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年高三毕业班语文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新高考版)
专题20 诗歌鉴赏之语言-2022年高三毕业班语文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新高考版)
展开这是一份专题20 诗歌鉴赏之语言-2022年高三毕业班语文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新高考版),文件包含专题20诗歌鉴赏之语言-2022年高三毕业班语文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新高考版解析版docx、专题20诗歌鉴赏之语言-2022年高三毕业班语文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新高考版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目录TOC \ "1-3" \h \u
\l "_Tc5302" 常考点01 炼字1
\l "_Tc19706" 常考点02 诗句含义3
\l "_Tc32377" 常考点03 赏析诗句4
\l "_Tc32377" 常考点04 风格6
\l "_Tc30106" 拓展常考点 诗歌鉴赏之语言9
常考点归纳
常考点01 炼字
【典例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独不见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①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②!
[注]①丹凤城:指长安。②流黄:黄紫色相间的丝织品,此指帷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借用乐府古题“独不见”。郭茂倩解题云:“独不见,伤思而不得见也。”这恰如李白诗言:“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B.首联中开头两句“郁金堂”、“玳瑁梁”描绘女主人公的闺房之美,通过正面衬托抒写了女主人公“思而不得见”的愁肠。
C.颈联承接颔联中的苦苦相“忆”,思妇在京城苦苦思忆丈夫,哪曾想夫婿音讯断绝,思妇在京城满怀担忧,惴惴不安。
D.尾联构思新颖,先写主人公愁苦至极的内心独白,再写其不胜愁苦而迁怒于明月,意境较前人开拓一步,增添了抒情色彩。
2.“九月寒砧催木叶”一句中“木叶”一词能否换成“树叶”?为什么?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技巧点拨】
炼字一般是要求分析“诗眼”,诗歌的“诗眼”即为诗歌的关键所在,基本上有两种类型,炼字有两种类型:统摄全篇,或者一字传神。
统摄全篇型,要结合全诗,逐联(句)解说诗眼的体现,诗句解说要扣紧诗眼。充分体现诗眼“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
一字传神型,则重在透过诗眼,分析诗歌旨意,传达作者情感。字句的解说要具体,要联系描写情境、上下文意、诗作标题、作者情感等方面加以理解。
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炼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一般都有炼意的内容,如是写景的诗句往往有炼境的成分,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的作用,如转折、过渡、诗眼等,炼手法主要是修辞和表现手法。
答题可按以下步骤操作:
第一步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词类活用) (释含义)
第二步 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该字放入到句中描述景象(描景象)
第三步 分析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情与景的关系,及写景方法)(明手法)
第四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情境/表感情/谈效果)
【变式演练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雪晚晴出西村
范浚
步屐寻春犯雪泥,村南村北鹁鸠啼。
堕梅残白犹明树,着柳暗黄初映堤。
风景快晴云擘絮,江天未暮日悬规。
最怜碧涨侵沙尾,更傍横桥一杖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工于炼字,一个“犯”字从侧面写出道路难行,突出了诗人寻春之不易。
B.颔联与“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一样都蕴含着诗人对自然界新旧交替的感悟。
C.颈联上句写天快放晴之时白云如絮,下句写天放晴后落日如规,极富画面感
D.尾联着眼于近景,用“最怜”二字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对初春美景的喜爱之情。
2.你认为这首诗中哪个词语能够统领全篇?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常考点02 诗句含义
【典例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感怀
刘长卿
秋风落叶正堪悲,黄菊残花欲待谁。
水近偏逢寒气早,山深常见日光迟。
愁中卜命看周易,梦里招魂读楚词。
自笑不如湘浦雁,飞来即是北归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颔联中“偏逢”“常见”表现了诗人因时光易逝而不能建功立业的怨愤之情。
B.颈联出句写诗人愁苦时翻看易经,给自己占上一卦,以安慰愁苦的心灵。
C.颈联虚实结合,对句以虚幻的梦境来表现诗人的愁苦之深,是为虚写。
D.尾联运用对比手法,诗人自嘲自己还不如湘浦雁,进一步突出其命运的悲惨。
2.诗歌首联有哪些作用?请简要概括。
【技巧点拨】
分析诗句含义的能力。答题时一般先简单的翻译或描述诗句的内容,然后抓住诗句中的重点词语概括诗句的内容,如是景物描写概括特征,最后结合诗句中的词语、手法和注释等内容分析诗句表达的情感。
