的,我们就说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7.时间的测量
【知识点的认识】
(1)时间的单位是秒,毫秒,微秒,主要在科学技术上应用.此外还有国家选用的非国际单位制时间单位天(日)、(小)时,分,通常使用的时间单位还有世纪,年、星期.生活中常见时间单位及其进率关系为:
单位
符号
换算关系
时
h
1h=60min=3600s
分
min
1min=60s
秒
s
毫秒
ms
1ms=0.001s=10﹣3s
微秒
μs
1μs=0.000 001s=10﹣6s
(2)测量时间的工具:古代人用日晷、沙漏等计时;现代生活中,我们通常用钟表来计时,常用的钟表有:石英钟、电子手表、机械式停表、电子式停表等.
(3)停表的读数:
大圈对应秒针每转1圈是30秒,所以它的刻度是0﹣﹣30秒,每1秒的范围有10小格(每小格是0.1秒).为了使读数方便,还在1、2、3、…的刻度另标上31、32、33…小圈对应分针每过1格是1分钟,在这格的中间有根短刻度表示0.5分钟.
读数时,先看分针的整数分钟,然后注意分针是在0﹣﹣0.5分钟范围,还是在0.5﹣﹣1分钟范围,如果分针是在0﹣﹣0.5分钟范围,则相应秒针的读数是在0﹣﹣30秒;如果分针在0.5﹣﹣1分钟范围,则秒针的读数是相应在30﹣﹣60秒范围.将分钟数加上秒数就是结果.
【命题方向】
中考时时间的测量一般出现在单位的直接换算,换算过程,计算题中单位的换算.
例1:下列属于时间单位的是( )
A.光年 B.岁月 C.旭日 D.小时
分析:时间的单位有很多:年、月、周、日、时、分、秒、毫秒等;
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
解:A、光年是光在一年中所通过的距离,是长度单位;
B、C、岁月与旭日不是单位;岁月指一段时间,旭日是指刚出来的太阳;
D、小时是时间的单位.
故选 D.
点评:考查时间的单位,注意区分:光年是长度单位.
例2:在做“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时,停表的示数如图所示,该停表所示的时间为 3 min 38.3 s.
分析:读取停表的示数,首先要知道大表盘和小表盘的分度值,然后看指针在什么位置,从而得出示数.
解:停表中的小表盘是以分钟为单位的,每一格表示0.5分钟;大表盘是以秒为单位的,每一小格表示0.1s;
小表盘的指针在3分钟到4分钟之间,且超过3.5分钟,大表盘的指针在38.3秒.
故答案为:3;38.3.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停表的读法,停表在实验室中用到的比较多,需要掌握其用法.
【解题方法点拨】
要明确时间的单位,换算进率的关系.掌握测量时间工具的使用与读数.
8.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知识点的认识】
(1)速度的公式:v=s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2)应用:
①火车过桥(隧道)问题:
火车穿过隧道时,火车头进人隧道就开始算起,直到火车尾离开隧道才叫做火车通过了隧道,所以火车穿过隧道经过的路程应该等于隧道长与车身长度的和.过大桥时也类似,火车通过大桥经过的路程等于桥长加车长.故对于本身有长度的物体过桥问题小结如下:物体通过的路程等于桥长与物体本身长度的和.
②出租车问题:
a.出租车的速度表示车辆行驶过程中的行进速度,指针指示的数值就是该时刻的速度值,采用的单位为km/h.
b.里程示数窗表示该车行驶的总路程,某段时间的路程就等于这段时间内两个示数的差.
c.出租车票据上给出的上车、下车时间间隔为车行驶时间,里程就是这段时间内出租车通过的路程.利用这些信息,可以解决与出租车有关的多种问题.
【命题方向】
第一类常考题:火车过桥
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早上7:30从甲地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求: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分析:(1)已知甲乙两地的距离和甲地开往乙地的时间,利用v=st即可求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
(2)已知速度和时间可求火车和桥梁的总长,总长减桥梁长就是火车的长度.
解:(1)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则甲地开往乙地所用时间t1=9h.
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v1=st1=900km9ℎ=100km/h,
(2)∵v=st,v2=144km/h=40m/s
∴火车过桥通过的总距离:
s=v2t2=40m/s×25s=1000m,
∴火车的长度s火车=s﹣s桥=1000m﹣400m=600m.
答:(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100千米每小时;
(2)火车的长度是600米.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计算,弄清火车完全过桥时行驶的路程为桥长与火车长的和是关键.
第二类常考题:行程问题
小光从厦门乘坐某次航班来武夷山旅游,厦门机场起飞的时间是7:20,抵达武夷山机场的时间是8:05,飞机飞行路程约为396km.求:
(1)全程飞行的时间是多少小时?
(2)全程飞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时?
分析:(1)根据飞机起飞时间和抵达时间,求全程飞行的时间;
(2)又知道飞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v=st求全程飞行的速度.
解:
(1)根据飞机起飞时间为7:20,抵达武夷山机场的时间是8:05可得飞行时间:
t=8:05﹣7:20=45min=0.75h,
(2)飞机飞行的平均速度为:
v=st=396km0.75ℎ=528km/h.
答:(1)全程飞行的时间是0.75h;
(2)全程飞行的平均速度是528km/h.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能根据起飞和抵达时间求出飞机飞行时间是本题的突破口.
【解题方法点拨】
注意事项:(1)应用v=st计算时,单位要统一.s用米(m),t用秒(s)作单位时,速度v的单位为米/秒 (m/s);当s用千米(km),t用小时(h)时,速度v的单位为千米/时(km/h).
(2)v=st公式的三个物理量必须对应于同一物体.
9.力的作用效果
【知识点的认识】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①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一是指物体运动速度大小发生了改变.如物体从快到慢、从慢到快、从静止到运动和从运动到静止都是速度大小在改变;二是指物体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如左转弯、右转弯等都是说明其运动方向在改变;三是指物体运动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同时发生了改变.
②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并不是说物体只要受力,其运动状态就一定要改变,“可以”不是“一定”.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用手拉弹簧使弹簧变长了;揉面时,面团形状不断变化;刀片能划破纸等,都表面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命题方向】
生活中力的作用效果的现象有哪些,判断其是改变运动状态还是形状都是中考的命题方向
例1:下列过程中,有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同类,它是( )
A.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
B.进站的火车受阻力缓缓停下
C.苹果受重力竖直下落
D.用力把铅球推出
分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解:A、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橡皮泥的形状发生变化,所以选项A属于力改变物体的形状;
B、进站的火车受阻力缓缓停下,速度在减小,所以选项B属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苹果受重力竖直下落,苹果在重力作用下,速度越来越快,所以选项C属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用力把铅球推出,铅球在重力作用下,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都在发生改变,所以选项D属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力的作用效果,力的这两个作用效果有明显的不同,比较容易辨别.
例2:下列事例中,在力的作用下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的是( )
A.紧急刹车
B.骑自行车加速前进
C.做直线运动的足球,碰到球员后,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D.两手用力扳竹条,使其弯曲
分析: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物体的形变包括:形状的变化和体积的变化.
解:A、紧急刹车时,刹车皮和轮胎内圈之间的摩擦力使轮胎由运动变为静止,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B、骑自行车加速运动,对自行车施加的作用力改变了自行车的运动速度,速度的改变是运动状态改变的一种;
C、运动方向的改变就是运动状态改变的一种;
D、两手对竹条的作用力是竹条的形状变弯了.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是一道基础题.
