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表格式(全套)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1006/1320737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表格式(全套)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1006/1320737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表格式(全套)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1006/1320737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表格式(全套)
展开
这是一份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表格式(全套),共51页。
课题
第一课:有趣的声音世界
课型
新授课
教
学
要
求
1.感受并模仿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音。
2.感受人声和乐器不同的音色。
3.能够用不同的材料创造声音。
4.能够用声音编织一个简单的故事。
5.会唱歌曲《大雨和小雨》和《大鼓和小鼓》。
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
创造声音并用声音编织故事。通过创编音乐的实践活动,引起学生对创造的兴趣并获得成功的喜悦。
本单元的难点:
对声音的联想。学生虽然对生活中的声音有一定的感受,但没有从声音引起联想的经验。教师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逐步建立起对声音的联想,为探索声音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时
四课时
教学
准备
1.五个盛水的瓶子、碟子及课堂打击乐器。
2.自生活中采集的各种声音的录音带或CD。
3. 钢琴,多媒体,打击乐器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师活动
个性化设计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1.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2.歌曲《大雨和小雨》。
3.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教学目标:
1.能寻找并模仿生活中的声音。
2.能够准确朗读歌词。
3.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4.能创造几种声音。
教学过程:
(一)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1.教师用猜谜语的方式,启发学生用耳朵仔细听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设计目的: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2.启发学生注意“观察”——“倾听”生活中的声音进行简单分类,再分别播放教材中城市、森林、乡村的声音,学生、模仿并简单说明这些声音有什么特点?(设计目的:丰富学生的知识。)
3、想一想,说说生活中还有那些声音。
(二)歌曲《大雨和小雨》
1. 雨是一种自然现象。有大雨也有小雨。下面我们来学唱一首关于雨的歌曲《大雨和小雨》。
2.由教师范唱或听录音。(设计目的: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跟着教师学唱《大雨和小雨》。
4.讨论大雨和小雨的声音有什么特点。
(三)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1、我们刚才听到的声音都是生活中的声音。
2.能不能自己创造一些与教材中不同的声音呢?(设计目的: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
3.用几种声音连在一起表现一定的内容。
(四)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大鼓和小鼓》
教学目标:
1、能说出几种乐器的名称,感受人声与乐器的不同音色。
2、能够熟练朗读歌词。
3、会唱《大鼓和小鼓》。
教学过程:
1、播放少先队鼓号队的录象,提问:队伍中有什么打击乐器呢?(大鼓和小鼓)(设计目的:加深学生对两种乐器的印象。)
2、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有什么不同(高低、强弱、音色、不同等等)?
3、学唱《大鼓和小鼓》。
4、听一遍录音范唱。(设计目的:让学生初步了解歌曲的内容)
5、按节奏准确朗读歌词。
6、听唱法学唱歌曲。
7、分组演唱歌曲。
8、边走步边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鼓》并模仿打鼓的姿势。(设计目的: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中来。)
9、小结,下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布谷》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三拍子歌曲,并用自然、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
2、培养学生感受、表现歌曲的能力。
3、向学生渗透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教育。
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所学歌曲
2、激趣导入
有一位小朋友听到你们的歌声飞了进来-----演示图片。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位新朋友。(生介绍,师做补充)你们愿意学一学布谷鸟的飞行动作吗?
(1)、师生模仿。教师选出与三拍子吻合的动作带大家一起做。
(2)、师放录音,生听歌曲,听后回答。(布谷鸟的叫声)
师:同学们听得非常准确,布谷鸟的叫声告诉人们春天到了,它的叫声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因此人们以它的名字为题编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布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
3、感受歌曲
(1)、师放范唱录音,生感受歌曲情绪。
(2)、生表达自己的感受:欢快地;愉快地等。
(3)、复听录音,生听歌曲内容,听后复述。
(4)、师放范唱录音,生用律动来感受歌曲的情绪。
(5)、师小结,并对生进行热爱大自然、热爱动物的教育。
4、节奏练习 :出示投影片
(1)学生边拍边读节奏
(2)按节奏读词。(如果生读有困难,师再示范)
5、 师加旋律,生演唱歌词。
师纠正不足,并范唱,生模唱巩固。
师:同学们,老师模仿两种布谷鸟的叫声,请你们听一听哪种声音更动听?
(1)老师用“布谷0”和“布谷—”两种声音演唱,生听辨。
(2)生选择演唱方法(第一种)。
(3)按选择的结果演唱、体会。
(4)师生共同讨论:用自然、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
6、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1)选择打击乐器:双响桶、碰钟、手铃、三角铁。
师:同学们,在“布谷”的后面有空拍,你们说一说加什么打击乐好呢?(生选择)
(2)各乐器合作练习:
(3)师用钢琴伴奏,一组生用打击乐器伴奏,一组生演唱歌曲。
7、小结,下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布谷》,感受了布谷鸟的美妙叫声,同时也感受到了春天的温暖、美丽,希望同学们到大自然中去亲身体验,你会被美丽的景色所陶醉的。让我们用美妙的歌声与布谷鸟告别。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青蛙音乐会》
教学目标:
1、聆听《青蛙音乐会》,感受音乐所表达的生动鲜明的青蛙形象。
2、聆听《青蛙音乐会》感受大自然的美。
3、通过各种艺术手段来进行音乐创作。
教学过程:
一、欣赏美
[师:在教室里布置好充满夏天气息的场景,播放背景音乐:合唱曲《夏天的阳光》,并展示一幅青蛙图画]
师:小朋友们,你现在感受到什么了?
生:夏天来到我们身边,荷花开了,青蛙呱呱叫,天气变热了 ,知了叫,……
师:对啊,“映日荷花别样红”“听取蛙声一片”,只要你细细观察,到处都能感受夏天的气息。小溪的泉声,蝴蝶翩翩起舞,荷花微微散发出香气,暖暖的阳光撒在我们身上,啊,夏天多美好啊!
师:那你们喜欢夏天的什么?
师:夏天的诗和画虽然很美,但我们只能欣赏到静止的画面却听不到夏天的声音,现在老师请大家唱唱学过的有关夏天的歌曲。
[学生齐唱歌曲《小青蛙要回家》]
师:这首歌把夏天的热闹和小青蛙活泼可爱的表情活灵活现的表现出来了,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下下面这首音乐。
[初听《青蛙音乐会》的录音]
二、表现美
师:啊!池塘里真热闹啊!原来小青蛙们在举办音乐会,我们也来凑热闹吧!
师带青蛙头饰扮演青蛙主人:“我的同胞们,欢迎你们来参加今晚的音乐会,为了表示欢迎,我先为大家献上一首歌!”(播放《青蛙音乐会》片段)
[学生跟据音乐节奏、情绪用嘴型有表情地表演青蛙演唱]
师:我们的青蛙小公主也来为我们献上一段优美的舞姿!
