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3 古诗词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展开《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词作情景交融、恬静自然,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词人描绘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一片诗情画意,优美动人,夜色那么清幽,气氛那么恬静,充满了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上阙写夜景其实是烘托,下阙写避雨才是词作的旨趣所归。
教学目标:
1、在诵读中扫清文字障碍,做到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并读出词的节奏和韵味。
2、借助资料、联系上下文、想象理解词的意思。
3、通过反复吟诵,品味词的意境,达到熟读成诵目的。
重难点分析:
本文的重点是通过反复阅读,理解词句的含义。通过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进行诵读,并为他们创设情境,营造宽松、平等、民主的氛围,让他们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感悟,在感悟中美读,在美读中编创,从而使阅读、理解、积累、运用这一学习流程循序渐进,在阅读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进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中国古诗词的美好情趣。
想象词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是本文的难点。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对照注释,已能大致理解词的意思,但由于年龄、阅历的限制,使其不能深刻理解词人所表达的真实情感,必须结合词人的生平背景,教师适当地指导品悟,才能体会词中所表达的情感。
课前准备:
1、准备《西江月》的图片、诗词及古乐。
2、和学生一起收集辛弃疾的资料和他的词以及有关“词”的介绍。
教学设计
一、 谈话导入、了解作者
我们常说唐诗宋词,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的一颗巨钻,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同学们,在你们积累的诗词中,你熟悉哪一首词?能背给大家听吗?(学生自由背诵)
同学们已经背诵了不少诗词,唐诗宋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我们走近宋词,领略它独特的魅力。课件出示《清平乐·村居》, 记得这首词是谁写的吗?(南宋词人辛弃疾)
以前我们了解过辛弃疾,谁再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词人?(生介绍作者简介)课件出示
就是这么一位词人, 忧国忧民,主张抗金,报国无门,被迫归隐。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学习他的另一首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二、介绍由来,理解诗题
齐读题目《西江月 · 夜行黄沙道中》。注意:词牌名和词题中间有个点儿,读时要有停顿。(齐读课题)从题中目,你知道了什么?
理解题目:“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山道中”是词的题目名。
(“西江月”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词名,“夜”是时间,“黄沙道”是地点)
谁能说说你对“黄沙道”的了解? 黄沙,地名,就是黄沙岭,在江西省上饶县西面,那儿风景优美,农田水利条件好。辛弃疾曾遭贬职,在那儿多年闲居,对那一带非常熟悉。
题目的意思是晚上作者在黄沙岭的一条小道上散步。让我们相伴辛弃疾,与他一同走进那个夏夜中的黄沙道。
三、初读,感受诗情。
先听老师把这首词读一读,同学们仔细听,注意读音和节奏。
老师读的怎么样?谁听出这个“见”字老师是怎么读的?(见读xian。这个字还在哪句诗里也这样读?出示:风吹草低见牛羊。这个字在古代有“显现”的意思。)请大家向老师这样要读得字正腔圆读的有节奏。
2.好,哪个同学来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注意听,听他是否读正确了。(字正腔圆, 词一般分上阙和下阙两部分,朗读时,上、下阙之间要停顿.)
再请一位同学读。(很有节奏)
大家想不想也这样读一读?(齐读)
四、读中入境
师:通读词是学好古词的序幕,读懂词,读出词里所包含 的意思,才是学习词的正式开始,词就像一杯浓浓的咖啡,需要细心品味,下面我们就先自主学习,看看在那个夜晚,作者在黄沙道中看着什么?听着什么?闻到什么?想到什么呢?
(一)默读课文,学生自主学习。
课件出示阅读提示:
1.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诗词大意。在书上标出不懂的地方。
2.此时此刻诗人所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或想到的是什么?
(二)全班交流,教师进行必要的引导、点拨。
1.随机解释个别词语。
别枝:飞离枝头 惊鹊:惊动喜鹊 鸣蝉:蝉的鸣叫
旧时:曾经 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见:同“现”,出现
2.相机出示下列语句。
师:下面我们走到辛弃疾身边去,做他的同行者,调动起你所有的感官,欣赏这美丽的夜景。
(三)课件出示语句赏析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夜半鸣蝉。”
从这一句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这一句什么意思?
