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年北京中考化学终极押题密卷2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年北京中考化学终极押题密卷201
    2022年北京中考化学终极押题密卷202
    2022年北京中考化学终极押题密卷203
    还剩1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年北京中考化学终极押题密卷2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北京中考化学终极押题密卷2,共121页。

    2022年北京中考化学终极押题密卷2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满分50分,每小题2分)
    1.(2分)(2022•顺义区一模)下列生产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酿酒 B.炼铁
    C.伐薪 D.烧炭
    2.(2分)(2022•通州区一模)为了防止佝偻病,青少年需要摄入的元素是(  )
    A.铁 B.锌 C.钙 D.钠
    3.(2分)(2022•海淀区一模)下列气体可充入食品包装中用以防腐的是(  )
    A.氧气 B.氢气 C.二氧化硫 D.氮气
    4.(2分)(2015•常德)主要为人体提供蛋白质的食物是(  )
    A.白菜 B.香蕉
    C.鲜鱼 D.黄瓜
    5.(2分)(2021•海淀区一模)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牛奶 B.糖水 C.氯化钠 D.酱油
    6.(2分)(2022•通州区一模)铝能被加工成厚度仅为5μm的超薄铝箔,说明铝具有良好的(  )
    A.导电性 B.延展性 C.导热性 D.抗腐蚀性
    7.(2分)(2022•北京模拟)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  )
    A.地壳中元素含量模型
    B.加热高锰酸钾,氧气质量与时间关系的模型
    C.元素分类
    D.物质分类
    8.(2分)(2022•海淀区一模)我们要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矿泉水瓶、易拉罐属于(  )
    A.可回收物 B.有害垃圾 C.厨余垃圾 D.其他垃圾
    9.(2分)(2022•通州区一模)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大理石 B.糖水 C.铜锌合金 D.氧气
    10.(2分)(2022•顺义区一模)人体的主要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它们的本质区别是(  )
    A.质子数不同 B.电子数不同
    C.中子数不同 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11.(2分)(2022•顺义区一模)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Cu B.CO2 C.H2O D.NaCl
    12.(2分)(2022•平谷区一模)鉴别空气、O2和CO2三瓶气体的方法是(  )
    A.观察气体颜色 B.插入燃着的木条
    C.闻气体的气味 D.倒入澄清石灰水
    13.(2分)(2022•房山区一模)如图所示熄灭酒精灯的方法,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

    A.隔绝氧气 B.降低酒精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 D.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14.(2分)(2022•通州区一模)下列能源开发与利用,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
    A.发射航天飞机 B.水车汲水灌溉
    C.潮汐能发电 D.风力发电
    15.(2分)(2022•海淀区一模)下列物质的俗称与化学式对应不正确的是(  )
    A.烧碱—NaHCO3 B.火碱—NaOH
    C.纯碱—Na2CO3 D.生石灰—CaO
    16.(2分)(2021•玉州区二模)用医用酒精(主要成分为乙醇)擦拭物体表面时,能闻到乙醇气味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子的质量很小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由原子构成
    17.(2分)(2021•海淀区一模)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3Fe+2O2 点燃¯ Fe3O4
    B.Ca(OH)2+HCl═CaCl2 +H2O
    C.C+O2═CO2
    D.KMnO4△¯K2MnO4 +O2↑
    18.(2分)(2022•北京模拟)锂聚合物电池质量轻且不含有害的重金属元素,是一种理想的“绿色电池”,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被广泛应用。下列有关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非金属元素 B.原子核内中子数为3
    C.金属锂的密度小 D.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g
    19.(2分)(2007•扬州)如图是气体x的干燥、收集、尾气吸收装置,该气体可能的物理性质是(  )

    A.密度比空气大,极易溶于水
    B.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
    C.密度比空气大,难溶于水
    D.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
    20.(2分)(2022•海淀区一模)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会产生白色沉淀的是(  )
    A.稀盐酸和Ca(OH)2溶液
    B.NaCl溶液和Ca(OH)2溶液
    C.NaHCO3溶液和盐酸
    D.Na2CO3溶液和Ca(OH)2溶液
    21.(2分)(2022•顺义区一模)净水滤芯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  )
    A.过滤 B.吸附 C.消毒 D.絮凝

    实验室通过 H2+CuO△¯Cu+H2O 可制得金属铜,装置如图,回答 22~23 题。

    22.(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上述得到Cu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甲的作用是制备氢气
    C.乙中反应为 NaOH+HCl═NaCl+H2O
    D.丁中现象是固体由红色变为黑色
    23.(2分)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撤掉酒精灯后应继续通入H2一段时间
    C.丙中的浓硫酸可用稀硫酸代替
    D.丁中的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24.(2分)(2022•海淀区一模)如图所示,60℃时,向100g水中加入61.6gKNO3,得①中溶液,降温至20℃,得②中溶液。不同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如表。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31.6
    45.8
    63.9
    85.5
    1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中溶液是KNO3饱和溶液
    B.开始析出固体时的温度为20℃
    C.②中析出固体的质量为30g
    D.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1.6%
    25.(2分)(2022•房山区一模)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集气瓶中液面先上升后下降
    C.用激光笔点燃白磷可防止测量数据不准确
    D.实验成功的标志为集气瓶中水面最终停在1处
    二.解答题(共8小题,满分31分)
    26.(2分)(2021•海淀区一模)碳酸饮料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充入CO2气体的饮料。
    (1)某碳酸饮料瓶的材料为聚酯塑料。塑料属于   (填序号)。
    a.金属材料
    b.有机合成材料
    (2)碳酸饮料贮存时,应避免高温、加热,这与CO2的物理性质和碳酸的化学性质相关。其中,涉及到的碳酸的化学性质是   。

    27.(3分)(2022•海淀区一模)土壤的酸碱性和肥力对植物生长非常重要。
    (1)适宜牡丹生长的土壤的 pH 为 7.8~8.3,属于     (填“酸性”或“碱性”)土壤。
    (2)绿萝若缺乏钾元素会出现叶尖变黄,可以施用    (填序号)化肥来改善。
    A.NH4HCO3
    B.Ca(H2PO4)2
    C.KNO3
    (3)硫酸亚铁溶液可用于调节绣球花的颜色。该溶液的溶质是    。
    28.(6分)(2022•顺义区一模)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人类历史上最早使用的制冷剂是C4H10O(乙醚)。19世纪,CO2、NH3(氨气)、SO2和C2H6O(甲醚)相继被用作制冷剂。
    20世纪30年代开始,氟利昂普遍被空调等制冷行业用作制冷剂。1970年代中期,臭氧层变薄浮出水面,人们发现氟利昂释放的氯原子导致了大气平流层中臭氧层的严重破坏。氟利昂还是温室气体,其温室效应是CO2的3400倍以上。氟利昂在多个行业都有应用(如图1),我国预在2030年全面禁止使用氟利昂。

    NH3和CO2是较早开发,至今仍在使用的制冷剂。
    NH3有爆燃的可能,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CO2是一种天然绿色制冷剂。2022年北京冬奥会采用CO2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打造出冬奥历史上“最快的冰”。该技术将制冰过程吸收的热量回收,用于奥运场馆供热、供电(如图2),每年可节约200多万度电。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乙醚由    元素组成。
    (2)19世纪所用的制冷剂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3)使用氟利昂作制冷剂带来的主要问题是    。
    (4)氟利昂在各行业中应用占比最高的是    。
    (5)CO2跨临界直冷技术制冰过程中,微观上制冷管道内发生改变的是    。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氨气是一种安全的制冷剂
    B.氟利昂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强
    C.制冷剂选择应考虑安全、环保等因素
    29.(7分)(2022•房山区一模)2022年2月4日,第24届冬奥会在北京举行。回答下面问题。
    北京冬奥场馆倍受世人瞩目。
    (1)下列场馆的建造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填序号,下同)。

    A.“冰丝带”玻璃幕墙
    B.“冰立方”塑料外膜
    C.“雪飞天”钢架结构
    (2)“雪如意”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采用了地表水收集技术,可用积雪融化形成的雪水造雪。雪融化成水,变化的是    。
    A.分子种类
    B.分子间隔
    C.分子质量
    北京冬奥会秉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
    (3)本届冬奥会100%使用新型绿色电力资源,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    (填序号)。
    A.氢能
    B.风能
    C.太阳能
    (4)“做好垃圾分类,共享绿色冬奥”。易拉罐、矿泉水瓶    (填“能”或“不能“)投入有如图标识的垃圾箱中。

    (5)“飞扬”火炬采用氢气作燃料,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北京冬奥会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如图)。

    (6)液态二氧化碳蒸发吸热实现制冷,使水变成冰。此过程中,二氧化碳发生了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7)超临界状态二氧化碳通过冷却器实现循环,并释放热量为场馆除湿、供热,此技术的优点是    (写出一点即可)。
    30.(3分)(2022•通州区一模)以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FeO等)为原料生产金属铝的主要工艺流程如图:

    (1)溶解池中搅拌的目的是    。
    (2)写出酸化池中CO2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气体X一定含有氧元素,从元素守恒的角度说明理由:   。
    31.(2分)(2022•海淀区一模)工业上用绿矾(FeSO4•7H2O)制备还原铁粉(Fe)的部分转化过程如下:

    (1)Ⅰ的反应为FeSO4+(NH4)2CO3=FeCO3↓+(NH4)2SO4,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2)Ⅱ的反应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2.(4分)(2022•海淀区一模)以海水和白云石为原料制备金属镁的主要流程如下(部分产物略):

    (1)煅烧窑中,白云石发生了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反应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MgCl2=CaCl2+Mg(OH)2↓。
    (3)中和槽中,盐酸与 MgO、Mg(OH)2 均能反应,其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写出化学方程式)。
    (4)根据元素守恒,金属镁中的镁元素来源于原料中的    。
    33.(4分)(2022•海淀区一模)用如图实验研究几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
    (1)实验①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实验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③中,观察到锌片表面生成银白色固体。由实验①~③能否判断Zn、Cu、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说明原因:   。
    三.填空题(共3小题,满分8分)
    34.(3分)(2016•河南)煤在空气中燃烧需满足的条件是   ;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   ;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35.(2分)(2022•通州区一模)我国冶炼金属的历史悠久。
    (1)远古时期火法炼铜的原料是孔雀石[主要成分为Cu2(OH)2CO3],Cu2(OH)2CO3由    种元素组成。
    (2)工业上用CO和赤铁矿(主要成分Fe2O3)炼铁的化学方程式是    。
    36.(3分)(2022•通州区一模)用如图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制备CO2并验证其性质。
    (1)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若要证明CO2与水反应,应在1处放    。
    (3)烧杯中蜡烛熄灭体现CO2的性质是    。

    四.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满分9分)
    37.(7分)(2022•北京模拟)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请回答:
    (1)仪器a的名称为   。
    (2)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在实验室制取较纯净的氧气,所选取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组合应为   (从A~E中选),用该方法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用F装置收集,则气体应该从   (填“c”或“d“)管口通入,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通过查阅资料得知:①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②氨气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化铜(CuO)反应生成铜、水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小芳同学欲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她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请写出氨气和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8.(2分)(2021•海淀区一模)如图所示,在一只烧杯中连续进行实验,研究KNO3的溶解能力。
    已知: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
    (1)步骤①~③均在20℃下进行。步骤②充分搅拌后,   (填“有”或“没有”)固体剩余。
    (2)加热步骤③所得固液混合物,观察到固体溶解,得到澄清溶液。由此可得到的结论是   。

    五.计算题(共1小题,满分2分,每小题2分)
    39.(2分)(2022•通州区一模)氢化钙(CaH2)是一种重要的制氢剂,与水接触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H2+2H2O═Ca(OH)2+2H2↑。计算制取20kg H2至少需要CaH2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

    2022年菁优北京中考化学终极押题密卷2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满分50分,每小题2分)
    1.(2分)(2022•顺义区一模)下列生产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酿酒 B.炼铁
    C.伐薪 D.烧炭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酿酒,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炼铁是在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将铁从铁的化合物中还原出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伐薪,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
    D、烧炭,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变化判断,明确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2.(2分)(2022•通州区一模)为了防止佝偻病,青少年需要摄入的元素是(  )
    A.铁 B.锌 C.钙 D.钠
    【考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根据各元素分析人体健康情况。
    【解答】解:A、缺铁易患贫血症,故A错误;
    B、缺锌会引起生长迟缓,故B错误;
    C、青少年缺钙易患佝偻病,故C正确;
    D、缺钠会引起食欲减退,渗透压下降,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这是一道典型的化学与生活的练习题,要求能熟练将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相联系。
    3.(2分)(2022•海淀区一模)下列气体可充入食品包装中用以防腐的是(  )
    A.氧气 B.氢气 C.二氧化硫 D.氮气
    【考点】常见气体的用途.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氧气能供给呼吸,利于微生物、细菌繁殖,不能充入食品包装中用以防腐,故选项错误。
    B、氢气密度小,具有可燃性,不能充入食品包装中用以防腐,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硫有毒,不能充入食品包装中用以防腐,故选项错误。
    D、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能充入食品包装中用以防腐,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了解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2分)(2015•常德)主要为人体提供蛋白质的食物是(  )
    A.白菜 B.香蕉
    C.鲜鱼 D.黄瓜
    【考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白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
    B、香蕉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
    C、鲜鱼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正确。
    D、黄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2分)(2021•海淀区一模)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牛奶 B.糖水 C.氯化钠 D.酱油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
    【解答】解:A、牛奶中含有蛋白质和油脂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
    B、糖水中含有糖和水,属于混合物,故B错;
    C、氯化钠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C正确;
    D、酱油中含有氯化钠、色素、水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
    故选:C。
    【点评】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6.(2分)(2022•通州区一模)铝能被加工成厚度仅为5μm的超薄铝箔,说明铝具有良好的(  )
    A.导电性 B.延展性 C.导热性 D.抗腐蚀性
    【考点】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金属的物理性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铝能被加工成厚度仅为5μm的超薄铝箔,说明铝具有良好的延展性,而不是导电性,故A错误。
    B、铝能被加工成厚度仅为5μm的超薄铝箔,说明铝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故B正确;
    C、铝能被加工成厚度仅为5μm的超薄铝箔,说明铝具有良好的延展性,而不是导热性,故C错误;
    D、铝能被加工成厚度仅为5μm的超薄铝箔,说明铝具有良好的延展性,而不是抗腐蚀性,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金属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2分)(2022•北京模拟)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  )
    A.地壳中元素含量模型
    B.加热高锰酸钾,氧气质量与时间关系的模型
    C.元素分类
    D.物质分类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物质的简单分类;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分类.
    【分析】A、根据地壳中元素含量进行分析;
    B、根据加热高锰酸钾反应原理和图象进行分析;
    C、根据元素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物质的简单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地壳中元素含量前五种元素是:氧、硅、铝、铁、钙,故A正确;
    B、加热高锰酸钾反应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只有温度达到高锰酸钾的分解温度时,才能有氧气产生,分析图象可知,一开始就有氧气产生,故B错误;
    C、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故C错误;
    D、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化合物是纯净物中的一种,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模型图和图象的分析能力,利用模型图和图象及反应原理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判断、推理得出正确结论。
    8.(2分)(2022•海淀区一模)我们要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矿泉水瓶、易拉罐属于(  )
    A.可回收物 B.有害垃圾 C.厨余垃圾 D.其他垃圾
    【考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通常情况下,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包括纸类、金属、塑料、玻璃等,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矿泉水瓶、易拉罐,可回收再利用,属于可回收物。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生活垃圾的分类与常见垃圾的组成成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2分)(2022•通州区一模)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大理石 B.糖水 C.铜锌合金 D.氧气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大理石、糖水、铜锌合金属于纯净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解答】解:A、大理石中有碳酸钙和杂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糖水中有糖和水,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铜锌合金,合金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氧气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0.(2分)(2022•顺义区一模)人体的主要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它们的本质区别是(  )
    A.质子数不同 B.电子数不同
    C.中子数不同 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考点】元素的概念.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不同,所以C、H、O、N四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原子的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不同。
    故选:A。
    【点评】本题很简单,考查学生对元素的概念的理解和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进行解题的能力。
    11.(2分)(2022•顺义区一模)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Cu B.CO2 C.H2O D.NaCl
    【考点】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2分)(2022•平谷区一模)鉴别空气、O2和CO2三瓶气体的方法是(  )
    A.观察气体颜色 B.插入燃着的木条
    C.闻气体的气味 D.倒入澄清石灰水
    【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在鉴别气体时,应利用各气体的不同性质,来进行鉴别,所选的方法,必须出现不同的现象,根据不同的现象进行鉴别。
    【解答】解:A、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的气体,通过观察气体颜色不能鉴别三种气体,故A错误;
    B、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集气瓶中,燃烧更旺的是氧气;熄灭的是二氧化碳;不变的是空气,能鉴别三种气体,故B正确;
    C、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味的气体,通过观察闻气体的气味不能鉴别三种气体,故C错误;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用澄清的石灰水只能鉴别出二氧化碳,氧气和空气无法鉴别,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在鉴别物质时,要利用所要鉴别物质的性质差别,设计实验,实验中出现明显的现象差异,达到鉴别物质的目的。
    13.(2分)(2022•房山区一模)如图所示熄灭酒精灯的方法,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

