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押题预测卷(江苏卷)01-地理(全解全析)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21295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高考押题预测卷(江苏卷)01-地理(全解全析)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21295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高考押题预测卷(江苏卷)01-地理(全解全析)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21295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高考押题预测卷(江苏卷)01-地理(全解全析)
展开2022年高考押题预测卷【江苏卷】01
地理·全解全析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C | C | C | A | D | B | B | A | D | A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B | B | B | A | B | D | B | C | D | B |
21 | 22 | 23 | / | / | / | / | / | / | / |
C | B | C | / | / | / | / | / | / | / |
一、单项选择题:共23题,每题2分,共46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答案】1.C 2.C
【解析】1.据材料可知,甲、乙、丙、丁四地海拔相近,因此不考虑地形因素影响,从纬度角度来说,乙、丁纬度较甲、丙低,气温较高,B、D选项错误。而甲、丙纬度相近,据海平面等压线分布情况可知,甲地为低压中心,四周临海,受海洋影响大,气温较高,而丙地气压较高,因此丙地气温应低于甲地,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故选C。
2.据图可知,该区域为欧洲西部,甲地位于冰岛,气候湿润,且此时受低压中心控制,降水较多,无法看到沙尘漫天,因此A选项错误。此时为世界时(零时区区时)2022年1月10日22时,应该为冬季夜晚,无法看到艳阳高照,B选项错误。由图可知,丙地处于低压槽内,受锋面影响,应为降水天气,加之处于冬季,纬度较高,应该以降雪的形式呈现,C选项正确。丁地此时也受低压中心控制,多阴雨天气,因此无法看到月亮,D选项错误。故选C。
【答案】3.C 4.A
【解析】3.沉积岩曾经受到过挤压力形成了褶皱;后岩浆侵入,形成侵入型岩浆岩(花岗岩),经地壳抬升,表层沉积岩受外力侵蚀作用剥离后,花岗岩出露地表,初期形成峰丛,随着侵蚀作用的不断进行,峰丛成为峰林,随着侵蚀作用的持续,形成孤峰或平地。结合峰林地貌形成过程示意图可知,该地貌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②①④⑤③,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褶皱下部被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之后受地壳抬升,外力的差异性侵蚀形成花岗岩峰林,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答案】5.D 6.B 7.B
【解析】5.根据材料可知,使沙粒开始运动的临界风速称为起动风速,大于起动风速的风称为起沙风。因此起沙风频率高时,沙尘天气较多。据左图可知,从占全年起沙风比率来看,12月-2月的比率最低,因此沙尘天气出现频率最低的是冬季,D选项正确,排除A、B、C选项。故选D。
6.为达到最好的防风效果,营造林的走向应是垂直于最大风频或者最大风速的方向,由右图可知,起沙风平均风速各个方向差异不大,因此考虑最大风频,占全年起沙风比率最高的为东、西向,因此营造林的走向应为南-北向,才可以起到明显的防风效果,因此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故选B。
7.科学营造防风固沙林,既起到防风效果,又不影响生态环境。缩小植株间距,需要更多的养分,会加大土壤压力,A选项错误。引种适生林草,对当地环境适应能力强,减少养护费用,同时对当地生态环境影响小,减少生物入侵可能,B选项正确。速生树种,短时间内对土壤养分需求大,不适宜种植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C选项错误。原有林木可能对于营造防风固沙林的建设具有影响,禁伐太过绝对,D选项错误。故选B。
【答案】8.A 9.D 10.A
【解析】8.天山位于我国西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据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征,可以推断天山南坡,5月份降水少,天气晴朗,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而7月份降水相对较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因此与7月份相比,5月份天山南坡的太阳辐射量较7月份高。而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和平均气温对太阳辐射没有影响,故A正确,BCD错误。因此本题选A。
9.由图可知,图中信息显示,该年9月初,该地低温明显下降,其原因可能是该地经历了一次降雪天气,降雪后,积雪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较强,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很少,并且积雪融化也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因此导致地温下降,D正确;与往年相比,该地这年9月初的太阳高度、日照时间不存在太大的变化,A、C错;7、8两月气温高,该处冰雪融水的下渗量比9月初更大,故冰雪融水下渗不是9月初该处地温明显下降的原因,B错。因此本题选D。
