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天水五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天水五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地理参考答案doc、高一年级地理试卷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参考答案 1.A2.B【分析】1.比较四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可知,A国的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青少年人口比重大,为发展中国家,可能出现人口就业压力较大;D国老年人口比重偏大,故可能会出现劳动力不足状况,故该题选A。 2.读图C国20-40岁男性人口比例明显低于此年龄段的女性人口,按正常出生情况这是不可能的,最可能是近期有战争,使男性年轻人口有所减少;B图中的成年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可能有大批外来的移民迁入,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人口的迁移及其影响因素,四幅图中,图一是年轻型,图四的老年型,图二三是特殊原因造成的人口构成。3.B【详解】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越高,人均资源消耗量越大,则环境人口容量越小,人口的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B符合题意;资源数量越多,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越多,因此资源数量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A不符合题意;地区对外开放程度越高,科技发展水平越高,获得的资源越多,资源利用率越高,则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越多,因此科技发展水平、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C、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 4.D【详解】发达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快,发展水平高,社会养老保障设施健全,同时人们的生育观念较为先进,出生率低,医疗卫生条件发达,死亡率低,所以自然增长率低,故其人口增长模式已经进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故D正确;世界上绝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阶段;非洲以及热带雨林的部分地区和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处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原始型;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故ABC错误,所以该题选D。 5.C6.B7.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流动的特点、人口流动的影响因素、人口流动的影响等,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在题目中渗透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5.图中信息表示2017年、2018年、2019年三年广州、北京、深圳、上海的城市春节黄金周接待人数情况。其中广州的人数远高于其他城市,春运期间人口的主要流动方向是由一线城市流向其他地区,流向一线城市的主要是“反向过年”的父母和孩子,因此“反向过年”最多的城市是广州,C正确,A、B、D错误。6.“反向过年”的出行方向与春运的主流出行方向相反,出行人数较少,避开了出行高峰,实现了错峰出行,①对;“反向过年”的兴起于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没有关系,②错;春节的传统习俗是回家走起访友,“反向过年”与这个传统相反,说明文化观念出现了变化,③对;根据材料信息,一些交通部门对反向票价给出了较大折扣,与返乡相比,交通成本更低,④对。B正确,A、C、D错误。7.“反向过年”只是人口的短期流动,并不能解决农村老龄化问题,A错误;“反向过年”使得部分年轻人可以留在工作城市,坚守工作岗位,能够有效缓解城市春节用工荒,B正确;“反向过年”使得农村人口减少,不利于农村旅游业的发展,C错误;“反向过年”只是人口的短期流动,对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没有作用,因此没有缩小地区之间经济差异的作用,D错误。【点睛】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人口流动是人口在地区之间所作的各种各样短期的、重复的或周期性的运动。根据人口流动的时间,可以把人口流动划分为:①长期人口流动,又称人口迁移。即离开户口登计地在1年以上,在外寄居,而户口仍留在原地。②暂时人口流动。指离开户口登记地1天以上、1年以下,在外寄居或停留,而户口仍在原地。③周期性人口流动。即有规律地定期离开户口登记地和返回户口登记地。④往返性人口流动。一般指早出晚归,不在外过夜的人口流动(如城市职工的上下班等),又称为钟摆式人口流动。 8.D9.D10.D【解析】8.