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抢分秘籍训练
秘籍14 古代诗歌阅读之语言题冲满分-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抢分秘籍
展开这是一份秘籍14 古代诗歌阅读之语言题冲满分-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抢分秘籍,文件包含秘籍14古代诗歌阅读之语言题冲满分-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抢分秘籍解析版docx、秘籍14古代诗歌阅读之语言题冲满分-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抢分秘籍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秘籍14 古代诗歌阅读之语言题冲满分
【高考趋势】
古代诗歌鉴赏试题趋势如下:
1.鉴赏范围应以唐诗宋词为主,兼顾元明清时代的诗歌。
2.考查内容仍以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为主,诗歌的形象、语言风格等考点以及观点评价也偶有出现。
3.单首诗歌考查形式仍将是主流,比较阅读将成为一大热点。
4.更重视整体理解,各考点综合考查。
5.立足整体把握,从小处切入设题。近年来,从具体的某一句、某一联入手考理解,从前后顺序或照应的角度考构思,从古人的评价或关于同一题材的不同作品考鉴赏的命题方式较为走俏。
【考点预测】
诗歌的内容是与语言紧密相连、相依相存的,诗歌丰富的思想感情、优美的意境也都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从考查的角度上看,主要有三个方面:炼字、炼句、语言风格。
所谓炼字,就是锤炼诗歌的词语,使之生动、形象、精练、传神。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经过作者锤炼过的关键字词,常常最能表露诗歌情感和体现诗歌语言艺术。
这些词语一般是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和叠词等。
分类 | 示例 |
传神显旨 的词 | “暖风熏得游人醉”中的“醉”字表明了那些忘怀故国的人的可耻嘴脸,他们不但志气丧失,甚至连骨气也没有了。这一字凝聚了作者的感慨和激愤。 |
以动衬静的词 |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中的“喧”和“动”以动景衬静景,使境界更为幽深,更好地表现了诗人恬静的内心世界。 |
以动写静的词 | “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破”字,将静物动态化,写出明月冲破云层的动感。 |
以实写虚的词 | “红杏枝头春意闹”中以形象生动的“闹”字描写无形的“春意”,不仅描绘出杏花盛开的艳丽景色,还写出了在春风吹拂下,杏枝摇曳、花儿微动的活泼神情。 |
分类 | 示例 |
以乐衬哀的词 |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中的“碧江”“白鸟”“青山”“艳花”等写出了春天的美好景象,与下句“何日是归年”的思乡伤感之情形成对比,以乐景衬哀情。 |
叠词 |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中的“迢迢”写牵牛星之远,“皎皎”写织女星之明。 |
表颜色的词 |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中一“红”一“绿”,将春光渐渐消逝于初夏的来临中的这个过程充分表现出来,暗示时序的转换,青春不再。 |
拟声词 |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中的“嘈嘈”“切切”等拟声词,把抽象无形的乐声写得生动传神,具体实在,使人顿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逼真感受。 |
特殊虚词 | 唐朝诗人善于运用虚词,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若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李商隐《无题》中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方”“始”两个虚词表现出的是生命中的执着与坚韧的精神力量。 |
常见、常考的诗歌的语言风格有:
风格类型 | 类型解说 | 代表人物 |
豪迈雄奇 | 语言气势磅礴,节奏奔放,形象豪迈博大,意境恢宏阔远,情感积极向上 | 苏轼、王昌龄 |
沉郁顿挫 | 语言深沉蕴藉,语势停顿转折,诗人似有千言万语,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 | 杜甫 |
