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题型组合练
专题09散文阅读+现代诗歌+文言文阅读+综合语用-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题型组合练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9散文阅读+现代诗歌+文言文阅读+综合语用-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题型组合练,文件包含专题09散文阅读+现代诗歌+文言文阅读+综合语用-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题型组合练解析版docx、专题09散文阅读+现代诗歌+文言文阅读+综合语用-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题型组合练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9散文阅读+现代诗歌+文言文阅读+综合语用 评卷人得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纸上故乡邓琴故乡给了我一颗多愁善感的心,它常常在梦中打探故乡的消息。我的家乡在千里之外的赣南,它的每一寸肌肤都浸润在红色文化里,在淡淡茶香中,在田间地头悠悠的歌声里。它是贫穷的,但它又是富硕的。它没有飞驰的动车,没有轰鸣的机器,有的是叮咚的流水、黛色的群山。且不说章江水日夜川流不息、润泽万物;也不说成片的稻田如一张巨大的地毯静卧天地间,恩惠万家;就说梅岭那漫山遍野、傲立寒冬的梅花盛景,已是天下一绝。离家多年,到过很多地方,心中始终挥之不去的是家乡的景象。在秋收的季节里,打谷机工作的声音,一声一声鼓动我的耳膜,提醒着我曾是故乡的孩子。内心深处的一丝不安也被催生出来,那就是当年因对外面世界的向往而离开了家乡。如今,我虽然站立在了外面的缤纷世界里,但我奋斗的每一个脚印,享受的每一份安逸,却都被打上了“外乡人”的烙印。我对故乡的情感,只能在诗人的诗歌里、乡土作家的文字里寻找慰藉,只能寄托在自己尚不成熟的文字中。那些遥远的记忆,飘过了我最不懂乡愁的年华,飘过了故乡的山头,飘进了书页里,却厚重得让我无法高言阔谈。儿时最熟悉的影像,莫过于茶山。一到春天,漫山遍野的茶树抽出新叶,新叶从老叶中间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来,好奇地张望这个美丽的地方。只有我们那群孩子才知道,这个美丽的地方究竟有多么贫穷。一到周末,我们就跑茶场,学着大人的样子采茶叶,茶叶一毛钱一斤,动作快的一天能摘个四十斤。四块钱在当时,可是一笔巨大的收入。在那贫穷的岁月里,茶山无疑给我们苍白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而农人与生俱来的勤俭生活态度,也开始渗透到我们的思想里了。故乡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影响。这也是我们不管走到哪里,都放不下故乡的原因。我想,穷尽我一生都无法忘记那些年在田地里干活的场景。小时候,一家子在稻田里收稻谷;长大了,一个人去拔秧苗,拔花生,拿着书在晒谷场上守谷子。在那不谙世事的年华里,那样的日子其实苦不堪言。现在,我深深地感激那些劳累而辛勤的岁月,感谢那片土地,是它们给了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果说今天的我,有那么一丝不怕苦的精神,能够宽容待人,懂得珍惜,都要感谢那片红色的土地。这片土地也是受过苦难的。当年红军在这里打游击,留下数不清的战斗故事,家乡从此有了一个革命老区的身份。在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人,从小就在红色文化中接受灵魂的洗礼,接受家乡文化思想的滋养,也因此对苦难有了更深的理解。我的整个童年时期,都在聆听里面的故事;我的整个少年时期,都在这书中的文字里徜徉、震撼。有时候,一触碰到这纸上的故乡,思念就如潮水般涌上心头。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不再满足从别人的纸上去想象我的故乡,不再满足在扉页中思念故乡,而是自己在纸上书写心中的故乡。记忆在纸上慢慢鲜活,对故乡的依恋在纸上渐渐清晰。我这个家乡人眼中的知识分子,总算也为家乡留下了点东西。这也算是我对自己十年前离开家乡心存不安的一种补偿吧!我是栖息在远方的一只候鸟,常会飞回故乡去寻找属于我的温暖。(摘编自《散文选刊》2015年第4期)1.下列对作品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乡给了“我”一颗多愁善感的心,它激起“我”的思乡之情。“我”常在故乡记忆里寻找慰藉。B.“我”在外面的世界获得了一些成就,却对故乡充满着深深的愧疚,也催生出内心深处的不安。C.文中写孩子们学大人们采茶的情景,表现了故乡虽有贫穷苍白的一面,也有给生活增添乐趣的一面。D.“我”的家乡是革命老区,经历过苦难,受过战争的洗礼,它丰厚的红色文化浸润了这片土地。2.文中说:“故乡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给我们的影响。”“精神层面的影响”包含哪些方面?请简述。3.根据文本,分析标题“纸上故乡”的含意。 【答案】1.B2.①勤俭的生活态度,不怕苦的精神,宽容待人,懂得珍惜;②红色文化的洗礼,家乡文化思想的滋养,对苦难有着更深的理解。3.①他人关于故乡的文字创作,使“我”从中获得慰藉;②“我”关于故乡的文字创作,抒解了“我”厚重的乡愁;③“我”用文字构建的“心中故乡”,是我对故乡的回报,也是“我”的精神家园。