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诗歌鉴赏专题 名家精练之李商隐-202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李商隐(解析版).docx
    • 练习
      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李商隐(学生版).docx
    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李商隐(解析版)第1页
    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李商隐(解析版)第2页
    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李商隐(解析版)第3页
    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李商隐(学生版)第1页
    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李商隐(学生版)第2页
    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李商隐(学生版)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诗歌鉴赏专题 名家精练之李商隐-202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诗歌鉴赏专题 名家精练之李商隐-202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李商隐解析版docx、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李商隐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部分:高考真题
    一、(2006年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6分)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词?请简述理由。(3分)
    2.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
    第二部分:精选诗歌练习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野菊
    李商隐
    苦竹园南椒坞边,微香冉冉泪涓涓。
    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
    细路独来当此夕,清尊相伴省①他年。
    紫云②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③近御筵。
    【注】①省:记,忆。②紫云:指代中书省。令狐楚、令狐绚父子曾对李商隐有知遇之恩,令狐绚时任中书舍人。③霜栽:指野菊。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微香冉冉泪涓涓”。由于环境恶劣。野菊只能散发出细细的微香,难免要清泪涓涓。
    B.竹、椒、雁、蝉等意象凄美,寓情于景是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
    C.颈联将“此夕”与“他年”对照,暗含着作者对身世的无限感慨。
    D.这首诗突出特点是构思精密,立意高迈。诗人有意识地避实就虚,不作平直语。
    2.清代吴郡评曰:“此虽咏野菊。细绎通篇词意,多寓言伤感。”试分析这一评价。(6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赠别前蔚州契苾使君①
    李商隐
    何年部落到阴陵,奕世②勤王国史称。
    夜卷牙旗千帐雪,朝飞羽骑一河冰。
    蕃儿襁负③来青冢,狄女壶浆出白登④。
    日晚鸊鹈泉⑤畔猎,路人遥识郅都⑥鹰。
    【注】①契苾使君:蔚州刺史契苾通。契苾通是铁勒族契苾部落人,贞观六年,契苾通五世祖契苾何力,率部归顺唐王朝,以后又立有大功,封凉国公。②奕世:累世。③襁负:背着小孩。④白登:白登山,在今大同市东。⑤鸊鹈泉:在今内蒙古五原县。⑥郅都:西汉景帝时人,任雁门太守时,号称苍鹰,威震匈奴。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运用设问修辞手法,对契苾部落人为朝廷效力的历史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B.颔联选择掩旗夜袭和朝飞冰河两个画面,表现了军情紧急及军队迅疾神勇的态势。
    C.颈联写少数民族的男儿背着小孩来到青冢,北狄姑娘用瓦壶犒劳唐朝大军。
    D.这首诗气势轩昂浑健,有声有色地写出了战斗场面以及军民和谐相处的画面。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赠刘司户蕡①
    李商隐
    江风扬浪动云根②,重碇危樯白日昏。
    已断燕鸿初起势,更惊骚客后归魂。
    汉廷急诏谁先入,楚路高歌自欲翻③。
    万里相逢欢复泣,凤巢④西隔九重门。
    【注】①唐宣宗大中元年(846年),诗人奉命出使南郡。次年正月南返时,与被贬去柳州的刘蕡在长沙一带相遇,诗人写此诗相赠。②云根:指江边山石。③翻:以旧曲制作新词。④《帝王世纪》说:“黄帝时,凤凰止帝东园,或巢于阿阁。”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歌首联写景,江风卷起巨浪,拍击着岸边山石;舟船飘荡,桅杆摇晃,满天布满重重乌云。这里诗人通过想象中的湘江惊涛骇浪的景象,暗喻晚唐王朝政局动荡和险恶。