10.由材料信息可知,该地因热力作用,存在的局地环流应属于山谷风。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山谷风,白天盛行谷风,夜晚盛行山风。根据材料,山风与谷风转化的时间是在北京时间11:00和23:00左右,由当地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的时间差可知,在北京时间11:00-23:00,即当地时间8:20-20:20左右,(当地白天)盛行谷风,则在北京时间23:00一次日的11:00当地盛行山风,故在北京时间11:00前该站点盛行山风,由于该气象站位于冰川侵蚀形成的U形谷中,图中该U形谷呈西北-东南走向,受地形的约束,11:00前该站点的山风由山上吹向谷底时,以西北风为主,故最大风频风向为西北风,A正确,BCD错误。因此本题选A。
【答案】11.B 12.B
【分析】11.该地位于南纬20°非洲某地,可知地处热带,再根据这种建筑的框架由小树苗弯曲形成圆形的顶部,通体覆盖着紧密编织的干草可知当地地带性植被为热带稀树草原。故选B。
12.此独特建筑通体覆盖着紧密编织的干草,隔热效果好,A对;当地由于经济水平低,并且当地植被以热带稀疏草原为主,原料充足,便于就地取材,C、D对;该建筑可以防雨,但是防潮效果较差,与该独特建筑关联较小,B错。故选B。
【答案】13.B 14.A
【分析】13.海底瀑布的形成原因是海水的水温不同导致了密度差异。温度低的海水密度较大,会向下流到底层,故海底瀑布的首要过程为海水的温度差异,①在最前;有了温度差异之后冷海水下沉到海底,又由于冷热海水之间有密度差异,形成密度流,冷海水向热海水扩散,④在后;在海水运动过程中受到山脊阻挡,不断蓄积,当冷海水不断积聚,超过山脊之后便会漫过山脊,向下倾泻形成瀑布。故瀑布的形成顺序为:①④②③。故选B。
14.高纬度地区海水温度低,密度大;赤道地区海底水温高、密度小。海水从高密度区流向低密度区,虽然冷海水与较热的海水混合,但是其水温依然低于赤道地区,海水继续向赤道地区流动,A对;冷海水在运动过程中伴随着化学物质的迁移,B错;冷热海水的交换,促进了不同区域的热量平衡,也影响着气候与生物生长,C错;海底的海水运动并没有引发表层海水的大规模运动,对陆地表面的影响很小,D错。故选A。
【答案】15.B 16.D 17.B
【分析】15.苏伊士运河是连接红海与地中海的交通要道,是欧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最近航线,所以苏伊士运河成为最繁忙航道之一的主要原因是地理位置优越,B正确。与通航能力强,水流速度平缓,沿岸地区经济发达关系不大,ACD错误。故本题选B。
16.流速快不会使得河流搁浅,A错误;机械故障不属于自然原因,B错误;苏伊士运河属于人工运河,河道狭窄是船舶能够打横搁浅的原因,但不是自然原因,C错误;强风沙尘暴,使得船舶打横,发生搁浅,D正确。所以本题选D。
17.跨流域调水工程巨大,耗时长,并且不切实际,故A错误;受天体引力影响,苏伊士运河在潮汐作用下,水位短时间内上涨明显,对救援工作带来有利条件,故B正确;大型拖船不属于神秘力量,且不会使得船体恢复浮力,故C错误;运河连接红海与地中海,暴雨带来的降水对运河水位影响较小,故D错误。所以本题选B。
【答案】18.C 19.D
【分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18.根据材料“东莞市于2010年推出积分入户政策”,而2010年积分入户人口数较大,之后有所降低,说明该政策对外来人才的吸引有限,后随着政策不断地优化调整,于2013年通过积分入户政策落户的人数又逐渐上升,因此主要影响因素是入户政策的调整,C正确;积分入户是指外来人口取得政策规定的分值后即可申请落户,因此其数量的变化主要与户籍政策有关,与其他因素关系不大,A、B、D错误。故选C。
19.通过积分入户政策,使得高素质人才落户东莞,能有效提高劳动力素质,且通过图示数据,相比于外来人口数量,通过积分入户的人口数量少,也可以推断该政策主要为了吸引高素质劳动力落户东莞,因此D正确;对拓展城市空间范围影响不大,A错误;劳动力落户东莞,会减缓加速其人口老龄化进程,B错误;高素质劳动力落户东莞,不会加大人口管理难度,而大量文化水平较低的劳动力的迁入,可能会加大城市人口的管理难度,C错误。故选D。
【答案】20.B 21.C
【分析】20.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为拉布拉多寒流,流向大致为自北向南,位于副极地环流圈,流向受西风影响较小,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21.①处夏季北极地区的冰川融化,浮冰最多,A错误;②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大西洋沿岸峡湾地貌发育,东侧无峡湾地貌发育,B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③处由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形成著名的纽芬兰渔场,C正确;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④处洋流向东北方向流,所以污染物向东北扩散,D错误。所以选C。
【答案】22.B 23.C
【分析】22.胡同的一个院落里通常住有多户人家,A错误。据图可知,胡同道路有机动车道、步行道和次一级步行道,机动车道相对较少,噪声污染较少,能保持较为安静的居住环境,B正确。胡同中的居民白天上班工作,晚上主要在房屋中休息,产生的噪声很少,故人口数量对安静的居住环境影响较小,C错误。图示胡同房屋密集,居住并不分散,D错误。故选B。
23.我国目前新建的住宅小区绿地面积比胡同街区多,A错误。胡同街区步行道路较多,机动车出入不便,不能满足现在人们的出行需求,B错误。胡同街区公共场所都是开放的,一个院落分为若干居住单元,居住单元是个人的私密空间,这一点启示我们在倡导住区开放的同时注意构建私密空间,C正确。目前我国兴建开放型住宅小区的安保设施已比较完善,D错误。故选C。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56分。
【答案】24.(1)自然环境优美;离城市近交通便利;房租较低;生活方式悠闲
(2)迁入人口以中青年居多年龄结构年轻化,受教育程度高,文化层次提升;主要从事第三产业,职业构成改变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村民收入;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分析】该大题结合图文材料,设置两个小题,涉及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地理生活的实践运用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
(1)材料显示,大李村位于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内,自然环境优美;且李城市较近,位于交通干线附近,交通便利;闲置房屋较多,房租便宜;生活方式较为悠闲,适合创作。
