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姜夔(解析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208542/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姜夔(解析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208542/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姜夔(解析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208542/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姜夔(学生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20854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姜夔(学生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20854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姜夔(学生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20854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
诗歌鉴赏专题 名家精练之姜夔-202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诗歌鉴赏专题 名家精练之姜夔-202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姜夔解析版docx、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姜夔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训练——名家精练之姜夔(学生版)班级: 姓名:第一部分:高考真题一、(2009年全国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8分)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4分)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4分) 第二部分:精选诗歌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水调歌头·富览亭永嘉作①姜夔日落爱山紫,沙涨省潮回。平生梦犹不到,一叶眇西来。欲讯桑田成海,人世了无知者,鱼鸟两相推。天外玉笙杳,子晋只空台。倚阑干,二三子,总仙才。尔歌远游②章句,云气入吾杯。不问王郎五马,颇忆谢生双屐,处处长青苔。东望赤城近,吾兴亦悠哉。【注】①本篇作于宁宋开禧二年(1206),时姜菱游浙东,随后由丽水泛舟东下永嘉,登山览胜,有是词之作。永嘉有王子晋“吹笙台”、王羲之“五马坊”、谢灵运“双展”等地方名胜。②楚辞有《远游》篇,为屈原所作,多托游仙以抒情。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起二句对仗工稳精致,写景错落有序。诗人于富览亭上,远望日落山紫,近观沙涨潮回,色彩绚丽,意境开阔。B.接下来两句,写诗人感叹自己梦寐尚不能至的地方,一片树叶却能随波漂浮,从极西而来,怅惘心绪油然而生。C.词人联系永嘉名胜喟叹“天外玉笙杳,子晋只空台”,大有崔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意味。D.本词上片写景,暗示永嘉历史之悠久,下片连用几个典故寄托诗人登临之意,描写与抒情紧密相关,脉络清晰。2.下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鹧鸪天·元夕有所梦姜夔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二句一个“种”字,运用拟物的手法,写出相思之情仿佛生根,难以剪除。B.三四句着重写梦,“暗”字点出梦中的环境,“丹青”突出所思之人容颜姣好。C.结尾二句,用“岁岁”照应首句“无尽”,用“沉吟”更能写出了怀人沉思默想的感性形象。D.同为记梦之作,但与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不同,本词略写梦境,详写梦醒之后的心情。2.“人间别久不成悲”一句包含怎样的情感意蕴?请从全词中找出两处佐证的句子并简要分析。(6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姜夔①巷陌风光纵赏时,笼纱②未出马先嘶。白头居士无呵殿③,只有乘肩小女随。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沙河塘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注】①姜夔:南宋词人,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②笼纱:即纱笼,指灯笼。③呵殿:前呵后殿,指身边随从。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笼纱未出马先嘶”一句从正面着笔,描述了临安元宵节前士庶纵情游赏花灯的盛况。B.“白头”二句,笔势骤转,与前两句形成鲜明对照,是词人晚年贫寒落魄生活的写照。