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中考化学一诊试卷
展开2022年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中考化学一诊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0分)
1.(3分)2022北京冬奥会使用了多项科技,向世人展现了中国的友好和强大。下列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高压造雪 B.点燃火矩
C.扫场所码 D.LED屏幕发光
2.(3分)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活性炭净水起到杀菌消毒作用
B.用蒸馏的方法可以将海水淡化
C.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D.地球上的水储量是丰富的,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却是有限的
3.(3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我们应坚持“生命至上,健康第一”的理念。下列关于化学与健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保持身体健康需要均衡摄入营养素
B.霉变食物会产生黄曲霉毒素,绝对不能食用
C.甲醛会破坏蛋白质的结构,对人体健康有危害
D.铁、锌、钙、碘、氟都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
4.(3分)分类思想是化学学习中的一种重要思想,下列物质分类不正确的一组是( )
A.氧化物:水、生石灰 B.酸:硫酸、醋酸
C.碱:苛性钠、纯碱 D.盐:氯化钠、亚硝酸钠
5.(3分)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丙均为有机物
B.生成物都具有可燃性且无毒
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参加反应的乙和生成的丙的质量比为4:7
6.(3分)切洋葱会流泪,是因为洋葱中含有一种叫二烯丙基三硫醚(C6H10S3)的物质,具有刺激性气味,切碎时表面积增大,从而使人“泪流满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二烯丙基三硫醚由碳、氢、硫元素组成
B.二烯丙基三硫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8
C.二烯丙基三硫醚中碳、氢、硫元素的质量比为6:10:3
D.能够闻到刺激性的气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7.(3分)下列物质提纯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所用试剂或操作方法
A
NaCl溶液(Na2CO3)
加入过量CaCl2溶液,过滤
B
铜粉(铁粉)
加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C
CO2(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
CaO(CaCO3)
高温煅烧
A.A B.B C.C D.D
8.(3分)如图是NaCl和KNO3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NO3的溶解度比NaCl的溶解度大
B.20℃时,Na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0%
C.50℃时,50g KNO3在5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不饱和溶液
D.通过加溶剂、升温等方法能将KNO3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9.(3分)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所以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
B.如果某物质分解只生成了氧气和水,那么该物质一定只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就是燃烧
D.金属元素一般显正价,所以显正价的一定是金属元素
10.(3分)现有一包金属粉末,可能是由Al、Mg、Zn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该样品2.4g,向其加入100g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2g H2,无固体剩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总质量为( )
A.12.2g B.12g C.14g D.2.6g
二、填空题(本题共5个小题,每空1分,共26分)
11.(10分)(1)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2个氖气分子: ;
②保持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
③2个氧离子: ;
④空气中体积占比最多的物质: 。
(2)质量守恒定律是定量研究化学的基础知识,对生产有重大意义。
①中国科学院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其中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X+H2O,则X的化学式为 。
②请写出你推断出X的微观依据 。
(3)“宏观—微观—符号”相对应,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如图所示是几种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图甲中共表示 种元素。D是硒元素,具有防癌、抗癌作用,该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中第 周期。图乙中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原子序数为13的元素与图甲中C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12.(4分)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
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一种外观似冰且遇火即燃的结晶化合物,其分子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构成,具有笼状结构(如图1)。
可燃冰主要蕴藏在深海沉积物和陆地永久冻土中,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和低温条件下结晶而成,当温度升高或压强降低时,会立即分解释放出可燃性气体——甲烷。可燃冰燃烧值高、污染小,且储量丰富,因而被各国视为未来化石燃料的替代能源。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可燃冰的形成有三个基本条件:原材料(水和天然气)、高压和 。
(2)可燃冰被视为“未来能源”的理由是 。(写一点即可)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可燃冰能燃烧,说明水具有可燃性
B.当今世界能源储量中,可燃冰居首位
C.可燃冰的能量密度约为煤的十倍
(4)我国可燃冰开采技术世界领先,将可燃冰进行二次能源开发意义重大。甲烷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可制备合成气(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3.(5分)实验室提供如图所示常用仪器,供完成下列气体制取的实验时选用(可重复选用)。
(1)实验室采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其发生和收集装置必须选用上述仪器中的 (填序号),还缺少的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应选择图中的 (填序号),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
