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5人应当坚持正义课件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21019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5人应当坚持正义课件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21019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5人应当坚持正义课件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21019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5人应当坚持正义课件第4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210194/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5人应当坚持正义课件第5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210194/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5人应当坚持正义课件第6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210194/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5人应当坚持正义课件第7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210194/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5人应当坚持正义课件第8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210194/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5 *人应当坚持正义图片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5 *人应当坚持正义图片ppt课件,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晨读篇闻鸡起舞,短篇美文,诵读鉴赏,课前篇一起预习,写对字形,无可非议·无可厚非,课内篇一起思考,思维导图,课外篇一起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把握文中一系列“正义”理念的内涵,准确理解苏格拉底据此提出的观点,深刻领会文章主旨。2.领会苏格拉底的提问方式和论辩逻辑,学习其既以理服人又生动活泼的“劝说”艺术。3.探讨苏格拉底立身处世的法则,从中获得对自己人生有益的启示。
美德即知识 朱 腾苏格拉底对当时社会的四种美德——智慧、正义、勇敢、节制都进行了解释和分析,他认为这四种美德分别对应四种知识,不通过知识,这四种美德无法独立存在,本质即知识,由知识产生而来。智慧指的是辨别是非真假和善恶的能力,能够认识世界和自己,但是这种能力离不开思考,而思考无法独立于知识,因此,有智慧的人必须充满学识且善于思考;正义是勇于面对并批判社会所不能容忍之事,这种美德同样需要正确判断并处理人与人的关系的知识,才能获得明辨是非的标尺;勇敢是不怕面对困境,不怕危险,对任何事物都能理性地勇敢面对,但是勇敢需要智慧,无知者的无畏只是单纯的鲁莽,通过知识了解之后用策略和勇气解决问题,闯过难关,才是真正的勇敢;自制即克制自己的欲望,约束自己的行为。(摘自《海外文摘》)
[原文]荀子论“义” 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何以能群?曰:分。分何以能行?曰:义。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故宫室可得而居也。故序四时,裁万物,兼利天下,无它故焉,得之分义也。(摘自《荀子·王制》)
[赏析] 荀子认为“义”是一种人类独有的、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理性能力。这种理性能力就在于通过完成每个人在各自等级上的道德责任而使得整个社会系统得以平稳运行。
[作者简介]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柏拉图(前427—前347),古希腊哲学家。他出身于雅典一个贵族家庭,据说父亲是雅典王的子孙。柏拉图从20岁起追随苏格拉底学习哲学,几年后苏格拉底被判死刑,柏拉图为了逃避迫害来到麦加。后来他又出游列岛列国,到过埃及、南意大利等地。其间,他详细地考察了各地的政治、法律、教育、宗教等,进一步研究和掌握了当时的数学、天文学、力学、音乐等学科理论和各种哲学学派的学说。柏拉图才思敏捷,著述颇丰。他的著作大多是用对话体裁写成的,内容丰富深刻,人物性格鲜明,论证严密细致,语言优美华丽,达到了哲学与文学、逻辑与修辞的高度统一,不仅在哲学上而且在文学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作品背景]公元前399年,雅典法庭以“不敬神明”的罪名判处哲学家苏格拉底死刑。判决执行前夕,苏格拉底的朋友格黎东潜入监狱,试图劝说他越狱逃跑,并买通了狱卒,制订了越狱计划,但苏格拉底不赞同逃跑,他宁可死,也不肯违背自己的信仰。他针对格黎东的建议,抛出了“正道”“道义”“道理”“正当”等一系列他所坚守的“正义”理念,层层铺垫,步步设问,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自己唯正义是从的道德信念,说服格黎东放弃劝说自己越狱的努力。课文记载的就是这次谈话的过程。