    B.颔联表现刘蕡的坎坷遭际,“已断”句把刘蕡比作展翅万里的北国鸿燕(刘是燕人),刚刚要施展雄图伟略就很快夭折了;“更惊”句即指此番遭贬。
    C.颈联用典,“汉廷急诏”,写贾谊遭贬三年后又被召回长安的故事,这里诗人高度称赞刘蕡,认为他具有贾谊的抱负和才华,相信他将来一定会受到重用。
    D.这首诗以慷慨苍凉的雄浑声调和高昂挺拔的沉郁气势表达情感。诗在愤激之中,寓有深讽;景语之中,渗透情语。
    2.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安定城楼
    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搂,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①,王粲春来更远游②。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③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注】①贾谊认为“时事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太思者六”,因此“数上书陈政事,多所欲国建”,但文帝并未采纳他的建议。②王粲年轻时曾流寓荆州,依附刘表,不得志,曾于春日作《登楼赋》,其中有句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③回天地,即扭转乾坤。
    1.下列各项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写诗人登上高耸百尺的安定城楼,远处绿杨树边的洲渚尽收眼底,开篇点题,寄情于景,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颔联上句表现对贾谊才华的欣赏及其未得君王赏识的遗憾,下句由王粲的典故可知此时诗人有依附于别人且不得志的类似经历。
    C.尾联借用《庄子·秋水》典故,“腐鼠”原指相位,在此代指权位利禄,“鹓雏”是与风凰同类的鸟,是庄子自比,此处是诗人自喻。
    D.这首诗情绪多端,将忧念国事、抒写抱负、感慨时世,抨击腐朽融为一炉,气韵流动,俊逸高迈,意蕴深厚。
    2.请分析本诗颈联与李白“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所表达的情感内涵有何异同?(6分)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回中牡丹为雨所败(其二)
    李商隐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
    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
    万里重阴非旧圃,一年生意属流尘。
    《前溪》①舞罢君回顾,并觉今朝粉态新。
    【注】①《前溪》是指南朝江南一带流行的一种舞曲。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李商隐遣词用事的才华在本诗中尽显,诗歌颔联选用“玉盘”“锦瑟”两个意象,使用移情法恰如其分地写出了赏花人的情感。
    B.颈联写生长牡丹的园圃万里阴云密布、哀红满地,已非当年的旧圃,一年的蓬勃生机已付流尘。
    C.《前溪》一句,诗人用比拟的手法表现前溪蜿蜒回环,像婀娜舞者看着牡丹的残花,表现出惜花之情。
    D.颔联对仗工整,“迸泪”对“惊弦”、“伤心数”对“破梦频”,强调风雨摧残牡丹使诗人不禁伤心频数,残梦屡惊。
    2.李商隐咏花,以细腻传神、用事不着痕迹著称。结合全诗试分析诗人是如何咏牡丹的。(6分)
    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武侯庙古柏
    李商隐
    蜀相阶前柏,龙蛇捧閟宫①。
    阴成外江畔,老向惠陵②东。
    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③。
    叶凋湘燕雨,枝拆海鹏风。
    玉垒经纶远,金刀④历数终。
    谁将出师表,一为问昭融⑤。
    【注】①閟(bì)宫:深闭的祠庙。②惠陵:这里指刘备的陵墓。③冯异,东汉开国名将,屡建战功,有“大树将军”之称。召公:指召穆公,宣文王之政,在甘棠树下处理政事,开创“成康之治”。④金刀:暗指刘家天下。⑤昭融:光明,指帝王的鉴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歌开篇点题,写武侯庙前的古柏,枝拱卫祠堂。
    B.诗歌三四句写古柏枝繁叶茂,向东伸展到刘备惠陵。
    C.诗中“海鹏风”用《逍遥游》典故,意在表现古柏的精神。
    D.诗歌后四句盛赞武侯之才,并融入了诗人自身的感慨。
    2.诗的五、六句“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向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6分)
    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题小松
    李商隐
    怜君孤秀植庭中,细叶轻阴满座风。
    挑李盛时虽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葱。
    一年几变枯荣事,百尺方资①柱石功。
    为谢西园②车马客,定悲摇落尽成空。
    【注】①方资:正可用来。②西园:即西晋石崇的园林别墅金谷园,当时达官贵人们经常游聚于此。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孤秀”表现了小松虽然孤独,遭受冷落,却能以其细叶轻阴独秀青葱,展示出自己独具魅力的形象。