14.(4分)如图中A、B、C、D、E为初中五种常见的不同类别的物质,A为红色氧化物,C中含有两种元素,E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图中“﹣”表示两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两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请回答:
(1)D物质的化学式 。
(2)A与C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在生活中的用途是 。
(3)D转变成E的化学方程式: 。
15.(3分)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碳酸钙、硫酸铜、硝酸钡、氯化钾和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一: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加水充分溶解后,产生浑浊现象,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蓝色溶液;
步骤二:取少量蓝色溶液,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无明显现象;
步骤三:取白色沉淀,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且产生气泡。
(1)步骤一中得到白色沉淀,其成分为 (填化学式)。
(2)原白色粉末的成分中一定含有 (填化学式,后同),一定不含 。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1个小题,每空1分,共8分)
16.(8分)在研究“酸碱中和反应”时,某兴趣小组同学想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进行了如下探究:
(1)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再逐滴加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如图一)。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前后的温度变化情况(如图二)。
由实验现象和曲线变化情况分析可知,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并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从微观角度分析,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质是 。
【交流与讨论】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可以用两种思路探究上述反应是否发生。
思路一:验证有 。
思路二:验证反应物减少或消失。
(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对烧杯中反应后的溶质成分产生兴趣,并对其成分进行猜想: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NaOH
猜想三:
【实验与验证】
步骤
现象
结论
步骤Ⅰ: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入硫酸铜溶液
。
猜想二不成立
步骤Ⅱ: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入硝酸银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猜想三成立
【评价与反思】
Ⅰ.有同学认为,仅通过步骤Ⅱ中出现白色沉淀,就得出“猜想三成立”证据不足,理由是 。
Ⅱ.在对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猜想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要考虑 。
四、计算题(本题1个小题,共6分)
17.(6分)取Na2CO3和NaCl的混合物10g加入50g水中形成溶液,再向其中加入CaCl2溶液,反应时CaCl2溶液与产生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 g。
(2)原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为 g。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022年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中考化学一诊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0分)
1.(3分)2022北京冬奥会使用了多项科技,向世人展现了中国的友好和强大。下列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高压造雪 B.点燃火矩
C.扫场所码 D.LED屏幕发光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高压造雪只是水的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点燃火矩,包含着物质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扫场所码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LED屏幕发光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3分)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活性炭净水起到杀菌消毒作用
B.用蒸馏的方法可以将海水淡化
C.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D.地球上的水储量是丰富的,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却是有限的
【分析】A、根据活性炭的性质进行分析。
B、根据蒸馏能够得到蒸馏水分析。
C、根据电解水实验的结论进行分析。
D、地球上的水储量是丰富的,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却是有限的。
【解答】解: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净水起到吸附作用,不具有杀菌消毒作用,故说法错误。
B、用蒸馏的方法可以将海水淡化,故说法正确。
C、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说法正确。
D、地球上的水储量是丰富的,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却是有限的,故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3.(3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我们应坚持“生命至上,健康第一”的理念。下列关于化学与健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保持身体健康需要均衡摄入营养素
B.霉变食物会产生黄曲霉毒素,绝对不能食用
C.甲醛会破坏蛋白质的结构,对人体健康有危害
D.铁、锌、钙、碘、氟都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
【分析】根据化学与健康的知识解答即可。
【解答】解:A、保持身体健康需要均衡摄入营养素,A说法正确;
B、霉变食物会产生黄曲霉毒素,绝对不能食用,B说法正确;
C、甲醛会破坏蛋白质的结构,对人体健康有危害,C说法正确;
D、铁、锌、碘、氟都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钙属于常量元素,D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人体健康的知识,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解答。
4.(3分)分类思想是化学学习中的一种重要思想,下列物质分类不正确的一组是( )
A.氧化物:水、生石灰 B.酸:硫酸、醋酸
C.碱:苛性钠、纯碱 D.盐:氯化钠、亚硝酸钠
