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专题02:现代文阅读 Ⅰ(2)-2022年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限时专题训练宝鉴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教师
      专题02:现代文阅读 Ⅰ(2)-2022年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限时专题训练宝鉴(教师版).docx
    • 学生
      专题02:现代文阅读 Ⅰ(2)-2022年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限时专题训练宝鉴(学生版).docx
    专题02:现代文阅读 Ⅰ(2)-2022年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限时专题训练宝鉴(教师版)第1页
    专题02:现代文阅读 Ⅰ(2)-2022年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限时专题训练宝鉴(教师版)第2页
    专题02:现代文阅读 Ⅰ(2)-2022年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限时专题训练宝鉴(教师版)第3页
    专题02:现代文阅读 Ⅰ(2)-2022年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限时专题训练宝鉴(学生版)第1页
    专题02:现代文阅读 Ⅰ(2)-2022年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限时专题训练宝鉴(学生版)第2页
    专题02:现代文阅读 Ⅰ(2)-2022年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限时专题训练宝鉴(学生版)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02:现代文阅读 Ⅰ(2)-2022年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限时专题训练宝鉴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2:现代文阅读 Ⅰ(2)-2022年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限时专题训练宝鉴,文件包含专题02现代文阅读Ⅰ2-2022年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限时专题训练宝鉴教师版docx、专题02现代文阅读Ⅰ2-2022年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限时专题训练宝鉴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以1946年温泉屯(小说中叫“暖水屯”)第一次土地改革为主要内容,深刻而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农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巨大变革。这部小说不仅是丁玲创作生涯的里程碑、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收获,也是第一部获得国际声誉的中国革命文学作品。更重要的,它还是一本镌刻在普通人的心里、写在历史和大地上的作品。
    丁玲在投身革命、投身文学的过程中,始终有一种身心融入的热情。这种热情也是丁玲作为一个革命者和文学家的魅力所在。
    丁玲在参加土改工作队时,主要的工作方式是与人“聊天”。她练就了一套“与什么人都能聊到一块儿去”的本事。据与其共同参与土改工作队的丈夫陈明回忆,在丁玲领导和参与宋村土改时,她“工作做得很深入,走张家,进李家,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对那些被认为落后的群众,总是她去做工作……分浮财时,她比那些当地的干部还要熟悉当地的情况,谁家有几口人,有多少地,谁家有多少房子,质量怎么样,她都一清二楚,能做到公平合理,所以她在宋村的人缘非常好”。
    在创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之前,丁玲与冯雪峰通信,讨论了“平静”和“热情”的问题。丁玲是在一种平静下蕴含着热情的状态中,“沉着、坚毅而又深广明快地”投入土改工作和文学创作中去的。“热情”是驱动丁玲穿透不同年龄、经历和背景,和众人达成共情的基本动力。正是以她和不同人物的对话、理解和共情为基础,一个个鲜活人物贯穿起来的人物画廊和作家对每个人物命运的关注,构成了《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重要特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结束在中秋节。书中,工作队离开暖水屯,渡过桑干河,进入县城,“一轮明月在他们后边升起,他们回首望着那月亮,望着那月亮下边的村庄,那是他们住过二十多天的暖水屯,他们这时在做什么呢?在欢庆着中秋,欢庆着翻身的佳节吧!”这一幕也是丁玲现实中的经历。丁玲曾回忆起土改后的一天:当她傍晚时分走在温泉屯的街上,听到各家各户为欢庆佳节,在砧板上剁饺子馅的声音发出美妙合奏时,幸福感油然而生。这份感动,丁玲以文学的方式将其记录在作品中。
    几年前,我实地走访了温泉屯。成片的葡萄园看起来安静祥和,著名的“槐抱榆”树下,人们下棋,聊天,玩耍,充满生机。在丁玲纪念馆中,有一个展室专门陈列了小说中人物原型的照片及介绍。小说中的人物一一浮现,坚定的张裕民(现实原型曹永明)、年轻而又有冲劲的程仁(现实原型韩义)、沉稳的赵德禄(现实原型赵全禄)、略显文弱的李子俊(现实原型李仲祥)……