目前美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特点呈现“低出生、低死亡、低自然增长”, 目前美国人口增长模式处于右上图中的d阶段,D正确;A、B、C错误。故选D。9.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国际移民在美国近十年新增人口结构中比例较大,导致大量人口迁往美国的主要因素为经济因素,美国在国际上属于经济发达国家,就业机会多,收入高,创新环境好,因此吸引人口大量迁入。D正确,A、B、C错误。故选D。10.在西方大城市中,一个区域内如果某个种族或某个宗教团体占优势,它的影响或势力范围可能逐步扩展,便会形成种族聚居区。唐人街、黑人区等都属于这一类种族聚居区。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1.B12.C【解析】11.甲、乙、丙、丁四个数据反映的是人口容量,人口容量是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一定环境下某地区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即在不损害生物圈或不耗尽可合理利用的不可更新资源的条件下,各种资源在长期稳定的基础上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科技、消费水平的高低、区域开放程度会影响人口容量的大小,其还是通过影响最根本的资源数量的多少来影响人口容量,所以排除ACD。故本题选择B。12.甲数值是最多能供养的环境人口数量,简单地看作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超过这个人口数,人口就不能正常生存,即偏向于最高人口的涵义。加快矿产资源的生成速度是一种耗尽可合理利用的不可更新的资源的一种方式,是不合理的,①错;反对过度消费,提倡“绿色消费”和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是一种节约资源的方式,可以扩大环境人口数量,②③对;提高社会文化消费水平,会增加资源的消耗,势必会降低最大环境人口容量,④错。故本题选择C。 13.B14.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及影响因素13.本题考查影消费水平与最适人口容量之间的关系,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由温饱型消费—小康型消费—富裕型消费,随着消费水平的增加,最适宜额人口数量逐渐减少,说明二者成负相关的关系,故选B。14.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的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受到资源因素、科学技术因素、综合生活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可见环境人口容量的确定性是相对的,不确定性是绝对的,D正确、B项错误;中国的人口合理容量是16亿人和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是13亿人,缺乏衡量标准,A、C错;故选D【点睛】1、环境人口容量与合理人口容量的关系:环境人口容量大于合理人口容量2、环境人口容量影响因素:自然资源、科技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以及消费水平等。 15.C16.B【分析】本题考查世界不同国家城市化规程以及读图分析能力。15.据图曲线特点分析可知,英国城市人口比重1950年后出现明显降低,其他国家城市化人口比重都呈增加趋势,说明英国出现明显逆城市化。故选C。16.据图可知,五个国家中,巴西国家自1950年后城市人口比重曲线斜率最大,说明城市化速度最快,即城市化进程最快。故选B。【点睛】逆城市化是人口从大城市和主要的大都市区,向小的都市区、小城镇甚至非城市区迁移的分散化过程。主要原因是城市居民对生活环境自然化倾向的追求、大城市工业向外寻找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以及交通和信息技术的发达。17.D【解析】【详解】城市化的三大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其中城市人口比重是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8.C19.D20.A【解析】18.从图中甲、乙、丙在六边形中位置分析,甲城市服务范围最小,城市等级最低,服务级别最低;乙城市服务范围最大,城市等级最高,服务级别最高;城市的等级由高到低为:乙丙甲,它们提供的服务的等级也应由高到低。选项中早点铺是最低级的服务等级,应与甲的城市等级相对应。只有C项符合,ABD错误。故选C。19.中心地的等级越高,城市级别越高,则中心地的中心地的数目越少,相互间的距离越远,服务职能的种类越多,服务的范围越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20.注意题目要求是各级城市的服务范围的关系,从图中观察,高级中心地包容低级中心地,高级服务范围覆盖低级服务范围,城市服务范围在空间上相互交错,层层嵌套。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1.B22.D【分析】21.上海人口多,城市对蔬菜、奶、禽蛋、肉类的市场需求大,所以上海市郊区建设蔬菜、奶、禽蛋、肉类生产基地以满足城市市场需求,B正确;并不是利用城市自来水灌溉,A错;气候、土壤、生产技术水平等均不是上海郊区建设蔬菜、奶、禽蛋、肉类生产基地的主要依据,CD错。故选B。22.注意关键信息“其产品供应的范围相当广泛”。