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年高考语文综合模拟评估卷(全国卷版)
2022年高考语文下学期期初模拟评估卷(三)(全国卷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语文下学期期初模拟评估卷(三)(全国卷版),文件包含2022年高考语文下学期期初模拟评估卷三全国卷版解析版docx、2022年高考语文下学期期初模拟评估卷三全国卷版原卷版docx、2022年高考语文下学期期初模拟评估卷三全国卷版-答题卡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高考语文下学期期初模拟评估卷(三)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①新时代美好生活离不开充盈的文化滋养和审美支撑,中华美学独有的意境与韵味,既体现于文艺作品中,也融注在造物设计里,它是华夏祖先以独特的生命感知和哲学理念进行文化创造的结晶,至今散发着无穷魅力与蓬勃生命力,成为我们创造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深厚滋养。②中华艺术创造的意境之美,在世界艺术殿堂中可谓魅力独具,其所传递的审美信息,往往需要细加品味才能深切体悟,这与中国艺术的哲学思想密切相关,是儒、道、佛思想在艺术领域的体现。它与西方艺术多以逼真写实、鲜明色彩诉诸外在感官与视觉愉悦不尽相同。中国古典诗词、水墨山水绘画以含蓄内敛为主要特征,不长于追求状物的精细真切,而善于摹写内在神韵的微妙玄奥,如同寂静旷野中燃起的一柱袅袅升腾的香火,其形优雅,其状清幽,其香淡远,其意蕴藉。突出生命感知、内心体验在艺术创造中的作用,体现了老子哲学中“为腹不为目”的精神内蕴。③古代艺术家对意境营造特别推崇,这不仅体现在诗文绘画等艺文创作中,而且延伸到造物文化领域。园林、家具、盆景、建筑、日常器物的功能属性常被有意无意地淡化,人们更注重器物所承载的礼仪、情感乃至伦理内涵。强调造型的简约与洗练,使器用之物蕴含丰厚的美学内涵、人文意趣。所谓“器以载道,物以传情”,正表达了中华造物文化特有的美学趣味。④在现代化和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文化如何赓续传统文脉、实现时空转场,成为重要时代命题。中华优秀传统艺术精神赋予我们充分的文化自信,但这种自信应当建立在对优秀文化基因甄别与提炼基础之上。继承传统应为当代发展需要服务。⑤文脉赓续应从具体艺术作品中感悟内在精神,阐扬新意,寻求当代表现方式。《清明上河图》的数码动画呈现,实现静态意境的动态映现;京剧表演的动画呈现,突破了舞台空间局限,推动国粹的线上传播;大朴不雕、圆融中通的造物美学,简括中求无限、无色中显绚烂的传统设计精神,与现代设计“少即是多”的理念有诸多暗合之处。无怪乎汉斯·瓦格纳、深泽直人等当代设计大师从明式家具中汲取灵感,设计出风靡世界的现代“圈椅”和行销全球的无印良品家具。当然,古典审美与造物的现代转场才刚刚起步,肇创之初难免步履维艰。⑥意境深远的艺术创造是中华美学对心灵空间的展开,韵致悠远的造物设计是中华美学在实体空间的呈现。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对传统文化既要沉潜其中、得其神髓,又要脱故孳新、创造转化。以中华艺文、器物之清逸意趣、精致风雅,为美好生活敷色添彩。(摘编自管宁《古典审美邂逅现代生活》)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无论是在诗文绘画等艺文创作中还是在造物文化领域,古代艺术家对意境营造都特别推崇,注重艺文的蕴藉,淡化器物的功能。B.华夏祖先以独特的生命感知和哲学理念创造出的艺文玄妙幽微、器物传情载道的意境与韵味,有着无穷魅力和蓬勃的生命力。C.中华艺术创造的意境之美,与西方艺术多以逼真写实、鲜明色彩诉诸外在感官与视觉愉悦不尽相同,在世界艺术殿堂独具魅力。D.中国古代艺术家注重器物所承载的礼仪、情感乃至伦理内涵,强调美学内涵、人文意趣,对日常器物的功能属性则不注重。