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议论文写作要点突破 素材
第7讲:精选典型 以一当十·怎样运用事实论证-备战2022年高考议论文写作要点突破
展开第7讲: 精选典型 以一当十——议论文如何运用事实论证事实论证是议论文中最常用的论证方法。事实论证就是摆事实,讲道理,引事明理,援例见理。事实论证离不开对事例的叙述,但这里的叙述必须紧扣所要论证的观点,同时要简明扼要,不能像记叙文里对事实的记叙和描写那样详尽、具体、生动、形象。但有些同学在写议论文的时候,叙述事例很不讲究,往往将相关材料原封不动地照搬照抄,没有取舍,方向不明,大大削减了事实的论证作用。 时评典范乐取于人以为善黄兆辉①雨后的空气只是借得草木的几缕芬芳,便让你嗅得一身清凉。2夜空的明月只是借得太阳的几束光芒,便让万物镀上一层清辉。尼采说:“你的长处即是我飞翔的翅膀。”人无完人,惟杂取种种优点,合成一个自我,方能更进一步。此即为“乐取于人以为善”。②所谓“取于人”,如3蜜蜂采百花而成蜜,只有向他人学习,才能完善自己。取于人的关键在于谦虚。惟俯身才闻得那一地花香。4爱迪生自发明电灯后便傲气凌人,对另一家公司开发出的交流电灯嗤之以鼻。不想十几年后,交流电因其方便快捷大行其道,爱迪生发明的电灯因改进很少而被彻底淘汰;连历史恐怕也要为之扼腕叹息。自傲直接导致了自以为是,刚愎自用,这样的人又怎能虚心学习他人的优点呢?“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这方是取于人的正道。③而“以为善”则更进一步。萨特说:“拉长你灵魂的消化道!”将优点从他人的变成我的,需要一个从模仿到接纳直至彻悟的过程。修养自身切忌5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当回事以致草草了事。6石韫玉而生辉。石块为孕育一块光洁莹润的美玉需要上万年的积累,方能完成最终的质变。人,这大自然的精魂,又怎能不砥砺自我,在实践中将他人所长内化,弥补自己之短呢?7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而“攻玉”的过程就是“以为善”的过程。④“乐”则是一种心态了。“8教然后知困,9学然后知不足。”只有彻底地了解到自己的缺陷,才会主动地去向他人学习,才能放低姿态,摆正态度,也才有耐心与毅力完成量变的积累,实现自我的飞跃。⑤所以,一个“乐”字看似简单,却是取于人以为善的基础啊!⑥古人云:“闻过则喜。”惟有这样的宽广胸襟,这样的坦诚态度才能承认不足,正视不足,也才会乐于弥补不足。叔本华说:“除了缺点,我一无所有。”我们不正是需要这种10海纳百川的气度吗?这里的“乐”不是苦中作乐,确实,有时学习他人优点的过程是漫长甚至痛苦的,因为自己的缺点会顽固地存留,而个人的惰性又一次次地使人懈怠。然而当我们完成了痛苦的蜕变、“11浴火重生”时,自我突破,自我战胜所带来的便是真正的“乐”,而且不是一时的快乐,而是恒久的幸福。⑦“乐取于人以为善”,这才是我们进步的阶梯。 技法获取文章首先亮出中心论点“人无完人,惟杂取种种优点,合成一个自我,方能更进一步。也正是乐取于人以为善。”然后论证为什么要“乐取于人以为善”,阐述“乐取于人以为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再就是论证怎样才能做到“乐取于人以为善”。文章写得中规中矩,论述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有严密的逻辑力量,是一篇很规范的议论文,写得较为成功。就其原因,除了逻辑严密的推理、分析、归纳等说理论证,就是充分运用了摆事实的论证方法。其例证体现了以下五方面特点:一、选例全面、充分。事例可分物例、事例、人例。一篇文章要说理充分有力,需要摆出大量充分有力的事实论据。清点一下,849字的一篇短文,大大小小的例证有十一个,做到了充分,也做到了全面,体现如下:1.物例。物例包括自然人文物体和自然现象。十一个例证中,属于物例的有“雨后空气借草木芬芳增清凉”、“夜空明月借太阳光芒得清辉”、“蜜蜂采百花成蜜”、“石韫玉生辉”、“海纳百川”等五例。2.事例。“爱迪生不乐取他人之善而使自己发明的电灯很快被淘汰”是人例,也是事例。另外的事例还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浴火重生”等,一共六个事例。