【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内容分析鉴赏能力。B. “对故乡充满着深深的愧疚,也催生出内心深处的不安”表述错误。原文说“感谢那片土地,是它们给了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果说今天的我,有那么一丝不怕苦的精神,能够宽容待人,懂得珍惜,都要感谢那片红色的土地。”体现的是对故乡的感激之情。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句子含义,筛选文本信息,归纳概括相关内容要点能力。本题答题时注意关注文章的上下文,根据文中的重点句子,第五自然段“故乡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影响”“现在,我深深地感激那些劳累而辛勤的岁月,感谢那片土地,是它们给了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个表述提示下面就是对精神层面的表述,“如果说今天的我,有那么一丝不怕苦的精神,能够宽容待人,懂得珍惜,都要感谢那片红色的土地”,可知精神层面的影响包括勤俭的生活态度,不怕苦的精神,宽容待人,懂得珍惜。第六段“在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人,从小就在红色文化中接受灵魂的洗礼,接受家乡文化思想的滋养,也因因此对苦难有了更深的理解”,第七段“记忆在纸上慢慢鲜活,对故乡的依恋在纸上渐渐清晰”,可知精神层面的影响包括红色文化的洗礼,家乡文化思想的滋养,对苦难有着更深的理解。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标题含义能力。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两个方面来分析。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标题如果是比喻句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那么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这样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本题,通读文章可知,“纸上故乡”从字面意义上看,作者既“从别人的纸上去想象我的故乡”,也“在纸上书写心中的故乡”,纾解了“我”厚重的乡愁;“纸上故乡”从深层含义上解读,根据“如果说今天的我,有那么一丝不怕苦的精神,能够宽容待人,懂得珍惜,都要感谢那片红色的土地” “记忆在纸上慢慢鲜活,对故乡的依恋在纸上渐渐清晰”分析可知:“故乡”给了“我”许多影响,是作者的“精神家园”,作者希望用文字构建“心中故乡”,以回报“故乡”。 评卷人得分 二、现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旗穆旦我们都在下面,你在高空飘扬,风是你的身体,你和太阳同行,常想飞出物外,却为地面拉紧。是写在天上的话,大家都认识,又简单明确,又博大无形,是英雄们的魂魄活在今日。你渺小的身体是战争的动力,战争过后,而你是唯一的完整,我们化成灰,光荣由你留存。太肯负责任,我们有时茫然,资本家和地主拉你来解释,用你来取得众人的和平。是大家的心,可是比大家聪明,带着清晨来,随黑夜而受苦,你最会说出自由的欢欣。四方的风暴,由你最先感受,是大家的方向,因你而胜利固定,我们爱慕你,如今属于人民。1945年5月4.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都在下面,你在高空飘扬”,既点出旗帜高高在上的特点,也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B.“你渺小的身体是战争的动力”,写旗帜虽小,但作用很大,能召唤人们前仆后继地去斗争。C.“资本家和地主拉你来解释”,是从另一个角度来写旗帜,揭露了有人将不当意愿强加在旗帜身上的问题。D.“我们爱慕你,如今属于人民”,是从历史的视野观照旗帜,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祖国人民等问题的深思。5.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想飞出物外,却为地面拉紧”是实与虚、旗与人的结合,既是写旗帜,也是写人的精神状态。B.“太肯负责任,我们有时茫然”,运用拟人的修辞,直接表达了革命者在旗帜被利用时内心的疑虑。C.诗歌第五节中的“清晨”“黑夜”具有象征意义,旗帜化身为革命者,既承受黑暗历史下的种种苦难,又给人们带来黎明。D.诗歌最后一节通过低沉的语气和舒缓的节奏,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6.“又简单明确,又博大无形”中的“明确”“无形”如何理解?7.这首诗歌在抒情方面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案】4.A5.D6.①“明确”指旗帜上所写的字、所画的图形,以及旗帜所代表的精神大家都知道(理解),如“自由平等、斗争、胜利”等。②“无形”指旗帜所代表的精神是看不到、摸不着的,是代代英雄们高贵精神品质的延续传承。③二者并不矛盾,内涵是一致的,具有辩证性。7.抒情上最大的特点是采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呼告、对话体)交替的方式。