【分析】酸是能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碱是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离子的化合物;盐是电离出阳离子是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阴离子为酸根离子的化合物;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根据相关概念解答该题。
【解答】解:A、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水、生石灰属于氧化物,故正确;
B、醋酸、硫酸都属于酸,故正确;
C、碱是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离子的化合物,苛性钠属于碱,而纯碱属于盐,故错误;
D、盐是电离出阳离子是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阴离子为酸根离子的化合物,氯化钠、亚硝酸钠都属于盐,故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酸碱盐以及氧化物的概念及分类,题目难度不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把握相关概念以及物质的组成和俗称。
5.(3分)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丙均为有机物
B.生成物都具有可燃性且无毒
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参加反应的乙和生成的丙的质量比为4:7
【分析】根据微观模拟图结合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根据图示甲是丙烷,丙烷是有机物,丙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无机物,该选项不正确;
B、根据图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6+O22CO+3H2,生成物都具有可燃性,但一氧化碳有毒,该选项不正确;
C、复分解反应的特征是两种化合物反应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该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该选项正确;
D、参加反应的乙和生成的丙质量比为32:56=4:7,该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6.(3分)切洋葱会流泪,是因为洋葱中含有一种叫二烯丙基三硫醚(C6H10S3)的物质,具有刺激性气味,切碎时表面积增大,从而使人“泪流满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二烯丙基三硫醚由碳、氢、硫元素组成
B.二烯丙基三硫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8
C.二烯丙基三硫醚中碳、氢、硫元素的质量比为6:10:3
D.能够闻到刺激性的气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分析】A、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解答;
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来分析解答;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解答;
D、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A、二烯丙基三硫醚由碳、氢、硫元素组成,说法正确;
B、二烯丙基三硫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1×10+32×3=178,说法正确;
C、二烯丙基三硫醚中碳、氢、硫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10):(32×3)≠6:10:3,说法错误;
D、能够闻到刺激性的气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3分)下列物质提纯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所用试剂或操作方法
A
NaCl溶液(Na2CO3)
加入过量CaCl2溶液,过滤
B
铜粉(铁粉)
加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C
CO2(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
CaO(CaCO3)
高温煅烧
A.A B.B C.C D.D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Na2CO3能与过量CaCl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钙(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铁粉能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CO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CaCO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A。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一般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8.(3分)如图是NaCl和KNO3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NO3的溶解度比NaCl的溶解度大
B.20℃时,Na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0%
C.50℃时,50g KNO3在5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不饱和溶液
D.通过加溶剂、升温等方法能将KNO3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知道: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A、比较溶解度大小必须有温度的限制,否则不能比较溶解度大小,故A错;
B、20℃时,Na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6.5%,故B错;
C、50℃时,KNO3的溶解度是85.5g,即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85.5gKNO3,所以50g水中最多溶解42.75g,50℃时,50gKNO3在5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饱和溶液,故C错;
D、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通过加溶剂、升温等方法能将KNO3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9.(3分)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所以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
B.如果某物质分解只生成了氧气和水,那么该物质一定只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就是燃烧
D.金属元素一般显正价,所以显正价的一定是金属元素
【分析】A、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燃烧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价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纯净物不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也可能由原子或离子构成,故选项推理错误。
B、如果某物质分解只生成了氧气和水,O2和H2O两种物质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某物质中一定含有氢、氧两种元素,故选项推理正确。
C、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就是燃烧,如灯泡发光、放热,故选项推理错误。