悲壮慷慨 | 思绪悲壮,出语高昂,充满感慨;怀才不遇,感时伤世;忧国忧民,愤慨不平 | 辛弃疾、陆游 |
朴素自然 | 不堆砌辞藻,不搬弄典故,质朴无华,平淡中蕴含深意 | 陶渊明、白居易 |
婉约细腻 | 有“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 | 李清照、柳永 |
含蓄委婉 | 含有深意,藏而不露,将情感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 | 李商隐 |
清新明丽 | 意境上,描摹大自然的清幽秀美;语言上,生动活泼;构思上,新颖轻巧 | 王维、杨万里 |
浪漫飘逸 | 雄伟瑰丽,奔放豪迈,清新俊朗,自然率直,无拘无束,变化万千 | 李白 |
一、炼字题
答题 角度 | (1)看表意是否丰富凝练。 | 诗歌语言,贵在字约意丰,以少胜多。不少字词之所以用得好,就在于用最少的语言传达出最丰富的意蕴。有的字词有表面义、暗指义、双关义等,赏析时,要赏出其丰富意蕴,读出其弦外之音。 |
(2)看传情是否准确精妙。 | 诗歌语言不但注重生动形象、凝练传神,更要借助字词来表情达意。赏析时,要善于结合全诗揣摩字词准确传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意愿。 | |
(3)看是否能营造意境。 | 所谓“造境”,就是利用词语的凝练与含蓄来营造诗歌的意境。古人写诗很讲究意境,而字词的妙用就能给全诗营造美好的意境。 | |
(4)看表达上是否有特别之处。 | 如是否活用词性,是否为叠字,是否化静为动,是否化无形为有形,有无使用比喻、比拟、借代、双关等手法。这一角度极为重要,因为高考不选平常语言,总是选富有表达特色的字词来考查。 | |
(5)看结构上是否有特别作用。 | 如照应、过渡、对比、点出题旨等。 | |
答题 规范 |
|
二、诗眼题
答题 角度 | (1)多 要素 | ①最生动,最具活力。②最能营造意境。③最易统摄全篇。④最能表现作者的感情和主旨。抓住这些要素分析诗眼(关键词),是最有效的。 |
(2)多 层级 | 诗眼与重点字词在句子中、上下片中、全篇中乃至诗人的情感中,分别有着不同的特点、意义或作用。固然,诗人的情感与句子、上下片、全篇密不可分,但是,这不妨碍我们分析诗眼与重点字词在这些层级中的不同表现。 从局部角度,看诗眼对增强诗歌的形象性、精确性所起到的作用,或者看它是如何增强诗歌的形象性、精确性的。从整体(全诗)角度,一看诗眼对揭示主旨所起到的作用或是如何揭示出主旨的,二看诗眼是如何连缀全篇内容的。 | |
(3)多 角度 | 鉴赏诗眼,不宜笼统解说,也不宜从一个角度分析,应该有多角度意识。主要角度有两个:一是内容角度,二是艺术角度。内容角度,主要是从句子意思、描写情境、上下文意、诗作标题、全诗意境与诗人感情等方面来理解诗眼。艺术角度,分为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结构方法等方面。 | |
答题 规范 |
|
三、炼句题
答题 角度 | 1.准确、全面地判断句子运用的表达技巧 | (1)准确判断 要做到准确,首先,必须要理解每种表达技巧的个性用途;其次,要将读懂诗句和把握诗句的内容实质这两者紧密结合起来。对于判断表达技巧来说,首先要看句子的表达方式,不少考生未能准确判断的原因就是未能判断句子的表达方式。如果所给句子是描写句,自然离不开描写技巧;如果是抒情句,自然离不开抒情技巧。其次看诗句的写作对象,即看它是写景的、写人的、叙事的,还是抒情的,要善于根据写作对象去判断“判断”的方向。 |
(2)全面分析 要做到全面,就要学会多角度分析。考虑句子的技巧,既要考虑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抒情方式,也要考虑结构技巧。不过,一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是优先考虑角度。当然,有时还要关注句子本身的语言特点:句子倒装——错位的美;句子对仗——整齐的美;适当省略——韵味悠长的美;长于炼字——凝练的美。 | ||
(3)关注结尾 ①从表达方式看结尾技巧。主要有描写、抒情、议论三种作结方式,重点是描写作结。描写作结主要有景物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三种,其中古人用得最多的是以景作结。它一定在结尾,它既要求最后一句写景,还要保证倒数第二句一定不能写景,否则就是情景交融(或寓情于景)。 ②从修辞手法看结尾技巧。主要有比喻作结、以典作结、双关作结、对比作结、疑问作结。其中“疑问作结”。它又有三种情况:一是有疑而问,很常见;二是无疑却问(反问);三是明知故问(设问)。 ③从表现手法看结尾技巧。主要有反衬作结、虚笔作结、以理作结等。 | ||