【解题方法点拨】
(1)一个物体只要发生了运动状态的改变或形状的改变,这个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2)一个物体若受到了力的作用,则物体要么改变了形状,要么改变了运动状态,要么两者都发生了改变,要根据题意判断是哪一种情况,不能盲目地下结论.
10.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分
【知识点的认识】
(1)平衡力是指一个物体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但是他的受力物体是一个.比如,两队人拔河僵持不下,那么绳子就受到两方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这样,绳子受到的就是一对平衡力.(注意,平衡力的受力物体是一个)
(2)相互作用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比如说,我推墙,那么我对墙施加了一个力,反过来,我的手同时也受到墙对我的压力.我对墙的力和墙对我的力就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注意:相互作用力的受力物体是两个,比如,我对墙的力中,墙是受力物体,而我是施力物体;反过来,墙对我的力中,我变成了受力物体,而墙是施力物体)
【命题方向】
判断两个力是否为一对平衡力,还是相互作用力是命题方向,因为学生往往区别不开.
例1:有一茶杯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茶杯受到的重力和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茶杯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茶杯受到的重力和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茶杯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分析: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和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对各选项逐一进行分析.
解:A、由于茶杯对桌面有压力,所以桌面才支持茶杯,即压力的相互作用力是支持力,故A选项错误;
B、茶杯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故B选项正确;
C、重力是茶杯受到的力,而压力是桌面受到的力,所以重力和压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选项错误;
D、茶杯受到的重力和茶杯受到的支持力是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所以重力和支持力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选项错误.
故选 B.
点评: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和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并且会区分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
例2:杯子静止在书桌上,桌面对杯子有支持力,与支持力平衡的力是 杯子的重力 ,与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的是 杯子对桌子的压力 .
分析:(1)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将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当两个力满足四个条件时,才是一对平衡力,即“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的反作用力.
解:(1)杯子静止在书桌上,桌面对杯子的支持力和杯子的重力,符合平衡力的四个条件,是一对平衡力;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桌面对杯子施加支持力的同时,杯子对桌面施加压力;它们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故答案为:(1)杯子的重力;(2)杯子对桌子的压力.
点评:(1)掌握二力平衡条件的运用;(2)物体间力的作用特点是﹣﹣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要区分开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
【解题方法点拨】
判断的关键是找好平衡力、相互作用力的受力物体有几个.
11.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知识点的认识】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对于二力平衡条件,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四个要点,且这四个要点缺一不可.二力平衡是初中物理的重点、难点内容之一,在中考试卷中出现的几率较大,很多同学难以正确掌握二力平衡条件,出现了许多模糊甚至是错误的认识,静止的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时,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只受两个力作用,那么这两个力也一定是平衡力.
【命题方向】
主要命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物体的状态,判断物体所受的力是否为平衡力.
例: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张开降落伞后,跳伞运动员匀速下降,这是因为跳伞运动员( )
A.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B.受到的重力小于阻力 C.受到的重力等于阻力 D.受到的重力大于阻力
分析: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是平衡状态,受平衡力的作用.
解:因为跳伞运动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平衡,即受到的重力与阻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重力等于阻力.
故选C.
点评:该题考查了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先判断出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2)已知两个力为平衡力,根据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来确定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例:某人沿水平方向用20N的力推着一辆车匀速向西运动,车受到的阻力大小是 20 N,方向是 水平向东 .
分析:二力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根据二力平衡条件进行解答.
解:车在水平方向上匀速向西运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物体受到水平向西的拉力,大小为20N,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得,车受到的阻力为水平向东,大小为20N.
故答案为:20;水平向东.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力平衡条件.二力平衡条件应用广泛,一定要熟练掌握.
(3)根据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来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
例:在抗震救灾中,我空降部队从高空跳伞,当伞兵受到的合力为零时,他将( )
A.加速下降 B.匀速下降 C.减速下降 D.加速上升
分析;由二力平衡知: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即:匀速直线状态.
解:当物体受平衡力时,物体会保持平衡状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而:A、C、D都不是平衡状态.
故此题答案为:B
点评:明确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
【解题方法点拨】
两个力彼此平衡,理解二力平衡的含义,要抓住两个要点:(l)一个物体,同时受两个力作用;(2)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在这里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平衡力作用下,原来处于静止状态的物体,依然处于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一定以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反之,静止的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时,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只受两个力作用,那么这两个力也一定是平衡力.
12.力与运动的关系
【知识点的认识】
(1)物体在不受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原来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力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原来静止的物体不受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
(2)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物体如果受到力的作用,且受到的力不平衡,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会发生改变.
(4)如果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它可能不受外力作用,也可能受平衡力作用.
【命题方向】
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变化与平衡力结合是命题的方向,学生往往理解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这个误区也是命题的知识点.
例1: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就会运动
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不受力的作用
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D.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分析:(1)物体不受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其运动状态不变,即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其运动状态会发生变化,体现在速度大小及方向的变化.
解:A、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不一定就会运动,当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其运动状态不变,即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A错误;
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可能不受力,也可能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故B错误;
C、只有物体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时,其运动状态才会发生变化;故C错误;
D、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且是非平衡力的作用;因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明确物体的受力情况,及在不同受力情况下所处的运动状态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还要深刻理解力与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例2:对于“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历史上经历了漫长而又激烈的争论过程.著名的科学家伽利略在实验的基础上推理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其核心含义是( )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物体只要运动就需要力的作用
C.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D.没有力的作用运动物体就会慢慢停下来
分析:牛顿第一定律的得来经历了三个阶段:
(1)亚里士多德认为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运动,停止用力物体停止运动.他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伽利略通过斜面小车实验,接触面越来越光滑,摩擦力越来越小,物体速度改变的越慢,物体运动越远.推理:如果没有摩擦,速度不会改变,永远运动下去.
(3)牛顿总结前人经验并加以概括,得到牛顿第一定律.
解:(1)物体只要运动就需要力的作用,没有力的作用运动物体就会慢慢停下来,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都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相同的.
(2)斜面小车实验,接触面越来越光滑,摩擦力越来越小,物体运动越来越远,没有摩擦,物体永远运动下去.没有力就不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故选C.
点评:(1)正确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维持物体运动不需要力的作用,依靠的是物体的惯性.
(2)掌握研究牛顿第一定律这种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科学的推理得到结论的方法.
【解题方法点拨】
力与运动的关系是力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正确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是学好力学的关键.知道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物体受力不平衡时运动状态如何改变.
13.重力
【知识点的认识】
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计算公式是:G=mg,g为比例系数,大小为9.8N/kg,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N.重力作用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命题方向】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重力的符号、单位、g一般取9.8N/kg的含义是此知识点的命题方向.
例1: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量
B.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C.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D.重力的单位是kg
分析: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都会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重力的作用点被称为重心,其单位是N,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其大小.
解:
A、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工具,当物体静止时,重力与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故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量.A符合题意.
B、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所以总是竖直向下的(如重锤线静止时,总是位于竖直方向).B符合题意.
C、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C符合题意.
D、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N),重力的单位是N.D不符合题意.
故选A、B和C.
点评:本题考查对重力单位、方向、作用点的理解,难度不大,但易出错.
例2:如果没有重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万川不入海
B.物体没有质量
C.人一跳起来就会离开地球
D.杯里的水倒不进嘴里
分析:如果没有重力,哪些依靠重力来完成的活动将无法进行;而物体的质量是物质的属性,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物体是否受重力无关.