D、金属元素一般显正价,但显正价的不一定是金属元素,如硫酸铜中硫元素显+6价,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10.(3分)现有一包金属粉末,可能是由Al、Mg、Zn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该样品2.4g,向其加入100g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2g H2,无固体剩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总质量为( )
A.12.2g B.12g C.14g D.2.6g
【分析】生成氢气中的氢元素全部来自于硫酸,利用氢气的质量计算硫酸的质量,进而计算溶质质量。
【解答】解:设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为x
H2SO4~H2↑
98 2
x 0.2g
x=9.8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总质量为2.4g+9.8g﹣0.2g=12g,故选:B。
【点评】本题是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综合考查,有一定难度。
二、填空题(本题共5个小题,每空1分,共26分)
11.(10分)(1)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2个氖气分子: 2Ne ;
②保持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SO2 ;
③2个氧离子: 2O2﹣ ;
④空气中体积占比最多的物质: N2 。
(2)质量守恒定律是定量研究化学的基础知识,对生产有重大意义。
①中国科学院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其中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X+H2O,则X的化学式为 CH4O 。
②请写出你推断出X的微观依据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改变 。
(3)“宏观—微观—符号”相对应,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如图所示是几种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图甲中共表示 4 种元素。D是硒元素,具有防癌、抗癌作用,该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中第 四 周期。图乙中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8.09 。原子序数为13的元素与图甲中C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AlCl3 。
【分析】(1)稀有气体都是由单原子构成的分子。
保持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SO2。
每个氧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
空气中体积占比最多的物质是氮气,每个氮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
(2)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和质量都不变。
(3)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相对质量。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几,所处周期就是几。
【解答】解:(1)①稀有气体都是由单原子构成的分子,2个氖气分子可以表示为2Ne。
故答案为:2Ne。
②保持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SO2。
故答案为:SO2。
③每个氧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2个氧离子可以表示为2O2﹣。
故答案为:2O2﹣。
④空气中体积占比最多的物质是氮气,每个氮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可以表示为N2。
故答案为:N2。
(2)①反应前碳原子是1个,反应后应该是1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反应前氧原子是2个,反应后应该是2个,其中1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反应前氢原子是6个,反应后应该是6个,其中4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则X的化学式为CH4O。
故答案为:CH4O。
②推断出X的微观依据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改变。
故答案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改变。
(3)图甲中共表示4种元素,即锂元素、氧元素、氯元素、硒元素。D是硒元素,具有防癌、抗癌作用,该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4,处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图乙中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原子序数为13的元素(铝元素)与图甲中C元素(氯元素)组成化合物是氯化铝,氯化铝中铝元素化合价是+3,氯元素化合价是﹣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离子,氯化铝的化学式是AlCl3。
故答案为:4;四;28.09;AlCl3。
【点评】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12.(4分)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
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一种外观似冰且遇火即燃的结晶化合物,其分子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构成,具有笼状结构(如图1)。
可燃冰主要蕴藏在深海沉积物和陆地永久冻土中,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和低温条件下结晶而成,当温度升高或压强降低时,会立即分解释放出可燃性气体——甲烷。可燃冰燃烧值高、污染小,且储量丰富,因而被各国视为未来化石燃料的替代能源。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可燃冰的形成有三个基本条件:原材料(水和天然气)、高压和 低温 。
(2)可燃冰被视为“未来能源”的理由是 可燃冰燃烧值高(或者污染小或者储量丰富) 。(写一点即可)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填序号)。
A.可燃冰能燃烧,说明水具有可燃性
B.当今世界能源储量中,可燃冰居首位
C.可燃冰的能量密度约为煤的十倍
(4)我国可燃冰开采技术世界领先,将可燃冰进行二次能源开发意义重大。甲烷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可制备合成气(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H2OCO+3H2 。
【分析】(1)根据题干信息来分析;
(2)根据题干信息来分析;
(3)根据物质的性质以及题干信息来分析;
(4)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解答】解:(1)由题干信息可知,可燃冰的形成有三个基本条件:原材料(水和天然气)、高压和低温;故答案为:低温;
(2)可燃冰燃烧值高、污染小,且储量丰富,因而被各国视为未来化石燃料的替代能源,被视为“未来能源”;故答案为:可燃冰燃烧值高(或者污染小或者储量丰富);
(3)A、可燃冰能燃烧,说明可燃冰具有可燃性吗,而水没有可燃性,说法错误;
B、由题干图示可知,当今世界能源储量中,可燃冰居首位,说法正确;