    在村中行走,与不同年龄的村民交谈,在丁玲纪念馆中浏览,手捧一卷小说阅读,你会惊叹一部小说与一个村庄竟有如此亲密的关系,你会感慨:一部小说,除了可以写在纸上,还可以如此生动地刻在大地上,印在普通人的心中。
    (摘编自何吉贤《重读:循着生活脉络 写活巨大变革》)
    材料二:
    丁玲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暖水屯里的“斗地主”故事。小说虽然只涉及河北桑干河边的一个小村庄,却立意宏阔,尝试以小见大,反映轰轰烈烈的解放区土改运动,它言说乡土中国的主潮与正义,强调土改运动的复杂性和合理性,是作家以实践和经验炼成的革命史诗。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丁玲深入生活的产物。1946年,丁玲在前往东北的途中临时落脚张家口,决定就地参加土改,先后在辛庄、东八里村、温泉屯体验生活和实地考察。由于国民党军队逼近,她只好转移到阜平,后来又前往离晋察冀中央局更近的抬头湾村,当环境稍微安定才得以写作初稿。小说里的暖水屯是以丁玲住过一段时间的温泉屯为原型的。也正是在创作期间,她听说村子已经被敌军占领,非常担心记挂那里的乡亲,也有意识地收集桑干河一带沦陷后护地队展开斗争的材料。按照丁玲的计划,小说将写斗争、分地、参军三个阶段,初稿只写到第一阶段。由于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她暂停写作参加土地平分,在此后的差不多半年时间担任获鹿县工作组长,负责五个村的土改工作。以这些生活、工作为基础,丁玲又进一步修改、补充。因为多方面原因,丁玲最终未能完成原计划的“三部曲”。但从创作过程来看,她一方面领会政策,一方面非常重视个人体验。不仅暖水屯脱胎于熟悉的温泉屯,小说中的许多人物,如钱文贵、顾涌、李子俊、刘满、黑妮、文采也有现实原型。这些乡村各色人等,地主、乡绅、勤劳致富的中农、有冤难诉的农民、地富子女、土改干部……无不凝聚作家观察、揣摩的精心和苦心。
    (摘编自熊权《重读:经验和实践炼成的革命史》诗》)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丁玲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一部革命史诗,也是我国第一部获得国际声誉的中国革命文学作品。
    B.《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以土地改革为主要内容,用“聊天”的方式反映了中国农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变革。
    C.土地改革胜利以后,丁玲为百姓生活得以改善而感到幸福,情感的投入是《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成功的原因之一。
    D.《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循着生活的脉络,写活了巨大的变革,使小说与村庄有了十分吻合、非常紧密的关系。
    【答案】B【解析】张冠李戴。“用‘聊天’的方式反映了……”错误,材料一第三段,原文是“丁玲在参加土改工作队时,主要的工作方式是与人‘聊天’”,是说作者身心的融入,并非作品的叙述方式。A项材料一第一段,材料二第一段。C项材料一第四、五段。D项材料一最后一段和材料一的选文标题。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言说乡土中国的主潮与正义,表现出土改运动的复杂性和合理性。
    B.只要用心写一本书,就能够既写在纸上,还可以生动地刻在大地上,印在普通人心中。
    C.《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的人物形象都来自现实原型,凝结着作家观察、揣摩的精心和苦心。
    D.小说计划写斗争、分地、参军三个阶段,但最终只写到第一阶段,这是作品的不足之处。
    【答案】A【解析】材料二第一段最后一句话。B项,绝对化。“只要用心写一本书,就能够……”,用心织是其中一个条件,并非用心就可以;另外,并非所有书都要像《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部反映中国农村的小说一样“生动地刻在大地上,印在普通人心中”。材料一最后一段,是对丁玲创作的极高评价,突出了“用心”的重要性。C项,绝对化。“人物形象都来自现实原型”,说法绝对,材料二第二段最后两句。原文“如钱文贵、顾涌、李子俊、刘满、黑妮、文采也有现实原型”,但并非全部。D项,曲解文意。“只写到第一阶段,这是作品的不足之处”理解错误,材料二第二段,原文是“初稿只写到第一阶段”,“因为多方面原因,丁玲最终未能完成原计划的“三部曲”。也不能说作品没完全按开始设计的写就是作品的“不足之处”。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立意宏阔且尝试以小见大”的一项是(3分)( )
    A.身入心入情入,把小说生动地刻在大地上。
    B.小说是丁玲创作生涯的里程碑、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收获。
    C.小说只涉及一个小村庄,却反映了中国农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巨大变革。
    D.小说镌刻在普通人的心里、写在历史上。
    【答案】C【解析】原文在材料二第一段。“立意宏阔”是指中国农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小见大”是指小农村出现了大变革。A项说明作者写作时身心的投入。B是说“小说”这种创作对于丁玲及现当代文学重要性。D项说明小说的意义、影响。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写作思路。(4分)
    【答案】①材料一先总体概括介绍小说的内容、成就等,再详细论述成书过程中作家丁玲的身心、情感的投入,最后写“我”实地走访温泉电的感悟。(2分)②材料二先总体介绍小说的内容,对小说进行评价,进而指出小说是“丁玲深入生活的产物”,并举例论述丁玲深入生活的状况及其成书的过程。(2分)