    A.隔绝氧气 B.降低酒精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 D.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化学与能源.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灭火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可以移走可燃物,可以使可燃物于氧气隔绝,可以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解答.
    【解答】解: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依据隔绝氧气或空气来灭火。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灭火的方法,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4.(2分)(2022•通州区一模)下列能源开发与利用,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
    A.发射航天飞机 B.水车汲水灌溉
    C.潮汐能发电 D.风力发电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判断是否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实质还是判断是否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发射航天飞机的过程发生了燃料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B、水车汲水灌溉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潮汐能发电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风力发电的过程中风能转化为热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15.(2分)(2022•海淀区一模)下列物质的俗称与化学式对应不正确的是(  )
    A.烧碱—NaHCO3 B.火碱—NaOH
    C.纯碱—Na2CO3 D.生石灰—CaO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熟记常用物质的名称、化学式,如:碳酸钠、火碱、生石灰、小苏打等物质的名称、化学式.
    【解答】解:A、烧碱是NaOH,物质的俗称与化学式不对应,故A错误;
    B、火碱NaOH,物质的俗称与化学式对应,故B正确;
    C、纯碱Na2CO3,物质的俗称与化学式对应,故C正确;
    D、生石灰是氧化钙,生石灰的化学式为CaO,物质的俗称与化学式对应,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熟记常用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
    16.(2分)(2021•玉州区二模)用医用酒精(主要成分为乙醇)擦拭物体表面时,能闻到乙醇气味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子的质量很小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由原子构成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能闻到乙醇气味,是因为气味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气味。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7.(2分)(2021•海淀区一模)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3Fe+2O2 点燃¯ Fe3O4
    B.Ca(OH)2+HCl═CaCl2 +H2O
    C.C+O2═CO2
    D.KMnO4△¯K2MnO4 +O2↑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解答】解:A、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项正确。
    B、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Ca(OH)2+2HCl═CaCl2+2H2O,故选项错误。
    C、该化学方程式缺少反应条件,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C+O2点燃¯CO2,故选项错误。
    D、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18.(2分)(2022•北京模拟)锂聚合物电池质量轻且不含有害的重金属元素,是一种理想的“绿色电池”,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被广泛应用。下列有关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非金属元素 B.原子核内中子数为3
    C.金属锂的密度小 D.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g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锂,带“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错误;
    B.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锂原子的质子数为3,故错误;
    C.金属锂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所以金属锂的密度小,故正确;
    D.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19.(2分)(2007•扬州)如图是气体x的干燥、收集、尾气吸收装置,该气体可能的物理性质是(  )

    A.密度比空气大,极易溶于水
    B.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
    C.密度比空气大,难溶于水
    D.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
    【考点】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气体的干燥(除水);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根据收集装置可知气体的密度应小于空气的密度;根据尾气处理装置可知,这种气体极易溶于水.我们可以根据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根据收集装置可知气体的密度应小于空气的密度;由图吸收多余的气体装置中可知,该气体极易溶于水;
    A、密度比空气大不符合题意,故不可选;
    B、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正好符合题意,故可选;
    C、密度比空气大,难溶于水都不和题意,故不可选;
    D、难溶于水不符合题意,故不可选。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时既要考虑物质的水溶性,又要考虑气体是否能和干燥剂发生化学反应.
    20.(2分)(2022•海淀区一模)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会产生白色沉淀的是(  )
    A.稀盐酸和Ca(OH)2溶液
    B.NaCl溶液和Ca(OH)2溶液
    C.NaHCO3溶液和盐酸
    D.Na2CO3溶液和Ca(OH)2溶液
    【考点】盐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A、稀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
    B、氯化钠不能和氢氧化钙反应。
    C、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D、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解答】解:A、稀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不产生沉淀,该选项不正确。
    B、氯化钠不能和氢氧化钙反应,不产生沉淀,该选项不正确。
    C、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不产生沉淀,该选项不正确。
    D、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该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1.(2分)(2022•顺义区一模)净水滤芯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  )
    A.过滤 B.吸附 C.消毒 D.絮凝
    【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分析。
    【解答】解:由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活性炭滤芯中的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色素和异味,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实验室通过 H2+CuO△¯Cu+H2O 可制得金属铜,装置如图,回答 22~23 题。

    22.(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上述得到Cu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甲的作用是制备氢气
    C.乙中反应为 NaOH+HCl═NaCl+H2O
    D.丁中现象是固体由红色变为黑色
    【考点】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A、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B、甲中反应是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溶液和氢气,进行分析判断。
    C、乙中氯化氢气体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氢气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铜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上述得到Cu的反应是氢气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铜和水,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甲中反应是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溶液和氢气,甲的作用是制备氢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C、乙中氯化氢气体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乙中反应为NaOH+HCl═NaCl+H2O,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氢气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铜和水,丁中现象是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氢气具有还原性、置换反应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3.(2分)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撤掉酒精灯后应继续通入H2一段时间
    C.丙中的浓硫酸可用稀硫酸代替
    D.丁中的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考点】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A、根据实验时要防止装置漏气,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氢气还原氧化铜有水生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实验时要防止装置漏气,实验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B、撤掉酒精灯后应继续通入H2一段时间,以防止生成的铜再次被氧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C、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稀硫酸不具有吸水性,丙中的浓硫酸不能用稀硫酸代替,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氢气还原氧化铜有水生成,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4.(2分)(2022•海淀区一模)如图所示,60℃时,向100g水中加入61.6gKNO3,得①中溶液,降温至20℃,得②中溶液。不同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如表。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31.6
    45.8
    63.9
    85.5
    1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中溶液是KNO3饱和溶液
    B.开始析出固体时的温度为20℃
    C.②中析出固体的质量为30g
    D.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1.6%
    【考点】溶质的质量分数;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A、根据饱和溶液的定义分析;
    B、根据溶解度的含义分析;
    C、根据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分析计算;
    D、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分析计算。
    【解答】解:A、在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在①中溶液中含有水是100g,能溶解的KNO3质量是110g,现只溶解了61.6g,是不饱和溶液,故A说法不正确;
    B、由KNO3的溶解度表可知,61.6介于45.8~63.9之间,所以开始析出固体时的温度为30℃~40℃之间,故说法不正确。
    C、由于在20℃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所以析出晶体的质量为:61.6g﹣31.6g=30g,故C说法正确;
    D、由饱和溶液中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可知,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1.6g100g+31.6g×100%≈24%≠31.6%,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有关溶液的知识,难度不大,准确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基础知识。
    25.(2分)(2022•房山区一模)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集气瓶中液面先上升后下降
    C.用激光笔点燃白磷可防止测量数据不准确
    D.实验成功的标志为集气瓶中水面最终停在1处
    【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A、根据实验前需要检查装置气密性,防止装置漏气进行分析;
    B、根据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空气受热膨胀,反应后氧气被消耗进行分析;
    C、根据装置始终密闭没有气体逸出,减少实验误差进行分析;
    D、根据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进行分析。
    【解答】解:A、实验过程有气体参与反应,所以实验前需要检查装置气密性,防止装置漏气,故A正确;
    B、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空气受热膨胀,反应后氧气被消耗,冷却至室温后,压强减小,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故B错误;
    C、用激光笔点燃白磷,装置始终密闭没有气体逸出,减少实验误差,实验结果更准确,故C正确;
    D、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因此实验成功的标志为集气瓶中水面最终停在1处,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空气组成的测定,注意理解白磷燃烧放热,装置内空气受热膨胀,反应后氧气被消耗,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二.解答题(共8小题,满分31分)
    26.(2分)(2021•海淀区一模)碳酸饮料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充入CO2气体的饮料。
    (1)某碳酸饮料瓶的材料为聚酯塑料。塑料属于 b (填序号)。
    a.金属材料
    b.有机合成材料
    (2)碳酸饮料贮存时,应避免高温、加热,这与CO2的物理性质和碳酸的化学性质相关。其中,涉及到的碳酸的化学性质是 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CO2和H2O 。

    【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1)根据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碳酸饮料贮存时,应避免高温、加热,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
    (2)碳酸饮料贮存时,应避免高温、加热,是因为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CO2和H2O。
    故答案为:
    (1)b;
    (2)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CO2和H2O。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合成材料的特征、碳酸的化学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7.(3分)(2022•海淀区一模)土壤的酸碱性和肥力对植物生长非常重要。
    (1)适宜牡丹生长的土壤的 pH 为 7.8~8.3,属于  碱性  (填“酸性”或“碱性”)土壤。
    (2)绿萝若缺乏钾元素会出现叶尖变黄,可以施用  C (填序号)化肥来改善。
    A.NH4HCO3
    B.Ca(H2PO4)2
    C.KNO3
    (3)硫酸亚铁溶液可用于调节绣球花的颜色。该溶液的溶质是  硫酸亚铁(或FeSO4) 。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1)根据pH>7土壤呈碱性,pH<7土壤呈酸性,pH=7土壤呈中性进行分析;
    (2)根据氮磷钾这三种元素中只含有氮元素的是氮肥;只含有钾元素的是钾肥;只含有磷元素的是磷肥;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化肥是复合肥进行分析。
    (3)根据溶液的组成进行分析。
    【解答】解:(1)根据pH>7土壤呈碱性,pH<7土壤呈酸性,pH=7土壤呈中性可知,土壤的 pH 为 7.8~8.3,属于碱性土壤;
    (2)A.NH4HCO3只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此选项错误;
    B.Ca(H2PO4)2只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此选项错误;
    C.KNO3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故此选项正确。
    故选:C。
    (3)硫酸亚铁溶液是由硫酸亚铁和水组成的混合物,所以该溶液的溶质是硫酸亚铁( 或FeSO4),溶剂是水。
    故答案为:(1)碱性;
    (2)C;
    (3)硫酸亚铁(或 FeSO4)。
    【点评】本题比较简单,主要考查土壤的酸碱性、化肥种类以及溶液的组成,学会正确区分溶质和溶剂。
    28.(6分)(2022•顺义区一模)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人类历史上最早使用的制冷剂是C4H10O(乙醚)。19世纪,CO2、NH3(氨气)、SO2和C2H6O(甲醚)相继被用作制冷剂。
    20世纪30年代开始,氟利昂普遍被空调等制冷行业用作制冷剂。1970年代中期,臭氧层变薄浮出水面,人们发现氟利昂释放的氯原子导致了大气平流层中臭氧层的严重破坏。氟利昂还是温室气体,其温室效应是CO2的3400倍以上。氟利昂在多个行业都有应用(如图1),我国预在2030年全面禁止使用氟利昂。

    NH3和CO2是较早开发,至今仍在使用的制冷剂。
    NH3有爆燃的可能,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CO2是一种天然绿色制冷剂。2022年北京冬奥会采用CO2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打造出冬奥历史上“最快的冰”。该技术将制冰过程吸收的热量回收,用于奥运场馆供热、供电(如图2),每年可节约200多万度电。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乙醚由  3 元素组成。
    (2)19世纪所用的制冷剂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
    (3)使用氟利昂作制冷剂带来的主要问题是  破坏臭氧层、导致温室效应 。
    (4)氟利昂在各行业中应用占比最高的是  制冷剂 。
    (5)CO2跨临界直冷技术制冰过程中,微观上制冷管道内发生改变的是  二氧化碳分子的间隔 。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 。
    A.氨气是一种安全的制冷剂
    B.氟利昂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强
    C.制冷剂选择应考虑安全、环保等因素
    【考点】臭氧空洞和臭氧层保护;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1)根据化学式可以判断物质的元素组成。
    (2)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3)使用氟利昂作制冷剂带来的主要问题是破坏臭氧层、导致温室效应。
    (4)氟利昂在各行业中应用占比最高的是制冷剂。
    (5)CO2跨临界直冷技术制冰过程中,微观上制冷管道内发生改变的是二氧化碳分子的间隔。
    (6)A.NH3有爆燃的可能,因此氨气是一种不安全的制冷剂。
    B.氟利昂温室效应是CO2的3400倍以上,因此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强。
    C.制冷剂选择应考虑安全、环保等因素。
    【解答】解:(1)乙醚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故答案为:3。
    (2)19世纪所用的制冷剂中,属于氧化物的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故答案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3)使用氟利昂作制冷剂带来的主要问题是破坏臭氧层、导致温室效应。
    故答案为:破坏臭氧层、导致温室效应。
    (4)氟利昂在各行业中应用占比最高的是制冷剂。
    故答案为:制冷剂。
    (5)CO2跨临界直冷技术制冰过程中,微观上制冷管道内发生改变的是二氧化碳分子的间隔。
    故答案为:二氧化碳分子的间隔。
    (6)A.NH3有爆燃的可能,因此氨气是一种不安全的制冷剂,该选项不正确。
    B.氟利昂温室效应是CO2的3400倍以上,因此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强,该选项正确。
    C.制冷剂选择应考虑安全、环保等因素,该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B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9.(7分)(2022•房山区一模)2022年2月4日,第24届冬奥会在北京举行。回答下面问题。
    北京冬奥场馆倍受世人瞩目。
    (1)下列场馆的建造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C (填序号,下同)。

    A.“冰丝带”玻璃幕墙
    B.“冰立方”塑料外膜
    C.“雪飞天”钢架结构
    (2)“雪如意”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采用了地表水收集技术,可用积雪融化形成的雪水造雪。雪融化成水,变化的是  B 。
    A.分子种类
    B.分子间隔
    C.分子质量
    北京冬奥会秉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
    (3)本届冬奥会100%使用新型绿色电力资源,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  ABC (填序号)。
    A.氢能
    B.风能
    C.太阳能
    (4)“做好垃圾分类,共享绿色冬奥”。易拉罐、矿泉水瓶  能 (填“能”或“不能“)投入有如图标识的垃圾箱中。

    (5)“飞扬”火炬采用氢气作燃料,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点燃¯2H2O 。
    北京冬奥会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如图)。

    (6)液态二氧化碳蒸发吸热实现制冷,使水变成冰。此过程中,二氧化碳发生了  物理变化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7)超临界状态二氧化碳通过冷却器实现循环,并释放热量为场馆除湿、供热,此技术的优点是  成本低 (写出一点即可)。
    【考点】金属材料及其应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化学与能源;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物质的变化与性质;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1)根据材料的类别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物质变化的实质解答;
    (3)根据能源的类别解答;
    (4)根据垃圾的类别解答;
    (5)根据氢气燃烧生成水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根据物质的变化解答;
    (7)根据超临界状态二氧化碳利用的优点解答。
    【解答】解:(1)A.“冰丝带”玻璃幕墙是玻璃制成的,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A说法错误;
    B.“冰立方”塑料外膜是塑料制成的,属于有机合成材料,B说法错误;
    C.“雪飞天”钢架结构是铁合金制成的,属于金属材料,C说法正确;
    (2)雪融化成水的过程中变化的是水分子的间隔;
    (3)氢能、风能、太阳能都属于新能源;
    (4)易拉罐、矿泉水瓶是可回收垃圾,能投入有如图标识的垃圾箱中;
    (5)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2H2+O2点燃¯2H2O;
    (6)液态二氧化碳蒸发吸热实现制冷,使水变成冰的过程中,二氧化碳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7)超临界状态二氧化碳通过冷却器实现循环,并释放热量为场馆除湿、供热的优点是成本低、环保等;
    故答案为:(1)C;
    (2)B;
    (3)ABC;
    (4)能;
    (5)2H2+O2点燃¯2H2O;
    (6)物理变化;
    (7)成本低。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解答。
    30.(3分)(2022•通州区一模)以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FeO等)为原料生产金属铝的主要工艺流程如图:

    (1)溶解池中搅拌的目的是  可以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充分进行 。
    (2)写出酸化池中CO2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2NaOH=Na2CO3+H2O 。
    (3)气体X一定含有氧元素,从元素守恒的角度说明理由: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氧化铝中含Al、O两种元素,生成物铝中含铝元素,故气体X一定含有氧元素 。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物质的制备.
    【分析】(1)溶解池中,搅拌可以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分析。
    (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分析。
    【解答】解:(1)溶解池中,搅拌可以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充分进行;
    (2)酸化池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氧化铝中含Al、O两种元素,生成物铝中含铝元素,故气体X一定含有氧元素。
    故答案为:(1)可以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充分进行;
    (2)CO2+2NaOH=Na2CO3+H2O;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氧化铝中含Al、O两种元素,生成物铝中含铝元素,故气体X一定含有氧元素。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31.(2分)(2022•海淀区一模)工业上用绿矾(FeSO4•7H2O)制备还原铁粉(Fe)的部分转化过程如下:

    (1)Ⅰ的反应为FeSO4+(NH4)2CO3=FeCO3↓+(NH4)2SO4,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复分解反应 。
    (2)Ⅱ的反应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降低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反应类型的判定.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物质的制备.
    【分析】(1)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2)单质中元素化合价是0,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解答】解:(1)Ⅰ的反应为FeSO4+(NH4)2CO3=FeCO3↓+(NH4)2SO4,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复分解反应。
    (2)Ⅱ的反应中,铁元素的化合价由+2变成0,即铁元素化合价降低。
    故答案为:降低。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32.(4分)(2022•海淀区一模)以海水和白云石为原料制备金属镁的主要流程如下(部分产物略):

    (1)煅烧窑中,白云石发生了  化学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反应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O═Ca(OH)2 、Ca(OH)2+MgCl2=CaCl2+Mg(OH)2↓。
    (3)中和槽中,盐酸与 MgO、Mg(OH)2 均能反应,其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2HCl+Mg(OH)2═MgCl2+2H2O  (写出化学方程式)。
    (4)根据元素守恒,金属镁中的镁元素来源于原料中的  白云石、海水 。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物质的制备.
    【分析】(1)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2)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3)盐酸和氢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
    (4)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解答】解:(1)煅烧窑中,生成新物质氧化镁和氧化钙,白云石发生了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化学。
    (2)反应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 ═Ca(OH)2、Ca(OH)2+MgCl2=CaCl2+Mg(OH)2↓。
    故答案为:CaO+H2O ═Ca(OH)2。
    (3)中和槽中,盐酸与 MgO、Mg(OH)2 均能反应,其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盐酸和氢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Cl+Mg(OH)2═MgCl2+2H2O。
    故答案为:2HCl+Mg(OH)2═MgCl2+2H2O。
    (4)根据元素守恒,金属镁中的镁元素来源于原料中的白云石、海水,是因为它们都含有镁元素。
    故答案为:白云石、海水。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33.(4分)(2022•海淀区一模)用如图实验研究几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
    (1)实验①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锌片表面有大量气泡 。
    (2)实验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CuSO4═ZnSO4+Cu 。
    (3)实验③中,观察到锌片表面生成银白色固体。由实验①~③能否判断Zn、Cu、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说明原因: 不能,实验①﹣③没有证明Cu和Ag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1)根据锌与稀硫酸的反应分析回答;
    (2)根据锌与硫酸铜的反应写出方程式;
    (3)根据实验的酸反应的难易程度比较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解答】解:(1)由于锌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锌和氢气,所以实验①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锌片表面有大量气泡。
    (2)实验②中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了梨酸锌和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CuSO4═ZnSO4+Cu。
    (3)由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可知,实验③中,观察到锌片表面生成银白色固体。由实验①~③能否判断Zn、Cu、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说明原因:不能,实验①﹣③没有证明 Cu 和 Ag 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故答案为:(1)锌片表面有大量气泡;
    (2)Zn+CuSO4═ZnSO4+Cu;
    (3)不能,实验①﹣③没有证明 Cu 和 Ag 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金属的性质和方程式的书写,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解答有关的问题即可。
    三.填空题(共3小题,满分8分)
    34.(3分)(2016•河南)煤在空气中燃烧需满足的条件是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或温度达到着火点) ;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 隔绝氧气(或隔绝空气) ;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点燃¯2H2O 。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化学与能源;化学规律的类比.
    【分析】欲正确解答本题,须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物质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必须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只要其中的缺少一个条件,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所以灭火的原理是:隔绝氧气或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解答】解:在“使煤在空气中燃烧的条件是”这句话中所含的信息有:煤﹣可燃物;在空气中燃烧﹣有氧气;所缺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
    故答案为: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或温度达到着火点);
    熄灭酒精灯的方法是盖灭,使火焰与氧气隔绝。故答案为:隔绝氧气(或隔绝空气);氢气燃烧的反应物是氢气和氧气,生成物是水,用观察法配平即可,所以方程式是:2H2+O2点燃¯2H2O。
    故答案为: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或温度达到着火点);隔绝氧气(或隔绝空气);2H2+O2点燃¯2H2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不是很难。
    35.(2分)(2022•通州区一模)我国冶炼金属的历史悠久。
    (1)远古时期火法炼铜的原料是孔雀石[主要成分为Cu2(OH)2CO3],Cu2(OH)2CO3由  四 种元素组成。
    (2)工业上用CO和赤铁矿(主要成分Fe2O3)炼铁的化学方程式是  Fe2O3+3CO高温¯2Fe+3CO2 。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根据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
    (2)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
    【解答】解:(1)Cu2(OH)2CO3是由铜、氧、氢、碳四种元素组成的。
    (2)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主要是利用CO的还原性,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高温¯2Fe+3CO2。
    故答案为:
    (1)四;
    (2)Fe2O3+3CO高温¯2Fe+3CO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化学式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6.(3分)(2022•通州区一模)用如图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制备CO2并验证其性质。
    (1)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
    (2)若要证明CO2与水反应,应在1处放  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 。
    (3)烧杯中蜡烛熄灭体现CO2的性质是  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1)根据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来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来分析。
    【解答】解:(1)实验室中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若要证明2处CO2与水发生了反应,应在1处里放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进行对比;
    (3)蜡烛熄灭说明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故答案为:(1)CaCO3+2HCl═CaCl2+H2O+CO2↑;
    (2)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
    (3)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四.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满分9分)
    37.(7分)(2022•北京模拟)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请回答:
    (1)仪器a的名称为 铁架台 。
    (2)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在实验室制取较纯净的氧气,所选取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组合应为 AE (从A~E中选),用该方法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2KClO3MnO2¯△2KCl+3O2↑ 。
    (3)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用F装置收集,则气体应该从 c (填“c”或“d“)管口通入,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
    (4)通过查阅资料得知:①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②氨气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化铜(CuO)反应生成铜、水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小芳同学欲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她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AF 。请写出氨气和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CuO+2NH3△¯3Cu+3H2O+N2 。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通常情况下,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能够支持燃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根据制取气体的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气体的性质可以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解答】解:(1)仪器a的名称为铁架台。
    故填:铁架台。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需要加热,应该用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
    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D或F装置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即用E装置收集,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纯净;
    用该方法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2KClO3MnO2¯△2KCl+3O2↑。
    故填:AE;2KClO3MnO2¯△2KCl+3O2↑。
    (3)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用F装置收集,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则气体应该从c管口通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故填:c;CaCO3+2HCl═CaCl2+H2O+CO2↑。
    (4)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
    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即用F装置收集;
    氨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水和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uO+2NH3△¯3Cu+3H2O+N2。
    故填:AF;3CuO+2NH3△¯3Cu+3H2O+N2。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38.(2分)(2021•海淀区一模)如图所示,在一只烧杯中连续进行实验,研究KNO3的溶解能力。
    已知: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
    (1)步骤①~③均在20℃下进行。步骤②充分搅拌后, 没有 (填“有”或“没有”)固体剩余。
    (2)加热步骤③所得固液混合物,观察到固体溶解,得到澄清溶液。由此可得到的结论是 温度升高,KNO3的溶解能力增强(或溶解度增大) 。

    【考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1)根据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考虑。
    (2)根据温度与溶解度的关系考虑。
    【解答】解:(1)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是指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31.6g硝酸钾,所以步骤②充分搅拌后,没有固体剩余;
    (2)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是指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31.6g硝酸钾,步骤③中共放了60g硝酸钾,所以没有全部溶解,加热步骤③所得固液混合物,观察到固体溶解,说明升高温度后,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大。
    故答案为:(1)没有;
    (2)温度升高,KNO3的溶解能力增强(或溶解度增大)。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溶解度的四要素。
    五.计算题(共1小题,满分2分,每小题2分)
    39.(2分)(2022•通州区一模)氢化钙(CaH2)是一种重要的制氢剂,与水接触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H2+2H2O═Ca(OH)2+2H2↑。计算制取20kg H2至少需要CaH2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氢气的质量结合反应的方程式计算氢化钙的质量。
    【解答】解:设制取20kg H2至少需要CaH2的质量为x
    CaH2+2H2O═Ca(OH)2+2H2↑
    42 4
    x 20kg
    424=x20kg x=210kg
    答:制取20kg H2至少需要CaH2的质量为210kg。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度较小。

    考点卡片
    1.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
    【知识点的认识】所谓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际上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第一个层面,是指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第二层面,是指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取方法。它们的具体内容分别介绍如下:
    第一个层面,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又分为两种和三种。前者有“固体加热型”和“固液常温型”两种装置;后者有“排水法”、“向下排空气法”和“向上排空气法”三种装置。具体如图所示:
    第二个层面,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取方法,具体来说是这样的:
    1.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的选取的依据是气体制取的反应原理,即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如果是用固体或固体混合物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制取气体,那么就要选择合适的仪器组装成上图中的“固体加热型”的装置(或直接选取该装置),来进行实验制取该气体。如果是用固体和液体混合物在常温的条件下反应制取气体,那么就要选择合适的仪器组装成上图中的“固液常温型”的装置(或直接选取该装置),来进行实验制取该气体。但是,还需要注意的有:(1)在“固体加热型”的装置中,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应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内的导管不能伸的太长,刚露出橡皮塞即可。(2)在“固液常温型”的装置中,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应浸在液面下,瓶内的导管不能伸的太长,刚露出橡皮塞即可。
    2.常用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取的依据是气体的溶解性、密度及其是否与水或者空气的成分发生反应等。如果气体是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的,并且不与水发生反应,那么该气体可选取上图中的“排水法”的装置来收集。如果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小,并且不与空气的成分发生反应,那么上图中的该气体可选取上图中的“向下排空气法”的装置来收集。如果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并且不与空气的成分发生反应,那么上图中的该气体可选取上图中的“向上排空气法”的装置来收集。但是,还需要注意的是:(1)排水法收集气体时,要先在集气瓶中装满水,倒立于水槽中,瓶底不能有气泡;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把导管口放在瓶口内开始收集气体;导管口一开始冒气泡时,不宜立即收集,因为此时的气体中混有空气。当收集满气体(瓶内的水全部排净)时,要在水下用毛玻璃片盖好后取出;若收集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就将集气瓶正方在桌面上备用;若收集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就将集气瓶倒方在桌面上备用。(2)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一定要将导管伸到集气瓶的底部,并且收集的时间要稍微延长一点;以防瓶内的空气排不干净,使收集的气体的纯度不高。若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还要注意用毛玻璃片盖住一半瓶口,以防密度更大的气体进入瓶内,使收集的气体的纯度不高。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是通过设置实验、问题情景,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来探究常用气体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装和选取,以及实验注意事项等。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根据实验、问题情景信息,考查学生分析探究并选择、判断、填写相关的实验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考查学生对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这类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及其依据,还有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有时还需弄清图示信息等等;然后,结合实验、问题情景信息,细致地分析题意和实验图等,并根据气体的制取原理来组装、选配、判断或者选择气体的发生装置;再根据气体的溶解性、密度及其是否与水或者空气发生反应等来判断、选用收集装置;或者评价、改良某一装置等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给出的装置来推断气体的制取原理、气体的性质、仪器的名称、其中的错误以及实验注意事项等等。
    2.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知识点的认识】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如图所示,

    它主要有“排水法”、“向下排空气法”和“向上排空气法”三种.选取的依据是气体的溶解性、密度及其是否与水或者空气的成分发生反应等.如果气体是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的,并且不与水发生反应,那么该气体可选取上图中的“排水法”的装置来收集.如果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小,并且不与空气的成分发生反应,那么上图中的上图中的该气体可选取上图中的“向下排空气法”的装置来收集.如果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并且不与空气的成分发生反应,那么上图中的上图中的该气体可选取上图中的“向上排空气法”的装置来收集.还需要注意的是:
    1.排水法收集气体时,要先在集气瓶中装满水,倒立于水槽中,瓶底不能有气泡;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把导管口放在瓶口内开始收集气体;导管口一开始冒气泡时,不宜立即收集,因为此时的气体中混有空气.当收集满气体(瓶内的水全部排净)时,要在水下用毛玻璃片盖好后取出;若收集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就将集气瓶正方在桌面上备用;若收集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就将集气瓶倒方在桌面上备用. 2.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一定要将导管伸到集气瓶的底部,并且收集的时间要稍微延长一点;以防瓶内的空气排不干净,使收集的气体的纯度不高.若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还要注意用毛玻璃片盖住一半瓶口,以防密度更大的气体进入瓶内,使收集的气体的纯度不高.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是通过创设实验、问题情景,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来探究常用气体气体的收集方法及其选用等.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根据实验、问题情景信息,考查学生分析探究并选择、判断、填写相关的实验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考查学生对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这类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及其选用方法、依据,还有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有时还需弄清图示信息,以及有关的注意事项等等;然后,结合实验、问题情景信息,细致地分析题意和实验图等,并根据气体的溶解性、密度及其是否与水或者空气发生反应等来判断、选用收集方法及收集装置;或者评价、改良收集装置等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给出的装置来推断气体的性质、仪器的名称、其中的错误以及实验注意事项等等.
    3.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知识点的认识】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包含有两项内容.其一,是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其二,是常见气体的除杂方法.而所谓的常见气体,主要是指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蒸气等.具体说来,它们的检验与吸收的方法如下表:
    至于常见气体的除杂方法,就是指为了将常见气体中的杂质除去,使其得到净化的科学方法.
    其理论依据是利用杂质所具有的与所需气体不同的物理性质或者化学性质,选用适当的试剂,进行科学地设计实验方案,或者按照给出的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探究,逐步将气体中的杂质除去,使其得到净化.
    应遵守的基本原则是:“不减、不增、不污、易分”.也就是,除去杂质的同时,要保证不能使所需气体的量减少(即不能“玉石俱焚”,但可以增加),更不能引入新的气体杂质,生成物还不能造成环境污染,并且,生成物、所选试剂与所需气体要容易分离. 常用的气体的除杂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是吸收法;即选用适当的试剂,通过物理变化或化学反应,将杂质吸收后,转变为液体或固体等而除去的一种方法.例如,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的CO2时,可先将混合气通过盛有浓NaOH溶液的洗气瓶中,吸收掉其中的CO2,然后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中,再吸收掉其中的水蒸气.而常见气体的吸收剂(即除去的方法)如上表所示.
    二是转化法;即将杂质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所需气体而除去的一种方法.例如,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的CO时,可先将混合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中,将其中的CO转化为CO2.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实验、问题情景,让学生经过科学的分析探究后,设计实验方案(或按照给出的实验方案),推断、选择或填写出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根据实验、问题情景信息,考查学生分析探究并选择、推断、填写相关的实验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考查学生对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气体的检验和除杂方法,以及对这类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及理论依据,还有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气体的相关知识,有时还需弄清图示信息,以及有关的注意事项等等;然后,结合实验、问题情景信息,细致地分析题意和实验图等,细心地进行探究解答.当然,有时还会根据给出的实验图来推断气体或所选试剂的性质、仪器的名称、其中的错误以及实验注意事项等等.
    4.气体的干燥(除水)
    【知识点的认识】所谓气体的干燥(除水),就是指将某气体中的水蒸气,用干燥剂吸收掉,而得到干燥的该气体的过程.常用的气体干燥剂,按酸碱性可分为如下三类:
    1.酸性干燥剂,如浓硫酸(还有硅胶、五氧化二磷等);它能够干燥酸性或中性的气体,如CO2、SO2、NO2、HCl、H2、Cl2、O2、CH4等气体.
    2.碱性干燥剂,如生石灰、固体NaOH、碱石灰;它可以用来干燥碱性或中性的气体,如NH3、H2、O2、CH4等气体.
    3.中性干燥剂,如无水氯化钙、无水硫酸铜等;它可以干燥中性、酸性、碱性气体,如O2、H2、CH4等气体. 干燥剂选择的基本原则是干燥气体时要根据干燥剂和气体的性质,选择只吸收气体中的水分,而不吸收被干燥的气体的干燥剂.即干燥剂不能和被干燥的气体发生反应.例如,不能用碱石灰、CaO和NaOH干燥CO2、SO2、HCl、H2S、Cl2、NO2等;不能用浓 H2SO4、P2O5干燥 NH3等.常用的干燥装置的基本类型和气体流动方向如下表: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实验、问题情景,来考查气体的干燥和相关性质;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由于气体的干燥是气体净化中重要的步骤,所以,对常见的气体干燥剂、干燥装置、选择原则的考查,就显得十分重要,这也是中考和各种考试中的热点、重点.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常见气体的干燥剂、干燥装置选择原则和相关气体的性质等.然后,根据实验、问题情景信息,细致地分析题意和实验图等,细心地进行探究解答.当然,有时还会根据给出的实验图来推断气体或所选试剂的性质、仪器的名称、其中的错误以及实验注意事项等等.
    另外,还要注意:
    1.固体干燥剂颗粒大小要适当,颗粒太大气体和干燥剂接触面小,不利于干燥效果不好;颗粒太小,气体不易通过,容易堵塞,一般以黄豆粒大小为宜.
    2.气体的干燥是气体净化的环节之一.在干燥装置和其它净化或反应装置连接时,一般情况下,若采用溶液作除杂试剂,则是先除杂后干燥;若采用加热除去杂质,则是先干燥后加热.
    3.为了防止大气中的水气侵入,有特殊干燥要求的开口反应装置可加干燥管,进行空气的干燥.
    4.液体干燥剂用量要适当,并控制好通入气体的速度,为了防止发生倒吸,在洗气瓶与反应容器之间应连接安全瓶.
    5.空气组成的测定
    空气组成的测定
    【知识点的认识】空气组成的测定主要是指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测定(具体敬请查阅考点21: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当然,也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1.通过离开了空气,人和动物就无法呼吸,来说明空气组成中含有氧气.
    2.通过放置在空气中的酥瓜子(或花生米、或饼干等)会变软,铁制品会生锈(也能说明空气组成中含有氧气),敞口的氢氧化钠会潮解且质量增大(也能说明空气组成中含有二氧化碳),敞口的浓硫酸会变稀且质量增大,敞口的浓盐酸在瓶口会形成白雾,等等;来说明空气组成中含有水蒸气.
    3.通过放置在空气中的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来说明空气组成中含有二氧化碳.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实验、问题情景,让学生阅读、思考后,根据所学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对空气组成的测定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以及与空气中的各成分有关的物质及其相关性质等;还要知道最早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等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6.常见气体的用途
    常见气体的用途
    【知识点的认识】常见气体的用途,主要是指氧气、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气体的用途.具体浅谈如下:1.氧气的用途可概括为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两个方面.例如,动植物呼吸、医疗急救、燃料燃烧、炼钢、金属切割、宇宙航行等都来不了氧气的参与.
    2.氮气的用途是它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还可作保护气,如焊接金属时常用氮作保护气,灯泡中充氮以延长使用寿命,食品包装时充氮以防腐;医疗上可用液氮冷冻麻醉等.
    3.稀有气体的用途是用作保护气,如焊接金属时常用稀有气体作保护气,灯泡中充稀有气体以使灯泡耐用;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如航标灯、闪光灯、霓虹灯等;氦、氖、氩、氪、氙等可用于激光技术;氦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氙可用于医疗麻醉.
    4.二氧化碳的用途是用于灭火,用作化工原料和气体肥料,其固体(即干冰)可作制冷剂.并且,它对自然界的生命活动是非常重要的.没有二氧化碳,绿色植物就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也就无法满足人和动物所需的有机物的合成和对氧气的需求;以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和自然界的碳、氧的循环,等等.
    5.氢气的用途是不仅可作高能燃料,也可用作制盐酸、合成氨等化工生产的原料,还可利用它与金属氧化物(如三氧化钨)、硅化合物(如四氯化硅)的反应制取金属和单晶硅.并且,有时还用来充灌探空气球,等等.
    6.一氧化碳的用途是用作燃料,还可用作冶金工业中的还原剂,等等.
    7.甲烷的用途主要是用作燃料,还可用作化工原料,等等.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实验、问题情景,让学生阅读、思考后,根据所学的常见气体的用途及相关知识,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对常见气体的用途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氮气和稀有气体作保护气的考查,对二氧化碳的用途的考查,以及对氢气和甲烷作气体燃料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对这一块知识考查重点.其中,氮气还是考查的重中之重.并且,主要是考查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以及食品包装时充氮以防腐等.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常见气体的用途,尤其是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氢气和甲烷等气体的用途及其相关性质;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等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7.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知识点的认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是用稀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其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反应来制取。其反应原理是CaCO3+2HCl=CaCl2+CO2↑+H2O.其制取装置如图所示:

    具体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分别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要小心,不可用力太大,切不可将反应器按在桌子上用力塞橡皮塞,并且,导管稍微露出橡皮塞即可)→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详见4K: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加入固体药品;详见48:固体药品的取用)→倒(倒入液体药品;可参见49:液体药品的取用,但是还要注意长颈漏斗的下端要浸在液面下)→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固定时从试管的底部插入,夹在其中上部,先用捏住铁夹,再旋动铁夹上的螺丝,但不可用力过猛;当用锥形瓶作反应器时,此步可省)→收集(用向上排空气法;导管要伸到集气瓶的底部,且瓶口还要盖上玻璃片)。
    还有,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是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而验满的方法是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熄灭则说明瓶内已收集满二氧化碳。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让学生来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装置、操作步骤及其注意事项,以及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等。命题的方式可能是选择或填写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步骤、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等,可能是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步骤打乱顺序后让学生重排,也可能是给出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的示意图让学生来评价之,还可能是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的示意图来推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或提出改进方案,或者是根据实验过程中的意外情况来反推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步骤和注意点中的错误,以及改进方案等等。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根据题意或给出的实验示意图,让学生来选择或填写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操作步骤,以及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画出、分析、评价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的示意图(或部分装置的示意图),以及据此推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或提出改进方案,或者是根据实验过程中的意外情况来反推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步骤和注意点中的错误,以及改进方案等。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步骤、装置示意图及其中仪器(如上图中的标号a、b等)的名称、注意事项等等。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信息,或者是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心地探究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填写或评价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步骤,或者画出、选配、评价装置示意图(或部分装置的示意图),等等。
    另外,有时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示意图或实验步骤来推断制取的反应原理、回答常见仪器的名称和有关操作的理论依据(即有关操作的原因),或者改良某一装置示意图等;有时还会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过程中发生的意外情况来推断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操作注意事项及改进方案等。
    8.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知识点的认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是:在通常状况下,它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能溶于水,溶解度为0.144g/100g水(25℃).在20℃时,将二氧化碳加压到5.73×106 Pa即可变成无色液体,常压缩在钢瓶中存放,在﹣56.6℃、5.27×105 Pa时变为固体.液态二氧化碳减压迅速蒸发时,一部分气化吸热,二另一部分骤冷变成雪状固体,将雪状固体压缩,成为冰状固体,即俗你“干冰”.“干冰”在1.013×105 Pa、﹣78.5℃时可直接升华变成气体(可用作制冷剂).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977g/L,约是空气的1.5倍.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实验、问题情景,让学生阅读、思考后,根据所学的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并且,经常将其与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联系起来考查.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根据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和密度,来分析、推断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或者是选择收集装置;并且,还经常考查其固态形式﹣﹣干冰的制冷作用;等等.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尤其是根据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和密度来推断其收集的方法,或者是选择收集装置的方法,以及干冰的制冷作用等;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以及实验装置图等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9.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知识点的认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
    1.二氧化碳无毒,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还不能供给呼吸(它是一种窒息性气体).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O3=H2O+CO2↑.
    3.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使之变浑浊;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4.二氧化碳能与炽热的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高温¯2CO
    5.二氧化碳与水被绿色植物利用,而进行光合作用的反应,合成有机物(主要是淀粉).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CO2+6H2OC6H12O6+6O2.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实验、问题情景,让学生阅读、思考后,根据所学的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以及反应现象、化学方程式等,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并且,经常将其与“灭火”、“呼吸作用”、“碳酸或紫色的石蕊试液的性质”、“二氧化碳的检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或高炉炼铁”、“光合作用”等联系起来考查.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经常考查二氧化碳的前三个化学性质,以及有关的化学方程式等.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尤其是有二氧化碳参与的反应的现象、化学方程式等,以及碳酸或紫色的石蕊试液的性质等;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以及实验装置图等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10.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
    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
    【知识点的认识】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是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液质量是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之和.类推之得:溶质质量是溶液质量与溶剂质量之差,而溶剂质量是溶液质量与溶质质量之差.但是,溶液的体积等于溶液的质量除以溶液的密度,却不等于溶质的体积与溶剂的体积之和.
    对于溶液的判断,主要看其是否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对于溶液组成(即溶质、溶剂)的判断,可以参考下面的口诀:“气固溶液液为剂,液液相溶多为剂.水多水少总为剂,不指溶剂水为剂”.其含义为:“气体、固体溶于液体中,液体是溶剂,气体、固体为溶质;液体和液体相溶时,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有水时,不管量多量少,一般把水看作溶剂;没有指明溶剂时,常把水记作溶剂.”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等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这类题目常与“物质的溶解和结晶”、“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常见的溶剂”、“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溶液、悬浊液或乳浊液”等联系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溶液、溶质和溶剂的判定,以及溶液、悬浊液或乳浊液的区分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和理解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方法,以及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常见的溶剂,溶解现象、原理和溶解过程,溶液、悬浊液或乳浊液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解答即可.另外,对于溶质、溶剂的判断来说,还可以根据溶液的名称来判定其中的溶质、溶剂.如果表达溶液的名称里含有两种物质的名称时,前者就是溶质,后者则为溶剂;如果表达溶液的名称里只含有一种物质的名称(即某某溶液)时,某某就是溶质,溶剂默认为是水(因为大多数溶液里溶剂一般都是水没有什么区别,但是溶质是不同的,所以为了区分开溶液,就把用溶质的名称来称呼溶液了).
    1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知识点的认识】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它们区别就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能否继续溶解某种溶质.其特点除具有溶液的基本特性(即均一性、稳定性)外,还具有针对性(即它们只有针对某种溶质来说,才有意义;否则,就说不准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了);例如,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的硝酸钾饱和溶液是针对硝酸钾来说,它是饱和溶液,而针对氯化钠等其它可溶性的物质来说,它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就是说,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是不能再溶解的;但是,加入氯化钠等其它可溶性的物质是能够继续溶解的.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特点和区分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区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这类题目常与“物质的溶解和结晶”、“溶液的概念、组成和特点”、“溶解现象、原理和溶解过程”、“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等联系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并且,常在选择题中以判断对错的形式出现.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特点和区分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针对性、区分方法和技巧,以及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的综合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和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特点和区分方法,以及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针对性,溶解现象、原理和溶解过程,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解答即可.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说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都一定要指明“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并且,要针对某种溶质来说才可;否则,谈论溶液的“饱和”和“不饱和”是没有意义的.
    12.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知识点的认识】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一般用字母s表示,其单位是克(符号为g).在未注明溶剂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例如:在20℃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36g氯化钠(这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我们就说在20℃时,氯化钠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g.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大.
    对于溶解度的意义的表达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某温度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解多少克某物质;另一种是在某温度时,100g水里溶解多少克某物质,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对固体溶解度的意义、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等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表达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这类题目常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特点及其针对性”、“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及其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等联系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并且,常在选择题中以判断对错的形式出现,还经常常在填空题的里出现.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特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及其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意义和有关计算,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及其随温度的变化情况,以及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的综合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和理解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意义和有关计算方法,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特点及其针对性,溶解现象、原理和溶解过程,物质的溶解和结晶,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及其随温度的变化情况,以及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解答即可.
    爱心提示:所谓固体的溶解度,实际上就是该固体在100g水里所形成的饱和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它对应的溶剂的质量也就是100g.
    13.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知识点的认识】晶体是指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结晶是指把固态溶质的水溶液加热蒸发(或慢慢挥发),溶液达到饱和后,如果继续蒸发,过剩的溶质就以晶体的形式而析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析出晶体的现象就称为结晶现象.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相关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等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表达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变化的规律”等关联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和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变化的规律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结晶的概念、现象、方法及其选用和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变化的规律的综合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结晶的方法、原理等,以及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变化的规律等相关知识;然后,结合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联系溶解度曲线及其变化的规律等,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14.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
    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
    【知识点的认识】物质的溶解性是物质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并且是物质的一个重要物理性质.它是指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它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定性表示法,另一种是定量表示法.定性表示法就是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或不溶)等粗略概念表示;定量表示法就是用一定温度下(气体还强调压强为101kPa),一定量的溶剂(一般是水)里溶解固体溶质的质量(或气体的体积)来准确地表示.它们的内部联系是通常把室温(即20℃)时的溶解度大于或等于10g的,叫易溶物质,大于或等于1g但小于10g的,叫可溶物质,大于或等于0.01g但小于1g的,叫微溶物质,小于0.01g的,叫难溶(或不溶)物质.
    影响溶解性的因素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其中,内部因素是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例如,食盐容易溶解在水里,却很难溶解在汽油里;油脂很难溶解在水里,却很容易溶解在汽油里.外部因素是温度、压强(是对气体来说的).例如,除了气体和氢氧化钙等特殊的固体溶质的溶解性与温度成反比以外,一般物质的溶解性与温度成正比;还有气体的溶解性也与压强成正比.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相关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对固体溶解度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等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表达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并且,经常将其与“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意义及其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物质的溶解”等关联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意义及其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物质的溶解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固体溶解度概念、意义及其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和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的综合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意义及其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以及物质的溶解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爱心提示:要想解答好这方面的题目,需特别注意熟记特殊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也就是,气体和氢氧化钙等特殊固体溶质及其溶解性或变化规律等.而其它的物质就可以默认为是其溶解性与温度成正比了.这样,对识记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意义及其变化规律等,或者是运用它们来分析、推断和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都将会是事半功倍的.
    15.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分数
    【知识点的认识】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是指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其含义是指100份质量的某溶液中含多少份质量的该溶质.溶质的质量分数的一般计算公式是:;特殊计算公式(使用于饱和溶液)是:.
    值得注意的是:①溶质的质量分数只表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并不代表具体的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比值,没有单位;一般用百分数表示.③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单位必须统一.④计算式中溶质质量是指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没有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⑤当计算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即该温度下该溶质质量分数的最大值)时,才可以使用特殊计算公式来计算.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相关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对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的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计算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并且,经常将其与“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意义”、“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等关联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并且,经常以计算题或计算型的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意义,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质量守恒定律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固体溶解度概念、意义,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质量守恒定律的综合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方法,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意义,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以及质量守恒定律解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爱心提示:在解答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综合性题目时,也就是,计算反应后溶液中某溶质的质量分数时,需特别注意的是:
    1.如果某溶质反应前有,反应生成物中也有,并且反应后的溶液为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那么该溶质的质量应该是原来的质量与反应生成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之和;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可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计算,即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反应前各组份的质量之和﹣气体的质量﹣沉淀(或杂质)的质量;然后将所求的两个质量相除,再乘以100%,就可求得反应后溶液中该溶质的质量分数了.
    2.如果反应后的溶液已是某溶质的饱和溶液(此时,会给其溶解度或有关信息),那么判定饱和后,就可根据所给的溶解度来计算该溶质的质量分数了.
    3.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下面所对应的物质质量不能直接写成溶液质量,一定要写参加化学反应的溶质实际质量.
    4.若已知溶液的体积或求溶液的体积,要用m=ρV这个公式进行换算.
    5.计算过程中,单位一定要统一.
    16.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知识点的认识】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如图所示:
    具体来说,是这样的:
    1.金属有金属光泽:(1)金属都具有一定的金属光泽,一般都呈银白色,而少量金属呈现特殊的颜色;例如,金(Au)是黄色、铜(Cu)是红色或紫红色、铅(Pb)是灰蓝色、锌(Zn)是青白色等;(2)有些金属处于粉末状态时,就会呈现不同的颜色;例如,铁(Fe)和银(Ag)在通常情况下呈银白色,但是粉末状的银粉或铁粉都是呈黑色的,这主要是由于颗粒太小,光不容易反射.(3)典型用途:利用铜的光泽,制作铜镜;黄金饰品的光泽也是选择的因素.
    2.常温下,铁、铝、铜等大多数金属都是固体,但体温计中的汞是液体.
    3.金属有导电性和导热性:其中导电性的强弱次序:银(Ag)>铜(Cu)>铝(Al)主要用途:用作输电线,炊具等.
    4.金属有延展性:(1)大多数的金属有延性(抽丝)及展性(压薄片),其中金(Au)的延展性最好;也有少数金属的延展性很差,如锰(Mn)、锌(Zn)等;(2)典型用途:金属可以被扎制成各种不同的形状,将金打成金箔贴在器物上.
    5.金属的密度:(1)大多数金属的密度都比较大,但有些金属密度也比较小,如钠(Na)、钾(K)等能浮在水面上;密度最大的金属﹣﹣锇,密度最小的金属﹣﹣锂;(2)典型用途:利用金属铝(Al)比较轻,工业上用来制造飞机等航天器.
    6.金属的硬度:(1)有些金属比较硬,而有些金属比较质软,如铁(Fe)、铝(Al)、镁(Mg)等都比较质软;硬度最高的金属是铬(Cr);(2)典型用途:利用金属的硬度大,制造刀具,钢盔等.
    7.金属的熔点:(1)有的金属熔点比较高,有的金属熔点比较低,熔点最低的金属是汞(Hg);熔点最高的金属是钨(W);(2)典型用途:利用金属钨的熔点高,用来制灯泡内的灯丝;利用金属锡(Sn)的熔点比较低,用来焊接金属.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的理解或掌握情况,以及对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表达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并且,经常将其与“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金属化学性质及用途”、“合金与合金的性质”等关联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命题方式是根据常见金属的特性来推断、选择或解答其用途,或者是给出常见金属的用途来反推其特性,或者是对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判断,等等.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或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我们身边生活中常用、常见金属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从生活、电视、网络中了解到的有关金属的信息,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爱心提示:要想做好这方面的题目,除了学好教材中的有关金属的知识以外,还要做到以下两点:
    1.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注意留意、理解、搜集和熟记我们身边经常用到和见到的金属的有关知识,以及最新的有关金属方面的科技前沿信息,等等.
    2.要特别注意灵活运用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相互联系(即性质用途),根据它们之间的联系来分析、推断和解答,将会是事半功倍的.
    17.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知识点的认识】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是“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具体如图所示.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主要有:
    1.表明了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前强后弱).即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就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其活动性就越强;金属的位置越靠后,其阳离子在水溶液中就比较容易获得电子变成原子,其活动性就越弱.
    需要注意的是:金属的活动性就越强参加反应时,现象就越明显、越剧烈.
    2.可用来判断金属与酸能否发生置换反应(氢前置换氢).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而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需要注意的是:(1)金属必须是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H)前面的金属;(2)酸应是盐酸、稀硫酸(即不具有强氧化性的酸),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3)单质铁与酸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亚铁盐;(4)K、Ca、Na除与酸反应外,还能与水在常温下发生置换反应(如2Na+2H2O=2NaOH+H2↑),其余金属则不能(这点初中阶段大体上了解即可).
    3.可用来判断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即盐溶液)能否发生置换反应(前置后,盐可溶,K、Ca、Na不能够).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前面的金属一般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需要注意的是:(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要排在前面的金属就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而与H的位置无关.但K、Ca、Na等金属例外,由于它们过于活泼,不与溶液中的盐发生置换反应,而是先与溶液中的水发生置换反应(这点初中阶段大体上了解即可).如把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虽然反应[2Na+2H2O=2NaOH+H2↑,CuSO4+2NaOH=Cu(OH)2↓+Na2SO4],最终没有单质铜生成.(2)铁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二价亚铁盐.(3)用同种金属置换不同的盐溶液,盐中金属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后的金属首先被置换出来.用不同的金属置换同种盐溶液,盐中金属先被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前的金属置换出来.另外,若有一种金属和多种混合盐溶液反应,最先反应的是最不活泼的那个金属的盐溶液.例如,锌粒与氯化亚铁和硫酸铜和硝酸汞的混合溶液反应,最先反应的是硝酸汞,当硝酸汞被消耗完时,硫酸铜才与锌粒反应,同理,硫酸铜反应完后,锌才会和氯化亚铁反应.还有,当多种金属与一种盐溶液反应时,最活泼的金属先反应.例如,把打磨光亮的镁带、铝丝、铜丝一起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镁被消耗完后,铝才和硝酸银反应,铝反应完后,铜跟硝酸银反应.