2.全面、具体地分析表达效果 | (1)全面分析 要有全面分析的意识,既要从内容角度考虑,更要从情感角度考虑。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四个角度: ①内容、主旨角度。看它在塑造形象上是否具体、鲜明、生动,是否有利于主旨的表达。 ②思想感情角度。看它对思想表达是否突出、深化、升华,对情感表达是否含蓄、强烈、丰富。 ③技巧自身角度。一般而言,效果与手法密不可分。首先要看句子在表达上有无特点,运用了什么手法,然后根据表达特点再去分析其表达效果。如果句子是借景抒情,其效果就是抒情含蓄,意味深长;如果句子是虚实结合,其效果就是拓宽诗境,表意更为深广等。 ④位置角度。“效果”就是作用,句子的作用有时还与其在诗歌中的位置有关。句子在诗歌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甚至手法就有所不同。如首句有点题、开篇、奠定基调之妙;中间句(主要指绝句的第三句、律诗的第三联、词的中间句)有转折文意、承上启下之用;尾句,或卒章显志,或另辟新境,或以景结情。当然,不是所有效果分析都要这样,但关注句子在诗歌中的位置进而关注其表达效果,是一个重要的思考角度。 | |
(2)具体分析 所谓分析,就是把鉴赏的过程和心得有层次地、令人信服地写出来,不能笼统空泛,要结合具体诗句、词语进行分析。能否结合文本作细致、深入的分析,是评判赏析是否上乘的重要标准。 | ||
答题 规范 |
|
四、语言风格(特色)题
答题 角度 | (1)关注 题材 | 咏物诗一般含蓄委婉,闺怨诗一般婉约细腻,边塞诗一般豪迈雄奇,山水诗一般清新明丽,爱国诗一般悲壮慷慨。 |
(2)分析 意象 | 分析诗中最能体现语言风格的意象。如运用“菊花”“飞鸟”等意象描写田园生活的诗句,语言风格一般清新自然。 | |
(3)锤炼 词语 | 分析诗的用词,如辞藻华丽、色彩鲜明的诗句一般绚丽飘逸;直接陈述、不加修饰语的诗句一般平实质朴。 | |
(4)揣摩 情感 | 诗歌的情感体现其特有的语言风格。如抒发悲愤之情的诗句,其语言风格一般沉郁顿挫。 | |
(5)知人 论世 | 杜甫沉郁顿挫,李白豪放飘逸,白居易平实质朴,王维清新雅致,李商隐缠绵哀婉,苏轼豪放旷达,辛弃疾雄浑壮阔,陆游慷慨悲壮。 | |
答题 规范 |
|
【2020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纪村事
[唐]韦庄
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
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注归。
[注]饷田:到田间送饭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绿植光影映照门扉,墙边小路在草木中若隐若现,显得生机勃勃。
B. 颔联写院中果子腐烂,水边禽鸟肥美,营造出农闲时节慵懒闲散的宁静氛围。
C. 全诗视听结合,动静相宜,虚实相生,用语平朴,意境优美,富有意趣。
D. 本诗撷取若干乡村景象,自然与人文融合,呈现出浓郁的田园生活气息。
16. “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2020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别郑炼赴襄阳 杜甫
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①,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
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
[注]①把:握,执。②岘首山,在襄阳。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B. 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C. 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D. 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16. 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017·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早上五盘岭①
岑 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 ①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做简要分析。
(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
[注] 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019·上海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回答问题。
和徐都曹①
[南朝齐]谢 朓