直接从“你”这个角度抒情,创设诗人和旗帜对话的情景,更能突出旗帜的外在特点和内在精神。从“我们”这个角度抒情,有利于清晰地展现革命者(人民)丰富的内心世界。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交替出现,有利于多角度理解旗帜的象征意义,有利于更深广地表现现实社会。【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 结合全诗可知,“你在高空飘扬”点出了旗帜具有引领革命前进方向的崇高意义,而非“高高在上”;另外,“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也曲解诗意,诗歌开头抒发了诗人(革命者)对旗帜的崇敬之情。故选A。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 诗歌最后一节全部是短句,每句为五到七字不等,节奏并不是“舒缓的”;语气没有丝毫的低沉,而是铿锵有力,斩钉截铁,主要表达了革命必胜的信念和诗人对旗帜、人民的深深热爱之情。故选D。6.本题综合考查学生理解诗句丰富含意的能力。“明确”与“无形”都指向诗歌标题“旗”的内涵,二者看似矛盾,实则统一。联系全诗内容来分析,从“天上的话”“都认识”“自由的欢欣”“因你而胜利固定”等可知,旗帜所代表的精神是人们所共知的,涉及“自由”“胜利”等方面。从“是英雄们的魂魄活在今日”“光荣由你留存”等可知,旗帜所象征的这些精神是革命先辈精神的凝结,虽然看不见,但需要我们传承和发扬。由此可知,二者并不矛盾,内涵是一致的,具有辩证性。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抒情手法的能力。抒情角度一般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等,三种人称视角的特点不同,表达效果也各异。本诗中“我们”和“你”交替出现,因此是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交替的抒情方式。诗歌开头即以“你”来称呼旗,造成一种“人”“旗”对话的情景,通过写“你在高空飘扬风是你的身体,你和太阳同行”来写“旗”的外在形态和特点;通过“是英雄们的魂魄活在今日”“你渺小的身体是战争的动力”来写“旗”的内在精神。这样的人称更便于抒发对于“旗”的赞美之情;而“我们”是第一人称,文章写“我们化成灰,光荣由你留存。太肯负责任,我们有时茫然”等,用第一人称更便于展现“我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这样写更真实;诗中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交替出现,展现了革命群体(人民)和旗帜面对面谈心的过程,真实吐露了革命者的心声,感情真挚,有利于多角度理解旗帜的象征意义,有利于更深广地表现现实社会。 评卷人得分 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张仪南见楚王,曰:“弊邑之王所说甚者,无大大王;唯仪之所甚愿为臣者,亦无大大王。弊邑之王所甚憎者,亦无大齐王;唯仪之甚憎者,亦无大齐王。今齐王之罪,其于弊邑之王甚厚,弊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是以弊邑之王不得事令,而令仪不得为臣也。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於之地方六百里若此齐必弱齐弱则必为王役矣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於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楚王大说。群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陈轸曰:“臣见商於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故不敢妄贺。”王曰:“何也?”对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出地后绝齐,秦计必弗为也。先绝齐后责地,且必受欺于张仪。受欺于张仪,王必惋之。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楚王不听,使人绝齐。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张仪至,称病不朝。楚王曰:“张子以寡人不绝齐乎?”乃使勇士往詈齐王。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使者曰:“臣闻六百里,不闻六里。”仪曰:“仪固以小人,安得六百里?”使者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兴师伐秦。陈轸曰:“伐秦非计也,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楚国不尚全乎?王今已绝齐,而责欺于秦,是吾合齐、秦之交也,国必大伤。”楚王不听,遂举兵伐秦。秦与齐合,韩氏从之,楚兵大败于杜陵。(节选自《战国策》)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於之地/方六百里/若此/齐必弱/齐弱则必为王役矣/B.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於之地方/ 六百里/若此/齐必弱/齐弱则必为王役矣/C.