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化学复习试卷(十三)

    2022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化学复习试卷(十三)第1页
    2022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化学复习试卷(十三)第2页
    2022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化学复习试卷(十三)第3页
    还剩2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化学复习试卷(十三)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化学复习试卷(十三),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化学复习试卷(十三)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0分)
    1.(1分)中国对大深度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的研制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实现了我国挺进深蓝的宏伟目标,乘“蛟龙号”下潜的科研人员,他们的呼吸环境必须注意调节的是(  )
    A.O2和稀有气体的含量 B.O2和N2的含量
    C.O2和H2的含量 D.O2、H2O和CO2的含量
    2.(1分)我国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下列生产白酒过程中,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粉碎谷物 B.淀粉发酵 C.蒸馏取酒 D.白酒装瓶
    3.(1分)剧烈运动时肌肉里产生乳酸,会导致肌肉酸痛。如图是乳酸的结构模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0
    B.乳酸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
    C.乳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乳酸中碳、氢、氧元素质量之比为6:1:8
    4.(1分)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闻气味 B.滴加液体
    C.加热液体 D.测溶液pH
    5.(1分)实验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制取氢气并测量生成氢气的体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仪器a的名称为长颈漏斗
    B.烧瓶中的物质一定是锌与稀硫酸
    C.该收集方法为向下排空气法
    D.该装置还可用于制取氧气
    6.(1分)“中国芯”的核心材料是单质硅,工业上制取粗硅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2CSi+2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i属于金属元素
    B.X的化学式为CO2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Si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7.(1分)要用NaCl固体和蒸馏水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或说法正确的是(  )
    A.将10.0g氯化钠固体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B.为加快固体溶解,用温度计搅拌溶液
    C.配制该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等步骤
    D.用到的全部玻璃仪器是烧杯、玻璃棒、试剂瓶
    8.(1分)下列科学家和相关研究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科学家
    拉瓦锡
    张青莲
    道尔顿
    门捷列夫
    相关研究
    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铈、铒、锗、锌、镝几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
    用精确的定量实验研究了氧化汞的分解和合成反应中各物质质量之间的变化关系
    在《化学哲学新体系》一书中论述了原子论的观点
    A.A B.B C.C D.D
    9.(1分)学习化学要建构基本观念,对以下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元素观:石墨和C60都由碳元素组成
    B.变化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
    C.微粒观:二氧化硫分子由硫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D.结构观:氦原子和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10.(1分)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少量)
    试剂
    操作方法
    A
    N2
    O2
    碳粉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碳粉
    B
    NaOH溶液
    Na2CO3溶液
    氢氧化钙溶液
    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C
    氯化钠固体
    泥沙

    加水溶解,蒸发结晶
    D
    KCl溶液
    K2SO4溶液
    Ba(NO3)2 溶液
    加入适量Ba(NO3)2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40分)
    11.(3分)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氯原子    。
    (2)两个氯离子    。
    (3)氯化钠    。
    12.(7分)大型喷气式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首飞成功,铝锂合金首次在国产民用飞机大规模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铝锂合金的硬度要    (选填“高于”或“低于”)铝和锂,其熔点低于组成它的成分金属,易于加工。这种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适宜的延展性,都属于    (选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2)铝锂合金中的铝(Al)元素和锂(Li)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填序号)。
    A.元素符号不同
    B.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C.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3)锂元素属于    (选填“金属”“非金属”或“稀有气体”)元素。
    (4)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5)钛合金中的一种钛原子核内有22个质子和26个中子,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6)在空气中,铝比铁具有更好的抗腐蚀性,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为    。
    13.(3分)请回答下列与食品的防潮、防腐有关的问题:
    (1)食品包装内充N2以防腐,因为N2的化学性质   ;
    (2)食品包装内的铁粉可延长食品保质期,其原理与铁生锈的原理相同,是因为铁粉可与H2O和   反应;
    (3)CaO能与H2O反应,可用作食品干燥剂,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4.(2分)回答下列与金属有关的问题。
    (1)超细的铁微粒是一种新型纳米材料,它可以在低温下将CO2分解为碳。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A.超细铁微粒在反应中可能作催化剂
    B.该反应的另一产物可能是O2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该反应有助于减少CO2的排放
    (2)金属镁能在CO2中燃烧:2Mg+CO22MgO+C,该反应中做还原剂的物质是    。
    15.(4分)结合如表给出的NaCl、KNO3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回答有关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1)70℃时,NaCl的溶解度范围是    g。
    (2)20℃时,KNO3的溶解度约为31.6g,则在该温度下,将15.8g KNO3溶解在40g水中,若将其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至少需要再加入H2O    g。
    (3)将100g KNO3和37g NaCl的混合物放入100g60℃的水中,充分搅拌,再降温到20℃,有大量晶体析出,有同学说无法判断溶液析出晶体情况,原因是缺少    和    的溶解度数据。
    16.(3分)同学将镁条和稀硫酸在烧杯混合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质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
    (1)刚开始不产生气体,是稀硫酸和   在发生反应。
    (2)实验结束后,继续分析反应后溶液成分,取少量反应后液体,加入下列物质中的   即可。
    A.Mg
    B.Mg(OH)2
    C.酚酞溶液
    D.NaOH溶液
    (3)同学们认为,做金属与酸、与盐溶液反应实验前,最好先   ,才能更快观察到预期现象。
    (4)此镁条中含金属镁单质的质量是   g。