解:A、万川入海,是由于水受到重力作用,才导致水往低处流;若没有重力,则万川不入海;故A不符题意;
B、质量是物质的属性,与物体是否受重力无关;故B符合题意;
C、人跳起来会落向地面,是由于人受到重力作用,若没有重力,人一跳起来就会离开地球;故C不符题意;
D、杯里的水倒进嘴里,是由于水受到重力作用;若没有重力,杯里的水将倒不进嘴里;故D不符题意;
故选B.
点评:此题是一道想象题,考查了学生的逆向思维,将由于重力存在导致的现象,反过来进行分析即可解答.
【解题方法点拨】
(1)重力具有普遍性,地球上的所有物体,无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不管其质量大小,也不论其有无生命,凡是分子、原子构成的物质,都受到地球的吸引力.
(2)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但重力大小不一定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重力一般小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重力只是地球对物体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3)重力是一种非接触力,抛出去在空中运动的物体与它静止在地面上时所受重力相等.
14.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知识点的认识】
物体之间产生摩擦力必须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第一:两物体相互接触.
第二:接触面粗糙.
第三: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命题方向】
主要是判断这个物体受没受摩擦力,是什么摩擦力.
例1:关于摩擦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凡是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有摩擦力
B.两物体保持相对静止时也有可能有摩擦力
C.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D.只有接触才有可能产生摩擦
分析: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是摩擦力.
解:A、如果两个物体接触没有运动,也没有运动趋势两个物体之间就没有摩擦力.符合题意.
B、例如斜面上静止的物体,虽然相对斜面来讲物体是静止的,但是物体在斜面上有向下运动的趋势,两者之间也存在摩擦力.不符合题意.
C、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有时跟物体运动方向是相同的,有时是相反的.不符合题意.
D、两个物体之间要产生摩擦力一定是接触的,不接触是没有摩擦力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掌握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方向、大小影响因素、作用点.
例2:一只啤酒瓶,在下列情况下一定受到摩擦力作用的是( )
A.静止放在粗糙水平桌面上时
B.沿粗糙斜面匀速下滑时
C.握在手中,瓶口朝上静止悬在空中时
D.放在匀速直线行驶的列车茶几上时
分析:1、根据产生摩擦力的条件去判断有无摩擦力
2、可以根据物体所处状态和平衡问题判断摩擦力.
解:A、静止放在粗糙水平桌面上时,没有相对运动.所以不存在摩擦力,故A错误.
B、沿粗糙斜面匀速下滑时,发生相对运动,所以受到摩擦力,故B正确;
C、瓶子被握在手中,瓶口朝上,根据瓶子所处的状态得出瓶子所受合力为0,在竖直方向上瓶子受重力,肯定还受手对它的静摩擦力.故C正确.
D、放在匀速直线行驶的列车茶几上时,在水平方向没有发生相对运动,故不受摩擦力,故D错误;
故选BC.
点评:根据产生摩擦力的条件去判断有无摩擦力也可以根据物体所处状态和平衡问题判断摩擦力.
【解题方法点拨】
有的同学认为两个物体只要接触,接触面上就会产生摩擦力,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出错的原因在于不理解摩擦力的概念.两个相互挤压的物体只有发生相对运动或者相对运动趋势时,物体间才会产生摩擦力.如果两个物体相对静止且没有相对运动趋势,则物体间不会产生摩擦力.
15.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
【知识点的认识】
利用公式:p=FS来分析减小压强方法:
(1)压力一定,增大受力面积;
(2)受力面积一定,减小压力;
(3)同时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
应用:①载重卡车装有许多的车轮;②房屋建在较大的地基上;③书包带做得较宽.
【命题方向】
生活中那些是减少压强的现象,是命题方向.
例1:如图所示的事例中,属于减小压强的是( )
A. B.
刀切芒果 线切鸡蛋
C. D.
用针绣花 厚纸片垫提手处
分析:(1)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
(2)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
(3)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
解:A、B、C都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不符合题意.
D、提塑料袋时,用厚纸片垫在提手处,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掌握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掌握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能在生活中应用压强知识.
例2:细心的小玲同学发现,较重的衣服挂在图中甲衣架上时更不容易变形,这是因为压力一定时,甲衣架能增大与衣服的 受力面积 ,从而减小了对衣服的 压强 .
分析:压强大小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
解:由图知,甲衣架比乙衣架宽、受力面积大,在压力一定时,减小了对衣服的压强,从而使衣服更不容易变形.
故答案为:受力面积; 压强.
点评:本题考查了减小压强的方法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习压强时要知道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会解释生活中有关增大和减小压强的现象.
【解题方法点拨】
利用公式:p=FS采用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它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广泛地运用在各种科学探索和科学实验研究之中)来分析增大压强方法.
16.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知识点的认识】
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和小华利用所提供的器材(小桌、海绵、砝码、木板)设计了图(a)、(b)两个实验,通过观察图(a)、(b)后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的结论.此后小华把小桌挪放到一块木板上,发现小桌对木板的压力效果不够明显,如图(c)所示.通过对图(a)、(c)的比较又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的结论.
请你根据已学过的压强知识分析:
(1)小明和小华是根据 的现象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
(2)造成前后两个结论不一致的原因是.
(3)设图(b)中小桌对海绵的压强是Pb,图(c)中小桌对木板的压强是Pc,则Pb Pc.
(4)比较图(b)和图(c)可知,根据压力的作用效果比较压强的大小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答案:(1)受力面(海绵和木板表面)的形变程度
(2)前后两次受力面的材料不同
(3)“=”
(4)必须在相同的物体表面(或相同的材料)的情况下进行比较.
【命题方向】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是中考命题的重要知识点,尤其来考查控制变量法的典型实验.
例: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某同学作了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
(1)通过观察三次实验时泡沫塑料的 形变量 ,显示压力作用的效果;
(2)比较 a 与 c 两图所示实验,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比较 a 与 b 两图所示实验,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4)该实验说明了: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压力大小 、 受力面积 有关.
分析: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物体的形变量越大,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图示实验,根据实验控制的变量与实验现象,然后得出实验结论.
解:(1)通过观察三次实验时泡沫塑料的形变量(凹陷程度),显示压力作用的效果;
(2)由图a与c所示实验可知,两实验中受力面积相同为压力不同,泡沫塑料的形变量不同,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由图a与b所示实验可知,物体间的压力相同为受力面积不同,泡沫塑料的形变量不同,压力作用效果不同,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4)该实验说明了: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有关.
故答案为:(1)形变量;(2)a;c;(3)a;b;(4)压力大小;受力面积.
点评:本题考查了压力作用效果实验,实验应用了控制变量法,正确应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图示实验现象即可正确解题.
【解题方法点拨】
在解题时要注意物理学方法:控制变量法﹣﹣﹣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它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广泛地运用在各种科学探索和科学实验研究之中)来分析增大压强方法.