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二段运用了比喻论证,说明中华艺术创造以含蓄内敛为主要特征,不长于追求状物的精细真切,而善于摹写内在神韵的微妙玄奥。B.二、三段分别论证了意境深远的艺术创造是中华美学对心灵空间的展开,韵致悠远的造物设计是中华美学在实体空间的呈现。C.第四段紧承上文,提出古典审美如何“邂逅”现代生活,即当代中国文化如何赓续传统文脉,实现时空转场的问题。D.文章总体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首尾前后照应,中间二、三段和四、五段并列论证。前文主于“析古”,后文主于“论今”。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华艺术创造的意境之美,在世界艺术殿堂魅力独具,其传递的审美信息,只有细加品味才能深切体悟。B.汉斯等大师从明代家具中汲取灵感,设计出风靡全球的家具,就是文脉赓续寻求当代表现方式成功明证。C.中华传统艺术精神赋予我们充分的文化自信,但这种自信应建立在对优秀文化基因甄别与提炼基础之上。D.在文化和科技自觉的基础上,古典审美与造物的现代转场,取得了辉煌成绩,经验成熟,必将行稳致远。(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2021年7月17-21日,河南省遭遇极端强降雨。极端降水强度高达201. 9毫米/小时,相当于150个西湖的水在1小时内倾倒在郑州境内,造成城市严重内涝,引发巨灾。就河南暴雨相关问题,本刊专程采访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崔晓鹏研究员。一般情况下,暴雨的持续时间不会很长,这次河南的暴雨为什么下了这么久?崔晓鹏:7月下旬,副热带高压已经北抬至我国东北、朝鲜半岛和日本附近。与此同时,河南的西侧还存在一个大陆高压。两个高压系统相对稳定地维持在河南省两侧,而此时河南处于一个相对较弱的低涡(低压涡旋)系统控制中。海洋上,台风“烟花”和“查帕卡”逼近我国,为这次河南特大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来源。在副热带高压的外围,气流是顺时针旋转,而其南侧的台风环流则是逆时针旋转。副热带高压和台风相互配合,仿佛转动的齿轮,把海洋上的水汽源源不断地输送至河南地区。当然,水汽在输送途中会有损失,但偏偏这次河南暴雨期间水汽输送路径途经的地区地形相对平坦,所以大量水汽可以长驱直入到达河南。河南的西北侧是太行山脉,西侧还有伏牛山等,地形的阻挡抬升作用很明显,水汽在此堆积,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对流云团在山前不断形成,并向郑州附近移动,形成所谓的“列车效应”,也就是说,在相对持续稳定的环流背景下,对流云团像一辆辆呼啸而来的列车,不断驶入郑州这个站台,造成了该区域的极端降水。那是不是暴雨持续的时间越长,危害性就越大?崔晓鹏:我们先来看看暴雨的定义是什么。按照我国气象部门的定义,24小时内降水量超过50毫米定义为暴雨,超过100毫米为大暴雨,超过250毫米为特大暴雨。河南郑州这次极端降雨,最大的1小时降水量超过了200毫米。我们在讨论暴雨可能带来的危害时,除了关注整个过程的持续时间、降水总量,还要关注降雨过程是否平缓。如果每个小时的降水量都达到20毫米,一天算下来就要超过400毫米,属于特大暴雨了。但如果小时降水强度较弱,即使持续时间较长、降水总量大,危害性一般也不会太大。目前,国际上已有不少针对降水极端性的相关研究。一些研究通过几十年的雨量监测发现,伴随全球变暖,日降水量有所增加,但如果从每小时降水量,或者每10分钟的降水量来看,增幅更为显著。这说明降水过程变得更加集中,不仅在时间上更加集中,在地点上也更加集中,局地大暴雨、特大暴雨事件可能会在未来更加频繁地发生。我们该如何应对这种灾害性天气?崔晓鹏:气象科研部门和相关高校要通过加强基础性的研究不断提升对灾害性天气的认识水平和天气预报能力。气象业务部门通过紧密追踪最新研究成果并转化应用,第一时间发布预报和预警信息。