3.人例。十一个例证中,属于人例的有“爱迪生不乐取他人之善而使自己发明的电灯很快被淘汰”。二、选例典型、经典。这里先说一下两个词的联系与区别。“典型”不等于“经典”。以前“经典”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三个义项。一是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二是泛指各宗教宣扬教义的根本性著作,三是指著作具有权威性的,如“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经典作家”等。近年来,“经典”的用法又有发展,《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增加了一个新义项:事物具有典型性而影响较大的,如“经典影片”。新增加的意义是原有意义的引申。很显然,“典型”不一定“经典”,“经典”一定“典型”,“典型”是转化成“经典”的前提和条件。要“经典”就要影响力大,为世人皆知,且有代表性,有深刻意义。我们写议论文,事实论据越典型就越有力,做到经典就更有力。这篇作文用例做到了典型、经典。 “雨后空气借草木芬芳增清凉”、“夜空明月借太阳光芒得清辉”、“蜜蜂采百花成蜜”、“石韫玉生辉”、“海纳百川”、“浴火重生”……人例、物例、事例,都是人人熟知的自然人文物体或者自然现象,但都蕴含很深的人文意义,很典型、也很经典,都能很好地支撑中心论点。四个事例中,“爱迪生例”从反面论证了“乐取于人”重要性、必要性;“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例从反面论证“乐取于人以为善”要有坚持精神;“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两例论证必须要重视实践,通过实践发现自己的不足,主动学习他人长处,才能做到“乐取”,实现“为善”目的。三、选例新颖,推陈出新。对于政治名人、文化名人、历史名人,诸如爱迪生、爱因斯坦、居里夫人、鲁迅、司马迁、拿破仑……他们的事例,稍有点文化的人都耳熟能详,写文时也是信笔拈来,但大家都写这些熟例必然相互撞车。尽管典型,但没有新意,想得高分仍不容易。本文“爱迪生不乐取他人之善而使自己发明的电灯很快被淘汰”这个人例用得好,典型而新颖。好就好在写爱迪生的反面,很好地支撑了论点,又使人耳目一新,另外也使我们熟知的名人伟人少了一点简单化、脸谱化、神秘感,多了一点真实感、亲切感、丰润感。四、写例简洁概括、不蔓不枝、灵活多变。司马迁《史记》中有太多不蔓不枝、简洁概括的例证写法。如《报任安书》中就有一段精彩例证:“盖①文王拘而演《周易》;②仲尼厄而作《春秋》;③屈原放逐,乃赋《离骚》;④左丘失明,厥有《国语》;⑤孙子膑脚,《兵法》修列;⑥不韦迁蜀,世传《吕览》;⑦韩非囚秦,《说难》《孤愤》;⑧《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不到一百字,用的例证就有八个,由点而面,用语精练,句式整饬严密而不呆板,选例非常典型,非常经典,非常有力地论证了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这一论点。黄兆辉《乐取于人以为善》选用的十一个例子写得也异常精练简省,少则四五字一例,多也就七八字,常常一笔写出,达到能说明问题即可。爱迪生例是要叙述事实的,但也写得异常概括简洁,例子本身只有两小句话,三十四个字,不作细节描摹,不蔓不枝,直接分析这样做的后果,从反面论证了中心论点。十一个例子有长有短,有散有骈,写得灵活多变,随心所欲。这种高度概括事实的简省写法,与记叙文的细腻地描写、铺陈、渲染手法完全不同。这种因不同文体带来的区别需要特别加以注意。五、观察细致、博闻强记、积累深厚。此篇《乐取于人以为善》这是黄兆辉同学期中考试考场作文。文中所用例证就有十一个,有的是司空见惯的自然人文物体或者自然现象,有的是看上去平凡普通的人、事、物、象,如果你对这些人、事、物、象熟视无睹,那么你怎么能从中悟得深刻的人文意义?本文除了十一处例证,还有引用的若干经典名言警句,如果平时不作广泛地关注、积累和记忆,又怎么能在考场上信笔拈来?我们当然也想写出非常好的文章,但这需要我们像本文作者一样,有一份敏慧易感的心,去感悟,去思考,去提取,并且去记忆。这样才能聚沙成塔,积土成山,才能在考场上准确快速地抽取和概括各种人、事、物、象,作为强有力的例证来论证自己的中心论点,取得作文考试的最佳成绩。 