17.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
【知识点的认识】
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1.观察U形管压强计
U形管压强计左右两管中液面相平,液面上方的压强相等。用手指轻压橡皮膜,橡皮膜所受的压强较小,两管液面呈现较小的液面差。用手指稍重一些压橡皮膜,橡皮膜所受的压强较大,两管液面呈现较大的液面差。
2.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内部深度的关系。
[实验 一]玻璃筒中盛有水,将U形管压强计的覆有橡皮膜的金属盒放入玻璃筒中,观察在不同深处U形管压强计左右两管中液面高度差的变化情况。
U形管压强的金属盒在水内较深处,U形管左、右两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大于金属盒在水内较浅处的高度差。
[实验 二]玻璃筒中盛有水,将U形管压强计的覆有橡皮膜的金属盒放入玻璃筒中,观察在一定深度处,改变橡皮膜面的朝向,观察U形管压强计左右两管中液面高度差的变化情况。
U形管压强计的金属盒在水内一定深度处,改变橡皮膜的朝向,U形管左、右两管中液面的高度差。
实验表明,在同种液体内部,深度越小,该处压强越小;在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研究液体内部液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实验 三]两个玻璃筒内分别盛有水和浓盐水,将U形管压强计的覆有橡皮膜的金属盒放在水和浓盐水内部同一深度处,观察U形管压强计左右两管中液面高度差的变化情况。
U形管压强计的金属盒在浓盐水内一定深处,左、右两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大于金属盒在水内相同深处的高度差。
实验表明,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密度大的液体产生的压强。
4.液体内部的压强取决于液体密度的和液体内部的深度。
【命题方向】
考查探究实验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是命题关键,主要加强考查物理学方法。
例:小明做“研究液体的压强”实验时得到的几组数据如下表:
序号
液体
深度/cm
橡皮膜方向
压强计左右液面高度差/cm
1
水
5
朝上
4.9
2
水
5
朝下
4.9
3
水
5
朝侧面
4.9
4
水
10
朝侧面
9.7
5
水
15
朝侧面
14.6
6
酒精
15
朝侧面
11.8
根据表中的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序号为 1、2、3 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2)比较序号3、4、5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液体压强的大小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
(3)比较序号为 5、6 的两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在同一深度处,不同液体的压强与密度有关。
分析:由图表可知,(1)同种液体、深度相同,不同的是方向,液面差相等即压强相等;
(2)同种液体、方向相同、深度增加,压强计液面差增大即压强增大;
(3)同一深度、不同液体,只有5、6组。
解:由图表可知:
(1)序号为1、2、3的三组数据液体相同、深度相同,方向不同,液面差相等即压强相等,说明液体压强与方向无关;
(2)序号3、4、5的三组数据液体相同、方向相同、深度增加,压强计液面差增大即压强增大,说明液体压强与深度有关,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3)同一深度、不同液体,只有5、6组。
故答案为:(1)1、2、3;(2)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3)5、6。
点评:本题研究液体压强的特点,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即探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必须控制其他的量不变。
【解题方法点拨】
通过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归纳﹣﹣总结交流等环节培养良好的探究习惯。注意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的使用。
18.声音的传播条件
【知识点的认识】
(1)声音靠介质传播.
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传声的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
(2)真空不能传声.
真空罩里面放闹铃的实验、登月的宇航员无法直接交谈的现象都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通过水波来类比声波.
【命题方向】
真空罩内放入闹铃的实验常是出题热点,重点是考查理想实验法的推理思维.其他知识点常以填空题为主,重点记住关键的词语;也有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如真空玻璃、空心砖的声学优点等.
【解题方法点拨】
(1)判断传声介质的种类:例如,隔墙有耳、土电话说明固体可以传声;电子哺鱼、说话声吓跑鱼说明液体可以传声;人平时交谈说明气体可以传声.
(2)理想实验法: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忽略次要的因素,进行合理的推理,得出结论,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在真空罩中放入正在发声的闹铃,随着罩内空气的不断抽出,听到声音越来越小,由此推理,如果把罩内气体全部抽出,则听不到声音,其实将罩内气体全部抽出是不现实的,只是一种推理.因此得出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或者说传声一定需要介质.
(3)同一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频率不变.
19.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知识点的认识】
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音色: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
【命题方向】
对于声音这部分知识强调应用:中考中常以填空、选择和问答的题型出现.
【解题方法点拨】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是指每秒振动的次数;注重结合实际,例如:女高音,男低音,“高”和“低”指的就是音调.向水壶中灌热水音调的变化,随着水的增多,水壶上方的空气柱变小,引起频率的变化,引起音调的变化;
响度是指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用力击鼓和轻敲鼓面,鼓面振动的幅度不同,鼓声的响度不同.男低音放声歌唱,女高音轻声伴唱,男低音响度大,女高音响度小,但是音调高;
音色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区别声音就是靠音色.辨别熟人的声音、辨别乐器的声音靠的都是音色.模仿赵本山的声音很像就是模仿的音色像,通过敲击瓷器,根据声音判断瓷器是否破损也是靠音色.
20.防治噪声的途径
【知识点的认识】减弱噪声的途径:(1)从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消声;(2)在传播过程中,用柔软多孔的物质来吸收声波﹣﹣吸声;(3)在传播过程中,用真空玻璃等办法来隔断声波的传播﹣﹣隔声
【命题方向】
主要考查生活中减弱噪声的途径和措施,多以填空、选择题型出现.
【解题方法点拨】
明确生活中是采用那种途径减弱噪声的,例如: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在声源处减弱﹣﹣消声;玻璃棉、泡沫塑料通过吸收声播来减弱声音﹣﹣吸声;高架道路两侧建起透明板墙,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隔声.
21.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
【知识点的认识】
(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命题方向】
光的反射定律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从命题形式来看,选择题、作图题、填空题仍然是主要的三种题型,作图题将更加重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和应用。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多观察,勤思考,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解题方法点拨】
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先叙述入射光线如何变化,再叙述反射光线如何变化。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
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垂直入射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皆为0度。
2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知识点的认识】
(1)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太阳或者灯的光照射到人的身上,被反射到镜面上(这里是漫反射,不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又将光反射到人的眼睛里,因此我们看到了自己在平面镜中的虚像.(这才是平面镜对光的反射,是镜面反射).
由于平面镜后并不存在光源(S)的对应点(S′),进入眼光的光并非来自对应点(S′),所以把(S′)称为虚像.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上下(或左右)相反,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简记为:正立、等大、对称、虚像.
(3)(方案)实验操作要求
1.提出问题
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2.猜想与假设:
平面镜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的大小可能.
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1)检查器材.
(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4)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
(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并记录.
(6)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的位置跟物体和平面镜的位置的关系.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4.记录和结论
【命题方向】
此知识点是中考的重点.考查的形式非常多,主要从实验的考查,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来解题.
【解题方法点拨】
理解并记住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从实验中认识规律,注意物理学方法等效替代法的使用(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特性和关系)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
23.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知识点的认识】
物距(u)
像距(v)
正倒
大小
虚实
应用
特点
物,像的位置关系
u>2f
2f>v>f
倒立
缩小
实像
照相机、摄像机
﹣
物像异侧
u=2f
v=2f
倒立
等大
实像
精确测焦仪
成像大小的分界点
物像异侧
2f>u>f
v>2f
倒立
放大
实像
幻灯机、电影、投影仪
﹣
物像异侧
u=f
﹣
﹣
﹣
不成像
强光聚焦手电筒
成像虚实的分界点
﹣
f>u
v>u
正立
放大
虚像
放大镜
虚像在物体同侧
虚像在物体之后
物像同侧
【命题方向】
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题.
例1:如图,这是一款人脸识别门镜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捕捉人脸信息,并将所拍图象与系统数据库中预先录入的人脸照片模板进行对比.下面对该装置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摄像镜头相当于凸透镜
B.这种镜头可用来矫正近视眼
C.这种镜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D.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20cm
分析:摄像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当U>2f时,凸透镜才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解:(1)摄像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利用了当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制成.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人脸和摄像头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也就是大于20cm时,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项ACD正确.