    【解析】文章的开端往往是抓住某一个或多个方面进行总的概括或评价,然后围绕开端具体叙述、分析,多采用举例、引用等方法,适当加入描写或抒情。分析写作思路时,要抓住每一个段落的中心句,主要内容及核心词语大都在中心句中。
    5.“丁玲是在一种平静下蕴含着热情的状态中”创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丁玲创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平静”与“热情”。(6分)
    【答案】①“平静”是指小说只涉及河北桑干河边的一个小村庄,反映解放区土改运动,在写作的过程中非常重视个人体验,平静地观察生活,揣摩小说中的人物原型;沉着、坚毅地投入土改工作和文学创作中。(3分)②“热情”是指丁玲能穿透不同年龄、经历和背景,和不同人物对话、达成理解和共情,将人物写得生动鲜活,并对每个人物的命运进行关注,对村庄投入自己真切的感情。在投身文学的过程中,始终有一种身心融入的热情,用热情书写这部巨作。(3分)
    【解析】首先是对“平静”“热情”的理解。其次是“平静”“热情”在文中的体现。从“丁玲是在一种平静下蕴含着热情的状态中”来看,“平静”侧重于社会环境,作者的心境等,相关词语有“小村庄”“个人体验”“平静地观察生活”“沉着、坚毅”等。“热情”侧重于作者的内心,投入的积极性等。
    (二)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材料一:
    中国航天文化贯穿于航天事业的各个历史进程及各个领域,是几代航天人经过探索和总结,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一系列影响深远的优良传统和文化理念,同时,中国航天文化是一种优秀的社会文化,它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根基,将科学精神,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融合在一起。
    中国航天文化的起源可追溯到远古时期中华民族对于太空的向往,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嫦娥奔月等美丽的传说故事与浪漫的飞天情结为航天事业与文化的开创奠定了文化基础,随着社会历史的不断沿革与发展,真正意义上的航天文化跟从航天事业的诞生而来。航天文化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先进文化,除了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与历史性特征之外,又有着显著的时代色彩。伴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航天文化吸收了许多先进元素,成为新时期重要的先进文化代表。
    中国航天文化有独特的文化符号,文化符号是指具有某种特殊内涵或者特殊意义的标示。中国航天事业从导弹仿制起步,运载火箭的研制与发展轨述与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轨迹基本重合,因此火箭文化在中国航天文化中起到了重要的象征作用,它是中国航天的关键文化符号之一,此外,航天文化的物质载体也是中国航天文化的文化符号。
    以使命为灵魂、以品质为追求,以创新为动力构成了中国航天文化的显著特征。航天工程是一项规模庞大,系统复杂,技术专业的特殊事业,需要高投入,又具有高风险。每一项成果不仅关系到航天事业的进程,还影响到国家的声誉与安危。因此,质量是我国航天事业的生命。20世纪60年代,针对航天工程技术复杂、质量要求高的特点,周总理提出了“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16字方针,从而树立了零缺陷质量意识的理念。新时代,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中国航天的零缺陷质量意识又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质量是政治,质量是生命,质量是效益”的理念铭刻在每一位航天人的思想中,贯穿于航天事业的每一项任务、每一个环节里。
    中国航天文化的内涵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三大构成要素。航天精神文化是指航天人所持有的哲学和其他具体科学精神,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等,它是航天文化的核心,影响和指导着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航天物质文化是指经过航天人改造的自然环境和航天人创造出来的一切物品,即航天产品。制度文化是航天精神文化的行为体现,也是物质文化不断丰富的重大的重要保证。随着航天科技转化与应用的加速,航天文化的深度和广度也要得到更深层次的拓展,社会各界大力弘扬和广泛学习航天文化,可以确保航天文化在提升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等方面承担重要使命。
    (摘编自张春颖《中国航大文化的特色及内涵研究》)
    材料二:
    中国在外太空领域取得的成就不断成为全球各地的头条新闻,当所有目光都集中在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上时,一个被忽视的重要领域是不断高涨的中国独特的“航天文化”热潮。
    按照中国航天事业主要参与者的说法,有三种重要“精神”或历史影响使得这种新兴的航天文化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这就是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这些精神全都与中国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有关,也是航天事业取得成功的基础。