    B.小松要长到百尺,成为栋梁之材,就必须具有耐得住寂寞,经历许多次的枯荣变化,经受炎暑风霜的精神。
    C.运用对比衬托是这首诗特色。与桃李之盛对比来表现小松的“孤秀”,以霜雪严寒来衬托小松的坚强挺拔。
    D.全篇虽未着一“松”字,却在字里行间处处凸显出小松的形象,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出了小松的品格和精神。
    2.诗歌中,“桃李”和“西园车马客”有怎样的象征意义?诗人对他们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6分)
    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幽居冬暮①
    李商隐
    羽翼摧残日,郊园寂寞时。
    晓鸡惊树雪,寒鹜守冰池。
    急景忽云暮,颓年浸已衰。
    如何匡国分,不与夙心期。
    【注】①本诗是诗人晚年被罢免盐铁推官一职,回到郑州闲居后所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写诗人如羽翼被摧铩,身心交瘁,只得退守郊园忍受寂寞无聊。
    B.诗人以寒鹜自喻,形象地写出诗人虽然处境艰难,但仍然不改操守。
    C.第五、六句写景色惨淡,暮色将至,自己也年华衰颓,为后句抒情蓄势。
    D.本诗语言不刻意锤炼和精心藻饰,但却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的情感。
    2.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代赠
    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丁香花的颜色以白色或淡紫色为主,颜色并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因此,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丁香花是美丽、高洁和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
    B.“楼上黄昏”,点明时间是薄暮时分,地点是在高楼之上。是说黄昏时分,诗人渴望休息以缓解疲劳和愁绪。
    C.“玉梯横绝”,是说玉梯横断,无由得上,喻指情人被阻,不能来此相会。“月如钩”,烘托了环境的寂寞与凄清,月的缺而不圆,就像是一对情人的不得会合。
    D.愁人眼里无春色,抬头望月,新月如钩;低头近观,只见芭蕉树的蕉心还未舒展,丁香树上尽是缄结不开的花蕾:它们共同对着黄昏时清冷的春风,各自含愁不解。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杜工部蜀中离席
    李商隐
    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
    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注】①这首诗的题目本是“蜀中离席”,因为诗的风格模仿杜甫,所以加“杜工部”三字。此诗为临行前饯别宴席上所作。此时,正值爆发贫民起义,唐王朝与吐蕃、党项关系也很紧张。②天外使:唐朝往来吐蕃的使者。③殿前军:本指禁卫军,此借指戍守西南边陲的唐朝军队。④当垆:面对酒垆,指卖酒者。⑤卓文君:汉代女子,因与司马相如相爱而被逐出家门,而后卓文君在临邛亲自当垆卖酒。此处用卓文君喻指卖酒的女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诗的首句点出“离席”,一个反诘句,既有深重的感叹,还有既然人生离别,在所难免,也许就只好以旷达处之的无奈。
    B.颔联两句纵笔千里,气象阔大,非常简洁地写出了边界隐含的危机,饱含诗人对国事的忧虑。
    C.颈联两句不但互相对仗,而且每句当中又自为对仗,造句极工整巧妙,且富有音韵之美。
    D.尾联用卓文君的典故,赞美成都的美酒,表达了作者对成都美好生活的向往。
    2.本诗是在模拟杜甫诗歌所作,体现出杜甫“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请结合全诗赏析。(6分)
    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即日
    李商隐
    小苑试春衣,高楼倚暮晖。
    夭桃惟是笑,舞蝶不空飞。
    赤岭久无耗,鸿门犹合围。
    几家缘锦字,含泪坐鸳机。
    【注】这首诗是唐武宗会昌三年春,诗人在京守母丧,感叹时事而作。《旧唐书·武宗纪》:“会昌二年八月,回纥乌介可汗过天德,俘掠云、朔、北川。”朝廷征发许、蔡、汴、济等六镇之师讨伐。赤岭,与下句鸿门都是乌介可汗入犯之处。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苑试春衣”写京中贵家女子在花草繁茂的小苑里试穿春衣。
    B.“高楼倚暮晖”写京中贵家女子在斜阳中独倚高楼,感到孤独寂寞。
    C.“赤岭久无耗”写出了征人之妻对远戍赤岭一带的征人思念担忧的状况。
    D.“鸿门犹合围”说鸿门一带仍被敌军围困,表现出诗人对时局的担忧。
    2.颔联“夭桃惟是笑,舞蝶不空飞”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上起了怎样的作用?(6分)
    十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风雨
    李商隐
    凄凉宝剑篇①,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②,销愁斗几千?
