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大二轮【导学教程】 高考语文专题辅导与训练
- 2.5 古代诗歌鉴赏 抢分提升24 诗歌技巧题——辨析各类手法,体会表达效果(word)-2022大二轮【导学教程】 高考语文专题辅导与训练 学案 0 次下载
- 2.5 古代诗歌鉴赏 抢分提升23 诗歌语言题——抓住关键词句,品味语言特色(word)-2022大二轮【导学教程】 高考语文专题辅导与训练 学案 0 次下载
- 2.5 古代诗歌鉴赏(word)-2022大二轮【导学教程】 高考语文专题辅导与训练 学案 0 次下载
- 2.5古代诗歌鉴赏抢分提升22诗歌形象题——逐句精准分析,抓住形象特征(word)-2022大二轮【导学教程】 高考语文专题辅导与训练 学案 0 次下载
- 3.1 语段情景下的组合考查 抢分提升26 词语辨析题——入情入理入境,明察细微差别(word)-2022大二轮【导学教程】 高考语文专题辅导与训练 学案 0 次下载
2.5 古代诗歌鉴赏 抢分提升25 诗歌情感题——联系时代背景,恰当理解情感(word)-2022大二轮【导学教程】 高考语文专题辅导与训练
展开这是一份2.5 古代诗歌鉴赏 抢分提升25 诗歌情感题——联系时代背景,恰当理解情感(word)-2022大二轮【导学教程】 高考语文专题辅导与训练,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十四句借用孔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抢分提升25 诗歌情感题——联系时代背景,恰当理解情感
诗歌题材 | 常见情感 |
咏史 怀古诗 | ①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 ②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之情;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 ③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 |
托物 言志诗 | 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 ②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③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 |
山水 田园诗 | 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热爱自然。 ②描绘山川美景,表达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现自己绝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
赠友 送别诗 | 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 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 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志。 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
羁旅 思乡诗 | ①天涯漂泊羁旅之愁,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③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 ④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
边塞 征战诗 | ①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 ②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③对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的赞颂。 ④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 ⑤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深刻沉痛的反战思考。 ⑥对和平安宁的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向往。 |
爱情 闺怨诗 | ①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 ②孤苦幽寂的命运之悲(主要在宫怨诗中)。 ③思妇空闺中思念亲人、盼夫早归、渴望团聚的哀伤之情。 ④情梦难圆的遗憾与怅惘之情。 ⑤阴阳两隔的悼亡之痛。 |
即事 感怀诗 | ①忧国忧民。 ②反映离乱。 ③渴望建功立业。 ④仕途失意。 ⑤讴歌山河。 (注:即事感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抒发自己的感慨,还有一类诗叫“即景感怀”,指诗人因所见景物而引起的某种感触的一类诗歌。不论是即事感怀还是即景感怀,都没有严格的题材界定,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如赠友送别诗、羁旅思乡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等,都可能是即事感怀或即景感怀,一般把那些无法归入以上类别的由眼前之事或眼前之景而触发感慨的作品归入即事感怀或即景感怀之作。) |
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的集合体,它丰富多样却不会杂乱无章。 |
一、掌握“3策略”,防止情感把握不准
要保证对作者情感的全面准确把握,就要从诗歌描写的具体意象、物象、事件等角度进行逐句细致分析。具体可运用“3策略”:
1.切分层次
即对所给的语言片段进行层次切分。如一联(两句)可能有两层乃至三层情感,两句都要分析,只分析其一,就可能要点不全;上下阕写了几句话,就有几个层次,有几个层次就要尽可能作几个层次的情感概括或分析。
2.多方联系
情感题所给的语言材料,从本身看自然有情感内涵,若与诗人生平、写作背景等联系起来,往往会有另一层情感内涵;若与全篇联系起来,还会有一层情感内涵。答题时,多方开掘,内外勾连,才能全面分析,答全情感。
3.注意双向
古代诗歌中有不少词语、句子,其蕴含的情感具有双向性,答题时不能只答出“一向”。就整篇而言,咏物诗、怀古诗的情感双向较明显;“风雨”“春天”等词语往往具有双关义(象征义),托物言志的句子(联、阕)、用典抒情的句子(联、阕)往往具有双向性:前者一物一志,后者分典中情与典外情。
二、运用“3技巧”,防止情感理解牵强
1.立足整体考虑
情感分析题有的立足于全诗(词),有的立足于某一句或某一联(阕)等,无论哪种情况,都要着眼于整体理解,全面把握,绝不可孤立地看某一句或某一联(阕),“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2.打破思维定式
考生在回答情感题时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受思维定式的影响,如见“独”就答孤独寂寞;见“景”就答热爱自然;见“贬官”就答郁闷不得志、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等。这样的套板反应、思维定式要不得,必须结合具体的诗句,深入作品内部和诗人内心,个性化答题。
3.紧抓“情语”是关键
(1)抓显性情语。所谓“显性情语”,是指可以明显显示情感的语言,如“愁”“怨”“恨”“忧”“凄”“苦”“喜”“乐”“泪”“闲”“怜”“怅”等词语,这些大都是动词或形容词,表情达意功能相当明显。可以说抓住了这些“情语”,就抓住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这些情语需要在第一时间予以关注并圈出,品味情感产生的缘由或情境。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情语”出现的位置主要在尾句(联)、首句(联),有时还在标题中。
(2)品隐性情语。所谓“隐性情语”,是指传达情感、意图时较为含蓄、间接的词语。它主要有三类:①摹景、物、人特征的词语;②运用典故的词语;③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惟”“空”“又”等。如能抓住这些隐性情语,品其含义,析其作用,则犹如拨云见日,“真性”就会显露无遗。
[尝试答题]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
[唐]杜 甫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集,人远凫鸭乱。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 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②孔父即孔子。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一步:切分层次
结合诗歌内容将情感具体化,前十二句写景,是第一层;十三、十四句借用孔子、王粲的典故,是第二层;最后两句抒情,是第三层。
第二步:多方联系
第一层,联系“绮丽”“壮观”等情感词,可概括出诗人观赏山水的愉悦;第二层,联系注释中的创作背景以及孔父、王粲两人的介绍,可以看出诗人生不逢时的苦闷及对国家现状的担忧;第三层,联系“苦飘零”“嗟叹”等情感词,可以看出诗人生不逢时的苦闷以及飘零他乡的苦痛。
第三步:将这些情感合并同类项,分点表述
答案 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生不逢时的苦闷,飘零他乡的哀痛,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
古风(其二十六)[注]
李 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谁为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注] 此诗作于李白应诏入京为官之前。
这首咏物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一步:立足整体考虑
本诗是一首咏物诗,借助碧荷表达多种情感。概括本诗情感,要立足整体,抓住关键句子概括。
第二步:紧抓“情语”概括
(1)作者以“幽泉碧荷”自比,“秀色空绝世,馨香谁为传”写出了荷花秀丽的花容、清香的气息,绝世空前,暗示自己才高道洁。
(2)荷花纵然有绝世的美丽,因“结根未得所”,无人为它传递馨香,只能凋零,表达自己空有才华,却因没人举荐不能建功立业,只能坐看年华流逝,心生感慨。
(3)“愿托华池边”表达了自己像荷花希望生长在芳华之池一样,也期盼自己能得到举荐,被朝廷重用。
答案 诗人托物言志,表达了自己的多种情感:①对自己高洁品性的自信。写荷花秀丽的花容、清香的气息,绝世空前,暗示了自己才高道洁。②怀才不遇,空任时光流逝的慨叹。写荷花纵然有绝世的美丽,但因“结根未得所”,无人为它传递馨香,只能凋零,表达自己空有才华,却因没人举荐而不能建功立业,只能坐看年华流逝,心生感慨。③对得到朝廷重用的渴望。结尾“愿托华池边”表达了自己像荷花希望生长在芳华之池一样,也期盼自己能得到举荐,被朝廷重用。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送陆鸿渐山人采茶回
皇甫曾
千峰待逋客①,香茗复丛生。
采摘知深处,烟霞羡独行。
幽期山寺远,野饭石泉清。
寂寂燃灯夜,相思一磬②声。
[注] ①逋客:避世之人,隐士。②磬:寺庙中拜佛时敲打的铜制钵形响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不说送,而是用一个“待”字,将山、茶写活,陡健新颖,不落窠臼。