技法链接事实论证中如何分析论据材料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而必须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但有些同学的议论文写作重事例而轻论证,提出一个论点,举几个例子,再下个结论,便以为是一篇成功的议论文习作。这种典型的“观点+事例”的议论文,虽然立论正确,用例也算恰当,材料也很丰富,但由于缺少应有的分析,难以形成有力的论证,不能算是优秀的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是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要靠有力的论据来支撑,但论据本身并能自动地转化为论点。论据和论点中间隔着一条河,可望而不可达,只有在河面上架起桥梁,对论据增加适当的分析议论,文章才能由论据走向论点,完成论证。那么,在事实论证中有哪些分析议论论据的方法呢?【技法例析】一、归纳要旨 揭示共性同一个论据,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取所需。对于苏轼,我们既可欣赏其豪放,又可感叹其人生的旷达;对于杜甫,我们既可赞其直面现实,又可歌其忧国忧民。由于诊所材料具有多义性,所以,在议论文写作中,在列举事例之后,应当对其进行适当的归纳,揭示论据所包含的和论点相一致的道理或共性特征,实现由论据向论点的过渡。 史学家司马光写《资治通鉴》花了19年;相声艺术宗师侯宝林为了学谐语手抄一部10多万字的《谐浪》;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花了27年;德国著名医生欧立稀连续试验914次,终于研制成抗螺旋体病菌的新药——新坤凡纳明。【这些事例充分证明了一个朴素的道理:成功的秘诀就在于恒心与毅力。】—— 《恒心和毅力是成功之本》 这段文字由述例和议例两层意思构成,述例部分以一组排比句叙述四个事实论据,议例部分指出所述事例所蕴含的道理:成功的秘诀就在于恒心与毅力。文段思路清晰,论点和论据水乳交融,浑然一体。文段所引四则材料,原本可以说明许多道理,比如,成功需要时间,凡事要有一个过程,等等。如果文段只是叙述四个人的事例,而没有最后一句的归纳议论,无疑将会留下与论点若即若离的遗憾;现在有了这样的分析,就将材料直接指向了中心论点:成功的秘诀就在于恒心与毅力。归纳要旨,揭示共性,常采用的句式是:“这”(论据)+“表现”或“说明”+论点或论点的要素。为了强调论据和论点的关系,也可以用反问句来表达:这些事例不正说明成功的秘诀就在于恒心与毅力吗? 二、探讨原因 深度剖析世间事物是普遍联系的,造成某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刘翔的成功是自身努力的结果,也与个人天赋、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引用事实材料作论据,要善于从因果关系的角度来对材料加以剖析,以建立论据与论点的联系。 梵高在大自然神奇的光与影里,看到了自己对色彩的敏感,呕心沥血,终于让《星夜》永恒地闪耀在艺术的原野上;卢梭在激荡的社会进步思潮中看到了自己敏锐的思想,全力奋斗,终于让《社会契约论》成为启蒙运动中光辉的太阳;奥尔柯特在白雪飘飞的圣诞之夜感到自己对生活的崇敬,潜心写作,终让《小妇人》成为每代人拜读的巨著。【这些杰出的人物正因为不为自己的弱点所囿,敢于冲破束缚,努力发挥自己的特长,他们的成功才如动人的乐曲,在历史殿堂中绕梁不绝。】——《让特长开拓新天地》 文段的最后一句为议例部分,用一个因果复句,以诗化的语言揭示了梵高、卢梭和奥尔柯特成功的原因:敢于冲破束缚,努力发挥自己的特长。正是有了这个因果复句,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就更密切了;如果没有这样的因果分析,就难以凸显材料与中心“让特长开拓新天地”的关系。探讨原因,深度剖析,是一个重要的分析事实论据的方法,其表达方式可以是一个因果复句,也可以是设问句,通过自问自答来揭示原因。就上面的几则材料而言,也可以这样表述:并非天才、全才的的梵高、卢梭和奥尔柯特为什么能够成功?他们演奏出的乐曲为什么能在历史殿堂中绕梁不绝?