(2)矫正近视眼的镜片是凹透镜,不是凸透镜,故B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和应用,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搞清每种情况下的应用.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寻找规律,学着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解题方法点拨】
识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灵活解题.
24.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知识点的认识】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排斥,异名磁极相吸引。
【命题方向】
利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解题,常结合力、磁场等知识点进行命题。
【解题方法点拨】
(1)实验过程的理解:用细线悬挂一个条形磁铁,并使其保持静止,用另一个条形磁铁的N极与被悬挂条形磁铁的N极靠近,发现悬挂的条形磁铁逐渐远离手中的条形磁铁,用手中的条形磁铁的S极靠近悬挂的条形磁铁的S极,也会发现同样的现象,这说明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将手中的条形磁铁的N极与悬挂着的磁铁的S极相互靠近,发现悬挂的条形磁铁慢慢靠近手中的条形磁铁,将手中的条形磁铁的S极与悬挂着的磁铁的N极相互靠近,也会发现同样的现象,这说明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2)生活现象积累:电冰箱门上装有磁性密封条是利用了磁极间的作用规律原理;
磁悬浮列车是利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原理。
25.地磁场
【知识点的认识】
(1)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球周围存在的磁场叫地磁场.
(2)地磁场的南北极与地理南北极相反,且不重合.即: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如图:
【命题方向】
这一知识点是了解性内容,理解清楚地磁和地理南北极关系,地磁和地理南北极的关系常作为命题热点.
【解题方法点拨】
(1)鸽子等动物是利用地磁场进行导航的.
(2)历史上第一个记载地理和地磁两极不重合的人是我国宋代的沈括,他提出磁偏角的概念.
26.安培定则及其应用
【知识点的认识】
安培定则,也叫右手螺旋定则,是表示电流和电流激发磁场的磁感线方向间关系的定则。初中教材中表述:用右手握住通电螺线管,使四指弯曲与电流方向一致,那么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
【命题方向】
有关右手螺旋定则常从三个方面进行考查:小磁针的指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磁感线方向。例如:已知小磁针的指向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
【解题方法点拨】
其解题思想即为右手螺旋定则的基本内容: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用好、用活、用准右手螺旋定则,就能解决电磁学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27.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知识点的认识】
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有关;与铁芯有无有关;与线圈中电流大小有关.
【命题方向】
从实验中去考查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尤其考查在实验中的物理学方法:转换法、控制变量法.
【解题方法点拨】
在实验时采用控制变量法,即在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时,要保证线圈匝数等其他条件不变,只通过移动变阻器的滑片来改变线圈中的电流大小.在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时,要保证电流的大小、两个螺线管外形等因素相同,通过更换线圈匝数不同的螺线管来分析比较.
28.电磁感应
【知识点的认识】
(1)电磁感应现象: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会产生电流,这种电流叫感应电流,这一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
(2)历史意义:英国科学家法拉第首先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这一发现进一步揭示了电与磁之间的联系,证明了磁可以生电。
(3)实验装置图:
(4)感应电流方向的影响因素:磁场方向、运动方向。
如图,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不同显示电流方向的不同。
甲乙对比可以说明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有关;甲丙对比可以说明电流方向与运动方向有关。
(5)感应电流大小的影响因素:磁场强弱、运动快慢、线圈匝数。
【命题方向】
(1)电磁感应现象探究实验(尤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发明家即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者。
【解题方法点拨】
(1)电磁感应现象实验和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实验对比:
被研究对象都是磁场中的导体:电磁感应现象的前提条件是运动,结果是产生电流;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的前提是电流,结果是产生运动。
即因动而电的是电磁感应现象,因电而动的是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这样记忆:
(2)一些常见器材的原理归类对比记忆:
①电热器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原理,如电饭锅、电炒锅、电烙铁、电水壶、电暖气、电熨斗;
②电动机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原理,如电风扇、排烟罩、洗衣机、剃须刀,扬声器也是这个原理;
③发电机和动圈式话筒用电磁感应现象原理;
④电磁铁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原理,如电铃、电磁起重机、电磁继电器、空气开关。。
29.电磁波的传播与应用
【知识点的认识】
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电磁波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解题方法点拨】
广播、电视、移动通信、卫星都是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注意对比,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这种介质传播的。
【命题方向】
在电磁波与信息技术这一知识点中,电磁波的传播是中考命题热点,分值不大,常出现的题型是填空题填写“电磁波”。
例:在我们的生活中,3G手机通信业务已经非常普遍,使用3G手机不仅可以通话,还可以随时通过无线网络上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磁波和声波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电磁波和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都是340m/s
C.手机无线上网是利用电磁波传输信息
D.电磁波和声波一样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分析:(1)迅速变化的电流周围产生电磁波,且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和光速相等,都是3×108m/s。
(2)电磁波能够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
解:A、电磁波是由变化的电流产生的,而声波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手机无线上网是利用电磁波传输信息,该选项说法正确;
D、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能够在真空中传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磁波和声波的特点,对比记忆加深印象,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30.功率的概念
【知识点的认识】
(1)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功率,在物理学中用字母P表示.
(2)意义:物理学中,用功率来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
(3)公式:功率=功/时间,即P=Wt.
(4)单位:国际单位:瓦(W),1W=1J/s;常用单位:千瓦(kW),1kW=103W.
(5)功率的种类:
①平均功率: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力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做功快慢不同,平均功率可表示力在某段时间内做功的平均快慢程度.
②瞬时功率: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力在某时刻做功的快慢.
【命题方向】
此考点主要考查功率的基本认识,主要以选择题为主.
例:某机械的功率为150W,表示该机械( )
A.每秒做功150J/S
B.做功150J的功
C.1S的功率为150W
D.1S内做150J的功
点评:根据功率的概念回答.
解:功率的概念:单位时间内做的功的多少,故机械的功率为150W,表示该机械1s内做150J的功.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功率的概念.
【解题方法点拨】
需熟记功率的基本概念,同时要注意区分功率与功的区别.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做功快慢和做功多少是不同的.
3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知识点的认识】
(1)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4)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剧烈
【解题方法点拨】
此知识点主要考察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仅需熟记相关知识即可.
【命题方向】
第一类常考题:分子动理论的应用
关于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的物质分子间无论距离大小都只存在引力
B.水结冰后分子会保持静止
C.“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沙尘暴起,尘土满天”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分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分子很小,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到.
解:A、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故A错误;
B、水结冰后,分子仍然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故B错误;
C、酒精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通过扩散空气中充满酒精分子,“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故C正确;
D、组成物质的分子很小,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到,沙尘与尘土是固体小颗粒,不是分子,故D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了分子动理论的应用,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第二类常考题:利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中的应用
分子动理论是从微观角度看待宏观现象的基本理论.以下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进行解释的是( )
A.风的形成
B.烟从烟囱中冒出
C.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能吸引轻小物体
D.离花园较远处就能闻到花香
分析:根据分子运动理论以及在生活中的现象及应用进行分析解答.
解:A、风是由于空气的流动形成对流而产生的,故无法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故A错误;
B、烟是由无数小颗粒组成的,每个小颗粒都是由无数分子组成,故烟的运动无法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故B错误;
C、毛皮摩擦橡胶棒使橡胶棒上带上了电荷,所以能吸引小物体,属于电荷的移动,无法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故C错误;
D、在花园里由于花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我们在远处可以闻到花香,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分子动理论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但要注要区分是分子运动还是宏观物体的运动.
