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专题01 诸葛亮(选自《三国志》,新高考)-2022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人物专题宝鉴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专题01  诸葛亮(选自《三国志》,新高考)-2022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人物专题宝鉴第1页
    专题01  诸葛亮(选自《三国志》,新高考)-2022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人物专题宝鉴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01 诸葛亮(选自《三国志》,新高考)-2022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人物专题宝鉴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1 诸葛亮(选自《三国志》,新高考)-2022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人物专题宝鉴,共4页。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5题。诸葛亮孔明,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亮身率诸军攻祁山,陈整齐,赏罚而号令明。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张郃战于街亭。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 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于军,时年五十四。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善无微而不赏,恶无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1.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B.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C.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D.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答案】D【解析】:过失,过错。作“有”的宾语,其后断,排除AB项。知人:动结构,其后断,排除BC项。原文标点: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译文:致使有马谡在街亭违背命令,作战失败的过错,这都是我用人不当而造成的。臣不能知人善任,考虑事情多有不智,依照《春秋》军事失利责罚主帅的原则,过错应由臣来承当。我自请降职三级,来督责我的过失。
        2.下列对文中加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字,是古时对一个人的称呼,一般应该是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时由乡中长老或贵宾所取,可以与名的意思一致,也可以相关,甚至相反。
    B.旄钺,又称白黄钺。白是一种军旗,黄钺是以黄金为饰的斧,旄钺指君主。
    C.卒,大夫死称做"卒"。古人对"死"的称呼有着严格的规定,天子死称"崩",诸侯死称"",大夫死称"卒",士人死称"禄",平民百姓死称"死",未成年的孩子死称""。
    D.陛下,""本义是台阶,帝王的卫士在台阶两侧进行戒备,后成为对帝王的尊称。
    【答案】B【解析】旄钺指君主”错误,借指“军权”。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诸葛亮忠心辅佐,深得刘备信任。刘备告诉诸葛亮如果刘禅没有才能,就可以取而代之。他又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可以说把蜀国托付给了诸葛亮。
    B.诸葛亮勇于认错,主动承担责任。当手下的将领打了败仗,他认为自己身居高位,责任应完全在自己,向皇帝要求贬职三级,来惩罚自己的过失。
    C.诸葛亮治军严谨,敌人为之感叹。被他安排去屯田的士兵,和百姓混杂着居住在一起,却不会去扰民。看了蜀军的营垒,魏将司马宣王忍不住称赞。
    D.诸葛亮生活简朴,严格约束自己。他的个人生活用品,都是来自官府在成都,他的家人依靠桑园和薄田为生,他从不经营其他产业为自己谋取私利。【答案】A【解析】“他又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错误,不是刘备,是后主封诸葛亮为武侯乡。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4分)【答案】刘备在永安宫病重,把诸葛亮从成都召来,把身后事情嘱托给他。【解析】病笃:病情加重。于成都:状语后置句,在成都。嘱托以后事状语后置句,把身后事情