(2)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艺术家和手工艺者绝大部分受教育程度高,素质也较高,大多为中青年人员,为该村带来新的思想和新的活力,大大提高了村内的文化层次,大量从事第三产业,优化了产业结构,提高了居民的经济收入,促进了该村的经济发展。
【答案】25.(1)南部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保持水土;北部禁牧封育,退牧还草;利用草方格沙障等工程措施和恢复植被等生物增施防风固沙
(2)林地、草地增加,植被覆盖率增加;减轻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涵养水源;改善局部小气候;生物栖息地增多,保护生物多样性
(3)以水定地合理布局:控制耕地规模;实施节水灌溉技术,完善排灌设施,防止次生盐渍化: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防止耕作不当引起的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
【分析】该题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位置、土地利用构成变化等相关信息为材料,设置了3个小题,涉及了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生态持续发展等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与运用能力,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1)据材料可知,盐池县北邻毛乌素沙地,南连黄土高原,因此盐池县北侧多以畜牧业为主,北部可以禁牧封育,退牧还草,而靠近沙地,需要防治沙漠化等生态问题,可利用草方格沙障等工程措施和恢复植被等生物增施防风固沙。而盐池县南侧多以种植业为主,同时需要防治水土流失问题,应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保持水土。
(2)由图可知,2000年-2017年间盐池县土地利用结构中草地、林地面积增大,耕地面积减少,可使植被覆盖率增加,从而减轻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同时植被有涵养水源的作用;对气候也具有一定的作用,植被覆盖率增大,可增大植物蒸腾,改善局部小气候;此外,也为生物提供了栖息地,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3)该地生态环境脆弱,实现生态持续发展,需要从节约水源,减少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的角度出发。整体上应控制耕地规模,以水定地合理布局,远离水源地的区域尽量减少耕地面积,同时可改善技术,实施节水灌溉技术,完善排灌设施,防止次生盐渍化,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合理耕作。
【答案】26.(1)水库蓄水前,河流含沙量大;中下游河谷展宽,河道弯曲,流速减小;泥沙淤积水库蓄水后,泥沙在库区淤积,清水下泄;增加的泥沙主要来自河床冲刷;河岸崩塌;支流汇入
(2)河床略有加深:凸岸侵蚀后退;凹岸略有堆积,变化不大绘图
(3)清水下泄,河流下蚀增强;洪水期水位下降,凸岸淤积减弱;表层水流偏向凸岸,凸岸物质组成松散,受侵蚀后退;凹岸抗蚀能力强,变化不大
【分析】本题以丹江口水库蓄水前后河流形态及含沙量状况为材料,设置了三个小题,涉及到河流输沙量变化、水流运动变化、断面形态变化等知识,考查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1)根据材料和示意图可知,在丹江口水库蓄水前,河流含沙量较高,丹江口以下的中下游地区河谷宽阔,河道弯曲,流速变小,沿途逐渐沉积,所以形成了汉江中下游多年平均输沙量沿程逐渐减小;丹江口水库建成蓄水后,大量泥沙在库区淤积,形成了清水下泄;库区蓄水抬高了水位,下泄河水流速较快,沿岸河床河岸进行侵蚀,加上支流注入,输沙量沿程逐渐增大。
(2)根据仙桃段河道断面形态图可知,丹江口水库蓄水后,河床的深度略有加深;原本侵蚀的凹岸出现了轻微的堆积作用;原本沉积严重的凸岸出现了较严重的侵蚀作用,河岸后退。因此,丹江口水库蓄水之后表层水流应该偏向凸岸。
(3)丹江口水库蓄水抬高水位,清水下泄,增强了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使河床变深;因丹江口水库调蓄洪峰作用,洪水期水位下降,凸岸沉积作用减弱;表层河水偏向凸岸,因凸岸物质组成松散受到侵蚀,河岸后退;凹岸抗侵蚀能力强,变化不大,因表层水流方向偏离,产生了少量沉积。
地理-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辽宁卷)(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地理-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辽宁卷)(全解全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A 2,C 4,D 6,C 8,C 1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福建卷)(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地理-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福建卷)(全解全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贝壳堤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该日最可能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辽宁卷)-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地理(辽宁卷)-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全解全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A 2, C 6, B 8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