[相关常识]古希腊“三哲”苏格拉底出生于雅典一个普通公民家庭。他早年继承父业,从事雕刻石像的工作,后来研究哲学。他在雅典和当时的许多智者辩论哲学、伦理道德以及教育政治方面的问题,被认为是当时最有智慧的人。在雅典恢复奴隶主民主制后,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以“不敬神明”的罪名判处死刑。他拒绝了朋友和学生要他乞求赦免和逃跑的建议,饮毒而死。在欧洲文化史上,他一直被看作是为追求真理而死的圣人,几乎与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相同。
柏拉图出身于雅典贵族,青年时师从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死后,柏拉图游历四方,从事政治活动,企图实现他的贵族政治理想。据说他在四十岁时结束旅行返回雅典,在雅典城外西北郊创立了自己的学校——柏拉图学院。学院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知识分子,其中最杰出的是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对话录》是他的主要著作,其中记载了一部分苏格拉底的思想,大部分则是他本人的见解。他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影响了几乎其后所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一生勤奋治学,从事的学术研究涉及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等,几乎对每个学科都作出了贡献,写下了大量的著作,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在哲学方面,亚里士多德堪称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构建了西方哲学的第一个广泛系统。
[知识梳理]1.读准字音
4.词语辨析恫吓·恐吓
[文章主旨]这篇文章记述了苏格拉底说服格黎东放弃劝说自己越狱的努力的过程,深刻阐述了苏格拉底所坚守的“正义”理念及唯“正义”是从的道德信念,表现了苏格拉底的崇高追求和人格魅力。
[文本研读]研读任务一 理清论述思路,感悟“产婆术”作为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造诣深厚,他也擅长启发帮助青年朋友发现真理。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错误的“反问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帮助学生探求真理,进而发现真理。《人应当坚持正义》采用对话形式,再现了苏格拉底的“产婆术”,请通读全文,理清论述思路,感悟“产婆术”。
任务设计1.格黎东一早来到狱所,劝苏格拉底离开,苏格拉底针对格黎东的劝说,是怎样层层铺垫,步步设问,一步一步使格黎东的思路进入自己的逻辑轨道的?点拨 文本开始是一大段苏格拉底的阐述,意思是:你的关心如果合乎正道,我就听你的;如果不合乎正道,我是不会让步的。接着,苏格拉底问了几个关键问题请格黎东考虑:我们不必尊重人们的一切意见,有些意见要重视,有些就没有必要,也不必听从所有的人的意见,有些人的要听,有些人的不必听?在格黎东作出了肯定的回答后,苏格拉底运用联想谈到了运动员,问及第二个核心问题:是重视一般人的赞美、责备和看法,还是只听从一个人,
即医生或教练的褒贬意见?格黎东回答只听从一个人的意见。随后,苏格拉底抛出第三个问题:如果听从了外行人的话,是不是要遭到损害?在格黎东承认会受到损害后,苏格拉底进而腾挪思维,发问:道义与身体哪个贵重?格黎东回答道义比身体贵重得多。层层诱导继续进行:活得好比活着更重要。活得好就是活得体面、正派。结论:私自离开是不正当的、邪恶的、可耻的。我们不能做。多层设问,反复引申,联想对比,迂回曲折,最后水到渠成,辩论至此结束,完美收官,苏格拉底胜出。
2.苏格拉底式的提问有哪些特点?点拨 ①苏格拉底总是以谦和的态度发问,语气亲切诚恳,语调相对平和沉稳。②苏格拉底不轻易回答对方的问题,他通过让对方不间断地回答问题,使对方一步一步进入自己的逻辑轨道。③苏格拉底的提问,层层铺垫,步步设问,深入浅出,既以理服人又生动活泼,体现了高超的“劝说”艺术。
3.《人应当坚持正义》一文中,苏格拉底通过提问先后提出了哪些观点?点拨 ①我们不必尊重人们的一切意见,有些意见要重视,有些就没有必要,也不必听从所有的人的意见,有些人的要听,有些人的不必听。②好的意见就是明白人的意见,坏的意见就是糊涂人的意见。③我们应当认为最重要的并不是活着,而是活得好。④我们必须承受一些比死刑更加重或者比较轻的刑罚,做不正当的事在任何情况下对于做此事的人都不可避免地是邪恶的、可耻的。⑤根本不能做不正当的事。⑥既不能以坏报坏,也不能对人做不正当的事,不管人家对我们做的什么事。
4.《人应当坚持正义》中,苏格拉底举了“一个从事体育锻炼并且以此为业的人”的事例,有何作用?点拨 正义和非正义的问题对人们而言是抽象且深奥的,苏格拉底举“一个从事体育锻炼并且以此为业的人”的事例对人们而言是身边的人和事,比较熟悉。“一个从事体育锻炼并且以此为业的人”要听从医生或教练的褒贬意见,而非众人的意见。由此及彼,正义和非正义这个问题也应当听从内行人而非外行人的意见。通过这一类比,苏格拉底使自己的观点易于被理解,进而被接受。
研读任务二 学习优秀品质,展开理性思辨作为“希腊思想史上最伟大的人物”“具有世界史意义的人物”,苏格拉底富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追求智慧和道德的善,然而他本人却受到了“不敬神明”的指控,被判处了死刑。面对这一不公正的审判,他选择坚守心中的正义,这体现了苏格拉底的什么品质?你怎么看待他这一选择?