    17.(4分)如图,长方形相邻顶点的物质间可发生反应。A、B、C为三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与各自长方形顶点上其他物质的类别不同。A的固体常作制冷剂。

    分析1:A与氢氧化钡溶液发生反应的现象是    。
    分析2:B与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分析3:C的物质类别是    ,它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8.(4分)某氧系茶垢清洁剂主要成分为过碳酸钠(2Na2CO3•3H2O2),兼具有Na2CO3与H2O2的双重性质,热水溶解后,能迅速产生活性气体,快速清洁茶具、咖啡器具上的茶垢与咖啡渍。同学们对该清洁剂展开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I.该茶垢清洁剂中不含酸性物质。
    Ⅱ.碳酸钠在温度约1744℃左右才能分解产生CO2。
    探究过程如下:

    【探究一】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该茶垢清洁剂遇热水产生的无色气体应该为O2,不可能为CO2,理由是    。
    【探究二】溶液A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一:NaOH。
    猜想二:   。
    猜想三:Na2CO3、NaOH。
    小明认为,观察操作②的现象即可证明猜想一正确。小红认为此说法不正确,理由是    。
    【得出结论】通过观察到    的现象,证明猜想二是正确的。
    19.(5分)为了探究中和反应,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图中甲、乙、丙分别为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中的一种,则通过分析可知试剂丙为其中的    溶液。
    (2)实验结束后小明在填写实验报告时,认为最终所得无色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和酚酞,小红看到后提出了不同意见,小红认为实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除氯化钠和酚酞外,还有可能有氯化氢,于是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实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提出猜想】
    猜想1:酚酞、NaCl
    猜想2:酚酞、NaCl、HCl
    【设计实验】实验一:取样,加入足量碳酸钠溶液。实验二:取样,加入足量铁粉。若猜想二正确,则实验一、实验二均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    。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探究证明猜想2成立。
    【问题讨论】
    I.为了防止中和时稀盐酸过量,在滴加稀盐酸操作时应注意    。
    Ⅱ.下列试剂单独使用也可以探究反应后所得无色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是:   (填序号)。
    A.适量硝酸银溶液
    B.适量氢氧化镁固体
    C.适量氢氧化钠溶液
    D.适量氧化铜固体
    Ⅲ.小红为理解盐酸和氢氧化钠两者之间发生反应的微观实质,绘制了如图。请你在右边的圆圈中填入适当的化学用语。