分析诗句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诗句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作用,分析时注意诗句的位置,开头主要是统领全诗,奠定情感基调,和标题、结尾相照应,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等;中间主要是承上启下;结尾主要是照应标题、开头和卒章显志等。
【变式演练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少年行
雍陶(注)
不倚军功有侠名,可怜球猎少年情。
戴铃健鹘随声下,撼珮骄骢弄影行。
觅匠重装燕客剑,对人新按越姬筝。
岂知儒者心偏苦,吟向秋风白发生。
(注)雍陶(805—?)。字国钧,成都人。出身贫寒。文宗大和八年(834)登进士第,曾任侍御史、国子毛诗博士、简州刺史,世称雍简州。后辞官闲居,养病傲世。不知所终。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开篇描绘了一位不依仗军功却重侠名、纵情于蹴鞠的少年行猎者的形象。
B.诗人通过侧面描写的方式,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出了"少年"矫健的身姿。
C.诗歌围绕“少年”逐层精细描写,刻画这个英武洒脱、尚义高志的丰满形象。
D.诗中的“少年”可能是诗人想象虚构出来的人物,以此折射自己的生活理想。
2.诗的最后两句有什么含意?怎样理解它和前六句的关系?请简要分析。
常考点03 赏析诗句
【典例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尽
韩偓①
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
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②含雨入孤村。
人闲易有芳时恨,地迥难招自古魂。
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
(注)①韩偓,晚唐五代诗人。晚唐时曾任翰林学士,后被贬出朝,唐亡后流寓各地,此诗即作于寓居南安时。②断云:片片云朵。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醉酒,反复渲染一个“醉”字,突出诗人悼惜春光的哀痛心情。
B.颈联由春归引起空度年华之恨和孤独寂寞之苦。
C.尾联春天已逝去,美景已不再,但流莺仍在,所以诗人清晨还会来到西园。
D.全诗有叙述,有描写,有议论,扣住“春尽”,层层深入抒发情感。
2.本诗颔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技巧点拨】
(一)赏析诗句四技巧
1.弄懂表层含意
这是从句子的内容、情感方面出发的,也是赏析句子的前提。回答此类问题时,要着眼全篇,不能孤立地评析某一诗句。
2.把握句式特点
类型 特点
倒装句 有种错位的美
互文句 有种开合的美
对仗句 有种整饬的美
炼字句 有种凝练的美
3.关注表达技巧
有的运用修辞手法,有的运用表现手法。一般而言,高考选取的句子,都是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鉴赏时要看出其在表达上的特别之处。
4.注意句子位置
注意从句子的位置出发,把它放在全诗整体的框架内,做到句不离篇。句子在诗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甚至手法都有所不同。
首句 点题、开篇、奠定感情基调
中间句 转折文意、承上启下
尾句 或卒章显志,或另辟新境,或含蓄隽永(以景结情句)
(二)解题步骤
1、解读内涵:结合诗句的语境概括诗句的内容
2、抓住特点:抓住诗句写法或内容上突出的一点简析
3、点出情境:点出该句营造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4、整合答案:按照要求整合答案,然后细心检查
【变式演练1】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
孙光宪
蓼岸①风多橘柚香,江边一望楚天长。片帆烟际闪孤光。
目送征鸿②飞杳杳③,思随流水去茫茫。兰红波碧忆潇湘。
①蓼岸:开满蓼花的江岸。②征鸿:远飞的大雁。③杳杳:深远貌。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是写诗人送别亲人时,在江岸上看到的蓼花盛开,传来阵阵桔柚的芳馨。
B.第二句“一望”二字,颇能传神,抒发了诗人站在江边眺望时内心喜悦的心情。
C.过片两句,上句是写目送,下句是写心随,构思新颖巧妙,对仗工整,意境深远。
D.结句似深情目送远帆时的默默祝愿,与首句首尾呼应,写出了潇湘美景,饱含深情。
2.“片帆烟际闪孤光”一句是千古名句,历来为人欣赏。请你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的赏析。
常考点04 风格
【典例1】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双调)折桂令 卢沟晓月
(元)鲜于必仁
出都门鞭影摇红,山色空濛,林景玲珑。桥俯危波,车通远塞,栏倚长空。
起宿霭千寻卧龙,掣流云万丈垂虹。路杳疏钟,似蚁行人,如步蟾宫。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写在拂晓的霞光中摇动马鞭,驱马驶出京都城门,山色迷茫,景色秀丽,心情愉悦轻松。
B.上片后三句勾勒卢沟桥的特点,言其险、喻其阔、显其高,句式整齐,层次分明,极为准确生动。
C.作品绘难写之景于笔端,多次点出“月”,传神地勾画出“卢沟晓月”的特点,意象已足,意境撩人。
D.作者紧紧抓住“晓”、“桥”来写,并使用了合璧对、鼎足对等巧体,摹景状物颇尽描写形容之妙。
2.后人评价此曲,称其“飘逸”,请结合诗句,从内容和手法角度加以赏析。
【技巧点拨】
(一)语言特色类――主要是对诗歌语言风格的概括,主要有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
1.平淡。
具有平淡风格的诗歌,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之中蕴含着深意。如陶渊明《饮酒》第五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有人评述陶渊明的诗“平淡而思致。”
2.工丽。
具有工丽风格的诗歌,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如杜甫《观山水图》中的“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辞藻华丽,对仗工整,并在每句开头用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3.直率。