蔬菜属于生鲜作物,易变质,之所以能供应相对广泛的范围,原因在于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使其销售范围大大扩大,市场扩大,促进了这种农业基地的形成,D正确;自然条件的改造和改良、劳动力素质的不断提高、对作物生长季节的调整等均对这种农业基地的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与“其产品供应的范围相当广泛”这一关键信息无明显对应关系,不是这种农业基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故选D。【点睛】在城市郊区,受城市市场需求的影响,多发展花卉、蔬菜、蛋禽、乳制品等农产品,一方面,这些农产品易变质,不易长距离运输;另一方面,城市郊区土地面积有限,发展该类城郊农业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价值。 23.A24.A【分析】23.图中显示,该农场小麦种植和绵羊饲养并重,即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因此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属于现代混合农业,A正确;传统谷物农业和季风水田农业以相对单一的种植业为主,与图中信息不符,游牧业以单一的畜牧业为主,与图中信息不符,BCD错误。故选A。24.图中显示,当地土地划分为小麦地、放牧地、休耕地,它们之间经常轮换,有利于土地休养生息,利于土壤肥力保持,①正确;表中信息表明,该农场的农事活动繁忙期错开,有利于合理利用农时,②正确;该农场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价格调整小麦地、放牧地、休耕地的比例分配,因此对市场适应性强,③正确;该农场一般机械化水平高,劳动力投入量不大,④错误。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点睛】混合型农业:种植业与畜牧业并重的农业生产类型。欧美发达国家常常采取谷物与牧草轮作的方式。此类农业往往具有良性的农业生态,可以合理的安排农事,对市场适应性强。25.A【详解】价高时生猪供应增加,肉价随之下降,随后母猪过剩被淘汰,生猪供应随之减少,猪肉价格上涨。这表明市场最终影响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A正确;材料并无信息体现政策对猪肉生产的影响,B错;材料信息与气候、地形等无关,CD错。故选A。【点睛】 26.A27.B28.B【分析】26.图中农业生产包括水产养殖,水稻、蔬菜种植,林业(竹林)等三种农业生产类型,应为混合农业,A正确、B错误;水稻种植业属于自给型农业,C错误;浙江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因此没有热带种植园农业,D错误。故选A。27.立体农业指地势起伏的高海拔山地、高原地区,农、林、牧业等随自然条件的垂直地带分异,按一定规律由低到高相应呈现多层性、多级利用的垂直变化和立体生产布局特点的一种农业。因此图中立体农业景观的主导因素是地形。故选B。28.茶树生长区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壤多为酸性红壤,而苹果为温带水果,因此A错误;竹林生长在山地陡坡,不适合修筑梯田,C错误;排干鱼塘后变塘为稻田,不利于增加当地居民收入和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D错误。修筑通往稻田的机耕道,便于水稻栽培过程中使用现代化农业机械,B正确。故选B。【点睛】混合农业是种植业和畜牧业相互结合、兼而有之的综合性农业。 29.B30.A【分析】29.读图可知,图中①为玉米带,②为春小麦区,③为冬小麦区,三地均为商品购物农业地域类型,商品率高,故选B。30.读图可知,图中阴影区位于美国中央大平原地区,夏季高温,冬季寒冷,尤其是北部春小麦区,A错但符合题意。美国商品购物农业分布区,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平原地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美国的农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市场广阔,美国有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产品运输便利,BCD对但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美国中央大平原地区,雨热同期,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地广人稀,适宜发展商品购物农业,其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是典型特征,美国是世界最大的谷物生产国和出口国。 31.D32.A【分析】31.从图中看,该地是南美洲的潘帕斯草原,发展了著名的大牧场放牧业。该地区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西部草原植被为主,降水不多,河网密度不大,水源条件不具有优势,A不符合题意;读图可知,当地纬度在34°附近,属于亚热带和温带地区,不具有全年高温、降水量大的气候优势,B不符合题意;当地以平原和低缓高原为主,海拔不高,光照资源对放牧业影响不大,C不符合题意;当地主要位于潘帕斯草原,天然草场面积大,是当地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的主要自然优势,D符合题意。故选D。32.