同时,气象业务部门也会不断地及时订正预报和预警信息,这就需要其他部门、包括老百姓自己密切关注预报预警信息,对预警信息(尤其是高级别预警信息)一定要心存敬畏。有时候经验是通过历史教训得来的。比如在这次有关河南暴雨的新闻报道中,我了解到有一个人在隧道口附近逐一敲打车窗,让大家尽快弃车逃生,最终救了很多人。这个人经历过北京“7•21”大暴雨,所以知道暴雨的恐怖之处。但防灾减灾不可能只依靠少数警醒的个体,社会各部门之间的有效联动至关重要。气象业务部门只能发布各类预报和预警信息,没有权力让预警区域停学、停工、停业、停运,这可能就需要建立某种机制,强制要求在必要时必须停学、停工、停业和停运,全社会联动,强制执行各类措施和规定。此外,针对公众开展气象相关知识,尤其是防灾减灾知识的深度科普也是极其必要和 迫切的,对大自然,我们要永远心存敬畏。(摘编自《科学世界》总第357期,记者蔡璐)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7月下旬河南省副热带高压与大陆高压相对稳定于河南省两侧,加上与逼近我国的台风相互配合,把水汽不断地输送至河南地区。B.大量水汽在输送途中被河南西北侧及西侧山脉阻挡抬升,对流云团在山前不断形成,持续进入郑州,造成该区域极端降雨。C.郑州最大的1小时降水量接近24小时特大暴雨的降水量,降水过程在时间和地点上极其集中,产生的危害性很大。D.气象科研部门要提升对灾害性天气的预报能力,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但是没有权力让预警区域停学停工、停业停运。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副热带高压和台风相互配合,仿佛转动的齿轮”“对流云团像一辆辆呼啸而来的列车”,崔晓鹏形象的讲解有助于读者理解相对专业的知识。B.崔晓鹏使用数据,向读者证明了即使降水持续时间长、总量大也不一定带来极大危害,如果降雨过程平缓,就不会产生太大的危害。C.作为没有气象专业背景知识的普通民众,最应该关注的是相关部门发布的气象预警信息,暴雨预警级别越高,致灾可能性越大。D.本文采用访谈形式进行科普教育,采访对象权威,所提问题聚焦,有利于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便于读者准确快捷地了解相关知识。6.学校要开展气象知识讲座,请你根据材料简要地介绍河南特大暴雨形成的基本条件,并就学生该如何应对这种灾害性天气提出建议。(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滚烫的冰雕王筠1071.1高地上银装素裹,一片冰封雪冻的景象。大雪遮盖了一切,散兵坑、堑壕、堑壕里的人,所有的一切都被厚厚的积雪包裹着,欧阳云逸和他的部队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磨难。刀削斧砍一样的寒风从阵地上掠过,刺穿了战士们单薄的衣裤,使他们饥寒交迫的身体慢慢变得麻木僵硬。士兵都蹲在堑壕里,蹲在深深的雪窝子中,他们的头上雪花席卷,狂风飞舞,漆黑如墨般的苍穹笼罩着冰冻的大地。没有一个人要求下山,没有一个人要去躲避冰雪寒风,他们在等待着美国人的到来。而饥饿和寒冷把他们推到了承受力的极限。“都找……找吃的东……西,看看还……有没……有。”欧阳云逸僵硬的喊声在凄厉的风雪中回荡着。战士们缓慢而又机械地摸索着自己的挎包、口袋。他们翻找过无数次了,都知道自己的身上不可能再有任何吃的东西,但仍然机械地摸索,教导员下达了命令要找,他们就再找一遍。不少人一边摸索着自己的挎包,一边抓起身边的积雪往嘴里送,吞咽积雪也能让他们饥饿的神经得到暂时的满足。欧阳云逸再一次翻了翻自己的帆布挎包。挎包里装着他的洗脸毛巾、牙刷、牙膏、本子,还有一个手绢包裹着的包包,那是鸭绿江中国一侧的江土,是他过江的时候带上的。挎包里没有任何可以充饥或是能够提供热量的食物,欧阳云逸冻僵了的手还是在里面摸索着,他摸索了半天,最后拿出了那管牙膏。牙膏还有大半管,从国内带来的牙膏在他看来是一种十分珍贵的东西。