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不囿于自己的弱点,敢于冲破束缚,努力发挥自己的特长。 三、假设推导 正反对比要使论据能充分证明观点,就要在叙述论据之后对其进行必要的分析,把材料与论点之间的内在关系揭示出来,从而有力地证明论点。如何揭示材料与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假设推导便是一种重要的手段。所谓假设推导,就是针对列举的事实论据从反面进行假设,进而推论论据的真实性、可靠性,有力地证明中心论点。其表达方式一般为假设复句:如果没有……,那么就……。 苏东坡一下子从仕途的高峰跌落到低谷,从皇帝、太后都欣赏的才子变成倒霉的迁客。但是,黄州这个在众人眼中的荒凉小镇,却给苏轼带来人生的坦途。在黄州,他感到难言的孤独,正是这孤独,使他彻底洗去人生的浮华。他勇敢面对,开始寻找人世间的大美——山水,开始寻找人世间的大哲——先贤。所有这一切不顺与苦难,反而使他彻底脱胎换骨,使他真正走向成熟。于是,千古杰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诞生了。【如果没有黄州这个突然的“弯道”, 苏东坡在官场上一直一帆风顺,谁能说得清这个世上是不是会多了一个政客而少了一个文豪呢?】——《超越常在弯道处》 述例部分叙述苏东坡被贬黄州、写出传诵千古诗文的事实,而分析则以“如果没有……”领起,借助假设,从反面入手,推导出一个与既有事实完全不同的结果,实虚相映,凸显了“弯道就是机遇,就是超越”这一中心论点。如果文段到杰作诞生便嘎然而止,只有述例,而没有最后一句的假设推导,这个文段的中心就不会这么突出,与中心论点的关系也不会如现在这样密切。假设推导的分析方法具有凸显中心、强化论点的作用,还可以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述:试想,如果没有……,那么……;正因为……,所以……。 四、引申类比 过渡自然有些事例十分典型,是很好的论据材料,但却不是同一论域里的事物,不能作为充分的论据直接使用,比如“乌鸦反哺”就不能直接论证“人当有孝心”的中心论点。但是,这些材料却可以引发联想,促使读者反思,在论证中起到很好的类比作用。在议论文写作中,在引述这类事例之后,必须对所列举的事例加以引申或类比,联系实际,从而突出其观点的现实意义。 金庸的作品或多或少有相似的地方,但更多的是不同。写人,有英雄侠客、登徒浪子、世井流氓;写景,有大漠的无垠、江南的清幽、孤岛的苍凉。每一部小说都是一个新的意境。正当创作巅峰时期,他封笔修书了。他知道无法逾越自己创下的顶峰,没有创新的模仿不如就此收笔,给自己留下美好的回忆。【文学创作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重复昨天,模仿别人,不敢越雷池一步,你就永远不是自己,社会也永远不会有进步。】——《创新中国风》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要勇于创新,推动社会发展,而不是讲如何进行文学创作。但是,武侠高手金庸为了不重复自己在创作巅峰期毅然封笔,确实也是一种创新意识的表现,怎样用文学创作上的故事来论证“勇于创新,推动社会发展”中心论点?作者以“文学创作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这一反问句,巧妙地过渡到论点上来,自然得体,浑然天成。类比论证富于启发性,它深入浅出,使读者易于领悟抽象的道理,可使文章简练生动。类比论证是用不同类但同质的例子来进行论证的,运用类比论证,要善于通过比较得出二者的共同结论,指向中心论点。 五、扩展阐述 深化论据摆事实、讲道理是议论文的基本特征,只摆事实,不讲道理,文章就成了某一主题的材料汇编,严格地说,这样的议论文是不能称之为议论文的。优秀的议论文,不但观点明确集中,材料丰富精当,而且说理生动透辟。这些文章往往在述例之后,用排比、比喻等语言形式,阐述论据的意义,扩展论证的广度和深度。 居里夫人有两个孩子,在这两个孩子牙牙学语时,居里夫人就进行观察、比较,民现她们一个在数学上联络,另一个在音乐上早熟。于是,又经过两年多的早期尝试教育,终于充分发挥出她们的天赋。