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辛弃疾(解析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208517/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辛弃疾(解析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208517/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辛弃疾(解析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208517/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辛弃疾(学生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20851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辛弃疾(学生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20851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辛弃疾(学生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20851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
诗歌鉴赏专题 名家精练之辛弃疾-202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诗歌鉴赏专题 名家精练之辛弃疾-202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辛弃疾解析版docx、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辛弃疾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训练——名家精练之辛弃疾(学生版)班级: 姓名:第一部分:高考真题 一、(2021年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鹊桥仙·赠鹭鸶辛弃疾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阕结尾句“要物我欣然一处”,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外的美好愿望。B.因“溪里鱼儿堪数”,故作者建议鹭鸶去虾鳅较多的“远浦”“别渚”。C.本词将鹭鸶作为要赠对象,以“汝”“君”相称,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氛围。D.词末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书写了鹭鸶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2.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6分) 二、(2018年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题。(10分)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辛弃疾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2】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注】【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2】绣衣:官服。【3】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4】铜鞮陌:代指襄阳。1.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D.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2. 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B.“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C.“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D.“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3. 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6分) 三、(2016年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八声甘州辛弃疾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注】①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此处化用杜诗。本词上阕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 2.下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第二部分:精选诗歌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虞美人•赋虞美人草①辛弃疾当年得意如芳草。日日春风好。拔山力尽忽悲歌。饮罢虞兮从此、奈君何。人间不识精诚苦。贪看青青舞。蓦然敛袂却亭亭 ②。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注】①此词为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辛弃疾被弹劾去职时所作。虞美人草:雅州名山县,出虞美人草。“如鸡冠花。叶两两相对,为唱《虞美人曲》,应拍而舞,他曲则否。” ②亭亭:孤立无依之貌。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开头以芳草喻项羽,言其当年在反抗暴秦的浪潮中,犹如芳草应运而生,春风得意,成为西楚霸王。B.“拔山力尽忽悲歌”承上启下,写项羽由强变弱,由盛转衰。“忽”字写出了项羽由盛转衰速度之快。C.“饮罢”句写霸王别姬。言二人帐饮之后,虞姬如何对待项羽的深情。言外之意是说虞姬最后以死酬项王。D.词的最后用比喻和心理描写的方式,推想虞美人草停止跳舞的原因是“曲中犹带、楚歌声”,真挚动人。2.本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满江红•汉水东流①辛弃疾汉水东流,都洗尽,髭胡膏血。人尽说,君家飞将,旧时英烈。破敌金城雷过耳,谈兵玉帐冰生颊。想王郎,结发赋从戎,传遗业。腰间剑,聊弹铗。尊中酒,堪为别。况故人新拥,汉坛②旌节。