欧阳云逸的手指头已经完全僵硬了,他用牙齿咬掉牙膏的盖子,牙膏有些干硬,并没有完全冻结,欧阳云逸咬下一截慢慢嚼着,一股辛辣的味道充满了他的口腔。他把牙膏递给身旁的战士,战士咬了一截,然后又传给了下面的战士。一个传一个,半管牙膏被大家吃光了,每个人都吧嗒着嘴巴,每个人的嘴巴里都散发着浓重的辛辣的味道。雪下得好像小了些,刺骨的寒风却更加猛烈。欧阳云逸害怕战士睡着了,在这样严寒的夜晚,一旦睡着就再也起不来了。他喊叫着,要大家站起来。战士们艰难地站起来了,他们立在刀子般的寒风中,三五个人抱在了一起。欧阳云逸竭尽了气力喊道:“坚持……同志们,坚持住,我们要像钢钉一样钉在这个阵地上,绝不让美国鬼子从山下跑掉!坚持啊,同志们,天……就要亮了……”欧阳云逸声嘶力竭的喊叫响在每一个战士的耳边,伴随着一阵又一阵猛烈的寒风传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一个战士挤在欧阳云逸的身旁,暗夜中他的脸上是一片神往的表情:“说来说去还是我们江南好,没有这么……冷。”欧阳云逸紧紧搂着他的肩膀:“打走了美国……鬼子就……回去,回到我们的……江南。我们……江南,油菜黄,稻花香,八月桂花遍地开……”他们的目光极力望向前方的黑暗,透过寒风呼啸雪花飞舞的黑漆漆的夜幕,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江南,大片大片的油菜花黄得耀眼,沉甸甸的稻谷压弯了枝头,而桂花的芬芳漫天弥漫着,从他们山清水秀的江南一直飘散到脚下的长津湖畔,飘到了他们的身旁。他们都张大了鼻孔和嘴巴,深深地、贪婪地呼吸着……风停雪住,苍白无力的日头慢慢升起到群山上以后,史密斯的部队开始往1071.1高地运动。昨夜的风雪彻底扫荡了长津湖地区所有的崇山峻岭,原有的积雪被狂风吹得无影无踪,而前进的道路又被新的积雪所覆盖。陆战1师走走停停,用了很长时间才到达1071.1高地的山脚下。高地上静悄悄的,寒冷的阳光洒在雪原上,视野之中是一片阴森森的银白。没有枪声,没有喊声,大地一片安详。师长史密斯有点莫名其妙,因为这种安静过于反常,中国人的无声无息叫他摸不着头脑。以基本的常识而言,中国人不可能不向1071.1这个最后的关隘派出阻击部队,他心里想也许有不同寻常的事情要发生。美国人终于小心翼翼爬上了山头。他们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积雪覆盖的堑壕之中是一具具中国军人僵硬的身体,他们一个挨着一个趴在自己的战斗位置上,百十号人,都持枪而待,枪口全都指向下面的道路,那是陆战1师将要经过的地方。这些中国人的衣着都非常单薄,没有大衣,多数人还戴着单帽、穿着单鞋。冰雪在他们的脸上凝结成了寒霜,每个人的眉毛胡子上都挂着密集的细小的冰凌,微风拂过,铮铮有声。他们就那样趴卧着,好像睡着了,每个人的武器都已冻结在手中,而每个人脸上又是那样的神态端详。史密斯为这一幕景象所震撼。这就是一直在与他们鏖战的中国军队,就是层层包围着他们、一波又一波不断向他们进攻的中国人,就是这些人,他们宁愿冻死也绝不放弃自己的阵地。这是些什么人啊?他们为什么如此顽强?史密斯微微并拢的手指在钢盔的边沿上碰了碰,对着静静趴卧在阵地上的中国人行了个庄重的军礼,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军礼。“让他们待在这里吧,不要打扰他们。”史密斯对他的陆战队员们说。陆战队排起了长长的队列,一队队从1071.1高地的下面通过,向沉睡在山头上的中国人,向他们的对手致意。史密斯一辈子也忘不了高地上的那些中国军人,他们的身体虽然被冻成了冰雕,可他们的战斗意志却像连续击发后的枪管,炽热、滚烫。(节选自《解放军报》2021年10月21日)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描绘了在寒风肆虐下1071.1高地积雪、冰冻、严寒、冷寂的景象,恶劣的自然环境渲染出严酷的战场氛围。B.小说通过多处细节描写,细腻可感地展现了志愿军战士在高寒环境下面临的战争困境,表现了他们非凡的意志力。C.小说集中笔力塑造了指导员欧阳云逸的形象,他的责任和坚持、对战士的鼓励、对祖国的眷念、对胜利的坚信无不让读者动容。D.