    另外,利用金属与酸或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是否发生,通过具体的实验及其现象的分析,反过来可以反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具体的推断方法是这样的:
    1.利用金属与酸能否发生置换反应,来反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例如,把铁和铜分别放在稀盐酸中时,铁的表面上有气泡冒出,这说明铁位居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的前面;而铜的表面无明显的现象,这说明铜位居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的后面;由此可推得铁活泼性比铜的要强.
    2.利用金属与盐溶液能否发生置换反应,来反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例如,把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发现铁钉表面上出现了一层红色物质(即铜);由此可推得铁活泼性比铜的要强.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的理解或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表达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并且,经常将其与“金属的性质及用途、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实验现象和结论(包括反应化学方程式)、其它的反应类型”等相关问题关联起来,进行综合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是历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命题方式是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来分析、推断、选择或解答有关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某些置换反应是否发生、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包括反应化学方程式)、金属的制备、金属的应用、生活中有关金属的实际问题,或者是反过来考查,或者是对所给的有关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的表达进行判断,等等.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和提炼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金属的性质及用途、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合金与合金的性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或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我们身边生活中常用、常见金属及合金的有关知识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从生活、电视、网络中了解到的有关金属及合金的信息,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爱心提示:要想做好这方面的题目,除了学好教材中的有关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以外,还要做到以下两点:
    1.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注意留意、理解、搜集和熟记我们身边经常用到和见到的金属及合金的有关知识,以及最新的有关金属方面的科技前沿信息,等等.
    2.要特别注意灵活运用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或变化规律之间的相互联系(即性质用途或变化规律),根据它们之间的联系来分析、推断和解答有关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等相关问题,将会是事半功倍的.
    18.金属材料及其应用
    金属材料及其应用
    【知识点的认识】金属材料包括铁、铝、铜等纯金属和合金.其应用非常广泛,具体例谈如下:
    1.几种常见金属应用:(1)金常用作装饰品等.(2)铝常用来制造飞机等航天器,被用作输电线,炊具等,还被制作成铝箔用于包装香烟(过去用锡箔纸,现在铝箔的兴起,价格较锡箔便宜,大部分包装已经是铝箔纸了)、糖果、饮料、巧克力和药片等;还常被用作“银粉漆”(即铝粉).(3)铜常被用作电线;古代入还充分利用铜的金属光泽,将铜打磨成铜镜.(4)纯银常用来制作装饰品、灵敏度极高的物理仪器元件(如导体、开关接触器和熔断器等),还有保温瓶的瓶胆内壁表面上真空镀银膜来反射红外热辐射线等;(5)金属钨用来制灯泡内的灯丝;(6)金属锡用来焊接金属;(7)保险丝由铅锑合金制成的;(8)体温表中的液体金属就是金属汞.(9)铁制品(如水龙头、门把手等)常镀有金属铬.⑽铁等活泼金属可以用来冶炼铜;⑾实验室里常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⑿钛是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石油工业、近代航空、宇航、以及水艇制造中,被称为“空中金属”、“海洋金属”、“陆地金属”.医学上利用它的亲生物性和人骨的密度相近,用钛板、钛螺丝钉制作人工关节、人工骨,很容易和人体肌肉长在一起.所以又被称为“亲生物金属”.由于钛在未来科技发展中的前景广阔,又有“未来金属”之称.等等!
    2.几种常见合金(即在某种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的主要成分、性能和用途,如下表所示:
    其中,青铜是人类历史上使用最早的合金;生铁和钢是人类利用最广泛的合金.另外,钛的合金(如钛镍合金)具有“记忆”能力,可记住某个特定温度下的形状,只要复回这个温度,就会恢复到这个温度下的形状,又被称为“记忆金属”.此外,钛还可制取超导材料,美国生产的超导材料中的90%是用钛铌合金制造的.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金属材料及其应用的理解或掌握情况,以及对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表达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并且,经常将其与“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探究金属铜的冶炼原理”等关联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命题方式是根据金属材料及其应用来推断、选择或解答其相应性质等问题,或者是给出常见金属的某些性质来推断其用途,或者是对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判断,等等.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金属材料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或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我们身边生活中常用、常见金属材料及其应用和性质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和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金属材料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从生产、生活、电视、报纸或网络中了解到有关金属材料的相关信息,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爱心提示:要想做好这方面的题目,除了学好教材中的有关金属材料的知识以外,还要做到以下两点:
    1.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注意留意、理解、搜集和熟记我们身边经常用到和见到的金属材料的有关知识,以及最新的有关金属材料方面的科技前沿信息,等等.
    2.要特别注意灵活运用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相互联系(即性质用途),来相互推断、分析和解答相关的问题,将会是事半功倍的.
    19.酸的化学性质
    酸的化学性质
    【知识点的认识】酸的化学性质主要有如下五个:
    1.酸溶液能跟酸碱指示剂起反应.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变色情况可以简记为:“石红酚无”.
    2.酸能跟多种活泼金属起反应,通常生成盐和氢气.只有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前面的金属才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而位于氢后的金属却不能.例如,常见的镁、铝、锌、铁、铜五种金属分别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具体的现象、结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如下表所示.
    3.酸能跟金属氧化物(即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例如,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分别与盐酸、硫酸反应,具体现象、结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如右表所示.
    4.酸能跟碱起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例如,NaOH+HCl=NaCl+H2O、2NaOH+H2SO4=Na2SO4+2H2O、Ca(OH)2+2HCl=CaCl2+2H2O、Ca(OH)2+H2SO4=CaSO4+2H2O、H2SO4+Ba(OH)2=BaSO4↓(白色沉淀,不溶于硝酸)+2H2O.
    5.酸能跟某些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例如,H2SO4+BaCl2=BaSO4↓+2HCl、HCl+AgNO3=AgCl↓(白色沉淀,不溶于硝酸)+HNO3.有时生成的新酸不稳定,会继续分解;例如,CaCO3+2HCl=CaCl2+CO2↑+H2O、Na2CO3+2HCl=2NaCl+CO2↑+H2O、NaHCO3+HCl=NaCl+CO2↑+H2O.
    另外,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酸的化学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用途、中和反应、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实验室制取原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灭火器的反应原理、物质的推断和鉴别、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与实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结论)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酸的化学性质、用途、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来反推酸的化学性质和用途,或评价表达的正误,或实验注意事项等.特别是,对后四个化学性质(包括反应现象、化学方程式)和用于金属除锈的用途等,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酸的化学性质、用途、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六点:
    1.酸溶液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不同的酸溶液里都含有相同的氢离子.
    2.酸与酸碱指示剂反应时,显色的物质是指示剂,而不是酸溶液.
    3.根据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的快慢和盐酸的挥发性,可以推断出实验室里制取氢气时,应该选用锌和硫酸反应为好.
    4.根据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与盐酸、硫酸反应,不难推出可以用稀盐酸或稀硫酸来除铁锈;反过来亦然成立.也就是根据“性质用途”的关系来巧记这类知识,将会是事半功倍的!
    5.在做中和反应的实验时,一般都要用指示剂酚酞试液来帮助判断反应是否完成.也就是,事先在碱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使溶液成红色),然后再慢慢地向其中滴入稀酸溶液,边滴边振荡(或搅拌溶液),直到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
    6.根据酸能与碳酸盐(即含有碳酸根的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结合反应速度的快慢(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反应太快,常被用作灭火器的反应原理)和生成物的溶解性(碳酸钙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覆盖在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石灰石或大理石的表面上,使反应慢且不连续,甚至会中断),可以推断出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时,应该选用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为好.
    20.碱的化学性质
    碱的化学性质
    【知识点的认识】碱的化学性质主要有如下四个:
    1.碱溶液能跟酸碱指示剂起反应.紫色石蕊试液遇碱变蓝,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变色情况可以简记为:“石蓝酚红”.
    2.碱能跟非金属氧化物(即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例如,2NaOH+CO2=Na2CO3+H2O、2NaOH+SO2=Na2SO3+H2O、2NaOH+SO3=Na2SO4+H2O、Ca(OH)2+CO2=CaCO3↓+H2O.
    3.碱能跟酸起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例如,NaOH+HCl=NaCl+H2O、2NaOH+H2SO4=Na2SO4+2H2O、Ca(OH)2+2HCl=CaCl2+2H2O、Ca(OH)2+H2SO4=CaSO4+2H2O、H2SO4+Ba(OH)2=BaSO4↓(白色沉淀,不溶于硝酸)+2H2O.
    4.碱能跟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例如,Ca(OH)2+Na2CO3=CaCO3↓+2NaOH、CuSO4+2NaOH=Cu(OH)2↓(蓝色沉淀)+Na2SO4、FeCl3+3NaOH=Fe(OH)3↓(红褐色沉淀)+3NaCl.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碱的化学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包括二氧化碳的检验)、碱的用途、中和反应、碳酸钠的化学性质、物质的推断和鉴别、防止空气的污染、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与实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结论)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碱的化学性质、用途、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来反推碱的化学性质和用途,或评价表达的正误,或实验注意事项等.特别是,对后三个化学性质(包括反应现象、化学方程式)、二氧化硫的吸收和二氧化碳的检验及吸收等,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碱的化学性质、用途、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六点:
    1.碱溶液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不同的碱溶液里都含有相同的氢氧根离子.
    2.碱与酸碱指示剂反应时,显色的物质是指示剂,而不是碱溶液.
    3.根据非金属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的性质,可以推断出吸收二氧化碳(即除去某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即除去工厂排放的废气中的二氧化硫,防止它污染空气)要用氢氧化钠溶液;而检验二氧化碳气体要用氢氧化钙溶液(即澄清的石灰水).因为氢氧化钙微溶于水,而氢氧化钠易溶于水,在相同条件下形成的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氢氧化钠溶液要比氢氧化钙溶液更浓,所以,吸收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时,最好用氢氧化钠溶液.又因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没有明显的现象出现;但通入氢氧化钙溶液中,澄清的石灰水会变浑浊;所以在检验二氧化碳时,应用氢氧化钙溶液.由此可见,根据“性质用途”的关系来巧记这类知识,将会是事半功倍的!同理可得,根据氢氧化钙溶液能与碳酸盐(即含有碳酸根的盐)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新碱的性质,可以用来制取工业上最常用的碱氢氧化钠等.
    4.在做中和反应的实验时,一般都要用指示剂酚酞试液来帮助判断反应是否完成.也就是,事先在碱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使溶液成红色),然后再慢慢地向其中滴入稀酸溶液,边滴边振荡(或搅拌溶液),直到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
    21.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知识点的认识】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如图所示:
    其具体内容是酸性溶液的pH值<7;中性溶液的pH值=7;碱性溶液的pH值>7.可简记:“小酸大碱中7”;其含义是:“pH值<7为酸性,pH值>7为碱性,pH值=7为中性。”并且其中的“小酸大碱”还可暗示:“pH值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强;pH值越大,溶液的碱性越强。”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或者是解答与之相关问题的能力等。命题方式是根据溶液的酸碱性来推断其pH值大小,或者是根据溶液的pH值大小来推断其酸碱性强弱,有时对给出的有关表达进行判断或评价,有时还要求进行误差分析,等等。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以及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特别是,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的应用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当然,也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对症下药,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22.盐的化学性质
    盐的化学性质
    【知识点的认识】盐的化学性质主要有如下几点:
    1.某些盐能与某些金属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金属(该金属一定要比盐中的金属活泼才可以把它给置换出来);例如,CuSO4+Fe=FeSO4+Cu、3CuSO4+2Al=Al2(SO4)3+3Cu、2AgNO3+Cu=Cu(NO3)2+2Ag.
    2.某些盐能与酸发生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例如,BaCl2+H2SO4=BaSO4↓+2HCl、AgNO3+HCl=AgCl↓(白色沉淀,不溶于硝酸)+HNO3.有时生成的新酸不稳定,会继续分解;例如,CaCO3+2HCl=CaCl2+CO2↑+H2O、Na2CO3+2HCl=2NaCl+CO2↑+H2O、NaHCO3+HCl=NaCl+CO2↑+H2O.
    3.某些盐能与碱发生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例如,Na2CO3+Ca(OH)2=CaCO3↓+2NaOH、CuSO4+2NaOH=Na2SO4+Cu(OH)2↓(蓝色沉淀)、FeCl3+3NaOH=3NaCl+Fe(OH)3↓(红褐色沉淀).
    4.盐能与盐发生反应生成两种新盐;例如,NaCl+AgNO3=AgCl↓+NaNO3、CuSO4+BaCl2=BaSO4↓+CuCl2.
    5.某些盐受热分解;例如,2KClO3MnO2¯△2KCl+3O2↑、2KMnO4△¯ K2MnO4+MnO2+O2↑、CaCO3高温¯CaO+CO2↑、2NaHCO3△¯Na2CO3+CO2↑+H2O.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盐的化学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酸(或碱)的化学性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物质的推断和鉴别、碳酸根离子(或硫酸根离子、氯离子)的检验、氧气(或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原理、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与实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常用盐的用途、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结论)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盐的化学性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或评价表达的正误,或实验注意事项等.特别是,对盐的化学性质中的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的考查,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酸的化学性质、用途、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由于不同盐的溶液里,含有的阳离子(或阴离子)不尽相同,所以盐没有必然的相似化学性质.但是,组成中具有相同成分的少部分盐,也是具有一定的规律的.
    2.某些盐和某些金属的反应与否,可以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来判断(切记:“前置后,盐可溶,钾、钙、钠不能够”);而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可以根据置换反应的定义(或特点)来进行.
    3.某些盐和酸(或碱、盐)的反应与否,可以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来判断;而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可以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定义(或实质、特点)来进行.
    4.某些盐的分解,可以联系着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原理和二氧化碳的工业制取反应原理,来理解和识记相关的化学反应即可.
    5.根据碳酸盐(即含有碳酸根的盐)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结合反应速度的快慢(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反应太快,常被用作灭火器的反应原理)和生成物的溶解性(碳酸钙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覆盖在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石灰石或大理石的表面上,使反应慢且不连续,甚至会中断),可以推断出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时,应该选用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为好.
    23.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知识点的认识】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如下表所示: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元素组成、物质的分类、化学式的书写和意义、酸碱盐的性质、物质的推断和鉴别、水的污染和防治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氮、磷、钾三种元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及其缺乏症、常见化肥和铵态氮肥的特性的考查,以及对复合肥的判断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常见化肥的种类来说,可以联系着物质的元素组成中所含有的氮元素(或磷元素、或钾元素),来理解和识记.并且,要注意如果同时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才是复合肥(它属于纯净物).
    2.对于常见化肥的作用,可以采用“氮浓绿,余两抗”这样的口诀来识记.其中,“氮浓绿”是指氮肥能使植物生长茂盛、叶色浓绿;“余两抗”是指余下的磷肥和钾肥两种化肥的作用为“两抗[磷肥是抗寒和抗旱(不过,它还有促进早熟、籽粒增多和籽粒饱满的作用),而钾肥是抗病虫害和抗倒伏]”.
    3.所谓铵态氮肥的特性(即铵盐的化学性质),是指它能够与碱反应释放出氨气(降低了肥效),所以在使用它时,一定要注意不要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4.对于复合肥的判断,要注意两点:(1)它是纯净物,(2)它的元素组成中必须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
    24.物质的简单分类
    物质的简单分类
    【知识点的认识】物质的简单分类,如图所示:.
    由于物质的分类原理是根据物质的组成物质或元素来进行分类的,所以物质的分类与其组成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具体的详情如下:
    1.从物质的分类(即混合物和纯净物)来看,物质的组成关系包含两层.第一层是混合物由纯净物组成(例如: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组成的,纯净的食盐水是由食盐和水组成的,黄铜(一种合金)是由铜和锌组成的,等等);第二层是纯净物由元素组成(例如:镁是由镁元素组成的,冰水混合物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氯酸钾是由钾、氯、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等等).
    2.至于纯净物的分类,是根据其组成元素的种类不同,将其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其中,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例如: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氦气是由氦元素组成的,等等);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例如:过氧化氢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高锰酸钾是由钾、锰、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碳酸氢钠是由钠、氢、碳、氧四种元素组成的,等等).
    3.单质的分类,是按照元素的分类来进行的.它可以分为金属单质(即由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如铝、铜和锌等)、非金属单质(即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如氧气、氮气和碳等)和稀有气体单质(即由稀有气体元素组成的单质,如氦气、氖气和氩气等).
    4.化合物的分类,由于分类标准的不同,分成的类别也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是按照化合物的组成(或构成)不同,将其分为氧化物(即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并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如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铜等)、酸(即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如盐酸、硫酸和硝酸等)、碱(即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钾等)、盐(即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碳酸钠和碳酸钙等).当然,有时也按化合物中是否含有碳元素分为:有机化合物(即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甲烷、乙醇和葡萄糖等;但有少数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和碳酸盐等具有无机化合物的特点,因此将其看做无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即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钾、硫酸和氢氧化钠等).甚至,有时还按化合物的形成方式分为:离子化合物(即由阳离子和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一般是指组成中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碳酸钠和硫酸铜等)和共价化合物(即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一般是指组成中不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氢、水和二氧化碳等).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物质的简单分类、有关概念和物质的类别判断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的组成和构成、元素的分类、有关的概念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物质的简单分类及有关概念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物质的分类、有关概念和物质的类别判断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物质的简单分类、有关概念和物质的类别判断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规律或技巧:
    1.在对物质的分类进行辨析时,切不可将其和物质的组成孤立开来;要注意将其串联起来才行,否则将会事倍功半.
    2.在辨析物质是否为混合物时,主要看它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才是混合物.当然,也有一定的规律或技巧所在,那就是只要它是溶液、悬浊液、乳浊液或合金时,就不用再细分析了,它一定是混合物.
    3.在辨析物质是否是纯净物时,由于它只含有一种物质,并且有且只有一个化学式;所以只要物质有化学式,也就不用再细分析了,它一定是纯净物.当然,如果想再进一步分类的话,那么就需要看它由几种元素组成.一种元素组成的是单质;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就是化合物了.具体辨析可参照该考点的“知识点的认识”中的3、4两点!
    25.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知识点的认识】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就是指氧化物的具体辨析,也就是从氧化物的组成特点上,来分析判断一下某物质是不是氧化物.所谓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物质.根据氧化物的概念,不能看出氧化物的组成特点是含有两种元素,并且其中一种必须是氧元素(如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铜等).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氧化物的概念及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物质的分类、元素的名称(或分类、元素符号)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氧化物的概念及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物质的分类、有关概念和氧化物的辨析(或判断)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物质的简单分类、有关概念和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值得一提的是:
    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时,切不可将其和物质的简单分类孤立开来;要注意氧化物的概念是建立在化合物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要判断某物质是不是氧化物,要先看看它是不是纯净物,是不是化合物,然后,再从组成上识别它是不是氧化物.而不能只根据物质的元素组成,不管它是否为纯净物中的化合物,就盲目地来妄加判断;否则将会事倍功半.
    26.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知识点的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是根据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或特点,来对某物质进行辨析、推断,看它到底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具体的判别方法或技巧是:
    1.从宏观角度来说,主要看它含有几种物质,含有一种的是纯净物;含有多种的是混合物.当然,也有一定的规律或技巧所在,那就是只要它是溶液、悬浊液、乳浊液或合金时,就不用再细分析了,它一定是混合物.还有,由于纯净物只含有一种物质,并且有且只有一个化学式;所以只要某物质有化学式,也就不用再细分析了,它一定是纯净物.