    20.(5分)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制备、净化、干燥、收集和进行实验探究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某化学小组的同学欲利用其进行下列化学实验。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以石灰石和盐酸为原料,在实验室中制备并收集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按照要求设计实验装置,连接仪器。(提示:盐酸中挥发出的少量HCl气体可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吸收)
    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    (从左到右填写仪器序号字母)。
    ②上述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
    ③用仪器F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时,检验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    (选填“瓶口”或“瓶内”),若木条    ,则证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2)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并对某种塑料(只含C、H两种元素)试样的组成进行实验分析,所选装置按“A→B1→E→B2→C→碱石灰干燥管”的顺序连接(B1、B2为浓硫酸洗气瓶)。使塑料试样碎屑Wg在充足氧气中充分燃烧,收集有关实验数据。
    ①测得装置B2质量增加ag,则该塑料试样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    g(结果用代数式表示)。
    ②测量装置C和碱石灰干燥管的质量变化亦可,此时装置C的作用是    ,不单测量C质量变化的原因是    。

    2022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化学复习试卷(十三)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0分)
    1.(1分)中国对大深度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的研制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实现了我国挺进深蓝的宏伟目标,乘“蛟龙号”下潜的科研人员,他们的呼吸环境必须注意调节的是(  )
    A.O2和稀有气体的含量 B.O2和N2的含量
    C.O2和H2的含量 D.O2、H2O和CO2的含量
    【分析】根据呼吸作用分析,人类的呼吸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解答】解:我国潜水器“蛟龙号”是目前世界上下潜能力最强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科研人员乘坐“蛟龙号”下潜,他们的呼吸环境必须注意调节的是O2和CO2的含量,因为人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故选:D。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气体的含量、氧气的用途等,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1分)我国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下列生产白酒过程中,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粉碎谷物 B.淀粉发酵 C.蒸馏取酒 D.白酒装瓶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粉碎谷物,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
    B、淀粉发酵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C、蒸馏取酒,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
    D、白酒装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3.(1分)剧烈运动时肌肉里产生乳酸,会导致肌肉酸痛。如图是乳酸的结构模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0
    B.乳酸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
    C.乳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乳酸中碳、氢、氧元素质量之比为6:1:8
    【分析】A、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乳酸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6+16×3=90,故选项说法正确。
    B、乳酸是由乳酸分子构成的,1个乳酸分子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C、乳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6):(16×3)=6:1:8,则乳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D、乳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6):(16×3)=6:1:8,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1分)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闻气味 B.滴加液体
    C.加热液体 D.测溶液pH
    【分析】根据闻气体的气味时的方法(招气入鼻法)进行分析;
    根据滴管的使用方法判断,滴管使用时要悬空竖直,不能伸入试管内;
    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用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滴管要竖直、悬空不能深入试管内,故错误;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正确;
    D、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是对化学基本实验操作的考查,侧重基础和实验操作能力,注重培养学生严格的实验态度。
    5.(1分)实验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制取氢气并测量生成氢气的体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仪器a的名称为长颈漏斗
    B.烧瓶中的物质一定是锌与稀硫酸
    C.该收集方法为向下排空气法
    D.该装置还可用于制取氧气
    【分析】A、根据仪器a的名称,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常见的收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图中发生装置为固液常温型,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故选项说法错误。
    B、烧瓶中的物质不一定是锌与稀硫酸,也可能是稀盐酸,故选项说法错误。
    C、该收集方法为排水法,故选项说法错误。
    D、图中发生装置为固液常温型,收集方法为排水法,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氧气进而用排水法收集,该装置还可用于制取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1分)“中国芯”的核心材料是单质硅,工业上制取粗硅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2CSi+2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i属于金属元素
    B.X的化学式为CO2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Si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分析】A、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进行分析判断。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C、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D、根据地壳中元素含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硅带“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硅、氧、碳原子个数分别为1、2、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硅、氧、碳原子个数分别为1、0、0,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O,故选项说法错误。
    C、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氧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置换反应的特征、地壳中元素含量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1分)要用NaCl固体和蒸馏水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或说法正确的是(  )
    A.将10.0g氯化钠固体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B.为加快固体溶解,用温度计搅拌溶液
    C.配制该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等步骤
    D.用到的全部玻璃仪器是烧杯、玻璃棒、试剂瓶
    【分析】根据溶液配制的知识进行分析,称量氯化钠固体需要放在纸上进行,使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溶解时使用玻璃棒进行搅拌。
    【解答】解:A、称量固体时要将食盐放在纸上进行称量,故A错误;
    B、进行搅拌时需要使用玻璃棒进行,不能使用温度计,故B错误;
    C、配制该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溶解,配好的氯化钠溶液需要倒进细口瓶中贴标签备用,故C正确;
    D、量取水的体积时还要用到玻璃仪器量筒和胶头滴管,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1分)下列科学家和相关研究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科学家
    拉瓦锡
    张青莲
    道尔顿
    门捷列夫
    相关研究
    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铈、铒、锗、锌、镝几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
    用精确的定量实验研究了氧化汞的分解和合成反应中各物质质量之间的变化关系
    在《化学哲学新体系》一书中论述了原子论的观点
    A.A B.B C.C D.D
    【分析】根据科学家的成就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本选项错误;
    B、张青莲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在铟、锑的、锌等相对原子质量测定作出卓越贡献,故本选项正确。
    C、拉瓦锡用精确的定量实验研究了氧化汞的分解和合成反应中各物质质量之间的变化关系。故本选项错误
    D、道尔顿在《化学哲学新体系》一书中论述了原子论的观点。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关注化学学科成就,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9.(1分)学习化学要建构基本观念,对以下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元素观:石墨和C60都由碳元素组成
    B.变化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
    C.微粒观:二氧化硫分子由硫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D.结构观:氦原子和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分析】A、根据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相互转化,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都由碳元素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二氧化硫分子由硫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氦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但其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化学性质稳定;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尽管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它们化学性质不相似,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1分)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少量)
    试剂
    操作方法
    A
    N2
    O2
    碳粉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碳粉
    B
    NaOH溶液
    Na2CO3溶液
    氢氧化钙溶液
    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C
    氯化钠固体
    泥沙