文中小战士与欧阳云逸提起江南,以虚衬实,意在以江南的美好与1071.1高地的风雪天气形成对比,突出对美国侵略者的憎恨。8.美国陆战1师艰难行进至高地向志愿军战士行礼,对此情节安排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9.请探究小说标题“滚烫的冰雕”的意蕴。(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冬十月甲辰,诏诸将侵宋。以安班贝勒杲兼领都元帅,伊勒齐贝勒宗翰兼左副元帅,杀尹为元帅右监军,伊都为元帅右都监,自西京入太原。六部路军帅达兰为六部路都统,舍音副之,完颜宗望为南京路都统,栋摩副之,知枢密院事刘彦宗兼汉军都统,自南京入燕山。丁巳,因宗望言,以枢摩为南京路都统,苏赫副之,宗望为栋摩、刘彦宗两军监战。十二月庚子,宗翰下朔州,进克代州。乙卯中山降遂围太原伊都破宋陕西援兵于汾河北布希败宋兵于古北口宗望大破宋于白河郭药师等降定燕山州县时王伯龙当其左军,麾兵疾驰蹂之,宋军乱,金军乘胜进击,药师以是大败。完颜宗望进破宋兵于真定。时富埒珲将汉兵千骑,与蒙克攻真定,进取赞皇,所获人畜、甲仗无算,遂薄信德府。初,宗望速攻信德,恐难下,议未决。挞不野独率本部兵,选善射者射其城楼,别以精兵潜升于楼角之间,遂克其城。四年春正月戊辰,宗弼取汤阴。挞不野攻下浚州。时军至浚州,宋人已烧河桥,宗望已令军中:“有能先渡者,功为上。”挞不野捕得十余舟,径渡,击其守者,夺其戍栅,由是诸军悉济,遂下之。迪古补取黎阳。己已,诸军济河。庚午,取滑州。宗望使吴孝民等入汴,问宋取首谋平山童贯、谭稹、詹度等,宋太上皇帝出奔。癸酉,诸军围汴。甲戌,宋使李棁来湖罪,且请修好,宗望许之。并约质,割中山、河间、太原三镇地,输金五百万两,银五千万两,牛马万头,表段百万匹。载书称伯侄。宋以康王构、少宰张邦昌为质。上誓书、地图。癸未,诸军解围。二月丁酉,夜,宋将姚平仲兵四十万来袭宗望营,击败之。己亥,宗望复进师围汴。宋使宇文虚中以书来,改以萧王枢密为质,遣康王构归。师还。壬子,以滑州、浚二州与宋。宗翰定威胜军,下隆德府。(节选自《金史纪事本末·太宗克汴》)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乙卯/中山降/遂围太原/伊都破宋/陕西援兵于汾河北/布希败/宋兵于古北口/宗望大破宋/于白河/郭药师等降/定燕山州县/B.乙卯/中山降/遂围太原/伊都破宋陕西援兵于汾河北/布希败宋兵于古北口/宗望大破宋于白河/郭药师等降/定燕山州县/C.乙卯/中山降/遂围太原/伊都破宋/陕西援兵于汾河北/布希败宋兵于古北口/宗望大破宋/于白河/郭药师等降/定燕山州县/D.乙卯/中山降/遂围太原/伊都破宋陕西援兵于汾河北/布希败/宋兵于古北口/宗望大破宋于白河/郭药师等降/定燕山州县/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西京,封建国都的“京号”,常作为首都或者陪都出现,辽、金、元三朝称大同府为西京。B.都统,武官名。始设置于十六国时期,为统兵之将官。唐代沿用,宋辽金时皆为统兵主帅。C.太上皇是中国历史上给予退位皇帝或当朝皇帝已故父亲的头衔,通常指的是已禅位的皇帝。D.约质,古代两国交战求和时,失败方为了表示臣服,保证守信,把近亲派去对方做人质。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金太宗伐宋,兵分三路,一路由安班贝勒杲统领,一路由达兰统领,一路由宗望亲自统领,同时进军。B.宗望命令富埒珲率领千余名汉军骑兵和蒙克攻打真定,大败宋军,平定赞皇,获得的人畜、武器不计其数。C.金军进逼汴京,宋朝派大臣向金朝求和,约定割让土地,缴纳金银、牛马等,并订立文书,遣送人质。D.宋将姚平仲率兵四十万突袭宗望军营,大败金军。后来宗望再次进攻,宋朝复遣使者求和,金军才退去。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麾兵疾驰蹂之,宋军乱,金军乘胜进击,药师以是大败。(2)径渡,击其守者,夺其成栅,由是诸军悉济,遂下之。(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①白居易银台金阙夕沈沈,独宿相思在翰林。