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③休重说。但从今,记取楚楼④风、庾台⑤月。【注】①本词为辛弃疾南归后任江陵知府,送友人前往汉中前线任军职所作。②汉高祖在汉中筑坛拜韩信为大将。③枚乘《七发》:“皓齿蛾眉,命曰伐性之斧。”④楚楼:见宋玉《风赋》中楚王语“快哉此风”。⑤庾台:东晋庾亮为荆州刺史时偕部属登斯楼赏月。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感情基调与苏轼的“大江东去”句异曲同工,“洗尽”二字指金军残杀百姓的血污已随时间的流逝消散殆尽。B.“破敌金城”二句承前句展开,追忆朋友先人的伟大功业,“雷过耳”“冰生颊”生动再现了征战时的壮烈慷慨。C.下片写自己无物可送,只能以杯中之酒为朋友送行;最后三句叮嘱友人不要忘记二人吟风赏月的这段友谊。D.辛词长于用典,下片化用战国冯谖遇冷不平、弹铗而歌,东汉马援马革裹尸及枚乘诗句等典故,意蕴颇丰。2.有评论者称“此词充满贺友人军职升迁之喜,全无哀婉伤感之意”,你是否认同这种看法?试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鹧鸪天•徐衡仲惠琴不受①辛弃疾千丈阴崖百丈溪,孤桐枝上凤偏宜。玉音落落虽难合,横理庚庚定自奇。人散后,月明时。试弹《幽愤》泪空垂。不如却付骚人手,留和《南风》解愠诗②。【注】①此词作于淳熙十一年,辛弃疾退居带湖赋闲的第三个年头。②舜弹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上片“千丈”句,写凤凰栖息的梧桐孤危的生长环境,意在突出琴的不凡。B.上片“玉音”“横理”两句,描写琴声高卓不合流俗,琴身断纹横理高古名贵。C.下片“人散后”三句,描写词人月下试弹的琴声让退居赋闲的自己泪流不止。D.下片“不如”两句,借“南风解愠”的典故,重在劝勉友人多做有益百姓的事。2.本词下片是如何由个人的小境界上升到心怀天下的大境界的?试简析。(6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南歌子•新开池戏作 辛弃疾散发披襟处,浮瓜沈李杯①。涓涓流水细侵阶。凿个池儿,唤个月儿来。画栋频摇动,红蕖尽倒开。斗匀红粉照香腮。有个人人,把做镜儿猜。【注】 ①亦作“浮瓜沉李”。语出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浮甘瓜于清泉,沈朱李于寒水。”谓以寒泉洗瓜果解渴。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人散开头发,解开衣襟,这既反映夏夜天气闷热,更体现了词人的爽朗豪迈。B.池中流水涓涓,水势轻缓,但也日复一日地侵蚀着台阶,对此,词人坦然待之。C.“池儿”“月儿”的称呼轻松有趣,词人对“池”与“月”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D.池边有一女子,以水池为镜,梳妆打扮,天真活泼的形象跃然纸上,饶有情趣。2.本诗名为“戏作”,轻浅自然,妙趣横生。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中有哪些“妙趣”。(6分)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临 江 仙辛弃疾老去浑身无着处①,天教只住山林。百年光景百年心。更欢须叹息,无病也呻吟。 试问浮瓜沉李②处,清风散发披襟。莫嫌浅后③更频斟。要他诗句好,须是酒杯深。【注】①老去句:语本苏轼《豆粥诗》“我老此身无着处,卖书来问东家住”。②浮瓜沉李:语本魏文帝《与吴质书》“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后以“浮瓜沉李”形容夏天消暑行乐生活。③后:略似今日口语中之“啊”。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点明自己年老体衰,闲居山林,奠定全篇基调;“无着处”,正话反说。B.两个“百年'间隔反复,照应上文之“老去”,寓示自己一辈子被荒废。C.下片开头两句写夏日行乐,表达对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归隐生活的向往。D.本词语言明白如话,笔调轻松,言浅意丰,令人寻味不已。一些语句成为成语。2.本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6分) 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生查子•独游西岩①辛弃疾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劝我溪边住。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注】①淳熙八年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偃蹇谁怜汝”表达了“我”对“青山”的无动于衷的埋怨,“劝我溪边住”则转换成“青山”对“我”的规劝。B.“岁晚太寒生”中的“寒”既指自然界的寒,也可理解为心灵的寒。C.下片叙写明月从“来”到“去”,表明词人吟诵《离骚》,夜深未眠。D.在词人笔下,“明月”高洁而又善解人意,表明词人希望和明月一样具有高洁情操。2.结合最后一句“听读《离骚》去”,分析本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6分) 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辛弃疾聚散匆匆不偶然,二年遍历楚山川。但将痛饮酬风月,莫放离歌入管弦。萦绿带,点青钱,东湖春水碧连天。明朝放我东归去,后夜相思月满船。【注】作者此前在江西、湖北等地任职,调动频繁。词中“青钱”指荷叶。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首句点题,道出离别已成为常态,次句说明近年行迹,照应“匆匆”二字。B.词中以“绿带”“青钱”比喻湖水荷叶,生动传神;用动词“萦”“点”更激活了词句意境。C.词的结句“后夜相思月满船”借助月光写相思,是我国古典诗词中一种常见的写法。D.词的上片于叙事中抒发了相思之情,下片于写景中抒发了离别之情,可谓妙合自然。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辛词说:“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简析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性情,具有怎样的艺术风格。(6分) 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水调歌头·盟鸥 辛弃疾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注】此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作者被投降派弹劾落职闲居带湖之初。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阕以首句中“甚爱”二字统摄,用“千丈翠奁开”之喻,盛赞带湖景色之胜,说明 “甚爱”原因。B.