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2.1长方体的认识教案北师大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3/1320751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五年级数学下册2.1长方体的认识教案北师大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3/1320751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内容和作用,学生现状分析,学习目标,教学重,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长方体的认识》 一、内容和作用:本课是五年级下册第18—19页的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平面图形以及时对长方体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即将学习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的基础,又是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开始,对今后进一步学习立体图形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学生现状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但他们的空间想象还不够丰富,本节课将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学会运用教学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
三、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演示等,使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教具进行直观性教学,培养学生研究立体图形的方法为后面学习立体图形打下基础。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合作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难点: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五、教具准备:
长方体实物、长方体框架。
六、教学过程:
(一)铺旧迎新,导入新课
师:大家看这是什么?(在投影上显示点)生:点。师:(板书:点)小结: 研究图形从点开始的。师:你看到了什么?(板书:线)生:线。师: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我们把它称之为线段。(电脑演示)小结:点动成线师:再来看屏幕你又看到了什么?生:四条线段组成了一个长方形。师:小结:线动成面。(板书:面)师:再来看看你又看到了什么?生: 由六个面组成了一个长方体。生:应该是由六个面围成了一个长方体。归纳:面动成体。师:像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等这些是立体图形。师: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板书:(长方体的认识)(二)探究新知。1、初步体会立体图形,感受长方体无处不在。师:生活中你在哪见到过长方体?生 ……师:同学们这样说下去能说完吗?长方体是无处不在的。师:(出示投影)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大家看,我们家中的电冰箱,液晶电视,微波炉,厨房中的橱柜,家具中的立柜,林立的高楼大厦,还有的国家体育馆“水立方”。在这里你们同样找到长方体的影子了吗?正因为有了长方体,我们的世界才变得更加美妙神奇。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长方体,来领略长方体其中的奥秘。2、明确研究方向,确立棱、顶点的概念。师:研究长方体就要从点、线、面开始研究。同学们都从家中带来了长方体(拿起来看看自己的看看同学的),能不能在上面找到点、线、面?生:长方体上有我们学过的面。师:能指给大家看看吗?你们都发现了吗?生:还有我们学过的线。也有点。师:请大家来看老师手中长方体的两个面。师:我们把两个面相交产生的边叫做棱。(板书:棱)师:找找看,和你的同桌指一指,说一说。师:面与面相交产生了棱,那长方体中的点又是怎样产生的呢?生:老师我发现棱与棱相交产生了点。师:能指给大家看一看吗?生:还有一条,是三条棱相交产生的。师: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板书:顶点)3、探究面、棱、顶点的特征,确定研究方向。师:那么,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长方体的顶点、棱、和面的什么特征呢?(根据学生发言板书:数量 形状 大小关系。)出示,活动内容:观察手中的长方体实物比一比、数一数、量一量,看看长方体有哪些特征?别着急老师还有两点小小的提示:第一在研究过程中确实有了发现别忘了填写到学习单上。第二如果咱们在研究过程中遇到困难或想把自己的发现与别人分享时可以和同学或老师交流。 (学生活动5分钟)师:咱们也不能只去研究,还要把自己研究所得到的发现和别人交流。让别人相信你的发现是正确的,经得起推敲的发现才是真正的发现。师:谁愿意说说你关于顶点和面的特征的发现,能以你手中的长方体说说吗?生:老师我发现长方体有8个顶点。生:他们是这8个。(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学生能按一定的顺序数)(板书:顶点 8个)生:长方体还有6个面。(板书:6个)师:你怎么数的??(小结:有序地数可以不重复、不遗漏)什么这么数呢?你发现了什么?师:长方体的面有那些特征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生:都是长方形。生:也有可能是正方形,我手中的这个就是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生: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师:那么这也正方形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呢?生:相对的。师:那么面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呢?生:长方体相对的面是相同的。师:这里的相同指的是什么相同呢?生:面积相同。师:(出示两个长方形)这是两个面积同为90平方厘米的长方形,一个长是10厘米,宽是9厘米;另一个长是15厘米,宽是6厘米。他们可以做长方体相对的面吗?生思考体会。师:那么长方体相对的面有怎样的特征呢?生:面积相等,形状也得相同。师:也就是完全相同。(板书:相对的面完全相同)课件演示,各面的名称,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生:我发现长方体有12条棱。师:能给大家数一数吗?生数。师:老师认真地观察了一下,发现他在数的时候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数的,这样数……生:不容易遗漏。师:我们说到了长方体的棱,(板书:12条)棱还有什么特点?生:(边指边说)长方体的这几条和这几条棱的长度是相等的。师:你们发现了吗?师:相等的棱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呢?生:对着的。师:也就是说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板书)把长度相等的棱指给你的同桌看一看。投影展示表格的答案,请学生思考:学到这里你觉得长方体是怎样的立体图形呢?学到这里打开书19页,看书质疑。有没有一个这样的长方体只有一个正方形,其他五个面是普通的长方形呢?(不可能,因为相对的面完全相同)4、教学长方体的透视图,过渡语: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体的点棱面的特征,如果要把它画在纸上怎么画呢?课件演示。师:看上下面,左右面都不是长方形而是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是什么回事?师:由于从一个角度去观察我们最多能够看到长方体的3个面。所以在平面图上画长方体的时候一般画成这样的形式。师:为了更全面地表示出这个长方体我们用虚线部分表示看不见的部分……课件演示。师:老师也在黑板上画了一个长方体。请一位同学指一指这个长方体看不见的部分。5、教学长方体的长、宽、高师:我们对长方体的认识逐步深化了,观察老师手中的长方体框架(从长方体揭开得出框架)。活动2:同位合作用小棒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思考: 1、选择多少根小棒? 2、每种颜色的小棒各选多少根?师: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称之为长方体的长、宽、高。(在框架图里面标出)师:那么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有几条呢?生试说。。师:虽然是同一个长方体,但摆法变了,长、宽、高也就随着发生变化。师:变换摆法请你的同桌来说说手中长方体的长、宽、高。请同学上来指出黑板中长方体的长、宽、高。师:现在请思考,如果要知道长方体12条棱的总长度,只要量哪几条棱就可以了?得出:棱长总和=(长+宽+高)×4(四)循序渐进,巩固新知,发展能力1、出示纸巾盒图片(1)这个纸巾盒的前面是什么形状?长和宽各是多少?和它相同的面是哪个?(2)它的右面是什么形状?长和宽各是多少?和它相同的面是哪个?(3)哪几个面的长是24cm,宽是12cm? 2、(1)看图想象:前面的面积是( ),( )面和( )面的面积都是20平方厘米,左右两个面的面积是( )(2)这个长方体可能是( ). A.微波炉 B.药盒 C. 电冰箱 (五)全课结束,埋下伏笔。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认识了长方体,知道了它的特征,那么,(出示魔方)像魔方这样的物体是不是长方体呢?它有没有特别的地方呢?请同学们课后去观察、思考,于下节课讨论。(六)课外延伸,布置作业。一个长方体的长是8厘米,宽是7厘米,高是5厘米,棱长总和是( )厘米。A.20 B.40 C.60 D.80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教案及反思,共2页。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导入,切果成形,观察讨论,应用新知识,本课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二 长方体(一)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引入.,探究新知,练习深化,课堂小结,课堂练习,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