    短短几年之前,中国航天文化产品的版图还远没有今天这样广阔。现在很常见的是,中国品牌与中国国有航天机构合作,打造出大量独特的“有中国特色”的航天主题产品。2019年10月,中国知名设计师品牌卡宾在上海时装周期间举办了一场航天主题时装秀。据卡宾说,时装秀是为了宣传中国航天文化,致敬中国航天事业。中国体育用品企业安踏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联名发布主题系列服饰。今年,森宝积木公司推出了中国长征火箭、卫星,月球车和航天员的系列模型,这个系列是与中国航天文创联名推出的,中国航天文创致力于通过教育活动,文化产品甚至是旅游向青少年宣传中国的航天事业。
    中国航天活动和商业产品新热潮正逐年高涨,巩固了国家航天事业。虽然这些产品仍以面向国内市场为主,但以将中国置于太空探索前沿为主题的传媒产品已经开始渗入国际意识,比如翻译成其他语言的《三体》小说三部曲和能够在奈飞频道上观看的电影《流浪地球》。此类产品有助于使中国是太空活动重要参与者的观念在国际上正常化。正如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已经成为美国国民冒险精神的传承者一样,中国将自身历史融入其中的航天产品也能够强化以下说法:中国的航天事业也是其文明的自然延续——中国也应该属于太空。
    (摘编自[英]莫莉.西尔克《中国正在形成一种独特的航天文化》)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航天文化的形成、发展与中国航天事业的诞生、发展紧密相连,是一种先进、优秀的社会文化。
    B.传说故事、飞天情结为中国航天文化奠定文化基础,有助于中国航天文化形成鲜明的特色和民族性。
    C.向青少年宣传中国的航天事业,是中国航天文创的一个努力方向,也是文化产品,旅游的发展趋势。
    D.中国航天产品和中国航天文化产品存在较密切的关联,但两者区别之一,是其创造的主体不完全一样。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语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 项,强加因果。来源于材料二第三段,“中国航天文创致力于通过教育活动、文化产品甚至是旅游向青少年宣传中国的航天事业”,可见,“向青少年宣传中国的航天事业,是中国航天文创的一个努力方向”是成立的,但“文化产品”“旅游”等只是中国航天文创向青少年宣传航天事业的载体,“文化产品”的发展趋势应与文化产品有关,“旅游”的发展趋势应与旅游有关,虽然“文化产品”“旅游”的发展与“向青少年宣传中国的航天事业”可能存在一定关联,但不能因此就断定“向青少年宣传中国的航天事业”就是它们的发展趋势,因此把中国航天文创的努力方向当作是这些载体本身的发展趋势是缺少依据的。故 C 项不正确,是本题的答案。
    A 项,材料一第一段说“中国航天文化贯穿于航天事业的各个历史进程及各个领域”“中国航天文化是一种优秀的社会文化”,第二段说“随着社会历史的不断沿革与发展,真正意义上的航天文化跟从航天事业的诞生而来。航天文化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先进化……成为新时期重要的先进文化代表”,选项综合以上信息进行转述,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意。故 A 项正确。
    B 项,材料一第二段说“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嫦娥奔月等美丽的传说故事与浪漫的飞天情结为航天事业与文化的开创奠定了文化基础”,因此,选项前半句说“传说故事、飞天情结为中国航天文化奠定文化基础”是正确的。“传说故事”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飞天情结”包含着中国人数千年来对太空的不懈探索精神;另外,材料二第二段说“有三种重要‘精神’或历史影响使得这种新兴的航天文化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其中之一就是“传统精神”。综上不难理解,“传说故事”“飞天情结”都代表着某种传统精神,作为传统精神的组成部分,它们对中国航天文化形成典型的中国特色是有所帮助的;同时,材料一第二段又指出“航天文化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先进文化,除了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与历史性特征之外,又有着显著的时代色彩”,这里的“鲜明的民族性”与“典型的中国特色”是密切相关,没有“鲜明的民族性”就谈不上“典型的中国特色”;因此,选项说“传说故事、飞天情结……有助于中国航天文化形成鲜明的特色和民族性”也是成立的。故 B 项正确。
    D 项,来源于材料一最后一段和材料二第三段。材料一最后一段说航天产品“是指经过航天人改造的自然环境和由航天人创造出来的一切物品”,可见,航天产品的创造主体是“航天人”;材料二第三段说“现在很常见的是,中国品牌与中国国有航天机构合作,打造出大量独特的‘有中国特色’的航天主题产品”,举了森宝积木公司与中国航天文创联名推出与航天有关的系列模型的事实,可见,中国航天文化产品的创造主体是公司企业和中国航天文创。因此,虽然中国航天产品和中国航天文化产品有较密切的关联,但其创造的主体是有区别的。故 D 项正确。
    7.根据村料内容,下到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航天文化的深度和广度要得到更深层次拓展,需要依次从精神、物质与制度三大要素进行全面建设。
    B.只有航天文化不断吸收各种先进的元素,在包容中与时俱进,社会各界对它的弘扬也才能不拘一格。
    C.航天技术的发展和航天文化热潮的高涨,使中国在外太空领域的成就不断成为全球各地的头条新闻。