[师播放《青蛙音乐会》片段,请班里的舞蹈队员跟着音乐旋律即兴表演,请其他同学表演其它爱跳舞的小蝴蝶、小蜻蜓]
师:音乐会开始有活泼的气氛了,但是我觉得这还不表达青蛙们的欢乐心情,让我们一起来载歌载舞吧,把欢乐释放出来!
[播放《青蛙音乐会》,师生即兴表演,教师对大胆表演、动作设计有创意的同学给予鼓励。]
三、感悟美
师:小朋友你们表演得真好,那我们也加入它们的音乐会,先献上一首歌好吗?
[学生愉快地演唱歌曲《快乐的音乐会》]
师:老师准备了几样打击乐器,几只哨子。我想用这些小东西来模仿夏天的小动物的叫声一定很有趣。大家听一听,它们分别像谁的叫声?
[学生讨论回答]
师:现在我们来有节奏地演奏这些打击乐器。
[教师指导打击乐练习。(简易节奏型)]
师:如果我们一边演唱,一边用打击乐器伴奏,效果会怎样?让我们来试一试。
[师生边唱边用打击乐器伴奏]
师:现在,在青蛙的音乐会上不仅有了我们愉快的歌声,各种小动物也来加盟这个音乐会了,真是越来越热闹了!
[播放《青蛙音乐会》,按造“动动——敲敲——唱唱”让学生多种方式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快乐的情绪。]
四、创造美
师:小动物都能举办这么成功的音乐会,那我们能干的小朋友是不是也来策划一场班级音乐会,老师相信你们肯定能成功!
[师生商量确定班级音乐会的主题为“幽默”,学生小组合作自行创意设计“幽默”情节,由学生自主选择演绎动物或者人物的趣事,音乐会以“接龙”形式开展。
师:老师把掌声送给聪明的孩子!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二课: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课型
新授课
教
学
要
求
1.通过听唱一组歌颂祖国、国旗与多民族题材的歌曲,教育儿童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尊敬国旗。
2.逐步培养儿童听音乐的习惯和兴趣。
3.通过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的实践活动,逐步培养儿童的音乐创造力和协作能力。
4.对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有所感受。
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
认识打击乐器碰铃和响板,并学会正确的演奏方式。
本单元的难点:
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时
5课时
教学
准备
钢琴,多媒体,打击乐器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师活动
个性化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歌唱《国旗国旗真美丽》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歌词、学唱歌曲、学生自己为歌曲创编动作等一系列活动
2.让学生在反复聆听与演唱中学会这首歌曲
3.能准确地演唱歌曲,表达歌曲情绪。
教学过程:
一、听赏《国歌》
1.引入新课。
教师简单介绍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歌。国歌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尊严,反映该国家人民的精神风貌。因此,在唱、奏国歌时一定要起立。面部表情要庄重、肃穆,身体不能乱动。介绍完后,请学生起立,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录音,让学生完整地听赏一遍。
2.可向学生提问:在什么场合、情景下唱、奏国歌?然后播放有关唱、奏国歌的VCD、录像带或幻灯片及有关图片,再请一至两位学生补充。
3.介绍国歌的来历,并听齐唱和铜管乐演奏的国歌,使学生感受人声与乐器的不同音色。
4.教师启发学生简单谈谈,用乐器演奏和人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给他们的不同感受。
5.播放奏国歌、升国旗的画面,让学生知道奏国歌、升国旗的联系。
二、学习《国旗国旗真美丽》
师:全体同学请坐,今天这节课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歌唱国旗的好听歌曲,名字就叫《国旗国旗真美丽》,我们先一起来看一看这首歌曲当中是怎样歌唱我们美丽的国旗的?歌词写到了什么?我们从画面上看到了什么?
1、教师播放多媒体课讲,学生仔细聆听和现看
师:我们同学们都从画面上看到了什么呀?
生自由回答
师:那歌词中是怎样歌唱国旗的呢?
生回答
2、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师:那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来朗读歌词(老师在屏幕上打出歌曲歌词)。
找一名同学起来范读歌词。
师:那这首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呢?举手告诉老师。
师:那现在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吧!
3、学唱歌曲
(1)老师分句教唱歌曲,连续两遍。
(2)最后一句歌词节奏有所变化,教师范唱,学生跟着老师模唱。
(3)集体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整地演唱一遍。
(4)请一位同学到台前来表演唱(其余同学用拍手的方式拍出节奏)。
4、学生讲述五角星的含义。
师:我们今天学习了《国旗国旗真美丽》这首歌曲,我们知道了国旗的颜色是……
生齐答:红色的。
师:国旗的左上角有五颗金灿灿的五角星,一颗……(生:大的),四颗……(生:小的)。老师想问问这五颗五角星分别代表了什么含义呢?
生答:大的代表党。
师:大五角星代表了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生答:四颗小的代表人民。
师:四颗小的五角星代表了全国各族人民,这里就包括我们每一位可爱的同学。我们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
5、集体演唱《国旗国旗真美丽》
一名学生代表手拿国旗,全体同学跟随音乐节奏左右晃动身体,高唱《国旗国旗真美丽》。
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乐器碰铃和响板
教学过程:
1.教师向学生展示乐器实物,演示基本的演奏方式,并让学生识别两种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
2.教师将乐器发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正确的敲击方法。如乐器数量不够,可轮换进行。
3.教师出示卡片
碰铃 dang dang dang dang
响板 da da da da da da da da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统习演奏。可分组交换练习,每两人为一组作乐器交换。
4、用碰铃和响板为以前学习过的歌曲伴奏
5.小结,下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我爱北京天安门》
2、唱歌《草原就是我的家》
教学目标:
1、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能大方地参加歌表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你们看那是谁?在哪里?说了些什么?(播放:《开国大典》录像)
生: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
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二、欣赏《我爱北京天安门》
1、初听全曲:
师:歌曲中歌唱了什么内容?
生:歌曲中歌唱了爱北京、爱天安门、爱毛主席。
师:有些同学已经迫不及待的唱上了,你们在哪里学过?
今天我们再唱时,长大的你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呢?
生:活泼、跳跃、赞美、天真、热情……
师:歌曲都是活泼、欢快的情绪吗?
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乐曲的情绪变化:一、三两个乐段活泼跳跃,表现少年儿童欢快的心情。二乐段则是舒展、流畅,
充分抒发了孩子们对祖国、对领袖的爱戴之情。
2、全班跟录音齐唱歌曲:
(1)唱后让学生说出歌曲中突出了什么主题?(爱的主题)
(2)歌曲为什么要叫《我爱北京天安门》呢?因为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每个中国人都向往的地方。歌曲中的“天安门上太阳升”,这是把伟大领袖毛主席比做
像东方的太阳,给我们伟大的祖国带来了光明。
3、再次跟录音有感情地唱歌曲
三、学唱《草原就是我的家》
(一)导入
律动:学生跟着教师边听《挤奶舞》边做律动,插腰踏步向前走、耸肩停一停。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听到的音乐是哪个民族的音乐?跳的是哪
个民族的舞蹈呀?(教师引导,提示)
生:内蒙古
师:对了!今天,老师要带领同学们走进大草原,一起去欣赏那里
的美丽风光!(播放图片)
师:同学们在图片中都看到了什么啊?