    2.从微观角度来说,如果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那么含有一种分子的是纯净物,含有多种分子的是混合物.如果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那么含有一种原子的是纯净物,含有多种原子的是混合物.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方法或技巧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物质的组成和构成及进一步分类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的类别辨析(或判断)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方法或技巧,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值得一提的是:
    在判别某物质是纯净物或混合物时,不要只看表面字眼“纯”或“混”,而要看其实质(即它的物质组成,也就是它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否则,就会误入圈套,进而导致出错失分.例如,纯净的盐酸就不是纯净物而是混合物(因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当然是混合物);而冰和水的混合物却不是混合物而是纯净物(因为冰和水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它们是同一种物质).
    27.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知识点的认识】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主要是指以氧气、氢气、碳、硫、磷等为代表的非金属单质,以铝、镁、锌、铁、铜为代表的金属单质,以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为代表的非金属氧化物,以氧化铜、氧化铁等为代表的金属氧化物,以盐酸、硫酸、碳酸等为代表的酸,以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为代表的碱,以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等为代表的盐,等等物质之间的相互和制备.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和制备如图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图中的各规律为各物质间相互转化的一般规律,具体到某些物质时有些规律要具体分析,未必都能适用.例如,根据图示的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来制备氯化锌和硫酸铜时,能够采用的方法分别有7种和3种(由于不同原因,图示的其它制备盐的方法就不可取了),具体转化是这样的: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由于该考点具有考查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等特点,是化学知识在一个较高层次上的巩固和应用,所以经常它倍受命题人的青睐.并且,经常将其与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元素单质和化合物知识、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典型反应及现象、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其应用、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表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方法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氧气、氢气、碳、硫、磷等非金属单质,铝、镁、锌、铁、铜等金属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非金属氧化物,氧化铜、氧化铁等金属氧化物,盐酸、硫酸、碳酸等典型的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重要的碱,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等常见的盐,物质鉴别、推断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一定要掌握好以氧气、氢气、碳、硫、磷等为代表的非金属单质,以铝、镁、锌、铁、铜为代表的金属单质,以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为代表的非金属氧化物,以氧化铜、氧化铁等为代表的金属氧化物,以盐酸、硫酸、碳酸等为代表的酸,以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为代表的碱,以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等为代表的盐,等等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等相关知识.
    2.还要弄清各类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和典型物质的制备方法等.
    3.要理解和熟记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其应用、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和元素周期表等有关图表的内容,并且还要学会利用它们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8.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知识点的认识】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就是指利用分子与原子的“质量小,体积小,总是在不停的运动,彼此之间有间隔;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的性质,以及它们的概念和本质区别等,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物质的分类和类别辨析、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分子与原子的概念和本质区别、溶解现象与溶解的原理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分子与原子的彼此之间有间隔,总是在不停的运动;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以及它们的概念和本质区别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分子与原子的概念和本质区别等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八个字.在利用它们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要先看看与哪种粒子(即分子还是原子)有关,然后再联系着该粒子的有关性质进行分析解答之.
    2.在解释有关物质的性质或变化等问题时,一定要联系着分子与原子的概念和本质区别来进行思考、分析.但是,不能认为“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当然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确实是该分子保持的,而构成该分子的原子是不能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的.可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中是没有分子存在的,此时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就是由构成它的原子所保持的.例如,水的化学性质就是由构成它的水分子保持的,构成水分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是不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而对金属(如铁、铜等)、固态非金属(如碳、硫)、稀有气体(如氦气、氖气等)这三类物质来说,它们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其中是不含分子的,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就不是由分子保持的了,而是由构成它的原子保持的.
    29.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知识点的认识】分子的定义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而分子的特性主要有这样4个:“质量小,体积小,总是在不停的运动,彼此间有间隔”.并且,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物质的分类和类别辨析、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分子与原子的联系和本质区别、溶解现象与溶解的原理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分子的彼此之间有间隔,总是在不停的运动;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以及它与原子的概念、联系和本质区别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以及分子与原子的联系和本质区别等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分子的定义的理解,不要只局限于它的内涵,要站在全局的立场上,全面地领会.也就是,分子确实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是反过来说“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就是分子”是不正确的.因为,原子或离子也是能够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从根本上说,物质的化学性质是由构成它的粒子所保持的.可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不仅仅是分子,还有原子或离子等.当然,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确实是分子保持的;例如,水的化学性质就是由构成它的水分子保持的,构成水分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是不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而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中是没有分子存在的,此时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就是由构成它的原子所保持的;例如,金属(如铁、铜等)、固态非金属(如碳、硫)、稀有气体(如氦气、氖气等)这三类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其中是不含分子的,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就不是由分子保持的了,而是由构成它的原子保持的.还有,由离子构成的物质中也是没有分子存在的,此时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就是由构成它的离子所保持的;例如,氯化钠的化学性质就是由构成它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共同保持的.
    2.分子的主要特性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四个字.在利用它们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时,一定要先看看与分子的哪一个特性有关,然后再根据该特性进行细致地分析解答之.
    3.在解释有关物质的性质或变化等问题时,一定要联系着分子与原子的概念、联系和本质区别来进行思考、分析.
    30.元素的概念
    元素的概念
    【知识点的认识】元素的概念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例如,氧气分子和水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它们的核电荷数都是8,即核内都含有8个质子,就把它们统称为氧元素.同样,把核电荷数为1的所有的氢原子统称为氢元素,把核电荷数为6的所有的碳原子统称为碳元素,等等.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元素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物质的分类和类别辨析、原子的构成及其结构示意图或离子结构示意图、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元素的概念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元素种类的判断、元素与原子的关系、物质的元素组成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元素的概念,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解答有关元素概念的问题时,要抓住这样几个关键词.(1)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2)一类(即无数个,所以元素只能讲种类,不能讲个数);(3)原子(即元素的概念是建立在原子的基础上的);(4)总称(即元素是同类原子的集合体).
    2.当原子通过得失核外电子,而变成阴、阳离子时,核内的质子数是没有改变的,因此,该离子与其原来的原子都属于同一种元素.也可以说,元素概念中的原子其实也是包括离子的,实际上离子只是带电的特殊的原子罢了;不过,这里只是指一部分离子而已,不包括哪些形式为“带电的原子团”的离子(因为原子团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实际上其中含有多种元素的原子).
    31.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知识点的认识】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如图所示:.对于它们含量高低顺序来说,识记起来比较麻烦;不过,采用谐音编成这样的小故事:“养(氧)闺(硅)女(铝),贴(铁)给(钙)那(钠)家(钾)美(镁)青(氢)(年)”,来导记地壳中元素的含量高低顺序,将会是事半功倍.并且,这个顺序是比较重要,也比较关键的;特别是,其中的氧、硅、铝、铁、钙一定要熟练地记住它们.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有关化学之最、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物质和元素的分类和类别辨析、原子的构成及其结构示意图或离子结构示意图、常见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及其高低顺序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地壳中的元素含量居于前五位的元素及其顺序和种类判断、由这些元素组成的物质及其化学式的书写和意义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及其高低顺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地壳中的元素含量居于前五位的元素顺序可以简记为“洋(氧)鬼(硅)﹣﹣吕(铝)铁钙”.
    2.涉及到的有关化学之最有:(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
    32.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知识点的认识】元素周期表的具体内容,如图所示:。
    一、元素周期表的特点是:
    1.横向共有7个横行,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就是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各种元素按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或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起来;因此,每一周期的特点是:每一周期中元素的原子的电子层数是相同的,而最外层电子数却依次增多一个;还有,元素周期序数等于该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
    2.纵向共有18个纵行,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族(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就是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各种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列起来;因此,每一主族(过渡元素之外的,即除了最外层电子层以外的电子层的电子数都是排满电子的化学元素)的特点是:主族中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而电子层数依次增多一层;还有,族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3.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个单元格的构成及其含义都是一样的,就拿第13个单元格来说吧,如图所示:,该单元格由四部分构成,其中的“13”是原子序数,“Al”是元素符号,“铝”是元素名称,“26.98”是相对原子质量。
    4.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位居左边,非金属元素一般位居右边(只有氢位居左上角),稀有气体元素位居表的最后一列。
    二、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有:
    1.可以根据其中的单元格的任意一部分信息(如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或相对原子质量等),查找出其余的各个信息或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2.原子的结构决定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而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也可以反映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某些性质。所以,我们可以根据位置去推测它的原子结构和某些性质。概言之,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和元素在表中的位置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3.科学家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指导下,对元素的性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为新元素的发现和预测它们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提供线索。
    4.由于在周期表中位置靠近的元素性质相近,在周期表的一定区域内寻找元素,发现物质的新用途被视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例如,通常用来制造农药的元素,如氟、氯、硫、磷等在周期表里占有一定的区域。对这个区域里的元素进行充分的研究,有助于制造出新品种的农药。又如,可以在周期表里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处找到半导体材料;在过渡元素中寻找优良的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等等。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元素周期表的发现者、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物质和元素的性质和类别辨析、核外电子的排布、原子与离子的相互转化、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常见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化学符号和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即核电荷数)及其类别辨析,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些规律及其应用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指导下,利用元素之间的一些规律性知识来分类学习物质的性质,就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可循了。
    2.对于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个单元格的构成及其含义,一定要牢记在心。
    3.关于元素周期表,在初中阶段主要了解和识记前三行(即第一至第三周期)即可。其具体内容,如图所示:。
    33.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知识点的认识】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主要是指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具体如下表所示:
    当然,还会经常考查到木炭和活性炭的吸附性及其用作吸附剂,等等.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碳单质的化学性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其用途、吸附剂、水的净化、物质的推断和鉴别、铁的冶炼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来反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或评价表达的正误等.特别是,对金刚石的硬和夺目光泽及相应的用途,石墨的软、润滑和导电及相应的用途,物理性质差别大的原因、活性炭的吸附性及用作吸附剂等,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关于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可以根据“结构性质用途”这个相互关系来互推巧记和理解.
    2.虽然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碳的单质,但是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而石墨却可以说是天然存在的最软的物质.它们的物理性质之所以相差这么大,是由于其中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造成的.
    3.金属光泽一般是金属的特性,可是石墨却具有金属光泽,但是它不是金属;这一点有特别注意.
    4.至于木炭和活性炭的吸附性,还要注意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比木炭的更强些,所以牵扯的安全方面的用作吸附剂时,一般都用活性炭.例如,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就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毒气的,制糖工业中也利用活性炭来脱色以制白糖,还有自来水厂净水和净水器中也都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过滤水中的不溶性和一些可溶性的杂质,以及除去臭味的.
    34.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
    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
    【知识点的认识】物质的构成是指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物质或物质中所含的分子、原子或离子.具体的构成情况剖析如下:
    1.分子构成的物质有两种情况:(1)构成单质,此时主要是指气态的非金属单质.例如,氧气、氮气、氢气和氯气等;(2)构成化合物,此时的物质一般都是由非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例如,水、二氧化碳、五氧化二磷和氯化氢等.
    2.原子构成的物质有三种情况:(1)所有的金属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如铁、铜、铝等;(2)固体非金属一般是原子构成的,如硫、磷、碳等;(3)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如氦气、氖气、氩气等.
    3.离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物质,如氯化钠、硫酸铜、碳酸钠硝酸钾等.
    所谓含量分析就是指物质中某一成分的质量分数的分析和计算.具体的含量分析方法一般有两种:
    1.通过实验测得物质和某一成分的质量,或者通过化学反应推算它们的质量,然后,用某一成分的质量除以该物质的质量再乘以100%.
    2.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利用各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来代替它们真实质量,并结合有关的计算公式来进行分析计算.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组成、分类和类别辨析、元素在概念和分类、分子(或原子、离子)的概念、化学式的有关计算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由于这部分内容是揭开物质构成的神秘面纱的抽象而重要的知识,既可以考查学生对宏观概念和微观粒子的理解及表达能力,又可以考查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等,所以,该考点倍受命题人的青睐,而且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和重点.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以及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等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将分子、原子和离子与物质之间的构成关系和元素与物质之间的组成关系隔离开来,其实它们(即物质的构成和组成)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1)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气态非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氧气和二氧化碳等.(2)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固态非金属单质,由金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和由稀有气体元素组成的稀有气体单质,一般是由原子构成的;如硫、铝和氦气等.(3)由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是由离子构成的(金属元素的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容易获得电子,变成阴离子);如氯化钠、氯化钙等.
    2.根据物质的构成关系(或组成关系),可以推得它的组成关系(或构成关系).即知道物质的构成粒子可以推得其组成元素;反过来,知道物质的组成元素也可以推得其构成粒子.例如,知道了镁是由镁原子构成,也就可以推得镁是由镁元素组成(因为镁原子总称为镁元素);反过来,知道了镁是由镁元素组成,也就可以推得镁是由镁原子构成(因为镁元素是金属元素,它组成的镁单质是金属,而金属是由原子构成的).
    3.在进行含量分析时,以下三点不容忽视.(1)若采用实验的方法测得物质和某一成分的质量,一定保证实验操作规范、准确.(2)若通过化学反应推算它们的质量时,可以结合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3)根据物质的化学式计算时,一定要留意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用到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要使用试卷上所给的数值.
    35.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知识点的认识】化学式的书写分两种情况:
    1.单质的化学式的书写:此时又分为两种:(1)由原子构成的单质,用组成该单质的元素的元素符号来表示它的化学式.例如,铁的化学式为Fe;硫的为S;氦气的为He;等等.(2)由分子构成的单质,要先写出组成该单质的元素的元素符号,再在其右下角标出该分子的构成(即该分子中所含的原子个数);才能完成其化学式的书写.例如,氧气的化学式为O2;氮气的为N2;氢气的为H2;等等.
    2.化合物的化学式的书写:(1)是要先按照“左正右负”的原则[即正价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左边,负价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右边;但甲烷(CH4)、氨气(NH3)除外],书写出组成该化合物的元素的元素符号;(2)是采用交叉法(即交叉正、负化合价的数值),找到并标出各元素符号右下角所要标注的原子或离子个数;即可得到该化合物的化学式.
    而化学式的意义一般是指宏观上表示该物质及该物质的元素组成,微观上表示该物质的构成.如果构成该物质的粒子是原子,那么它还能表示元素和一个该原子;如果构成该物质的粒子是分子,它除了表示一个该分子外,还表示该分子的构成;等等.当然,有时根据物质的化学式,结合所给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还能计算出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其中的元素质量比或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等等.具体的表述是这样的:(1)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的意义,以铁(Fe)为例,它除了表示铁这种物质、铁由铁元素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以外,还能表示铁元素和一个铁原子,等等.(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的意义,以水(H2O)为例,如图所示:.另外,根据水的化学式(H2O)还可以计算出:①水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②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8;③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1.11%,氧元素的是88.89%;等等.(3)由离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的意义,以氯化钠(NaCl)为例,它既表示氯化钠这种物质,又表示氯化钠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还表示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等等.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组成、构成、分类及其类别辨析,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化合价的规律和原则,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常见物质的化学式的书写和意义,教材之外的典型物质的化学式的意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时,首先,要分析、判断一下该物质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其中含有什么元素或原子团(是化合物再考虑),是化合物时还要考虑该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然后,再相应的书写规律和方法进行规范书写其化学式即可.另外,如果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时,若右下角的个数含有约数,一般要约分;但是,过氧化氢(H2O2)等过氧化物,以及淀粉[(C6H10O5)n]和葡萄糖(C6H12O6)等有机物除外.
    2.在表述化学式的意义时,要注意其宏观和微观描述方式的不同,宏观上一般“组成”来描述,而微观上一般用“构成”来描述.还有当化学式前面有了数字时,就只有微观意义,而没有宏观意义了(因为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3.对于化合物的化学式的读法也是有规可循的.具体以氧化物、酸、碱和盐的顺序剖析如下:(1)氧化物一般称呼为“氧化某”,但是,当某元素有两个化合价时,常把高价的称呼为“氧化某”,低价的称呼为“氧化亚某”;并且,有时还需要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的数字来区分其名称.例如:氧化铁(Fe2O3)、氧化亚铁(FeO)和四氧化三铁(Fe3O4)等.当氧元素不显﹣2价时,一般称呼为过氧化某或超氧化某.例如:过氧化氢(H2O2)、过氧化钠(Na2O2)和超氧化钾(KO2)等.(2)酸的称呼分为两种:①把含有氧元素的酸称呼为“某酸”.其中的“某”是氢、氧元素之外的元素名称;当某元素有两个化合价时,常把高价的称呼为“某酸”,低价的称呼为“亚某酸”;例如:硫酸(H2SO4)、亚硫酸(H2SO3)等.②把不含氧元素的酸称呼为“氢某酸”;例如:氢氯酸(俗称盐酸,HCl)、氢硫酸(H2S)等.(3)碱一般称呼为“氢氧化某(或亚某)”;例如:氢氧化铁[Fe(OH)3]、氢氧化亚铁[Fe(OH)2]等.(4)盐的称呼也分为两种:①把不含氧元素的盐称呼为“某化某或亚某”,例如,氯化铁(FeCl3)、氯化亚铁(FeCl2)等.②把含有氧元素的酸称呼为“某酸某或亚某”,例如,硫酸铁[Fe2(SO4)3]、硫酸亚铁(FeSO4)等.
    4.涉及到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时,一定要联系着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公式和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来进行.
    36.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知识点的认识】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是指根据化合价的原则,结合着常见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来推算化学式中某种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或者是来推断化学式;或者是推算化学式中某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等等.
    例如,计算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多少?
    解析:在SO2里,O为﹣2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硫元素肯定为正价.设:硫元素的化合价为x,列:x+(﹣2)×2=0,解得:x=+4.答: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
    又如,含有氯元素的酸有多种,高氯酸是其中的一种.已知高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7价,则高氯酸的化学式是(  )