改善交通条件,能使牛肉外运,从而扩大市场,①符合题意;牛肉属鲜活产品,易腐烂变质,因此提高保鲜技术水平可以使产品进行长距离运输,扩大市场,②符合题意;种植优质牧草和防治牛病,培育良种牛可以提高牛肉的质量,但不能直接扩大市场规模,③、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点睛】阿根廷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的主要措施:(1)培育良种牛,阿根廷人加强了对良种牛的培育和牛群病害的研究,并在这一领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2)改善交通运输条件,修通了横穿潘帕斯草原的大铁路,大牧场的肉牛可以很方便的运往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屠宰加工,再装船运往国外。(3)开辟水源,在草原上打了很多机井,以保证牧草的正常生长以及提供牛群和人们的饮用水。(4)种植饲料,种植一些饲料作物或牧草,以补充放牧时天然牧草的不足。 33.A34.B【分析】33.由图可知,近郊区人口由399万增长到1063万,增长速度最快,A正确;城市中心区人口仅减少了14万人,而近郊区和远郊区人口增长幅度远远大于这一数值,B错误;人口迁出人员所从事产业有可能是第二产业,也有可能是第三产业,C错误;2000年以来北京的人口增多,但是随着多项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环境质量并没有不断恶化,D错误。故选A。34.由材料可知,“北京在城市化率不断提高的同时,伴随着近几年河北雄安新区的设立及市级行政中心迁至城市副中心一通州,已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北京逆城市化的主导因素是雄安新区的设立及市级行政中心迁至城市副中心一通州,为政府政策因素,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逆城市化现象的表现及原因表现:第一,城市人口向郊区移动,城郊差别减小;第二,城市人口减少,城市规模缩小;第三,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下降。原因:城市的环境污染相对严重,用地紧张,房价较高,交通拥挤等原因是逆城市化的主要推力;而小城镇和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35.B【详解】中心地理论表明,中心地(城市)等级越高,所需门槛人口越多,因此服务范围越广,在一定区域内能容纳的高等级城市数量就越少,反之,城市等级越低,服务范围越小,在一定区域内能容纳的低等级城市数目越多。由此判断,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 36.D37.B【分析】36.根据图中城市化水平的变化可知,1950~1960年,城市化速度变快,A错。1960~1970年, 城市化水平较低,B错。1970~1980年,城市化速度慢,水平变化不大,C错。1980-2010年 ,我国城市化进程较快,D对。故选D。37.城市化过快会导致交通拥堵、噪声污染、住房紧张等问题,其中只有大气污染属于环境问题,故选B。【点睛】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对土地的影响:耕地减少,土地质量下降。②对生物的影响:栖息地改变,生物多样性减少。③对水的影响:影响水循环,水质下降。④对气候的影响:影响气温、降水、日照、风向、风速、产生’热岛”、“雨 岛”现象。⑤产生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噪声等环境污染问题。 38.D39.A【分析】38.读图可知,甲位于城市中心,占地面积较小,交通最便利,应为商业区;乙位于城市中心区周围,面积所占比例较大,应为住宅区;丙处位于郊外,且位于对外交通线附近,交通比较便利,应为工业区。因此,图中甲、乙、丙对应的功能区依次是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D正确,A、B、C错误。故选D。39.高级居住区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图中①地位于城市的外缘,临近风景区,位于河流上游,环境优美,且有交通线经过,交通便利,因此①处适合修建高级居住区,A符合题意;图中②处与①处相比,离风景区较远,离工业区较近,不是修建高级居住区最理想的地区,排除B;图中③临近工业区,环境质量较差,不适宜修建高级居住区,排除C;图中④地位于城区河流下游,水质较差,环境质量不如①处,因此不是修建高级居住区的理想之地,排除D。故选A。【点睛】城市主要功能区的分布特征:商业区——面积较小,多集中在城市中心、主干道两侧、街角路口处。住宅区——面积广,多位于工业用地与商业用地之间。工业区——多分布在城市外缘,处于对外交通干线附近。40.A【详解】按照我国划分标准,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的城市为小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上100万以下的城市为中等城市,城区常住人口 1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集镇一般是指建制市镇以外的地方商业中心,无人口标准,可算最小的城镇。由此可知,城市是由小到大排列的是集镇、小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A正确;聚落按性质和规模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城市和乡村为并列的关系,乡村不属于城市,因此B、D错误;特大城市、大城市、小城市、集镇,这个排列顺序是从大到小,不符合题意,C错误。故选A。