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 张良 1(选自苏轼《留侯论》,新高考)-2022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人物专题宝鉴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0 张良 1(选自苏轼《留侯论》,新高考)-2022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人物专题宝鉴,共4页。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留侯①论苏轼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②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事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固圯上之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惟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太史公疑子房以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选》,有删改)【注】①留侯:张良,字子房,辅佐刘邦平定天下,被封为留侯。②圯上之老人:张良在桥上遇一老人,老人故意将鞋落到桥下,命他拾起并替自己穿鞋,经过反复考验,见他能忍耐,遂授其兵书,张良以此成大业。1.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史公疑子房以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B.太史公疑子房/以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C.太史公疑子房以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D.太史公疑子房/以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答案】A【解析】“以魁梧奇伟”状语后置,修饰“疑”,所以其后断开,排除BD项。“呜呼”一词表示感叹,往往放在句首,其后断开,表示感情强烈,排除BC项。原文标点符号:太史公疑子房以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译文:司马迁本来猜想张良一定是身材魁梧、长相奇伟,然而他的长相竟然像妇人女子,与他的志向和气度不相称。啊!这就是张良之所以成为张良(的缘故)吧!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房,张良的字。“字”是在本名之外另取的一个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名字,是男子在20岁成年时由长辈所取。B.伐,进攻。古代对不同性质的战争称法不同,如“伐”是公开的军事行动,“袭”是不宣而战的军事行动。C.郑伯,指郑国的一位大夫。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爵位作为一种封号,代表了身份等级与权利的差别。D.高祖,指的是刘邦。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一般开国皇帝称为“祖”,承嗣皇帝称为“宗”。【答案】C 【解析】“郑国的一位大夫”错误。这里指“郑国的国君”。 3.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以虚笔泛写忍与不忍,二至四段以实笔具体写留侯子房之忍,选取圯上受书、辅汉建功等典型事例,围绕“忍”字展开论证。B.作者大胆破除圯上老人身上的神异色彩,指出他可能是秦代的隐士,其真正用意并不是授给张良兵书,而是考验张良是否能忍。C.作者认为,郑伯靠“忍”不战退敌,他肉袒牵羊,以谦卑的态度对待楚军,这让楚庄王觉得郑伯和郑国百姓值得信任,因此放弃攻郑。D.作者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忍的重要性,分析透彻,不仅有郑伯、勾践等善于隐忍的正面论据,也有项羽等不善于隐忍的反面论据。【答案】C【解析】“这让楚庄王觉得郑伯和郑国百姓值得信任,因此放弃攻郑”错误,原文: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楚庄王认为郑伯的行为说明他能够谦卑待人,必定能得到郑国百姓的信任,郑国这样上下团结打消了楚国的进攻想法。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4分)【答案】所以那老人故意态度傲慢无理、言语粗恶地深深羞辱他。他如果能忍受得住,才可以成就大功业。【解析】是故:因此,所以。倨傲:态度傲慢。鲜腆:言语粗恶。折:羞辱。就:成就。(2)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4分)【答案】再说,有向人报仇的心愿,却不能屈居人下的,是普通人的刚强。【解析】且夫:固定结构,再说。志:心愿。下人:屈居人下。匹夫:普通人。5.苏轼认为高祖取胜项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答案】①高祖取胜项羽失败的原因是在于高祖能忍项羽不能忍。②项羽不能忍耐,轻易消耗了他的兵力。③汉高祖能忍耐,保持自己的锋芒等到对方疲敝。(每点1分)【解析】原文: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惟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译文:看汉高祖之所以成功,项羽之所以失败,就在于一个能忍耐、一个不能忍耐罢了。项羽不能忍耐,因此战争中百战百胜,但是轻易消耗了他的兵力。汉高祖能忍耐,保持自己的锋芒等到对方疲敝。【参考译文】古时候被人称作豪杰的志士,一定具有过人的节操。人在感情上总有无法忍受的事情,一般人被侮辱,一定会拔出剑,挺身上前搏斗,这不足够被称为勇士。天下具有大勇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不惊慌,无原因受到别人侮辱时不愤怒,这是因为他们胸怀极大的抱负,志向非常高远。张良被桥上的老人授予兵书,这件事确实很古怪,但是又怎么知道那不是秦代的一位隐居君子出来考验张良呢?看那老人用来微微显露出自己用意的方式,都具有圣贤相互提醒告诫的意义。但世人不加考察,把那老人当作鬼怪,也太荒谬了。再说,桥上老人的真正用意并不在于授予张良兵书。在韩国灭亡时,秦国正强盛,秦王用刀锯鼎镬等刑具来对付天下的志士,那种住在家里平白无故被抓去杀头灭族的人,数也数不清,即使有孟贲、夏育那样的勇士,也再没有能施展本领的机会了。执法过分严厉的人,他的锋芒是不好硬碰的,而他的威势是不可以凭借的。张良压不住他对秦王愤怒的情感,想以他个人的力量,在一次伏击中达到目的。在那时张良没有被捕杀,(他与死亡的)间隙连一根头发也容纳不下,实在太危险了!张良有超过世上一切人的才能,不去做伊尹、太公那样深谋远虑之事,反而只学荆轲、聂政的计策,因为侥幸没有死掉,这必定是桥上老人为他深深感到惋惜的地方。所以那老人故意态度傲慢无理、言语粗恶地深深羞辱他。他如果能忍受得住,才可以成就大功业。所以老人说:“这个年轻人可以教育。”楚庄王攻打郑国,郑伯脱去上衣裸露身体、牵了羊来迎接。庄王说:“国君能够谦卑待人,一定能得到自己老百姓的信任。”于是放弃了对郑国的进攻。越王勾践被困在会稽,他到吴国去做奴仆,三年都不懈怠。再说,有向人报仇的心愿,却不能屈居人下的,是普通人的刚强。那老人,认为张良才智有余,但担心他的度量不够,因此深深挫折他年轻人刚强锐利的气性,使他能忍得住小的怨愤去成就远大的谋略。为什么这样说呢?老人和张良向来没有交往,突然在郊野之间相遇,却让他做奴仆的事,张良很自然而不觉得怪异,这就是秦皇不能让他惊惧和项羽不能激怒他的原因。看汉高祖之所以成功,项羽之所以失败,就在于一个能忍耐、一个不能忍耐罢了。项羽不能忍耐,因此战争中百战百胜,但是轻易消耗了他的兵力。汉高祖能忍耐,保持自己的锋芒等到对方疲敝。这是张良教他的。当淮阴侯韩信攻破齐国要自立为王时,高祖发怒了,语气脸色都显露出来。从此可看出,汉高祖还有刚强不能忍耐的气性,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司马迁本来猜想张良一定是身材魁梧、长相奇伟,然而他的长相竟然像妇人女子,与他的志向和气度不相称。啊!这就是张良之所以成为张良(的缘故)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18 晁错(选自《史记》,新高考)-2022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人物专题宝鉴,共4页。
这是一份专题02 范仲淹(选自《宋史》,新高考)-2022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人物专题宝鉴,共4页。
这是一份专题01 李斯(1)(选自《史记》,新高考)-2022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人物专题宝鉴,共4页。