        (2)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4分)【答案】刑法政令虽然严厉,却没有人怨恨他,因为他用心公平而且劝戒分明。【解析】刑政刑法政令虽然,表转折。严厉怨恨:连词,因为。公平分明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克勤于国,克俭于家,廉洁公正,是后世为官者的典范。他的“俭”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答案】家庭:成都家中有八百棵桑树,贫瘠的田地十五顷,我子孙们穿衣吃饭之外,尚有剩余。②为官:在外任职当官,别无开销,随身的衣物和饮食,完全由官府供给。③资产:没有另外经营其他产业,来增加家财。(每点1分)【解析】原文: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译文:起初,诸葛亮自己向后主上表说:“臣成都家中有八百棵桑树,贫瘠的田地十五顷,我子孙们穿衣吃饭之外,尚有剩余。臣在外任职当官,别无开销,随身的衣物和饮食,完全由官府供给,也没有另外经营其他产业,来增加家财。等到臣死的时候,不要让我家里头有多余的币帛,外面有多余的钱财,以致辜负了陛下。”到诸葛亮死的时候,果真和他说的一样。【参考译文】 诸葛亮,字孔明,是琅邪郡阳都县人,汉朝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章武三年春天,刘备在白帝城的永安宫病重,把诸葛亮从成都召来,把身后事情嘱托给他,刘备对诸葛亮说:“先生你的才能超过曹丕十倍,必定可以安定国家,最后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如果太子刘禅可以辅佐的话,那就拜托你辅佐了;如果他不成才的话,你可以自己取而代之。”诸葛亮流着眼泪说:“臣一定会竭尽所有辅佐的力量,献上忠贞的节操,坚持到死为止!”刘备又下诏告诫刘禅说:“你和丞相共掌国事,要像侍奉父亲一样侍奉他!”建兴元年,刘后主封诸葛亮为武乡侯,设丞相府,管理大小事情。建兴六年春天,诸葛亮发出消息说要从斜谷道去攻打郿县,诸葛亮亲自率领各路军队攻打祁山,军队阵容整齐,赏罚严肃而号令明白。诸葛亮派马谡督率各军前进,和张郃在街亭大战。马谡违背诸葛亮的约束规定,举动失当,被张郃打得大败。诸葛亮将西县百姓一千多户迁回汉中,斩杀马谡向大家谢罪。上奏疏说:“臣凭着微弱的才能,窃居着不该占据的高位,亲率军队掌握大权,总是严格地训练三军,但是不能训导规章,严明法度,面临大事几乎无措,致使有马谡在街亭违背命令,作战失败的过错,这都是我用人不当而造成的。臣不能知人善任,考虑事情多有不智,依照《春秋》军事失利责罚主帅的原则,过错应由臣来承当。我自请降职三级,来督责我的过失。”建兴十二年春天,诸葛亮带领所有军队从斜谷出发,用流马运送军粮,占据在武功五丈原,和魏将司马懿在渭水南边列阵对抗。诸葛亮常常忧虑粮食供应不上,让自己统一全国的壮志无法伸展,于是分派出部分士兵屯田,作为长久驻扎的基础。耕田的士兵混杂在渭水边的居民间,而百姓都安居乐业,军队不曾侵扰百姓谋取私利。两军对峙了一百多天。这年八月,诸葛亮生重病,死在军中,享年五十四岁。等到蜀军撤退以后,司马懿去巡察蜀军的营垒、住所,说道:“诸葛亮真是天下奇才啊!”起初,诸葛亮自己向后主上表说:“臣成都家中有八百棵桑树,贫瘠的田地十五顷,我子孙们穿衣吃饭之外,尚有剩余。臣在外任职当官,别无开销,随身的衣物和饮食,完全由官府供给,也没有另外经营其他产业,来增加家财。等到臣死的时候,不要让我家里头有多余的币帛,外面有多余的钱财,以致辜负了陛下。”到诸葛亮死的时候,果真和他说的一样。史官评论说:诸葛亮担任丞相,抚恤百姓,明示法规,规定官吏的职责,制定合乎时宜的制度,诚心待人,公正无私;凡是尽忠职守、有益时世的人,即使是仇人也必定会奖赏;凡是触犯法令、懈怠傲慢的人,即使是亲人也必定会处罚;对以真情认罪的人,即使犯了重罪也必定会酌情减释;对说话浮夸、巧辩文过的人,即使只是犯了轻罪也必定会重责;对无论多么小的善行,没有不奖赏的;对无论多么小的恶行,没有贬斥的,处理事务非常精明干练,管理事情能抓住它的根本,根据人的言论而观察他的行为,从不与虚伪的人为伍;在蜀国境内,大家都敬畏他,爱戴他;刑法政令虽然严厉,却没有人怨恨他,因为他用心公平而且劝戒分明。他真可以称得上是明白治世之道的杰出人才,与管仲、萧何相媲美的人物。然而他连年劳师动众,都未能成功,大概临机应变,以及用兵谋略,并非他所擅长的吧!

    相关试卷

    专题03 孙权(选自《三国志》,新高考)-2022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人物专题宝鉴:

    这是一份专题03 孙权(选自《三国志》,新高考)-2022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人物专题宝鉴,共4页。

    专题07 陆逊(选自《三国志·吴书》,新高考)-2022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人物专题宝鉴:

    这是一份专题07 陆逊(选自《三国志·吴书》,新高考)-2022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人物专题宝鉴,共4页。

    专题06 黄盖(选自《三国志·吴书》,新高考)-2022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人物专题宝鉴:

    这是一份专题06 黄盖(选自《三国志·吴书》,新高考)-2022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人物专题宝鉴,共4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