生:草原、骑马、射箭、摔跤
(二)、学唱歌曲。
1、记忆歌词、旋律线
师:同学们表演的真棒!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老师这里有四条打乱的句子,老师先弹第一条,同学们看一看是哪一条,想一想为什么?
生:学生轻声用LA哼唱,分辨第一条
师:很好,为什么呢?
生:音高不同,音不同等等
师:那我们第一条的歌词唱一遍。
师:弹第二条,看一看是哪一条
生:学生轻声用LA哼唱,分辨第二条
师:那我们把第二条的歌词唱一遍。
师: 弹第三条旋律
生:模唱、歌词记忆
师:(按照顺序把歌词排序),老师这边还有最后一条,大家来哼唱一下。
生:唱第四条旋律
师:展示4条旋律的正确顺序(出示黑板)
师:我们这首歌曲还没有题目,同学们说我们用什么题目最合适呢?
生:师引导学生引出课题《草原就是我的家》(出示黑板)
师:现在大家一起来整体哼唱一遍。
2、教师钢琴慢慢弹奏主旋律,学生唱歌词(即兴加入动作、解决难点)
3、 教师钢琴伴奏(加快速度),让学生说说歌曲的情绪。
4、播放音乐,带欢快地情绪演唱,
5、即兴表演歌曲(天空、骑马、挥鞭子等)
(三)小结,下课
同学们有机会可以走遍祖国的大好河山,看看我们美丽的家园。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教学目标:
1、能用连贯的声音、自豪的情感演唱歌曲《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2、能用动作表现歌曲四三拍的韵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电视里放着一些歌唱祖国、赞美祖国歌曲,你们都听过哪些呢?”
如有学生说出来,试着让学生唱两句,唱不出来,老师提示。《歌唱祖国》《爱我中华》《五星红旗》等
二、学唱《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一首赞美祖国的歌曲,想听吗?”
播放《我爱家乡,我爱祖国》歌谱和范唱
师:“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这首好听的歌曲我爱家乡,我爱祖国》。大家谁能告诉老师,这首歌是四几拍的歌曲?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种为四三拍打节奏的方法。
跟节奏读歌词,并学着打拍子。
刚才的读歌词老师发现这首歌中出现了两条我们中国最大的河流,谁能告诉老师这两条河流的名字?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亚洲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也被称为中国的母亲河。
老师弹琴范唱
学生跟范唱演唱
师:“你们表现的不错,如果面带微笑的去表现,会不会更好?我们像合唱团的小朋友一样,轻轻得唱一唱。”
师:“我们有些地方唱的不够好,如果我们的表情再美一点,声音就会跟好听,来。再来一遍。”
学生演唱完后进行评价鼓励
师:“下面我们跟琴唱一唱”
老师弹奏,学生唱
(学生可能会在每一句的末尾处,出现唱不够拍的情况,或是三拍子感觉出不来,老师要给予指出和规范)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歌表演《娃哈哈》
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娃哈哈》
2、为歌曲设计几个表演动作,边唱歌曲边表演。
教学过程:
1、舞蹈导入
(1)请同学们听一首歌曲,猜一猜这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歌曲?(教师播放《娃哈哈》)
(2)请同学们再猜一猜,这是哪个民族的舞蹈?(教师随歌曲表演几个舞蹈动作,着重演示“动脖”“翻腕子”等维吾尔族舞蹈的代表动作)
(3)教师简介维吾尔族的风土人情。
(4)观看一段维吾尔族的舞蹈视频。
(5)学生随教师学习几个典型的维吾尔族舞蹈动作。
2、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或请一位同学带大家唱《娃哈哈》。
(2)请几位会唱的同学带领大家演唱。
(3)注意两小节换一次气。
3、歌表演
(1)学生分组为歌曲编创几个舞蹈动作并随音乐表演,其他同学伴唱。
(2)教师指导学生用统一动作边唱边表演。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三课:我们都是好朋友
课型
新授课
教
学
要
求
1、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演唱、演奏、歌表演、音乐游戏等各项音乐活动中继续开发学生的音乐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2、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观的生活台独和团结友爱的合作精神。
3、通过读童谣《找朋友》,学生进行初步的“声势”练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4、学习三角铁和铃鼓的演奏方法并运用这两种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5、能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与同伴友好合作,尝试进行集体舞表演。
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
用打击乐器和民族舞蹈表现音乐,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现能
力。
本单元的难点:
创编集体舞。
教时
六课时
教学
准备
磁带、钢琴、幻灯仪、三角铁、双响筒、铃鼓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师活动
个性化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读童谣《找朋友》
教学目标
1、学习以音乐的方式与老师、同学交往,喜欢并乐于参
加音乐实践活动。
2、学习童谣,初步学习用声势参与童谣表演。
3、学生集体讨论、合作,在拍手、跺脚处,设计其他动作参与表演。
4、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协作与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教师提问:你们会读童谣《找朋友》吗?请会的同学为大家表演。
(2)教师师范读一遍
2、分组学习
(1)教师带领学生按节奏读童谣
(2)将学生分组,一个组按一个节奏读童谣,另一组跺脚
(第一拍起,单数拍跺脚)。
(3)一个组按节奏读童谣,另一组拍手(从第二拍起,双数拍手)。
(4)两个组合作读童谣,并用声势参与表演(一个组跺脚,另一组拍手)。
(5)在此基础上,逐步过渡到学生能同时完成读童谣、跺脚、拍手。
3、合作表演
(1)学生围成一个圈,一位同学站中间
(2)游戏开始,全体学生拍手、跺脚,中间的同学在圆圈内随节拍边拍手边转圈。
(3)童谣结束,中间的同学站在一名同学对面,互换位置。
(4)游戏继续
4、编创表演
(1)学生科分组编创其他动作,边读《找朋友》边表演。
(2)学生分组选择小组同学熟悉的童谣,编创动作表演。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三角铁、双响筒、铃鼓
学唱歌曲《好朋友》
教学目标:
1、 学唱歌曲《好朋友》,能够在小过门处为歌曲伴奏。
2、 认识三角铁、双响筒、铃鼓,初步掌握三角铁的使用。
3、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相互团结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是一名光荣的小学生了,在这个新的大家庭里,我们是不是又认识了新的朋友啊?
学生异口同声回答。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新的歌曲《好朋友》。播放视频,请同学们认真听。
二、 学唱歌曲《好朋友》新课标第 一网
1、 读歌词
师:请同学们看前面的大屏幕显示的歌词。看见“小手”的位置在哪了吗?
学生回答。(在歌词的后面,没有在对应歌词的下面)
师:对。下面就跟着老师一起念一下歌词,我念一句,你们来念一句。
“一起游戏笑哈哈,………嘿!嘿!”
师:下面我们一起完整的把歌词念一下。
2、 学歌曲
师:歌词我们都会念,现在再跟老师学唱这首歌曲,好不好?
学生回答。
师:同样的,我来唱一句,你们来唱一句。“一起游戏笑哈哈,………嘿!嘿!”