最终,居里夫人的两个女儿,一个像母亲一样成为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另一个成为成为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在居里夫人的教育的词典里,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写出:发现成就了孩子,也成就了居里夫人。发现,是黑夜里的灯火,让我们眼前为之一亮;发现,是雨雾中的灯塔,让我们找到了前行的方向;发现,是人生路上的助手,让我们阔步向前!】——《美丽的发现》这一文段由述例和议例两部分构成。议例部分的文字在点出论据的核心意义“发现成就了孩子,也成就了居里夫人”之后,用一组排比句来阐述发现的内涵,扩展论据的意义,酣畅淋漓,文辞优美,既密切了论据和论点的联系,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叙事性作品贵在形象生动,议论性文章贵在逻辑力量,但是并不是说议论文只能是板着面孔的说教,说理同样可以运用比喻、排比、借代、反问等多种修辞手法,做到文采斐然,形质兼美,在理性分析中加强感染力。 六、述议结合 高度融合叙述和议论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在议论文中,一般先用叙述引出论据材料,再用议论来分析论据材料,完成论证。我们常说叙议结合,夹叙夹议,指的就是这种情况。但也有一种叙议结合,打破了叙述和议论的界限,用议论的口气叙述论据材料,在叙述论据材料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思想观点,做到了叙例和议例的高度融合。这种方法是将论点的关键词嵌入论据的叙述中,带着明确的观点和强烈的情感叙述论据,叙述中有观点,有看法。我们敬佩袁隆平先生,他的时时思考、天天探索,堪为我们后辈的楷模。当他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乡村教师时,就敢于做着颠覆世界权威的思考;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依然专注于田间,全心全意地进行科学的探索。他的思考不仅使中国人填饱了肚子,也帮助世界大多数人摆脱了饥饿。思考,为他赢得了无数荣誉;探索,为他带来精彩人生。 ——《人生因思考探索而精彩》十分明显,这一文段何处是叙述,何处是议论,实在难以区分,在这里,没有纯粹的叙述,也没有纯粹的议论,述例和议例两者融为一体,互相渗透。作者带着高度赞赏的语气叙述袁隆平的事迹,论点中的关键词语“思考”和“探索”二词反复出现,这样就将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形成了论据和论点的高度融合,省去了行文上的衔接和照应。打破叙例和议例的界限,用叙议融合的方法引用论据,展开论证,必须注意两点,一是要饱含情感地叙述论据材料,二是要将论点中的关键词语巧妙地引入叙述之中,反复出现。 升格演练述例有取舍 引例有方向——议论文素材剪裁和运用不当升格指导 事实论证是议论文中最常用的论证方法。事实论证就是摆事实,讲道理,引事明理,援例见理。事实论证离不开对事例的叙述,但这里的叙述必须紧扣所要论证的观点,同时要简明扼要,不能像记叙文里对事实的记叙和描写那样详尽、具体、生动、形象。但有些同学在写议论文的时候,叙述事例很不讲究,往往将相关材料原封不动地照搬照抄,没有取舍,方向不明,大大削减了事实的论证作用。病文呈现储足气量走远方 田禾据说,轮胎的气量不足,征途之上多了摩擦,汽车就跑不快,行不远。其实,人也需要足够的气量,只有储备了足够的气量,人才能走向远方。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震中芦山县龙门乡99%以上房屋垮塌,卫生院、住院部停止工作,停水停电。在抗震救灾中,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芦山地震发生以后,有一个副乡长,一直坚守在第一线,但却因为检查组发现那天他不在指定的地点而被免职了。免职之后,他戴着党员志愿者的袖章,一直默默奔走在抗震救灾第一线。面对记者,他说:“我不是擅离职守,但是任务没完成,工作有失误,我接受处分。” 他的行为感动了网友,大家夸他是一个有气量的人,纷纷为他鸣不平。