    加水溶解,蒸发结晶
    D
    KCl溶液
    K2SO4溶液
    Ba(NO3)2 溶液
    加入适量Ba(NO3)2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碳粉,氧气与碳粉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碳,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Na2CO3溶液能与适量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K2SO4溶液能与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钾,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40分)
    11.(3分)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氯原子  Cl 。
    (2)两个氯离子  2Cl﹣ 。
    (3)氯化钠  NaCl 。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1)元素符号不但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故氯原子为Cl;
    (2)氯离子是由氯原子得一个电子生成的,带一个单位负电荷,表示离子个数的数字标在离子符号的前面,故两个氯离子为2Cl﹣;
    (3)氯化钠是由氯元素和钠元素组成的,在该化合物中,氯表现﹣1价,钠表现+1价,故其化学式为NaCl。
    故答案为:(1)Cl;
    (2)2Cl﹣;
    (3)NaCl。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2.(7分)大型喷气式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首飞成功,铝锂合金首次在国产民用飞机大规模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铝锂合金的硬度要  高于 (选填“高于”或“低于”)铝和锂,其熔点低于组成它的成分金属,易于加工。这种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适宜的延展性,都属于  物理 (选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2)铝锂合金中的铝(Al)元素和锂(Li)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C (填序号)。
    A.元素符号不同
    B.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C.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3)锂元素属于  金属 (选填“金属”“非金属”或“稀有气体”)元素。
    (4)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6.98 。
    (5)钛合金中的一种钛原子核内有22个质子和26个中子,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22 。
    (6)在空气中,铝比铁具有更好的抗腐蚀性,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为  4Al+3O2=2Al2O3 。
    【分析】(1)根据合金一般都比其组成的金属的硬度大,硬度、熔点、延展性等这些性质都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进行分析;
    (2)根据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统称为元素进行分析;
    (3)根据元素名称带金字旁的属于金属元素进行分析;
    (4)根据元素周期表标签最下面数字表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
    (5)根据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总数进行分析;
    (6)根据铝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进行分析。
    【解答】解:(1)合金一般都比其组成的金属的硬度大,硬度、熔点、延展性等这些性质都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所以属于物理性质;
    (2)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统称为元素,所以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选:C;
    (3)元素名称带金字旁的属于金属元素,所以锂属于金属元素;
    (4)元素周期表标签最下面数字表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所以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
    (5)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总数,钛原子核内有22个质子,所以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2;
    (6)在空气中,铝比铁具有更好的抗腐蚀性是因为铝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
    故答案为:(1)高于;物理;
    (2)C;
    (3)金属;
    (4)26.98;
    (5)22;
    (6)4Al+3O2=2Al2O3。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3分)请回答下列与食品的防潮、防腐有关的问题:
    (1)食品包装内充N2以防腐,因为N2的化学性质 稳定 ;
    (2)食品包装内的铁粉可延长食品保质期,其原理与铁生锈的原理相同,是因为铁粉可与H2O和 氧气 反应;
    (3)CaO能与H2O反应,可用作食品干燥剂,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O=Ca(OH)2 .
    【分析】根据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性质、铁生锈的原理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分析.
    【解答】解:(1)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没有毒,所以能用于充入食品包装袋防腐.
    故答案为:稳定.
    (2)铁粉可延长食品保质期,其原理是因为铁粉可与水、氧气反应.
    故答案为:氧气.
    (3)CaO能与H2O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故答案为:CaO+H2O=Ca(OH)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解答时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然后再根据物质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确定物质的用途.
    14.(2分)回答下列与金属有关的问题。
    (1)超细的铁微粒是一种新型纳米材料,它可以在低温下将CO2分解为碳。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ABD 。
    A.超细铁微粒在反应中可能作催化剂
    B.该反应的另一产物可能是O2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该反应有助于减少CO2的排放
    (2)金属镁能在CO2中燃烧:2Mg+CO22MgO+C,该反应中做还原剂的物质是  镁 。
    【分析】(1)根据超细的铁微粒是一种新型纳米材料,它可以在低温下将CO2分解为碳进行分析;
    (2)根据失氧的是氧化剂,得氧的是还原剂进行分析。
    【解答】解:(1)A、二氧化碳在超细铁微粒的作用下能在低温下分解生成碳,超细铁微粒可能是催化剂,故A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另一种物质可能是氧气,故B正确;
    C、该反应是一种物质参加反应,不可能是化合反应,故C错误;
    D、该反应时二氧化碳分解生成了碳,能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排放,故D正确。故选:ABD。
    (2)失氧的是氧化剂,得氧的是还原剂,镁反应后得氧,属于还原剂。
    故答案为:(1)ABD;
    (2)镁。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能够从题干中获得有用信息,知道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判断方法。
    15.(4分)结合如表给出的NaCl、KNO3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回答有关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1)70℃时,NaCl的溶解度范围是  37.3~38.4 g。
    (2)20℃时,KNO3的溶解度约为31.6g,则在该温度下,将15.8g KNO3溶解在40g水中,若将其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至少需要再加入H2O  10 g。
    (3)将100g KNO3和37g NaCl的混合物放入100g60℃的水中,充分搅拌,再降温到20℃,有大量晶体析出,有同学说无法判断溶液析出晶体情况,原因是缺少  KCl 和  NaNO3 的溶解度数据。
    【分析】(1)根据氯化钠溶解度的变化情况分析;
    (2)根据溶解度的含义分析;
    (3)根据盐溶于水后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分析。
    【解答】解:(1)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故70℃时,NaCl的溶解度范围是:37.3g~38.4g;
    (2)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溶解31.6g硝酸钾恰好饱和,50g水恰好溶解15.8g硝酸钾,故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50g﹣40g=10g;
    (3)将硝酸钾和氯化钠溶于水,由于硝酸钾在水中以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的形式存在,氯化钠在水中以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形式存在,钠离子能与硝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硝酸钠,钾离子能与氯离子结合生成氯化钾,由于缺少氯化钾和硝酸钠的溶解度数据,故无法判断析出的是哪些晶体。
    故答案为:(1)37.3~38.4;
    (2)10;
    (3)KCl;NaNO3。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解决相关的问题。
    16.(3分)同学将镁条和稀硫酸在烧杯混合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质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
    (1)刚开始不产生气体,是稀硫酸和 氧化镁 在发生反应。
    (2)实验结束后,继续分析反应后溶液成分,取少量反应后液体,加入下列物质中的 ABD 即可。
    A.Mg
    B.Mg(OH)2
    C.酚酞溶液
    D.NaOH溶液
    (3)同学们认为,做金属与酸、与盐溶液反应实验前,最好先 打磨 ,才能更快观察到预期现象。
    (4)此镁条中含金属镁单质的质量是 2.4 g。