具有直率风格的诗词,则毫不隐晦,毫不修饰,依照情感的原样子直接写出。如《诗经•硕鼠》中的“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的诗句,直斥统治者的不劳而获和无情压榨。
4.委婉(含蓄)。
具有委婉风格的诗歌,抒情或叙事,不直接写出,而通过写与本意无关的事物,或者通过对比而委婉地表达内心的情感。如李商隐《夜雨寄北》,诗的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自然。
自然,指诗词不留雕琢的痕迹,不使人感到做作。李白曾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说明自然的风格。如李白《古朗月行》中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写出了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不加雕饰,生动自然。
6.清幽。
清静而又幽深,表面看似平淡自然,细细体味却意味深远。如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前两句用不见人影而闻人声的情景,烘托出山的空寂清冷,后两句用夕阳返照之光映着林中的青苔,进一步渲染了山的特点,给人一种无比清幽的美感。
7.雄奇。
具有雄奇风格的诗歌,气势雄伟,立意奇特。如李贺《梦天》中的“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意思是说九州小得像九个烟点,大海小得像杯中之水。
8.奔放。
奔放指直率而有气势。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句,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于一体,凸现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
9.悲慨。
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具有这种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歌以苍茫原野为背景,勾勒出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苍凉悲壮,慷慨激昂。
10.洗练。
这种风格的作品在语言表达上是通过千锤百炼而达到质朴、省净、流畅、圆润洒脱、意韵无极的境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首绝句精巧的构思和深婉的情趣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天然浑成,语言上,“连”与“入”相携,织出一幅烟雨迷蒙的愁网,并以“孤”为动力,把人进一步推进萦怀的离情之中,加之冰心玉壶的绝妙比喻,作者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脱然而出。语近俗白却字字枝根相连,不可分割,匠意极深而不见斧凿。
11.沉郁。
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这些是形成这一风格的主要因素。如杜甫《登高》就是这种风格的代表作。全诗意境深远,语调沉郁悲凉,借暮秋的江天萧瑟之景,抒写颠沛流离、老病孤愁的暮年情怀。既包蕴着诗人客里悲秋的无限心事,又表达了对国事的忧思。
12.清新。
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清新一般是用在写景诗中,一般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清新之风常见于以下一些人诗中。一是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陶潜的诗特点主要在平淡,有时候也不乏清新,而王维,孟浩然的诗则相对比较清新。
(二)语言特色类――在诗歌解答中经常套用的关于语言的术语。
1.行云流水:结构、语言自然流畅。
2.形神兼备:语言、结构等形式与内容主旨都无可挑剔。
3.简洁 洗炼(练):语言简练利落。
4.浅显 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修饰。
5.平淡无奇 质朴清新 淡雅
6.词藻华丽 明快:明白通畅。
7.沉郁顿挫 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
8.雄健 雄浑:雄壮、强健、浑厚。
9.诗情画意:即诗歌本身富于感情,读者在阅读诗歌时如入画境。
10.富有哲理:也称理趣,即诗歌中包含着某种人生或社会的哲理,使读者有所领悟。这种哲理或存于诗歌的某一联中,一般为最后一联,如王之涣《登鹳鹊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或整首诗都在说理,一般见于宋以后诗歌中,如苏轼的一首《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此诗虽只是两问,实是苏轼巧妙地回答了琴与指的辩证关系。
11.淋漓尽致:指诗歌写得详尽透彻,或对某些东西暴露的彻底。
【变式演练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①
欧阳修②
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注]①维扬,即扬州。②庆历八年(1048年),欧阳修任扬州太守,在扬州城西北五里的大明寺西侧蜀冈中峰上,修建了一座平山堂,壮丽为淮南第一,上据蜀冈,下临江南数百里。仁宗嘉佑元年(1056年),欧阳修为他的朋友刘原甫(名敞)饯行,在告别宴会上,作了这首《朝中措》。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平山阑槛倚晴空”一句写得气势磅礴,使人感到平山堂凌空矗立。“山色有无中”借用王维诗句,写登平山堂远望江南,可欣赏到美妙的远近山色,自然贴切。
B.杨柳本寄寓离愁别恨,“手种”“别来”二词,看似寻常,实则深化了感情的表达,凄婉感伤,深情萦怀。
C.“挥毫万字,一饮千钟”两句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个气度豪迈、才华横溢的“文章太守”的形象。
D.上片追忆昔日生活,从平山堂写到堂前垂柳;下片勉人劝己,从被送者写到送者,一气呵成,抒写人生感慨。