    D.随着以探索太空为主题的中国传媒产品国际意识的加强,中国航天文化产品有望深入推向国际市场。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整合文中信息并进行分析推断的能力。D 项是根据材料二最后一段相关内容做出的分析与推断,材料二最后一段说“中国航天活动和商业产品新热潮正逐年高涨,巩固了国家航天事业。虽然这些产品仍以面向国内市场为主,但以将中国置于太空探索前沿为主题的传媒产品已经开始渗入国际意识,比如翻译成其他语言的《三体》小说三部曲和能够在奈飞频道上观看的电影《流浪地球》”,说明“这些产品”目前虽然“面向国内市场为主”,但已开始走向国际市场,因此,选项根据“随着以探索太空为主题的中国传媒产品国际意识的加强”,作出“中国的航天文化产品有望深入推向国际市场”的推断是正确的。
    A 项无中生有。“依次”错。是对材料一最后一段相关内容的分析与推断,材料一最后一段指出“中国航天文化的内涵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三大构成要素”“随着航天科技转化与应用的加速,航天文化的深度和广度也要得到更深层次的拓展”,可见,航天文化的深度和广度要得到更深层次拓展,确实是需要从构成航天文化内涵的精神、物质与制度三大要素进行全面建设,但说三要素的建设要按照精神、物质与制度的先后顺序则缺乏依据。
    B 项混淆条件。是对材料一第二段和最后一段相关内容的分析与推断,材料一第二段指出“航天文化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先进文化,除了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与历史性特征之外,又有着显著的时代色彩。伴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航天文化吸收了许多先进元素,成为新时期重要的先进文化代表”,可见,航天文化作为一种先进文化,与它吸收许多先进的元素密切相关,这也体现其包容性;材料一最后一段指出“社会各界大力弘扬和广泛学习航天文化,可以确保航天文化在提升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等方面承担重要使命”,体现的是弘扬学习航天文化对航天文化的重要意义。弘扬的方式可以是不拘一格的,但把“航天文化不断吸收各种先进的元素,在包容中与时俱进”作为社会各界对航天文化不拘一格弘扬的必要条件,则缺乏逻辑依据。
    C 项因果不当。是对材料二第一段相关内容的分析与推断,材料二第一段说“中国在外太空领域取得的成就不断成为全球各地的头条新闻。当所有目光都集中在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上时,一个被忽视的重要领域是不断高涨的中国独特的‘航天文化’热潮”,可见,中国在外太空领域的成就之所以不断成为全球各地的头条新闻,是因为“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至于“航天文化热潮的高涨”,不能作为其中的原因之一,因为这是“一个被忽视的重要领域”。
    8.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航天文化的物质载体也是中国航天文化的文化符号”这一说法的一项是(3分)( )
    A.“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承载着中国人不畏艰难,勇于自力更生,发奋进取的拼搏精神。
    B.“两弹一星”精神激励中国航天人奋发图强,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圆满完成各项攻坚任务。
    C.以“嫦娥”命名第一颗绕月人造卫星,呼应“奔月”神话传说,寄托国人对月球的美好遐想。
    D.电影《流浪地球》为解决全人类的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彰显中国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和推断能力。“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属于航天文化的物质载体,“承载着中国人不畏艰难, 勇于自力更生,发奋进取的拼搏精神”,说明它具有某种特殊内涵或者特殊意义,符合文化符号的要求。B 项,“两弹一星”精神属于精神文化,选项体现的是这种精神文化的作用。C 项,以“嫦娥”命名第一颗绕月人造卫星说的是航天器的命名方式,选项体现的是这样命名的意义。D 项,电影《流浪地球》不属于航天文化的范畴,也不属于物质载体,选项体现的是这部电影的意义。
    9.材料一从哪两个角度论证“质量是我国航天事业的生命”?请简要说明。(4分)
    【答案】①航天工程的特殊性和重要性;②中国航天零缺陷质量意识的树立和提升。(答对一点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对“质量是我国航天事业的生命”的论证在材料一的第四段,第四段先指出航天工程由于事业的特殊性而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其成果事关国家的声誉和安危,这是从航天工程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的角度进行论证;接下来以时间先后为顺序,阐述了零缺陷质量意识是如何树立和提升的,这是从中国航天零缺陷质量意识的树立和提升的角度进行论证。
    10.材料二谈及“中国将自身历史融入其中的航天产品”时采用类比的手法,请说明并简要分析其作用。(6分)