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渚宫②东面烟波冷,浴殿西头钟漏深。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注】①唐宪宗元和五年(公元810年),白居易任翰林学士,元稹贬江陵士曹参军。②渚宫,春秋楚国的宫名,故址在湖北江陵。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运用叠词,“夕沈沈”三字表现出一种深沉、幽远的意境。B.首联交代时令环境,渲染萧瑟的氛围,同时也奠定了全诗的基调。C.颈联描写作者在渚宫东面、浴殿西头的现实环境中彻夜难眠之景。D.尾联“犹恐”二字隐隐露出作者对友人处境的担忧,以景结情。15.本诗颔联为后世传诵,请简要分析它的妙处。(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庄子在《逍遥游》中先描述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然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2)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经过大段的反复回旋,最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自己的乐观和自信。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手机、外卖、朋友圈、抖音、支付宝……这些新生事物与你的生活息息相关,回顾这些年网络流行的一些风向,不难发现潮流年年变化,不可____________,而不变的是年轻人始终能够敏感地追上潮流、乐在其中。古语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年轻人正处于三观塑造期,他们追逐流行风潮,必将“润物细无声”般内化于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之中。相较于过往,如今的潮流风向标主要发源于网络,更新更快、花样更多,某些短视频在十几秒内以____________的形式就可将信息传递给受众,虽然( ),却也____________。如若不加选择地终日追逐,部分年轻人空虚迷茫的状态只怕更甚。当下,价值多元、选择爆棚,如果每次都____________,任凭人生的主题被一次次冲散,那很可能就真的失去了自我。青年人朝气蓬勃、风华正茂,正是学本领、长才干、拓视野的黄金年龄,正是大展拳脚、实现抱负的关键时期。青年的生活,除了眼前的搞怪视频、偶尔的轻松娱乐,还应该有科学、文化、艺术等饱满且值得追寻的日常。与其在屏幕中“坐井观天”、被流行文化消费,倒不如躬耕于自己的人生主题,努力实现价值与尊严。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相提并论 声情并茂 鱼龙混杂 随遇而安B.相提并论 绘声绘色 泥沙俱下 随遇而安C.同日而语 声情并茂 泥沙俱下 随波逐流D.同日而语 绘声绘色 鱼龙混杂 随波逐流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正处于三观塑造期的年轻人,他们所追逐的流行风潮,必将“润物细无声”般内化于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之中。B.年轻人正处于三观塑造期,他们所追逐的流行风潮,必将“润物细无声”般内化于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之中。C.正处于三观塑造期的年轻人,他们追逐流行风潮,必将“润物细无声”般内化成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D.