32.内能的利用及其意义
【知识点的认识】
(1)利用内能来加热﹣﹣热传递
内能一个重要应用就是直接用它来加热物体.物体在获得内能以后,温度会升高.我们家里每天都要生火煮饭,我国北方的冬天还要生火取暖,工厂里常常要加热各种零件,所有这些,都是直接利用内能来加热的常见例子.其实质是利用热传递,将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
(2)利用内能来做功
在试管内装些水,用软木塞塞住,加热使水沸腾,水蒸气会把软木塞冲出.
在这个实验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传给水和水蒸气,水蒸气把塞子冲出去,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
所以利用内能做功的实质是内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
【命题方向】
生活中的哪些现象是内能的利用是中考的主要命题方式.
例1:如图所示实验或事例,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
A. B.
由滑梯滑下臀部会有灼热感 搓手取暖
C. D.
钻木取火 水蒸气将木塞冲出
分析:在一定的条件下,各种能量都可以相互转化.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就是利用内能来做功的过程.
分析清楚图示物理情景即可正确解题.
解:A、由滑梯上滑下,臀部会有灼热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
BC、搓手取暖,钻木取火,都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不符合题意,故B、C错误;
D、水蒸气顶开软木塞,是利用水蒸气的内能来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符合题意,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内能的利用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主要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社会的新理念.
例2:冬天,火炉把自己的 内 能传递给房间里的空气,供人们取暖;到了春天,我们不能把这些能量重新收集起来供来年再用,一般情况下, 内 能只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不能相反,上述事例说明:能量的转化、能量的转移,都是有 方向 性的.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能量的传递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能量的转化、能量的转移,都是有方向性的.
解:冬天,火炉把自己的内能传递给房间里的空气,供人们取暖;到了春天,我们不能把这些能量重新收集起来供来年再用,这是因为能量的传递是有方向性的,只能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故本题答案为:内,内,方向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能量的转移和转化是有方向性的理解和掌握.是中考的热点.
题方法点拨】
知道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可以相互转化,内能的利用就是把内能转化为其他能的应用.
33.欧姆定律的应用
【知识点的认识】
(1)相关基础知识链接:
①电流规律:
串联:I=I1=I2.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
并联:I=I1+I2.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电压规律:
串联:U=U1+U2.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并联:U=U1=U2.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等于总电压。
③电阻规律:
串联:R=R1+R2.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分电阻之和。
并联:1R=1R1+1R2.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倒数之和。
④比例规律:
串联:U1R1=U2R2.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成正比。
并联:I1R1=I2R2.并联电路中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⑤欧姆定律:
I=UR.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解题方法点拨】
(一)比例问题
解决这类问题一要掌握规则,二要弄清是哪两部分相比。
①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即电流之比为:I1:I2=1:1;根据I=UR可知电压与电阻成正比,U1R1=U2R2。
②并联电路各支路电压相等,即电压之比为U1:U2=1:1;根据U=IR可知电流与电阻成反比,I1R1=I2R2。
例一:R1=3Ω,R2=5Ω,如图甲,由于是串联电路,所以电流之比I1:I2=1:1;电压之比等于电阻之比,所以电压之比U1:U2=3:5;如果电路变式成乙图,则两电压表示数比为U1:U2=(3+5):5=8:5。
例二:R1=3Ω,R2=5Ω,如图甲,由于是并联电路,所以电压之比U1:U2=1:1;电流之比等于电阻之反比,所以电流之比I1:I2=5:3;如果电路变成乙图,则两电流表示数之比为I1:I2=5:(3+5)=5:8。
(二)电表示数变化问题
(1)解决这类问题最重要的是弄清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不同的连接方式有不同的判断规则。
①串联电路:
电流与电阻的变化相反,即电阻变大时电流变小,电阻变小时电流变大;按电阻的正比例来分配电压。
例如如图:当滑片向右滑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阻变大,所以电流变小;电阻R1尽管大小没变,但它占总电阻的比例变小了,所以R1两端电压变小,R2占总电阻的比例增大了,所以R2两端电压变大。
②并联电路:
各支路的电压都与电源电压相等,所以电压是不变的;阻值变化的支路电流随之变化,阻值不变的支路电流也不变。
例如如图:当滑片向右滑动时,尽管R2的阻值在变,但它两端的电压总等于电源电压,所以R2两端电压不变,R1两端电压当然也不变;R2所在支路电阻变大,所以电流变小,R1所在支路电阻不变,所以电流也不变,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干路电流变小。
③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
根据导出式R=UI可知,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代表了某个电阻的大小,只要电阻不变化,两表比值是不变的。
例如如图甲,电压表与电流表的比值代表了电阻R1的阻值,所以当滑片移动时,两表示数的比值不变;如图乙,电压表与电流表的比值代表了电阻R2的阻值,所以两表示数的比值在变大。
(但需要注意的是,当滑片移动时,R2两端电压的变化量与R1两端电压的变化量相等,所以电压表的变化量与电流表的变化量之比代表了电阻R1的阻值,是不变的。)
(2)解决这类电表示数变化的问题时,常在第一步判断串并联时出错。请注意下面的电路,例如图甲是串联电路,图乙是并联电路。
(滑片向右滑时,图甲:A变小,V变大;图乙A1变小,A2变小,V不变。)
(3)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是哪一部分,没有判断清楚,也是解决电表示数变化问题常出现的错误。图甲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是全部,图乙接入电路的是左半部分。注意滑片移动时对电流的影响有何不同。
(滑片向右滑动时,甲:A不变,V1不变,V2变大;乙:A变小,V1变小,V2变大)
综上所述,解决电表示数变化的问题要按照下面的程序进行:
①判断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
②分析滑动变阻器接入的是哪一部分;
③找准各个表所测量的对象是哪里;
④按照串并联各自的规则来判断电流、电压的变化。
【命题方向】
欧姆定律的综合应用是电学部分的核心,也是最基础的内容,这一节知识是难点也是中考必考点。常结合日常生活生产中遇到的电路问题考查欧姆定律的应用,计算题多与后面的电功率计算结合在一起,作为中考的压轴题出现。训练时应足够重视。
例1:在图甲所示的电路中,当滑片P由b移到a的过程中,电压表示数U及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R2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阻R1的阻值为20Ω
B.滑片P移到b端时,R2两端的电压为6V
C.滑片P移到a端时,R1消耗的功率为0.2W
D.当滑片P移到中点时,通过R1的电流为0.3A
分析:(1)当滑片P移到b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0,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电压表的示数为电源的电压,根据图象读出电源的电压;
(2)滑片P移到a端时,R1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串联,根据图象读出电压表的示数和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利用欧姆定律和电路中的电流特点得出等式即可求出R1的阻值,根据P=U2R求出滑片P移到a端时R1消耗的功率;
(3)根据图象得出滑片P移到中点时电压表的示数,根据欧姆定律求出通过R1的电流。
解:(1)当滑片P移到b端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电压表的示数为电源的电压,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0,两端的电压为0,故B不正确;
由图象可知,电压表的示数为6V即电源的电压U=6V;
(2)滑片P移到a端时,R1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串联,
由图象可知,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为20Ω,电压表的示数U1=2V,
∵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滑片P移到a端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
U2=U﹣U1=6V﹣2V=4V,
∵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U1R1=U2R2,即2VR1=4V20Ω,
解得:R1=10Ω,故A不正确;
R1消耗的功率:
P1=U21R1=(2V)210Ω=0.4W,故C不正确;
(3)由图象可知,当滑片P移到中点即R2′=10Ω时,U1′=3V,
通过R1的电流:
I1=U′1R1=3V10Ω=0.3A,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应用,关键是根据图象读出滑片接入电路中不同电阻时对应电压表的示数。
例2: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为12V,R1=R3=4Ω,R2=6Ω,求:
(1)当S1、S2都断开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各是多少?