C.结句与起句形成对比、反衬:来时巷陌马嘶,何其热闹;去时游人缓归,何其冷清。D.全词着眼点不在写节日之乐,而在抒身世之感慨,以乐景写哀情,便是此词特色所在。2.本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八归·湘中送胡德华姜夔芳莲坠粉,疏桐吹绿,庭院暗雨乍歇。无端抱影销魂处,还见篠墙①萤暗,藓阶蛩②切。送客重寻西去路,问水面琵琶谁拨?最可惜、一片江山,总付与啼鴂③。长恨相从未款,而今何事,又对西风离别?渚寒烟淡,棹移人远,飘渺行舟如叶。想文君④望久,倚竹愁生步罗袜。归来后,翠尊双饮,下了珠帘,玲珑⑤闲看月。【注】①篠墙:竹篱院墙。②蛩:蟋蟀。③啼鴂:杜鹃鸟。④文君:西汉司马相如妻卓文君,借指友人的妻室。⑤玲珑:皎洁、晶莹。1.下列对这首词上阙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开头着重描写了初秋寂寞萧条的庭院景色,莲花脱落了粉色的花瓣,梧桐树吹下带绿的叶子。B.“暗雨乍歇”写天气突然转晴,暗示人物心情也随之好转,“还见”则透露出词人的惊喜之感。C.莲花、梧桐、萤虫、蟋蟀,词人从植物写到动物,从视觉写到听觉,营造了一种冷清凄迷的氛围。D.“送客”句表明所写场景由庭院移至水边,“西去”指客行方向,“重寻”表明在此送行不止一次。E.上阙最后三句声情激越,意境雄浑壮阔,词人借杜鹃鸣声来衬托与友人的离别之情,极为沉痛感人。2.词的下阙主要使用了哪一种表达技巧?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分析。(6分)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玉梅令姜夔疏疏雪片。散入溪南苑。春寒锁、旧家亭馆。有玉梅几树。背立怨东风,花未吐,暗香已远。公来领略,梅下花能劝。花长好、愿公更健。便揉春为酒,剪雪作新诗。拼一日、绕花千转。【注】作者自序说:此词写于客居朋友范成大家,当时“梅开雪落,竹院深静”,而范成大因病“畏寒不出”。1.下列对本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玉梅令”是词牌又是题目,暗示词写的是白梅,“令”表示短的词调。B.两个“疏疏”叠音学,写雪片稀疏飘落的景致,切合初春下小雪时的特点。C.一个“锁”字,写出春寒的料峭,使“旧家亭馆”门窗紧闭的情景。D.“揉春为酒,剪雪作新诗”运用比拟手法,想象奇特,读起来情趣盎然。2.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愿望与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淡黄柳姜夔客居合肥①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② 异,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③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 唯有池塘自碧。【注】①宋光宗赵淳绍熙二年(1191年),姜夔寄居江淮一带的合肥。金人入侵,由于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一隅,江淮一带在当时已成边区。②江左:泛指江南。③小桥:后汉乔玄次女为小桥,此或借之谓姜夔在合肥的情人.1.下列关于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晓角”的声音因“空城”而异常突出,词的首二句与《扬州慢》“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意境相近,传达的都是客中凄凉、感世伤时的意味.B.词的上片绘景写人,以一个“空”字,写出了荒凉寂静、萧条冷落的空城氛围,又表现了词人内心飘零无依、空落寂寥的情怀。C.“寒恻恻”写的是一种体肤之感,这种感觉不是来源于衣单不耐春寒的现实状况,而是来自于“空城晓角”的心理感受。D.词的结句“池塘自碧”,以景语代答“春何在”,将上文“梨花落尽”的意念化作了一幅具体的图画,更暗含指责池水无情、占尽春色之意。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一书中谈到词有”有我之境”,即“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请结合全词分析姜夔此词的“有我之境”。(6分) 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江梅引姜夔①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今夜梦中无觅处,漫徘徊,寒侵被,尚未知。湿红恨墨浅封题。宝筝空,无雁飞。俊游巷陌,算空有、古木斜晖。旧约扁舟,心事已成非。歌罢淮南春草赋,又萋萋②。漂零客,泪满衣。【注】①庆元二年丙辰之冬,正值园中腊梅绽放,词人见梅怀念远方的恋人,因作此词。②淮南小山(一说刘安)著辞赋《招隐士》里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句子。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江梅引”,词牌名。“引”表示词的音律特点,意义、用法同《李凭箜篌引》和《滕王阁序》“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中的“引”。B.“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三句,开篇点明主旨,词人感慨人间离别,又见江头梅花,引发了他不尽的相思之情,。