师:恩,同学们学的真认真,下面我们完整来唱一遍(强调一下,小过门的拍手)w w w .x k b 1.c o m
学生演唱。
师:现在我们跟着录音演唱一下歌曲。
学生演唱。(唱的时候,教师站在前面,有激情的领唱)
三、 认识打击乐器
师:这首歌曲我们唱的非常好,请你们想一想,怎样才能让这首歌曲更加丰富一点呢?
学生回答。(舞蹈,打击乐器)
师:恩,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啊,那好吧,今天我们就用几样打击乐器来为这首歌曲伴奏,好吗?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看,这是什么打击乐器?
学生回答:双响筒
师:非常好,那它怎么用呢?(复习)请学生来敲击。
师:同学们表现的非常棒。双响筒今天也带来了两位新朋友,你们想不想认识一下啊?学生回答。教师先出示三角铁图片
,让学生随便敲击感受。
师:我们来猜猜,他叫什么名字,提示,他的名字跟他的形状有关。
学生回答:三角?
师:最后一个字,跟他本身的材质有关。
学生回答:三角铁
师:真棒,真聪明。
刚才老师发现同学们敲出的音有长友短,下面请你认真听一下,那种声音好听。(教师敲出一个长音,几个短音,顺便讲一下使用要领)
学生回答(长音好听)新 课 标 第 一 网
师:我们再请出另外一个好朋友。这件乐器,老师来告诉你们,它叫铃鼓。用同样的方法,教学生。
四、 表演歌曲
师:现在我们用打击乐器为这首歌曲伴奏,注意用敲打击乐器来替换拍手。
学生到前面来表演。
师:谁能发扬团结友爱精神,谦让一下?
五、 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洋娃娃之梦》
教学目标
1、分段欣赏钢琴曲《洋娃娃之梦》
2、能根据乐曲三个部分的不同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
感受乐曲的音乐情绪及音乐形象。
3、想象乐曲表现的内容,设计不同的动作,并随音乐表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演唱并表演歌曲《好朋友》
三.欣赏《洋娃娃之梦》
1.导入:老师非常喜欢这首《好朋友》,自从教同学们学
唱之后我的脑子里一直在回荡着这首歌曲的旋律,无论是在吃饭、走路,甚至在睡觉的时候也梦见了这首歌曲,那么,你们做过梦吗?(生答,出示幻灯片洋娃娃)这个洋娃娃叫Mary,她是我的好朋友,她也有一个美丽的梦,你们想知道吗?(生答)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钢琴独奏曲《洋娃娃之梦》。(放幻灯片,出示课题)
2.初听乐曲:启发学生整体感受乐曲情绪,听后说出自己的
感受。
3.分段欣赏:并提示,乐曲表现了洋娃娃三种不同的情绪变
化,你能听出各段之间的界限吗?每段的情绪有什么变化?边
听边分析乐曲,(并出示板书)
第一段:行板《摇篮曲》 乐曲开始旋律轻柔圆润,带者柔
和的色彩,营造出睡意朦胧的夜晚情景,旋律逐渐减弱,越来越轻柔,音区移至地音区,洋娃娃睡着了….
第二段:中速《洋娃娃的梦》 乐曲开始主旋律以四四拍的
八分音符节奏奏出,伴奏加入了跳音演奏的中音区音型,音乐顿时显得欢快起来,主旋律由低往高发展,轻轻上扬的旋律走向增添了音乐情趣,勾画出充满诗情画意并富于幻想的主人翁形象。中段的音乐色彩略有变化,再现第一段的主旋律(摇篮曲),结束处突然出现了富有戏剧性的和弦强音,这里标记着“洋娃娃醒了”。
第三段:小快板《洋娃娃的舞蹈》 这是快速而富于跳跃的
舞曲音乐,旋律急促、活泼、跳跃,音乐轻盈而略显谐谑,铿锵有力,群情激奋,在喧腾旋转的音乐形象中结束全曲。
4.复听全曲:启发学生根据各段音乐意境构思创编故事。
5. 创编故事并表演,可分组分段创编表演。
四.拓展延伸:
这个洋娃娃实现了自己美丽的梦想,所以她和小熊一起欢快的跳起舞来,现在让我们也来和他们一起欢快的跳吧!
(播放《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歌曲两遍,鼓励学生即兴表演只要高兴就好。)
五.小结:
这个洋娃娃实现了自己的梦想,那你们有什么梦想呢?谁能说说?(生答)老师相信你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你们有信心吗?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歌表演《两只小象》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感受三拍歌曲的韵律。
2、能主动、大方地参与表演。
教学过程
一、导入,练习节奏
(1) 师:大家都知道,老虎是森林里的大王,这一次,他们要召集森林里所有的动物们一起开一个音乐会。动物们知道了可高兴啦!你们看,都有谁来了。认识它们吗?(随音乐摹仿它们)
(2)发声、节奏练习。
出示小动物课件(猫、狗、鸭、羊、鸟等)
说说这些动物们的叫声有什么不一样。
利用音乐会的节目引出大象妈妈和小象,并让学生摹仿大象走路的样子。
生:(1)看节奏谱分别边念边模仿三种脚步声。(2)用各种方式表现出三拍节奏。
二、学唱歌曲
1、创设情境。
大象妈妈今天特别高兴!她呀要送给小象们一首歌,你们想听听吗?
2、 播放《两只小象》。
生:聆听,感受。(学生随音乐做大象走路的动作)
3、聆听歌曲,进一步感受象的音乐形象。
(1)小象在河边做什么?它们的心情怎样?
(2)歌曲中哪一句词出现的最多?(衬词:哟罗罗)
教师:歌词用儿童的语言描述了一对好朋友用长鼻子互相问好,一同在
河边嬉戏的友好的情景。
4、师:那么请你们也在音乐声中轻轻地、慢慢地走过去,和你的好朋友一起,用手代表小象的长鼻子,象它们那样勾勾鼻子,握握手好吗?
生:再次聆听,在音乐声中,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勾一勾”。
5、学习歌词:师生接龙按节奏朗读歌词:
(1)教师读单小节歌词,学生接双小节“哟罗罗”衬词。
然后师生交换读;学生完整齐读。
(2)学生跟着琴伴奏念歌词。
6、演唱歌曲。
学生跟着琴伴奏演唱,注意表现了小象什么心情?
用亲切活泼的歌声表现小象河边嬉戏的情景。
7、观看《两只小象》
师:两只小象相处的怎么样?我们同学之间该怎样相处呢?
教育学生要团结友爱,做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8、出示大象图片。
教育学生要爱护小动物,保护环境。
9、学生跟着伴奏音乐演唱歌曲。进一步表现两只小象一同在河边嬉戏的友好的情景。
三、团结协作、表现歌曲
1、师:请你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合作,为歌曲配上简单的舞蹈动作。
2、连续播放《两只小象》的音乐。
3、邀请几对好朋友,自愿上台表演。
4、学生评价,老师点评,选出“最佳合作奖”和“最佳表演奖”,并给予奖励。(鼓励全体参与,培养协作能力,激发竞争意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激发兴趣、编创歌词
1、师:来参加这次狂欢节的动物有很多,你们想想还会有谁呢?