    【注】①宝剑篇:唐将郭元振,少有大志。武则天曾召见,索其文章,振乃上《宝剑篇》,得到武后赏识。②唐初马周西游长安,宿新丰旅店,悠然独酌。后来唐太宗召与语,授监察御史。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诗的题目一语双关,既有现实的摧残黄叶的风雨,又有漂泊异乡的身世之感,奠定了慷慨不平的感情基调。
    B.首联运用典故写出了自己尽管怀有郭元振那样的宏大抱负和用世热情,却没有他那样的际遇,生活过得穷苦。
    C.颔联飘零满地的黄叶与青楼的管弦形成鲜明的对比,形象地写出了沉沦的寒士与青楼富豪苦乐悬殊,世态炎凉。
    D.尾联写了唯一能使凄凉的心得到暂时温暖的只有酒,然而不能实现,只留下苦闷无法排解、心绪茫然的自己。
    2.这首诗情感丰富,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十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及第东归次灞上,却寄同年①
    李商隐
    芳桂当年各一枝,行期未分压春期②。
    江鱼朔雁长相忆,秦树嵩云自不知。
    下苑经过劳想像,东门送饯又差池③。
    灞陵柳色无离恨,莫枉长条赠所思。
    【注】①开成二年春暮作。其年李商隐登进士第,三月二十七日东归省母。却寄:回寄。②压春期:在春季之末。③差池:错过。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诗写于诗人考中进士后回家探亲途中,诗人回寄同年,表达了对同年的思念之情。
    B.诗人和同年一起科举及第,分派赴任的行期还没有确定下来,而此刻正当暮春时节。
    C.颔联“秦树嵩云自不知”从杜甫《春日忆李白》“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化出。
    D.这是一首酬赠答谢诗,诗人为“下苑”和“东门”两次错过与同年见面而感到遗憾。
    2.诗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为何产生这样的情感?(6分)
    十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出关宿盘豆馆对丛芦有感①
    李商隐
    芦叶梢梢夏景深,邮亭暂欲洒尘襟。
    昔年曾是江南客,此日初为关外心②。
    思子台边风自急,玉娘湖上月应沉。
    清声不逐行人去,一世荒城伴夜砧。
    【注】①诗作于开成四年(839)夏,作者由秘书省校书郎调任弘农尉赴任途中。②关外心:汉武帝时楼船将军杨仆数有大功,却被封为“关外侯”,他以之为耻。
    1.下列各项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芦叶垂长、驿亭暂歇、夏景幽深,面对此清幽的芦丛,诗人“尘襟”暂为之一洗。
    B.“昔年”“此日”对举,从“江南客”到生“关外心”,写出诗人较为复杂的内心活动。
    C.颈联借咏思子台、玉娘湖等景物,寄寓深远,可能有母子悬念、夫妻相思之意蕴。
    D.诗的首联与尾联正面写丛芦形象,中间两联扩展开去,时间跨度大,空间距离远。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十五、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异俗二首
    李商隐
    其一
    鬼疟朝朝避,春寒夜夜添。
    未惊雷破柱,不报水齐檐。
    虎箭侵肤毒,鱼钩剌骨铦。
    鸟言成谍诉,多是恨彤幨。
    其二
    户尽悬秦网,家多事越巫。
    未曾容獭祭,只是纵猪都。
    点对连鳌饵,搜求缚虎符。
    贾生兼事鬼,不信有洪炉。
    【注】徐逢源云:“此诗载《平乐县志》,原注下又有‘偶客昭州’四字。”《世说新语.雅量》:“夏侯太初尝倚柱作书。时大雨,霹雳破所倚柱,衣服焦烂,神色无变,书亦如故。宾客左右皆跌荡不得住。”铦:锋利。彤幨:红色的车帷,借指刺史。汉代刺史“传车掺驾,垂赤帷裳”(见《后汉书•贾琼传》)幨:一作“襜”。贾生事鬼: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文帝向贾谊问鬼神之本事。洪炉:指天地造化的自然之道。《庄子•大宗师》:“今一以天地为大炉,造化为大冶。”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句以“避”字发端,对疟疾的流行,居民多数迷信巫师、崇拜鬼神,采取逃避的办法。当地儒生信求天地大业,不事鬼神。
    B.诗人认为当地的自然气象与中原不同。春寒,故云“夜夜添”。当地雷雨多,习以为常,故云“未惊”。洪水发作无时,故云“不报”。
    C.诗中记录了百姓为了解除老虎的威胁,用毒箭射杀老虎,同时还向巫师寻求缚虎的符咒。
    D.此诗围绕“异俗”而构思,诗人以高度凝炼的语言,概括了晚唐昭州的气候环境、风土民俗、人文风化、社会状况。
    2.诗人用心布局,以“异俗”为题,在诗中作者如何体现“异”,请结合全诗分析。(6分)

    相关试卷

    诗歌鉴赏专题 名家精练之刘禹锡-202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诗歌鉴赏专题 名家精练之刘禹锡-202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刘禹锡解析版docx、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刘禹锡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诗歌鉴赏专题 名家精练之李白-202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诗歌鉴赏专题 名家精练之李白-202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李白解析版docx、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李白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诗歌鉴赏专题 名家精练之黄庭坚-202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诗歌鉴赏专题 名家精练之黄庭坚-202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黄庭坚解析版docx、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黄庭坚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