但是,历史和现实中也有许多人气量很小,为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是东汉末年名将,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周瑜率江东孙氏集团军队与刘备军队联合,赤壁之战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但是,他心眼太小,面对才能和智谋都高过自己的诸葛亮,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三气而亡。震惊全国的马加爵事件也是由气量不足引起的。马加爵是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学生,在读高中时,成绩优异,曾获得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二等奖,被预评为“省三好学生”。案发前几天的某一天,马加爵和几个同学在打牌时,有同学怀疑马加爵出牌作弊,两人发生了争执。这位同学说:“没想到连打牌你都玩假,你为人太差了,难怪龚博过生日都不请你……”就因为这么一句话,他就先后杀害了四名同学。他的小肚鸡肠害死了别人,也断送了自己的前程。我们有一位老师,身材矮胖,学生背后叫他“土豆”。一次课间操后,他故意用慢动作伸了一个懒腰,然后问同学,这样子像什么,大家回答不出来。他笑着说:“这叫土豆发芽。”大家回过神来,一阵哈哈大笑。这位老师的气量赢得了同学们的尊重和喜爱。试想,如果他面对同学的不敬,大发雷霆,严加查处,结果又会怎样呢?人生短暂而又任重道远,容不得我们把时间和精力耗失在没有多大意义的摩擦上。心胸宽广一点,凡事大度一点,像气量充足的轮胎,我们就能走向远方。得失点评文章中心明确,首尾照应,结构完整。文章有历史人物,又有现实中的人物,有正面事例,又有反面事例,材料丰富典型,特别是“土豆发芽”的事例新鲜有趣,也有说服力。文章主要存在问题有三点。首先是论据材料剪裁不当,述例不简洁,中心不突出。比如,叙述副乡长的事迹,应当突出其“气量”,灾情就不必叙述;叙述周瑜和马加爵,也应当突出他们的“气量”之小,周瑜的战功和马加爵在中学获奖等情况就不必叙述。其次是重叙述而轻分析。本论部分就是几个论据材料的叙述,没有分论点来统率论据材料,没有对论据材料的议论分析,文章成了材料库。第三,内部层次不清晰。本论部分四个自然段,各从什么角度来阐述中心论点,作者心中无数,文中也无从体现。针对上述问题,建议作如下修改:①确立几个分论点,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排列,用这几个分论点统率论据材料,形成论证网络;②围绕分论点简明扼要地叙述论据材料,大大压缩叙述性文字,努力将与分论点关系不大的内容一律删除;⑶增加分析议论性文字,在引述论据材料之后,要对材料进行分析,促进论据和论点的统一。升格展示储足气量走远方 轮胎的气量不足,征途之上多了摩擦,汽车就跑不快,行不远,这是普通的常识。其实,人也需要足够的气量,只有储备了足够的气量,人才能走向远方。何为气量?气量是容纳不同意见的肚量,是容忍谦让的限度。芦山地震发生以后,有一个副乡长,一直坚守在第一线,但却因为检查组发现那天他不在指定的地点而被免职了。百姓为他鸣冤,同仁为他叫屈,可他回答记者时却说:“我不是擅离职守,但是任务没完成,工作有失误,我接受处分。”后来,他戴着党员志愿者的袖章,一直默默奔走在抗震救灾第一线。不为一己的得失耿耿于怀,不为一时的不公愤愤不平,这就是气量。气量就是胸怀气度,是一个人才识和品德高低的表现。气量不是可有可无的个人爱好,它是远足者必备的个人素质。人人都想成功,成功需要天时地利,需要智慧才能,同时也需要宽广的胸怀气度,否则,成功的大门不会为你敞开。《三国演义》中那个感叹“既生瑜何生亮”的周瑜,面对才能和智谋都高过自己的人,不是去虚心讨教,而是选择嫉妒,想方设法陷害对方,结果落得英年早逝。这是小说中的形象,现实生活中像这样因心胸狭窄而葬送自我的例子也是屡见不鲜的。马加爵,一个曾经被评为省三好生的大学生,因为打牌遭到好友的批评,结果密谋把他们统统杀死了。马加爵,与其说是死于正义的枪口,不如说是死于自己心胸狭窄的个性。人与人相处,难免会有摩擦,心胸宽广一点,超然一点,不要太过计较输赢得失,太过计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你就可以避免许多可以避免的烦恼,为自己的成功创造条件。有一位老师,身材矮胖,学生背后叫他“土豆”。