    【分析】(1)根据镁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镁分析;
    (2)根据硫酸的性质分析判断;
    (3)根据金属的表面常有金属氧化物分析;
    (4)根据氢气的质量可计算出镁单质的质量。
    【解答】解:(1)由于镁易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镁,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镁和水,刚开始不产生气体,是稀硫酸和氧化镁在发生反应。
    (2)由于氧化镁与稀硫酸生成了硫酸镁和水,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镁和氢气,当硫酸恰好反应或不足时溶液的溶质是硫酸镁;当硫酸有剩余时,溶质是硫酸镁和稀硫酸。实验结束后,继续分析反应后溶液成分,主要判断是含有稀硫酸。
    A.由于Mg能与硫酸反应生成了氢气,根据是否有气泡生成可判断是含有稀硫酸;
    B.由于Mg(OH)2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镁和水,根据氢氧化镁是否溶解可判断是否含有稀硫酸;
    C.由于硫酸不能够使酚酞溶液变色,加入酚酞试液必能判断稀硫酸的存在;
    D.由于NaOH溶液能与硫酸镁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镁沉淀,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钠和水,加入氢氧化钠,根据是否生成了沉淀即可判断稀硫酸的存在。
    (3)由于金属的表面常有金属氧化物,同学们认为,做金属与酸、与盐溶液反应实验前,最好先打磨,才能更快观察到预期现象。
    (4)设镁的质量为x
    Mg+H2SO4═MgSO4+H2↑
    24 2
    x 0.2g
    解得:x=2.4g。
    故答案为:(1)氧化镁。
    (2)ABD。
    (3)打磨。
    (4)2.4g。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金属氧化物、金属与酸的反应即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度不大,熟悉酸的性质还是解答本题的基础知识。
    17.(4分)如图,长方形相邻顶点的物质间可发生反应。A、B、C为三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与各自长方形顶点上其他物质的类别不同。A的固体常作制冷剂。