C.“湿红恨墨浅封题”,是说心中充满了离恨,相思的泪水打湿了红笺,冲淡了墨迹,默默将信封好,题字签押,情思低徊。D.“宝筝空,无雁飞”两句,写恋人曾弹奏宝筝,而今却无处可闻;那些和累写成的相思,也因无鸿雁传递而难以排遣。E.结尾“漂零客,泪满衣”二句,写自己的恋人而今漂流异乡、孤苦无依、泪湿衣襟的情景,表达了词人的惦念之情,意境凄苦。2.本词在抒发感情时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齐天乐姜夔丙辰岁,与张功父会饮张达可之堂。闻屋壁间蟋蟀有声,功父约予同赋,以授歌者。庾郎①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②,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③,夜凉独自甚情绪?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豳诗④漫与。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注】①庾郎:北朝诗人庾信,曾作《愁赋》。②铜铺:铜制的铺首,装在门上能衔门环。③屏山:屏风上画有远山,故称屏山。④豳诗:指《诗经·豳风》中的《七月》篇:“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有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 )A.本词次句蟋蟀声,凄切细碎而以“私语”比拟,生动贴切,带有浓厚的人生悲伤色彩,又和上句的吟赋声自然融合。B.“露湿铜铺,苔侵石井”这两句以湿冷的露水和青苔体现环境的清冷寂寞,少人造访,表达诗人怀才不遇的忧伤,和对君王的幽怨。C.“候馆”“离宫”两句,将空间和人事推得更远更广,说明无论是不幸的宫中后妃,还是流离的谪臣迁客,都要悲秋吊月,闻虫鸣而是伤心。D.“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 两句,写小儿女呼灯捕捉蟋蟀的乐趣,其妙用在于以乐写苦,以童年的无忧无虑,反衬现实的愁苦忧伤。2.《词综偶评》中说:“白石此词今古摹声之绝篇也。”请问本词作者摹写了哪些声音,有怎样的作用?(6分) 九、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念奴娇姜夔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嫣煞摇动,冷香飞上诗句。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词开头描绘了一种美好的境界:正是荷花盛开时节,词人曾乘小舟荡漾在荷花丛里,一对对鸳鸯伴着船儿戏水。B.连绵成片的荷塘中人迹罕至,满目只有荷叶荷花,“水佩风裳”本指美人的衣饰,此处喻指荷叶与荷花。C.下阕首三句承上启下,表明在不知不觉间光阴飞逝,只有荷花还留在原地。词人巧用比喻,将荷花刻画成痴情仙子。D.天色渐晚,诗人不忍心离去,却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说还有高柳、老鱼都在挽留自己,表达出词人的深切眷恋之情。E.本词多处直接引用前人的诗句。例如“田田多少”(形容水面荷叶),南朝民歌有“江南可采莲,莲叶荷田田”之句。2.本词上片中“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一句,广受称赞。请赏析其精妙之处。(6分) 十、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①姜夔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注】①丙辰岁不尽五日,意为丙辰年还有五日就结束了。吴松,今上海一带,距词人家杭州已近。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上片写雁怯重云,画船载愁,风浪打头,自己回家路途艰难,奠定了全词惨淡沉重的感情基调。B.“雁怯重云不肯啼”首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长空彤云密布,大雁因要穿越浓云回归故乡而紧张胆怯,不肯啼叫,营造了紧张压抑的气氛。C.“画船愁过石塘西”,句中著一"愁"字,便似乎此一只画船,是载了满船清愁而行,表达了作者急切归家却遇到阻碍的愁苦之情。D.“打头风浪恶禁持”,恶,猛,厉害;禁持,摆布。满河风浪,猛打船头,阻挡词人归路,是词人愁的原因之一。2.清代评家陈廷焯说:“凡交情之冷淡,身世之飘零,皆可于一草一木发之。而发之又必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白雨斋词话》)请据此分析这首词的下片是如何表达感情的。(6分) 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暗香·旧时月色姜夔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二妓肆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退,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注】①石湖:在苏州西南,与太湖通。范成大居此,因号石湖居士。②何逊:南朝梁诗人,早年曾任南平王萧伟的记室。任扬州法曹时、廨舍有梅花一株,常吟咏其下。后居洛思之,请再往。抵扬州,花方盛片,逊对树彷徨终日。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上阕“旧时”和“而今”相对,饱含对逝去的美好岁月、青春风华的怀念和惋惜,往事如烟,历历在目,感慨良多。