C、由题干图3可知,可燃冰的能量密度约为煤的十倍,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4)甲烷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可制备合成气(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H2OCO+3H2;故答案为:CH4+H2OCO+3H2。
【点评】本题是一个信息材料题,解题时根据题干中的信息结合所学化学知识来分析解答即可,此类试题一般难度不大。
13.(5分)实验室提供如图所示常用仪器,供完成下列气体制取的实验时选用(可重复选用)。
(1)实验室采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其发生和收集装置必须选用上述仪器中的 ①②③⑤⑦ (填序号),还缺少的是 棉花团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MnO4+MnO2+O2↑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应选择图中的 ⑥ (填序号),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将燃着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集满 。
【分析】(1)根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及氧气的性质进行分析;
(2)根据实验室利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及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进行分析。
【解答】解:(1)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采用固固加热型装置,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且不易溶于水,选择仪器有①②③⑤⑦,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堵塞导管,还需要棉花团,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MnO4+MnO2+O2↑,故答案为:①②③⑤⑦;棉花团;2KMnO4KMnO4+MnO2+O2↑;
(2)实验室利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采用固液不加热装置,故选⑥;检验二氧化碳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集,故答案为:⑥;将燃着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集满。
【点评】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
14.(4分)如图中A、B、C、D、E为初中五种常见的不同类别的物质,A为红色氧化物,C中含有两种元素,E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图中“﹣”表示两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两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请回答:
(1)D物质的化学式 Ca(OH)2 。
(2)A与C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2O3+6HCl═2FeCl3+3H2O ,该反应在生活中的用途是 金属表面除锈 。
(3)D转变成E的化学方程式: Ca(OH)2+CO2═CaCO3↓+H2O 。
【分析】初中学习过的红色氧化物只有Fe2O3,E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即CaCO3.C既能与Fe2O3反应又能与CaCO3反应,应该为酸,结合其只有两种元素,故C为HCl,根据盐酸的化学性质,结合B由A转化生成,D可以转化生成E,则B可能为单质Fe,D可能为Ca(OH)2,把各物质代入框图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解:(1)根据A、B、C、D、E为初中五种常见的不同类别的物质,A为红色氧化物,初中学习过的红色氧化物只有Fe2O3,所以A就是Fe2O3,E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即CaCO3.C既能与Fe2O3反应又能与CaCO3反应,应该为酸,结合其只有两种元素,故C为HCl,结合B由A转化生成,D可以转化生成E,则B可能为单质Fe,D可能为Ca(OH)2,把各物质代入框图进行验证即可。
(2)A与C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O3+6HCl═2FeCl3+3H2O;该反应在生活中的用途是金属表面除锈,因为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
(3)D转变成E,即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
故答案为:
(1)Ca(OH)2;(2)Fe2O3+6HCl═2FeCl3+3H2O;金属表面除锈;(3)Ca(OH)2+CO2═CaCO3↓+H2O。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推断,属于流程图型推断题,还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中考的一个重点。解此类题的关键是:充分利用题目给出的信息如物质的颜色、气体、沉淀等实验现象,然后分析判断,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15.(3分)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碳酸钙、硫酸铜、硝酸钡、氯化钾和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一: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加水充分溶解后,产生浑浊现象,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蓝色溶液;
步骤二:取少量蓝色溶液,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无明显现象;
步骤三:取白色沉淀,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且产生气泡。
(1)步骤一中得到白色沉淀,其成分为 BaSO4、CaCO3 (填化学式)。
(2)原白色粉末的成分中一定含有 CaCO3、CuSO4、Ba(NO3)2 (填化学式,后同),一定不含 NaOH 。
【分析】根据碳酸钙沉淀不溶于水但是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硫酸钡沉淀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氢氧化铜为蓝色沉淀进行分析。
【解答】解: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加水充分溶解后,产生浑浊现象,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蓝色溶液,说明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硫酸铜,得到的沉淀为白色,说明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氢氧化钠;取少量蓝色溶液,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蓝色溶液中不含有硫酸根离子,说明硫酸铜中的硫酸根与硝酸钡中钡离子结合成为硫酸钡沉淀,说明白色粉末中含有硝酸钡;取白色沉淀,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且产生气泡,说明白色沉淀中含有碳酸钙和硫酸钡,说明白色粉末中含有碳酸钙和硝酸钡;氯化钾对上述实验均无影响,故无法确定是否还有氯化钾;
(1)白色沉淀,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且产生气泡,说明白色沉淀中含有碳酸钙和硫酸钡,化学式分别为:BaSO4、CaCO3;
(2)根据推断过程,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钙、硫酸铜、硝酸钡,化学式分别为:CaCO3、CuSO4、Ba(NO3)2;一定不含有氢氧化钠(NaOH)。