宛洛佳遨游,春色满皇州②。
结轸③青郊路,回瞰苍江流。
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
桃李成蹊径,桑榆荫道周。
东都已俶载④,言归望绿畴。
[注] ①徐都曹:徐勉。都曹,官名。②宛洛:南阳和洛阳,这里指建康。皇州:帝都,指建康。③结轸:停车。④俶载:指农事伊始。
你认为本作品哪一联写景写得最好?请赏析其妙处所在。
(2018·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①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②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③。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④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 ①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②绣衣:官服。③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④铜鞮陌:代指襄阳。
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
(河北承德一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
萍乡道中谒濂溪①祠
[明]王守仁
木偶形骸恐未真,清辉亦自凛衣巾。
簿书曾屑乘田吏②,俎豆犹存畏垒③民。
碧水苍山俱过化,光风霁月解传神。
千年私淑④心丧后,下拜春祠荐渚苹。
[注] ①濂溪:宋代理学家周敦颐以濂溪为号,世称濂溪先生。周敦颐曾贬谪至萍乡任税监。②乘田吏:史载孔子曾任乘田、委吏小官。③畏垒:乡野。④私淑:指未能亲自受业但敬仰并传承其学术而尊之为师之意。
“下拜春祠荐渚苹”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山东济南调研)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9分)
至 后①
杜 甫
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②。
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③非故乡。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④一别永相望。
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
[注] ①这首诗作于安史之乱后的第二年冬至前后。②诗人青少年时期在洛阳度过。③金谷、铜驼:指金谷园、铜驼陌,皆洛阳胜地。④棣萼:出于《诗经·小雅·棠棣》“棠棣之华,萼不韡韡(wěi,光明华美的样子)。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冬至”点题,冬至之后,白日渐长,写出诗人身在蜀地,心思洛阳的现状。
B.“青袍白马”运用借代手法,代指叛军。诗人此时不禁想到叛军攻入洛阳的情景。
C.洛阳胜地金谷园、铜驼陌受到战争破坏,让诗人心生国破家亡、物是人非之感。
D.尾联直抒胸臆,诗人在愁苦之余本想写诗遣愁,诗成之后却心生寂寥倍感凄凉。
★(2)本诗的颈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6分)
(林延吉模拟改编)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秋晚登城北门①
陆 游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②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③。
[注] ①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四川成都。②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③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诗的第一句描述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反映了他当时闲散的生活,无拘无束和日渐衰颓的情况。
B.“两行雁带杜陵秋”,诗人希望鸿雁能将自己的思情带回故乡,寄寓着诗人对关中、故都的怀念之情。
C.“横槊赋诗非复昔”,“横槊赋诗”指诗人驻守边地军中吟诗之事,“非复昔”表明铁马往事仍萦绕在诗人心中。
D.“梦魂犹绕古梁州”,诗人经常怀念曾经的戎马生涯,此句正是其渴望收复失地、报国心志的抒发。