B.上阕结尾两句中的“疏”与“冷”二字,引人幽思,既烘托凄凉忧伤的氛围,又令人感到时过境迁,世道人情,冷暖难料。C.词的下阕选取“酒”这一意象,借酒浇愁,面对盈盈翠盏,反而是“酒未到,先成泪”,无限情思涌上心头,无法排遣。D.整首词以梅花为线索,似咏梅而实际并非咏梅,非咏梅而又句句与梅密切相关,通过回忆对比,抒写今昔之变和盛衰之感。2.古人评价这首词“用字精工”,其中“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中的“唤”与“清”运用得尤为精妙,请结合诗歌加以赏析。(6分) 十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念奴娇•毁舍后作姜夔昔游未远,记湘皋闻瑟,澧浦捐褋。因觅孤山林处士,来踏梅根残雪。獠女供花,伧儿行酒,卧看青门辙。一丘吾老,可怜情事空切。。说与依依王谢燕,应有凉风时节。越只青山,吴惟芳草,万古皆沈灭。绕枝三匝,白头歌尽明月。【注】姜夔杭州的住宅因遭火灾被毁。林处士:北宋诗人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种梅养鹤,终生不仕。一丘:指隐居。1.下列对本词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曾客游湘中,在湘水边听瑟,澧水边捐褋,这样的记忆仿佛还并不遥远。B.寓居杭州时,作者曾到西湖孤山寻访林逋隐居的胜迹,足踏残雪,赏梅寄情。C.面对丑女供花,粗仆斟酒的简单贫寒生活,作者只能无奈地卧看青门外车辙。D.“曾见海作桑田,仙人云表,笑汝真痴绝”三句,借仙人口吻,以沧海桑田的自然规律劝慰自己不必对毁舍一事过分执着。2.词学宗师夏承焘先生对姜夔词的艺术特色有这样的评论:“白石在婉约和豪放两派之外,另树‘清刚’一帜。”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并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6分) 十三、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1-2题。(9分)除夜自石湖归苕溪(选两首)姜夔其三黄帽传呼睡不成,投篇细细激流冰。分明旧泊江南岸,舟尾春风飐客灯。 其五三生定是陆天随,只向吴松作客归。已拼新年舟上过,倩人和雪洗征衣。【注】光宗绍熙二年冬,诗人访范成大,除夕乘舟归苕溪,途中写了一组诗,共十首。黄帽:即俗称艄公,汉代称为“黄头郎”。陆天随:唐代陆龟蒙号天随子,隐居不仕,常携带书、茶具灶、钓具,乘舟浪迹江湖。倩:请。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三前两句从听觉入手,舟人连夜行舟,传呼不已,船篙击打流冰,发出响声。B.“舟尾春风飐客灯”与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江春入旧年”都写了水上的春意。C.其五“倩人和雪洗征衣”是请人用雪洗去曾经征战疆场的衣上的风尘,画面生动。D.两首诗歌的前两句都点题:其三写“黄帽”暗点“归”,其五第二句“归”字点题。2.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 十四、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1-2题。(9分)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姜夔其三秋云低结乱山愁,千顷银波疑不流。堤畔画船堤上马,绿杨风里两悠悠。 其九苑墙曲曲柳冥冥,人静山空见一灯。荷叶似云香不断,小船摇曳入西陵。【注】两首诗都是诗人隐居杭州,居西湖上孤山西泠所作。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诗首句写西湖四周的丛山掩映于云雾之中,山影明灭,满是恬美清幽三状。B.“堤畔画船堤上马”一句写堤畔的画船和堤上的马悠悠而过,用笔清丽工细。C.前诗写得跌宕起伏,曲折多姿,以"愁"起,以"悠悠"结,构成了复杂的诗境。D.后诗把一些不同的物象连在一起,组成了一支静夜曲,给人以无限的幽趣。2.请简要分析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共同之处。(6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诗歌鉴赏专题 名家精练之李清照-202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李清照解析版docx、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李清照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诗歌鉴赏专题 名家精练之李贺-202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李贺解析版docx、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李贺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诗歌鉴赏专题 名家精练之李白-202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李白解析版docx、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李白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