明亮的月光惊动了树枝上熟睡的喜鹊,轻轻吹拂的夜风中不时送来阵阵蝉鸣声。
此时 ,你就是辛弃疾。 炎热的夏夜,漫步在绿树环绕的山路上,遥望渐渐升高的明月,你会发现“明月 ———— ”(引读:“别枝惊鹊”)“别枝惊鹊”是说喜鹊怎么样?(明月升起来,月光惊动了乌鹊。)喜鹊被惊动会怎么样呢?(扇动翅膀离开树枝惊叫)“明月 ———— ”(引读:“别枝惊鹊”)同学们,一直以来人们为这个“别”一直在争论不休。“离开” 月光惊醒了睡梦中的喜鹊,使它离开树枝,“斜枝” “另一枝”
词人遣词用字除了向我们展现画面,更多的寄予一份情,让我们带着文字背后的情再读这句。(齐读)
辛弃疾还听到了什么声音?徐徐凉风伴着这种叫声又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这真是恬静的山野夏夜啊!看到这明月渐升、喜鹊翻飞,听到蝉唱声声,词人的心中一定?让我们读出词人行在美景中的喜悦之情吧!(齐读一、二句。)
除了这幅美景,你还看到了什么画面?
课件出示语句赏析2: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听,这响亮的蛙声想告诉我们什么?(稻花飘香,丰收在望,就连青蛙都在为农民高兴的唱起来。谁能读出静夜里蛙声一片的美妙。)
浓浓的稻花香随风飘扬,还有谁闻着稻花的香味会说起丰年?
(辛弃疾:好一个心系百姓的辛弃疾,闻到了稻花香便会想到贫苦的百姓会因此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这位忧国忧民的大词人此刻的心情一定是。请你读出词人的这份喜悦之情。)
你也做个深呼吸,闻到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你愿意用朗读来告诉大家你此刻的心情吗?
辛弃疾漫步黄沙道上,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体会到了丰收在望,他的心情会是怎样?让我们齐读上阕,读出词人的喜悦之情吧!
辛弃疾陶醉于黄沙道的美景之中,却不知天气已悄然发生变化。发生了什么变化?(要下雨了)从哪知道的?
课件出示语句赏析3: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从这句话可以想象,辛弃疾遥望天空,尚有七八个星儿闪烁。忽然,山的前边,有轻微的雨儿飘落。倒装写法
对呀!他得赶紧找地方避雨,要不然就淋湿了。乌云越来越密,大雨就要来临,他找到避雨之所了吗?
课件出示语句赏析3: (出示: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什么是旧时茅店?社林”什么意思?
既是熟悉的茅店,“社”是指过去的土地神庙。古时候农民会在土地庙周围栽上许多树,“林”说明树木茂盛,所以称“社林”。
过去熟悉的茅店就在社林旁边,词人为何找不到了呢?(怎么还忽见呢?)
(学生:可能天黑太着急了,忘记这里有个小茅店。学生:可能还沉浸在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喜悦中。学生:也可能陶醉在美丽的夜色中。)正在他要找地方避雨的时候,旧时的茅店出现在他的面前,此时词人会有怎样的心情?(转急为安,兴奋不已) 一个转一个忽,让我们感受只有路遇过急雨的人才能享有的那份惊喜。(齐读)陆游有一句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的正是这种峰回路转的惊喜!
一场及时雨,一个茅店带给词人满心的喜悦,让我们再带着喜悦之情朗读下阕。(齐读)
师总结:大家知道辛弃疾的号是什么吗?(稼轩),稼就是种植庄稼的意思,他一直很看重农事,关心农民忧乐,这首词就很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让我们再来读全词,体会作者夜行黄沙道时的眼中之景,心中之情,感受作者的真挚情感和匠心独运。读出词独有的韵味。
课后自由学习其他田园诗和辛弃疾的其他词。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交流课前资料,区别诗词异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抓重点词句,解词意,总结全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第一单元3 古诗词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第一单元3 古诗词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预习,组长检查预习情况,并做好评价,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六年级上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六年级上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