    分析1:A与氢氧化钡溶液发生反应的现象是  生成白色沉淀 。
    分析2:B与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Na2CO3=CaCO3↓+2NaOH 。
    分析3:C的物质类别是  金属单质 ,它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H2SO4=FeSO4+H2↑(符合条件就行) 。
    【分析】A的固体常作制冷剂,且A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也可以与氢氧化钡反应,所以A为二氧化碳;B能与氢氧化钙反应,也能与氢氧化钡反应,所以B可以是盐碳酸钠,C可以与盐酸反应,也可以与硫酸反应,且不能是酸、碱、盐,氧化物,所以C可以是金属单质。
    【解答】解:分析1:A的固体常作制冷剂,且A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也可以与氢氧化钡反应,所以A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水,所以实验现象是:生成白色沉淀;
    分析2:B能与氢氧化钙反应,也能与氢氧化钡反应,所以B可以是碳酸钠,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方程式是:Ca(OH)2+Na2CO3=CaCO3↓+2NaOH;
    分析3:C可以与盐酸反应,也可以与硫酸反应,且不能是酸、碱、盐,氧化物,所以C可以是金属单质,C可以是铁,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所以方程式是:Fe+H2SO4=FeSO4+H2↑.
    故答案为:分析1:生成白色沉淀;
    分析2:Ca(OH)2+Na2CO3=CaCO3↓+2NaOH;
    分析3:金属单质;Fe+H2SO4=FeSO4+H2↑(符合条件就行)。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酸碱盐的化学性质,知道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18.(4分)某氧系茶垢清洁剂主要成分为过碳酸钠(2Na2CO3•3H2O2),兼具有Na2CO3与H2O2的双重性质,热水溶解后,能迅速产生活性气体,快速清洁茶具、咖啡器具上的茶垢与咖啡渍。同学们对该清洁剂展开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I.该茶垢清洁剂中不含酸性物质。
    Ⅱ.碳酸钠在温度约1744℃左右才能分解产生CO2。
    探究过程如下:

    【探究一】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该茶垢清洁剂遇热水产生的无色气体应该为O2,不可能为CO2,理由是  碳酸钠受热分解温度为1744℃,热水的温度达不到 。
    【探究二】溶液A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一:NaOH。
    猜想二: 碳酸钠 。
    猜想三:Na2CO3、NaOH。
    小明认为,观察操作②的现象即可证明猜想一正确。小红认为此说法不正确,理由是  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均显碱性,无法证明是否只含氢氧化钠 。
    【得出结论】通过观察到  滴加适量氯化钙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且溶液变为无色 的现象,证明猜想二是正确的。
    【分析】[探究一]根据H2O2在常温下就可以分解产生氧气,热水的温度显然达不到1744℃进行分析;
    [探究二]根据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均显碱性,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均显碱性,无法证明是否只含氢氧化钠进行分析;
    [得出结论]根据碳酸钠则加入适量氯化钙二者会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显中性的氯化钠进行分析。
    【解答】解:[探究一]因为碳酸钠在温度约1744℃左右方能分解产生CO2,而H2O2在常温下就可以分解产生氧气,热水的温度显然达不到1744℃,所以清洁剂遇热水产生的气体应该为O2,不可能为CO2,故答案为:碳酸钠受热分解温度为1744℃,热水的温度达不到;
    [探究二]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均显碱性,根据过碳酸钠(2Na2CO3•3H2O2)和水的组成并结合猜想一和猜想三可知,猜想二应为:碳酸钠;故答案为:碳酸钠;
    小明认为,观察操作②的现象即可证明猜想一正确。小红认为此说法不正确原因是:滴加酚酞溶液变红,只能证明溶液显碱性,但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均显碱性,无法证明是否只含氢氧化钠,故答案为: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均显碱性,无法证明是否只含氢氧化钠;
    [得出结论]若要证明猜想二正确,需证明只含碳酸钠一种溶质,若只含碳酸钠则加入适量氯化钙二者会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显中性的氯化钠,故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且溶液变为无色,故答案为:滴加适量氯化钙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且溶液变为无色。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等,解题时需注意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均有碱性,若要证明氢氧化钠是否存在需要加入中性的溶液除去碳酸钠再验证。
    19.(5分)为了探究中和反应,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图中甲、乙、丙分别为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中的一种,则通过分析可知试剂丙为其中的  盐酸 溶液。
    (2)实验结束后小明在填写实验报告时,认为最终所得无色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和酚酞,小红看到后提出了不同意见,小红认为实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除氯化钠和酚酞外,还有可能有氯化氢,于是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实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提出猜想】
    猜想1:酚酞、NaCl
    猜想2:酚酞、NaCl、HCl
    【设计实验】实验一:取样,加入足量碳酸钠溶液。实验二:取样,加入足量铁粉。若猜想二正确,则实验一、实验二均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  产生气泡 。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探究证明猜想2成立。
    【问题讨论】
    I.为了防止中和时稀盐酸过量,在滴加稀盐酸操作时应注意  慢慢逐滴加入,边加边搅拌 。
    Ⅱ.下列试剂单独使用也可以探究反应后所得无色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是: BCD (填序号)。
    A.适量硝酸银溶液
    B.适量氢氧化镁固体
    C.适量氢氧化钠溶液
    D.适量氧化铜固体
    Ⅲ.小红为理解盐酸和氢氧化钠两者之间发生反应的微观实质,绘制了如图。请你在右边的圆圈中填入适当的化学用语。