    【答案】说明:把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成为其国民冒险精神的传承者,与中国航天事业是其文明的自然延续进行类比。 分析:①有助于读者理解中国将自身历史融入航天产品的做法;②有助于改变西方对中国太空活动的某些偏见,使其能够接受中国也应该属于太空的观念。(答对说明给 2 分;答对分析给 4 分,答对一点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①应依据谈及“中国将自身历史融入其中的航天产品”时的相关内容去说明和分析,否则不给分。②应针对类比的手法去说明,并分析其作用,否则不给分。③考生答案没有分点或者说明、分析不够准确清晰,答案意思混乱交叉,应酌情扣分。④考生答案要点不是本答案所提供的,但言之有据,析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表达手法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要明确题干中指出的内容范围,理解提到的类比手法,从材料二中找出与之对应的部分,加以说明并作分析。材料二在最后一段是这样谈及“中国将自身历史融入其中的航天产品”的:“正如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已经成为美国国民冒险精神的传承者一样,中国将自身历史融入其中的航天产品也能够强化以下说法:中国的航天事业也是其文明的自然延续。”其主要意思是中国将自身历史融入其中的航天产品,强化了中国的航天事业也是其文明的自然延续这一观点。本材料为英 国学者所写,为了帮助读者特别是西方读者更好地理解这点,材料把“中国的航天事业也是其文明的自然延续”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已经成为美国国民冒险精神的传承者”进行类比,读者不难发现两者的实质是一致的,这样表达有助于读者理解中国将自身历史融入航天产品的做法,特别对西方读者来说,能够改变对中国太空活动的某些偏见,进而能够接受中国也应该属于太空的观念。
    【讲评建议】
    1. 要引导学生掌握复合文本的基本特点,快速理清说明的逻辑思路,辨析说明方法,判断论点和论据的一致性。
    2. 要引导学生明确复合文本考查的是筛选并整合信息、分析综合、评价运用材料内容的能力。
    3. 要培养学生快速把握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分析材料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的能力;指导学生根据已知信息进行推断、提炼和表达信息,培养学生信息处理的实用能力,能够依据文本的相关信息解决具体情境中的实际问题,对接社会发展要求。
    4. 要注意指导学生精准细致地分析语句,准确捕捉其传递的信息,以及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5. 解答客观题时,要引导学生立足文本,综合比较,提炼有效信息,辨析选项信息是否源自文本,其理解分析是否符合原意,评价推断是否合理。解答主观题时,要引导学生审清题干,根据题干指示,整体把握,紧扣文本分点作答。
    (三)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材料一:
    4月5日上午,闭馆70多天的故宫再次亮相,以两小时直播的方式,向观众展示故宫春色。两位研究馆员担任讲解员,行走在空无一人的宫里,主要任务是介绍文物与掌故,顺手也教了观众怎么逛故宫。媒体数字显示,在4月5日上午首场直播中,仅央视新闻的抖音号在线观看人数已超过1亿。由此可见故宫直播云游所具有的影响力与吸引力。
    当然,故宫直播云游也有着改善的空间。比如,有人认为直播镜头的调度有待改进,跟拍和镜头切换跟不上解说的节奏。细心的网友就发现,解说介绍门洞、大殿台阶等地方的时候,镜头完全没有切换到场景;镜头还总颠倒。可以说,这些瑕疵完全可以避免,关键还是要在细节上多下功夫,从而尽可能实现至善至美。
    另外,也需要在互动上多下功夫。毕竟,留住粉丝的法宝,有效互动是重要的一环。这不仅体现在直播期间的互动上,更重要的是对网友的跟踪追问等能实现有效回复,即便这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投入,但这样的投入并不会亏本。诚如专家所言,文化营销应该与故事传播成一体,形成“故事传播+互联网+粉丝”一体化。于此,在互动性上也应给予重视。
    故宫直播云游可以让文博更精彩。也正如业内人士表示,与普通消费品相比,博物馆文创的内容丰富、故事多,这仍是潜在优势。不过,也应当注意的是,将常规的线下讲解搬到了线上不能只追求形式创新,关键还是内容要精彩。更进一步来讲,如何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故事讲出彩,完美呈现我国灿烂的历史文明,才是故宫等所有博物馆所需担负起的使命。
    (摘编自杨玉龙《故宫首开直播“云赏春”讲故事的方式再次更新》)
    材料二:
    为了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国家博物馆网站近日上线了“三维珍品”栏目,让观众可以直接在电脑或手机上拖拽藏品三维模型,从任意角度欣赏藏品的方方面面,给观众带来与展厅实地参观不同的体验。
    同时,发挥新媒体“短平快”“内容活泼”“互动性强”的特色,国家博物馆精心策划多项趣味性、互动性强的线上活动,如“看图识文字原地涨知识”活动,以“周风遗韵——陕西刘家洼考古成果展”的纱帘图片为基础,邀请网友竞猜青铜器器形以及对应古文字,引发不少文博爱好者竞相参与;制作“红楼诸钗话防疫”动图表情包,以网友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正确防疫方法。
    “国家博物馆充分利用最新信息网络技术和新媒体技术提供的无限可能,在继续巩固提升展厅展览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创新现场展览展示方式,拓展在线展示空间,努力把基础研究、展览展示、市场开拓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展藏比、扩大受众面,把馆藏文物的历史价值、时代价值、艺术价值等充分挖掘展示出来。”相关负责人指出,希望这些举措切实解决公共文化供给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努力推出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博产品,让人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
    未来,国家博物馆将在“5G+大数据+云计算+虚拟/增强/混合现实”等新媒体新技术条件下,坚定不移地探索“智慧博物馆之路”。
    (摘编自程博文《国家博物馆线上开课》)
    材料三:
    近段时间以来,“云游博物馆”成了博物馆界的热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很多处于闭馆状态的博物馆利用“云端”发布馆藏、介绍展览、开设网上展厅等,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当前,数字博物馆发展迎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云游博物馆”渐成生活新方式
    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国家文物局通过新媒体和虚拟现实等手段,满足观众在线观展的需求。在线直播,成为“云游博物馆”的又一热门方式。中国国家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良渚博物院、苏州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中国蔬菜博物馆等八大知名博物馆集体上线“云展览”,吸引千万人次观看。
    业内人士指出,疫情防控期间,博物馆纷纷通过门户网站、移动客户端、微信小程序等,搭建“云展览”、网上博物馆,实现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馆藏、相关知识图谱等内容的数字化、创意化、可视化,加快了博物馆数字化进程,“云游博物馆”渐成疫情防控期间文化生活新方式。
    展示和互动手段需要更丰富
    “足不出户,浏览博物馆。”在博物馆爱好者、中学历史老师南洋看来,“云游博物馆”满足了他细看展、精看展的需求,也给他备课、讲课提供了丰富素材。
    “云游博物馆”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节省了时间和费用,成为疫情期间公共文化服务的一大亮点,但与此同时,也对博物馆数字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观众反映,一些网上博物馆展示手段需要更丰富、设计需要更美观。还有观众表示,网上展览可以再多一些互动体验,激起观众深入探索的兴趣。
    相关人士指出,就目前数字博物馆建设而言,存在静态展示多,动态展示少;简单介绍多,深入解读少;利用传统技术多,利用最新技术少等现状。陈履生指出,“博物馆应该在线上把各种活动开展起来。”
    以创意引领数字博物馆建设
    博物馆积极探索创新数字博物馆建设,让博物馆离观众更近。故宫博物院推出“云游故宫”,观众打开故宫博物院官网和官方微信便能随时随地来一场“深度游”。“全景故宫”栏目,以高清影像记录故宫各个院落,观众可浏览包括开放区域以及养心殿、重华宫等暂未开放区域的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在“V故宫”栏目,观众可以身临其境般地深度探访养心殿、乾隆“秘密花园”中的倦勤斋等宫殿。在“博物馆网上展览平台”首页,“十大精品展”吸引了众多观众的注意。“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寻找致远舰”“延安时期的从严治党”等十大精品展览,以统一的视觉设计、丰富的展示手段呈现。观众不仅可以看到展览图文、视频展示,还可以进行VR全景体验。
    互联网时代,创意显得更为重要。与知名的大博物馆相比,中小型博物馆可以在创意上下功夫,做好观众的互动和体验,增加用户黏性。这方面,国外博物馆的做法值得借鉴。荷兰阿勒姆的弗兰斯·哈尔斯博物馆有着新奇的线上展厅。观众除了观赏画作外,还能参与一些颇具巧思的互动小游戏。新的视角、新的创意,无疑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摘编自王珏《博物馆数字化进程加快》)
    1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4月5日上午首场故宫“云赏春”直播中,在线观看人数超过1亿。由此可见故宫直播云游所具有的影响力与吸引力。
    B.有效互动是留住粉丝的法宝,在直播期间的互动上,最重要的是对网友的跟踪追问等能实现有效回复。
    C.有机结合基础研究、展览展示和市场开拓,提高展藏比、扩大受众面,这些措施解决了公共文化供给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
    D.与知名的大博物馆相比,中小型博物馆必须在创意上下功夫,做好观众的互动和体验,从而增加用户黏性。
    【答案】A【解析】根据原文“仅央视新闻的抖音号在线观看人数已超过1亿”,那么在线观看人数超过1亿。正确。B曲解文意。选项中“最重要的是”与原文“更重要的是”表述不一致。C已然与未然。选项“解决了”错误,原文中是“希望解决”。D绝对化。选项中“中小型博物馆必须在创意上下功夫”表述过于绝对,与原文中“可以”不一致。故选C。
    12.下列对三则材料相关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材料一从直播细节有待打磨和缺乏有效互动两个层面论述了故宫云游直播中存在的问题。
    B.材料二运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等方法论证了新媒体新技术为探索“智慧博物馆之路”指明了方向。
    C.三则材料均提到“互动”,由此可见,只要做好与观众间的互动,就能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云游博物馆”活动中来。
    D.三则材料虽然关注点不同,但都可以为博物馆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华文化提供一定的借鉴。
    【答案】C【解析】绝对化。“只要……就……”错误,三则材料均提到“互动”,是强调“互动”对于吸引更多的人参与有很好的效果。但并不能作为充分条件,直接得出后面的结论。故选C。
    13.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开国大典上的礼炮,为什么是54门,鸣28响?在“屹立东方——馆藏经典美术作品展”中,“国博邀您看展览”带观众一起回味开国大典。