年轻人正处于三观塑造期,他们追逐流行风潮,必将“润物细无声”般内化成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大众能够通过短视频,以新奇、有趣的形式接触到专业知识B.以新奇、有趣的形式传递专业知识是短视频的优势C.这种短视频以新奇、有趣的形式传递给大众专业知识D.专业知识是通过短视频,以新奇、有趣的形式接触到大众的(二)语言文字运用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近几年人们对健康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 ① 。虽然如此,但是如何科学地减,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有些人觉得,减盐很简单,炒菜时少放一勺盐就可以了。这一想法很片面。在饮食上,科学“减盐”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要做到厨房里科学用盐。可以在厨房准备一把限盐勺,根据家庭成员年龄及身体的具体情况而制定每天的盐摄入量。其次,要对味精、酱料等调味品多加注意。 ② ,显性盐就是日常生活中的烹调用盐,隐性盐包括酱油、酱类等调味品和饼干、咸菜等高盐食品。再次,除了摄入的盐要控制外, ③ 。饮食中要增加蔬菜、水果的比例,这些食物含钠元素较少,水分也多,对排盐有一定帮助。为了彻底排盐,吃盐较多的人需要多运动、多喝水,通过汗液、尿液把身体内多余的钠离子排出,进一步清理人体的内环境。20.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21.请依据上文科学减盐的措施,为社区“健康生活”宣传栏拟写一条宣传语,不超过15个字。(5分)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假如古人也有朋友圈,孟子、王安石、文嘉等人是微信好友,某天他们在好友群里组织了学术沙龙,并纷纷发表看法。孟子:万事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成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文嘉:我们不能因为成功很艰难就不去做。“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无论任何事情,都要抓紧时间抓住机遇,竭尽全力去做,不留遗憾。王安石:话是这样说,可是很多时候,“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只要尽心尽力,便无悔于人生。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要求: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语文下学期期初模拟评估卷(三)(浙江专用),文件包含2022年高考语文下学期期初模拟评估卷三浙江专用解析版docx、2022年高考语文下学期期初模拟评估卷三浙江专用原卷版docx、2022年高考语文下学期期初模拟评估卷三浙江专用答题卡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语文下学期期初模拟评估卷(三)(新高考版),文件包含2022年高考语文下学期期初模拟评估卷三新高考版解析版docx、2022年高考语文下学期期初模拟评估卷三新高考版原卷版docx、2022年高考语文下学期期初模拟评估卷三新高考版答题卡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语文下学期期初模拟评估卷(三)(天津专用),文件包含2022年高考语文下学期期初模拟评估卷三天津专用解析版docx、2022年高考语文下学期期初模拟评估卷三天津专用原卷版docx、2022年高考语文下学期期初模拟评估卷三天津专用答题卡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