任务设计5.苏格拉底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试结合本文加以概括。点拨 ①苏格拉底有信仰,有原则,有底线,舍生取义,绝不苟活。②苏格拉底人格高尚,心胸坦荡,临危不惧,坦然自若。③苏格拉底为人和蔼,待人和善,循循善诱,有着高超的谈话技术。
6.苏格拉底坚持真理、舍生取义的精神令人感动,但也有人认为,他应该越狱逃跑,毕竟“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请结合课文内容和课外资料,谈谈你的观点。点拨 观点一:苏格拉底舍生取义的精神令人感动。因为这个世界上除了生命之外,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追求真理和正义。苏格拉底认为真理和正义被毁所造成的损失比身体被毁所造成的损失要大得多。对于毕生追求真理和正义的苏格拉底而言,越狱逃跑意味着以坏报坏、以不义对不义,这是对真理和正义的破坏。观点二:苏格拉底应该越狱逃跑。他本来就是无罪的,强加给他的罪名是莫须有的。而且苏格拉底学识渊博,能言善辩,如果越狱成功,他就能够通过自己的学识影响更多的人,使人们接受他的观点,进而改变社会,改变世界,从这个角度来看,越狱逃跑才是目光长远之举。
7.韦伯斯特说:“只要提着正义之剑攻击,再柔弱的手臂也会力大无穷。”“正义”作为名词,指公正的、有利于人民的道理;作为形容词,指公正的、有利于人民的。(《现代汉语词典》)请结合苏格拉底的选择和当今的社会现实说一说:你认为什么是“正义”?
点拨 观点一:遵守法律就是追求正义。面对不义的城邦,苏格拉底始终坚持正义原则,追求正义。法律是人们相互之间订立的协议,苏格拉底认为,在城邦中,法律就是最广泛的正义。尽管城邦存在各种不足,但是在城邦中追求正义首先就是要遵守和维护法律。在苏格拉底看来,遵守法律能够使人们团结,使城邦强大。法律规定了人们彼此之间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遵守法律就是追求正义,坚持正义原则,就不能随意违背法律。正因为如此,苏格拉底坚持遵守城邦的法律而接受死刑,拒绝了朋友们帮助他逃走的建议。
观点二:正义是一种行为,是一种有利于人类和谐幸福的行为。正义是人间正气的凝聚,没有正义,世间将一片黑暗,是正义给了我们战胜邪恶的力量,所以社会需要正义,也呼唤正义。苏格拉底强调人的行为要符合“道理”,人要坚守“正义”,就是主张人要追求“真善美”,远离“假恶丑”,这样,人才能“活得体面、正派”,社会才能充满正能量。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更应该维护正义,歌颂正义,发扬正义。正义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倡导正义的实质就是倡导真善美;邪恶有时会占上风,但正义必将胜利。社会治安要稳定,必须在社会中营造正义风气。
[群文呈现]材料一 作为人类法律制度的基本价值,正义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也就是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实体正义主要体现在实体法之中,贯彻于司法裁判的结论上,构成一种对法官的实体性道德限制。从静态的角度来看,实体正义具有一系列明确的价值标准。刑法学者所提出的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对相似案件给予相同处理等法律原则,大体上可以视为实体正义的主要内容。但是,如果从动态的角度观察,实体正义在一个个具体的案件中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由于几乎所有案件在事实和情节上都不完全相同,所涉及的法律问题也互有差异,而案件在裁判结论形成之前,多多少少都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要想给所有案件的裁判活动确定一个统一适用的公正标准,确实是十分困难,甚至是不现实的。