生:小猪、小狗……
师:他们也带着自己的好朋友一起来了,请你想想他们又会怎么唱呢?
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动物进行歌词创编,老师巡视、指点。
3、老师弹琴,各小组按次序展示编创成果,评选出“最佳创意小组”,掌声表扬。(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歌词编创,激发灵感,提高兴趣,使学生积极地参与编创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能力。)
五、小结
1、 师小结:天色不早了,这次的森林音乐会马上就要结束了。同学们今天玩的开心吗让我们邀上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唱着跳着结束这堂愉快的音乐课吧!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教学目标:
一、学唱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并能创造性地表现歌曲。
二、学会用碰铃、铃鼓、响板及自找自制的打击乐器为歌曲配伴奏,使伴奏音响更加丰富。
三、通过学习新疆,蒙古等少数民族的舞蹈动作为歌曲作表演,培养学生热爱集体互相合作的精神,增进学生表现音乐的欲望和能力,培养学生珍视兄弟民族友谊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1、 在《我的朋友在哪里》的歌曲声中,教师在学生队伍的前面带领学生跟着音乐节奏,拍起手儿蹦蹦跳跳进教室。
2、(在歌曲声中)师生谈话,交流感情新-课-标-第-一-网
师;“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能向大家介绍你的好朋友吗?”(教师请学生介绍自己的好朋友)
4、看民族舞蹈,听配音介绍。
⑴ 师:现在,老师想把我的好朋友介绍给大家,希望你们也能成为好朋友,这些好朋友从远方来,你们听,他们托老师带来了最诚挚的问候
⑶ 教师小结
二、教唱歌曲
1、(出示大歌片)教师跟着录音伴奏声情并茂的范唱歌曲。
2、范唱完毕,师生讨论:小朋友们在一起干什么心情怎样?
生:在一起唱歌跳舞,非常开心。
3、教师带领学生按照节奏声情并茂边读词边做动作,朗读两遍歌词后用LU唱旋律。
4、教师采用听唱教学法分句教唱歌曲,再播放录音让学生跟着默唱,后随钢琴伴奏齐唱歌词。
三、歌曲处理
教师鼓励学生用手重的“乐器”表现音乐。
教师出示碰铃、响板等打击乐器,简介名称及其演奏方法,向部分学生分发打击乐器,其余的学生用课前准备的自制或自找的“打击乐器”,不定节奏,只要学生能跟上音乐节拍就行,也可拍手拍凳子等,边唱边伴奏,表达自己的愉悦心情。
四、课堂总结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集体舞活动《拍手唱歌笑呵呵》
教学目标:
1.
2.
3.
教学过程;
一、音乐律动
教师带领学生进教室,随音乐节奏变换动作,初步感受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
二、学唱新歌
教师导语:(在《拍手唱歌笑呵呵》的音乐声中)同学们,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在你的眼睛里有个我,在我的眼睛里有个你,不信我们对面坐,看看是不是?
1、 师生一起跟着音乐的节奏朗读歌词,并做一些简单的动作。
2、 反复听赏歌曲。
3、 用整体模唱法学唱歌曲,注意第三乐句的顿音唱法。
4、用轻快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三、学习集体舞
注意音乐感的培养,动作与音乐的协调性
合作表演
教学反思:
课题
第四课 音乐中的动物
课型
新授课
教
学
要
求
1进一步激发、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知道声音是有长短的,通过聆听、模仿等手段,使学生感性地理解声音的长短。
3、学生逐渐学会用自然的声音,准确表现歌曲的情绪,丰富情感体验。
4、引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关爱,使学生感受人与动物、动物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
进一步鼓励学生体验、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引导学生用真诚的情感和自然的歌声表现歌曲。
本单元的难点:
音乐活动从模仿动物的叫声入手,认识声音的长短,让学生感受、体验多声部节奏的和谐美,培养学生稳定的节奏感。
教时
五课时
教学
准备
钢琴,多媒体,打击乐器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师活动
个性化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小青蛙找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意识。
2、用轻快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3、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为同学们请来了一位小客人?是谁呢?想知道吗?(师出谜语,学生猜)
师;能谈谈你对小青蛙的认识和感受吗?
生:谈自己对小青蛙的感受。
师:总结(小青蛙是益虫,我们要保护小青蛙、爱护小青蛙)
二、新歌教唱
1、导入
师:有一天啊,几只小青蛙在池塘里玩,(师放小青蛙愉快活动的音乐)听,他们玩的可开心了。(紧张的音乐)突然,天空响起了一声很响的雷声。风也忽然大起来,倾刻间风雨交加,下起了暴雨,你们听,小青蛙们怎么了?
生:谈自己听后的感受(东躲西藏)并能跟着音乐做情景的律动表现小青蛙勇敢的面对困难,膺任而上的精神。
师:带领学生一起律动。
师:总结:小青蛙们靠自己的勇敢何本领,终于战胜了暴风雨,高高兴兴的准备回家了。
2、导入新歌:
师:可是在和暴风雨做斗争时,有几只小青蛙迷路了,怎么也找不到家了,这可怎办?别急,老师有个办法,能帮小青蛙们找到家。老师编了一段顺口溜的节奏,只要同学们都学会唱了小青蛙听到的话,就会找到家了。(随机揭题并出示跳跳、呱呱的节奏)。
3、学唱歌曲铺垫:
节奏学习(跳跳、呱呱的节奏学习)
4、歌曲《小青蛙找家》学唱
师:弹音乐《小青蛙找家》学生跟着音乐一起唱。
跟着老师的琴一起来唱歌曲。
分组唱。
集体唱。
反复地的唱。
个人表演唱。
师:哦!小青蛙有了我们歌声的指引,他们终于回到了家。
四、巩固歌曲,情感延伸:
歌曲《小青蛙找家》律动表演。
师:小青蛙为了感谢我们,热烈的欢迎我们去它们家做客(师出示小青蛙的头饰)
生:扮演小青蛙。
几个学生戴头饰上台表演
全班表演,师给予琴伴奏。
五、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生:谈自己的收获。
师: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不但去青蛙家做了客,同时我们还把迷路的青蛙送到了家,保护了小青蛙。同时我们还学到了小青蛙遇到困膺任而上而上优秀的精神。希望同学们都能向小青蛙那样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同时在生活中也能向今天这节课上一样。关心小青蛙,保护小青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知识:声音的长短
2、欣赏《野蜂飞舞》
教学目标
1、根据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边模仿叫声,边拍节奏,培养学生稳定的节奏感。
2、通过欣赏《野蜂飞舞》,体会速度、力度与塑造音乐形象的关系,逐步教会学生欣赏音乐的基本方法。
3、感受乐曲紧张的情绪,并借助语言、线条或图形、肢体动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声音的长短
1、将小猫、狮子、老牛、小狗、鸭子、小鸡、老鼠的图片贴在黑板上。
2、教师播放狮子的叫声录音,请学生猜一猜它是谁?