【点睛】 41.a b 商业 工业 商业区 交通便利,接近最大的消费人群 工业区 住宅区 距离市中心远近 交通便捷程度 【解析】【分析】本题用三维空间图定量地表示了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与地租水平、市中心距离的相互关系。考查学生对城市功能分区及其内涵的理解。在市场经济影响下,商业活动具有支付高地租的能力,商业区往往占据市中心和交通通达性好的地区,因此图中a曲线表示商业活动的支付地租能力。随着住宅区、工业区支付地租能力的减弱,从城市中心向外,地租呈下降趋势,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等功能区呈现图中的分布情况。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多种功能区分布的主要原因。【详解】(1)商业在市中心支付地租能力最高,其次是住宅,最小的是工业。故表示商业付租能力的曲线是a,表示住宅付租能力的曲线是b。(2)商业要求有广阔的市场,便利的交通,距市中心远近对商业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住宅,最小的是工业。(3)OA区间距离市中心近,可接近最大的消费人群,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因此OA最有可能是商业区;BC距离市中心最远,地价最低,最可能是工业区;AB介于OA和BC之间,最可能是住宅区。(4)根据所学知识,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是距离市中心远近和交通便捷程度。【点睛】本题难度较低,解题的关键是能够理解付租能力曲线示意图,并掌握城市功能分区的特点。曲线的斜率越大说明该功能区受距离市中心远近的影响越大。42.季风水田农业 水旱 大 低 人口 小麦 玉米 生产规模大 机械化程度高 商品率高 【解析】【详解】(1)由图可知,甲主要分布在东亚、南亚的季风气候区,农业地域类型是季风水田农业。由于季风的不稳定性,该农业地域类型容易受到水旱灾害的影响。该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农作物水稻需水量大,故该类农业的水利工程量大,由于分布区内的人口众多,产出的产品多用于人口消耗,农业的商品率较低。(2)根据图示可知,乙分布在美国中央大平原的北部,其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商品谷物农业,其代表性的农作物是小麦和玉米。该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一般为家庭农场经营。【点睛】1、季风水田农业(1)分布:绝大部分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美国密西西比河下游采用旱地直播技术。(2)亚洲发展季风水田农业的条件:水稻种植业生产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需要大量劳动力,这里劳动力丰富;水稻单位面积产量高,这里人口密集,人均耕地少,可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水稻在这里种植历史悠久,稻米是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粮。(3)季风水田农业特点:①小农经营(人均耕地少---人多地少)②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 精耕细作,生产规模小,属自给农业)③水利工程量大( 灌溉是水稻生产的基础,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④机械化水平较低;(日本除外)⑤科技水平低。(4)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条件(区位条件):①自然: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平坦的地形,充足的灌溉水源,肥沃的水稻土。②社会经济:人多地少,劳动力充足,喜食大米2、商品谷物农业(1)种植作物:小麦、玉米(2)分布: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我国的东北、西北国营农场。(3)基本特征(以美国商品谷物农业为例)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专业化、区域化经营,商品率高。(4)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区位条件):①自然条件优越:中部平原地势平坦广阔;土壤深厚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夏季潮湿。②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③市场广阔 ④交通便利:便利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的航运及公路、铁路。 ⑤科技水平高。 ⑥高度发达的工业:为农业提供机械、电力、化肥、农药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东莞光明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南充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1页。
这是一份2020泸县五中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示褶曲中,岩层的新老关系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