2.本词一改作者深情婉曲的词风,开豪放之词的先路,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拓展常考点 诗歌鉴赏之语言
一、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1-2题。
浣溪沙•新年夜坐
(清)万树
猿和风声落槛边,鼠窥人影过灯前。乱书翻尽不成眠。
夜夜夜深愁永夜,年年年节惜华年。可堪身滞海南天。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落”把看不见的声音化成具体可感的东西,风和猿声两意象叠加在一起,倍增新年独坐的凄凉。
B.“窥”“过”灯前,写出了鼠的无惧词人,颇有它乃此间主人的感觉,益发表现出词人客居外乡之感。
C.“乱书翻尽”是细节描写,表现的是词人对思乡不得归而失眠的无奈之情。
D.“堪”,忍受之意,可堪,就是可以忍受;“海南天”,写出了身处极远之地,词人身处外乡,但仍能忍受。
2.古诗词中叠音词使用频率很高,本词中的“夜夜夜深愁永夜,年年年节惜华年”中三“夜”与三“年”重叠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3-4题。
归朝欢·题晋臣敷文积翠岩①
辛弃疾
我笑共工缘底怒②,触断峨峨天一柱。补天又笑女娲忙,却将此石投闲处。野烟荒草路,先生拄杖来看汝。倚苍苔,摩挲试问:千古几风雨?
长被儿童敲火苦,时有牛羊磨角去。霍然千丈翠岩屏,锵然一滴甘泉乳。结亭三四五,会相暖热携歌舞。细思量:古来寒士,不遇有时遇。
[注] ①赵不遇,辛弃疾的朋友,字晋臣,曾为敷文阁学士。此时与辛弃疾均去职赋闲。②缘底,为什么。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起笔迭用两则神话传说,把积翠岩想象为折断的天柱、补天的神石。
B.词人不辞辛苦,拄杖来到积翠岩,只是为了尽情欣赏积翠岩秀美的风光。
C.牧童击石取火,牛羊以石磨角,积翠岩不幸流落山谷中,却仍有其功用。
D.词人于积翠岩结亭会友,心生感慨,与杜甫“大庇天下寒士”的情怀近似。
4.“古来寒士,不遇有时遇”两句意蕴丰富,请结合全词分析。
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5-6题。
宿王昌龄隐居
常建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注)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注)药:芍药。
5.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写了王昌龄隐居之处的环境,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从侧面体现了王昌龄的清高。
B.颔联中的“犹为君”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有情,使环境于清幽静谧中又增添了一份温馨。
C.第七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要辞去俗务、归隐山林的愿望,同时还暗含着对王昌龄隐居生活的赞赏和羡慕。
D.本诗语言朴素自然,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对隐逸环境的赞美,同时也暗含着对仕途的失落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6.请简要赏析本诗的颈联。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
梅花落①
鲍照〔南北朝〕
中庭多杂树,偏为梅咨嗟。
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
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
注:①《梅花落》汉乐府二十八横吹曲之一。鲍照沿用乐府旧题,创作了这首前所未见的杂言诗。鲍照,字明远,南朝宋文学家,家世贫贱,在宦途上饱受压抑。此诗创作于其仕宦期间。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两句,直抒己见,表达了对梅的赞美。“杂树”和“梅”含有象征意义。
B.第三句起过渡作用,引出下文。问的主语是诗人,所问之“独”甚为精妙,紧扣上文“偏”字,将问题直逼到世人面前。
C.四五句中,诗人很爽快的回答了赞美梅的理由,是因为它能在寒霜中开花,在寒露中结果实。
D.尾句霜质一词,本指梅花的抗寒能力,借喻抵抗艰难恶劣环境的本质。
8.明代文学家陆时雍曾评价鲍照“明远才力标举,凌厉当年”,请结合本诗加以分析。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21 诗歌鉴赏之形象-2022年高三毕业班语文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课标全国版)(解析版),共16页。
这是一份专题23 写作-2022年高三毕业班语文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新高考版),文件包含专题23写作-2022年高三毕业班语文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新高考版解析版docx、专题23写作-2022年高三毕业班语文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新高考版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21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2022年高三毕业班语文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新高考版),文件包含专题21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2022年高三毕业班语文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新高考版解析版docx、专题21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2022年高三毕业班语文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新高考版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