3、学生模仿,总结狮子叫声的特点:音长、低沉。
4、一半学生拍节拍,一半学生模仿动物的叫声;互换练习;全体学生手拍节奏,口中模仿动物的叫声。
5、一名学生模仿任意一种动物的叫声,教师在这种动物的图片上出示节奏卡
6、依次将黑板上的动物按叫声分类
二、欣赏《野蜂飞舞》
1、初听乐曲
让学生猜一猜,乐曲描写的是哪种小动物(昆虫)?为什么?
2、揭示曲名
简要介绍歌剧《萨旦王的故事》剧情以及乐曲在剧中表现
的情景。
3、复听乐曲
感受乐曲情绪,用语言表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1) 乐曲的速度怎样?(急速,仿佛野蜂煽动的翅膀)
(2) 乐曲的力度怎样?(忽强忽弱,表现野蜂飞行忽远忽近)
(3) 乐曲旋律怎样?(高低起伏,表现野蜂飞舞的路线忽高忽低)
(4) 感受乐曲紧张的情绪。
(5) 结尾:渐弱的力度表现了什么?(野蜂飞走了)
4、表现乐曲
用手指在空中话线条表现野蜂飞舞的录像,或用图形表示。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引子与狮王进行曲》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熟悉乐曲中的音乐主题,加深学生对旋律、节奏、乐器音色等要素的感受与理解。
2、通过模仿、模唱、表现加深学生对音乐表现手段的体验。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1)教师将黑板装饰城森林的样子,贴上一些小动物的图片。
(2)播放几个音乐片段让学生猜一猜,乐曲表现的是什么动物,为什么?
2、完整聆听,感受狮王的音乐形象
3、分段聆听
(1)引子部分,感受引子音乐营造的阴森、恐怖的氛围。
(2)第二部分
①聆听第二部分主题
②描写狮王的主奏乐器是什么?狮王的形象是通过什么手段表现的?(弦乐,低沉的旋律,行进的速度与节奏)
③再次聆听,随音乐魔方狮王的行进动作。
④随录音或教师的琴声模唱第二部分狮王进行曲主题。
(3)聆听狮王的吼叫
①音乐是怎样表现狮王吼叫的(旋律从低到高再到低,力度渐强再渐弱)
②狮王吼叫的声音出现了几次?(6次)
③当听见狮王吼叫声时,用动作表示。
4、简要介绍作曲家
5、随音乐表演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水族馆》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聆听,感受速度、力度、音色等要素对塑造音乐形象所起的作用,想象鱼儿、水草在水族箱中轻盈起舞的形象。
2、通过听、想、创、演等方法,启发学生踊跃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谁有去过水族馆?水族馆里有些什么?水族馆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2、完整聆听,感受乐曲描绘的形象。
3、复听乐曲
(1)乐曲的力度和速度是怎样的?表现了水族馆里的什么场景?(轻柔、安静、舒缓)
(2)音乐是怎样表现波光粼粼的水中世界的?(钢琴的琶音)
(3)假如你是一条鱼,请你随着音乐在水族馆里自由地游来游去。
4、对比欣赏
对比《引子与狮王进行曲》和《水族馆》。乐曲的速度、力度、旋律以及乐器的音色各部相同,表现了狮王与鱼儿的不同音乐形象。
5、随音乐表演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小蜻蜓》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感受三拍子的节拍规律
2、引导学生用优美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用身体动作感受、
表现歌曲的音乐情绪。
3、对学生进行保护益虫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二、学唱歌曲《小蜻蜓》。
1、启发谈话。
师 :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小蜻蜓吗?你们见到的小蜻蜓,它们在干什么呀?
生自由回答
2、第一遍律动,自由表演。(播放《小蜻蜓》伴奏音乐)
师:老师想看一看你扮演的这只小蜻蜓在干什么?
音乐停后动作造型。
师:你这只小蜻蜓在干什么?
生回答
3、第二遍律动,发现美的和与众不同的动作。 (继续播放《小蜻蜓》伴奏音乐)
师:我们再来做做小蜻蜓,这么美美地来飞一飞。
4、鼓励动作美的和动作与其他人不一样的同学,请他们做一做,大家学一学(随机送小苹果胸饰)
师:我们这里肯定还有许多爱动脑筋的小蜻蜓,老师都来不及看,现在我要好好地再来找一找。
5、引导
师:咦,这么多聪明可爱的小蜻蜓,它们会在哪里飞呀?
我这只小蜻蜓飞累了,哪棵小树愿意让我停一停,休息休息?小蜻蜓除了可以在小树上休息以外,还能在哪里休息呢?
(学生随机演一演,教师随机去停一停)
6、第四遍律动,情境表演。
师:现在你可以做一只快乐的小蜻蜓自由地飞翔,也可以找个空位,做做花儿,草儿,房屋,庄稼等等,让小蜻蜓到你身上来停一停,帮你捉捉虫。
7、听录音范唱,了解歌曲内容。
师:“小蜻蜓帮庄稼们捉掉了虫子,庄稼可高兴了,都唱起歌来夸小蜻蜓。你们听听,庄稼夸小蜻蜓什么了?
生:……
8、按节奏念歌词
师:让我们也一起来夸夸小蜻蜓。
9、听教师范唱
师:小蜻蜓那么棒,真是一群讨人喜欢的精灵,老师也想来夸夸它们了。
10、听琴声伴奏唱
师:我们也试着用歌声来夸夸这群小精灵吧!
11、听录音伴奏,再唱
师: 有些小蜻蜓偷懒了,还没捕到蚊子它就把翅膀放下来了。”(随机唱唱不连贯的第一句)
勤劳的小蜻蜓可不是这样,它们会在捕到蚊子之后再把翅膀放下来休息。”(随机唱唱连贯的第一句)
你们喜欢怎样的小蜻蜓呀?
12、完整地边唱边表演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做做勤劳的,又会唱歌又会跳舞的小蜻蜓吧!