尽管如此,人类法律价值中还有一些内容与裁判的结果没有直接的关系,它们体现于法律程序的设计以及司法裁判的过程之中,具有明确、具体且可操作的判断标准,属于“看得见的正义”。如果说一个案件最终裁判是否公正,往往只有当事者自己心知肚明的话,那么,一个案件的裁判过程是否符合公正的标准,有无明显的不公之处,则不仅能为当事者所感知,而且还能为一般社会公众所判断。甚至在大多数情况下,普通公众进行的价值评价主要是通过观察法律实施的过程来进行的。很明显,这种“看得见的正义”也就是程序正义。程序正义被视为“看得见的正义”,源于一句法律格言:“正义不仅应得到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加以实现。”这句格言的意思是说,案件不仅要判得正确、公平,并完全符合实体法的规定和精神,而且还应当使人感受到判决过程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法律程序的建立实质上是对个人自由提供的一种重要保障。这就使程序与道德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大法官杰克逊曾就此作出过进一步的解释:“只有那些未经教化的粗俗之辈或者骗人的律师才会说程序是无关紧要的。程序的公正与合法是自由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实体法只要能得到公平和无偏见的适用,那么即使它再苛酷,也是可以忍受的……不要忘记,正当法律程序并不会使被告人成为唯一的受益者,它还是使政府摆脱一些错误的最好保证,而这些错误会不断地玷污一个司法制度,并注定以单方面的形式发生。”正当法律程序可分为“实体性正当程序”和“程序性正当程序”两大理念,前者要求任何一项涉及剥夺公民生命、自由或者财产的法律不能是不合理的、任意的或者反复无常的,而应符合公平、正义、理性等基本理念,而后者要求用以解决利益争端的法律程序必须是公正、合理的。
在任何一种司法裁判过程中,无论是法官、控辩双方还是普通公众,所关注的往往是裁判的结果,而不太重视司法裁判的过程、步骤和方式。甚至在一些情况下,司法官员出于效率、便利实用的考虑,还会故意地通过牺牲程序来保证某种预期的结果。司法制度中的“重实体、轻程序”也罢,行政管理中的“重手续”也罢,实质上不过是“重权力、轻权利”的表现形式。重视手续和轻视程序所造成的后果都是一样的,也就是使处于弱者地位的被裁判者、被管理者、被控制者都不具有人的尊严,其本身也都不成其为目的,而不过是用来实现他人、社会、国家甚至衙门本身目的的手段。
或许,人们永远不可能将程序正义的内容揭示到“穷尽”的程度。但无论如何,程序的不公正和非正义都是有着确定标准的。那就是使人仅仅成为手段或者工具,而不成其为目的。只要人们受到这样的对待,非正义也就发生了,法律制度和法律程序的道德正当性也就会引起普遍的质疑。(摘编自《看得见的正义》)
材料二 程序正义理论的起源是传统的自然法思想,著名的哲学家柏拉图指出:正义主要体现在社会有机体各个部分的和谐关系中。这表明社会每个公民都应当在其所处的位置上履行其社会义务及责任。直至中世纪时期,“自然正义”原则得到进一步发展,它要求:在任何情况下,本人都不能成为自己所涉及案件的法官而进行裁决;法官必须在听取控辩双方当事人陈述后方可作出裁决,以保证当事人得到合理合法的正义审判。实体正义,意味着正义的终极状态必须实现,也就是善人(或善行)应该得到善报,恶人(或恶行)必须得到恶报。如果司法制度或公共政策无法体现实体正义,就会被视为欠缺正当性。(摘编自网络)
[阅读思考]根据两则材料,结合课文《人应当坚持正义》分析,苏格拉底所坚持的是实体正义还是程序正义?你怎么看这种坚持?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5 *人应当坚持正义完整版ppt课件,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人应当坚持正义,对话体,形容十分恭敬,遵从遵循,试图企图,无可厚非,惊慌失措,顶礼膜拜,当仁不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中册5 *人应当坚持正义优质课ppt课件,文件包含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5《人应当坚持正义》课件34张PPTpptx、第5课人应当坚持正义教师版-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讲义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第5课人应当坚持正义学生版-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讲义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5 *人应当坚持正义教课内容课件ppt,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知人论世,第一部分,了解作者,了解“苏格拉底”,相关背景,了解“对话录”,初读课文,第二部分,预习检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