B.颔联运用虚写,想象陆鸿渐的行踪,“深处”“烟霞”寥寥两词,佳境即现。
C.颈联具体介绍了陆鸿渐的食宿情况,居山寺,吃野饭,饮石泉,质朴清雅。
D.尾联回归现实,呼应开头,友人已去,诗人寂寞无聊,只能敲磬打发时间。
解析 D项,“尾联回归现实”错误,尾联依旧是虚写,想象陆鸿渐在悠扬磬声响起时,流露出思念之情。
答案 D
★2.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相思一磬声”,可知对陆鸿渐的思念,“烟霞羡独行”,可知对陆鸿渐自在独行的羡慕,“千峰待逋客,香茗复丛生”,“逋客”指避世之人,隐士,可知对隐居生活方式的向往。
答案 对陆鸿渐的思念,对陆鸿渐自在独行的羡慕,对隐居生活方式的向往。
二、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3~4题。
蜀先主孔明①
刘秉忠
智涉图深往事非,茅庐一论定真依。
风云龙虎随时有,鱼水君臣自古稀。
月照锦江翻月色,烟波玉垒动朝晖。
精英不死青天上,留得文昌②奉紫薇③。
[注] ①此诗作于诗人北上觐见忽必烈,受其礼遇之后。②文昌:文昌星,乃文魁之星,为智慧的化身。③紫薇:即北极星,中国古代认为它是众星之主,代指人间帝王。
3.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交代了诸葛亮的事迹,他在茅庐之中和刘备分析、讨论“天下三分”的局势,并最终确定了自己的归宿。
B.颔联借“风云龙虎”表达出对社会动荡、战乱不断的时局的忧虑,感叹自古以来缺少鱼水般的君臣关系。
C.颈联写景,在月光之下,锦江翻起阵阵波浪;玉垒山在朝晖之中,涌起层层烟波。“翻”字和“动”字赋予画面动态美。
D.本诗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借写先主和孔明的事迹,反映出诗人对历史的思索,表达了自己的情怀。
解析 “借‘风云龙虎’表达出对社会动荡、战乱不断的时局的忧虑”理解有误,应是表达世上并不缺少呼风唤雨的明主、贤臣。
答案 B
4.杜甫《蜀相》中也写到诸葛亮:“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请简要分析与本诗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两首诗歌都对诸葛亮进行了描写,赞扬了他的雄才伟略和誓死效忠的高尚美德。但杜甫的《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道出了作者的无尽感慨与忧伤;而本诗不但有对诸葛亮的赞美之情,还通过“鱼水君臣自古稀”一句借用诸葛亮与刘备融洽的君臣关系,来暗示自己得遇明主,表达自己誓死追随的决心。
答案 (相同点)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诸葛亮雄才伟略、鞠躬尽瘁,效忠蜀汉王朝的高度赞美和敬慕之情。
(不同点)杜诗最后两句慨叹诸葛亮功业未竟而亡,充满了惋惜和遗憾。刘诗通过对诸葛亮、刘备君臣关系的赞扬,暗示自己得遇明主,一定效仿孔明,为国效力,报答君主的知遇之恩。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
立秋后题[注]
杜 甫
日月不相饶,节序昨夜隔。
玄蝉无停号,秋燕已如客。
平生独往愿,惆怅年半百。
罢官亦由人,何事拘形役?
[注] 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杜甫时任华州司功参军。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由标题“立秋后题”和“节序昨夜隔”可以推知,本诗为立秋第二天所作。
B.蝉和燕子是两种对节令非常敏感的小动物,诗人以此来表现大自然变化。
C.诗人自言平生虽有超脱万物、独行己志的愿望,奈何年近半百无法实现。
D.诗歌前四句写秋后之景,五、六句因景生情,表现客居异乡的孤独与惆怅。
解析 本题考查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D项,“五、六句因景生情,表现客居异乡的孤独与惆怅”错误。“平生独往愿,惆怅年半百”两句表现的是时光流逝而志愿未遂、年华空老的惆怅。
答案 D
★6.诗的尾联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尾联“罢官亦由人,何事拘形役”的意思是:辞去官职可以是自己能做到的,有什么事情能够使自己被拘束、役使呢?这两句化用了《归去来兮辞》“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表达了诗人想辞去官职的愿景。从句式上看,这两句运用反问句式,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同时表达了对自身现实处境的反思,虽在官位,但并不愉悦,表达了不愿再为卑微官职所束缚的思想感情。
答案 反问、用典。诗人化用《归去来兮辞》“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并运用反问句式,表达了对自身现实处境的反思,流露出想要主动辞官、不愿再为卑微官职所束缚的情绪。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2.5古代诗歌鉴赏抢分提升22诗歌形象题——逐句精准分析,抓住形象特征(word)-2022大二轮【导学教程】 高考语文专题辅导与训练,共5页。
这是一份2.5 古代诗歌鉴赏(word)-2022大二轮【导学教程】 高考语文专题辅导与训练,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5 古代诗歌鉴赏 抢分提升23 诗歌语言题——抓住关键词句,品味语言特色(word)-2022大二轮【导学教程】 高考语文专题辅导与训练,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透析语言风格“3策略”,全面分析炼字题“5关注”,准解炼句题“4注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