★(2)本诗首联中哪个字是全诗的诗眼?请找出来,并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6分)
(四川泸州三模)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9分)
闻子瞻重游南山
[北宋]苏 辙
终南重到已春回,山木缘崖绿似苔。
谷鸟鸣呼嘲独往,野人笑语记曾来。
定邀道士弹鸣鹿,谁与溪堂共酒杯。
应有新诗还寄我,与君和取当游陪。
重游终南子由以诗见寄次韵
[北宋]苏 轼
去年新柳报春回,今日残花覆绿苔。
溪上有堂还独宿,谁人无事肯重来。
古琴弹罢风吹座,山阁醒时月照杯。
懒不作诗君错料,旧逋应许过时陪。
[注] 宋仁宗嘉祐八年二月,28岁的苏东坡以覃恩迁大理寺寺丞。赴任途中,过宝鸡,重游终南山。其弟子由闻之,寄《闻子瞻重游南山》诗,东坡次韵,并作《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以寄。
(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次韵是古代诗歌中,依仿他人来诗的韵字次第作诗回赠,如苏轼按照苏辙来诗中的韵字“苔”“来”“杯”“陪”和诗。
B.苏辙诗的前三联实写终南山春回大地时的景象,并以此作陪衬,凸显苏轼重游时呼朋唤友弹琴饮酒、吟诗作赋之乐。
C.苏轼诗歌标题交待了写作缘由,首联采用对比手法,抒发诗人重游时唯见“绿苔”“残花”,不见依依新柳的迥异感慨。
D.这两首诗属于唱和诗,内容相互映衬,如前诗中苏辙料想大哥必有新诗寄给自己,而苏轼则予以否定, 二者相映成趣。
★(2)东坡诗颈联“古琴弹罢风吹座,山阁醒时月照杯”富有韵味,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容对此联作简要赏析。(6分)
(2022·广东揭阳·高三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饮牛歌
陆游
门外一溪清见底,老翁牵牛饮溪水。
溪清喜不污牛腹,岂畏践霜寒堕趾①。
舍东土瘦多瓦砾,父子勤劳艺②黍稷。
勿言牛老行苦迟,我今八十耕犹力!
牛能生犊我有孙,世世相从老故园。
人生得饱万事足,舍牛相齐③何足言!
(注)①堕趾:牛脚因寒冷而得病。②艺:种植。③舍牛相齐:宁戚在穷困无以自达时,喂牛车下,击打牛角而悲唱“商歌”,终于被齐桓公看中,在齐国任事。后比喻求仕的愿望得以实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应该是陆游晚年回归山阴闲居之时。
B.第七、八句以牛比人,刻画了一位辛苦耕耘、不服老的倔强农夫形象。
C.第九、十句,诗人在开解自己的同时,也衷心希望子孙安于务农,不再为官。
D.诗人最后开解自己,人生只要吃饱活着,求仕当官不值一提,是反语。
16.陆游认为“功夫在诗外”:学习做诗,不能只就诗学诗,应把功夫下在生活中。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诗人的这一观点。(6分)
(2021·江苏常州·高三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巴岭答杜二见忆
严武
卧向巴山落月时,两乡千里梦相思。
可但步兵偏爱酒,也知光禄最能诗。
江头赤叶枫愁客,篱外黄花菊对谁。
跂马望君非一度,冷猿秋雁不胜悲。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诗题中的“答”和“见忆”可知,本诗是作者对杜甫寄赠的回应。
B.首联写作者和杜甫相隔遥远,无法见面,只能在梦中寄托相思之情。
C.颔联借助爱酒能诗的历史人物,表现作者对杜甫的喜好与才情的了解。
D.尾联写作者多次想骑着快马飞奔到好友身边,苦于路途遥远只能作罢。
16.为了满足格律的要求,诗句中字词的排列往往与日常表达不同,这种“陌生化”处理,使诗歌的语言“能量”更大,表意更为婉曲而新颖别致。请结合本诗的颈联对此作简要分析。(6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秘籍16 古代诗歌阅读之对比题冲满分-备战高考语文抢分秘籍,文件包含秘籍16古代诗歌阅读之对比题冲满分-备战高考语文抢分秘籍解析版docx、秘籍16古代诗歌阅读之对比题冲满分-备战高考语文抢分秘籍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秘籍15 古代诗歌阅读之技巧题冲满分-备战高考语文抢分秘籍,文件包含秘籍15古代诗歌阅读之技巧题冲满分-备战高考语文抢分秘籍解析版docx、秘籍15古代诗歌阅读之技巧题冲满分-备战高考语文抢分秘籍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秘籍14 古代诗歌阅读之语言题冲满分-备战高考语文抢分秘籍,文件包含秘籍14古代诗歌阅读之语言题冲满分-备战高考语文抢分秘籍解析版docx、秘籍14古代诗歌阅读之语言题冲满分-备战高考语文抢分秘籍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