    A.HCl B.HClO C.HClO3 D.HClO4
    解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结合高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7价,氢元素为+1,就不难看出选项A是明显不对的;观察比较后三个选项可得,它们只是含有的氯原子的个数不同而已;又知氧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因此,可以设:氯原子的个数为x,列:(+1)+(+7)+(﹣2)x=0,解得:x=4.故选项D是正确的.
    同理可得,交通警察常用装有硫酸酸化的重铬酸钾(K2CrxO7)的仪器检测司机是否酒后驾驶,因为乙醇分子可以使红色的重铬酸钾变为绿色硫酸铬.已知重铬酸钾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那么,重铬酸钾的化学式中x的值为 2.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常见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化合价的规律和原则、化合价和离子的表示方法、化学式的书写和有关计算”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化学式与化合价的相互推算或根据化合价推算化学式中的原子个数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原理和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化学式推算化合价时,首先要辨析一下物质的类别,如果是单质,其中的元素的化合价也就不用推算了,根据“在单质中,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的原则可知,其化合价为零;如果是化合物,然后再设未知量,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结合已知元素的化合价(即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或题中给出的某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等),列等式求解即可.但是,列等式时,一定要注意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下角的个数不能忽略了;还有,化合价的正、负(特别是负价)也不容忽视.最后,求解的结果一定要带有正、负号,特别是,正号不能省略不写.
    2.根据化合价推断化学式或推求化学式中的部分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时,比较明显的采用交叉正、负化合价数值的方法即可,复杂一点的,要先设未知量,然后,再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结合已知元素的化合价,列等式求解即可.
    37.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知识点的认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方法是根据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即有无新物质生成)来进行细心地分析、判断.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物理变化的特点、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变化时的现象和能量的变化”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方法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新物质的理解和判断,运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来判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中新物质来说,关键是个“新”字.并且,这里的“新”是相对的,而不是指自然界中原来没有的物质才算是新物质,只要是相对于变化前的物质是新的(即和变化前的物质不是同种物质),就认为是有新物质生成.
    2.运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来判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可以参考着化学变化常伴随的一些现象;例如,发光、放热或吸热、变色、放出气体、出现沉淀等.但是,也不要被这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了;因为有时虽然有这些现象出现了,也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的发光、放热,就不是化学变化而是物理变化.因此,在判断某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时,一定要抓住变化前后的物质的本质进行分析,看它们是不是同一种物质.如果它们是同一种物质,那么该变化就是物理变化;如果它们不是同一种物质,那么该变化就是化学变化.
    38.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知识点的认识】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是它们是否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如汽油易挥发(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如汽油易燃烧(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应用这个差别可以来判别某一性质是化学性质,还是物理性质.
    对于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应用,是不仅可以用来推断物质及其用途,而且可以用来鉴别具体的物质,等等.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物质的用途、物质的推断和鉴别”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利用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来判别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利用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来推断物质及其用途和鉴别物质”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可以联系着“非负数”的两种情况,从这样两个方面来理解.(1)需要发生物理变化;(2)不需要发生物理变化,也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
    2.对于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应用,可以联系着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或变化之间的相互联系(即性质用途或变化),根据它们之间的联系来分析、推断、鉴别和解答,将会是事半功倍的.
    39.反应类型的判定
    反应类型的判定
    【知识点的认识】反应类型的判定主要是指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即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判定.判定的方法就是结合它们的概念和相应的通式,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来细心地判定.当然,有时也对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进行判定.判定方法是从物质得、失氧(即氧元素)的角度来判定的;物质得氧的反应是氧化反应,物质失氧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反应类型的判定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化合反应及应用、分解反应及应用、置换反应及应用、复分解反应及应用、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反应类型的判定方法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类型的判别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反应类型的判定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判定,一定要分析好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在判定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时还要同时关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
    2.对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判定,主要看物质是得氧还是失氧,并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往往是同时发生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也就是常说的氧化还原反应(这些在高中化学中会进一步地学习).
    40.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知识点的认识】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从微观来说,该定律成立的原因是:“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三不变”.该定律的含义是:“宏观上的‘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元素的种类、各元素质量’和微观上的‘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不变’六不变”.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
    1.解释一些实验事实,例如,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的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细铁丝的质量大了.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即六不变)中的“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可知,参加化学反应的铁和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所以,生成物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比原来细铁丝的质量大了”.
    2.推测一些物质的元素组成,例如,生物的呼吸作用可以表示为“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以下有关有机物的组成元素推断正确的是(  )
    A.只含碳元素 B.只含碳元素和氧元素 C.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D.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即六不变)中的“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生成物所含的碳、氢、氧三种元素中的碳元素和氢元素一定来自于有机物,至于氧元素可能全部来自于氧气,也可能部分来自于氧气,另一部分则来自于有机物;所以,选项D是正确的.
    3.推断一些物质的化学式,例如,一氧化氮是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近年来又发现生物体内存在少量一氧化氮,它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这成为当前生命科学的热点.工业上制取一氧化氮的化学方程式为:4X+5O2=4NO+6H2O,则X的化学式为 NH3 .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即六不变)中的“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可知,X中应该含有氮元素和氢元素,其化学式中应该含有氮原子和氢原子,并且其原子个数分别是1和3;所以,答案应该是“NH3”.
    4.计算有关物质的质量,例如,现将10gA和足量的B混合加热,使它们发生化学反应,10gA完全反应后,生成15gC,则参加反应B的质量是 5g .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即六不变)中的“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可知,反应物B的质量等于生成物C与反应物A的质量之差(即15g﹣10g).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物质的元素组成,元素在化学变化过程中的特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化学反应的实质,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书写、判断对错和有关计算”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及其成立的原因、含义和4个方面应用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要抓住概念中的“参加”、“化学反应”、“质量”、“总和”这样四个关键词.由此可知:(1)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不能计算在内;(2)质量守恒定律的使用范围是使用于所有的化学反应(即化学变化),而对物理变化无效;(3)质量守恒定律是指质量守恒,而非体积守恒等;(4)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而非某物质的质量.
    2.对于定律成立的原因,可以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来推断(即“三不变”造成的).
    3.对于定律的应用,一定要抓住它的含义(即“六不变”),细心地进行套用.
    41.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知识点的认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一般有四步:
    1.根据实验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
    2.配平化学方程式,并检查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表示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
    3.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常用“△”号表示)、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等号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等号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等等.
    4.注明生成物中气体或固体的状态符号(即“↑”、“↓”);一般标注在气体或固体生成物的化学式的右边.但是,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或固体时,其状态符号就不用标注了.
    书写文字表达式的步骤一般分为两步:
    1.根据实验事实,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名称分别写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标出一个指向生成物的箭头(即“→”);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
    2.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箭头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箭头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等等.
    书写电离方程式的步骤一般也分为两步:
    1.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的化学式和电离产生的阴、阳离子符号,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阴、阳离子符号的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
    2.将阴、阳离子的原形的右下角的个数,分别配在阴、阳离子符号的前面,使阳离子和阴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的总数相等(即溶液不显电性);检查好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即可.当然,也可以,根据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利用最小公倍数法,在阴、阳离子符号的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即溶液不显电性).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或电离方程式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书写和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和含义、溶解现象和溶解原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的构成、物质的电离、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或电离方程式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或电离方程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可以联系着质量守恒定律、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书写及其意义、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常见物质的状态等相关知识细心地进行书写.并且,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可以简记为“写、配、标、注”四个字.
    2.在书写电离方程式时,可以联系着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物质的电离、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化学式和离子符号的书写、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等相关知识,来理解、分析和书写即可.其中,最关键的是从化学式的哪个地方电离开来,产生相应的阴、阳离子;技巧是根据元素或原子团的正、负化合价来将其分离开来,切记原子团要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不可将其划分开来.还要注意,电离出来的阴、阳离子的电荷总数一定是相等的,即整个溶液不显电性.
    42.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知识点的认识】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的步骤一般分为六步:
    1.设未知量,即﹣﹣﹣的质量为x.
    2.书写用到的化学方程式(即写→配→标→注),特别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至关重要的.
    3.将用到的物质的质量关系标注在相应的化学式的正下方;上行是相对质量关系(即利用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乘以相应的化学计量数得来的),下行是纯物质质量(即已知量和未知量x).
    4.列计算用到比例式,即上行的相对质量比等于下行的实际质量比.
    5.求算结果,注意一定要有单位.
    6.写出简明的答案,一般是问什么就答什么.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的格式,以“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如果制取10t氧化钙,需要碳酸钙多少吨?”为例,介绍如图所示:.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书写化学方程式、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意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和含义、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主要是以计算题为主.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和含义、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的审题是非常关键的,一般是抓住“三找”;即一找化学反应方程式,二找已知量和未知量x,三找用到的相对质量关系.
    2.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一般可以简记为:“六步七行”.其中的“六步”,又可以对应着简记为:“设、方、质(分为相对质量和实际质量两行)、比、算、答”.
    3.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1)设未知量x时,x的后面不要带单位;(2)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时候,切记严格地按照“写→配→标→注”步骤细心书写;(3)找质量关系时,最好先找下一行的实际质量关系(即已知量和未知量),然后再对应着找上一行的相对质量关系.并且,切记将它们都写在相应的化学式的正下方,分居上下两行.(4)列比例式时,要按照“上一行的相对质量比等于下一行的实际质量比”的顺序来列;保证是对应比相等.(5)求算x时,可以参考着化学方程式下面的两行质量关系中的上下或左右的倍数关系来求算.当没有倍数关系时,再按照一般的方法来求算便是.(6)在写答案时,只需要简明扼要地答出关键语句即可.
    43.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知识点的认识】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的条件如图所示:;一共有三个:(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氧气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自燃与爆炸”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燃烧的概念、现象和条件,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燃烧的概念,一定要明确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常伴随有发光、放热的现象.因此,在书写有关物质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时,不能把反应条件写出燃烧,而应该是点燃.
    2.对于燃烧的条件,要特别注意三个条件应该是同时具备,缺一不可的.并且,有些物质(如细铁丝等)燃烧时要求的氧气浓度比较高,空气中的氧气浓度是达不到的;因此,这些物质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却能剧烈燃烧.还有,就是物质的着火点是经常考查到,一定切记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本身的属性,一般是不变的.
    44.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知识点的认识】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种: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如森林失火时,经常砍到一条带树木(即造隔离带).
    2.隔绝氧气或空气;如油锅着火时,可盖严锅盖.
    3.使温度降低着火点以下,如用嘴吹灭燃烧的蜡烛.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常用物质的性质、几种常用的灭火器”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利用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来设计灭火的方案,或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所谓灭火,实际上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因此,可以根据燃烧的条件来分析、推断和理解.值得一提的是:燃烧发生时,燃烧的三个条件需要同时满足才可;但是,灭火时,就没有不要将燃烧的三个条件同时破坏,只要其一被破坏,即可达到灭火之目的.当然,三个条件同时就破坏更能灭火了.
    2.如果采用第三种原理和方法来灭火,那么在表达时一定要注意是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或降温至着火点以下),而不能说成降低着火点.因为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本身的属性,一般是不变的.
    45.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知识点的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主要指以下三个方面:
    1.在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方面:在《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加快新能源开发,推进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完善油气管网,扩大油气战略储备;发展海洋经济,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科学规划海洋经济发展,发展海洋油气等产业,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岛、海岸带和海洋生态环境;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积极有序发展新一代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等产业,切实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2.在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方面:在《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还提出,要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鼓励产业废物循环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全面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
    3.在新能源开发的方面:现代社会对能量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化学反应提供的能量已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目前,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其他新能源,如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和潮汐能等.这些能源的利用,不但可以部分解决化石能源面临耗尽的问题,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如图所示:.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海洋中的资源、对海洋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塑料制品的回收及再生、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工业‘三废’处理的必要性和一般原则、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液的危害、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与环境污染及防治有关的化学知识点、有关回收利用的知识点、新能源的开发”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从生产、生活、电视、报纸或网络中了解到相关信息等,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46.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知识点的认识】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是指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常用的化学品标志,以及节水、节能、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标志等等.具体如图所示:.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加油站、各种矿坑和公共场所等防范爆炸的措施,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燃烧、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燃烧和爆炸实验,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氢气的爆鸣实验,一氧化碳和甲烷的化学性质,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性气体的验纯,节水、节能和可不可回收”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加油站、各种矿坑和公共场所等防范爆炸的措施,燃烧、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燃烧和爆炸实验,氢气、一氧化碳和甲烷的化学性质及其验纯,节水、节能和可不可回收”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从生产、生活、电视、报纸或网络中了解到相关信息等,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值得一提的是:化学命题的时候,经常将这些图标与交通图标等混在一起.因此,平时一定要多积累一些相关的图标类信息,以便考试时能够顺利地将这些图标与交通图标等区分开来.
    47.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知识点的认识】氢气的化学性质主要有三个:
    1.常温时,具有稳定性.
    2.点燃时,具有可燃性.如图所示;纯洁的氢气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的烧杯的话,内壁上会有水珠生成,拿烧杯的手感觉发烫(即该反应放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十O2点燃¯2H2O.不过,它的燃烧还有特别需要注意的情况;那就是当氢气不纯时,点燃容易发生爆炸现象.另外,氢气还可以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的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即氯化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十Cl2点燃¯2HCl.还有,氢气还可以与氮气在催化剂、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化合生成氨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H2十N2催化剂¯高温高压2NH3.
    3.加热时,具有还原性.也就是说,在加热的条件下,它能夺取某些含氧化合物里的氧,使其它元素被还原.如题所示:.就是利用氢气来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是:氧化铜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试管口有水滴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uO△¯Cu+H2O.但是,实验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反应前,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有水倒流到试管底部,使其炸裂;同时,也有利于氢气在试管底部聚集参与反应),将氢气验纯后先通一段时间氢气,然后再加热(目的是为了尽可能的排净玻璃管内的空气,防止氢气与其中的空气混合后,被点燃发生爆炸);反应后,继续通入氢气,直到试管及其中的固体冷却后,再停止通氢气(目的是为了使固体冷却,防止刚还原出来的铜再次被氧化).
    氢气燃烧实验,如图所示:.在带尖嘴的导管口点燃纯净的氢气,可以看到,纯净的氢气在空气里安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用一个冷而干的烧杯罩在火焰火焰的上方时,烧杯内壁上有水珠生成,拿烧杯的手感觉发烫(即该反应放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十O2点燃¯2H2O.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及其有关操作注意事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氢气的用途和物理性质及其验纯、氢能源的开发、金属铜的冶炼原理、氧化还原反应、金属的化学性质、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意义”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及其有关操作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氢气的燃烧现象及其验纯、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和操作注意事项、有关的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及其有关操作注意事项,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从生产、生活、电视、报纸或网络中了解到相关信息等,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空气里如果混有氢气的体积达到总体积的4.0%~74.2%,点燃时就会发生爆炸.这个范围叫做氢气的爆炸极限.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们在使用氢气时,要特别注意安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2.对于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和操作要领,可以编成如下顺口溜来导学、导记等.例如,可以编成:(1)氢气验纯管下倾,先通氢气后点灯.黑色变红水滴下,熄灯冷却再停氢.(2)氢气是“早出”、“晚归”,酒精灯是“迟到”、“早退”.等等.