(2)当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各是多少?
分析:(1)当S1、S2都断开时,R2与R3串联,电压表测R3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电阻的串联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再根据欧姆定律求出R3两端的电压;
(2)当S1、S2都闭合时,R1与R2并联,电压表被短路,电流表测干路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各支路的电流,利用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求出干路电流。
解:(1)当S1、S2都断开时,R2与R3串联,电压表测R3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电流表的示数:
I=UR2+R3=12V6Ω+4Ω=1.2A,
电压表的示数:
U3=IR3=1.2A×4Ω=4.8V;
(2)当S1、S2都闭合时,R1与R2并联,电压表被短路即示数为0,电流表测干路电流,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通过两电阻的电流分别为:
I1=UR1=12V4Ω=3A,I2=UR2=12V6Ω=2A,
∵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电流表的示数:
I′=I1+I2=3A+2A=5A。
答:(1)当S1、S2都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1.2A,电压表的示数为4.8V;
(2)当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5A,电压表的示数为0V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以及欧姆定律的应用,关键是开关闭合、断开时电路串并联的辨别和电表所测电路元件的判断。
34.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
【知识点的认识】
(1)实验原理:根据欧姆定律的导出式R=UI。
(2)实验器材:电源、开关、导线、滑动变阻器、被测小灯泡或定值电阻、电压表、电流表。
(3)电路图:左图为测灯泡电阻,右图为测定值电阻。
(4)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的作用:保护电路;改变灯泡(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改变通过灯泡(定值电阻)的电流。
(5)实验步骤:
①按电路图连接电路,将滑动变阻器调到阻值最大处;
②闭合开关,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等于小灯泡的正常工作电压,记下此时电流表、电压表示数;
③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两端电压逐次降低,记下每次读出的电流表、电压表示数;
④计算每次的电阻值,整理器材。
(6)记录数据的表格为:
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Ω
1
2
3
(7)分析与归纳: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解题方法点拨】
(1)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的作用:①保护电路;②改变通过灯泡(或定值电阻)的电流;③改变灯泡(或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
(2)连接电路的两条注意事项:①连接电路时把开关断开;②闭合开关前把滑动变阻器调到阻值最大处。
(3)实验过程中滑动变阻器的调节顺序:闭合开关,调节滑片,使小灯泡达到正常工作的电压,再使小灯泡电压逐次降低。
(4)数据处理:测灯泡电阻时不能求平均值,因为在不同电压下灯泡的温度不同,其电阻是不同的,求平均值没有意义;测定值电阻的阻值时应该求平均值,因为定值电阻的阻值不变,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5)实验过程中的常见故障
现象
故障分析
灯泡不亮
灯泡与灯座处接触不良,或灯丝烧断,或灯泡被短路,或灯泡两接线柱到电源两极间的电路中某处出现断路
电压表无示数
电压表短路或电压表两接线柱到电源两极间的电路中某处断路
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示数接近于电源电压
灯泡开路或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了
电流表无示数
电流表被短路或从电流表两接线柱到电源两极间的电路中某处断路
无论怎样移动滑片,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都不变,灯泡亮度不变
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柱使用的都是上端接线柱,或使用的都是下端接线柱
【命题方向】
伏安法测电阻综合性较强,涉及欧姆定律的应用和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难点是测量电阻的实验过程的把握,如电表的接法、电流表和电压表量程的选择、画电路图、连实物图、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与接法等,这一知识点是每年各地市中考的重要考点,以实验探究题为主,分值也较高,是电学几个重点实验之一。
例:某同学利用图1所示的电路来测量一未知电阻Rx。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1中实物图连接完整。
(2)闭合开关后,当滑动电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2V,电流表的示数如图2所示,则I= 0.3 A,Rx= 4 Ω。
(3)该同学又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测量电路,同样可以测量未知电阻Rx,其中R0是定值电阻。请在空格内把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 闭合开关S、S1 ,用电压表测出电源的电压U;
② 闭合开关S、断开S1 ,用电压表测出待测电阻Rx两端的电压为U1;
③请用测量值U和U1,已知量R0来表达Rx= U1R0U−U1 。
分析:(1)滑动变阻器按一上一下的原则串联在电路中,要注意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处于最大阻值处;
(2)根据电流表的量程和分度值读出示数,根据欧姆定律求出Rx的阻值;
(3)由电路图可知,当开关S、S1均闭合时电路为Rx的简单电路,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当开关S闭合、S1断开时,R0、Rx串联,电压表测Rx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和定值电阻的阻值求出Rx的阻值,据此设计实验步骤得出结果。
解:(1)滑动变阻器的下方接线柱与开关的右方接线柱相连即可,如下图所示:
(2)由图2可知,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则I=0.3A,
由I=UR可得,Rx=UI=1.2V0.3A=4Ω;
(3)实验步骤:
①闭合开关S、S1,用电压表测出电源的电压U;
②闭合开关S、断开S1,用电压表测出待测电阻Rx两端的电压为U1;
③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R0两端的电压:
U0=U﹣Ux=U﹣U1,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所以,I=U0R0=UxRx,即U−U1R0=U1Rx,
解得:Rx=U1R0U−U1。
故答案为:
(1)如上图所示;
(2)0.3;4;
(3)①闭合开关S、S1;②闭合开关S、断开S1;③U1R0U−U1。
点评:本题考查了实物图的连接和电流表的读数、欧姆定律的应用、串联电路的特点等,关键是知道有电压表、无电流表时可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特点进行设计实验。
35.电路的动态分析
【知识点的认识】
此类问题能够综合考查串联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电阻关系、欧姆定律、电功、电功率等知识的掌握和综合运用情况。
【解题方法点拨】
此类问题解题之前要弄清的问题是:
①看懂电路图,弄清各电表测量哪些用电器的哪些物理量;
②弄清改变电阻的方法,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阻还是利用开关改变电阻;
解题方法有两种:
方法①:按这样的顺序分析:局部电阻如何变化→总电阻如何变化→由于电源电压不变,导致电路中电流如何变化→依据U=IR分析不变的电阻两端的电压如何变化→依据U变化的电阻=U总﹣U不变的电阻分析变化的电阻两端的电压如何变化。
方法②:串联电路中U1R1=U2R2,即电压与电阻成正比,由此可知串联电路中按电阻的比例分配电压,电阻所占比例分数越大,分得的电压比例就越大。
【命题方向】
电路的动态分析问题,是中考必出的问题,应加强训练,此类习题规律性较强,一旦掌握很容易得分。
例:某型号的家用电饭煲有两档,其原理如图所示。“1”档是保温焖饭,“2”档是高温烧煮。若已知电阻R0=44Ω,R=2156Ω,求:
(1)当开关S置于“1”档时,电路中的电流I1和R0两端的电压U0;
(2)当开关S置于“2”档时,电饭煲高温烧煮的功率P。
分析:(1)由电路图可知,开关置于1时,两电阻串联,由串联电路特点及欧姆定律可以求出电路电流、电阻R0两端的电压U0;
(2)由电路图可知,开关置于2挡时,只有电阻R0接入电路,由电功率公式可以求出电饭煲高温烧煮的功率。
解:(1)开关置于1时,两电阻串联,
电路电流I1=UR+R0=220V2156Ω+44Ω=0.1A,
R0两端的电压U0=I1R0=0.1A×44Ω=4.4V;
(2)开关置于2挡时,只有电阻R0接入电路,
电饭煲高温烧煮的功率P=U2R0=(220V)244Ω=1100W;
答:(1)当开关S置于“1”档时,电路中的电流I1和R0两端的电压U0为4.4V;
(2)当开关S置于“2”档时,电饭煲高温烧煮的功率为1100W。