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於之地/方六百里/若此/齐必弱/齐弱则必为王役矣/D.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於之地方/六百里/若此/齐必弱/齐弱则必为王役矣/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币,文中指礼物。《说文•巾部》:“币,帛也。”“币”本是赠人的纺织品。B.弊邑,古代对自己的国家以及出生或出守之地的谦称,还用于称臣于他国时自称。C.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也用于对尊长者和朋辈的敬称,相当于现在的先生。D.“寡人”是古代王侯对自己的专称,意指天下没有能够与之并列的人。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轸审时度势,进言劝谏楚王。面对秦国主动向楚国示好、请求楚国与齐国绝交的提议,陈轸认为与齐国绝交不仅会孤立楚国,还会引来秦国和齐国的进攻。B.陈轸头脑冷静,反对攻打秦国。楚国受骗后,楚王大怒,准备出兵攻打秦国。陈轸表示楚国已经跟齐国绝交,又去责备秦国失信,这样会使齐、秦两国联合起来。C.张仪狡猾奸诈,离散齐楚联盟。他承诺给楚国土地,促使楚齐绝交。他不但称病不上朝,还辩解说自己本来就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不可能许诺楚国六百里土地。D.楚王利令智昏,招致兵败杜陵。楚王不知道张仪分化瓦解之计,轻信张仪六百里土地的承诺,不听群臣劝告,一意孤行,结果楚军在杜陵被三国联军打得惨败。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2)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 【答案】8.C9.D10.D11.(1)秦国看重大王的原因,是大王有齐国这样一个强大盟邦。如今,秦国的土地还没有得到,您却先与齐国绝交,这样楚国就孤立了。秦国又为什么要看重一个孤立无援的国家呢?(2)大王不如趁此把一个大都市送给秦国,与秦国联合攻打齐国,这样,我们可以把损失在秦国的土地从齐国得到补偿。【解析】8.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臣请使秦王献商於之地”,“秦王献商於之地”是“请使”的宾语,其后断开,排除ABD;本句译为:大王如果能封闭关隘与齐国绝交,我会请求让秦王献出商於之地,方圆六百里,这样,齐国因无外援,必定削弱,齐国削弱了,就一定会听大王的使唤。故选C。9.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意指天下没有能够与之并列的人”错误。寡人,寡德之人,谦称。故选D。10.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D.“不听群臣劝告”错,原文是“群臣闻见者毕贺”。故选D。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所以”,用来……的原因;“是”,这样;“重”,看重。(2)“因”,趁此;“赂”,贿赂,送给;“伐”,攻打。参考译文:秦国想进攻齐国,而齐、楚关系友好,秦惠王为此甚为忧虑。张仪说:“请大王为我准备车马、财物,我请求去楚国试试看。”张仪去南方拜见楚王,对楚王说:“秦王最喜欢的人莫过于大王,我希望做臣子,也莫过于希望给大王您当臣子。秦王最痛恨的人莫过于齐王,我最痛恨的人也莫过于齐王。现在齐王对秦王犯下了重罪,我国想要讨伐齐国,而贵国正与齐国友好,这样,秦王无法好好侍奉大王,我也不能做大王的臣子了。大王如果能封闭关隘与齐国绝交,我会请求让秦王献出商於之地,方圆六百里,这样,齐国因无外援,必定削弱,齐国削弱了,就一定会听大王的使唤。这样,在北边您使齐国势力削弱了,在西边又施恩于秦国,还坐得商於之地,而自己得利。只此一计,便可以一举三得。”楚王听后大喜。群臣听说后,都为此祝贺。陈轸最后才去拜见,偏偏不道贺。陈轸回答说:“我看您不可能得到商於之地,相反肯定会招来祸患,所以我不敢随便向大汪祝贺。”楚王说:“为什么?”陈轸回答说:“秦国看重大王的原因,是大王有齐国这样一个强大盟邦。如今,秦国的土地还没有得 到,您却先与齐国绝交,这样楚国就孤立了。秦国又为什么要看重一个孤立无援 的国 家呢?况且,秦国先拿出商於之地,我们再和齐国绝交,那秦国一定不肯这样做;我们先和齐国绝交,然后再去要商於之地,就必定会被张仪欺骗。被张仪欺骗后,大王肯定会悔恨的。这样,楚国的西边有秦国为患,北边又已与齐国绝交,秦、齐两国随之必定会进攻我国。”楚国不听从陈轸的意见,派人去与齐国绝交。张仪从楚国返回秦国后,秦王便派使者出使齐国,齐、秦两国秘密联合。楚国随即派一名将军到秦国接受商於之地。张仪回秦后,托病不上朝。楚王说:“张仪是以为我不会与齐国绝交吗?”于是他又派了一名勇士到齐国去,大骂齐王。张仪了解楚国确实已与齐国绝交后,才会见楚国使者,说:“从某处到某处,方圆六里。”使者说:“我听说是六百里,没听说是六里。”张仪说:“我本来是个小人物,怎么能说有六百里呢?”使者回报楚王,楚王听后大怒,要兴兵讨伐秦国。这时,陈轸说:“进攻秦国不是个好办法。大王不如趁此把一个大都市送给秦国,与秦国联合攻打齐国,这样,我们可以把损失在秦国的土地从齐国 得到补偿。楚国不还是照样完整无损吗?您现在已经和齐国绝了交,又去谴责秦国的欺骗,这样,我国反而使齐、秦两国联合起来了,那么我国就一定要大受损失了。”楚王听不进去,于是发兵讨伐秦国。秦国与齐国联合起来,韩国也跟从着这两国。楚军在杜陵被打得惨败。 评卷人得分 四、语言表达12.