面对带湖美景,“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用夸张写法来说明“甚爱”程度。C.作者极写带湖之美及对带湖之爱,表露了自己摆脱官场尔虞我诈的烦恼和明枪暗箭的惊恐以后,心情的宁静,但在这宁静之中又透露出几分孤寂与无聊。D.还好有鸥鸟是作者的知已,它们“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来到他的身边,作者也 举杯为永结盟好作贺。2.清代刘熙载《艺概·词曲概》云:“词之妙,莫妙于以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寄言也。”细玩稼轩此作,确有“不言言之”的“寄言”之妙,请结合全词,说说作者“寄言”为何?(6分) 九、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9分)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辛弃疾青山欲共高人①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白鸥,一身都是愁。 【注】①“高人”,指叶衡,即叶丞相,南宋主战派官员,对作者有知遇之恩。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青山”一句是说青山想同叶衡说话,表明词人此时此刻有攀附丞相之意。 B.“烟雨”两句写烟雨弥漫凄迷,无情地阻断了青山的脚步,使其无法前来。 C.“人言”二句是词人借用人们的一种说法,说人的头发因为愁苦可以变白。 D.结尾两句用拟人化的手法调侃,如果愁苦能催白头发,那沙鸥就一身是愁。 2.白居易《白鹭诗》云:“人生四十未全衰,我为愁多白发垂。何故水边双白鹭,无愁头上也垂丝 。”后人评价说,“白诗言愁显,辛词言愁晦。”请结合诗句简要说说你对这一说法的理解。(6分) 十、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声声慢•滁州旅次登奠枕楼作,和李清宇韵①辛弃疾征埃成阵,行客相逢,都道幻出层楼。指点檐牙高处,浪拥云浮。今年太平万里,罢长淮②、千骑临秋。凭栏望,有东南佳气,西北神州。千古怀嵩③人去,应笑我、身在楚尾吴头④。看取弓刀,陌上车马如流。从今赏心乐事,剩安排、酒令诗筹。华胥梦⑤,愿年年、人似旧游。【注】①这首词作于乾道八年(1172年),辛弃疾时年33岁,到滁州任上半年,治理地方大有成效。李清宇,作者在滁州新结识的朋友。②长淮:淮河为当时宋金的交界线。③怀嵩:怀嵩楼,唐李德裕贬滁州,作此楼,取怀嵩洛之意,后终回故乡嵩山。④楚尾吴头:滁州为古代楚吴交界之地,故称。⑤华胥梦:《列子•黄帝篇》:黄帝昼寝,梦游华胥之国。那里国无君长,民无贪欲,一切安然自得。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阕前五句以来往行人的口吻,描述了奠枕楼拔地而起、高耸入云的宏伟气势。B.登楼远眺,神州东南和西北都呈现出祥瑞之气,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安定的赞美。C.借用李德裕在滁州建怀嵩楼而最终回到故乡的典故,暗示自己的心境,含蓄深沉。D.这首词思路层次分明,步步深入,风格豪放,表现出作者胸有天下的襟怀气度。2.前人评价这首词“抒情赋志,跌宕起伏”,词中表现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辛弃疾①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甚云山自许②,平生意气;衣冠人笑,抵死尘埃③。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东冈更葺茅斋。好都把轩窗临水开。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篱护竹,莫碍观梅。 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沉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注】①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 年),辛弃疾时年四十二岁,在江西路安抚使任上,他选中了上饶的带湖一带,修建了新居,取名为“稼轩”,并自号为“稼轩居士”。②甚:为什么。云山:田园。③衣冠人:上层或高贵的人物。抵死:终究,毕竟。1.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上片前三句照应了题目,并假设即将友好相伴的猿鹤埋怨词人仕而不归。B.词的上片末尾三句以惊弦、骇浪喻指了词人所处的宦途险恶、风波迭起的环境。C.词的下片主要表现词人对未来的设想,畅想了迁入新居后展开的经营和规划。D.词中巧妙运用比拟的手法,借用猿鹤与词人的对话代为抒发情志,妙趣横生。2.本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合全词简要说明。(6分) 十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好事近·席上和王道夫赋元夕立春辛弃疾彩胜①斗华灯,平地东风吹却。唤取雪中明月,伴使君行乐。红旗铁马响春冰②,老去此情薄。惟有前村梅在,倩一枝随著。【注】①彩胜:又称幡胜。《续汉礼仪志》有:“立春之日,立青幡于门外。”②“红旗句:苏轼《上元夜》有“牙旗穿夜市,铁马响春冰”的诗句。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门前青幡与华灯交相辉映,大地春风送来暖意。这两句描写出节日的盛景。B.天空的明月本是自然现象,词人用“唤取”两字赋予月人的情感,饶有情趣。C.面对着元夕立春这样热闹的节日,年老的词人淡薄了红旗铁马的征战生活。D.词人对元宵夜华美的盛景不感兴趣,却独自一人来到前村欣赏早开的梅花。2.词的最后两句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诗歌鉴赏专题 名家精练之李清照-202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李清照解析版docx、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李清照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诗歌鉴赏专题 名家精练之李贺-202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李贺解析版docx、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李贺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诗歌鉴赏专题 名家精练之李白-202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李白解析版docx、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李白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