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多区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展开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地理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填写到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第II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45分)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
题目要求。
2021年5月11日公布了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1为部分省区人口年龄构成
情况(单位:% )。据此完成1~3题。
表1
1.广东与山东相比,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差别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水平 B.经济活力 C.环境质量 D.人均寿命
2.西藏、新疆、贵州少年儿童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最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A.经济落后 B.婚育意愿 C.民族政策 D.自然条件
3.“反向春运”是指年轻人将老家的父母和孩子接来自己工作的城市过年,节后再返乡。据此推测,2021年除夕前一周,“反向春运”机票订单显著增长的目的地可能是
A.广东 B山东 C.贵州 D.新疆
图1示意1999~2011年我国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情况。据此完成4~5题。
4.推测我国耕地面积下降的主要原因
A.城市化水平提高 B.耕地荒漠化加剧
C.农村撂荒现象增多 D.水土流失严重
5.2003年后,我国粮食产量变化,主要是由于
A.农药化肥的使用 B.耕地质量的提高
C.农业技术的推广 D. 耕作方式的发展
2021年我国能源局印发了《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报送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方案的通知》,要求做到分布式光伏“宜建尽建”与“应接尽接”。全国掀起整县光伏试点推进浪潮。图2为皖南某村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景观图。据此完成6~8题。
图2
6.该地各月光伏发电度数结算差异较大,发电量最低的月份是
A.3月 B.6月 C.9月 D.12月
7.光伏发电量不稳定,当地政府为达到用电平峰采取的最佳措施是
A.风力发电 B.核能发电 C.沼气发电 D.蓄能发电
8.从自然条件角度,最适合光伏开发的地区是
A.贵州 B.重庆 C.青海 D.安徽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石油对外依赖度高且以海运为主。一般将流量大于均值的货流线称为显著流。图3示意中国海丝之路进口原油货流在八大区域的分布脆弱度(单位时间内港口最大流量/总流量)和集中度(某港口货流量/区域内所有港口货流总量)。据此完成9~10题。
9.我国原油进口中
A.从南非进口的原油时间分配均匀 B.从东北亚进口原油货运线最集中
C.从欧洲进口的原油集中在少数港口 D.各货运线路上的石油运量差别较小
10.有利于保障我国海上丝绸之路原油进口的措施是
①投资建设沿线的中小港口,降低集中度②投资核心港口 ,增加港口的原油货运量
③开辟新的石油运输线路,降低显著流④加强海运 船队管理,集中时间进口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在很多农村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玉米带大豆,十年九不漏”。当地农民探索出的“玉米大豆间作互惠型种植”模式,实现了农业提质增效,解决了.土壤板结、地力下降的问题,达到了粮油均衡增产的目的。图4为玉米大豆间作图,据此完成11~13题。
图4
11.材料描述的区域可能位于
A.西南地区 B.华北地区 C.江南地区 D.西北地区
12.从单独播种玉米到采用“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体现了
A.生产效率的提升 B.农业技术的创新
C.耕作制度的优化 D.市场需求的变化
13.玉米大豆间作互惠型种植模式的有利影响是
①提高土地利用率②增加作物单产③增加经济效益④解决土壤肥力低的问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地表水分盈余量是降水量和实际蒸发量的差值,数值越大,地表越湿润。图5示意我国某地区生长季(5一9月)多年平均地表水分盈余量的空间分布情况。21世纪以来,该地区生长季地表呈现变干趋势。据此完成14~15题。
图5
14.甲、乙两处地表水分盈余量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冻土分布 D.地貌地势
15.21世纪以来,图中平均地表水分盈余量300毫米等值线
A.向西移动 B.向东南移动 C.向西南移动 D.向西北移动
第II卷 非选择题(55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三江源区位于青海省南部(图6),河流密布、湖泊众多,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沼泽湿地。长江、黄河、澜沧江均发源于此,素有“中华水塔”之称。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对中国的生态状况及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位于青海省的青海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2000年时,我国的遥感卫星测得湖面积约4256平方公里(km2),2017年8月,青海湖面积为4435.69平方公里,增加了约180平方公里。而到了2020年4月下旬,青海湖水体面积为4543平方公里,比20年前增加了287平方公里。
图6
(1)说明青海湖水面增大的原因。(6分)
(2)分析三江源地区沼泽形成的主要原因。(4 分)
(3)简述设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意义。(4 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2015- 2021 年,我国小麦进口量与进口额呈增长态势,进口量由2015年的301 万吨上升至2021年的977万吨。在全球新冠疫情爆发、应对不利于小麦生长的极端天气背景下,对小麦的采购需求大幅增长。2022 年2月23日,中国海关总署在其官网发布公告称,允许俄罗斯全境小麦进口。俄罗斯小麦颗粒饱满,色泽金黄,磨出来的面粉口感好,面粉中含有蛋白质高达14- - 20%,面筋强而富有弹性。图7示意2021年中国小麦进口占比和全球2021年小麦出口国占比。
(1)分析俄罗斯小麦品质优良的原因。(4 分)
(2)简述全境进口俄罗斯小麦对我国积极的影响。(6分)
(3)说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途径。(4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 分)
海带,是一种在低温海水中生长的大型海生褐藻植物.其适宜生长温度为1C-15°C,生长海区要求水流通畅,安全系数高。海带的经济价值不仅体现在作为褐藻胶生产的主要原料的需要和作为大众食品方面需求,还可以作为一些海产品的饲料,并有很高的保健和医用价值及生态价值。中国原本不产海带,直到20世纪中期我国科技工作者先后攻克了育苗、筏式养殖等技术难关,实现了海带全人工养殖,并不断扩大养殖面积。图8示意我国部分海带养殖基地位置和筏式养殖。
(1)说明荣成成为我国海带之乡的优势区位条件。(6 分)
(2)简述我国科技工作者攻克海带养殖技术难关的重要意义。(4 分)
(3)请你为荣成海带占领市场,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3 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碳循环(图9)是指碳在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之间以二氧化碳、碳酸盐及有机化合物等形式进行转换和迁移的过程。碳减排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必须减少,从而缓解人类的气候危机。
(1)指出自然地理环境中,碳贮存的主要形式。(4分)
(2)分析人类活动对碳循环的影响。(6分)
(3)指出促进碳减排的主要手段。(4 分)
2022-2023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共11页。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共10页。
2019-2020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5月)地理试题 PDF版: 这是一份2019-2020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5月)地理试题 PDF版,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