    B.黄河沿线九省博物馆在直播平台亮出“镇馆之宝”,开展“云探国宝”在线直播活动,3天9场共计530分钟的直播,吸引了1253万网友的围观。
    C.博物馆应该在线上把各种活动开展起来,在前几年已完成的全国性可移动文物普查所积累的数字资产基础上,开放更多藏品资源,让公众看到过去所未见。
    D.敦煌研究院运用互联网技术手段,持续在微信、微博、网站等平台开启“云游”莫高窟新模式,发布“‘数字敦煌’精品线路游”“敦煌文化数字创意”等一系列线上资源。
    【答案】A【解析】材料三从“云游博物馆”渐成生活新方式、展示和互动手段需要更丰富、以创意引领数字博物馆建设等三个方面论述了数字博物馆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这是材料三的观点)。B(直播)、C(线上)、D(互联网技术)三个选项均可以作为其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相关论据,而A选项(没有点明数字、线上、云直播等信息)则与数字博物馆发展关系不太密切。故选A。
    14.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4分)
    【答案】①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论证清晰明确。②运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方法,论证充分有力。③运用总分的论证结构,从三个层面论证中心观点,层次清晰。(评分标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得满分,共4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论点、论据、论证等方面的常识。论点的提出是开门见山,由“云游博物馆”的现实,提出“当前,数字博物馆发展迎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的观点。论证方法上有举例,引用等论证方法,列举了“国家文物局”“故宫博物院”等事例;引用了博物馆爱好者、中学历史老师南洋的评价。论证结构为总分结构,围绕中心论点从三个不同方面进行论述,结构更加清晰。
    15.假如你是博物馆的馆长,请你结合三则材料的相关内容,为推进博物馆数字化进程提几条切实可行的建议。(6分)
    【答案】①利用最新信息网络技术和新媒体技术,积极开展云游博物馆活动。②深入挖掘博物馆相关资源,开放更多藏品资源。③精益求精,在细节上下功夫,尽可能避免出现镜头颠倒等瑕疵。 = 4 \* GB3 \* MERGEFORMAT ④积极开展有效互动,及时回复网友跟踪追问。 = 5 \* GB3 \* MERGEFORMAT ⑤积极开展各种创意活动,给观众带来全新体验。 = 6 \* GB3 \* MERGEFORMAT ⑥在重视形式创新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内容出彩。(评分标准:答出1点得1分,2点得3分,3点得4分,答出4点即得满分。共6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解析】“切实可行的建议”实际上在三则材料都有所涉及,就是文中观众,网友,博物馆藏品爱好者等在积极观览“数字博物馆”时在视觉、心理、感受等方面有不足之处时所提出的建议,也是他们在综合比较、感受中提出的切实可行的建议,考生只需把这些好的建议,有秩序地整理归纳出来。

    相关试卷

    专题02:新高考语言文字运用Ⅱ(2)-2022年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限时专题训练宝鉴:

    这是一份专题02:新高考语言文字运用Ⅱ(2)-2022年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限时专题训练宝鉴,文件包含专题02新高考语言文字运用Ⅱ2-2022年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限时专题训练宝鉴教师版docx、专题02新高考语言文字运用Ⅱ2-2022年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限时专题训练宝鉴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2:新高考语言文字运用 Ⅰ(2)-2022年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限时专题训练宝鉴:

    这是一份专题02:新高考语言文字运用 Ⅰ(2)-2022年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限时专题训练宝鉴,文件包含专题02新高考语言文字运用Ⅰ2-2022年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限时专题训练宝鉴教师版docx、专题02新高考语言文字运用Ⅰ2-2022年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限时专题训练宝鉴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2:理解性默写(2)-2022年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限时专题训练宝鉴:

    这是一份专题02:理解性默写(2)-2022年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限时专题训练宝鉴,文件包含专题02理解性默写2-2022年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限时专题训练宝鉴教师版docx、专题02理解性默写2-2022年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限时专题训练宝鉴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