    3.要特别注意灵活运用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或用途之间的相互联系(即性质变化或用途),根据它们之间的联系来相互分析、推断和解答有关的问题等,将会是事半功倍的.
    48.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知识点的认识】合成材料的使用主要是指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这三大合成材料的利用.具体情况分别例谈如下“
    1.塑料,它的应用十分广泛,目前工业生产的塑料已有几百种,其中常用的也有60多种,使用最多的是聚乙烯塑料和聚氯乙烯塑料.它们的具体应用可谓是不言而喻、举不胜举.下面略举几例,还有塑料制品的应用范围;如图所示:.
    2.合成纤维,它的品种不同,各具有某些独特性能和用途也不尽相同.例如,耐高温纤维(如聚苯咪唑纤维等)、耐高温腐蚀纤维(如聚四氟乙烯等,可作不粘锅的内衬)、高强度纤维(如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等)、耐辐射纤维(如聚酰亚胺纤维等).另外,还有阻燃纤维、高分子光导纤维等.我们穿的衣服通常是由纤维织成的.棉和羊毛等属于天然纤维,涤纶(的确良)、锦纶(尼龙)和腈纶等属于合成纤维.合成纤维的强度高、弹性好、耐磨和能耐化学腐蚀,但它的吸水性和透气性较差.因此,合成纤维常常与棉纤维或羊毛纤维混合纺织,使衣服穿起来既舒适又挺括.
    3.合成橡胶,人们常用的合成橡胶主要有丁苯橡胶、顺丁橡胶和氯丁橡胶等.合成橡胶与天然橡胶相比,具有高弹性、绝缘性、耐油和耐高温等性能,因而广泛应用于工农业、国防、交通及日常生活中.如图所示:.
    至于合成材料的使用对人和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指合成材料的应用与发展,大大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但是,合成材料废弃物的急剧增加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其中废弃塑料带来的“白色污染”尤为严重.这是因为大部分塑料在自燃环境中很难降解(即聚合物在自然环境中被微生物或光照分解为小分子),长期堆积会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而且如果焚烧含氯塑料(即代号“03”﹣﹣PVC聚氯乙烯塑料),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氯化氢气体等,从而引起空气污染.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三大合成材料及其判别和应用、白色污染、塑料制品的回收利用和降解、空气的污染、目前空气的环境问题、有机高分子材料分类及鉴别、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危害和治理”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三大合成材料及其判别和应用、白色污染、塑料制品的回收利用和降解”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从生产、生活、电视、报纸或网络中了解到相关信息等,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49.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知识点的认识】人体的元素组成:我们周围世界的物质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而组成人体自身的元素约有50多种.其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有11种,它们约占人体质量的99.95%.在人体中含量超过0.01%的元素,称为常量元素,如图表所示:;含量在0.01%以下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如铁(Fe)、钴(Co)、铜(Cu)、锌(Zn)、铬(Cr)、锰(Mn)、钼(Mo)、氟(F)、碘(I)、硒(Se)等.它们在人体中的含量虽然很小,却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在人体中,除氧、碳、氢、氮几种元素以水、糖类、油脂、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形式存在外,其余的元素主要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于水溶液中.它们有些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有些能够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身体健康.例如,钙元素:成人体内约含钙1.2kg,其中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主要以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晶体的形式存在,它使得骨骼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得佝偻病和发育不良,如图所示:;老年人缺钙会发生骨质疏松,容易骨折.又如,钠元素和钾元素:人体内含钠80~120g,其中一半以Na+的形式存在于细胞外液中.成人每千克体重含钾约2g主要以K+的形式存在于细胞内液中.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中的K+和Na+各自保持一定的浓度,这对维持人体内的水分和体液恒定的pH(如血液的pH为7.35~7.45)有重要的作用,而这是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还有,一些必需微量元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及成年人每天的适宜摄入量,如表所示:.
    另外,几种元素的主要食物来源,如表所示:.在我国人民膳食中容易缺乏的元素有钙、铁、碘等元素.当然,在一些地质条件特殊的地区,也存在因摄入氟或硒过多而发生的氟中毒或硒中毒问题.如果人体所需的元素仅从食物中摄取还不足时,可通过食品添加剂、保健药剂等来予以补充.如在食品中添加含钙、锌、硒、锗的化合物,或制成补钙、补锌等的保健药剂或加碘食盐,来增加对这些元素的摄入量.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有关化学之最中的元素之最问题、物质的元素组成、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均衡营养与健康、生物学的有关知识”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判别、有关元素之最、钙元素的重要作用及其缺乏症”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从生产、生活、电视、报纸或网络中了解到相关信息等,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由于人总是和外界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所以人体中的元素在自然界中都能找到.
    2.对于人体的组成元素来说,特别要识记好含量最多的元素(即氧元素)、金属元素(即钙元素)和微量元素(即铁元素)等.
    3.对于人体所需的各种元素来说,都有一个合理摄入量的问题:不能太少,也不能过量;因为摄入不足或摄入过量均不利于人体健康.例如,碘元素人体缺乏时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如图所示:,幼儿缺碘会影响生长发育,造成思维迟钝.可是,过量时也会引起甲状腺肿大,而且还会得甲亢症(即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简称).
    50.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知识点的认识】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主要是指蛋白质、糖类、油脂和维生素这四种营养素.富含它们的具体物质分别如下:
    1.蛋白质主要存在于动物的肌肉组织中,其余存在于血液、皮肤、软组织、毛发、蹄、角中.另外,许多植物(如大豆、花生)的种子里也含富含蛋白质.如图所示:.
    2.糖类主要存在于植物种子或块茎中,如稻、麦、马铃薯等.如图所示:.
    3.常见的油脂有花生油、豆油、菜子油、牛油和奶油等;脂肪的来源多是从牛奶、蛋黄、植物种子,如花生、大豆、芝麻、核桃等食品中摄取.如图所示:.
    4.维生素富含于水果、蔬菜、种子食物、动物肝脏、肌肉、鱼类、鱼肝油、蛋类、牛奶和羊奶等.如图所示:.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均衡营养与健康、甲醛的性质与人体健康、生物学的有关知识”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的判别、均衡营养与健康”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从生产、生活、电视、报纸或网络中了解到相关信息等,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蛋白质、糖类、油脂和维生素这四种有机营养素的名称不能用错别字.它们的富含物质,尤其是常见常用的一定要记住.
    2.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的判别方法,就是根据蛋白质、糖类、油脂和维生素这四种有机营养素的富含物质来分析、判别的.
    51.臭氧空洞和臭氧层保护
    臭氧空洞和臭氧层保护
    【知识点的认识】自然界中的臭氧主要存在于地球表面1.2~3.5万米的高空中,在太阳紫外线作用下形成一个臭氧层.是屏蔽地球表面上生物不受紫外线侵害的保护层.它可吸收90%的紫外线,是人类的忠诚“卫士”,对维持地球的生态环境有着无法替代的功能.
    所谓臭氧空洞,是指人类生产生活中向大气排放的氯氟烃等化学物质在扩散至平流层后与臭氧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臭氧层反应区产生臭氧含量降低的现象.1984年,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出现臭氧洞.随着人类活动,特别是氟氯代烷(商品名为氟利昂)和溴氟烷烃(即哈龙)等人造化学物质被大量使用,很容易就会破坏臭氧层,使大气中的臭氧总量明显减少,在南北两极上空下降幅度最大.在南极上空,约有2000多万平方千米的区域为臭氧稀薄区,其中14~19千米上空的臭氧减少达50%以上,科学家们形象地将之称为“臭氧空洞”.如图所示:;这张照片是用特殊方法拍摄的,因为我们用肉眼是看不到哪里的臭氧被破坏了.在这张照片里,蓝色的深浅代表臭氧的含量,颜色愈深,臭氧的含量愈少.从照片中我们清楚地看到臭氧最少的地方在南极上空,这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南极臭氧空洞.科学家们一直关注着南极上空的这个空洞,因为它在不停地变化着.除了南北两极之外,近年来,在青藏高原上空也发现了臭氧分布稀薄区.人类对臭氧层的保护已显得更为紧迫.
    臭氧层的保护:大气臭氧层的损耗是当前世界上的一个普遍关注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它直接关系到生物圈的安危和人类的生存.由于臭氧层中臭氧的持续减少,照射到地面的太阳光紫外线增强,其中波长为240~329纳米的紫外线对生物细胞具有很强的杀伤作用,将会使人类受到过量的太阳紫外辐射,导致皮肤癌等疾病的发病率显著增加;对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和各种生物,包括人类,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经过跟踪、监测,科学家们找到了臭氧空洞的成因是臭氧层损耗.而导致臭氧减少的“罪魁祸首”是氟利昂.另外,寒冷也是臭氧层变薄的关键,这就是为什么首先在地球南北极最冷地区出现臭氧空洞的原因了.其中氟利昂是杜邦公司30年代开发的一个引为骄傲的产品,被广泛用于制冷剂、溶剂、塑料发泡剂、气溶胶喷雾剂及电子清洗剂等;还有用于特殊场合灭火并在消防行业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哈龙是其“帮凶”.当科学家研究令人信服地揭示出人类活动已经造成臭氧层严重损耗的时候,“补天”行动非常迅速.实际上,现代社会很少有一个科学问题像“大气臭氧层”这样由激烈的反对、不理解,迅速发展到全人类采取一致行动来加以保护.
    1985年,也就是Monlina和Rowland提出氯原子臭氧层损耗机制后11年,同时也是南极臭氧洞发现的当年,由联合国环境署发起21个国家的政府代表签署了《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首次在全球建立了共同控制臭氧层破坏的一系列原则方针. 1987年9月,36个国家和10个国际组织的140名代表和观察员在加拿大蒙特利尔集会,国际组织通力合作来降低氟利昂的使用量,其中24个国家签订了限制使用氟利昂等化学品的条约.通过了大气臭氧层保护的重要历史性文件《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在该议定书中,规定了保护臭氧层的受控物质种类和淘汰时间表,要求到2000年全球的氟利昂消减一半,并制定了针对氟利昂类物质生产、消耗、进口及出口等的控制措施.由于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显示大气臭氧层损耗的状况更加严峻,1990年通过《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伦敦修正案,1992年通过了哥本哈根修正案,其中受控物质的种类再次扩充,完全淘汰的日程也一次次提前,缔约国家和地区也在增加.到目前为止,缔约方已达165个之多,反映了世界各国政府对保护臭氧层工作的重视和责任.不仅如此,联合国环境署还规定从1995年起,每年的9月16日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以增加世界人民保护臭氧层的意识,提高参与保护臭氧层行动的积极性.
    我国政府和科学家们非常关心保护大气臭氧层这一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我国早于1989年就加入了《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先后积极派团参与了历次的《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国会议,并于1991年加入了修正后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我国还成立了保护臭氧层领导小组,开始编制并完成了《中国消耗臭氧层物质逐步淘汰国家方案》.根据这一方案,我国已于1999年7月1日冻结了氟利昂的生产,并将于2010年前全部停止生产和使用所有消耗臭氧层物质.
    从这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人类日益紧迫的步伐,而目也发现,即使如此努力地弥补我们上空的“臭氧洞”,但由于臭氧层损耗物质从大气中除去十分困难.预计采用哥本哈根修正案,也要在2050年左右平流层氯原子浓度才能下降到临界水平以下,到那时,我们上空的“臭氧洞”可望开始恢复.臭氧层保护是近代史上一个全球合作十分典型的范例,这种合作机制将成为人类的财富,并为解决其它重大问题提供借鉴和经验.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臭氧空洞和臭氧层保护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氧元素组成的单质、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大气的污染、温室效应气体(氟利昂)”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臭氧空洞和臭氧层保护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导致臭氧层空洞的原因及其应对措施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臭氧空洞和臭氧层保护,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从生产、生活、电视、报纸或网络中了解到相关信息等,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值得一提的是:氟利昂不仅是破坏臭氧层的“罪魁祸首”,同时也是造成温室效应的“帮凶”;并且,破坏臭氧层的“帮凶”还有溴氟烷烃(即哈龙)等人造化学物质.
    相关试卷

    中考化学押题密卷03: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押题密卷03,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题,推断题,流程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化学押题密卷02: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押题密卷02,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题,流程题,推断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化学押题密卷01: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押题密卷01,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推断题,流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