故答案为:(1)BaSO4、CaCO3;
(2)CaCO3、CuSO4、Ba(NO3)2;NaOH。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弄清楚混合物中各种物质的性质,然后根据题中的现象进行逐一的对照分析。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1个小题,每空1分,共8分)
16.(8分)在研究“酸碱中和反应”时,某兴趣小组同学想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进行了如下探究:
(1)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再逐滴加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如图一)。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前后的温度变化情况(如图二)。
由实验现象和曲线变化情况分析可知,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并 放出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aOH+HCl=NaCl+H2O 。
(2)从微观角度分析,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质是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
【交流与讨论】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可以用两种思路探究上述反应是否发生。
思路一:验证有 生成物生成 。
思路二:验证反应物减少或消失。
(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对烧杯中反应后的溶质成分产生兴趣,并对其成分进行猜想: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NaOH
猜想三: NaCl、HCl
【实验与验证】
步骤
现象
结论
步骤Ⅰ: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入硫酸铜溶液
不产生沉淀 。
猜想二不成立
步骤Ⅱ: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入硝酸银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猜想三成立
【评价与反思】
Ⅰ.有同学认为,仅通过步骤Ⅱ中出现白色沉淀,就得出“猜想三成立”证据不足,理由是 氯化钠也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
Ⅱ.在对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猜想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要考虑 反应物是否过量 。
【分析】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放热。
从微观角度分析,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和硫酸钠。
硝酸银和氯化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和硝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和硝酸。
在对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猜想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要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
【解答】解:(1)实验过程中温度升高,说明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并放出热量,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OH+HCl=NaCl+H2O。
故填:放出;NaOH+HCl=NaCl+H2O。
(2)从微观角度分析,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故填: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交流与讨论】
思路一:验证有生成物生成。
思路二:验证反应物减少或消失。
故填:生成物生成。
(3)【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恰好完全反应时是NaCl
猜想二:氢氧化钠过量时是NaCl、NaOH
猜想三:盐酸过量时是NaCl、HCl。
故填:NaCl、HCl。
【实验与验证】
步骤
现象
结论
步骤Ⅰ: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入硫酸铜溶液
不产生沉淀(溶液中不含有氢氧化钠)。
猜想二不成立
步骤Ⅱ: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入硝酸银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猜想三成立
故填:不产生沉淀。
【评价与反思】
Ⅰ.有同学认为,仅通过步骤Ⅱ中出现白色沉淀,就得出“猜想三成立”证据不足,理由是氯化钠也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故填:氯化钠也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Ⅱ.在对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猜想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要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
故填:反应物是否过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计算题(本题1个小题,共6分)
17.(6分)取Na2CO3和NaCl的混合物10g加入50g水中形成溶液,再向其中加入CaCl2溶液,反应时CaCl2溶液与产生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 5 g。
(2)原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为 5.3 g。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分析】(1)根据图像得出生成沉淀的质量;
(2)根据生成沉淀的质量结合反应的方程式计算碳酸钠的质量;
(3)根据生成沉淀的质量计算生成氯化钠的质量,结合反应前氯化钠的质量计算质量分数的计算。
【解答】解:(1)由图像可得,生成沉淀的质量为5;故答案为:5;
(2)设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CaCl2+Na2CO3=CaCO3↓+2NaCl
106 100 117
x 5g y
x=5.3g
y=5.85g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为NaCl,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点评】此类计算,计算溶质质量分数时,需要考虑清楚反应前是否有溶质存在。
2023年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中考化学一诊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中考化学一诊试卷,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变化观是化学基本观念之一, 健康生活离不开化学, 下列仪器不能加热的是, 蓝莓富含花青素,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中考化学第一次联考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中考化学第一次联考试卷(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g氢氧化钠固体, 蓝莓富含花青素, 向1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