点评:分析清楚电路结构、熟练应用串联电路特点、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即可正确解题。
36.电功率的计算
【知识点的认识】
(1)定义式:P=UI.即电功率等于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的乘积,该公式是电功率的普适公式,适用于所有的用电器。
P表示电功率,单位是W;U表示某段电路两端的电压,单位是V;I表示通过这段电路的电流,单位是A
(2)导出式:P=I2R,P=U2R.这两个公式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即能将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的用电器,如电炉子、电饭煲就属于纯电阻电路。
【解题方法点拨】
(1)分析比较用电器的电功率:
首先考虑公式P=UI分析,如果不好使,可以考虑:
①对于串联电路,因为电流到处相等,用P=I2R较为利便;
串联电路中电功率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串联电路:P1P2=U1U2=R1R2(电功率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压、电阻之比)
②对于并联电路,因为各并联电路两端电压相等,用P=U2R较为利便。并联电路中电功率与电流、电阻的关系:P1P2=I1I2=R2R1(电功率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流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电阻的反比)
(2)计算用电器的电功率:计算每个用电器的电功率,无论串联、并联电路,都可以用P=I2R计算,也都可以用P=U2R计算。选用哪个公式就看题目已知的是哪些量。
【命题方向】
第一类常考题:电功率计算公式的简单运用
标有“6V3W”的小灯泡,通过它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如图所示。若把它与一只阻值为8Ω的电阻并联接在电压为4V的电路中,则整个电路消耗的功率为( )
A.3W B.3.3W C.3.6W D.5W
分析:从图象上可以看出当电源电压为4V时,通过灯泡的电流为I1=0.4A,根据公式I=UR可求通过电阻的电流,进一步求出总电流,根据公式P=UI可求整个电路消耗的功率。
解:通过电阻的电流I2=UR=4V8Ω=0.5A,电路总电流I=I1+I2=0.4A+0.5A=0.9A,
则整个电路消耗的功率为P=UI=4V×0.9A=3.6W。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并联电流和电功率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重点是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还要学会从题目所给信息中找到有用的数据。
第二类常考题:变形公式的综合应用
如图所示,R1=20欧,R2=40欧,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1)当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A1的示数是0.6安,小灯泡L恰好正常发光,求电源电压和小灯泡的额定电压;
(2)当S1、S2都断开时,电流表A2的示数是0.2安,求小灯泡的实际功率;
(3)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多少?
分析:(1)当当S1、S2都闭合时,R1和灯泡L并联,R2被短路。电流表A1的测R1的电流。由电流表A1的示数是0.6安,R1=20欧可算出电源电压。小灯泡L恰好正常发光,电源电压和小灯泡的额定电压相等。
(2)当S1、S2都断开时,R2与L串联,R1被断路。由R2=40欧,电流表A2的示数是0.2安,可算出R2的电压,由电源电压减去R2的电压,可算出灯泡实际电压,由电压和电流可由公式P=UI算出灯泡功率。由R=UI可算出灯泡电阻。
(3)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已算出,再由电阻通过P=U2R算出额定功率。
解:(1)当S1、S2都闭合时,R1与L并联,R2被短路
U=U额=U1=I1•R1=0.6A×20Ω=12V
(2)当S1、S2都断开时,R2与L串联,R1被断路
IL=I2=0.2A
UL=U﹣U2=U﹣I2•R2=12V﹣0.2A×40Ω=4V
RL=ULIL=4V0.2A=20Ω
P实=U实•IL=4V×0.2A=0.8W
(3)P额=U2额RL=(12V)220Ω=7.2W
答:(1)电源电压12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12V;
(2)小灯泡的实际功率0.8W;
(3)小灯泡的额定功率7.2W。
点评:本题综合性较强,考查的内容较多。会辨别串、并联,会用欧姆定律计算,会用电功率公式计算,知道串、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电流规律。需要注意的是:P=I2R和P=U2R这两个公式在电功率计算题里要经常用到。
37.能源的分类
【知识点的认识】
能源有不同的分类方式:
(1)从产生方式角度划分
一次能源:是指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例: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核能.
二次能源:是指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经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例:电能、乙醇汽油、氢能、沼气.
(2)从是否可再生角度划分
可再生能源:可以从自然界中源源不断地得到的能源.例: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潮汐能.
不可再生能源: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例: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
(3)从利用状况划分
常规能源:人类利用多年的,使用技术已经成熟的能源.例:化石能源、水能、电能.
新能源:人类新近才开始利用的能源.例:潮汐能、地热能、太阳能、核能、风能.
【解题方法点拨】
能源的分类是按照不同角度划分的,同一种能源可能归属不同的能源类别,可以按下表进行归类.
一次能源
二次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
常规能源
化石能源
生物质能
电能
新能源
核能
风能、太阳能
沼气、氢能
【命题方向】
能源的分类是中考能源类问题的热点,分值虽不大,但随着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命题的趋势会有所增加.
第一类常考题:
下面所列的各种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煤炭 B.太阳能 C.核能 D.石油
分析:从能源是否可再利用的角度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核能会越用越少,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所以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而风能、水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断的得到补充,所以它们属于可再生能源.
解:核能、煤炭、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只有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特点的理解,属于基础知识.
第二类常考题:
能源问题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问题之一.能源家族中:①煤炭、②核能、③石油、④天然气、⑤水能、⑥风能、⑦地热能等,属于不可再生的是 ①②③④ ;不是直接或间接来自于太阳的是 ②⑦ .(填序号)
分析:从能源是否可再利用的角度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核能会越用越少,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所以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而风能、水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断的得到补充,所以它们属于可再生能源.这些能源中有一些是直接或间接的来自太阳,而有一些不是来自太阳.来源于太阳能的有:由千万年以前的植物、动物尸体所变成的煤、石油、天然气等物质所含的能量也间接来自太阳能;生物能、水能、风能等也是太阳能的作用.
解:在上述能源中,煤炭、核能、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而水能、风能、地热能是可再生能源;同时煤炭、石油、天燃气、水能、风能等是直接或间接的来自太阳,而对于核能和地热能不是来自太阳.
故答案为:①②③④;②⑦.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对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的判断,是一道基础题.
地球上的能源有三个来源:第一是来源于太阳能.由千万年以前的植物、动物尸体所变成的煤、石油、天然气等物质所含的能量也间接来自太阳能;生物能、水能、风能等也是太阳能的作用.第二是来自地球内部的能源,如地热能,地热能来源于地球自己.第三是太阳、月亮等星球对地球的万有引力所带来的能量,如潮汐能.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押题密卷02,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北京市中考物理终极押题密卷(含答案),共23页。
这是一份2022年北京市中考物理终极押题密卷(word版含答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综合能力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