    【分析】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硝酸银和氯化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和硝酸钠,和氯化氢也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和硝酸。
    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解答】解:(1)由图可知,将试剂乙滴入试剂甲中,溶液变红,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试剂甲、试剂乙为氢氧化钠溶液和酚酞溶液,故试剂丙为稀盐酸。
    故答案为:稀盐酸。
    (2)设计实验:若猜想二正确,则溶液中含有HCl,实验一,加入的碳酸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生成CO2气体,实验二,加入的铁粉和盐酸反应生成H2气体,故实验一、实验二均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有气泡产生。
    故答案为:产生气泡。
    问题讨论:I.为了防止中和时稀盐酸过量,在滴加稀盐酸操作时应慢慢逐滴加入,边加边搅拌,使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充分反应。
    故答案为:慢慢逐滴加入,边加边搅拌。
    Ⅱ.A、加入硝酸银溶液,硝酸银和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硝酸银和氯化氢也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故猜想一和猜想二中均产生白色沉淀,无法区分二者,该选项不正确;
    B、氢氧化镁不溶于水,猜想一中,氢氧化镁和氯化钠不反应,氢氧化镁固体不溶解,猜想二中,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氢氧化镁固体溶解,故可以区分二者,该选项正确;
    C、猜想一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立刻变红色,猜想二中由于有HCl,则滴入的氢氧化钠溶液先和HCl反应,反应完HCl后,再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溶液才能变红色,故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区分二者,该选项正确;
    D、氧化铜不溶于水,也不与氯化钠反应,氧化铜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故分别加入氧化铜,猜想一中固体不溶解,猜想二中固体溶解,溶液变蓝色,可以区分二者,该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BCD。
    Ⅲ.从本质上说,酸碱中和反应就是酸中H+和碱中OH﹣反应生成H2O,故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后,溶液中的微粒应该是Na+、Cl﹣、H2O,右边的圆圈中化学符号是。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0.(5分)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制备、净化、干燥、收集和进行实验探究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某化学小组的同学欲利用其进行下列化学实验。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以石灰石和盐酸为原料,在实验室中制备并收集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按照要求设计实验装置,连接仪器。(提示:盐酸中挥发出的少量HCl气体可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吸收)
    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  ADBF (从左到右填写仪器序号字母)。
    ②上述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
    ③用仪器F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时,检验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  瓶口 (选填“瓶口”或“瓶内”),若木条  熄灭 ,则证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2)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并对某种塑料(只含C、H两种元素)试样的组成进行实验分析,所选装置按“A→B1→E→B2→C→碱石灰干燥管”的顺序连接(B1、B2为浓硫酸洗气瓶)。使塑料试样碎屑Wg在充足氧气中充分燃烧,收集有关实验数据。
    ①测得装置B2质量增加ag,则该塑料试样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  W﹣ g(结果用代数式表示)。
    ②测量装置C和碱石灰干燥管的质量变化亦可,此时装置C的作用是  吸收二氧化碳 ,不单测量C质量变化的原因是  碱石灰也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
    【分析】(1)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2)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因此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根据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解答】解:(1)①实验室中制备并收集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需要制取二氧化碳(装置A),然后利用碳酸氢钠溶液除去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装置D),由于二氧化碳会从D装置带出水蒸气,故需要浓硫酸除水(装置B),最后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装置F)。故答案为:ADBF。
    ②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
    ③检验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若木条火焰熄灭,则证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故填:瓶口;熄灭。
    (2)①装置B2为浓硫酸洗气瓶,用于吸收水,故质量增加ag说明生成水的质量是a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水中的氢元素来自塑料(只含C、H两种元素)试样,水中氢元素质量是:ag×=,因此塑料试样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W﹣,故答案为:W﹣;
    ②装置C中装的是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碱石灰也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故测量二者质量变化可以求出二氧化碳质量从而求出碳元素质量,因为碱石灰也可以吸收二氧化碳,若只测C质量变化则会使结果偏小,故答案为:吸收二氧化碳;碱石灰也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的选取与连接顺序,气体净化过程中每一中试剂的作用,难度较大。

    相关试卷

    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化学试卷附参考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化学试卷附参考答案,共8页。

    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Zn—65, 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下列气体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