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航母是目前最复杂的武器工程之一,世界上拥有航母的国家很少,而能够建造航母的国家更是屈指可数,①_________________,比如设计技术、动力技术、舰载机技术、拦阻技术,但是②_____________,因为还要有钱。航母的建造费用动辄几百亿,③_____________,比如俄罗斯有航母建造技术,却只有一艘航母,就是因为缺少资金。航母象征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カ,能够建造航母的国家都已经具备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的优势。【答案】建造航母需要的技术非常多 有技术也不一定能够造的出航母 不是每个国家都能消费的起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语段的内容是航母建造不仅需要技术,也需要金钱,是国家综合实力的象征。第一处,根据“比如设计技术、动力技术、舰载机技术、拦阻技术”这里所举例子都是和技术相关,意思是航母建造需要很多技术,据此应填:建造航母需要的技术非常多。第二处,根据前文内容,表明航母建造的条件,航母建造光有技术还不够,还需要金钱,据此填写:有技术也不一定能够造的出航母。第三处,根据俄罗斯的例子,有技术可是没有钱,所以不能建造航母,据此填写:不是每个国家都能消费的起。13.文中画线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前方》节选①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②离家也许是出自无奈。家容不得他了,或是他容不得家了。他的心或身抑或是心和身一起受着家的压迫。他必须走,远走高飞。因此,人类自有历史,便留下了无数逃离家园,结伴上路,一路风尘,一路劳顿,一路憔悴的故事。③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前方的情景并不明确,朦胧如雾中之月,闪烁如水中之星。这种不确定性,反而助长了人们对前方的幻想,前方使他们兴奋,使他们行动,使他们陷入如痴如醉的状态。他们仿佛从苍茫的前方,听到了呼唤他们前往的钟声和激动人心的鼓乐。他们不知疲倦地走着。【答案】本段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把“前方的情景”比喻成“雾中之月”“水中之星”,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前方的朦胧性、不确定性以及难以把握的特点;运用排比,强调前方具有鼓动性和召唤性,突出前方对人的巨大的诱惑。【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欣赏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划线句运用了比喻修辞,“前方的情景并不明确,朦胧如雾中之月,闪烁如水中之星”,“前方的情景”是本体,“雾中之月”“水中之星”是喻体。“雾中之月”的特点是“朦胧”,“水中之星”的特点是“闪烁”,“朦胧”则情况不明,“闪烁”则不易捕捉。此比喻写出前方的朦胧性、不确定性以及难以把握的特点;划线句也运用了排比手法,“前方使他们兴奋,使他们行动,使他们陷入如痴如醉的状态”,三个“使他们”构成排比,使表达富有节奏感,也增强了气势,“兴奋”“行动”“如痴如醉”,强调前方具有鼓动性和召唤性,突出前方对人的巨大的诱惑。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12散文阅读+现代诗歌+文言文阅读+语言表达-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题型组合练,文件包含专题12散文阅读+现代诗歌+文言文阅读+语言表达-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题型组合练解析版docx、专题12散文阅读+现代诗歌+文言文阅读+语言表达-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题型组合练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1小说阅读+古代诗歌+文言文阅读+综合语用-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题型组合练,文件包含专题11小说阅读+古代诗歌+文言文阅读+综合语用-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题型组合练解析版docx、专题11小说阅读+古代诗歌+文言文阅读+综合语用-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题型组合练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7信息类阅读+现代诗歌+文言文阅读+综合语用-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题型组合练,文件包含专题07信息类阅读+现代诗歌+文言文阅读+综合语用-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题型组合练解析版docx、专题07信息类阅读+现代诗歌+文言文阅读+综合语用-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题型组合练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