三、小结,下课。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五课 动画城
课型
新授课
教
学
要
求
1、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积极参与到动画音乐的感受和表
现活动中,培养学生关注动画音乐的兴趣。
2、通过听、唱、奏、创、演等多种音乐活动形式,感受和表现经典的动画音乐,感知动画音乐的特点,发展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3、认识打击乐器木鱼和双响筒,掌握正确的演奏方法,并能用打击乐器为童谣《唐僧骑马咚得咚》、歌曲《不怕大灰狼》伴奏。
4、认真聆听乐曲《快乐的小熊猫》,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
5、与同学合作,积极参与音乐情景剧《三只小猪》的编创与表演。
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
在借助动画片的画面和情节引导学生感受和鉴赏音乐的同时,又不囿于画面和故事情节的局限,启发学生展开多方面、多角度的想象,把对音乐的兴趣集中在情感体验上来。
本单元的难点:
如何吸引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集中注意力听音乐,帮助学生从愿意听、喜欢听逐渐过渡到想听音乐。
教时
四课时
教学
准备
文字、图片资料,相关打击乐器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师活动
个性化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活动“丰富多彩的动画人物”
欣赏《一个师傅仨徒弟》
教学目标
1、积极参与音乐活动,能独立或与同学一起演唱自己喜欢的动画歌曲,表演动画人物,讲述动画故事。
2、认真聆听《一个师傅仨徒弟》,能用动作或打击乐器参与歌曲表现。
3、能随录音轻声哼唱歌曲《一个师傅仨徒弟》的前四个乐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几个学生熟悉的动画歌曲视频片段,让学生集体随音
乐跟唱,或模仿动画人物的动作参与表演。
二、学生表演
(1)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动画片,唱一唱自己喜欢的动画歌曲。
(2)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每组派代表表演他们喜欢的动画歌曲。看哪组表演或演唱的动画歌曲既好又多。
三、听赏《一个师傅仨徒弟》
1、由前面的话题导入,让学生说说《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
2、先完整地听赏一遍歌曲《一个师傅仨徒弟》。
3、模仿故事中四个主人翁的神态,随音乐表演。
4、教师简单介绍歌词内容。启发学生集中注意力聆听,乐曲在什么地方有较大变化?例如,注意听情绪有无变化,音区的高与低。歌曲前8个小节情绪较平和,第9小节开始情绪稍微激动一些。
5、哼唱歌曲
6、表现歌曲
用打击乐器响板、铃鼓、碰铃、三角铁等乐器为歌曲伴奏。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乐器:木鱼和双响筒
2、读童谣《唐僧骑马咚得咚》
教学目标
1、认识木鱼和双响筒,能听辨这两种乐器的不同音色。
2、掌握木鱼和双响筒的正确演奏方法,能用这两种乐器参与童谣伴奏。
3、能按节奏准确读童谣《唐僧骑马咚得咚》,并用打击乐器伴奏或用动作参与表现。
教学过程
一、学乐器
1、教师出示打击乐器木鱼和双响筒,介绍乐器名称,请学生说说这两种乐器的音色有什么特点。
2、学生自主探索木鱼和双响筒演奏方法。
3、教师演示木鱼和双响筒的正确演奏方法,学生学习。
二、读童谣
1.教师请学生看教材插图,或播放动画片《西游记》的片断,请学生说出动画片的片名。
2.请学生指出插图或动画片中的人物名称,教师板书或粘贴人物头像。
3.请学生仔细观看插图或动画片,说出各个人物的外形特征,教师逐一总结。如学生说唐僧骑马、穿袈裟等,教师可总结并念童谣:
× × × × × × ×
唐 僧 骑 马 咚 得 咚
学生说孙悟空手拿金箍棒、抓耳挠腮、机灵活泼等,教师可总结并板书:
× × × × × ×
孙 悟 空 跑 得 快
学生说猪八戒肩扛钉耙、长嘴大耳、动作迟钝等,教师总结并可板书:
× × × × × ×
猪 八 戒 鼻 子 长
4.教师先拍手× × × ×,然后边拍手边按教材所给节奏念童谣。
5.教师边教童谣,边指着人物头像,提示学生。学生可两人一组,边念歌谣边对拍手掌,如下例:
节奏:× × × ×
歌谣:唐 僧 骑 马
拍手:合 右 合 左
6.教师与学生边拍手边接念童谣,如下例:
教师:× × × × 学生:× × ×
唐 僧 骑 马 咚 得 咚,
三、表演
1、看动画片或插图,启发学生模仿五个角色的形态。
2、模仿白龙马的蹄声。
启发学生发现《西游记》里的另一个角色:白龙马,发挥想象,模仿马蹄声。
3、念歌谣,请少数学生表演动作。
请几位学生分别扮演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妖怪、白龙马,一边念歌谣,一边表演动作。
4、加入打击乐器伴奏
(1)教师指导学生分组探索用打击乐器为童谣编配伴奏,分组展开竞赛。
(2)学生分组表演,师生共同评价。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快乐的小熊猫》
教学目标
1、认真聆听乐曲《快乐的小熊猫》,感受乐曲音乐形象,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2、积极参与音乐表现,用动作或语言描绘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1、谜语导入
“叫猫不是猫,数量少又少。两个黑眼圈,像没睡好觉。名声特别大,都知是国宝。”
2、完整聆听
(1)初听,感受乐曲的音乐情绪
(2)再听,想象音乐表现的情景。
3、分段聆听
(1)引子部分
①引子部分的音乐,主奏乐器是什么?
②这段音乐表现的是清晨、中午还是晚上?
③乐曲中有模仿动物(昆虫)的声音,模仿的是什么动物(昆虫)?想象这段音乐表现了什么场景?
(2)乐曲主题
①这段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②随录音或老师的琴声哼唱主题旋律、
③用响板、木鱼等打击乐器为主题音乐伴奏。
④聆听乐曲,想象小熊猫在店里忙碌的情景。
4、编创表演
(1)学生编创表现小熊猫愉快劳动的动作,随音乐参与表现。
(2)聆听音乐,编创并表演音乐情景剧《快乐的小熊猫》
5、观看动画片片段《熊猫百货商店》,感受助人为乐的小熊猫的快乐心情。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音乐情景剧《三只小猪》
教学目标
1、能用不同的语气语调朗读“三只小猪”的念白,走它们
的步伐。
2、学会有表情地演唱歌曲《不怕大灰狼》。
3、能按故事情节进行情境创设表演。
教学过程
一、教师演唱动画片歌曲
导言:“小朋友们,你们应看过不少的动画片,能告诉林老师,你最喜欢那部吗?”
(生):………(教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回答,如:做出动画片里主人公表情或动作来回答,或者演唱动画片里面的主题曲或者插曲来回答等等)(师):“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段动画片的片段,你们看!”
二、欣赏《三只小猪》的动画片段。
三、学习“三只小猪”的念白。
出示念白:
老大:我用稻草盖房子,我用稻草盖房子,我吹长笛根本不在意,整天休息最快意。
老二:我用木头盖房子,我用木头盖房子,快快乐乐生活像游戏,拉小提琴我最行。
老三:我用砖头盖房子,我用砖头盖房子,我不唱歌也不爱跳舞,辛勤工作摆第一。
1、能按节奏朗读念白。
2、可以用不同的语气语调朗读
四、按节奏走步。
(师):“小朋友们真棒!能用不同的语气语调朗读这三段话了,现在老师要请出一组同学跟着我按节奏走‘老大’的步伐,记住边走要边朗读“老大”的这段话哦!”
1、学习‘老大’的步伐——双手摆动踏步
2、学习‘老二’的步伐——双手叉腰踏步
3、学习‘老三’的步伐——抱肩左右摆动
(师):“大家学得认真极了!下面老师再请到的小朋友可是要提高要求了哦,你们要按顺序把三只小猪的步伐连起来走,嘴里记得要朗读它们说的话哦!谁有勇气来挑战一下呢?好,你来,还有你……在座位上的小朋友如果你学会了,就举个手林老师就邀请你加入到队伍中间来!”