一次课间操后,他故意用慢动作伸了一个懒腰,然后问同学,这样子像什么,大家回答不出来。他笑着说:“这叫土豆发芽。”大家回过神来,一阵哈哈大笑。这位老师的气量赢得了同学们的尊重和喜爱。试想,如果他面对同学的不敬,大发雷霆,严加查处,结果又会怎样呢?有人推崇“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主张“以牙还牙”,并借鲁迅的“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来为自己的小鸡肚肠遮丑。其实,那是鲁迅在特定时代针对特定对象所发表的看法,而且只是主张暂时“缓行”,把鲁迅的“缓行”变成了超越时空的真理,实在是对鲁迅的曲解。人生短暂而又任重道远,容不得我们把时间和精力耗失在没有多大意义的摩擦上。心胸宽广一点,凡事大度一点,像气量充足的轮胎,我们就能走向远方。升格点评文章由轮胎说起,引出气量的话题,进而引出“只有储备了足够的气量,人才能走向远方”的中心论点;然后阐述什么是气量,并通过正反对比说明气量对于人生的意义;接着阐述鲁迅“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的含义,批评错误观点,进一步深化论证;最后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全文论述集中,层次分明,论证有力。在这里,有几点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用分论点来统率论据材料,每则论据材料都为分论点服务,指向明确;叙述论据材料紧扣分论点,高度概括,要言不烦;叙述材料和分析紧密结合,有述必有议,叙议结合,融为一体。 升格补充议论文怎样剪裁和运用素材,升格文已经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样子。下面仍以本文为例,再补充几种论据素材剪裁和运用的方法。一、叙议合一法何为气量?气量是容纳不同意见的肚量,是容忍谦让的限度。当芦山抗震救灾中那个被错误免职的副乡长继续默默奔走在抗震救灾第一线,不为一己的得失耿耿于怀,不为一时的不公愤愤不平,始终将老百姓的事放在心上,他就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了有气量的形象。——引用论据素材,一般化是在引述材料之后,对材料进行分析,叙述和分析界限分明,而本文段没有设专门叙述材料的层次,而是将材料的内容融合在议论之中,打破了述例和议例的界限,述中有议,以议代述,述议结合,水乳交融。二、排比述例法人人都想成功,成功需要天时地利,需要智慧才能,同时也需要宽广的胸怀气度,否则,成功的大门不会为你敞开。庞涓嫉妒孙膑的军事才能,设计砍去孙膑的两只脚,结果被孙膑杀死在马陵的山谷中,遗臭万年;周瑜嫉妒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结果三气而亡,遗憾终生;马加爵无法忍受同学的批评,先后杀死四名同学,结果遭受以身试法,断送了自己的前程。这些人本来都可以大有作为,但他们狭小的心胸和气量断送了自己的前程,成为后人的反面教材。——文段运用了三个论据,分别以“××……,……,结果……”句式叙述三个论据材料,句式一致,既增加了内容,增强了气势,又压缩了叙述性文字,为议论和分析留下足够的篇幅。三、点面结合法人人都想成功,成功需要天时地利,需要智慧才能,同时也需要宽广的胸怀气度,否则,成功的大门不会为你敞开。《三国演义》中三气周瑜的故事家喻户晓:赤壁大战后,去夺取荆州,被诸葛亮抢先夺去;本想借把孙权的妹妹嫁给刘备,把刘备扣下,逼诸葛亮交出荆州,不料赔了夫人又折兵;向刘备讨还荆州不利,又率兵攻打失败,不由得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被自己活活气死。战国时期的庞涓,因嫉妒孙膑才能而使孙膑致残,最终惨死马陵。前几年马加爵事件震惊全国,仅仅因打牌遭到好友的批评,结果密谋把他们死,自己最终也死于正义的枪口之下。许多人生悲剧本来都是可以避免的,却因为小肚鸡肠而失去自己美好的前程。——本文段运用的仍是上面三个论据,详细介绍了三气周瑜的故事,各用一句话概括庞涓和马加爵的事例,一详两略,点面结合,既体现了论据材料的丰富,又使行文参差有变,不至呆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