4、三种步伐连走(跟音乐)
五、歌曲学习《我们不怕大野狼》
(师):“小朋友们,当‘三只小猪’把它们各自的房子搭盖好的时候,谁出现了啊?”(生):“大灰狼” (师):“老大的稻草房被大灰狼一口气就吹倒了,老二的木头房也被大灰狼吹倒了,它们都逃到了老三的砖头房里,最后,老三用聪明的才智把大灰狼给赶跑了,三只小猪高兴的唱起了《我们不怕大野狼》,你们听!”
1、第一遍聆听歌曲
2、按节奏朗读歌词
3、用“LA”来哼唱旋律
4、小声哼唱歌曲
5、全体起立边拍手边演唱歌曲
6、找对象演唱歌曲
7、拉起手团结起来演唱歌曲
六、创设情景表演
1、三个小组分别请出一位小朋友来进行“三只小猪”的角色扮演,再请出一位扮演“大灰狼”。
2、全组成员一起来进行《三只小猪》的故事演绎。
教学反思:
第六课 迎新春
课型
课题
教
学
要
求
1.这是本学期的最后一个单元,应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2.通过唱歌、欣赏与歌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景象;体验新春来临的欢快情绪;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及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
1.通过学唱歌曲《新年好》,表达过新年的愉快心情。要求背唱这首歌曲。
2.通过为歌曲填词、编配打击乐器伴奏、自编歌表演动作等音乐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探索,逐步培养创新意识。
本单元的难点:
1、相对本册教科书的前面五个单元,本单元所能给教师提供的教学内容比较单一,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拓展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根据歌曲情绪,启发学生为歌曲编配打击乐器伴奏。
教时
五课时
教学
准备
钢琴、三角铁、鼓、碰铃等,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介绍我国各族人民及世界各国过新年的风俗、习惯的文字与图片。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师活动
个性化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新年好》。
教学目标
能背唱歌曲《新年好》,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编配伴奏。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可由教师提问:我国及世界各国在迎接新年到来时,有哪些风俗、习惯)。
2、放录音或CD,让学生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气氛,产生学唱的兴趣。
3、教师分句教唱歌曲(由于学生已经通过各种媒介接触过这首歌曲,所以,学唱起来不会感到困难)。
4、在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演唱歌曲的基础上,教师可启发学生自编歌词。
①可在歌词“祝贺大家”处,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与想象力,试着填上新的歌词。如:“祝贺老师”、“祝贺李晓”“祝贺王芳”等,或回家唱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祝贺爸爸”、“祝贺妈妈”、“祝贺爷爷”、“祝贺奶奶”等。
②、“我们唱歌,我们跳舞”这一句,可填上“一束鲜花,一片真情”、“兄弟们呀,姐妹们呀”等歌词。总之,应充分发挥学生创造的积极性,教师不作简单的评判,而由学生自己选择,以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5、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为歌曲编配打击乐器伴奏。
6、在打击乐器的伴奏下,背唱歌曲《新年好》。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祝你圣诞快乐》
教学目标
1、学生简要了解圣诞节的相关知识。
2、学生能看懂教师的指挥手势,唱好弱起乐句。
3、能用优美、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掌握好弱起乐句的起唱及句末的换气。
教学过程
1、导入
简要向学生介绍圣诞节的相关知识
2、聆听范唱
(1)请学生说说聆听歌曲后的感受,并与《新年好》对比。
(2)再次聆听,学生边听边用动作感受四三拍歌曲的强弱规律。
3、学唱歌曲
(1)分句教唱,注意看指挥手势,待老师第二拍动作以后,从第三拍起唱。
(2)注意换气都再每一乐句结束之后,下一乐句开始之前。
4、表现歌曲
(1)注意声音和咬字。
(2)第一、二、三乐句旋律逐渐上行,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强弱力度表现歌曲。
(3)看教师的指挥手势演唱歌曲。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龙咚锵》。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龙咚锵》,初步掌握歌曲中强弱的对比。
2、为歌曲编配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过程
1、先听两遍录音,使学生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气氛。
2、教师作简单说明,歌词中的“咚咚呛(qiāng),是模仿锣鼓点节奏的衬词。
3、教师分句教唱歌词。
4、教师分句弹奏旋律,学生唱歌词。
5、在有衬词的地方,按教科书上的要求,拍手。注意,此处的拍手,不是与节奏同步,而是有的小节一拍一下,有的小节只拍一下。但要注意,最后一句第二小节的第二拍休止。
6、歌曲第三乐句与第四乐句是由两个分别重复的分句组成,教师可在此处设计力度的对比。“鞭炮声声锣鼓响”力度稍强,“咚呛咚咚呛”力度稍弱;“唱歌跳舞多欢畅”力度稍强,而“咚呛咚咚呛”力度稍弱。也可与此相反,让学生比较两种设计有何不同。
7、在教师帮助下,在歌曲过门处,用打击乐器模仿锣鼓点伴奏。
8、在打击乐器的伴奏下,演唱歌曲。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新春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养成专心聆听音乐的习惯并熟悉民族音乐音调。
2、能分辨两个节拍、情绪不同的音乐主题。
教学过程
1、完整聆听
(1)初听,请学生谈谈聆听后的感受:乐曲情绪,有什么联想等。
(2)复听,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
(3)再次完整聆听,乐曲情绪有无变化、对比?
2、分段聆听
(1)聆听A段主题,谈感受。
(2)聆听B段主题,谈感受。
(3)教师哼唱民歌《卖饺子》,学生听辨这首民歌与哪段主题音乐相似。
(4)对比聆听A、B两段音乐主题,说说这两段主题音乐情绪有何不同。
3、表现音乐
(1)完整聆听音乐,学生分组用堂鼓、钹为A、B两段主题伴奏。
(2)请学生用动作、线条、图形、色彩等分别表现A、B两段主题。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狮子舞绣球》。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听赏歌曲时不仅要聆听歌词,还要注意聆听旋律。
2、能随录音轻声哼唱歌曲。
3、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
1.教师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导人新课。
2.教师出示与过春节相关的民俗活动的图片或幻灯片(全家团圆包饺子、汤圆,人们踩高跷、放鞭炮、舞狮子、耍龙灯、唱社戏、贴春联等活动)。
4.放录音听赏一遍;教师提出问题: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抒情、优美的,还是欢快、活泼的?
5.听赏几遍以后,教师可启发学生模仿歌曲中的打击乐器伴奏;如条件较好,教师可指导学生用打击乐器(锣、鼓、镲)为歌曲伴奏。
6.启发学生回答本地过春节时,有哪些与音乐相关的活动。
7.复习歌曲《新年好》。可启发学生自编动作,感受四三拍歌曲的韵律。
教学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小学音乐一上教案(全套),共38页。
这是一份人音版一年级上册小青蛙找家表格教案,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课标描述与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写难点,课前准备,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音乐一年级上册你的名字叫什么?表格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组织教学,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